化工设计及案例分析(李国庭)

化工设计及案例分析(李国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邱科镔,赵风云,赵瑞红,陈焕章,参编 著,李国庭,胡永琪,邱科镔,赵风云,赵瑞红 ... 编
图书标签:
  • 化工设计
  • 化工工艺
  • 案例分析
  • 化学工程
  • 工业设计
  • 流程设计
  • 设备选型
  • 工程实践
  • 李国庭
  • 化工原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5586
版次:1
商品编码:1197760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4
字数:44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轻化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化工企业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指导书及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参考书。
1.《化工设计案例》重点讲解了工艺流程设计及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方法及步骤,各种工艺设计图纸的绘制的内容、要求及设计技巧。
2.《化工设计案例》选用两个典型的案例贯穿各个章节中,进行深度解析,(1)石灰碳化法生产碳酸钙工艺设计;(2)以氯化氢、甲醇为原料生产氯甲烷工艺设计。
3.案例教学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设计的理念,为读者提供实际工程设计模板,以供模仿学习,举一反三。
4.理论讲解与实战练习同步进行,使读者边学习设计理论边进行实战性工程设计的训练,快速、高效地提高工程设计技能。

内容简介

《化工设计及案例分析》简单介绍了化工设计的内容、原则、方法、基本程序和步骤;讲解了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及重点设备的选型方法及步骤;重点阐述了工艺流程设计及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方法及步骤,各种工艺设计图纸的内容、要求及设计技巧。为适应案例教学及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本书选用了两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其一石灰碳化法生产碳酸钙工艺设计;其二以氯化氢、甲醇为原料生产氯甲烷工艺设计。本书将两个案例贯穿于各个章节中,并进行深度解析,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设计的理念,同时为学生提供实际工程设计模板,以供学生模仿学习,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全书共分9章,包括:绪论、化工设计基础知识、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设备的工艺设计与选型、车间布置设计、管道设计与布置、厂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设计概算与技术经济。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轻化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化工企业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指导书及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李国庭,河北科技大学高级工程师。
自2003年至今承担了化工设计课程及课程设计、学生实习、指导毕业论文等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掌握新的设计规范及标准,积累了大量的工程设计经验。

目录

绪论 / 1
0.1化工项目的基本建设过程1
0.2化工项目基本建设的特点4
0.2.1化工生产特点4
0.2.2化工项目建设特点6
0.3化工设计在化工基本建设中的作用7

第1章化工设计基础知识 / 9
1.1化工设计的概念9
1.2化工设计的分类9
1.2.1按建设项目性质分类9
1.2.2按建设项目开发过程分类10
1.3我国传统设计工作程序及内容12
1.4国际通用设计程序及内容13
1.4.1工艺设计阶段14
1.4.2基础工程设计阶段15
1.4.3详细工程设计阶段16
1.5车间设计工作程序及内容16
1.6化工设计的特点18
1.7化工设计总原则19

第2章工艺流程设计 / 21
2.1工艺路线的选择原则和确定步骤21
2.1.1选择原则21
2.1.2确定步骤22
2.2工艺流程的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23
2.2.1设计原则23
2.2.2设计内容24
2.3各阶段的工艺流程设计24
2.3.1概念设计阶段25
2.3.2初步设计阶段34
2.3.3施工图设计阶段36
2.4工艺流程图的绘制36
2.4.1方框流程图和工艺流程草图36
2.4.2工艺物料流程图37
2.4.3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41
2.5案例分析53

第3章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 / 65
3.1物料衡算65
3.1.1物料衡算的分类65
3.1.2物料衡算的关系66
3.1.3物料衡算的基本步骤67
3.2能量衡算69
3.2.1能量衡算的依据和基准69
3.2.2能量衡算方程式69
3.2.3热量衡算70
3.3案例分析72

