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套装-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系列 曾国藩一个人的朝圣路+胡雪岩 做天下人的生意(套装共2册)

畅销套装-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系列 曾国藩一个人的朝圣路+胡雪岩 做天下人的生意(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文真明 著
图书标签:
  • 曾国藩
  • 胡雪岩
  • 经商
  • 做官
  • 励志
  • 历史人物
  • 商业思维
  • 官场智慧
  • 传记
  • 成功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ISBN:1198612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612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轻型纸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洞悉曾国藩内圣外王、聪明人行笨功夫的为官之道。
  ★学习胡雪岩做天下人生意的眼光。
  ★一套做官和经商都应借鉴的智慧宝典。
  《曾国藩:一个人的朝圣路》翻开本书,领略曾国藩“一日三省”和“聪明人行笨功夫”的精进方法论。毛泽东、蒋介石一致推崇。曾国藩不仅是个能办大事的人,还是一个中国式的“教父”。曾国藩是一个连对手和敌人也对其肃然起敬的人物。本书充分展现了曾国藩打仗带兵、为官做人的中国式哲学。说透中国特色的官场生存哲学和独到的处世智慧。政商人士必读!本书尤其关注曾国藩一生中几个重大的转折点,层层讲透他的关键细节和重要决定。
  《胡雪岩:做天下人的生意》从商必读胡雪岩!胡雪岩白手起家,从跑堂伙计到天下首富,他凭借的是“做天下人生意的眼光”和野心。胡雪岩创建商业帝国,凭借的经商原则是:童叟无欺和真不二价。胡雪岩几次绝处缝生,凭借的是“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政商关系。本书说透了中国特色的传统政商关系和经商智慧。翻开本书,领略商业与政治之间有如靠山与火山的辩证关系。
  ★两本书适合人群:
  a.对曾国藩和胡雪岩感兴趣的人。
  b.对当官和经商有钻研的人。

内容简介

  《曾国藩:一个人的朝圣路》
  近代以来,能与曾国藩比肩的人物实在是少之又少。曾国藩无论在做人治学方面,还是在治军为官方面,都堪称“圣人”。其对后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佩服他,蒋介石学习他,梁启超推崇他,李鸿章继承他……
  本书一方面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另一方面结合曾国藩书信、日记等文字,对其心理活动和心路历程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不难发现,曾国藩之所以能被后人推崇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圣人”,与其善于自我反省与自我批评有着莫大的关联。在他的家乡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大巧若拙曾国藩,聪明人行笨功夫”,而这笨功夫就是指不断努力、不断反省、不断精进。
  《胡雪岩:做天下人的生意》
  本书描述了胡雪岩从一介布衣到富可敌国的“大清首富”,创造商业奇迹的过程。其经商绝学、处世韬略,留给后人的是一笔宝贵财富,为世人所称道,至今看来仍不乏现实意义。
  天下的生意永远是越来越难做,而政商关系更是“离不开,靠不住”,但胡雪岩却把政商关系协调的很好。他既让他的生意小心翼翼地不受权力的灼伤,又享受着游离在权力火苗周围带来的温暖,若即若离。
  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胡雪岩坎坷曲折的财富人生经历中获得启发和有益的帮助。

