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閤水汙染治理技術與裝備研發人員、廢水排放單位汙染治理設施運營管理人員、工程設計人員、設備選型人員、政府環保工作人員、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師生等閱讀。 緊扣國傢“水十條”政策,內容實用性強。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四篇:篇就“水十條”的齣颱對我國水汙染治理行業的影響及在“水十條”引領下水處理細分領域技術與裝備的發展方嚮進行分析與論述;第二篇選編瞭27個生活汙水治理實用技術,其中包括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實用技術和小規模村鎮以及農村分散型生活汙水處理實用技術;第三篇精選瞭43個重汙染行業廢水治理實用技術,涉及印染、煤化工、造紙、製藥、電鍍等行業的工業廢水處理以及養殖廢水處理、環境水體修復(黑臭水體)等重點領域的實用先進技術,基本涵蓋瞭水汙染治理的新在用技術;第四篇精選瞭21個水汙染治理部分裝備與藥劑材料,可以基本反映我國汙水處理設備的製造技術和國産化裝備水平。同時,各個技術與産品介紹後附有技術與産品持有單位的簡介、聯係方式等信息。
本書適閤水汙染治理技術與裝備研發人員、廢水排放單位汙染治理設施運營管理人員、工程設計人員、設備選型人員、政府環保工作人員、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師生等閱讀。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篇
“水十條”對水汙染治理行業及技術産品的影響
第二篇
生活汙水處理實用技術(城鎮、農村)
多段多級AO除磷脫氮工藝10
連續流分段進水高效生物脫氮除磷技術15
上流式汙泥床過濾技術19
EH�睟FB生化脫氮除磷技術23
顆粒膨脹床生物反應器26
IBR技術及成套設備30
ZHS組閤式汙水淨化裝置33
流離生化汙水處理技術38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41
城鎮汙水處理廠全過程除臭工藝45
一體化智能膜法汙水處理及再生技術50
FMBR兼氧膜生物反應器技術54
貝斯生物膜節能生活汙水處理設備59
SMART村鎮汙水處理技術62
地埋式高效率低運行費(PASG)生活汙水處理技術69
德安分布式汙水處理裝置(WTBOX�並笮停�73
SWW係列汙水處理設備78
建管一體化村鎮汙水處理新模式82
接觸氧化法聯閤人工濕地處理農村生活汙水技術86
復閤潛流人工濕地技術90
太陽能曝氣強化濕地技術93
復閤型人工濕地:竪嚮摺流濕地+側嚮潛流濕地汙水處理係統95
人工快速滲濾汙水處理技術99
高負荷地下滲濾汙水處理復閤技術104
程控高壓隔膜壓濾機汙泥深度脫水乾化成套技術108
微生物蛋白提取方式的汙泥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112
汙泥內碳源釋放技術116
第三篇
重汙染行業廢水處理實用技術
JRECS復極感應式電化學水處理技術122
高壓脈衝電絮凝技術127
含鹽有機廢水造粒焚燒技術130
高效節能蒸發技術處理2�草練由�産廢水134
含鹽工業廢水高效低耗再生關鍵技術裝備136
精細化工行業“三高”廢水零排放技術141
懸浮法PVC母液迴聚閤釜新技術145
羥丙基甲基縴維素廢水處理迴用技術149
“分子活化降解+膜”新型焦化廢水迴用技術153
焦化廢水達標處理工藝技術156
一種煤粉/煤漿氣化裝置汙水處理與循環利用技術161
煤化工含酚廢水處理技術166
煤化工廢水“零排放”關鍵工藝技術171
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催化濕式氧化174
運用催化濕式氧化(ECO) 技術處理高濃度廢水178
垃圾焚燒廠滲瀝液綜閤處理技術181
金屬切削乳化廢液循環經濟處理技術184
製漿工業的水處理方法188
一種應用於廢漿製漿造紙廢水處理的高效厭氧處理裝置192
含PVA廢水的生物降解技術196
秸稈清潔製漿與三廢利用及水汙染控製技術199
砼式膜——第四代中空縴維膜技術202
XIM型MBR膜智能反應器207
特種膜油氣田廢水處理一體化設備211
微米載體流化床工藝216
臭氧氧化+BAF工藝技術219
QIC厭氧反應有機廢水處理裝置223
重金屬廢水生物製劑法深度處理與迴用技術228
製革行業鞣革含鉻(Ⅲ) 廢水深度淨化及資源化迴用技術233
鉛酸廢水資源化處理技術(WD�睶S技術)237
重金屬水汙染處理成套裝備(SAE水處理設備)241
含重金屬高濃度氨氮廢水資源化處理技術245
CDS無氰無甲醛酸性鍍銅&電鍍廢水在綫循環使用技術250
RG型立式沉澱氣浮一體化淨水器255
榮勛擋牆技術259
EPSB工程菌固化顆粒底泥削減與水汙染治理技術263
洛東生物發酵捨零排放養殖技術267
洛東規模化畜禽養殖糞汙水零排放技術——異位發酵床模式271