第4章设备的工艺设计与选型 / 81
4.1设计与选型的原则81
4.2设计与选型的内容82
4.3设备材料及选材原则83
4.3.1化工设备使用材料分类概况83
4.3.2材料选用的一般原则83
4.4泵的设计与选型84
4.4.1泵的类型和特点84
4.4.2选泵的原则86
4.4.3选泵的工作方法和基本程序88
4.4.4工业装置对泵的要求90
4.4.5选泵的经验90
4.4.6泵选型案例90
4.5气体输送及压缩设备的设计与选型91
4.5.1气体输送及压缩设备分类91
4.5.2气体输送及压缩设备选择步骤92
4.5.3压缩机选型案例96
4.6换热器的设计与选型97
4.6.1换热器的分类97
4.6.2换热器设计的一般原则99
4.6.3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及选用程序101
4.6.4换热器选型案例105
4.7贮罐容器的设计与选型106
4.7.1贮罐类型106
4.7.2贮罐系列106
4.7.3贮罐设计的一般程序107
4.7.4贮罐选型案例109
4.8塔设备的设计与选型110
4.8.1塔的分类110
4.8.2塔型选择基本原则111
4.8.3塔选型案例112
4.9反应器的设计与选型113
4.9.1反应器分类与选型114
4.9.2反应器的设计要点117
4.9.3釜式反应器的结构和设计117
4.9.4反应器选型案例121
4.10液固分离设备的选型122
4.10.1离心机122
4.10.2过滤机124
4.10.3离心机的选型126
4.10.4过滤机的选型127
4.10.5离心机选型案例128
4.11干燥设备的设计与选型128
4.11.1常用干燥器129
4.11.2干燥设备的选型原则133
4.11.3干燥机选型案例134
4.12其他设备和机械的选型136
4.12.1起重机械136
4.12.2运输机械136
4.12.3加料和计量设备136
4.13汇编设备一览表136
4.14案例分析138

第5章车间布置设计 / 148
5.1车间布置设计基础148
5.1.1车间布置设计的依据148
5.1.2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149
5.1.3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149
5.1.4车间布置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50
5.2车间布置的技术要素150
5.2.1车间内各工段的安排150
5.2.2车间平面布置150
5.2.3车间立面布置152
5.2.4设备布置153
5.2.5罐区布置156
5.2.6外管架的设置156
5.2.7辅助和生活设施的布置157
5.2.8安全和卫生157
5.3医药工业洁净车间布置设计简述158
5.3.1常用设计规范和标准158
5.3.2洁净车间组成158
5.3.3洁净车间布置原则158
5.3.4主要生产区域布置要点158
5.3.5生产辅助用室布置要点159
5.3.6设备布置及安装159
5.4设备布置图的绘制159
5.4.1设备布置图的内容160
5.4.2设备布置图的绘制方法160
5.4.3设备布置图的绘图步骤165
5.5案例分析166

第6章管道设计与布置 / 168
6.1管道设计与布置的基础知识168
6.1.1压力管道的定义168
6.1.2压力管道的类别、级别168
6.1.3阀门型式选用169
6.1.4法兰型式选用175
6.1.5垫片型式选用176
6.1.6紧固件型式选用176
6.1.7常用管道的类型、选材和用途177
6.1.8管道连接177
6.1.9管道坡度178
6.1.10管道间距178
6.1.11管径和壁厚178
6.1.12管道补偿180
6.1.13管道绝热184
6.1.14管道敷设方式186
6.2管道设计187
6.2.1设计依据187
6.2.2基本要求187
6.2.3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原则187
6.3管道布置图的绘制189
6.3.1管道布置图的内容189
6.3.2管道布置图的绘制要求190
6.3.3管道布置图的绘制197
6.4公用工程管道设计199
6.4.1蒸汽管道199
6.4.2上下水管道199
6.4.3压缩空气管道200
6.5洁净厂房的管道设计200
6.5.1设计规定200
6.5.2管道和管件材料规定200
6.6管架图与管件图201
6.6.1管架图201
6.6.2管件图202
6.7管口方位图203
6.7.1管口方位图的作用与内容203
6.7.2管口方位图的画法204
6.8管段表及综合材料表204
6.9案例分析207

第7章厂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 / 209
7.1厂址选择209
7.1.1基本原则209
7.1.2场地条件210
7.2工厂总平面布置210
7.2.1基本内容211
7.2.2一般原则211
7.2.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12
7.3竖向布置212
7.3.1基本任务 212
7.3.2技术要求212
7.3.3竖向布置方式213
7.4管线综合布置213
7.4.1基本内容213
7.4.2一般原则和要求214
7.5案例分析214