目录

★《曾国藩:一个人的朝圣路》
第一章
崛起于草根之家的千古第一完人
中兴名臣生于蛮荒之地 / 003
王侯将相本无种 / 005
曾氏宗族领袖地位奠立 / 007
好家教成就好孩子 / 009
百方检饬照后人 / 012
他的降生充满神话色彩 / 014
第二章
齐家有道,平天下自齐家始
光大祖传“八宝饭” / 021
勤俭治家,树家风之先 / 025
齐家是平天下第一要义 / 026
孝而不愚乃德之本 / 028
兄不必敏于弟,弟不必贤于兄 / 030
呕心沥血教导诸弟 / 035
穷养儿,富养女 / 037
可怜国藩父母心 / 042
家训高悬,长保家风传久远 / 044
第三章
内圣外王,做最好的自己
“血诚”是立身基石 / 051
宦海沉浮要保持好名声 / 055
处事当求稳慎,不可过急 / 058
官场如战场,须谨言慎行 / 063
天下凡事要亲身入局 / 067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 / 069
第四章
卧薪尝胆,此生要做大圣贤
做人的第一件事是立志 / 075
要做圣贤先读圣贤书 / 077
二十年奋斗终中进士 / 079
千金难买真知己 / 084
好师,好友,好榜样 / 089
修身养性,研学朱子 / 093
第五章
潜伏官场,羽翼未丰时绝不妄动
钦点翰林无炭敬 / 099
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 104
严于律己是官场的护身符 / 107
思报国改名“国藩” / 109
表忠心上疏直陈时弊 / 111
再上疏惹风波 / 116
亲人亡故思返湘乡 / 119
回乡省亲待出山 / 120
第六章
临危受命,墨绖出山招勇办团练
兴办团练 / 129
首次出山首次遇挫 / 132
受排挤招兵买马 / 137
谁说书生不能治军 / 140
湘军规模初创成 / 143
治军严明,打造曾家军 / 147
放权可以做大自己的事业 / 148
第七章
英雄要打脱牙齿和血吞
踌躇满志,血祭出师 / 153
首战岳州,损兵折将 / 156
连上两奏折自请治罪 / 158
重振旗鼓攻湘潭 / 160
靖港惨败欲投水寻死 / 162
陷绝境众人落井下石 / 164
左宗棠义激曾国藩 / 167
终于打了第一个胜仗 / 172
好汉打脱牙齿和血吞 / 175
水陆两师会战城陵矶 / 176
平定湖北风光无限 / 179
第八章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屡败屡战勇气佳 / 185
咸鱼翻身,攻占武昌 / 187
盛名之下要头脑清醒 / 189
恶战长江天险田家镇 / 191
九江石达开计胜曾国藩 / 194
曾国藩跌入人生谷底 / 198
塔死罗走,山穷水尽 / 201
东山再起,重建水师 / 204
坚如磐石挺难关 / 205
曾国藩等到了天国内讧这一天 / 207
奔父丧返乡定居 / 210
韬光养晦,大彻大悟 / 212
第九章
再度出山,血雨腥风九死一生
变圆通再度出山 / 217
曾国藩遇到了新对手 / 220
重出江湖失靠山 / 221
三河喋血,李续宾全军覆没 / 223
苦心栽培得意门生 / 226
曾国藩找到了太平军的死穴 / 230
受重用署理两江 / 233
咸丰皇帝出了道难题 / 236
驻守祁门,九死一生 / 238
第十章
百炼终成钢,荣耀达巅峰
攻陷天京屏障安庆 / 245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灭亡 / 249
曾国藩为什么要杀李秀成 / 253
终生荣耀到达极点 / 258
裁撤湘军,功成身退得善终 / 261
第十一章
做圣人是一辈子的修行
接谕旨领军镇压捻军 / 265
剿捻无功受冷落 / 268
开启洋务运动的先河 / 270
整饬革新再操劳 / 274
委曲求全处理“天津教案” / 278
中国留学事业奠基者 / 281
上海之行——生命最后一站 / 285
最后的嘱托 / 287
大星陨落金陵城 / 290
是谁成就了“圣人”曾国藩 / 292
附录一 曾国藩生平大事年表 / 300
附录二 曾国藩传世语录 / 306
附录三 《曾国藩家书》精选 / 309
附录四 《冰鉴》原文 / 340
参考书目 / 346
★《胡雪岩:做天下人的生意》
第一章
钱庄跑街的磨砺岁月
出身生意世家 / 003
钱庄里的“胡大人” / 004
小跑街初露锋芒 / 007
第二章
先做关系,后做生意
结识未来贵人王有龄 / 017
私自借款蒋营官,出走钱庄 / 023
投桃收李,时来运转 / 027
王有龄官场发迹,胡雪岩商场发家 / 031
献计何桂清,漫天撒网 / 032
第三章
钱庄银号开遍大江南北
初触票号 / 039
承发宝钞,孤注一掷 / 044
旗开京城奠鸿基 / 047
第四章
非常时期,做非常生意
奉命赴上海置办军火 / 053
不惜重金购买洋枪 / 055
献计租用洋枪队 / 057
曾国藩得势,何桂清倒台 / 060
第五章
攀上大靠山左宗棠,开启商圣之路
杭州城诀别王有龄 / 067
涉险献粮,情动左宗棠 / 071
献媚左宗棠得宠 / 075
第六章
胡庆余堂名震天下
“胡大善人”杭州赈灾 / 081
酝酿“胡庆余堂” / 083
“赠药”打开洋人市场 / 084
善用广告,打造品牌 / 086
铁腕振兴工商业 / 089
胡雪岩官司缠身,左宗棠辟谣 / 091
第七章
在官言官,在商言商
公款私款要分开 / 097
冒险接收太平军存款 / 099
怂恿左宗棠捐官收钱 / 102
一笔意外的军饷 / 106
第八章
经商不忘忧国,为国献力办洋务
受邀离杭乘船入闽 / 113
受命主持筹建船政局 / 114
中国近代第一家造船厂诞生 / 119
鼎力出资兴办洋务 / 122
第九章
红顶商人的巅峰人生
筹饷瞄上“洋腰包” / 127
筹款获利二百万两银子 / 131
借款利息小风波 / 135
经商不忘扶危济困 / 137
第十章
交天下朋友,做天下生意
广交五湖四海朋友 / 143
投资人脉,编织财脉 / 147
交情和义气是经商资本 / 148
助人要有助人的手段 / 152
第十一章
商人四德:仁、智、勇、强
仁: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 159
智:熟谙人性,通权达变 / 160
勇:敢于担当,勇于决断 / 163
强:坚守困境,永不退却 / 165
第十二章
欲得天下财富,必得天下人心
胡雪岩笼络人心秘诀一:烧冷灶 / 169
胡雪岩笼络人心秘诀二:趋热门 / 171
胡雪岩笼络人心秘诀三:捧场面 / 172
胡雪岩笼络人心秘诀四:行贿赂 / 175
胡雪岩笼络人心秘诀五:讲义气 / 176
第十三章
用天下人之智,赚天下之财
人的最大本事就是用人 / 181
用人要品行至上 / 182
做大事要敢用有本事的人 / 184
智者、勇者、贪者、愚者,一个不能少 / 186
第十四章
忍天下人不能忍,做天下人不能做之事
能忍耐,肯等待 / 193
做人要经得起折磨 / 196
既要赢得下,也要输得起 / 197
第十五章
在时势节点上纵横布局生意
胡雪岩时代之大势 / 203
呼风唤雨,驾驭时局 / 209
手眼通天,打通官场 / 211
用“红顶”为生意撑起保护伞 / 213
用心栽花,培育官场势力 / 216
互为利用,结交江湖势力 / 221
有钱大家赚,做大商场势力 / 222
边打边拉,营构洋场势力 / 225
第十六章
风云再起,一代商圣悲凉离世
山雨欲来风满楼 / 231
南疆战事再起,埋下隐患 / 233
屋漏偏逢连天雨 / 234
钱庄倒闭,厄运降临 / 236
左宗棠阜康唱名 / 239
最后的时光 / 242
附录一 胡雪岩经营智慧 / 245
附录二 胡雪岩处事智慧 / 248
附录三 胡雪岩做人智慧 / 253
附录四 胡雪岩大事录 / 257
附录五 胡雪岩朋友圈 / 260