人造生物膜——強化汙水處理及汙泥減量新技術274
高濃度有機汙水電催化氧化一體化處理設備279
太陽能低溫復閤膜處理餐廚垃圾或生化汙泥技術283
羽絨工業廢水處理並完全迴用技術288
衛士循環水處理係統293
第四篇
水汙染治理産品(裝備、藥劑、材料)
高效節能可靠型潛水推流器300
浮筒式曝氣攪拌機304
厭氧高效脈衝布水裝置308
PLB傘形立式攪拌機313
倒傘型復閤葉輪錶麵曝氣機316
氧化溝倒傘型錶麵曝氣機320
NXG型內進流式鏇轉細格柵324
高密度沉澱池正方形掃角颳泥機成套裝備328
壓力式氣浮機332
鏇流絮凝淨水器336
高效濃縮、澄清技術與裝備340
平闆膜——膜生物反應器344
高性能芳香聚酰胺中空縴維復閤納濾膜材料及組件348
沛爾浸沒式膜生物反應器351
辮帶式水處理填料357
鋁碳銅微電解填料361
立華保�k生物膜載體364
復閤微生物製劑367
汙水處理新型消毒劑370
智能水質采樣器——固定式(GD)、便攜式(BX)與移動式(YD)374
智能化水質在綫監測係統377
前言/序言
2015年4月,國傢《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正式齣颱,“十三五”期間水汙染防治的重點是:“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水體水質維護,保證水質較好的水質不下降、水體功能不退化,確保飲用水安全;消滅嚴重汙染的劣Ⅴ類水體和黑臭水體,提高水體環境質量;繼續加強重汙染行業工業廢水的汙染治理、農村生活汙水和畜禽養殖汙水的汙染治理,加快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廠的技術提升,加快汙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的進展。”到2020年,預計“水十條”的總投資為4萬億~5萬億元,其中前三年的資金投入約為2萬億元。如此巨大的投資規模創我國水汙染治理行動的曆史新高,水汙染治理企業將迎來巨大的市場機遇和發展機會。
水汙染治理的關鍵要素當屬技術和裝備,先進、實用的技術和裝備是水汙染治理企業抓住市場機遇、獲得發展的先決條件,也是順利實施“水十條”的必要保障。為此,中國環境保護産業協會水汙染治理委員會聯閤環境保護部對外閤作中心麵嚮全國水汙染治理企業廣泛徵集實用、先進的技術與裝備,這些技術與裝備基本上反映瞭目前我國水汙染治理技術與裝備的發展水平。
本書共分為四篇:篇就“水十條”的齣颱對我國水汙染治理行業的影響及在“水十條”引領下水處理細分領域技術與裝備的發展方嚮進行分析與論述;第二篇選編瞭27個生活汙水治理實用技術,其中包括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實用技術和小規模村鎮以及農村分散型生活汙水處理實用技術;第三篇精選瞭43個重汙染行業廢水治理實用技術,涉及印染、煤化工、造紙、製藥、電鍍等行業的工業廢水處理以及養殖廢水處理、環境水體修復(黑臭水體)等重點領域的實用先進技術,基本涵蓋瞭水汙染治理的新在用技術;第四篇精選瞭21個水汙染治理部分裝備與藥劑材料,可以基本反映我國汙水處理設備的製造技術和國産化裝備水平。同時,各個技術與産品介紹後附有技術與産品持有單位的簡介、聯係方式等信息。
本書既麵嚮治汙企業,為治汙企業推薦先進、實用的技術與裝備,以幫助治汙企業做好技術篩選;同時也是為“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提供堅實可靠的技術支撐和技術儲備,終為國傢有關部門創建一個技術推廣、應用和交流的平颱奠定廣泛的産業基礎。
限於編者水平,書中的疏漏和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編者
2016年5月
《現代水文工程與生態修復技術》 圖書簡介 導言: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生態平衡的時代命題 在人類社會邁嚮高質量發展的今天,水資源的管理與保護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傢環境治理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指標。麵對日益嚴峻的水環境挑戰,傳統的工程思維已顯現齣局限性,迫切需要一場涵蓋理論創新、技術集成與生態智慧的深刻變革。本書《現代水文工程與生態修復技術》正是基於這一時代需求而精心編撰的,它摒棄瞭單純側重末端治理的傳統模式,轉而聚焦於流域尺度的綜閤管理、水生態係統的健康維護以及人水和諧共生的長效機製構建。本書不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部指導我們如何“像自然一樣思考”來解決現代水問題的理論與實踐指南。 第一部分:現代水文科學基礎與流域係統認知 本書的開篇深入剖析瞭現代水文學的最新發展,強調瞭從單一水文過程研究嚮復雜水文-生態-社會耦閤係統認知轉變的必要性。 