第8章设计概算与技术经济 / 216
8.1设计概算216
8.1.1概算的内容216
8.1.2概算费用的分类217
8.1.3概算的编制依据218
8.1.4概算的编制办法219
8.2技术经济223
8.2.1投资估算224
8.2.2产品生产成本估算225
8.2.3经济评价227
8.3案例分析232

附录 / 237
附录1实战性设计课题237
附录2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中的缩写239
附录3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中设备、机器图例243
附录4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中管道、管件、阀门及管道附件图例247
附录5管道布置图和轴测图上管子、管件、阀门及管道特殊件图例252
附录6设备布置图图例及简化画法261
附录7工厂总布置图图例264
附录8首页图266
附录9管道、管件及阀门等的重要结构参数267

参考文献 / 274

前言/序言


《化工厂安全生产管理实务》 本书旨在全面系统地阐述化工厂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和理论参考。在日益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下,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本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聚焦于提升化工厂本质安全水平,构建长效机制,强化风险管控,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核心内容概览: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解读: 本章将深入剖析与化工厂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国家及行业法律法规,包括《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并详细解读相关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帮助读者建立起对法律法规框架的清晰认知,理解其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同时,会探讨如何将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转化为企业内部可执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化工厂风险辨识与评估: 这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本章将详细介绍各种风险辨识方法,如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安全检查表法(Checklist)等,并结合化工厂的典型工艺流程(例如,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生产环节),演示如何系统地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风险评估的技术与方法,包括定性、半定量和定量评估,帮助企业准确判断风险等级,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安全设计原则与技术措施: 本章将探讨在化工项目设计阶段就融入安全理念的重要性。内容涵盖工艺安全设计(如本质安全设计理念、减少危险源、简化工艺、降低物料危险性等)、设备安全(如压力容器、管道、阀门的选型与安全要求、防爆电器设备的应用)、自动化控制与安全仪表系统(SIS)的应用,以及火灾爆炸预防与控制技术(如惰化、通风、泄压、防火防爆分区等)。 生产过程安全监控与管理: 涵盖了化工厂日常运行中的安全管控要点。包括: 操作规程制定与执行: 强调标准化操作规程(SOP)的编写原则、内容要素以及严格执行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通过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的熟练掌握。 设备设施维护与检验: 详细介绍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特种设备检验等关键环节,确保生产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作业许可制度: 深入讲解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等特殊作业的审批、监护与安全措施,有效防范“习惯性违章”。 变更管理(MOC): 阐述任何工艺、设备、物料、组织机构的变更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和审批流程,避免因变更引发新的安全风险。 过程安全信息管理: 强调工艺安全信息(PSI)的准确、完整和及时更新,包括化学品物性数据、工艺流程图、设备设计参数等。 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 本章关注化工厂生产活动对员工健康及周边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将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等)的识别、监测与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PPE)的正确选择与使用;以及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排放控制,强调企业在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应急响应与事故处理: 针对化工厂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本章将系统介绍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内容要点、演练要求,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响应流程。内容包括事故报警、人员疏散、初期火灾扑救、泄漏控制、医疗救护、事故调查与分析,以及事故后的恢复与改进措施。强调提高全员应急意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安全培训与教育: 强调“人”在安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本章将详细阐述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人员的安全培训内容、形式和周期,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转岗培训、定期安全知识再培训、专项安全技术培训等,旨在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安全文化建设与持续改进: 探讨如何将安全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培育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介绍安全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如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事故统计分析等,并强调通过PDCA循环(Plan-Do-Check-Act)等持续改进工具,不断提升化工厂的安全管理水平。 本书特点: 体系完整,覆盖全面: 从法律法规基础到具体的操作实践,再到应急响应和文化建设,力求涵盖化工厂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维度。 理论与实践结合: 不仅讲解安全管理的理论框架,更注重提供实际操作方法和案例启发,贴合实际工作需求。 语言通俗易懂: 避免过多使用晦涩的专业术语,力求用清晰、简洁的语言阐述复杂概念,便于不同背景的读者理解。 强调预防为主: 贯穿全书的核心思想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旨在帮助企业将安全关口前移,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本书适合化工厂的管理者、安全工程师、技术人员、操作工人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大学生阅读,是提升化工厂安全管理水平、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重要参考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用了很长时间才读完,并且至今还在反复翻阅。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了化工设计的所有方面,从最基础的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到复杂的设备设计、工艺优化,再到安全、环保和经济性评估,面面俱到。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设备材质选择的那部分。我之前在设计一套耐高温高压的反应系统时,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合金材料感到非常头疼,查阅了大量的材料手册,但总觉得不够系统。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了解到,材料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耐腐蚀性、力学性能、导热性、热膨胀系数等多种因素,并且书中给出了详细的选材流程和图表,让我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选择。而且,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每一个案例都深入剖析了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我曾经在一次项目中,遇到了一个关于换热器结垢的问题,导致换热效率急剧下降。我便翻阅了书中关于换热器设计和操作的那一章,书中详细阐述了结垢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清洗方法,并给出了相关的计算公式和图表。我根据书中的建议,对换热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制定了定期的清洗计划,有效解决了结垢问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是一本“宝藏”,每次翻阅都能从中发现新的知识和启发。

