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买卖点的详细分辨与操作细节
★走势扩展、扩张、级别等问题的辨别与处理
★高低级别走势的立体分析与当下判断
★板块轮动的技术成因与实际把控
★缠论的渐进路径与操作系统的建立实施
对炒股的人,这里提供零风险股票盈利模式。
对学习缠论的人,这里将解开你对缠论中枢理论几乎所有的疑惑。
由于缠论原文采用跳跃式的阐述方式,很多人理解起来比较吃力,本书将补充原文中未涉及的分析内容,如第三买点构成不能是盘整加盘整,盘整走势类型与趋势走势类型的完全分类,第三买卖点形态结构的完全分类,比较力度的背驰段的正确取段等。
前一本《图解缠论》主要讲解了缠论的基础运用,本书则系统、详细地阐述了缠论买卖点之间的内在逻辑、操作系统的建立方法以及有关缠论动力学部分的所有细节。
陈秋明,上海欣岩基金高级投资顾问,缠论的学习者和实践者。2004年进入股市,2011年接触缠论,初窥门径,于2013年出版《图解缠论》一书,将缠论买卖点形态进行总结。2015年、2016年,牛熊市转化中连续对指数进行直播,避开2015年以来所有大跌。对缠论的理论解读与实际应用有深刻而有效的理解与总结。
《图解缠论2》网友评论:
1.读缠论原文有很多东西理不出头绪,感觉一头雾水,看了这本书的讲解,顿觉豁然开朗,非常感谢作者的分享。——金色阳光
2.读了很多分析缠论的书,觉得这本书的解析是透彻的,像在黑暗中指明了一条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一定会受益匪浅。——柏熹
3.上一本《图解缠论》我也读过,这一本相比而言最大的不同是:上一本书告诉你该怎么做,而这一本让你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对一些关键问题的思路很有启发。——缠徒2016
4.前面的理论推导很详细,后面的操作模式对实战很有帮助,好书!——庞大固埃的脚
目录
第一章 简单实用的操作系统
第一节从走势必完美开始/
第二节走势必完美与均线/
第三节背驰与第一买点/
第四节一二类买卖点推演/
第五节第二买点与中线持有/
第六节操作细节与总结/
第二章 中枢理论完解
第一节走势中枢的理论推导/
第二节中枢与走势类型/
第三节中枢级别与走势级别/
第四节缠论原文案例解析/
第五节操作与走势中枢/
第六节中枢与第二买点/
第七节走势级别再分辨/
第八节操作中的走势级别/
第九节走势必完美再分辨/
第三章 围绕中枢的走势变化
第一节中枢的确立/
第二节中枢的延续与破坏/
第三节第三买卖点分辨/
第四节中枢级别扩展与扩张/
第五节转折的力度与级别详解/
第六节操作中的第三类买点/
第四章 细节问题分辨
第一节背驰的本质/
第二节复权还是不复权/
第三节走势类型与分解/
第四节中阴身分辨与操作/
第五节走势的多义性/
第六节同级别分解/
第五章辅助的指标与其他
第一节均线系统/
第二节MACD指标/
第三节布林通道/
第四节时间窗口/
第六章板块轮动
第一节板块轮动的现实需求/
第二节技术形态的轮动把握/
第三节板块节奏的把握/
第七章 机械化操作系统的建立
第一节了解自己对理论的掌握程度/
第二节最简单的操作系统/
第三节牛市中的追涨/
第四节其他操作系统/
第五节一些细节问题/
第八章 具体盘面的分析
第九章 一些基础问题
第一节关于炒股/
第二节关于缠论/
第三节缠论的100%盈利性/
第四节盈利的快慢与选股/
第五节关于如何学习缠论/
第六节基础的理论逻辑推导/
第七节笔和线段,以及中枢与走势类型/
后记/
第二节 走势必完美与均线
根据走势必完美,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次级别走势类型连接而成。下面的分析分为两类。
盘整:分为N型与U型两种,U型先放着不谈,来看最常见的N型。打开走势图就知道,任何这种呈N型的盘整走势,在高点与低点,5日均线与10日均线必然是交叉的。
上涨与下跌:根据走势必完美,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都必然在次级别形成至少三段走势类型的连接。那么对于最基本的上涨形态而言,只有两种情况:次级别上涨 次级别盘整 次级别上涨或者次级别上涨 次级别下跌 次级别上涨。其中,第二种情况里第一段次级别上涨的低点一定比次级别下跌的低点更低,且第二段次级别上涨的高点一定比第一段次级别上涨的高点要高;下跌情况反之。如图1-4所示:
图1-4
由于走势必完美的必然性,某级别的上涨与下跌必然在次级别中至少呈现三段走势类型。以上涨为例,这三段走势类型中,第一段与第三段是上涨,第二段是盘整或下跌;以下跌为例,这三段走势类型中,第一段与第三段是下跌,第二段是盘整或上涨。对比发现,第二段一定是次级别盘整形态或者与走势逆向的次级别走势类型。这个次级别盘整或逆向的次级别走势类型会造成5日均线与10日均线的靠近,甚至交叉。比如,30分钟的第二段走势会使日线图中相应位置产生均线的靠近或交叉,这就是缠论原文中所谓的吻。
