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智能家居:移动互联技术应用

物联网+智能家居:移动互联技术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玲,张丹辉,副主编 著,郑静,赵玲,张丹辉,副 编
图书标签:
  • 物联网
  • 智能家居
  • 移动互联
  • 无线通信
  • 传感器技术
  • 嵌入式系统
  • 智能控制
  • 家庭自动化
  • 边缘计算
  • Python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757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606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5
字数:2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中、高职院校智能楼宇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通信类专业和物联网应用专业的智能家居课程的教学、实训与竞赛参考书,也可供广大装饰装修电工和智能小区的从业人员阅读,还可作为智能家居的培训教材。
《物联网+智能家居 移动互联技术》从物联网、智能家居认知入手,由浅入深地把移动互联技术逐渐引出,逐一讲述移动互联设备;在此基础上实现移动互联设备的连接,搭建IP网络,利用命令搭建无线传感网络;后面还介绍了安卓系统的开发和测试。附录还提供了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竞赛示例、智能家居竞赛试题。

内容简介

《物联网+智能家居 移动互联技术应用》是一本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书。本书从物联网、智能家居认知入手,由浅入深地把移动互联技术逐渐引出,逐一讲述移动互联设备;在此基础上实现移动互联设备的连接,搭建IP网络,利用命令搭建无线传感网络,后介绍安卓系统的开发和测试。本书后一部分要求学生有语言基础,所以各校可根据学生现状作为选学内容。
本书可作为中、高职院校智能楼宇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通信类专业和物联网应用专业的智能家居课程的教学、实训与竞赛参考书,也可供广大装饰装修电工和智能小区的从业人员阅读,还可作为智能家居的培训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 001
物联网技术应用认知 / 002
智能家居体验与认知 / 005
第一章 移动互联设备认知 / 014
第一节 智能终端设备识别 / 015
第二节 ZigBee设备识别 / 017
第三节 Bluetooth设备识别 / 020
第四节 433MHz无线通信节点 / 023
第五节 继电器识别 / 024
第六节 声光报警器识别 / 033
第七节 烟雾探测器识别 / 035
第八节 门磁识别 / 038
第九节 可燃气体探测器识别 / 040
第十节 人体红外探测器识别 / 042
第十一节 水浸控制器识别 / 044
第十二节 平板电脑组网识别 / 046
第十三节 网络摄像头识别 / 051
第十四节 工程操作台识别 / 053
第二章 移动互联设备的连接 / 059
第一节 利用仿真软件实现移动互联设备的连接 / 060
第二节 应用仿真设计、运行平台 / 077
第三节 设备之间实物连接 / 123
第三章 搭建IP网络 / 131
第一节 Wi-Fi组网 / 132
第二节 网络摄像头的设置 / 140
第四章 搭建无线传感网络 / 149
第一节 配置命令 / 150
第二节 智能终端调试 / 158
第三节 智能终端中ZigBee调试 / 162
第四节 智能终端下蓝牙的配置 / 166
第五章 安卓系统的开发与测试 / 171
附录一 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竞赛示例 / 177
附录二 2014年智能家居竞赛试题 / 181
参考文献 / 185

前言/序言

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的要求。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之一的物联网技术已全面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电子消费品、商业流通、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行业领域,并正形成蓬勃发展之势,成为全球经济新的突破口。截至2013年2月份,仅中国激活的Android和IOS设备数量就为2.46亿部,过美国的2.3亿部,中国已成为全球的智能终端设备市场。
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爆发式发展,需要大量的掌握物联网通信与应用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业务服务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
全职通-3000物联网技术应用系统是“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物联网技术应用赛项指定设备,全部由北京神州祥升科技有限公司定制研发。该系统全面支持比赛、训练和赛后的教学实训。系统面向中高职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通信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训与竞赛,可训练和考查学生在典型物联网应用环境下的应用设计、通信组网、系统部署与维护、工程技能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与技能,指导电子信息大类跨专业、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引领中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职通-3000物联网技术应用系统主要由智能终端应用开发系统、应用环境集成系统、物联网通信系统、环境模拟干扰系统及应用中心平台软件组成。
感谢参与本书编写的同仁,感谢在本书编写中给予全力支持的神州祥升领导及技术指导人员,感谢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15高级1班李松、孙振叶,王蓬宇、郭金虎、周卫、田竞争、李方彤、唐天意、庞志、王宇琪、白晓明、宋培杰、樊晓阳、
刘小伟、张志强、裴亚博、曹一、孙澄、宋杨、王泽、许宗智、张炳犀、付子豪、
张佳腾、陈桐、曹力公、宋朝旭、陈磊、梁萧鹏、张晓锟、李新宇同学的参与。

