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

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岗龙 著
图书标签:
  • 蒙古史
  • 格斯尔传奇
  • 英雄史诗
  • 宗教信仰
  • 文化研究
  • 历史小说
  • 民间文学
  • 藏传佛教
  • 民族文化
  • 可汗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9026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11360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280
字数:196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新译校注本,根据木刻本逐字逐句翻译原文,不擅自整理和改编,以向国内读者和《格斯尔》《格萨尔》研究者提供一个可信的汉译本。研究相关问题和蒙藏《格萨(斯)尔》的学者可以逐字逐句直接引用这个汉译本,可以通过汉译本的引文直接找到对应的木刻本的原文。忠实原文的同时,也尽量保留了北京版《格斯尔》的语言风格,那就是朴实、幽默,但不失史诗的庄严。


内容简介

《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是蒙古族人民的史诗,讲述格斯尔可汗受命降生人间、降妖除魔的伟大故事。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北京木刻版《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刊行,是所有藏族《格萨尔》和蒙古族《格斯尔》中zui早形成文字刊刻印行的版本,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与影响。在北京木刻版刊行三百年之际,北京大学陈岗龙教授领衔,将其译成现代汉语,不仅仅是纪念之举,更有助于普通读者了解这部史诗,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

??


作者简介

陈岗龙 蒙古名多兰,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人,1970年生。199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民族史专业,获历史学学士。199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蒙古民间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民间文学专业,获文学(民俗学)博士学位,导师钟敬文教授。现为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授,文化与综合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东语系蒙古语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东方民间文学、蒙古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目录

001 《格斯尔》研究新乐章——“格斯尔研究丛书”序言/朝戈金

001 北京木刻版《格斯尔》的价值及其翻译(代译序)/陈岗龙

001 第一章

075 第二章

079 第三章

093 第四章

132 第五章

234 第六章

243 第七章

248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在古代的一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前,霍尔穆斯塔腾格里去拜见佛祖。顶礼膜拜之后,佛祖对霍尔穆斯塔下旨说道:“五百年之后世界将会大乱。那时强者捕食弱者,动物互相残食。你回家后,过五百年,应派你三个孩子中的一个下凡,做人间可汗。你三个儿子中的一个将会成为那里的可汗。你可千万不要耽于享乐,忘了五百年之后该做的事。要按照我说的,速速派你的一个儿子下凡。”霍尔穆斯塔腾格里满口答应道:“是”,就回家来了。

回来之后,霍尔穆斯塔腾格里却忘了佛祖说的话,一晃就过去了七百年。他正在享乐时,善见城西北角一万逾缮那的城墙突然坍塌了。霍尔穆斯塔腾格里带领着三十三天,带着全部武器来到坍塌的城墙前,互相说道:“谁摧毁了这城墙?我们没有仇敌啊?!不会是阿修罗的军队来推倒了这城墙吧?”他们来到城墙前仔细查看,发现原来城墙是自行坍塌的。霍尔穆斯塔腾格里带领三十三天寻找城墙坍塌的原因。“这城墙到底为何自行坍塌?”大家正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霍尔穆斯塔腾格里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在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前,我去顶礼膜拜过佛祖。佛祖曾经降旨对我说,五百年之后,人间将会大乱,强者捕食弱者,动物互相残食,应派你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下凡。我忘了佛祖的法旨,耽搁了七百年了。”

霍尔穆斯塔腾格里带领三十三天回去后就开始商议此事。霍尔穆斯塔腾格里派使者去传召三个儿子。使者对长子阿敏萨黑克齐说:“阿拜!你的父亲霍尔穆斯塔腾格里叫你下凡当人间可汗,你意向如何?”阿敏萨黑克齐回答说:“我是霍尔穆斯塔腾格里的儿子。但是去了有什么用?我不能当人间可汗。如果霍尔穆斯塔腾格里的儿子下凡当不好人间可汗,反而会贬损敬爱的父亲霍尔穆斯塔腾格里的名声。我并不是不想做可汗,而是实在是没有能力才这么说的。”

记住了这句话,使者去找霍尔穆斯塔腾格里的次子威勒布图格齐。使者对威勒布图格齐说:“阿拜!你的父亲霍尔穆斯塔腾格里叫你下凡当人间可汗,你意向如何?”威勒布图格齐回答说:“我不是霍尔穆斯塔腾格里的儿子吗?在大地上奔走的不是自有金色世界的凡人吗?即使我去了,也坐不了可汗的宝座。如果说要下凡做人间可汗,上有比我年龄大的哥哥阿敏萨黑克齐;下有比我年龄小的弟弟特古斯朝克图。与我有何相干?”

