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封:鳥的世界(第一冊)

布封:鳥的世界(第一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法] 布封 著,[法] 弗朗索瓦-尼古拉·馬蒂內 等 繪
圖書標籤:
  • 鳥類學
  • 動物學
  • 博物學
  • 自然曆史
  • 布封
  • 18世紀
  • 法國
  • 科學
  • 鳥類
  • 經典著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文學齣版社
ISBN:9787020118533
版次:1
商品編碼:12035919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26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作為18世紀時期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傢,布封耗費40年時間完成瞭36捲的巨製《自然史》,對後世影響深遠。正是在他的主導下,在其閤作者E.L.?多邦東和M.?多邦東的協助下,由同時代法國著名的雕版繪畫師弗郎索瓦-尼古拉?馬蒂內完成瞭1008幅精緻的雕版手繪插圖,其中973幅鳥類插圖,35幅其他動物插圖(28種昆蟲、3種兩棲和爬行類動物圖和4種珊瑚圖)。這套18世紀的鳥類圖鑒叢書,自1765年陸續問世以來,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曆史。
  上海九久讀書人首次以“布封:鳥的世界”為題,重新整理結集,精心修復圖片,保持其古典和華麗特色的同時,邀請譯者精準翻譯鳥類名稱,增加知識性條目介紹,力圖將這套叢書打造成融藝術欣賞性與知識普及性於一體,深具收藏價值的博物藝術類圖書。

作者簡介

  布封(Georges Louis Leclere de Buffon,1707-1788),18世紀時期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傢、作傢。他耗費畢生心血經營皇傢花園,並用40年時間完成瞭36捲的巨製《自然史》。他被後人譽為“和大自然一樣偉大的天纔”。

  弗郎索瓦-尼古拉·馬蒂內(Fran?ois-Nicolas Martinet,1731-1790),18世紀法國設計工程師、雕刻師和博物學傢,曾為眾多自然史著作平闆雕刻繪圖,尤其在鳥類學繪製方麵成績斐然。

內頁插圖

前言/序言

  齣版前言
  布封(Georges Louis Leclere de Buffon,1707-1788),18世紀時期法國最著名的博物學傢、作傢。1707年生於勃艮第省的濛巴爾城,貴族傢庭齣身,父親曾為州議會法官。他原名喬治·路易·勒剋萊剋,因繼承關係,改姓德·布封。布封在少年時期就愛好自然科學,特彆是數學。1728年大學法律本科畢業後,又學瞭兩年醫學。1730年,他結識一位年輕的英國公爵,一起遊曆瞭法國南方、瑞士和意大利。在這位英國公爵的傢庭教師、德國學者辛剋曼的影響下,刻苦研究博物學。26歲時,布封進入法國科學院任助理研究員,曾發錶過有關森林學的報告,還翻譯瞭英國學者的植物學論著和牛頓的《微積分術》。1739年,布封被任命為皇傢花園總管,直到逝世。布封任總管後,除瞭擴建皇傢花園外,還建立瞭“法國禦花園及博物研究室通訊員”的組織,吸引瞭國內外許多著名專傢、學者和旅行傢,收集瞭大量的動、植、礦物樣品和標本。布封利用這種優越的條件,畢生從事博物學的研究,每天埋頭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終於寫齣36捲的巨著《自然史》。1777年,法國政府在禦花園裏給他建立瞭一座銅像,座上用拉丁文寫著:“獻給和大自然一樣偉大的天纔”。這是布封生前獲得的最高榮譽。
  《自然史》這部自然博物誌巨著,包含瞭《地球形成史》《動物史》《人類史》《鳥類史》《爬蟲類史》《自然的分期》等幾大部分,對自然界作瞭詳細而科學的描述,並因其文筆優美而聞名於世,至今影響深遠。他帶著親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語言替它們畫像,還把動物擬人化,賦予它們人類的性格,大自然在他的筆下變得形神兼備、趣味橫生。
  正是在布封的主導和推動下,在其閤作者E.L.?多邦東和M.?多邦東的協助下,邀請同時代法國著名設計工程師、雕刻師和博物學傢弗郎索瓦-尼古拉?馬蒂內手工雕刻插圖,最初這些插圖雕刻在42塊手工調色木闆上,每塊木闆上雕刻24幅圖,沒有任何文字解釋。在這1008幅圖中,其中973幅是鳥類,35幅是其他動物(包括28種昆蟲、3種兩棲和爬行類動物和4種珊瑚)。自1765年到1783年間,巴黎齣版商龐庫剋公司(Panckoucke)將這1008幅圖以Planches enluminées d'histoire naturelle(1765)為書名,分10捲陸續齣版,距今已經過去兩百多年。
  在中文世界,上海九久讀書人以“布封:鳥的世界”為題,首次將這1008幅圖整理並結集齣版。除瞭精心修復圖片,保持其古典和華麗特色的同時,編者還邀請譯者精準翻譯鳥類名稱,並增加相關的知識性條目介紹,力圖將這套鳥類圖鑒叢書打造成融藝術欣賞性與知識性於一體,深具收藏價值的博物藝術類圖書,以饗中文世界的讀者。


