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聲如雷,其學似海,史學之宗”
中西融匯、古今貫通的史學大師
中國曆史研究繞不開的先行者
全新整理的文集帶我們重迴被忽視的“雷海宗時代”
本叢書是史學大師雷海宗的文集,包括《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中國史綱要》《世界古代史綱要》《雷海宗雜論集》《雷海宗時論集》《雷海宗史論集》等共六部作品,是一部全麵搜集雷海宗先生學術成就和散雜文的叢書,極具收藏和學術價值。
雷海宗,字伯倫,生於1902年,河北永清縣人。雷先生博聞強識、學貫中西,被稱為“通中外,貫古今,兼宏微,融史哲”的史學大師。雷先生於1927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迴國後先後執教於南京中央大學、武漢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和南開大學,擔任教授、係主任等職。雷先生逝世於1962年12月,被認為是20世紀中國傑齣的學者之一,與梁啓超、蔣廷黻、鄭天挺並稱“南開史學四大傢”。
雷先生使我敬仰的是他大過人的“容忍”,而這種容忍是深植於一己學術和道義方麵的自信。
——何炳棣
雷先生對於中國史和世界史的整體把握,要不失為20世紀我國史學領域中不容忽視的一傢之言。
——何兆武
雷先生博聞強識,上課從不帶講稿,連卡片也沒有,隻有粉筆一兩隻……
——齊世榮
想到他的人格和強加於他的種種罪名之間的反差,又聯想到整個一代知識精英的學識、風骨和以後類似的遭遇……嗟乎,餘欲無言!
——資中筠
我與雷師的關係,用幾句話來概括,很不容易。再三考慮,是否可用:“父親之交,師生之恩。受教恨短,勉承師學。淒涼送終,情同父子。”
——王敦書
如此世界,如何中國 / 1
弱國外交與外交人纔 / 8
和平與太平 / 12
婦女·女權 / 16
理想與現實 / 20
國際和平展望 / 25
對港九,望英倫 / 29
悼甘地,悲人世 / 32
侵略定義 / 34
宣傳與國策 / 38
政治的學習 / 41
望農林部早日起程 / 45
對國民大會獻言 / 49
所望於新政府者 / 53
國際謠言與自我檢討 / 56
航空時代、北極中心與世界大勢 / 59
美帝“中國門戶開放政策”的背景(上)
——美西戰爭與海洋政策 / 63
美帝“中國門戶開放政策”的背景(下)
——美西戰爭與海洋政策 / 72
海戰常識與太平洋大戰 / 82
戰後世界與戰後中國 / 94
埃及戰爭 / 106
法屬非洲——西方的第二戰場 / 109
世界戰局的總檢討 / 120
平等的治外法權與不平等的治外法權 / 130
羅丘會議 / 136
歐洲戰後人的問題 / 139
法國解放委員會與法蘭西前途 / 143
蘇捷協定與波蘭前途 / 148
德艦“沙恩霍斯特號”沉沒 / 151
戰後的蘇聯 / 153
歐美民族主義的前途 / 159
印度還政問題 / 163
美國設國防部 / 167
兩次大戰後的世界人心 / 171
伊朗問題 / 175
論美國在巴拿馬受挫 / 179
號角響瞭,曾受美國教育的自由分子趕快看齊 / 183
認識美國對日政策的一貫性 / 185
北大西洋聯防在醞釀中 / 187
由西藏派代錶赴美說起
——美國接收大英帝國的又一例證 / 190
歐洲統一問題 / 192
聯閤國紀念日 / 195
“泰山崩於前”的時候 / 198
如此世界,如何中國
世界大小六十餘國,撇開法理與錶麵的名義不談,專就實際而論,可以分為三類,就是強國、自保之國,與殖民地。強國為“力”的中心,其力的自然趨勢為嚮外發展。殖民地為強國之“力”的發展對象,在法理上已成殖民地的區域不必說,連許多名義上仍有獨立主權的國傢實際也屬於此類。自保之國介乎二者之間,其力勉強足以自保,不緻成為他人的殖民地,同時也不能嚮外發展,不能自有殖民地。以上是就事理而言。具體的逐國推敲,任何一國都不是注定的要永久屬於三類中的一類。強國可因內在的銷蝕或外來的打擊而成為自保之國,甚至降為殖民地。自保之國如果努力不輟而又善於利用機會,也可成為強國;相反的,當然也有墮為殖民地的可能。殖民地要改變自己的地位,比較睏難,但如一方麵奮鬥不懈,一方麵緊抓機會,有時也可躍為自保之國。各國間此種地位的蛻變與升降,就是國際政治的主題。由此立場去觀察,是我們明瞭世界與認識中國的最簡便的方法。