于是使者去找特古斯朝克图。使者说了同样的话。特古斯朝克图说:“若说大哥,是阿敏萨黑克齐,若说二哥,是威勒布图格齐,与我有何相干?我不是不想去,而是去了如果当不好人间可汗,反而对父亲的名声不好。”三个儿子都对使者说了拒绝的言辞。

使者记住了他们的话,回来对霍尔穆斯塔腾格里和三十三天说:“这就是您三个儿子的原话。”

霍尔穆斯塔腾格里派使者召来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到齐后,霍尔穆斯塔腾格里说:“并不是因为天下大乱,我才专门派使者去传召你们的。而是遵照佛祖的法旨,派你们下凡去。我以为你们是我的好儿子,不想原来你们是我的父亲,我才是你们的儿子。你们三个既然窥视我的可汗宝座,那么你们就当天神可汗吧。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你们,我撒手不管了。”

三个儿子听了急忙脱下帽子,跪下来向父亲顶礼叩首。阿敏萨黑克齐说道:“哎呀,父汗您为什么给我们下达这样的旨意?父汗的圣旨,我们能违抗不从吗?只是怕去了也当不好这个人间可汗。如果下界凡人取笑说,霍尔穆斯塔腾格里的儿子阿敏萨黑克齐来了却没有做好可汗,那可是关系到您的名声啊!不能因为我是霍尔穆斯塔腾格里的儿子,就轻易下凡人间。我也不是要把责任推给弟弟威勒布图格齐,但这威勒布图格齐可是无所不能,在梵天和十七个腾格里天神相聚而召开的那达慕 上,论射箭,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过威勒布图格齐,他是全能全胜;在我们的三十三天自己举办那达慕的时候,无论是射箭还是摔跤,也没有一个人能够胜过他;即便是在下界龙神那里举办的那达慕比赛中,也没有人能够和他匹敌。一切本领,就属威勒布图格齐学得最全。不能仅凭我们是霍尔穆斯塔腾格里的儿子,就下凡当人间可汗。如果一定要去,也只有他能做好。”

于是,三十三天齐声说道:“阿敏萨黑克齐说的这些话确实有道理。一切全胜者非威勒布图格齐莫属。举凡射箭、摔跤比赛,都是他全胜。阿敏萨黑克齐说的都是真话。”三十三天对霍尔穆斯塔腾格里说完这些话后,特古斯朝克图也附和三十三天,对父亲说道:“他们说的话确实是都对。”

霍尔穆斯塔腾格里便对威勒布图格齐说道:“威勒布图格齐!他们说的这些话你都听到了,现在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于是,威勒布图格齐回答霍尔穆斯塔腾格里说:“我还能说什么呢?遵照父汗的命令,下凡就下凡吧。霍尔穆斯塔腾格里父亲啊!请把您那露珠般耀眼的黑青铠甲赐予我。请把您的闪电护背旗赐予我。请把并列镶嵌着太阳和月亮的白银头盔赐予我。请把装在绿松石箭筒里的三十支白箭赐予我。请把您的黑色硬弓赐予我。请把三拖长的青钢神剑赐予我,享誉四方的黄金索套也赐予我。将九十三斤重的大金刚斧赐予我,六十三斤重的小金刚斧也赐予我。将九股铁索套赐予我。当我下凡投胎时,请把所有这些武器一并赐给我。”“好的,全都给你。”

“我要三十三天中的三尊天神和我同胎投生于人间。给我降下三位神姊护佑我。我要一尊天神下凡投胎为我的兄长。其他天神选派自己身边的从臣下凡投胎作我的三十名勇士。我之所以提出这些要求,并不是因为你们要派我下凡,就趁机过分索取,而是因为霍尔穆斯塔腾格里的儿子下凡若做不好人间可汗,被人打败了,那岂不是有损于父汗的声名?为了除暴安良,我才提出了这些要求。”

霍尔穆斯塔腾格里和三十三天神异口同声地说:“威勒布图格齐此言甚是。既然派你下凡,我们哪里有吝啬惜物的道理?你所要求的我们全都给你。”

威勒布图格齐说:“那就好。哥哥阿敏萨黑克齐、弟弟特古斯朝克图不愿意下凡做人间可汗。那么,待我下凡造福人间众生归来,父汗的宝座是否应该由我继承?”

