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學講義》是壽石工在國立美專(中央美術學院前身)任教時的講義,後由其弟子巢章甫整理印行。
此書對於印章起源、文字探究、篆刻名式、派彆風格以及篆刻工具的製作等,條分縷析,無不備述。其文筆簡約,論述精闢,非輾轉抄印者可相提並論,故而該書既是一本很好的篆刻入門讀物,又是一本很好的篆刻研習者參考書。此次標點排印齣版,並對原書中個彆文字錯訛作瞭糾正。另外隨文插配瞭相關圖版,使其內容更加豐富,以便於讀者理解。
壽石工(1888—1950),名璽,字石工,號玨盦,彆號印匄、冷君、園丁,齋名有蝶蕪齋、鑄夢廬、玄尚精廬等,浙江山陰(今紹興)人。著名學者壽鏡吾之子。1912年前後定居北京,以字畫篆刻為生,故陳師曾贈詩有“人海長安稱印匄”之句。1917年,與陳師曾創立北京美術專門學校,後曾在北京女子文理學院、北京藝術學院任教。著有《篆刻學講義》《玨盦詞》及《蝶蕪齋自製印逐年存稿》等書。壽石工多藝能,在詩詞、書法、篆刻等方麵均有造詣。緻力宋詞極深,對辛棄疾、吳文英詞尤有心得。書法初學歐、米,後參以六朝碑版變化,形成剛勁流暢、極富金石之氣的風格。篆刻專摹漢印,旁師吳熙載、吳昌碩、黃士陵等人,工穩秀逸,寜靜蘊藉。因常年究心於此,故其操刀極快,高伯雨即雲:“因為他刻得很熟,熟自然能快。”(《長安印匄壽石工》)
這本書的整體閱讀體驗非常紮實,尤其適閤那些希望打好基礎、深入理解篆刻藝術的人。它的結構安排得很清晰,從理論基礎到技法實踐,再到最後的創作應用,層層遞進,邏輯性極強。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意在筆先”的強調。作者反復說明,好的篆刻作品,其神韻和氣勢是先在腦海中構思成熟的,而不是邊刻邊想。為瞭訓練這種“預想”的能力,書中提供瞭一些非常有趣的練習方法,比如“徒手畫齣心目中的印章輪廓”,或者“用不同材料模擬刻痕的質感”。這些練習雖然看起來簡單,但確實有效地鍛煉瞭我的空間想象力和對刀法的控製能力。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像是那種速成的“入門寶典”,它更像是一位嚴謹的老師,用他的經驗告訴你這條路的崎嶇和美好。如果你隻是想隨便玩玩,隨便刻幾方隨便看看,這本書可能略顯“重磅”;但如果你真的想把篆刻當作一門學問來對待,那麼它提供的體係和深度是無可替代的,是值得反復研讀的案頭之書。
評分我最近在琢磨著給自己寫一副對聯,所以對印章的布局和文字的選取特彆關注。這本講述篆刻的書,在“布局章法”這一塊,給瞭我很大的啓發。我以前總覺得,把字刻好就行瞭,怎麼排、字的大小怎麼協調,都是隨心所欲。但這本書裏詳細分析瞭“硃文”和“白文”布局的根本差異,比如硃文需要考慮筆畫的粗細和疏密關係,而白文則更注重字與字之間的空間感。它裏麵引用瞭許多秦漢印譜的實例,用綫條圖的形式把那些復雜的布局拆解開來,讓你一眼就能明白為什麼有的章看起來那麼緊湊大氣,有的卻顯得鬆散淩亂。特彆是關於“邊款”的討論,也是我以前忽略的重點。作者強調瞭邊款不僅是補充信息,更是作品意境的延伸,它的字體選擇、位置布局,甚至和印麵文字的呼應關係,都有一套成熟的理論支撐。我嘗試著按照書裏的建議,重新設計瞭我正在做的一方小章的布局,效果確實比之前自己瞎琢磨齣來的要周正得多,少瞭幾分稚氣,多瞭幾分沉穩。這本書讓我明白,篆刻的“章法”,其實就是中國傳統設計美學的微觀體現。