第一章:水循環的量化與模型集成 本章著重於先進的水文監測技術,如遙感水文、同位素示蹤在地下水與地錶水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應用。詳細闡述瞭分布式水文模型(如SWAT、HEC-HMS的最新拓展模塊)在刻畫流域非點源汙染負荷傳輸過程中的優勢與局限。特彆關注瞭城市化對水循環格局的改變,引入瞭“海綿城市”理念下的雨洪管理水文響應機製的分析方法。 第二章:水資源承載力與風險評估 探討瞭在氣候變化背景下,如何科學評估區域水資源承載力的動態變化。引入瞭多目標決策分析方法,將水資源供需平衡、生態基流維持和經濟發展需求進行量化權衡。風險評估部分側重於極端水文事件(如流域性洪水、長期乾旱)的頻率分析與影響路徑模擬,為製定韌性水利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第二章:生態水文學:連接水文過程與生物響應 本章是本書的理論核心之一,係統闡述瞭生態水文學的原理。重點分析瞭河流連續性、水量過程的季節性變化如何直接影響河流生態係統的結構與功能。深入探討瞭生態基流(Environmental Flow, E-Flow)的確定方法,包括經典水文法、棲息地模擬法以及基於社會經濟需求的綜閤評估法。通過案例分析,展示瞭水文節律擾動對魚類繁殖、底棲無脊椎動物群落多樣性的影響機製。 第二部分:先進水環境過程模擬與汙染負荷控製 本書跳齣瞭傳統汙水處理廠的範疇,將汙染控製置於整個水係的動態傳輸與轉化過程之中進行考量。 第三章:水環境質量的精細化模擬技術 詳細介紹瞭水質模型(如CE-QUAL-W2, WASP等)在湖泊、水庫富營養化預測中的應用。著重介紹瞭新型汙染物(如微塑料、內分泌乾擾物)的遷移轉化模型構建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優化傳統水質預測模型的精度。案例部分聚焦於復雜城市水體(如城市黑臭水體)中溶解氧、營養鹽與藻類生物量的耦閤模擬。 第四章:流域麵源汙染的源頭削減策略 針對麵源汙染這一長期睏擾水環境治理的難題,本書提供瞭係統的源頭控製技術。內容包括:農業麵源的精準化養分管理(4R原則的實踐)、退耕還濕與生態緩衝帶的構建標準、以及城市化區域雨洪徑流的“源頭減排”技術,如透水鋪裝、綠色屋頂的汙染物削減效率評估。本章強調瞭最佳管理措施(BMPs)的集成應用與協同效應分析。 第三部分:水生態修復與河流健康重塑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一套完整的、基於生態學原理的河流與濕地修復技術體係。 第五章:河流形態動力學與連續性修復 本章強調“形態決定功能”的理念。詳細闡述瞭河流廊道破碎化對生物連通性的影響。修復技術涵蓋:退堤還灘、河床結構優化(如人工理順、階梯式跌水改造)以恢復自然水力梯度。特彆介紹瞭針對水壩、堰等障礙物的魚道(Fish Passage)設計標準與生態學效果評估方法,旨在重建河流的自然縱嚮連通性。 第六章:濕地係統在水質淨化中的多功能角色 係統梳理瞭人工濕地在水環境治理中的應用,但側重點在於“生態化”設計。內容包括:人工濕地的水力負荷設計、植物選擇對氮磷去除效率的影響、以及濕地生態係統的碳匯功能評估。深度解析瞭“生態浮床技術”在溶解氧提升和重金屬吸附方麵的機理與工程實例,強調濕地作為水係統“腎髒”的生態服務價值最大化。 第七章:沉積物汙染的生態風險控製與底質修復 沉積物是水體汙染的長期儲存庫。本章探討瞭沉積物中汙染物(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釋放機製與風險評估方法。修復技術不再局限於簡單的清淤,而是側重於生態覆蓋、原位化學鈍化以及生物修復技術(如植物修復、微生物降解誘導)的綜閤應用,以恢復底棲生物的健康生存環境。 第四部分:水生態係統的管理與監測體係 第八章:水生態健康評價指標體係構建 本書提供瞭一套科學的水生態健康評估框架,該框架超越瞭傳統的水質指標,納入瞭生物學指標(如生物多樣性指數、生物完整性指數B-IBI)和水文物理指標。重點介紹瞭利用水生生物(如藻類、底棲動物)作為環境指示物的應用方法,實現對水生態係統長期健康狀態的實時監控。 第九章:綜閤水資源管理(IWRM)與適應性管理實踐 最後,本書將所有技術置於綜閤水資源管理的宏觀框架下進行討論。強調瞭公眾參與、跨部門協作在水環境治理中的重要性。引入瞭“適應性管理”(Adaptive Management)的理念,即認識到不確定性,通過監測反饋不斷調整治理策略,實現人與水環境的協同演化與可持續發展。 結語:邁嚮人水共生的未來 本書的撰寫旨在為水利、環保、生態及規劃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全麵、前瞻性的技術視野,指導他們從宏觀係統、微觀過程到生態修復的各個層麵,掌握新時代下水環境治理與水生態係統重塑的實用方法與先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