众天神附和道:“说得有道理。”

“请把青铜铸造的有磁力的大刀赐予我吧,父亲。”

霍尔穆斯塔腾格里答应说:“给你。”

“等我投胎人间后,再给我降下一匹不会被任何四条腿的生灵赶超在前的良马当坐骑。”

众天神齐声答应:“给你。”

从这时起,天下大乱,黑头人类、飞禽走兽都汇聚在叫做呼斯楞的敖包 上,此外还有三百种操不同语言的生灵混迹其中。阿日亚拉姆女神 召集贤者毛阿固实 、唐波大师 、山神敖瓦工吉德三位一起占卜预测。

阿日亚拉姆女神说:“三位占卜师啊!请你们占卜预测一下,看有没有能够治理当今乱世的可汗诞生在人间?”

毛阿固实首先占卜,他说道:“首先会诞生一位名叫波阿-冬琼-嘎日布的天神。他浑身是水晶宝石,他的牙齿是白海螺,他长着嘎如达神鸟的头颅,他的发色金黄,发梢犹如开满花朵的柳树一样美丽。这位神灵降生后将统辖上界天神。”

“好。再占卜一次看看。”

名叫唐波的占卜师占了一卦,说道:“其次诞生的是名叫阿日亚-阿瓦洛迦-沃德嘎利的天神,她红润的脸庞光芒四射,上身是人身,下身是龙神蛇身,她诞生后将会统辖下界龙神。”

“好吧。山神敖瓦工吉德,你来占一卦。”

敖瓦工吉德占了一卦,说道:“接下来将诞生名叫嘉措-达拉-敖德 的天神。她全身洁白,光射十方。她诞生后将统辖十方仙女。”

阿日亚拉姆女神又请一位占卜师占卜。占卜完毕,他说道:“接着,格斯尔-嘎日布-冬日布会诞生。十方诸佛占据他的上身,四大天王占据他的中身,四海龙王占据他的下身。他诞生后将统辖这瞻部洲,是为十方圣主仁智格斯尔可汗。”

阿日亚拉姆女神又问三位占卜师:“他们是同父同母所生还是异父异母所生?他们的父亲是谁?他们的母亲是谁?”

又占了一卜。占卜者们回答说:“父亲是山神敖瓦工吉德,母亲是苟巴彦的女儿苟萨-阿木尔吉拉。为了同甘苦共命运,他们将会由同父同母所出。”

“原来他们的父母双亲是这样的。那他们从何而来?”

占卜者们回答说:“佛祖预知天下将会大乱,早就安排好了。霍尔穆斯塔腾格里的儿子是将要下凡投胎转生之人。其他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那时候有多萨、东萨尔、岭三个鄂托克( 部族 ),多萨 的首领是僧伦,东萨尔的首领是叉尔根 ( 叉根 ),岭的首领是晁通。晁通诺彦有数匹良驹。其中有一匹是能够追上从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头的沙华马;有一匹是能够追上远处奔逃的狐狸的漂亮红马;还有一匹是能够追上前方横穿而过的黄羊的黄马。

这三个鄂托克举兵意欲侵犯苟巴彦的时候,晁通阻止他们未果,只好骑着一匹好马先到苟巴彦家通报军情。他说:“多萨、东萨尔、岭三个鄂托克的军队正前来侵犯你们。”闻言,苟巴彦的女儿苟萨-阿木尔吉拉急忙逃跑,却不料在冰上滑倒,被捉住了。姑娘的胯骨脱臼,伤了筋骨,变成了跛子。晁通诺彦心里想道:“我堂堂晁通如果娶一个这样的瘸腿老婆,对名声不好,不过也实在舍不得送给别人。”于是就想到了一个办法:“还是送给我的哥哥僧伦诺彦吧。以后想再要回来也好说。”就这样,他把姑娘交给僧伦做妻子了。嫁给僧伦以后,姑娘的腿伤很快痊愈了,变得和从前一样美丽动人。晁通诺彦见了心里不好受,心想:“这样美丽的女人天下难寻。我们盼望着她能够生一个好儿子,她也没有生出来。如今天下大乱,都是因为这夫妻二人带来了祸患。”于是,晁通诺彦决定把僧伦、阿木尔吉拉夫妻二人驱逐出鄂托克,还把僧伦的前妻和家产抢夺了过去。他只给了僧伦夫妻一峰带着花驼羔的花骆驼,一匹带着花马驹的花母马,一头带着花牛犊的花母牛,一只带着花羊羔的花绵羊,一条带着花狗崽的花母狗,和一顶又黑又旧的破毡帐,就把他们驱逐到三河之源去了。