当然,5日均线与10日均线只是其中一种可以设定的情况,因为大多数软件的默认值就是5和10,也可以改成其他的值,统称为长短均线。
长短均线的靠近乃至交叉,分为四种情况:
第一种,短均线稍微靠近长均线后,继续保持原有方向。
第二种,短均线走平,贴近长均线,甚至相连,但并不交叉,然后保持原方向。
第三种,短均线与长均线交叉后,再回来保持原有方向。
第四种,短均线与长均线反复缠绕,在走势图上表现为横盘。
上面的前三种情况分别对应缠论原文中的飞吻、唇吻、湿吻,第四种是不断湿吻的缠绕类型。可以看出,所谓的吻,也就是长短均线的交叉,意味着对应的次级别走势对原走势形态方向的反抗力度。而某级别一段走势的完成,根据走势必完美与均线指标的特点,当次级别出现三段走势时,某级别的上涨、下跌中长短均线至少交叉或贴近一次。短均线略微走平的情况,有些是次级别走势类型造成的,有些是次次级别走势类型造成的,并不是必然的,但长短均线黏合或交叉,基本上都是由于次级别走势类型造成的。例如,三段走势中,中间一段如果是盘整,根据走势必完美一定在次级别图形中出现W形或者M形走势,从而使本级别图形中出现长短均线的缠绕,进而使长短均线交叉;而如果是下跌,就会使短期均线靠近长期均线乃至黏合、交叉。
四种情况如图1-5、1-6所示:
图1-5
图1-6
下面三幅图展示了高一级别的交叉与低一级别的三段走势类型连接。选用缠论原文中贵州茅台的案例(原文中缺少两个级别走势体现走势必完美的分析)(如图1-7~1-9所示):
图1-7贵州茅台20020628—20030930月线
图1-8月线图对应的周线图
?
图1-9周线图对应的日线图
从上面贵州茅台的三幅图中,可以看出:
月线图,中间有一次长短均线的靠近,表现在周线图中是长短均线的缠绕,因为走势必完美和均线的对应关系,把周线图中的缠绕作为区分级别的依据,这个下跌定义为周线级别下跌走势形态。
周线图,前后两次下跌过程中,均线没有任何交叉,甚至连靠近都没有,那么这两段下跌,只能是次级别或者次级别以下级别图形,也即最多是日线级别。
日线图,可以从图中清晰地看到三段日线级别走势,分别是日线级别下跌、日线级别盘整、日线级别下跌,三段完成的走势连接。
这就是走势必完美在K线图中的典型——周线级别下跌至少由三段完成的日线级别走势类型连接而成。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让人眼前一亮,“图解缠论2——买卖点逻辑与操作系统”,光是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就足以激起我这个在股市里摸爬滚打了好几年、却始终没能找到稳定盈利模式的普通投资者的好奇心。坦白说,缠论这套理论体系,从我接触它开始,就一直像是一个深藏于密林之中的宝藏,理论框架庞大而精妙,但真正落到实体的操作层面,尤其是如何精准地捕捉那个决定盈亏的“买卖点”,却常常让人感到困惑和无力。市面上关于缠论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大部分要么过于晦涩难懂,把简单的逻辑复杂化,要么就是流于表面,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罗列上,真正能够指导实战操作、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K线图上信号的书籍少之又少。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像它的书名所暗示的那样,用清晰直观的“图解”方式,将缠论中那些决定性的、犹如手术刀般精准的“逻辑”剖析出来,并且更重要的是,它得给出一套可以付诸实践的“操作系统”。如果它能解决我最大的痛点——如何在实盘中不被市场的喧嚣所干扰,而是坚定地依据理论给出的信号进行操作,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是理论指导,而是一份实实在在的财富密码了。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种能够让人在K线图前,不再感到迷茫,而是能清晰地看到未来走势轮廓的指南。
评分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一本好的技术书籍必须具备极高的可操作性和反馈效率。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我“哪里是买点”,更重要的是,它能回答“为什么现在不是买点”以及“如果不是这个买点,我该等待什么”。这种对“非机会”的清晰界定,与对“机会”的捕捉同等重要。一个好的操作系统,不仅要告诉你什么时候该进场,更要告诉你什么时候应该耐心等待,甚至是在市场发出错误信号时如何识别并规避它。如果这本书能在“买卖点逻辑”的推导过程中,融入一些对市场心理学和资金行为的解读,让读者理解为什么某些特定的结构必然导向某个结果,那么这本书的深度将大大提升。我期待的不是一套僵硬的公式,而是一套灵活且内在逻辑自洽的思维框架,能让我独立思考,最终形成自己的交易哲学。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真正成为了我的“第二本缠论入门书”,指引我从一个“知道缠论”的阶段,迈入“会用缠论”的阶段。
