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 10.0 数控编程实例教程

UG 10.0 数控编程实例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詹建新 著
图书标签:
  • UG
  • 数控编程
  • 编程实例
  • 加工
  • 机械制造
  • CAD/CAM
  • 工业软件
  • 教程
  • 实训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2838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307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职高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6
字数:40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结合编者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与十多年在模具厂生产一线r的工作实践而编写的,按照考证与数控竞赛的要求,从建模到数控编程再到工件装夹,介绍得非常详细,有利于学生参加考证和数控竞赛。

作者简介

  詹建新,男,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毕业于中山大学,大学毕业,长期在模具厂一线工作岗位工作,非常熟悉Mastercam的造型与编程。于2010年从事教学工作,主要从事UG、pro/E、Mastercam、AutoCAD、模具设计、数控铣中(高)级考证教学,对数控教学工作有相当深入的研究。近几年一直在学校带学生参加考证。在指导学生考证中,适当结合工厂工作的一些经验与体会,所讲的课程深受学生喜欢。

目录

目 录
UG编程入门篇
项目1 简单零件 / 3
1.加工工序分析图 / 3
2.建模过程 / 4
3.数控编程过程 / 8
4.装夹方式 / 23
5.加工程序单 / 23
小结 / 24
项目2 曲面零件 / 25
1.加工工序分析图 / 25
2.建模过程 / 25
3.数控编程过程 / 29
4.刀路仿真模拟 / 39
5.装夹方式 / 39
6.加工程序单 / 39
小结 / 40
项目3 斜度零件 / 41
1.加工工序分析图 / 41
2.建模过程 / 42
3.数控编程过程 / 46
4.装夹方式 / 60
5.加工程序单 / 61
小结 / 61
项目4 带凸台的零件 / 62
1.加工工序分析图 / 62
2.建模过程 / 62
3.数控编程过程 / 65
4.装夹方式 / 76
5.加工程序单 / 76
小结 / 76
项目5 带缺口的零件 / 77
1.加工工序分析图 / 77
2.建模过程 / 77
3.数控编程过程 / 80
4.装夹方式 / 91
5.加工程序单 / 91
小结 / 91
中级工考证篇
项目6 五角板 / 95
1.第一面加工工序分析图 / 95
2.第二面加工工序分析图 / 96
3.建模过程 / 96
4.加工工艺分析 / 101
5.第一次装夹的数控编程 / 102
6.第二次装夹的数控编程 / 110
7.第一次装夹工件 / 119
8.第二次装夹工件 / 119
9.工件第一次装夹 / 120
10.工件第二次装夹 / 120
高级工考证篇
项目7 弯凸台 / 123
1.工件(一)的第一面加工工序分析图 / 126
2.工件(一)的第二面加工工序分析图 / 126
3.工件(二)的第一面加工工序分析图 / 126
4.工件(二)的第二面加工工序分析图 / 126
5.第一个零件的建模过程 / 126
6.第一个零件第一次装夹的编程过程 / 131
7.第一个零件第二次装夹的编程过程 / 134
8.第二个零件的建模过程 / 142
9.第二个零件第一次装夹的编程过程 / 144
10.第二个零件第二次装夹的编程过程 / 147
11.第一个工件第一次装夹 / 150
12.第一个工件第二次装夹 / 150
13.第二个工件第一次装夹 / 151
14.第二个工件第二次装夹 / 151
技师考证篇
项目8 凸凹板 / 155
1.加工工序分析图 / 155
2.建模过程 / 156
3.数控编程过程 / 159
4.装夹方式 / 175
5.加工程序单 / 175
数控竞赛篇
项目9 梅花板 / 179
1.第一个工件的第一面加工工序分析图 / 181
2.第一个工件的第二面加工工序分析图 / 181
3.第二个工件的第一面加工工序分析图 / 181
4.第二个工件的第二面加工工序分析图 / 182
5.第一个零件的建模过程 / 182
6.第一个零件第一次装夹的数控编程过程 / 188
7.第一个零件第二次装夹的数控编程过程 / 192
8.第二个零件的建模过程 / 200
9.第二个零件第一次装夹的数控编程过程 / 204
10.第二个零件第二次装夹的数控编程过程 / 213
11.第一个工件第一次装夹方式 / 218
12.第一个工件第一次装夹的加工程序单 / 219
13.第一个工件第二次装夹方式 / 219
14.第一个工件第二次装夹的加工程序单 / 219
15.第二个工件第一次装夹方式 / 219
16.第二个工件第一次装夹的加工程序单 / 219
17.第二个工件第二次装夹方式 / 220
18.第二个工件第二次装夹的加工程序单 / 220
项目10 同心板 / 221
1.第一个工件第一面加工工序分析图 / 223
2.第一个工件第二面加工工序分析图 / 223
3.第二个工件第一面加工工序分析图 / 223
4.第二个工件第二面加工工序分析图 / 223
5.第一个零件的建模过程 / 223
6.第一个零件第一次装夹的数控编程过程 / 229
7.第一个零件第二次装夹的数控编程过程 / 237
8.第二个零件的建模过程 / 243
9.第二个零件第一次装夹的数控编程过程 / 249
10.第二个零件第二次装夹的数控编程过程 / 256
11.第一个工件第一次装夹方式 / 263
12.第一个工件第一次装夹的加工程序单 / 264
13.第一个工件第二次装夹方式 / 264
14.第一个工件第二次装夹的加工程序单 / 264
15.第二个工件第一次装夹方式 / 264
16.第二个工件第一次装夹的加工程序单 / 264
17.第二个工件第二次装夹方式 / 265
18.第二个工件第二次装夹的加工程序单 / 265