前言/序言

北京木刻版《格斯尔》的价值及其翻译(代译序)


陈岗龙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有人在北京木刻刊行了一部特殊的蒙古文书籍。这部蒙古文书籍,版式是标准的梵夹装佛经:扉画(卷首画) 右侧绘霍尔穆斯塔腾格里,左侧绘格斯尔可汗;拖尾画不是绘威武凶猛的四大天王来护经,而是绘制格斯尔可汗的四位英雄,叉尔根、嘉萨-席克尔、伯通、安冲,而且伯通的形象被画成诸葛亮;扉画和拖尾画均为红印版画。该经共七章,每章首页文字朱墨二色(黑三行+红四行+黑五行+红四行+黑三行);正面板框分两栏,正栏纵书蒙古文二十五行,右一栏,纵书蒙汉文一行,从上到下依次为汉文“三国志”、蒙古文章回和页码、汉文页码;背面板框一栏,纵书蒙古文二十六行,板框内右下角汉文写页码,如“七卷下四”。共计一百七十八叶。规格14×46.5公分。这种版式和规格与当时在北京木刻刊行的其他蒙古文佛经基本一致。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民族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等国内重要图书馆和国外的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图书馆均有收藏。


这部书就是《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 Arban jüg-ün ejen Geser qagan-u tuguji orusiba), 学界简称北京版《格斯尔》( Begejing bar-un Geser)。北京木刻版《格斯尔》自刊行以来,在蒙古族当中和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一方面,蒙古族文人纷纷收藏和阅读《格斯尔》,并有诸如19世纪初著名红学家哈斯宝这样的文人在自己的文章中借鉴和评论格斯尔的故事;一方面,更多的蒙古族民众则把《格斯尔》当成佛经供奉起来,认为诵读和供奉《格斯尔》能够禳灾祛祸。20世纪40年代,德国著名蒙古学家海西希(Walther Heissig) 在内蒙古东部做调查时遇到一个蒙古人在家中收藏《格斯尔》手抄本,便借来阅读和对照北京版《格斯尔》,不料还没有到约定的借阅期限主人就把书要回去了,原因是他把《格斯尔》借出家,牛羊就染上了疾病。而北京版《格斯尔》刊行不久(从1776年开始)就被一些国外旅行家和学者发现,被带回国去翻译成德文和俄文,从而西方学界知道了关于英雄格斯尔的故事和史诗。随着藏族《格萨尔》和蒙古族《格斯尔》日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形成“格萨(斯) 尔学”,北京木刻版《格斯尔》也越来越得到学界的重视,成为辨析蒙古族《格斯尔》与藏族《格萨尔》的关系和梳理蒙古文《格斯尔》版本源流的关键性文献,并且“北京木刻版《格斯尔》是所有藏族《格萨尔》和蒙古族《格斯尔》中最早形成文字刊刻印行的版本”已经成为学界不争的共识。


今年正逢北京木刻版《格斯尔》刊印三百周年(1716-2016),为了迎接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格萨 (斯)尔》工作领导小组、 内蒙古自治区《格斯尔》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主办的 “第八届《格斯 (萨) 尔》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纪念北京木刻版《格斯尔传》刊行三百周年学术研讨会”,我们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重新翻译校注的汉译本。在即将把这部汉译本奉献给广大读者和国内学术界同仁之际,我谨代表课题组谈一谈北京版《格斯尔》的价值和翻译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北京木刻版 《格斯尔》 的价值