為更透徹地瞭解戰後的今日世界,我們必須對於戰前的世界先認識清楚。戰前的強國或可稱強國的有七個,就是所謂侵略主義的德意日三國與所謂愛好和平的英美蘇法四國。其中法國的強國地位頗為勉強,法國實際上已成為介乎強國與自保國之間的一個灰色國傢。德意兩國閤稱軸心,有如連環,可以閤觀。德國在當時把握全部的中歐,西嚮威脅法國,東嚮威脅蘇聯。意大利於德國的支持之下,在歐洲嚮近東發展,占有阿爾巴尼亞,威脅希臘;在地中海與英法爭鬥,經地中海而達非洲,攫奪或威脅英法的殖民地或勢力範圍。中東也在軸心的侵略計劃中,但直到歐戰爆發的一九三九年,德意的力量尚未能有效地進入中東。
日本有大陸與海洋兩方的侵略政策。在大陸上日本一麵威脅蘇聯而未能得手,一麵伸入中國,強占東北,分化內濛,壓迫華北。在海洋上日本一麵嚮南洋擴充,一麵在太平洋與美國抗衡。蘇聯此時大體僅能自保,東西兩麵受日德的威脅,時刻自危;但對中國則始終不肯放鬆,外濛完全席捲以去,新疆也在掌握之中,隻有多年垂涎的所謂北滿不得不忍痛讓與日本。
在西方,名為強國的法蘭西岌岌堪危,東境受德國的包圍,南境有意大利窺伺,海外雖有帝國,北非各地意大利時思染指,越南已被日本認為當然的侵略對象。英國仍是真正的強國,在大西洋上與美國維持平衡;地中海的大部屬於英國,近東巴爾乾為英國的防綫;經地中海,齣印度洋,控製中東遙領印度。在過去,英國的勢力經印度洋而達中國,但到第二次大戰之前英國在中國勢力已大減色。
新大陸的美國,除穩製拉丁美洲外,在大西洋上保有西半的一部勢力,在太平洋上與日本對立,東太平洋可以控製,西太平洋的優勢屬於日本。至於對中國,美國雖自四十年前就已積極注意,但任何可能的發展都因日本的攔阻而歸於停頓。
戰前的中國,在過去百年已是列強的公同殖民地,列強也始終不容中國徹底改變殖民地的地位。但自一九二六年北伐之後,中國極力的想要發展為自保之國,英國在中國的原有勢力一部退齣,美國最少在錶麵上勢力仍不甚大,隻有蘇日兩國對中國不肯錶示死心。蘇聯為大局所限,當時的活動限於外濛與新疆,日本則傾全力以對付整個的中國。列強對中國都無善意,但最忌中國脫離殖民地地位的則為日本,它自認為與中國勢不兩立,對於任何可緻中國於完全獨立自主的運動它必韆方百計地阻撓破壞。國民革命軍的北伐正是這樣的一個運動,所以日本不惜於一九二七、一九二八年間兩度齣兵山東,不使革命軍順利北上。迨阻撓證明為無效,三年後而九一八事變爆發,又過六年而中國被迫發動全麵抗戰。中日間的大戰可說是不可避免的,日本堅要中國永為殖民地,中國決心要進為自保的國傢,最後隻有用戰爭來決定中國命運的路綫。
日本與德意的無限擴展政策,引起瞭中國八年,歐洲六年,太平洋四年的第二次大戰。這次全球戰爭是國際局勢的一大革命,戰爭結束之後,德意日三大強國等於消滅,或可說都已成為殖民地。三國都很少有再起的機會,德國今日的東西分裂可能成為永久的局麵;意大利的實力消耗過重,除地勢的衝要外,意大利已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國傢。日本今日名為由盟國閤同占領,實際乃由美國單獨占領,此種一國獨占之局即或非為永久,也必為長期無疑。日本將來可以作為工具,再主動的興起為強國的可能甚難想象,連成為自保之國的機會也微乎其微。
戰前的重要國傢,在今日仍值得注意的,為美,蘇,英,法,與中國,恰巧就是聯閤國安全理事會中的五個常任理事國。法國的地位已經明朗化,戰前尚可保持強國的空名,今日法國隻能說是一個自保之國,並且連自保的地位也有隨時喪失的可能。共黨一旦得勢,法國或成為國際戰場,或成為國際性的內戰場所。反之,如果戴高樂一類的人上颱,法國就必積極企圖恢復強國的地位,最少要擺齣十足的強國架子,結果東西兩大對法國都不錶示歡迎,如果處理不善,可能會有內亂發生,以緻連今日的地位也不能保。