评分

这本书啊,我得说,真的是让我又爱又恨。作为一个在化工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手里积累了不少设计经验,也看过不少教材,但《化工设计及案例分析(李国庭)》这本书,它的那种“硬核”程度,还是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一开始拿到这本书,就被它厚重的体量吓到了,感觉像捧着一块砖头,想着这得啃到什么时候才能消化。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就是各种严谨的公式、图表和标准,看得我一阵眩晕。我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直观的、能够快速应用的技巧,结果发现这本书的逻辑是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层层递进,直到复杂的工程设计。比如,它在讲到反应器设计时,不仅仅是给出了设计公式,还会深入分析各种反应动力学模型、传热传质效应,以及如何根据物料性质和工艺条件来选择最合适的反应器类型。更别提那些详细的设备选型步骤,从管道的材质选择,到泵的扬程计算,再到塔器的内件设计,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周全到让人咂舌。我曾经在实际项目中遇到过一个棘手的换热器设计问题,当时花了很长时间查阅各种资料,但始终找不到一个完全契合的解决方案。拿到这本书后,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到换热器设计那一章,惊喜地发现,它不仅讲解了不同类型换热器的原理,还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流程和案例分析,甚至细致到了换热管的材质、壁厚、管程和壳程的布置方式,以及如何考虑fouling factor等影响因素。虽然书中的公式和计算方法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作者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地串联起来,并辅以翔实的案例,让我对换热器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是那种“拿来主义”的工具书,而是让你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有时候,我会在深夜对着书中的图纸和计算过程冥思苦想,试图理解每一个参数的意义,每一个步骤的逻辑。这种学习过程是艰辛的,但每一次的顿悟都带来巨大的成就感,仿佛自己真的在与作者一起进行一场深入的化工设计探索。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本密不透风的百科全书里行走。它没有试图用华丽的辞藻或者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讨好”读者,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酷的严谨,将化工设计的各个方面一一剖析。我常常会把书中的某个章节单独拎出来,作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参考。比如,在处理某项工艺流程优化时,我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评估,找出瓶颈。我便会翻到书中关于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那一部分,仔细对照书中的计算方法和案例,一步步地分析我的工艺流程,从物料进出的角度,从能量的得失角度,去寻找那些可能被忽视的细节。书中关于流程模拟的部分,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掌握其精髓,但它所提供的思路和方法,让我对如何利用专业软件进行更精细化的设计和分析有了初步的认识。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团队在设计一个复杂的分离系统,遇到了很多技术难题,各种参数的取舍让人头疼。我把这本书中的相关章节拿出来,带着团队一起研读。书中对于不同分离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的详尽阐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我们甚至根据书中的案例,对我们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多次迭代和优化。虽然这本书的难度不低,但它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你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化工设计思维体系。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而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这种对原理的深入挖掘,对于在复杂多变的工程实践中做出明智决策至关重要。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沉默地指导着我不断进步。