迄今为止,在我国和蒙古国已经整理出版了蒙古文《格斯尔》的各种重要版本①。北京木刻版《格斯尔》是诸多蒙古文《格斯尔》中唯一一部雕版印刷的版本。 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就语言修辞的优美、 故事情节的完美等方面来讲, 北京版《格斯尔》不一定是蒙古文《格斯尔》中最好的版本, 但是因为木刻印刷术, 北京版《格斯尔》是蒙古文《格斯尔》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版本却是事实。蒙古国著名学者呈·达木丁苏伦( Ts.Damdinsuren) 院士是第一位对蒙古文《格斯尔》各种版本进行校勘整理的学者,他以北京版《格斯尔》为底本,参照蒙古国发现的三个重要版本,校勘整理出版了九章本《格斯尔》,是当今最流行的蒙古文《格斯尔》文学读物, 与《蒙古秘史》《江格尔》并称为“蒙古文学三大高峰”。据呈·达木丁苏伦的研究,1960年在乌兰巴托出版的《诺木齐哈屯格斯尔》实际上就是和北京木刻版《格斯尔》同属一个底本的再录本。 而《札雅格斯尔》的内容比北京版《格斯尔》和《诺木齐哈屯格斯尔》还详细而完整, 因此呈·达木丁苏伦用《札雅格斯尔》的相关内容补充了北京版《格斯尔》中意义不明的地方。 呈·达木丁苏伦在解释他为什么选择北京版《格斯尔》做底本的时候说道:“一是,1716年的北京版《格斯尔》是蒙古人中流传最广的版本,广大蒙古读者主要是通过这个版本知道了格斯尔的故事;二是,在所有蒙古文《格斯尔》中, 1716年北京版《格斯尔》的蒙古特色最浓厚, 与藏文《格萨尔》的区别最明显。” 而且,呈·达木丁苏伦认为北京版《格斯尔》不是翻译作品, 而是蒙古人重新创编的作品。 呈·达木丁苏伦也对北京版《格斯尔》《诺木齐哈屯格斯尔》和《札雅格斯尔》的相关段落的内容和文字做了对照和比较,指出了互相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我国,齐木道吉、斯钦孟和、巴雅尔图、格日勒扎布等从事《格斯尔》研究的学者也对北京版《格斯尔》与其他蒙古文《格斯尔》抄本之间的关系做了版本比较和探讨, 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譬如, 斯钦孟和的《蒙古文〈格斯尔传〉版本比较研究》对北京版《格斯尔》《隆福寺格斯尔》《策旺格斯尔》《鄂尔多斯格斯尔》《诺木齐哈屯格斯尔》《乌素图召格斯尔》《札雅格斯尔》《托忒文格斯尔》《蒙古文岭·格斯尔》等蒙古文《格斯尔》各种抄本的章节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并制作了章节内容对照表。从对照表可以看出, 北京版《格斯尔》的七章实际上就是各种蒙古文《格斯尔》抄本中的核心章节, 被誉为北京版《格斯尔》续书的《隆福寺格斯尔》的部分章节与其他手抄本《格斯尔》相对应。 齐木道吉先生也指出,各种蒙古文《格斯尔》抄本都是与北京版《格斯尔》和《隆福寺格斯尔》持有密切依存关系的异本。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些版本中哪一部比北京版《格斯尔》更古老, 但就内容来讲, 北京版《格斯尔》的七章是所有蒙古文《格斯尔》的核心章节, 这个事实已经说明了北京版《格斯尔》在蒙古文《格斯尔》版本源流中的关键地位。


而北京版《格斯尔》与其他蒙古文《格斯尔》抄本之间的版本源流的梳理,只有逐字逐句地精心对勘和汇校才能彻底解决问题。目前,学界基本上梳理了各抄本章节和内容之间的异同,但是我认为蒙古文《格斯尔》版本源流的彻底梳理,必须落实到逐字逐句的文字层面的版本校勘,才能得出最后的科学结论。《格斯尔》虽然是英雄史诗,但是蒙古文《格斯尔》的各种版本都是古代蒙古文文献,而文献版本之间的源流关系,必须按照文献版本的科学整理规则进行。我认为,蒙古文《格斯尔》各种版本之间的校勘和比较,需要采取诸如《红楼梦》版本校勘整理的古典文学版本学研究方法,对北京木刻版《格斯尔》与其他蒙古文《格斯尔》手抄本之间进行逐字逐句的文字层面的考证和校勘。我认为,可以把蒙古文《格斯尔》中的北京版《格斯尔》比喻为《红楼梦》版本中的脂砚斋评本。而《隆福寺格斯尔》作为北京版《格斯尔》的续书,其中一些章节不同程度地被收入其他蒙古文《格斯尔》抄本中, 和《红楼梦》后四十回有一些类似的地方。当然,这只是版本校勘和比较的角度做的比喻,而真正的格斯尔史诗的口头传统则是另一种情况了。