戰後的英國,與法國所差無幾。它優於法國的有兩點:一,它沒有嚴重的共産黨問題,因而無論局麵如何發展,它內部的統一性不緻發生動搖;二,它有永遠可靠的美國援助,美國最少要支持英國的自保地位,如可能時,它也希望大英帝國不要全部清算,而是在美唱英隨之下維持一個籠罩全世的盎格羅薩剋遜帝國。英美之間可以時常發生誤會,但在根本政策上兩國總是互視為兄弟之邦,這是今日與今後國際政治中的一個基本事實。也就是因為這個基本事實,英國好像仍是一個“力的中心”的強國。然而英國因元氣消耗太甚,縱有美國的支持,也無力再維持太陽不落的大帝國,多數重要的地帶英國或撤退,如印度半島,或請美國全部或一部接防,如地中海與中東。大西洋更不必說,在歐戰初期的一九四一年英國就已全部的轉讓給美國瞭。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中又不失典雅的氣質,很符閤我對“文集”的期待。封麵采用瞭某種獨特的紋理紙,觸感上佳,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立刻就能感受到裏麵內容的厚重感。更值得稱贊的是內頁的排版,字體選擇非常考究,大小適中,行距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齣版社在細節處理上看得齣是下瞭真功夫的,比如每一章節的頁眉設計,既保持瞭統一性,又在細微之處有所變化,顯示齣一種精緻的美學追求。我尤其喜歡它側邊的裁切處理,光滑平整,體現瞭印刷工藝的高水準。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沉浸到文字內容中,但僅憑這份精良的製作,就足以讓我對裏麵的思想內容抱有極高的期望。這不隻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無論是放在書架上還是在閑暇時翻閱,都能帶來愉悅的心情。對於追求閱讀體驗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物理形態無疑是加分項,它成功地架起瞭內容與讀者之間的第一道橋梁,讓人迫不及待想深入瞭解其中的思想脈絡。
評分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沉浸在閱讀的氛圍裏,這本書給我的初印象是其思想的銳度和廣度令人驚嘆。它似乎並不滿足於停留在錶麵的論述,而是總能深入到事物肌理的最深處,對當下社會中的諸多現象進行瞭極其深入和透徹的剖析。那種層層遞進的邏輯推演,如同剝洋蔥一樣,每揭開一層,都能看到更核心的問題所在。作者的筆觸老辣而精準,遣詞造句間充滿瞭洞察力,很多段落讀完後需要停下來反復咀悅,纔能完全消化其蘊含的深意。特彆是在探討一些復雜議題時,他並沒有采取非黑即白的簡單化處理,而是呈現齣一種極為豐富和辯證的視角,這對於追求深度思考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豐盛的精神食糧。閱讀過程中,我幾次忍不住拿起筆在旁邊做批注,這種強烈的互動感,說明文字本身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促使讀者進行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這絕對不是那種可以囫圇吞棗的書籍,它需要你投入心神,與之進行一場智力上的深度對話。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不同議題間遊刃有餘的切換能力。仿佛他隨時可以從宏大的曆史敘事瞬間跳躍到對當下個體生存狀態的細膩描摹,而這種跳躍絕不顯得突兀或牽強。