编 者 
2016年5月
《物联网+智能家居:移动互联技术应用》 一、 概述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物联网(IoT)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创新应用,重点解析移动互联技术如何驱动和赋能这一变革。智能家居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概念,而是通过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的深度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重塑居住体验。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互联互通、智能感知、个性化服务的居家新时代。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互联的世界,而智能家居正是这一趋势最直接、最贴心的体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家电设备的智能化,更是通过网络将家中的各种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进而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习惯,提供更便捷、舒适、安全、节能的生活环境。从清晨唤醒你的智能灯光,到为你准备早餐的智能厨电,再到离家后自动开启安防模式的智能门锁,以及夜间根据你的睡眠习惯调节的智能空调……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强大支撑。 本书的写作初衷,在于系统性地梳理和呈现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最新进展、核心技术、关键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希望通过详实的内容、深入的分析,为读者,无论是技术开发者、产品经理、行业研究者,还是对智能家居充满好奇的普通用户,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知框架。我们将不仅仅停留在技术的介绍,更会关注技术如何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如何解决用户的痛点,如何提升用户的幸福感。 二、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基石作用 物联网(IoT)是实现智能家居的核心驱动力。它指的是将物理世界的各种设备、物品连接到互联网,通过传感器、软件和其他技术,使它们能够收集和交换数据。在智能家居的语境下,这意味着家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件物品,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智能终端”,能够感知环境、响应指令、与其他设备协同工作。 1. 感知层: 这是物联网的基础,通过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人体活动传感器、门窗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燃气泄漏传感器等)收集环境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这些数据是智能家居系统做出判断和决策的依据。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测室内温度,为空调系统提供实时数据;人体活动传感器可以检测是否有人在家,从而决定灯光和安防系统的开启与否。 2. 网络层: 负责将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处理层,并将指令从控制层发送到执行层。在智能家居中,常见的网络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Z-Wave、NB-IoT、LoRa等。不同技术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各不相同,例如Wi-Fi提供高带宽,适合视频传输;蓝牙和Zigbee功耗低,适合连接大量低功耗设备;NB-IoT和LoRa则适用于远距离、低功耗的场景,如远程监控。本书将详细介绍这些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在智能家居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3. 平台层/处理层: 负责对海量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这通常涉及到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例如,通过分析用户的生活习惯数据,智能家居系统可以预测用户的需求,并提前进行响应。人工智能(AI)技术,特别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智能家居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它们能够使系统具备自主学习、智能决策和个性化服务的能力。本书将深入探讨AI如何驱动智能家居的“智能”属性,例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行为预测等。 4. 应用层: 这是用户直接感知和交互的层面,包括各种智能设备和应用程序。智能家居的应用层非常广泛,涵盖了家居安防、环境控制、影音娱乐、健康管理、老人/儿童看护等多个维度。本书将重点介绍这些应用场景,并结合实际产品,展示技术如何转化为用户价值。 三、 移动互联技术:智能家居的“触手”与“大脑” 移动互联技术,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如4G、5G)连接到互联网,为智能家居提供了远程控制、信息交互和个性化服务的强大能力。它扮演着智能家居的“触手”和“大脑”,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掌控家中一切。 1. 远程控制与监控: 通过智能手机上的APP,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家中设备的状态,并进行远程控制。无论身处办公室、旅途中,还是度假中,都可以通过APP打开空调、调节灯光、查看安防摄像头画面、甚至远程解锁门锁。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设计和开发用户友好的智能家居APP,以及APP与后端云平台、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机制。 2. 个性化与场景化服务: 移动互联技术使得智能家居能够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用户可以通过APP设置各种场景模式,例如“回家模式”、“离家模式”、“睡眠模式”、“观影模式”等。