《飛羽之歌:珍稀鳥類的生存智慧》 導言:在時間的洪流中,與生命共舞 當我們仰望星空,追問宇宙的浩瀚時,我們常常忽略瞭腳下這片土地上最輕盈、最靈動的生命——鳥類。它們是天空的信使,是地球生態係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以其驚人的適應能力和絢麗的生命姿態,書寫著一部部關於生存、遷徙與繁衍的史詩。本書《飛羽之歌:珍稀鳥類的生存智慧》並非一部簡單的鳥類圖鑒,它是一次深入生命肌理的探索,旨在揭示那些處於生存邊緣的珍稀鳥類,是如何憑藉其非凡的智慧、堅韌的毅力和對環境的深刻理解,在人類活動日益擴張的世界中,為自己贏得一席之地的。 本書匯集瞭全球範圍內,那些因棲息地喪失、氣候變遷或偷獵威脅而岌岌可危的鳥類物種的深度研究。我們聚焦的不是大眾所熟知的常見物種,而是那些在生態鏈條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卻常常被忽略的“沉默的守護者”。通過詳實的田野調查數據、分子生物學分析以及長達數十年的追蹤記錄,我們試圖構建一個立體的認知框架,理解這些物種的生態位、社會結構、行為模式,以及它們麵臨的獨特睏境。 第一部分:失落的傢園與不屈的遷徙者 第一章:雨林深處的幽靈——新大陸的孔雀雉 在南美洲亞馬遜雨林的腹地,生活著一種令人驚嘆的鳥類——華麗孔雀雉。它們不擅長遠距離飛行,主要依靠在茂密灌木叢中穿梭覓食。本書詳細描繪瞭其求偶時雄鳥如何利用其尾羽展示復雜的“眼斑”圖案,以及這種求偶儀式如何受到森林光照和密度的製約。我們深入分析瞭過去三十年間,非法采伐如何將它們賴以生存的特定灌木群落切割成孤立的“生態孤島”,以及這種破碎化如何直接影響瞭它們的基因交流和繁殖成功率。我們記錄瞭當地社區利用傳統知識輔助監測個體存活率的創新方法,並探討瞭建立“生物走廊”以連接這些孤島的可能性。 第二章:高海拔的寂靜守望者——喜馬拉雅藍腹鷳的冰雪生存術 喜馬拉雅山脈的生態係統是地球上最為嚴酷的環境之一。藍腹鷳(Himalayan Monal)的生存策略令人著迷。它們進化齣特殊的羽毛結構以抵抗嚴寒,並在雪季來臨時,展現齣驚人的地質知識,能夠準確找到被積雪覆蓋的特定植物根莖。本書的重點在於剖析其對微氣候的敏感性。氣候變暖導緻雪綫上移,改變瞭傳統覓食區域的植被構成,迫使藍腹鷳嚮更高海拔遷移,但高海拔的氧氣稀薄和捕食者壓力加劇瞭它們的生存危機。我們首次公開瞭一批利用微型GPS追蹤器收集的遷徙熱點數據,揭示瞭它們在應對極端氣候變化時的“生態退讓綫”。 第二部分:沉默的呼喚:繁殖、親代投資與群體動力學 第三章:珊瑚礁邊緣的色彩——海燕傢族的育雛悖論 一些鳥類采取“機會主義繁殖”策略,隻在環境條件最優越時纔生育後代。我們在太平洋中部一個偏遠群島,對一種瀕臨滅絕的短尾海燕進行瞭長達五年的觀察。研究發現,它們的繁殖周期與特定的海洋浮遊生物高峰期緊密相關。然而,海洋酸化和水溫升高正在打亂這一微妙的平衡。本書深入探討瞭親代鳥類在資源極度匱乏時所做的艱難抉擇——是放棄本次繁殖,還是強行哺育,最終導緻幼鳥存活率極低?我們引入瞭“生態記憶負荷”的概念,解釋瞭連續幾年繁殖失敗對種群未來繁殖意願的長期影響。 第四章:社會性閤作的瓦解——非洲沃氏鵟的“傢庭”睏境 沃氏鵟(African Crowned Eagle)是效率極高的頂級掠食者,但其繁殖成功率與傢庭閤作息息相關。通常,一對成年鳥外加一到兩隻“幫手”(通常是前幾年的未離巢幼鳥)共同撫養新一代。然而,由於棲息地邊緣化,成年鳥更容易遭受獵殺或意外。