前言/序言

  前 言
  2017年5月,编者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数控大赛上了解到,不少参赛队伍的领队老师反映,学生对3D造型草绘还不熟练,软件的应用能力较差,他们希望找到一本UG方面高质量的书籍来解决这个问题。此外,参赛的学生也都反映造型设计与数控编程比较难。有的学校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参赛指导书而直接放弃这次比赛,还有的学校因老师的能力非常有限,而不得不临时从工厂招聘一些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帮助培训。为此,编者针对数控大赛,编写一些实例比较好的、操作性强的指导书,归入“高职高专“十三五”规划教材?数控铣考证与竞赛系列”。
  若要编写高质量的UG类图书,编者必须既有多年在工厂一线岗位的工作实践,又有多年从事数控和模具教学的经验,才能写出适合学校需要的受学生欢迎的竞赛指导书。本丛书编者正好具有这方面优势。丛书主编有将近20年在模具厂一线工作的实践,长期从事产品造型、模具设计与数控加工的编程与操作,在运用UG进行产品造型、模具设计与数控加工编程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后来转行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从事UG造型、模具设计与数控加工课程教学。其所编写的书籍贴近教学,也接近考证竞赛,在多年来的实际教学中深受学生喜欢。
  关于数控铣考证与竞赛考证的软件有很多,如UG、Cimatron、Mastercam、Cative、Powermill等。但这些软件中,以UG和Mastercam的使用量最大。UG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软件,它主要分为造型设计、模具设计与数控编程等模块,而模具设计这部分又分为塑料模具设计与钣金模具设计两大模块。其中,造型设计与数控编程数控竞赛的两大模块,现在很多老师都在寻找内容比较好的、由专业人士编写的书籍。经调查,大部分带队老师希望能买到按UG的四大模块编写的指导书。因此,本丛书中有4本是关于UG的实例教程。
  (1)《Mastercam X9数控铣中(高)级考证实例精讲》
  (2)《Creo 4.0 造型设计实例精讲》
  (3)《UG 10.0造型设计实例教程》
  (4)《UG 10.0 塑料模具设计实例教程》
  (5)《UG 10.0数控编程实例教程》
  (6)《UG 10.0冲压模具设计实例》
  本书是丛书之一,全书共10个项目,分为五篇:UG编程入门篇、中级工考证篇、高级工考证篇、技师考证篇、数控竞赛篇。各篇详细地讲述了零件的建模与编程过程,读者学完这五个部分内容之后,对零件建模与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能力应有明显的提高。
  本书中所有的实例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非常实用,适合课堂教学:所有实例都经过上机验证,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编程,然后与教材中的程序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再上机床练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书项目一至项目四由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张鹏飞老师编写,项目五至项目七由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吴升富老师编写,项目八至项目十由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詹建新老师编写,全书由詹建新老师统稿。
  尽管编者为本书付出十分的心血,但书中疏漏、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编 者
  2017年9月