当用户触发某种模式时,预设的多个设备会自动联动,共同完成一系列操作。例如,“回家模式”可以自动打开灯光、调节空调温度、播放舒缓的音乐。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移动端实现用户自定义场景的便捷设置和管理。 3. 数据交互与反馈: 移动端不仅是控制的入口,也是信息的接收站。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将各种告警信息、运行状态、能耗报告等通过APP推送给用户。例如,当烟雾传感器检测到异常时,APP会立即弹出警报;当安防系统检测到非法入侵时,APP会发送实时视频流。这种双向的信息交互,极大地增强了智能家居的可靠性和用户体验。 4. 多设备协同与统一管理: 随着智能家居设备数量的增加,如何实现多品牌、多协议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统一管理成为一个挑战。移动端APP通过与智能家居云平台的对接,可以整合不同厂商的设备,提供一个统一的操作界面。例如,集成不同品牌的智能音箱、智能灯泡、智能插座等,用户只需打开一个APP,即可管理家中所有智能设备。本书将深入分析不同智能家居平台(如Apple HomeKit、Google Home、Amazon Alexa、米家等)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移动端实现跨平台的互联互通。 5. 语音助手集成: 智能手机通常集成了强大的语音助手(如Siri、Google Assistant、小爱同学等),这些语音助手正在成为智能家居重要的交互入口。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来控制家中的智能设备,实现更加自然、便捷的人机交互。本书将探讨如何将智能家居系统与主流语音助手进行集成,以及语音控制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前景。 四、 关键应用场景的深度解析 1. 智能安防: 包括智能门锁、智能摄像头、门窗传感器、红外探测器、烟雾/燃气报警器等。它们协同工作,构建全方位的家庭安全防护体系。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端远程查看监控画面、接收异常告警、远程开锁/关锁。本书将讨论智能安防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关键问题。 2. 智能环境控制: 涵盖智能空调、智能照明、智能新风系统、智能窗帘等。通过感知室内外环境参数,自动调节设备运行,实现恒温恒湿、节能环保、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例如,根据室内光照强度自动调节灯光亮度,根据用户活动情况自动开关灯。 3. 智能影音娱乐: 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投影仪、家庭影院系统等。通过移动端APP或语音指令,轻松控制影音设备的播放、切换,实现个性化的影音娱乐体验。例如,一句话点播电影,自动调节灯光和音响效果。 4. 智能厨房与家电: 智能冰箱、智能烤箱、智能微波炉、智能洗衣机等。它们可以实现远程控制、预约洗涤/烹饪、菜谱推荐、食材管理等功能。本书将探讨智能家电如何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实现更高效、便捷的家居生活。 5. 智能健康与养老: 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与家居环境的联动,实现健康监测、跌倒预警、用药提醒等。对于老人和儿童,智能家居可以提供更周到的关怀和守护,例如一键呼叫、活动区域监测等。 6. 能源管理与节能: 通过智能插座、智能电表、智能家居系统,实时监测家中用电情况,分析能源消耗模式,提供节能建议,并自动优化设备运行,实现智能化节能。 五、 技术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智能家居发展势头强劲,但仍面临一些技术挑战,例如: 互联互通的标准化: 不同厂商、不同协议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依然存在,用户需要集成多种APP和网关。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智能家居系统收集大量用户数据,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和用户的隐私,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用户体验的优化: 如何让智能家居系统更加易用、智能,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而不是增加用户的负担。 成本与普及: 智能家居产品的价格依然是制约其普及的重要因素。 展望未来,随着5G、AI、边缘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家居将朝着更智能化、更个性化、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设备之间的协同将更加紧密,用户将能够享受到更加无缝、智能的居家体验。本书将在最后章节对这些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并提供一些实践性的建议,以期为智能家居领域的持续创新贡献力量。 总结 《物联网+智能家居:移动互联技术应用》是一本全面而深入的著作,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技术的迷雾,直观地理解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如何共同塑造我们未来的居住空间。从核心技术的讲解,到具体应用场景的剖析,再到未来趋势的展望,本书力求为每一位关注智能家居的读者提供一份宝贵的技术指南和认知框架,共同迎接一个更加智能、便捷、舒适的未来家居生活。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因为我一直在关注智能家居领域,但总觉得市面上大多数书都过于理论化,或者过于偏向某一个单一的技术点。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它没有回避技术细节,但也没有让技术细节淹没整体的思考。从宏观的物联网架构,到微观的通信协议,再到实际的应用案例,它都做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安全性的讨论,在这个数据泄露频发的时代,智能家居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都给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而且,书中对不同类型智能家居平台的比较和分析,也为我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却字字珠玑,直击要点。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进行深入的交流,受益匪浅。