在某些篇章中,我能感受到一股磅礴的曆史感撲麵而來,作者仿佛是一位時空旅行者,站在高處俯瞰塵世的起伏變遷,其見解之老到,讓人不得不佩服其知識儲備的廣博。而在另一些篇章,筆鋒又變得異常細膩入微,他對於日常生活中那些不易察覺的情緒波動、社會潛規則的描繪,精準得如同高精度X光掃描,直擊痛點。這種跨越不同時間維度和觀察尺度的能力,使得整部作品的視野極為開闊,避免瞭陷入單一視角的局限。它提供瞭一個多維度的觀察框架,讓人可以從多個角度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環境和所處的時代,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認知邊界,這種綜閤性的思維訓練是其他許多單一主題著作難以比擬的。
評分坦率地說,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它對讀者的要求是相當高的。它不是那種旨在提供即時滿足感的快餐式讀物,反而更像是一場智力上的馬拉鬆。有些論述的密度非常大,充滿瞭專業性的概念和復雜的句式結構,需要集中十二分的注意力纔能跟上作者的思路。初讀時,我確實遇到瞭一些“卡殼”的地方,需要反復迴溯閱讀,甚至查閱一些背景資料來幫助理解其深層含義。但正是這種挑戰性,賦予瞭閱讀更大的價值感。每當我攻剋下一個難點,理解一個精妙的論證時,都會産生一種由衷的成就感。這感覺就像是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雖然過程艱辛,但一旦到達頂端,視野的豁然開朗帶來的震撼是無與倫比的。它強迫你走齣舒適區,去麵對那些復雜、晦澀但又至關重要的問題,對於渴望進行自我提升的讀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是一個極佳的“磨刀石”。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具有一種強烈的個人印記,讀起來有一種非常鮮明的“時代聲響”。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書寫時所抱持的那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批判精神,字裏行間流淌著一種對真理的執著追尋。他的錶達方式時而犀利如劍,直指弊端,毫不留情;時而又轉為深沉的關懷,透露齣對人類命運深切的憂慮與期盼。這種情感的張弛有度,使得文字不僅僅是思想的載體,更成為瞭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情感投射。讀著讀著,我仿佛能聽到作者在那個特定曆史節點上,對世界發齣的深沉呼喚。這種鮮活的曆史感和充沛的人文關懷,讓原本嚴肅的理論討論變得有血有肉,不再是冰冷的符號堆砌。它成功地構建瞭一種連接過去與現在的精神紐帶,讓我對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知識分子群像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共鳴,極大地豐富瞭我對那個特定曆史時期的認知體驗。
評分買書不是為瞭看書,是一種情懷,是一種信仰。所以,明知看不完,還要繼續買!
評分書非常不錯,喜歡文史的朋友可以看看!!
評分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哈
評分匪巢的一本書,幫朋友買的,他很喜歡
評分雷先生對於中國史和世界史的整體把握,要不失為20世紀我國史學領域中不容忽視的一傢之言。
評分精裝很不錯
評分雷海宗文集推薦購買,這套文集不錯~
評分紙質印刷很好
評分精裝不錯的,有塑封,雖有少許灰,但整體還算滿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