《现代数控机床操作与工艺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全面、实用的数控机床操作与工艺实践指南,旨在帮助读者掌握现代数控技术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技能,提升在精密加工领域的专业素养。本书内容覆盖广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深入的原理讲解,也有丰富的案例分析,力求为数控技术从业人员、学生及爱好者提供系统化的学习平台。 第一部分:数控技术基础与发展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走进数控技术的宏大世界,深入理解其发展历程、核心原理及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数控技术的演进与核心概念: 从早期的机械式自动化到现代的计算机数控(CNC),梳理数控技术的发展脉络,阐述其如何彻底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详细介绍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输入设备、信息处理装置(DNC/CNC)、伺服驱动系统、机床本体等,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协同工作原理。 数控指令系统与坐标系: 深入剖析数控编程的语言——数控指令。详细介绍G代码(准备功能)和M代码(辅助功能)的常用指令及其含义,如直线插补(G00, G01)、圆弧插补(G02, G03)、刀具补偿(G40, G41, G42)、主轴启动与停止(M03, M04, M05)、冷却液控制(M08, M09)等。清晰讲解数控机床的笛卡尔坐标系(X, Y, Z)以及工件坐标系、机床坐标系、绝对坐标系和相对坐标系的概念,为后续的编程打下坚实基础。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强调在进行数控加工前,对零件图纸进行详细的工艺分析至关重要。内容包括:零件图纸的解读(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材料等),确定加工顺序,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切削参数(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考虑定位基准的选取,以及加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等。 第二部分:数控机床的结构与操作 本部分聚焦于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从机床的结构特点到日常操作规程,确保读者能够安全、高效地使用各类数控设备。 数控机床的类型与结构: 介绍常见的数控机床类型,包括数控铣床、数控车床、数控磨床、数控钻床以及多功能一体化加工中心。详细讲解各类型数控机床的关键结构部件,如主轴系统、进给系统(滚珠丝杠、伺服电机)、刀具库与自动换刀装置(ATC)、冷却系统、润排屑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并分析不同结构设计对加工性能的影响。 数控机床的开机、关机与安全操作: 详细阐述数控机床的规范开机和关机流程,强调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包括机床检查、系统自检、操作面板的使用、急停按钮的位置与功能、工件与刀具的装夹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等。 数控机床的对刀与找正: 讲解刀具的正确安装与测量方法,包括使用对刀仪、手动测量等。重点阐述工件坐标系的建立,即“零点”的设定。详细介绍使用百分表、千分表、对刀仪等工具对工件进行找正的操作步骤,确保工件与机床坐标系的精确对齐,这是保证加工精度的首要环节。 数控机床的常用操作模式: 介绍数控机床的多种操作模式,如手动模式(JOG)、自动模式(AUTO)、编辑模式(EDIT)、程序运行模式(MDI)等,并详细讲解每种模式下的功能与应用场景。 第三部分:数控编程实践与应用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将带领读者从零开始学习数控编程,并通过大量实例掌握各类零件的加工编程方法。 数控编程的基本流程: 介绍数控编程的整体思路,包括零件图纸分析、加工工艺制定、刀具路径规划、程序段编写、程序检验与模拟。 车削加工编程实例: 外圆车削与车端面: 演示如何对轴类零件的外圆进行粗车、精车,以及端面的平整加工。 内圆车削与镗孔: 讲解如何加工孔的内径,包括镗孔和内螺纹的加工。 螺纹加工: 详细介绍外螺纹和内螺纹的数控编程方法,包括进给量、螺距、刀具路径的设置。 沟槽与切槽: 演示如何加工各种形状的沟槽,包括圆弧形、直槽等。 复杂零件的车削编程: 结合综合实例,展示如何对具有多个加工特征的零件进行整体编程,如锥度车削、偏心车削等。 铣削加工编程实例: 平面铣削与台阶加工: 演示如何对工件的平面和台阶进行铣削加工。 型腔与槽的铣削: 详细讲解如何加工各种形状的型腔和槽,包括直线槽、圆弧槽、不规则型腔。 孔系的加工: 介绍钻孔、扩孔、镗孔、攻丝等多种孔加工的数控编程方法。 复杂曲面的铣削编程: 涉及三轴联动加工,演示如何对球面、斜面等复杂曲面进行编程。 圆角与倒角加工: 讲解如何通过编程实现零件的圆角和倒角修饰。 其他加工类型简介(可选): 简要介绍数控磨削、数控切割(激光、等离子)、数控电火花加工(EDM)等的基本原理和编程特点。 第四部分:数控加工的质量控制与维护 本部分关注数控加工的质量保障以及设备的日常维护,帮助读者全面掌握数控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数控加工质量的保证: 探讨影响数控加工精度的因素,包括机床精度、刀具精度、编程精度、操作精度等。讲解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质量标准的理解与控制方法。 刀具管理与维护: 强调刀具在数控加工中的关键作用。介绍刀具的分类、选用原则,刀具磨损的判断与更换时机,以及刀具的正确刃磨与维护方法。 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与故障排除: 讲解数控机床的日常清洁、润滑、检查等维护保养工作。介绍常见的数控机床故障现象,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供基础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思路。 数控加工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 展望数控技术在智能制造、工业4.0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如五轴联动加工、加工中心群的协同作业、数字化仿真等,激励读者持续学习和探索。 本书语言通俗易懂,配以丰富的图表和清晰的流程示意,力求使读者能够快速掌握数控操作与编程的要领。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独立完成数控机床的日常操作,掌握基本的数控编程技能,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数控技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对数控加工和CAM软件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了解到了UG软件,但因为我还没有接触过UG 10.0这个版本,所以一直想找一本系统性的教程来学习。在网上搜索时,《UG 10.0 数控编程实例教程》这本书立刻吸引了我。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强调“实例”,我一直认为,对于像UG这样复杂的软件,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功能和应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例,覆盖UG 10.0版本的主要数控编程模块。从最基础的草图绘制、曲面建模,到装配、模具设计,再到最后的刀路生成、仿真和后处理,我都希望能够看到清晰的步骤和详细的讲解。我特别期待在建模部分,能够看到一些复杂曲面的造型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实体零件的设计。在CAM部分,我希望看到如何针对不同形状的零件,选择合适的加工策略,比如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以及如何设置刀具、切削参数和进给速率。我还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高级的加工技术,例如五轴联动加工的实例,以及如何进行高效的曲面加工。当然,刀路仿真和后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这方面的详细指导,帮助我能够正确地生成G代码,并在实际加工中避免出现问题。总而言之,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我全面掌握UG 10.0的数控编程技能,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一直觉得,理论知识再扎实,如果没有实践的检验,那都是空中楼阁。尤其是在UG这样的专业软件操作上,光看书上的文字讲解,很多时候还是云里雾里,关键还是得动手去“玩”。《UG 10.0 数控编程实例教程》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这种“实践派”的学习需求。我希望这本书的“实例”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操作步骤,而是能够深入剖析每个实例背后的设计思路、加工逻辑以及关键技术的应用。比如说,在讲解一个复杂曲面加工实例时,我希望看到作者是如何分析曲面的特点,如何选择合适的造型方法,如何确定加工区域,以及如何生成高效、可靠的刀路。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涵盖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案例,例如五轴联动加工,或者是模具制造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工艺。我希望通过这些案例,能够让我对UG 10.0的强大功能有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行业内的最佳实践和经验分享,让我能够少走弯路,更快地掌握数控编程的精髓。例如,在刀路优化方面,我希望看到如何有效地减少切削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同时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另外,对于新手来说,刀具路径的仿真和验证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这方面的详细指导,帮助我能够准确地预测加工过程,避免潜在的风险。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UG数控编程学习道路上的一个得力助手,让我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最终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的数控编程任务。