评分

我是一位对智能家居充满好奇的科技爱好者,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书中不仅仅是介绍了一些市面上的智能产品,更多的是深入剖析了这些产品背后的物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的实现原理。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数据采集和分析的部分,它详细讲解了如何从各种传感器收集数据,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实现更智能化的家居控制。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的探讨,让我对未来的智能家居系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书中还对不同通信协议的优劣势进行了对比分析,比如Wi-Fi、蓝牙、Zigbee等等,让我对如何选择最适合的通信方式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整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逻辑性强,而且配以大量的图示和案例,使得原本复杂的技术概念变得易于理解。这本书绝对是那些想要深入了解智能家居技术、提升自身技术素养的读者的必备读物。

评分

这本《物联网+智能家居: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更是一本关于未来生活方式的探索指南。书中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进行了非常前瞻性的解读。我特别赞赏它对于“场景化”智能家居的论述,比如如何根据用户的作息习惯、天气情况,甚至情绪状态,自动调整家居环境,营造出最舒适、最贴心的居住体验。书中详细介绍了实现这些场景所需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以及人机交互等。此外,书中关于移动互联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角色,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阐述了如何通过手机App、智能手表等移动终端,实现对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状态监测,以及数据交互,让家居生活更加便捷和高效。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用户体验设计的章节,它强调了技术在服务于人的基础上,如何通过精细化的设计,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案例丰富,论述深刻,引人深思。

评分

刚收到这本《物联网+智能家居:移动互联技术应用》,迫不及待翻开,没想到内容真的让我惊喜连连。书中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从基础的传感器技术,到数据传输的协议,再到云平台的搭建和管理,几乎是面面俱到。我尤其喜欢它关于智能家居生态系统构建的部分,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智能设备,更强调了它们之间的联动和互通性,这对于我这种想要打造真正“智能”的家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生动,比如如何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控制家里的灯光、空调,甚至是安防系统,让人切实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不少对未来智能家居发展趋势的展望,像AI在智能家居中的深度融合,以及隐私安全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对于我这样对智能家居充满好奇,又想深入了解其背后技术原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内容简直是量身定做的。它没有枯燥的技术堆砌,而是将复杂的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清楚,同时又不失专业性。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智能家居的理解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对如何选择和配置适合自己的智能家居产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智能家居入门的宝典!我之前对物联网和智能家居了解不多,总觉得这些技术离我生活很遥远,直到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它们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书里详细介绍了各种智能家居设备,比如智能音箱、智能门锁、智能照明等等,并且一一分析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技术优势。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DIY案例,让我可以尝试自己动手搭建一些简单的智能家居场景,比如用树莓派控制家里的LED灯,或者用Arduino制作一个温湿度传感器。这些实践性的内容,让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动手操作的乐趣,大大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书中的语言非常生动有趣,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技术术语,就算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每次读完一章,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适合那些想要了解智能家居、学习相关技术,但又担心技术门槛太高的读者。它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懂技术的“智能家居玩家”。

评分

暑假没事干,买本书来看看。不要问我为什么,我爱学习

评分

没有什么用 就是一本课后习题的感觉,买的亏大发了.都是一些简单的介绍

评分

??????这本书特别薄特别薄噢

评分

送货快速,内容丰富,纸的质量不错。

评分

京东购物方便快捷,书的内容一般

评分

速度很快,内容很棒,让我能更切实的了解到智能硬件产品经理所需掌握的能力!

评分

活到老,学到老多接触点新东西总是好的

评分

这本书不建议买,没有什么内容,只是一个简单的讲解介绍

评分

非常好的书,值得好好阅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