本書記錄瞭一個令人心碎的案例:當其中一隻成年鳥消失後,留下的另一隻與“幫手”閤作撫養幼鳥,其效率遠低於完整的傢庭單位。我們利用行為生態學模型分析瞭這種“社會性摺損”對種群補充的緻命打擊,並討論瞭如何通過保護棲息地邊緣的植被,來緩衝成年鳥的生存風險。 第三部分:人類的印記與跨物種的未來 第五章:電綫與光汙染:城市邊緣的空中迷航 隨著城市化的加速,鳥類麵臨的緻命陷阱日益增多,其中電綫和燈光汙染是隱形的殺手。本書聚焦於夜間遷徙的鳴禽,如某些鶯類和鶲類。我們展示瞭城市天際綫的強光如何擾亂它們依賴地磁場和星空定位的導航係統,導緻它們偏離航綫,最終筋疲力盡或撞擊建築物。通過分析不同波長光綫的實驗數據,我們提齣瞭低影響照明改造的科學建議,並記錄瞭地方政府成功實施這些措施後,夜間遷徙鳥類的撞擊率下降情況。 第六章:傳統知識的復興與保護生物學的交匯 保護珍稀物種絕非僅靠現代科技。在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我們轉嚮瞭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與特定鳥類共存的土著社區。例如,在澳大利亞內陸,某個原住民部落對“尖嘴吸蜜鳥”的繁殖地點和遷徙路徑有著代代相傳的精確理解。本書記錄瞭如何將這些非量化的、基於經驗的知識(TEK)與現代種群動態模型相結閤,形成瞭更具韌性和文化尊重的保護策略。這種融閤不僅提高瞭保護工作的精準度,也重新賦予瞭當地社區在生態管理中的主體地位。 結語:傾聽羽翼下的世界脈搏 《飛羽之歌》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人類文明與自然界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這些珍稀鳥類的每一次振翅,每一次築巢,都是對生命價值的無聲宣言。它們的存在不僅僅關乎物種本身,更關乎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係統的健康與平衡。閱讀本書,是開啓一段重新認識地球生命復雜性的旅程,也是一次對未來負責任的呼喚:我們能否學會與這些飛行的精靈和諧共處,確保它們的歌聲,永遠不會從我們的世界中消失?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布封:鳥的世界(第一冊)》真的讓我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覺得自己對自然界有一定的瞭解,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發現自己之前的認知是多麼的淺薄。布封對於鳥類的細緻觀察和深刻洞察,真的是讓我嘆為觀止。他不僅僅是用眼睛在看,更是用心在感受。我特彆喜歡他對於鳥類遷徙的描寫,那種跨越韆山萬水的決心和毅力,讓我對生命充滿瞭敬意。而且,他不僅僅是描繪鳥類的行為,更是在探討它們行為背後的原因,以及它們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他的文字充滿瞭智慧和哲思,讀起來既增長知識,又能引發思考。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自然的關係,讓我更加敬畏生命,更加珍惜我們所擁有的這個美麗的世界。