评分

坦白说,UG软件的功能非常强大,但入门门槛也确实不低。我之前断断续续地学习过一些UG的教程,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特别是关于如何将零件模型转化为实际可执行的数控指令这一环节,我一直有些摸不着头脑。《UG 10.0 数控编程实例教程》这本书的名字,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痛点”。我最看重的是它“实例”的定位,因为我深信,学习任何一项技能,尤其是工程技术类,没有大量的实践和案例分析,是很难真正掌握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系列精心挑选的、覆盖UG 10.0主要功能的典型实例,并且这些实例能够贴近实际生产中的常见需求。我希望书中能够从最基础的二维绘图、三维建模开始,详细讲解如何创建各种零件的几何模型,包括实体建模和曲面建模。然后,我更期待看到CAM部分的内容,我希望它能够清晰地展示如何为这些模型生成高效、准确的数控刀路,并且能够详细讲解各种加工策略的适用范围和参数设置。比如说,如何进行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如何处理棱边、孔、腔等特征,以及如何进行一些特殊的加工,比如高速切削、五轴联动加工等。我希望这些实例的讲解不仅仅是“怎么做”,更要包含“为什么这么做”,能够让我理解每一步操作背后的原理和逻辑。另外,我非常看重刀路仿真和后处理环节的讲解,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指导,帮助我能够有效地验证刀路,避免碰撞,并生成适用于不同数控机床的G代码。总之,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让我系统地掌握UG 10.0数控编程的核心技能,并且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实际的数控编程任务。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这样的新手量身定制的!我之前尝试过一些UG的入门资料,但总感觉太枯燥,而且很多讲解都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看到《UG 10.0 数控编程实例教程》这本书,我眼前一亮,因为我特别渴望能看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案例,能够一步一步地引导我完成整个数控编程的过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涵盖从UG软件界面的基本介绍,到如何进行参数化建模,再到如何将模型转化为可加工的刀路。我特别期待在书中能够看到关于不同类型零件的编程实例,例如简单的机械零件、复杂曲面零件,甚至是一些模具零件的加工。每当我在学习新的加工策略时,比如等高线加工、光顺加工、螺旋加工等,如果能有对应的实例,并且详细解释每一步操作的意义和参数的含义,那我理解起来就会事半功倍。我希望这本书的实例不仅要有图有真相,还要有详尽的操作步骤和关键参数的截图,这样我才能跟着书上的内容一步一步地练习。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强调一些在实际编程中容易被忽略但非常重要的细节,例如刀具路径的优化,如何减少空运行时间,如何提高加工效率,以及如何保证加工精度。对于新手来说,刀路仿真和后处理环节也常常是难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这方面的详细指导,让我能够顺利地生成适用于各种数控机床的G代码。总之,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我真正踏上UG数控编程的实践之路,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建立起扎实的编程技能。