也有一些学者对北京版《格斯尔》与藏文《格萨尔》之间做过比较论述。王沂暖先生的《蒙文北京本 〈 格斯尔传 〉 读后记》中说: “藏文《格萨尔》贵德分章本与蒙文北京本对勘起来,结构顺序,大体相同。” 齐木道吉先生的《蒙文〈 格斯尔〉 与藏文〈 格萨尔〉 异同辨析》也对北京版《格斯尔》和藏文《格萨尔》贵德分章本进行了内容比较,得出了和王沂暖先生相同的结论。 而北京版《格斯尔》与藏文《格萨尔》的详细比较实际上就是蒙古族《格斯尔》和藏族《格萨尔》“同源异流”关系的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在这里要提一下有关北京版《格斯尔》形成的口头传说,主要涉及到章嘉呼图克图阿噶旺罗布桑却拉丹(1642-1714)。传说讲,一世章嘉呼图克图在青海从厄鲁特五位史诗艺人口中听了《格斯尔》的史诗,记录下来后带到北京木刻刊行,就形成了北京版《格斯尔》。蒙古国学者呈·达木丁苏伦、俄罗斯学者涅克留多夫等都比较倾向于这个传说,北京版《格斯尔》中的卫拉特方言词汇特征也体现出了故事讲述者的部族身份。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反对一世章嘉呼图克图促成北京版《格斯尔》木刻刊行的说法。对此,我不想多加评论,根据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观察,把一些问题提出来供大家参考,这也许对北京版《格斯尔》与藏族《格萨尔》之间关系的讨论有参考价值。


首先,北京版《格斯尔》的语言特征说明,七章的内容不是直接根据藏文《格萨尔》书面文本翻译的,而是由记录了口头演唱或者讲述的文本而形成的。呈·达木丁苏伦也指出了北京版《格斯尔》的语言是西蒙古卫拉特的口语,不是蒙古语书面语。我们在根据木刻本翻译过程中也观察到了这个事实,有很多不符合蒙古文正字法的词汇基本上都是因为记录口语引起的问题。


其次,北京版《格斯尔》是通篇散文体,既不像口传蒙古英雄史诗的自始至终韵文演唱,又不像藏族《格萨尔》的韵散结合。但是,北京版《格斯尔》有时候在人物对话前都有“dugulaju”,我认为这“dugulaju”就是“唱”。如果这个判断正确,那么作为北京版《格斯尔》底本的口头表演文本也是讲述和演唱相结合的韵散相间的形式,那就是藏族《格萨尔》的典型表演形式。由此可见,北京版《格斯尔》底本的最初记录来自于很可能是厄鲁特史诗艺人的口头表演文本,而这种表演文本还保留着藏族《格萨尔》的说唱特征。


再次,北京版《格斯尔》木刻刊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讨论。就板框栏内“三国志”字样,有学者提出《格斯尔》的刊行者假托《三国志》躲避清朝的审查制度。而且扉画左侧的格斯尔可汗的图像带有明显的《三国演义》人物特征,特别是格斯尔可汗红脸长须,让人马上联想到关公;伯通的形象被画成诸葛亮。而 《格萨尔》 在西藏被誉为《藏三国》是众所周知的。