精彩书摘

  ★《曾国藩:一个人的朝圣路》
  好汉打脱牙齿和血吞
  靖港失败后,曾国藩把自己关在长沙城外,七昼夜不与人说一句话,陷入深刻的反省与思考中。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但此次失败成为曾国藩“咬牙立志”的关键一次。曾国藩后来说,他平生有“四大惭”,即四大耻辱,而靖港之败是其一,他说:“甲寅年岳州、靖港败后,栖于高峰寺,为通省官绅所鄙夷”,但他经历“此一磨折”,后来才有成功。他还说,他一生“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靖港之败亦是“打脱牙之时”。而“打脱牙和血吞”不是目的,“生平咬牙立志,徐图自强”才是目的。
  曾国藩善于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他认识到,此次失败,也在于水军未经操练,军纪不严。不但打败仗时溃不成军,即使彭玉麟统帅打湘潭取胜时,部下也大肆抢掠。
  湘军始建之初,水陆师不仅缺乏实战经验,组织指挥系统上也未能做到层层节制。而临阵作战时,论胆量技勇,兵不如勇,论纪律则勇不如兵。因此曾国藩认识到,必须有得力人员协同管带,加强文武官员的层层节制,才能相互维系。过去,湘军每营仅有一二绅士主持,故纪纲不密,维系不固。靖港之役,就错在“但知轻进之利,不预为退步之地”。而水师之弊,在于没有经战阵之兵勇,全是招募船户水手,编组成军,训练未满一月就拉上前线,故临阵胆怯。因此,曾国藩此后很重视老兵的作用,水陆兵勇编组时,务须新老兵勇互相搭配。
  在指挥系统方面,重要的变化是增加统领一级。过去,湘军陆师的编制最高为营一级,由曾国藩直接统辖调遣。营以上设立统领,统率二营或数营。陆师以罗泽南、塔齐布等为统领,水师以杨岳斌、彭玉麟等为统领,由统领指挥营官,曾国藩则指挥统领。这样,在湘军中便出现了旅、团一级的编制,而在实战中,指挥也确实灵便,兵力使用相对集中,比较能适应战争形势的变化。在水师方面,一方面咨札李孟群招募两广水勇一千名,于五月抵达长沙;另外,咨调陈辉龙率广东水师四百名前来参加湘军水师。这支水师配用湖南舵工、水手,以利控制。尤其是在装备上多加洋炮,现在只来六百尊,不足分配。因此,曾国藩又奏请清廷让两广总督购买夷炮数百尊解来长沙。长沙整军后的湘军水陆师,共计一万五千名左右,其战斗力远较衡州出师时强大。曾国藩还认识到,此次靖港之败,也由于赏罚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他感到,古人用兵,都是先明功罪,但今天多是患难之交,投奔大营来并非是为利禄驱使,因此所订法条难于施行,所以“两次致败,盖由于此”。有鉴于此,这次他驻扎在长沙城南门外的妙高峰上整顿营务。规定:凡是临阵脱逃的将领,不再录用。湘乡团练最早的组织者原湘乡知县朱孙诒,因在宁乡、岳州战役中临阵脱逃,被曾国藩断然逐出湘军。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葆也在被裁之列。
  经过长沙整军,湘军实力大增。“规模重整,军容复壮矣”。咸丰帝的上谕又称“肃清江面之举,仍借此一军,以资得力”。因此,湘军士气也受到鼓舞。六月,修造战船的工作已经完成,广东总兵陈辉龙也到达长沙,添造浅水拖罟二号,李孟群到广西招募的水手一千余名也回到长沙,与曾国藩所募水勇日夜操练。
  ★《胡雪岩:做天下人的生意》
  第二章
  先做关系,后做生意
  结识未来贵人王有龄
  太平天国起事北上之时,胡雪岩已经有了家室。清苦的日子过惯了,倒也没觉着家中用度有何吃紧。小夫妻二人夫唱妇随,每天的日子滋滋润润地溜过。
  胡雪岩有一日闲逛,遇到了一个叫王有龄的人。王有龄祖籍福州,父亲在杭州客死。因为没有钱送回老家,只好就在此地择了块风水好地葬了。王有龄没了父亲的官俸,家中的日子也就日渐窘迫。闲下没事,他也常到西湖边逛逛。
  胡雪岩见他眉宇间透着亮光,分明一副官相,身上的褂子却打上了补丁,所以也摸不透他身份。