评分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模具设计和制造的从业者,我对UG软件的应用可以说是非常熟悉了,尤其是在模具的开粗、清角、曲面精加工等环节。但随着UG版本的不断更新,新功能和新的操作逻辑也在不断出现,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及时更新我知识库,并且能够讲解UG 10.0新特性的书籍。《UG 10.0 数控编程实例教程》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个需求。我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介绍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实例”,让我能够直接感受到新版本带来的变化和优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贴近实际生产场景的、具有一定复杂度的模具加工实例,例如大型压铸模、注塑模等。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利用UG 10.0的曲面造型功能,快速、高效地构建出高品质的模具型腔曲面,并且能够进行精细化的特征识别和刀路生成。我特别关注UG 10.0在高速切削、五轴联动加工以及模具排屑、冷却流道设计等方面的改进和应用,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具体的实例,展示这些新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强调刀路优化和后处理的技巧,例如如何减少机时,提高加工精度,以及如何生成符合特定机床要求的后处理程序。对我而言,能够通过这样一本实例教程,快速掌握UG 10.0的最新功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模具制造工作中,提升我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将是我最大的收获。

评分

作为一名刚入职场的机械工程师,我对数控编程这块儿一直比较感兴趣,也知道UG是业界非常主流的CAM软件。在网上找了一些免费的资料,但总感觉零散不成体系,很多操作的背后原理也弄不清楚。这次看到《UG 10.0 数控编程实例教程》这本书,感觉正是我需要的。我特别看重“实例教程”这个定位,因为我坚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我如何使用UG 10.0进行数控编程。我希望它能从最基础的界面认知、参数设置开始,然后逐步深入到零件的建模、特征识别、刀路生成、仿真验证以及后处理等各个环节。尤其是在建模方面,我希望看到如何利用UG强大的曲面造型和实体建模功能,去创建各种复杂形状的零件模型,并且能够进行详细的工程标注和尺寸标注。而在CAM部分,我更期待看到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加工任务,比如铣削、车削,以及不同维度的加工,例如三轴、四轴、五轴联动,给出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导。我希望这些实例能够贴近实际生产中的常见零件,这样我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更有代入感。另外,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各种刀具路径的生成策略,以及如何根据零件的几何特征、材料特性和加工要求,选择最合适的刀具、切削参数和加工顺序,以达到最佳的加工效果和最高的效率。最后,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强调CAM编程中的一些“陷阱”和“技巧”,比如如何避免刀具碰撞,如何优化刀路,如何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等,这些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需要掌握的宝贵经验。

评分

最近工作上需要用到UG进行数控编程,我虽然对CAD/CAM软件有一些基础,但UG的版本更新和功能的细致之处总让我有些捉襟见肘。偶然翻到《UG 10.0 数控编程实例教程》这本书,感觉像是找到了救星。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主要看中它的“实例”二字。我非常不喜欢那种干巴巴的理论讲解,只有亲自动手去操作,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软件的功能和应用逻辑。我希望这本书的实例能够覆盖UG 10.0版本中比较常用且核心的模块,比如建模部分,我希望看到如何进行曲面造型,如何对实体进行布尔运算、倒角、抽壳等操作,以及如何进行装配。而在CAM部分,我更期待看到从2D刀路到3D刀路,再到高级加工策略的详细实例。例如,对于一些复杂曲面的加工,如何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加工方法,如何设置合理的切削参数,如何进行刀路的可视化仿真,以及如何生成高质量的后处理文件。我还希望这本书能够针对一些在实际加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比如如何处理零件的毛坯,如何设置安全平面,如何避免刀具碰撞等。对我而言,能够看到不同类型零件的加工流程,并且能够详细讲解每一步的操作,是最有价值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快速上手UG 10.0的数控编程,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我的工作效率和技术水平。