评分

《化工设计及案例分析(李国庭)》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挑战”与“启迪”并存的体验。它不像市面上许多教你速成、教你走捷径的书那样,而是要求你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理解。我第一次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正值我刚毕业不久,对化工设计的实际操作了解还比较有限,仅限于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专业”,各种术语、公式、图表,都透露着一股严谨的气息。我记得在学习关于管道设计的那一章时,书中详细介绍了流体力学在管道中的应用,包括流速、压降、阻力系数的计算,以及如何根据物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管道材质和连接方式。我曾经在一次项目设计中,对于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材料选择感到困惑,查阅了许多资料,但都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原来在选择管道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介质的腐蚀性、温度、压力,以及管道的输送量和输送距离等多种因素,书中给出的详细选材指南和计算方法,为我解决了这个难题。而且,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每一个案例都剖析得非常深入,从工艺流程的设计,到设备的选型,再到安全措施的制定,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面面俱到。我曾经多次在遇到具体工程问题时,翻阅书中的相关案例,从中汲取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认识到自己在化工设计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也正是这种挑战,激发了我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评分

《化工设计及案例分析(李国庭)》这本书,我只能说,它是一个“深度学习”的宝库。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书籍,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细节,要求读者去理解和掌握。我是一名在精细化工行业工作的研究员,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工艺开发和优化。这本书关于单元操作集成和流程模拟的部分,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它详细讲解了如何将不同的单元操作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艺流程,以及如何利用流程模拟软件来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和预测。我曾经在开发一个新的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时,遇到了反应、分离、纯化等多个环节的优化难题。我便翻阅了书中关于单元操作集成和流程模拟的那一章,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产品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单元操作,并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经济的工艺流程。我结合书中的案例,利用流程模拟软件对我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显著提高了产品的收率和纯度。而且,书中对于经济性评估和项目管理的内容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在进行工艺开发时,往往只关注技术可行性,而忽略了经济性。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化工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技术目标,更重要的是要考虑项目的经济性,要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书中提供的经济性评估方法和项目管理工具,让我对如何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成本控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传授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如何进行工艺开发和优化,如何实现技术和经济的平衡。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在我进行科学研究时,总能给我提供深刻的见解和指导。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在“迷雾森林”中寻找路径的指引。它内容详实,条理清晰,虽然有时候会觉得晦涩难懂,但每一次的坚持阅读,都让我能拨开一层迷雾。我是一名从事煤化工领域的工程师,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工况。这本书关于过程控制和自动化仪表的部分,对我的工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书中详细讲解了各种控制回路的设计原理,例如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整定方法,以及各种传感器的选型和安装要求。我曾经在优化我们车间的一套反应器温度控制系统时,遇到了控温不稳定的问题。我便翻阅了书中关于过程控制的那一章,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工艺过程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控制器类型和控制参数,并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方法和案例。我根据书中的指导,对PID控制器进行了重新整定,并优化了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成功解决了控温不稳定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收率和质量。而且,书中关于安全仪表系统(SIS)的设计也让我印象深刻。我之前对SIS的了解仅限于理论层面,不知道如何将其具体应用于实际工程。读了这本书后,我才了解到,SIS的设计需要遵循严格的国际标准,并且需要进行详细的风险分析和安全完整性等级(SIL)评估。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让我对SIS的设计流程和关键环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如何保障化工装置的本质安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传授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如何设计和优化复杂的控制系统,如何保障化工装置的本质安全。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就像一位“资深顾问”,在我迷茫的时候,总能给予我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我只能用“烧脑”来形容。它不是那种可以随意翻翻就能有所收获的书,你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消化。我是一名在安全环保领域工作的工程师,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化工装置的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这本书中的安全设计和风险控制章节,对我来说,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详细讲解了各种潜在的危险源,以及如何通过工程控制、管理措施等手段来降低风险。我记得在对一个新项目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时,我运用了书中介绍的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细致地分析了工艺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并识别出了潜在的危险。书中提供的表格和分析工具,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也让我对风险评估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它还非常注重法规和标准的解读,这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安全环保工作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曾经因为对某个环保法规的理解不够透彻而犯过错误,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原来对法规的理解,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需要从源头上去控制污染物的产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末端治理。书中的一些案例,甚至详细阐述了如何从工艺源头设计上,就将环保因素考虑进去,例如通过选择更清洁的生产工艺,或者优化反应条件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这本书让我明白,化工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生产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将安全和环保融入到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评分