評分我對中國古代的文字演變過程非常著迷,這也是我喜歡篆刻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這本書在介紹篆刻的技法之前,花瞭相當大的篇幅來鋪墊篆刻的文化背景,這一點我非常欣賞。它梳理瞭從金文、石鼓文到小篆的演變脈絡,重點講解瞭不同時期文字風格對後世篆刻的影響。作者沒有停留在簡單的“形似”,而是深入分析瞭篆法背後的哲學思想,比如秦篆的“規整肅穆”與戰國文字的“自由奔放”是如何反映當時的政治和文化氛圍的。這種宏大的敘事視角,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印章看起來充滿“古意”,而有些則顯得“匠氣”。在講解如何“取法”時,它不是簡單地讓我們去臨摹某個碑帖,而是引導我們去分析這個碑帖的用筆特點、結字規律,然後嘗試將這種精神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提升瞭我對文字的審美能力,讓我意識到篆刻不僅僅是把字刻在石頭上,更是與曆史進行對話。
評分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我最大的睏擾就是工具的選擇和使用上的疑惑。市麵上關於工具的書籍很多,但往往隻是羅列清單,很少有人能深入講解不同刀具在不同石料上的錶現。這本書在這方麵的講解可以說是麵麵俱到,甚至可以說是“苛刻”的細緻。它不僅僅提到瞭“衝刀”、“平刀”、“圓刀”這些基本術語,還深入到刀刃的研磨角度對刻痕深度的影響。比如,作者特彆提到瞭針對壽山石、青田石這類軟性石材和巴林石、昌化石這類硬性石材,在起刀時需要做齣的細微調整,甚至連“下刀的角度要稍微嚮內傾斜,以減少崩角的幾率”這種細節都寫進去瞭。對於我這種經常把邊角刻崩的人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此外,對於“如何保養篆刻刀具”,它也給齣瞭非常實用的建議,比如如何正確地使用磨刀石,如何避免交叉汙染等等,這些都是我在實踐中摸索瞭很久纔有點心得的經驗,這本書卻係統地總結瞭一遍。讀完工具那一章,我感覺自己對工具有瞭一種全新的認識,不再是單純的“刻字的工具”,而是延伸手臂的“利器”。
評分這套書剛拿到手的時候,說實話,我有點被它的裝幀吸引住瞭。那種老派的、帶著點墨香氣的味道,讓人瞬間覺得這不是一本普通的工具書,而是帶著曆史沉澱的寶貝。我本身對篆刻的興趣是從集郵開始的,後來迷上瞭古文字的形體之美,總想自己動手刻幾方小章玩玩。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種紮實的理論基礎,作者對刀法、篆法的講解,不是那種浮於錶麵的“隨便刻刻”,而是深入到如何理解文字的結構、如何運用不同的力度和角度去錶現綫條的生命力。比如,它詳細區分瞭陽刻和陰刻在不同材料上的處理技巧,特彆是對於硃文和白文的差異,舉瞭很多古今名傢的例子作為參照,讓我這個初學者能更直觀地感受到其中的微妙之處。我尤其欣賞它沒有迴避篆刻中的一些“禁區”和常見誤區,比如如何避免“刀法僵硬”、“布局失衡”等問題,並提供瞭非常實用的修改建議。讀完第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對篆刻藝術的敬畏之心更深瞭,這不僅僅是手藝活,更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錶達。雖然書裏內容偏學術性,但行文並不枯燥,作者的文筆裏透著一股溫潤的書捲氣,讀起來非常享受。
評分很喜歡浙江人美這一套篆刻書
評分內容豐富,印刷清晰,好書推薦
評分快遞給力!東西不錯!
評分經典內容,值!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不錯。
評分嗬嗬嗬嗬嗬嗬。
評分買書有時候就是停不下來的一件事。越買越上癮啦
評分非常好的篆刻書籍,內容豐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