評分

布封的《鳥的世界(第一冊)》這本書,我早就聽說過,一直想找個機會來拜讀一下。拿到手的時候,沉甸甸的紙張和精美的插圖就給我一種莊重感。雖然我並不是一個專業的鳥類學傢,但對大自然和其中的生靈總懷有濃厚的興趣。翻開書頁,布封那流暢又富有哲理的文字,仿佛把我帶進瞭一個生機勃勃的鳥類王國。他不僅僅是在描繪鳥兒的外形和習性,更是在探討它們在自然界中的生存之道,以及它們與環境之間微妙而深刻的聯係。我尤其喜歡他對一些常見鳥類的細緻觀察,比如那嘰嘰喳喳的小麻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但通過布封的筆觸,我纔發現它們身上蘊含著如此多的智慧和生命力。他對每一隻鳥的描述都充滿瞭敬意,讓我覺得這些小生靈不僅僅是羽毛和骨骼的集閤,而是擁有獨特個性和生命故事的獨立個體。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與一位充滿智慧的自然觀察者一同探索自然的奧秘。

評分

《鳥的世界(第一冊)》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感受是,它徹底顛覆瞭我之前對鳥類的刻闆印象。我以前總覺得鳥類就是些在天上飛來飛去的、沒什麼特彆的生物。但布封用他嚴謹的觀察和充滿詩意的筆觸,讓我看到瞭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他對不同種類鳥類的分類和描述,細緻到羽毛的顔色、叫聲的頻率、飛行的方式,甚至是它們的“性格”特點。我特彆喜歡他寫到一些大型猛禽的部分,那種力量感和智慧感撲麵而來,讓我對這些“天空的王者”肅然起敬。同時,他也描繪瞭那些不起眼的小鳥,通過他的文字,我纔瞭解到它們為瞭生存所付齣的努力,以及它們在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作用。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每一個生命,無論大小,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生存的智慧。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拿起《鳥的世界(第一冊)》這本書,是抱著一種“看看寫瞭什麼”的心態。但讀著讀著,我發現自己越來越著迷。布封的寫作風格非常有特點,他既有科學傢的嚴謹,又不失哲學傢的深度。他對鳥類的描述,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堆砌,而是充滿瞭對生命的贊美和思考。我特彆欣賞他對“自然選擇”和“物競天擇”這些概念的探討,雖然他可能沒有直接使用現代科學的術語,但他對這些自然規律的觀察和描述,已經非常接近瞭。讀這本書,讓我不僅僅是在瞭解鳥類,更是在思考生命本身,思考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他的一些比喻和類比,非常精妙,讓我一下子就理解瞭很多之前難以理解的概念。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徹底“沉浸”的書。我不是那種會把書一目十行讀完的人,尤其是遇到像《鳥的世界》這樣內容翔實、思辨深刻的書。我更傾嚮於一句一句地品味,甚至反復閱讀。布封的語言,初看可能覺得有些古老,但細細體會,卻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強大生命力。他筆下的鳥類,不再是冰冷的科學分類,而是鮮活的生命。我常常會一邊讀,一邊對照著自己腦海中對這些鳥兒的印象,發現布封的觀察是如此入微,他的洞察力是如此深刻。他不僅關注鳥兒的捕食、遷徙、繁殖等基本行為,更深入探討瞭它們在生態係統中的角色,以及它們如何適應不同的環境。他對於“自然法則”的理解,以及他如何在觀察中體悟到這些法則,都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讓我對“觀察”這個行為有瞭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看,更是用心去感受、去理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