瀚海孤星:特勒克汗的崛起与陨落 一、苍茫的开端 故事始于北方的冰原与草原交界处,一个被称为“风啸之地”的广袤地域。这里的居民世代逐水草而居,部落间的冲突与联盟如同季节更迭般频繁。在众多游牧部落中,特勒克部原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部族,以其精湛的马术和坚韧的性格在严酷的环境中挣扎求存。 我们的主人公,特勒克,出生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并非天生的领袖,幼年时体弱多病,甚至被一些部族巫师视为不祥的征兆。然而,命运的齿轮在他七岁那年开始转动。一场突如其来的草原瘟疫席卷了特勒克部,几乎将整个部族吞噬。在绝望之际,特勒克展现出了非凡的意志力和对草药的敏锐直觉,他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禁地采集稀有药材,最终拯救了为数不多的幸存者。这次事件,让他第一次获得了部族内部的尊重,也点燃了他心中对“秩序”的渴望。他深知,只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超越寻常的智慧,才能带领族人在冰冷的世界中生存下去。 二、权力的游戏与草原的铁律 特勒克的少年时期充满了血与火的洗礼。他深谙草原上的生存之道: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他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战术,先是统一了周边的几个小部落,随后将目光投向了更强大的对手——以武力著称的“黑狼部”。 黑狼部的首领,被称为“碎骨者”的巴图,是一个残暴而狡猾的统治者。特勒克没有选择正面冲突,而是采用了更具战略性的方式。他利用巴图对财富和美色的贪婪,设下连环计。他先是利用一次重大的部族庆典,制造了内部恐慌,削弱了巴图的权威,随后在关键时刻,联合了被黑狼部压迫已久的部落,发起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反击。 这场战役是特勒克军事生涯的转折点。他不仅展现了卓越的指挥才能,更以其超乎年龄的冷静和对人性的洞察力,赢得了所有盟友的效忠。在特勒克的领导下,黑狼部被彻底击溃,特勒克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草原上崛起的新星。 三、帝国的构想与东征西讨 特勒克并不满足于仅仅成为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他目睹了草原部族之间无休止的互相残杀所带来的巨大资源浪费和人民的苦难。他心中萌生了一个宏伟的构想:建立一个横跨东西、稳定繁荣的草原帝国,一个能够超越传统游牧模式的强大实体。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特勒克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辛的扩张之路。他学习了定居民族的治国之道,派遣使者前往南方富庶的城邦学习历法、水利和文字。他的军队不再仅仅是为劫掠而战,而是为了征服和治理。 他的东征,目标直指盘踞在河套平原的古老王朝“金敕国”。金敕国以其坚固的城墙和精锐的重装骑兵闻名,被视为不可逾越的天堑。特勒克采取了“避实击虚,迂回包抄”的策略。他利用冬季的严寒,率领军队穿越人迹罕至的沙漠,绕过金敕国的核心防御区,直接打击其后方的粮仓和补给线。 在对决中,特勒克展现了对骑兵集群战术的极致运用。他将分散的骑兵部队像水银泻地一般进行组合,利用速度和机动性瓦解了金敕国引以为傲的阵型。最终,金敕国的主力在一次闪电战中被歼灭,特勒克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其首都,成为了东西方世界瞩目的焦点。 四、治世的智慧与内部的暗流 征服者易得,守成者难求。特勒克深知,仅仅依靠武力无法长久维系一个庞大的帝国。他推行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 法律的统一: 颁布了《特勒克铁律》,旨在平衡游牧与定居民族的习俗,确立了统一的税收和司法体系。 商业的复兴: 开放了丝绸之路沿线的贸易通道,通过建立安全的驿站和贸易城邦,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物质与思想的交流。 文化的包容: 尊重被征服地区的宗教和文化,吸纳了大量来自不同背景的学者和工匠进入朝堂。 然而,强大的中央集权必然会触动旧势力的利益。在特勒克的高压统治下,一些传统的草原贵族和被其削弱权力的定居贵族开始暗中串联,他们不满特勒克对“野蛮人”出身的尊崇,更忌惮他日益增长的个人权威。 五、宿命的背叛与冰原上的黄昏 特勒克晚年,帝国表面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内部却危机四伏。他最信任的部下和义子,掌握重兵的“白鹰”阿布扎尔,在特勒克征讨遥远西境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政变。 阿布扎尔利用特勒克对他的绝对信任,渗透了帝国的心脏地带。当特勒克收到消息并急行军返回时,发现他的亲卫军已被策反,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如今刀剑相向。 在帝都郊外的一片雪原上,特勒克率领着最后忠诚的几千骑兵,与阿布扎尔的主力展开了殊死搏斗。这场战斗没有战术,只有血性与悲壮。特勒克如同当年一样身先士卒,他的战斧划过之处,无人生还。然而,寡不敌众,在战斗的最后关头,他被一支不知名的箭矢射中要害。 特勒克倒下了,但他没有被俘,也没有屈服。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命令身边仅存的几名亲卫烧毁自己的尸体,将骨灰撒入风中,不留痕迹,以防尸体被用作政治工具。 特勒克的陨落,如同他亲手建立的帝国一样,骤然崩塌。阿布扎尔虽然夺得了王位,但失去了特勒克所代表的“秩序”与“凝聚力”。帝国迅速分裂,草原再次回到了诸侯割据的混乱之中,但特勒克所创立的法律和文化影响,却深深地烙印在后世的记忆里,成为一代人对“伟大”的永恒追问。 (本书将详细描绘特勒克从一个边缘部族少年成长为横跨大陆的霸主的历程,深入剖析其治国方略与战略思想,并探讨其悲剧性结局背后的权力制约与人性弱点。)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阔的想象力。这不仅仅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它仿佛承载着某个古老民族的记忆,传递着某种超越时空的智慧。格斯尔可汗的形象,既有着草原民族的豪迈与不屈,又有着智者的深邃与远见。他的崛起之路,充满了坎坷与挑战,但每一次的跌倒,都成为了他更加强大的动力。书中对于战争场面的描写,让我仿佛亲临了金戈铁马的战场,感受到了那份血与火的洗礼。但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描绘战争的残酷,他更关注战争背后的人性,那些为了生存而战的普通人,那些在乱世中挣扎的灵魂。格斯尔可汗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能够征服敌人,更在于他能够赢得人心,能够在他统治的土地上播下和平与繁荣的种子。书中对宗教、文化、哲学的探讨,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深度。它让我思考,在权力之外,还有什么能够真正引领一个民族走向长远。这本书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巨著,它蕴含的能量和智慧,需要读者反复琢磨,才能真正领略其精髓。