  王有龄倒还明白胡雪岩是干什么的。只是这钱庄向来都是向着有钱有势的人开的。借钱之先,跑街的都要拐弯抹角,先把你祖宗八辈、左邻右舍问个清楚。至于你家中有何贵重物品,能否置当贷款,即便碍着面子,不便直问,跑街的也自有他的一套办法,套出个八九不离十来。所以这跑街的最爱下酒馆,上茶馆。这种地方,花钱不多,却可以一坐一整天没人赶。聊天的、算命的、下棋的,各色人等都有。人一多嘴就杂,只要用心总可以听到想听的东西。
  不过王有龄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客处他乡,无亲无靠,想去告贷几个银子,恐怕也未必会有钱庄信得过他。当铺倒可以去,但是那地方太黑,况且家中值钱的东西也已经当了不少出去。
  胡雪岩见了王有龄总是笑嘻嘻地,有意和他套近乎。王有龄却总是淡淡的,懒懒的。开头胡雪岩以为他是摆架子,假清高,就有些不以为然。见面多了,又觉得不像,倒像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有一天胡雪岩又见着了王有龄,就叫道:“王有龄,今天我请客,喝一壶去。”
  王有龄道:“不敢当,不敢当。”
  胡雪岩道:“这有什么,反正也不是我请客,自有人出钱。喏,这是我刚才三盘棋战来的。”
  一再邀请,王有龄就只好跟了去。酒过三巡,胡雪岩道:“王有龄,我心里倒有个疙瘩。我看你也不像个平庸之人,何以天天无所事事,不去做点儿什么?”
  王有龄道:“我能做点儿什么?做点儿什么不要点儿本钱?”
  胡雪岩一听倒觉着不以为然,心想:“干什么不是一步一步来的,你莫不是想一口就吃个大胖子?”口中却道:“本钱也不在大,有你这一副好身材就可以了。”
  王有龄心想:“看来你胡雪岩倒实在。可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么想着,就想把自己的想法讲了。不讲吧,胡雪岩也不会明白。于是他就说:“那倒不一定,有些事还是得花大本钱。”
  胡雪岩道:“比如什么样的事呢?”
  王有龄道:“比如捐官补缺,本钱不够,凭你有什么好想法也没用。”
  胡雪岩笑了:“这个我倒明白。有些捐官的人舍不得花钱,又不能不花钱。一百两银子能办的事,他只支出五十两,结果事也没办成,花出去的钱也收不回来了。”
  王有龄也笑了:“看来你还真明白。你一定知道范蠡的一个故事了?”
  胡雪岩皱皱眉头,惭愧地说:“我上学不多,谁是范蠡,我倒真还不明白。”
  “就是那个称作‘陶朱公’的。”
  “嗯,这个我倒还听过。什么故事呢?”
  王有龄于是就给他讲了陶朱公和他大儿子的故事。
  那范蠡扶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就跑去找他的好朋友文种,劝文种和他一起离开越国,前去北方共同重操旧业。
  原来文种曾在宛郡做过小县令,慕范蠡美名,三次前往。两人一见,相谈甚欢。文种干脆连县令也不做了,陪着范蠡一同前往吴越楚交界地带,从事边境之间的贸易交换,所获甚丰。后来勾践上台,慧眼识才,就拜了二人为相,共同重振越国实力,平了吴国,解了亡国之恨。
  但在范蠡看来,这勾践只可共苦,不可同甘。所以应明智行事,早日逃走。文种不听,范蠡只好一个人逃到齐地,定居于陶,重操旧业,成为倾国首富。人称陶朱公。
  故事就发生在陶朱公的儿子身上。
  陶朱公有三个儿子。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捕入狱,要处极刑。楚国的宰相庄生是陶朱公的好友。陶朱公就派三儿子带了千金,前去说情营救。
  这时大儿子在家里不干了。他觉得父亲这是瞧不起他。家中出此大事,理当是大儿子出面办理。于是他就去向他娘诉说心中的不快。
  他娘也觉着这大儿子说得有道理,就去劝范蠡改变主意。范蠡不允。这大儿子犯了倔,以死相威胁。范蠡就没再说什么,派了大儿子去楚国。
  大儿子走后,范蠡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吾二子必死无疑矣!”