评分我对金融书籍的评价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改变我的思维模式。缠论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教我们如何看待趋势的生成、发展与背驰,而非仅仅关注价格的高低。因此,这本书如果只是机械地复述如何画出笔、线段,那就显得苍白无力了。我希望作者能在“逻辑”的阐述上展现出超越前作的深刻洞察力,尤其是在处理那些最容易混淆的“中枢”与“背驰”的相互关系时。很多时候,一个复杂的走势结构中,初学者会因为多重中枢的出现而感到迷失,无法判断当前到底处于哪个级别的操作周期中。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清晰的、层级分明的图示方法,帮助我们快速锁定当前交易的主导级别,并据此简化操作策略,那么它就成功地将缠论从理论的殿堂拉回到了实战的前沿。我期待它能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切开市场噪音,让那些隐藏在K线背后的结构脉络清晰可见。
评分说实话,很多技术分析类的书籍,最终都会落入“预测市场”的窠臼,这让我对此类书籍抱有一种天然的警惕。我更倾向于接受那些教会我“如何应对”而不是“如何预测”的理论。所以,对于这本《图解缠论2》,我最感兴趣的是其对“操作系统”的构建描述。一个成熟的操作系统,意味着它不应该过多依赖交易者的主观情绪和盘感,而是应该有一套严格的、可以量化的执行纪律。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基于缠论买卖点信号的交易系统框架,例如,如何设定止损、如何进行仓位管理,以及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例如震荡市和单边市),这个系统应该如何微调其参数或执行规则。如果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和优化这个“操作系统”的经验,那就太棒了。毕竟,任何理论系统在第一次应用于真实资金时都会暴露出缺陷,如何根据反馈修正系统,才是决定长期生存的关键。这种对系统迭代的探讨,往往是那些只讲理论的书籍所缺失的。
评分当我翻开一本书,如果它不能在头几页就抓住我的注意力,通常我很难坚持读完,因为市面上的金融书籍很多都犯了“老生常谈”的毛病,内容陈旧,观点落伍。对于“缠论2”这个标题,我内心的期待是它必须带来一些真正具有突破性的内容,而非简单地重复缠论基础理论的皮毛。我关注的焦点在于“买卖点逻辑”这四个字。缠论的核心魅力就在于其对分型的精确定义和对趋势的动态把握,但多数学习者卡在了如何将这种“精确”应用到变幻莫测的市场情绪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近乎于算法化的决策流程,即当我看到某个形态出现时,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背后的逻辑依据是什么,并且所有的推导过程必须是视觉化的、可追溯的。如果它能提供大量的实战案例分析,并且对每一个案例中的买卖点进行“手术式”的解剖,清晰地标明“为什么在这里买/卖,而不是前一个点或后一个点”,那才算真正做到了“图解”和“操作系统”的结合。我追求的是那种读完之后,能立即在自己的交易软件上找到对应信号,并且有信心执行下去的踏实感。
评分还不错 用过了 下次还来 发货很及时 配送员很好 买来学习的
评分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评分先看了图解缠论两本,写的很不错,其他几本也大概翻了翻,也有启发。
评分商品包装结实,内容适合有基础的朋友阅读,观点能落地,给个赞。
评分还不错哦,字够了吧?
评分非常好的图书,内容不错,快递送货块,价格实惠,非常满意。还行吧
评分京东到货神速,书的外观质量都不错。内容待看后再评。
评分成绩差选哪个想减肥媳妇好媳妇媳妇坚持几天才不会昌吉天池旧话重提才几天昌吉天池停车场态度挺好道具店巨淀湖读u他非要可以发空调房晶体结构养成记觥筹交错长途车推荐推荐想听听媳妇好飞鱼服发个
评分快递速度相当快,质量也很好,京东太给力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