说实话,第一次拿到《化工设计及案例分析(李国庭)》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个小学生。它给我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但同时又充满了吸引力。我是一个刚入行的化工技术员,对很多概念还比较模糊,对实际操作更是缺乏经验。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弥补了我的这一短板。书中关于流程图绘制和P&ID(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绘制的讲解,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之前绘制的流程图总是显得杂乱无章,而且很多符号和标识都不太规范。读了这本书后,我才了解到,一套规范的流程图和P&ID,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清晰地传达设计意图,确保操作和维护的安全性。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符号的含义、绘制的规范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工艺流程绘制出清晰、准确的图纸。我便按照书中的方法,重新绘制了我们车间的几套关键工艺流程图,不仅让整个团队对工艺流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为后期的设备维护和故障排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一个“实战演练”,让我有机会在书本上模拟真实的设计场景。我曾经在学习关于储罐设计的那一章时,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储罐的设计要求、选材标准以及安全措施。我便结合书中的案例,对我们车间现有的一套储罐进行了安全评估,并根据书中的建议,对储罐的防雷、防火、防静电措施进行了改进,大大提高了储罐的安全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传授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如何绘制规范、准确的工程图纸,如何进行安全设计。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就像一位“启蒙老师”,让我从对化工设计的一知半解,逐渐走向了深入理解。

评分

坦白讲,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一场“艰苦卓绝”的“马拉松”。它要求你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一旦你坚持下来,你会发现,收获是超乎想象的。我是一名在化工设备制造行业工作的工程师,工作中需要接触到各种复杂的化工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这本书关于化工设备强度设计和材料选择的部分,对我的工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书中详细讲解了各种设备,如压力容器、换热器、塔器等的设计原理、强度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根据设备的运行工况和介质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我曾经在设计一台高压反应釜时,遇到了强度计算的难题。我便翻阅了书中关于压力容器强度设计的那一章,书中详细阐述了各种应力分析方法,例如薄膜应力、弯曲应力等,以及如何根据 ASME 标准进行强度校核。我根据书中的计算方法,对反应釜的筒体、封头等关键部位进行了强度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选择了合适的材料和壁厚,确保了反应釜的安全可靠。而且,书中对于设备防腐蚀和防磨损的讲解也让我印象深刻。我之前在为客户设计一台处理腐蚀性介质的设备时,对于如何选择防腐蚀材料和防磨损措施感到困惑。读了这本书后,我才了解到,设备防腐蚀和防磨损需要综合考虑介质的腐蚀性、温度、压力,以及设备的运行工况等多种因素,并且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表面处理、涂层保护、耐磨材料等。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让我对如何进行设备的防腐蚀和防磨损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如何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传授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如何进行化工设备的强度设计和材料选择,如何保障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在我进行设备设计时,总能给予我最实用的指导和帮助。

评分

《化工设计及案例分析(李国庭)》这本书,我得说,它真的是一本“硬骨头”,但啃下来之后,收获是巨大的。作为一名在制药行业工作的工程师,我常常需要设计和优化复杂的化学合成工艺。这本书中的有机合成单元操作部分,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它详细讲解了各种反应器类型,如间歇反应器、连续流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等,以及它们的适用范围、设计要点和操作注意事项。我曾经在优化一个多步有机合成反应时,遇到了传热和混合效率不高的问题,导致反应收率偏低。我便翻阅了书中关于反应器设计的章节,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反应器的结构、搅拌桨类型、挡板设计等来提高传热和混合效率,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和案例。我根据书中的建议,对反应器进行了改造,大大提高了反应收率。而且,书中对于后处理单元操作的讲解也十分详细,例如萃取、蒸馏、结晶、过滤等。我曾经在分离提纯一个复杂有机化合物时,遇到了选择性不高的问题,导致产品纯度不够。我便翻阅了书中关于分离单元操作的部分,书中详细阐述了各种分离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并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流程和案例。我根据书中的指导,选择了更合适的分离方法,并优化了操作参数,成功提高了产品的纯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将理论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为读者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就像一本“秘籍”,掌握了其中的精髓,就能在化工设计的道路上如鱼得水。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非常满意,强烈推荐,很不错,值得收藏

评分

比较实惠!

评分

内容丰富实例丰富印刷清晰纸张光滑

评分

比较实惠!

评分

不错不错,发货挺快,书也很好

评分

支持正版书籍

评分

非常满意,强烈推荐,很不错,值得收藏

评分

支持正版书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