评分

合上《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的最后一页,我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这本书所描绘的世界如此宏大,故事如此跌宕起伏,而格斯尔可汗这个人物,更是让我记忆深刻。他并非生而为王,而是在逆境中不断成长,在挑战中不断超越。他的每一次胜利,都来之不易,他的每一次牺牲,都令人动容。作者以极为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他从一个普通人,一步步成长为影响整个大陆的传奇人物的过程。书中对于各种势力之间的角力,以及格斯尔可汗如何在这场角力中游刃有余,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魄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细节上的打磨,那些关于服饰、建筑、饮食、信仰的描写,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真实可感。而且,书中对于人性的复杂性的刻画,也是非常到位。没有人是绝对的好人或坏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都有自己的无奈。格斯尔可汗在面对这些复杂的人性时,是如何做出选择,又是如何承受后果,这些都让我深思。这是一本能够让人在阅读中不断思考、不断成长的作品,它所带来的思想冲击和情感共鸣,将久久地留在我的脑海中。

评分

终于有幸读完《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脑海中激荡着久久不能平息的思绪。这本书的篇幅着实不小,但每一个章节都仿佛带着某种魔力,让我沉醉其中,废寝忘食。故事的宏大叙事与细腻的人物刻画完美融合,总能在你以为已经看透一切的时候,又抛出新的谜团,激发你探究真相的欲望。书中描绘的那个宏伟的世界,无论是壮丽的山河、神秘的遗迹,还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结构,都栩栩如生,仿佛就展现在眼前。格斯尔可汗这个角色的塑造尤为成功,他不再是刻板的英雄形象,而是有着血有肉、有爱恨、有挣扎的真实个体。他的成长历程,他的选择,他的困惑,都深深地触动了我。每一次的胜利都伴随着巨大的牺牲,每一次的成长都伴随着痛苦的蜕变。这种复杂性让人物更加立体,也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而且,作者在处理情节的推进上,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功力。节奏张弛有度,高潮迭起,却又不显得突兀。那些伏笔的巧妙运用,在故事后期才逐渐揭晓,让人拍案叫绝。这本书给我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思想上的冲击和情感上的共鸣。它让我开始思考,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强大,什么是真正的领导者,以及在命运的洪流中,个体该如何坚持自我,做出选择。

评分

《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简直是一场视听盛宴,用文字构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史诗。我常常在阅读时,脑海中会自动播放波澜壮阔的背景音乐,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亲历着格斯尔可汗波澜壮阔的一生。作者的文笔极为老练,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堪称一绝。他能够用简洁有力的笔触描绘出恢弘的战争场面,也能用细腻婉转的词句刻画出人物内心的细腻情感。书中对权谋斗争的描写更是入木三分,那些暗流涌动的政治博弈,那些精妙绝伦的计谋策略,读来令人心惊胆战,又大呼过瘾。格斯尔可汗的每一次布局,每一次反击,都充满了智慧和勇气。他并非天生的王者,而是经过无数次考验和磨砺,才一步步登上了权力的巅峰。而在这个过程中,他所经历的友情、爱情、背叛,也让他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戏剧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文化和风俗的描写,它们共同交织成一幅生动的世界画卷,让整个故事充满了异域风情和人文魅力。每一次翻开这本书,我都能发现新的细节,新的解读。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征服和权力斗争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成长、关于责任、关于人性的深刻寓言。

评分

《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是一部能够激发人内心深处思考的作品。我被书中那种史诗般的叙事所深深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跟随格斯尔可汗一路成长,一路蜕变。作者在人物塑造上可谓是费尽心思,格斯尔可汗绝非一个简单的英雄,他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抱负,也有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他的每一次决策,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命运,他的每一次失败,都带来锥心的痛苦。而他能够从这些痛苦中站起来,继续前进,正是他最为动人之处。书中对于权力的辩证关系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权力带来了无限可能,但也伴随着无尽的诱惑和挑战。格斯尔可汗在权力漩涡中,如何保持初心,如何平衡个人情感与家国大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而且,作者在对一些历史事件的描绘上,也展现出了独特的视角,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那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在细细回味之后,又显得合情合理,充满了必然性。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读故事,不如说是在经历一场人生的洗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