  这等丧气话,怎么能随便说呢?范蠡这么说却自有其道理。
  大儿子到了楚国后,见了宰相庄生。那宰相念起范蠡英名和昔日交情,就许诺办理这件事。他对范蠡的大儿子说:“知道了,请你马上离开楚国,你弟随后就可以出狱回家。”
  这大儿子听这宰相说得那么轻巧,心里犯嘀咕,心想:“死罪轻易就能免了?要是轻易就能免了,这罪肯定不重。这千金未免花得太过不值。”
  有了这层想法,他就另外又买通了一个狱卒,告诉他自己在一个旅店二楼,有什么消息,随时来通知他。
  那楚国的宰相庄生让范蠡的大儿子马上离开楚国也有自己的考虑。他不希望让人知道自己收受了重礼。一等范蠡的大儿子离开,他就上朝对楚王道:“臣昨晚观察星象,发觉昴星云集,此乃不祥之兆,还望大王能大赦冲灾。”
  楚王对这位重臣言听计从,于是道:“爱卿忧国甚深,既能体察至此,我这就宣布大赦。”
  大赦令还没传出,狱卒就跑去告诉了范蠡的大儿子。大儿子一听,心想:“这宰相太不地道,这等重要的事你还能不知道?明摆着是想白白捞我一把嘛。”
  这么一想他心中不是滋味,“蹬蹬蹬”又跑回宰相家,对宰相道:“我为救我二弟而来,现在楚王已经大赦了,我这里来给您道个别就回家。”
  那庄生是个何等聪明的人,听了这话明白他有想法,就告诉他:“黄金千镒还在那里,你就带回去吧。”
  换一个人,明摆着是为办事而带的钱,既已送出,就绝不能收回。那陶朱公的大儿子不然,他来就是为了讨回这千镒黄金,所以也就不客气地拿走了。心里还暗自庆幸呢。
  他这么一做,庄生可真不是滋味了,觉得好像被别人耍了似的。就入朝见了楚王,说:“臣前两天讲到星象显凶,大王您说要以行德事免凶。臣退朝后听到处都在盛传,陶朱公的儿子也杀了人囚禁在监,他们家里人带了很多金子,贿赂大王左右。大王实行大赦,人们说不是为了楚国,而是因为陶朱公用了钱。”
  楚王听了大怒,于是派人杀了陶朱公的儿子,到了第二天才宣布大赦。
  胡雪岩听到这里,笑起来:“这大儿子只好拖着他弟弟的尸首回家了?”
  王有龄道:“这就是做人不地道的坏处了。”
  “陶朱公怎么会知道自己儿子是这种德性呢?”
  “陶朱公一向料事如神。他知道大儿子是跟了自己创业的人,知道积财的艰辛,这本身倒不是什么坏事。不过这等事上,过于怜惜财宝就办不成功。”
  “他怎么又知道他三儿子办起来要妥当些呢?”
  “这老三是他的小儿子,从小娇生惯养,整日在游乐场中混,挥霍起钱来眼都不眨。”
  “我也听说过好多捐班之人,事到中途撒手,没有下文了。”
  胡雪岩心想,你的意思是自己也去捐个班。半大不小的年纪,放着功名正途不走,未免让人有些想法。于是就问:“你觉得捐班不错?”
  王有龄沉吟了许久,不知该不该告诉实情。闷着头喝了半晌酒,才狠一狠心,仰了仰头:“小胡,实不相瞒,先父在时,已经替我捐过一个‘盐大使’。”
  胡雪岩愣了一下,见王有龄不像在打诳语,也正色道:“哎唷,失敬,失敬,我该叫你王大人才是。”
  王有龄脸一红:“小胡,别奚落我了,我现在这个样子……”
  胡雪岩道:“那你怎么不去打点一下,补个实缺?”
  王有龄长叹了一口气:“唉,我现在这处境,到哪里去,也不会有人给我放款。”
  胡雪岩心想也是,一个异乡人,举目无亲,两手空空,就是我,也不会放心放款给你的。不过补了缺的“盐大使”,一转眼就有可能捞个小“知县”,这么好的差使放着不用,也未免可惜。
  王有龄见胡雪岩没了下文,自己心中也略略失悔告诉他太多。这样不免让人轻看了自己。
  两人就这样各想各事,慢慢地呷着酒,夹几根空心菜下酒。渐渐地天色黑了下来。
  胡雪岩忽然抬头问道:“打点,补实缺,连同来回盘缠,满打满算,要多少钱呢?”
  王有龄沉吟了片刻,方道:“五百两吧!”
  余下的时间,两人再也没说什么。直到出了酒馆,分手之时,胡雪岩才说道:“王有龄,明日下午,你一准在这里等我,我有话对你说。”
  王有龄心想,反正明日也是没事,来就来吧。
  第二日下午,王有龄早早地来了,左等右等,仍不见胡雪岩。他只好给酒馆的伙计留了话,自己出去,看别人下棋。
  王有龄把脖子都看酸了,回到酒馆时,仍然不见胡雪岩来。