评分

我对UG软件的强大之处早有耳闻,尤其是在数控编程领域,它几乎是行业标配。但作为一个对UG不太熟悉的初学者,我总是感觉无从下手,面对厚厚的软件手册,更是望而却步。《UG 10.0 数控编程实例教程》这本书,恰恰解决了我的这个困扰。我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实例教程”这四个字,它意味着我不再是被动地接收枯燥的理论,而是可以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去学习和掌握UG 10.0的核心功能。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软件界面操作讲起,逐步深入到零件的建模,包括实体和曲面的建模技巧。然后,我更期待的是CAM部分,我希望看到如何根据不同的零件类型和加工要求,生成各种复杂的刀路。比如,如何进行三轴的加工,如何进行四轴或五轴的联动加工,以及如何进行曲面加工、孔加工、特征加工等。我希望书中的实例能够覆盖一些常见的加工场景,并且能够详细讲解每一步的操作步骤、关键参数的设置以及一些实用的编程技巧。例如,在刀路优化方面,我希望看到如何减少空运行,提高加工效率,以及如何保证零件的表面质量。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强调刀具路径的仿真和验证,帮助我能够准确地判断刀路是否正确,避免加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总而言之,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我快速入门UG 10.0的数控编程,并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实操能力,最终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实际的数控编程任务。

评分

我一直对精密的机械制造充满兴趣,而数控编程无疑是实现这种精密的“魔法”。UG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我一直想深入学习。但是,面对浩瀚的功能和复杂的参数,我常常感到无从下手。《UG 10.0 数控编程实例教程》这本书的出现,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非常喜欢“实例教程”这个称谓,因为我坚信,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UG的精髓。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操作手册,又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引导我一步步地走进UG 10.0数控编程的世界。我期待它能够涵盖从基础的零件建模,到复杂的曲面造型,再到各种数控刀路的生成和优化。尤其是在CAM方面,我希望能够看到针对不同加工类型(如铣削、车削)和加工维度(三轴、四轴、五轴)的详细实例。例如,如何对一个复杂曲面零件进行高效的精加工,如何处理带有复杂曲面和孔系的零件,如何进行多轴联动加工来提高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我希望书中的实例能够逻辑清晰,步骤详细,并且提供关键参数的讲解和建议,这样我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设置,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此外,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强调在实际编程中容易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方面,例如刀具路径的碰撞检测,如何合理地设置进给速率和切削深度,以及如何生成高质量的G代码以确保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总之,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我对UG 10.0的数控编程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升我的技术能力。

评分

我一直对UG软件在数控编程领域的应用充满好奇,尤其是在三维建模和加工路径生成方面。之前也零星接触过一些UG的视频教程,但总觉得不够系统,很多操作细节和原理理解起来云里雾里。这次看到《UG 10.0 数控编程实例教程》这本书,简直是太及时了!封面上“实例教程”这几个字就牢牢抓住了我的眼球,因为我一直觉得学习编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来掌握。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将UG 10.0版本的各项功能,从基础的草图绘制、曲面造型,到复杂的装配、模具设计,再到最后的数控刀路生成和仿真,都能够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贴近实际生产需求的实例进行讲解。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告诉我“怎么做”,更能让我理解“为什么这么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而不是死记硬背。比如,在曲面造型部分,我希望看到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的曲面工具,例如扫描、扫掠、边界混合等,来构建出复杂且符合工程要求的曲面。同时,我也很关心如何在这些曲面上进行倒圆角、抽壳等后续处理。而在数控刀路生成方面,我更希望能详细了解各种加工策略的适用场景,比如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刀路参数设置,以及针对不同几何形状的特征加工方法。尤其是三轴、四轴甚至五轴联动加工的刀路生成,如果能有详细的实例讲解,那绝对是锦上添花了。当然,安全可靠的刀路仿真和后处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清晰的指导,帮助我避免实际加工中的各种错误。总而言之,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它,系统、深入地掌握UG 10.0在数控编程中的应用,真正提升自己的实操能力,胜任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