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燕史》的点校本,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系《燕史》存本十记三十四卷的点校本,以首都图书馆藏清抄本为底本,以福建省图书馆藏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两种清抄本为校本;下编为辑录部分,从《海岳山房存稿》中辑录《燕史》叙五十三篇、辨三篇、论二十一篇,从《海岳山房别稿》中辑录《燕史》论六十八篇;并辅以《永平府志序》《卢龙塞略叙》《海岳郭先生墓志铭》等篇著述序跋、传记资料方面的附录内容。使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燕史》的规模和编撰思路,以及郭造卿的个人生平及史学观点。
郭造卿(1532—1593),字建初,号玉融山人、海岳先生,福建福清人。万历八年(1580年),郭造卿在戚继光的力邀之下,入幕戚府,开始编撰《燕史》以及侧重于蓟镇历史和军事方略的《蓟略》。功名不就的郭造卿将《燕史》视为名山事业,用功极深。万历十一年,戚继光调离蓟镇,十五年病逝于故乡山东蓬莱,此时郭造卿的《燕史》尚未完成。尽管缺少了资金和人力的支持,但郭造卿仍然留在蓟州,继续修史。万历十八年,《燕史》《蓟略》草创初就,但卷帙浩繁,无人能为刻梓,郭造卿遂携书稿南归。万历二十一年六月,郭造卿于家乡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邱居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参加《全元文》工作,点校郝经《陵川文集》、刘因《静修文集》等元人文集12部(江苏古籍出版社2004版)。参加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工作,今译《后汉书五行志》及《元史》部分传记(上海大辞典出版社2004年版)。发表论文《郭造卿与燕史修撰》(《民族史研究》第六辑,民族出版社2005年10月版),《燕史的卷数传本与辑佚》(《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第1期)等。
我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买的,毕竟涉及“燕史”这一块的史料相对冷门,很多市面上的通史类书籍只是泛泛而谈,难以深入。然而,深入阅读后发现,这部丛书的史料挖掘和梳理工作做得极其扎实,简直可以说是填补了研究区域史料的一个重要空白。它不仅收录了正史中零散的记载,更重要的是,它整合了大量地方志、笔记、甚至是诗文集中才能找到的关于特定时期的民间叙事和地方风俗的记载,这使得整个历史图景变得立体而丰满。读起来,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仅仅在看冰冷枯燥的官方记录,而是在与那个时代的社会脉络进行对话。对于那些对北京周边历史变迁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细节广度与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极大地拓展了我对区域历史认知的边界。
评分从一个长期关注历史文献整理的读者的角度来看,这套《北京古籍丛书》中的这一辑,体现了当代古籍整理工作应有的高度和专业水准。它不仅是历史文献的汇集,更是一项严肃的文化工程。尤其在涉及一些模糊不清的拓片或手稿资料的整理时,编辑团队的耐心和专业程度令人肃然起敬。他们似乎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厘清疑点、完善记录的机会。这种对文献真实性的执着追求,是确保后世学术研究可靠性的基石。对于那些真正想深入了解北京地区历史源头的人来说,拥有一套这样扎实可靠的底本,比阅读十本二手解读要来得更有价值。这套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教给你多少现成的结论,而在于它提供了可以直接触摸历史文本的途径,是治学不可或缺的工具。
评分这套书的编纂体例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史书那样完全按照编年体或纪传体死板地推进,而是采用了更具史学研究前沿视角的分类汇编方式。每一部分都有清晰的脉络和逻辑,即便是初次接触相关史料的读者,也能通过其精妙的结构划分快速抓住重点。我特别欣赏它在注释和校勘上的严谨态度,几乎每一个重要的地名、人物乃至典故,都有详尽的出处考证和多版本对比,这对于我们做学术研究的人来说,简直是省了天文数字般的时间。这种对待原始资料的敬畏之心,体现在了每一个细微之处。它不像某些粗制滥造的古籍整理本,只做简单的影印了事,而是真正做了深度的“整理”和“激活”,让沉睡在故纸堆里的信息重新焕发生机,为后来的研究者铺平了道路。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实在是太精美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内页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字体清晰,排版考究,让人有一种翻阅古籍的真实感。我特意去对比了不同版本的影印件,这套书的清晰度和细节还原度简直是业界良心。尤其是那些需要仔细辨认的模糊字迹,在这套书里也得到了很好的呈现。对于研究古代历史的学者或者爱好者来说,这种高质量的印刷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省去了很多辨认和校对的麻烦。而且,装帧上的设计也很有韵味,古典又不失大气,放在书架上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看得出来,出版社在整体制作上投入了极大的心血,这不是简单地将文字堆砌在一起,而是在打造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化艺术品。光是翻阅这套书的物理形态,就能感受到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匠人的温度,非常值得购买。
评分说实话,阅读这套书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探险。书中的语言风格从典雅的骈文到生动的白话叙事都有涉猎,这本身就展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社会文化的变迁。我尤其喜欢其中描述宫廷生活、市井百态以及军事调动的章节,文字的张力和画面感极强,仿佛能闻到那个年代特有的气味。通过这些细致的描摹,我对古代北京(彼时的燕京或大都)的社会生态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感性认知。它不是干巴巴的教科书知识,而是活生生的历史碎片拼图,需要读者带着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去解读。它强迫你跳出既有的历史框架,去体察那些被宏大叙事所遗漏的微观世界,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酣畅淋漓的。
评分卷不能领呀,领了不用完不甘心,完全上当不能自拔,深陷打折之中,真是完蛋了!
评分因心气之有余,有因肝气之不足,与风伤筋脉,筋脉乃应之为病不同也
评分北京古籍丛书终于再版了!
评分东京的物流越来越快了,希望继续保持!
评分东西挺不错的,下次还会考虑购买。
评分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经典
评分东西挺不错的,下次还会考虑购买。
评分活动购买,价格实惠。。。。。。。。。。。。。。。。。。。。。。。。。。。。。。。。。。
评分帝京景物略序言有云,燕不可无书而难为书!的确如此。风云变幻,人事代谢,寻幽探微实属不易!推荐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