  天色眼看着要黑下来了,王有龄早就潦倒得没了在外边饭馆小阔一把的钱。回去吧,又怕失约。正犹豫间,胡雪岩拎了个小包,匆匆忙忙赶过来了。他一把扯着王有龄,到酒馆角落里坐定。
  “小胡,你找我有什么事?”
  胡雪岩打开蓝布包,抽出一叠东西来,递给王有龄:“喏,这是你做官的本钱,总共五百两,可以在京城票号兑现。另外还有一些碎银。”
  王有龄一愣:“你哪来的这么多钱?”
  胡雪岩道:“你放心用吧,反正不是偷的,也绝不会是抢的。”
  王有龄终于忍不住了,拉着胡雪岩的手道:“小胡,你为什么待我这么好!”
  胡雪岩道:“把银票收好了。王有龄,我也是看你虎落平阳,英雄末路,不像是一个没出息的人,所以一直想帮你一把才是!”
  王有龄“唉”了一声,两行热泪扑簌簌落了下来。
  两个人要了酒菜,慢慢地喝着。胡雪岩规劝王有龄及早动身,趁年节前赶到。这种时节去,若是侥幸,年后就能捞上个差使。
  王有龄道:“雪岩,我这该到你府上拜访一下才是。”
  胡雪岩笑道:“你就省了吧,早去早回,等你拜了官位,再用八抬大轿来接我也不迟。”
  王有龄北上之时,太平天国军队已经克武昌、下九江,直取金陵。一时举国上下为之震惊。清廷慌忙调度了向荣率满汉大军,从南北两面夹击金陵,力图制太平天国于金陵以西。
  双方都很清楚,江南乃膏腴之地,谁占住了这块地盘,谁的粮饷财力就不用发愁。所以太平军并没有放弃努力,不断派出军队向苏杭一带进逼。一时间清军纷纷运动,在浙西、太湖平原间筑起了一道道封锁路线。
  杭州城内也不断有陌生的军队在调度。除了原有的旗兵,各地都在尝试着举办乡练。
  由于曾国藩操办团练有方,圣上下旨,命他原地收买人马,就地操练。不断有新操练过的湘军开入长沙、武汉、九江一线。不久,左宗棠奉命率湘军一部,在南昌、上饶一带活动。这就奠定了湘军入浙之格局。不过,暂时还不必全部用到湘军。因为圣上对向荣所率的江南江北大营还充满信心。他还是有些顾忌汉人势力,须要等到南北大营被太平军捅得稀里哗啦之时,圣上才能痛下决心,彻底信任汉人操练的军队。不过这已是几年后的事了。
  王有龄能幸运地得到胡雪岩的资助,也是事出有因的。
  原来,胡雪岩做跑街已经十余年。而跑街的行当不好做,这点我们在前边已经讲了。不过这行当结识人。要说做事,本来就是结识人。干巴巴的事情本身,有什么好做的?人缘熟了,人的关系处理好了,事情也自然好做了。
  出于这一层考虑,能有十余年的跑街经验,也算是钱庄里的老牌伙计了。胡雪岩脾气好,对于这等琐碎事情,做上十余年,一点儿也不觉着枯燥。钱庄老板看中了胡雪岩的经验和耐性,就升他做了档手。
  王有龄遇到胡雪岩之时,刚好赶上胡雪岩升迁。升迁之时,办理移交。老档手把店内他所管辖的账目一一清对,新档手也一一核实。两相核明无误,手续也就办成。也合该这王有龄运气来了,胡雪岩刚好发现一笔呆账,欠账的人是一个老营官。那营官武夫脾气,店里别的人屡次催要都不得,店里已经把它看作是死账了。可是他独和胡雪岩谈得来。当然,或许也是胡雪岩既能来软,也能吃硬的缘故。胡雪岩听说那营官退职之时,很是阔了一把,就上门催要这笔债款。那营官话也说得漂亮:“别人谁来,我都不给;唯独你胡雪岩来了,我才给。”胡雪岩自然是十分受用。回过头想了想,就想到了王有龄。于是就把这笔钱转给了王有龄。按时人的说法,胡雪岩对王有龄说的是:“吾尝读相人书,君骨法当大贵,吾为东君收某五百金在此,请以速去,速入都图之。”
  反正是在交接手续之时,况且也是因为胡雪岩的能耐才收回来的,胡雪岩觉着自己做得并不算过分。他就让王有龄打了借契,记入账中。
  钱庄老板每隔一段时间是要检视存贷的。见到这么大一笔账,胡雪岩没有和他商量就借了出去,心里老大不高兴。他寻思半天,把胡雪岩叫了来:“小胡,对这个人的家底有了解吗?”
  胡雪岩道:“这人家里一般。”
  “他有能力按期还清吗?”
  从处境看,当然没有这个能力。胡雪岩没了托辞。总不能说,我就看这个人有出息,靠得住吧?
  不过新升的档手,老板也不便太多责难。事情是不过问了,老板却总觉着胡雪岩办事太冒失了点儿,怀疑自己是否用错了人。
  胡雪岩见事情过去了,也就没有特别挂在心上。
  ……

庙堂风云与商海沉浮:纵横捭阖的人生智慧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他们的智慧与魄力,他们的抉择与担当,不仅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时代,更穿越千年,成为后世汲取经验、洞察人性的宝贵财富。本书精选两位晚清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曾国藩与胡雪岩,通过其各自的人生轨迹,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波诡云谲的官场图景与跌宕起伏的商界画卷,深度剖析他们纵横捭阖的生存智慧与经营哲学,旨在启迪现代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何洞察局势,明辨是非,运筹帷幄,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曾国藩:步步为营的“一人的朝圣路” 曾国藩,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近乎苦行僧般的坚韧与自律。他的一生,是与自身的惰性、与时代的洪流、与腐朽的官场进行的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斗争。他出身寒微,资质并非出众,却凭借着“不信邪,不怕苦,不怕死”的信念,从一名默默无闻的翰林,一步步爬上晚清权力的顶峰,成为力挽狂澜的擎天之柱。他的“朝圣路”,并非通往虚无缥缈的神坛,而是走向一条充满挑战、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才能抵达的,属于自己的“圣地”。 本书将深入挖掘曾国藩的政治智慧与人生哲学。首先,我们将审视他如何在一个等级森严、充满倾轧的官场中,一步步站稳脚跟,并最终建立起一股强大的政治军事势力。这其中,他对于“立德”、“立功”、“立言”的理解与实践,对于“用人”、“治军”的独到之处,以及他如何在高压之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符合国家利益的决策,都将一一呈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权臣的崛起,更是一个凡人如何通过不懈的自我超越,达到人生巅峰的励志传奇。 曾国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自身严格的约束与深刻的反思。他提出的“心静”、“心定”、“心安”的修身之道,对于现代人而言,依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当下,我们常常感到焦虑与迷失,曾国藩的“打掉心头一业”的告诫,便是寻找内心宁静的钥匙。他如何对抗“惰性”这一人类最普遍的敌人?他如何通过“日课”来不断打磨自己的意志与品格?他的“慎独”精神,又如何在无人监督之时,依旧坚守道德底线?这些都是本书将要深入探讨的重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曾国藩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中的智慧。官场如战场,他如何与同僚周旋,如何应对上级的压力,如何平衡各方势力,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手腕。他的“不立私党”,看似迂腐,实则是一种高明的政治策略,避免了因派系斗争而带来的潜在危险。他对于“知人善任”的理解,不仅仅是看重才能,更看重品德,这使得他的湘军成为了一支纪律严明、战力强悍的队伍。 然而,曾国藩并非完人,他的“朝圣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他经历过挫败,承受过误解,背负过骂名。本书也将客观展现他在面对困境时的挣扎与抉择,以及他如何从中汲取教训,不断成长。他的“刚柔并济”的处事风格,在不同的场合展现出不同的智慧,既有原则性的坚持,又不失灵活的变通。理解曾国藩,不仅仅是学习他的成功经验,更是理解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他对国家、对民族所肩负的沉重责任。 胡雪岩:洞悉人心的“天下人的生意” 胡雪岩,一个从钱庄伙计一路成为晚清巨富的传奇人物。他的名字,在中国商业史上,几乎就是财富、胆识与智慧的代名词。他的“天下人的生意”,并非仅仅指经营的规模之大,更在于他对人心的洞察,对市场的判断,以及在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游走于官方与民间,将商业利益与政治能量巧妙地结合。 本书将带您走进胡雪岩的商业帝国,揭示他成为“红顶商人”的秘诀。首先,我们将分析他如何从零开始,一步步建立起庞大的商业网络。他的“以钱生钱”的资本运作,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嗅觉,以及在信息不对称的时代,如何通过人脉与眼线获取先机,都将为您一一呈现。他的商业理念,不仅仅是简单的买卖,更是一种对经济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对人性弱点的精准把握。 胡雪岩的成功,离不开他对人际关系的超凡能力。他深谙“关系学”的精髓,能够与王公大臣、达官显贵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又不失对底层民众的关怀与扶持。他如何通过“放贷”、“赊账”等方式,将自己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仗义疏财”,又是如何在商界建立起良好的口碑与信誉?这些都是他能够“做天下人的生意”的关键所在。 更重要的是,胡雪岩的商业活动,深深地烙印着晚清那个特殊时代的印记。他如何利用国家对洋务运动的扶持,将茶叶、丝绸等传统产业推向国际市场?他如何与官府合作,参与军需物资的供应,从而获得巨大的政治与经济利益?他的“官商结合”模式,既是时代的选择,也是他个人智慧的体现。本书将深入剖析这种模式的运作机制,以及其中蕴含的风险与机遇。 然而,正如所有伟大的商业帝国,胡雪岩的帝国也并非坚不可摧。他的商业帝国最终的倾覆,与当时的政治斗争、以及他自身的某些局限性息息相关。本书将客观地呈现他从巅峰走向衰落的过程,分析导致其帝国瓦解的深层原因。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商人的失败,更是对中国近代史中商业与政治相互作用的深刻反思。 跨越时空的智慧传承 曾国藩的“朝圣路”与胡雪岩的“天下人的生意”,虽然发生在不同的领域,但他们的人生智慧却有着惊人的共通之处。他们都拥有超乎常人的毅力与韧性,都善于洞察人性与局势,都懂得如何运用手中的资源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通过对这两位传奇人物的深入解读,本书旨在为现代读者提供一套纵横捭阖的人生智慧。在曾国藩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如何自我修炼,如何坚定信念,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清醒与担当,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安身立命。在胡雪岩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如何洞察商机,如何建立人脉,如何驾驭资本,如何在规则的边缘游走,实现财富的增长。 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历史人物的传记,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行动指南”。无论是身处官场,还是驰骋商海,抑或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都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它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更好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从而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属于自己的辉煌。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在拿到这套书之前,我对曾国藩和胡雪岩的认知,更多停留在一些片面的印象里,认为他们是历史书上的人物,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但阅读之后,我才发现,他们身上蕴含的智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具有普适性。曾国藩的“独当一面”的能力,那种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化解危机的能力,是我最想从中学习的。书中对他在处理太平天国运动中的策略,以及如何与晚清官场中的各方势力周旋的描写,都非常细腻。我能感受到他那种“内圣外王”的境界,既要修炼自身品德,又要能在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中游刃有余。而胡雪岩的经商之道,更是充满了现实的操作性。他如何把握市场脉搏,如何建立信任,如何运用资源,甚至在处理危机时的那些“非常手段”,都让我大开眼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智慧,并非空谈理论,而是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

评分

这套书的包装设计相当有品位,硬壳精装,封面上的配色和字体都透露着一种沉稳的历史厚重感。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的质感吸引了,感觉像是捧着一份承载着智慧的古籍。翻开内页,纸张的触感也非常舒服,是那种略带哑光的质地,阅读起来不容易反光,对眼睛很友好。排版方面,字号大小适中,行距也留得恰到好处,读起来不会感到拥挤或压抑。尤其是那些历史典故和人物传记的部分,作者在细节处理上显得格外用心,无论是对历史场景的还原,还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都力求做到真实而生动。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在讲述历史事件的同时,并没有枯燥地堆砌史料,而是将那些冷冰冰的文字转化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虽然我还没有开始深入阅读,但仅从装帧和初步翻阅的体验来看,这套书就已经给了我极大的信心,相信它会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比我想象的要更加丰富和深刻。它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本关于人生选择、事业发展和社会生存的百科全书。曾国藩的“朝圣路”充满了艰辛和孤独,但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终走到了权力的顶峰,并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对他个人修养的描写,比如“养气”、“持重”等,都非常具有指导意义。而胡雪岩的“天下生意”,则展现了一个商业巨头是如何在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又如何最终在政治漩涡中覆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述胡雪岩的商业帝国时,对当时社会的经济环境、官商勾结的微妙关系都有着深入的剖析,这让整个故事更加立体和真实。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不再是脸谱化的,而是更加人性化,也更加能够从中汲取到应对当下困境的经验。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具备一些核心的竞争力,而曾国藩和胡雪岩,恰恰是这两个方面最杰出的代表。曾国藩的“做官”,不仅仅是关于政治权谋,更是关于如何做一个正直、有担当、有远见的人。他在逆境中的坚持,在顺境中的自省,都展现了他强大的精神内核。书中对他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平衡欲望,以及如何培养团队的描写,都非常值得借鉴。而胡雪岩的“经商”,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草根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攀登商业巅峰的传奇。他的那种敏锐的市场嗅觉,敢于冒险的精神,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将两位不同领域的大师的人生经验融汇在一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学习如何“做官”和“经商”的独特视角,让我觉得,无论在哪个领域,成功的背后,都有着相通的智慧和哲学。

评分

我向来对那些能够洞悉人性、掌握处世之道的书籍情有独钟,而曾国藩和胡雪岩,无疑是这两个领域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读完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并非神话,而是真实存在过的,并且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曾国藩的那种“一人之身,系天下存亡”的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书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如何在逆境中崛起,如何处理复杂的朝堂关系,如何平衡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这些都值得我们反复品味。而胡雪岩,他从一个赤贫的伙计,一步步成为富甲一方的巨商,他的商业头脑、人脉经营、风险把控,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都构成了一个极其精彩的商业传奇。这本书不仅讲述了他们个人的奋斗史,更重要的是,它提炼出了适用于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处世智慧。我感觉,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与两位伟大的前辈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的人生经验,对我们今天在职场、在生活中做出选择,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启示意义。

评分

还没有看,买了好多书,慢慢看

评分

京东购物,值得信赖。

评分

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

评分

屯书时间,价廉物美,飞速物流

评分

非常适合我的网购习惯!安全放心!物流速度快,给力

评分

东西蛮好,价廉物美,值得购买

评分

很好很好,自从在京东买过东西就很少去其他网站看了!快递也好,品质有保证!

评分

值得一看的书,还有就是质量包装都很好

评分

逆袭最近差别更惜与故人违赵倩赵倩要去热尔明民自以为是去死我破仕林老佘老佘老佘咯后韩诺子哥 , 好赵倩老佘老佘路会一无所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