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编
图书标签: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 预制构件
  • 施工技术
  • 结构工程
  • 混凝土工程
  • 建筑工程
  • 装配式建筑
  • 工程建设
  • 规范标准
  • 质量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9263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737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5
字数:47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以“应用型和管理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的培养为目标,编写时力求“以应用管理为目的,以重点突出为原则”。重点针对与传统建筑施工方式所不同的预制装配式结构施工管理两个方面,系统地介绍工程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的设计基本原则、预制构件生产和安装施工原理及其管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用案例说明知识点的应用和管理要求,注重工程施工的质量过程控制及其检验方法在装配式结构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可作为从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人员、建筑工程类执业注册人员、政府各级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参考书和培训教材,也可作为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教材。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概要
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概述
1.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历程
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现状
1.5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展望
1.6 术语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概述
2.1 概要
2.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特点
2.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点
2.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要点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总体筹划
3.1 概要
3.2 施工组织设计大纲
3.3 施工管理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预制构件制作与储运
4.1 概要
4.2 构件生产实施方案
4.3 预制构件制作
4.4 构件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
4.5 预制构件的运输与存放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
5.1 概要
5.2 构件进场检查
5.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
5.4 预制构件吊装前准备
5.5 预制构件的吊装施工
5.6 构件节点现浇连接施工
5.7 预制构件钢筋的连接施工
5.8 构件接缝构造连接施工
5.9 构件成品保护
5.10 施工质量控制
5.11 施工安全控制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6章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
6.1 概要
6.2 预制构件制作质量检验与验收
6.3 预制构件出厂进场质量检验与验收
6.4 预制构件安装质量检验与验收
6.5 预制构件现浇连接质量检验与验收
6.6 预制构件机械连接质量检验与验收
6.7 预制构件接缝防水质量检验与验收
6.8 其他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7章 安全文明与绿色施工
7.1 概要
7.2 安全生产管理
7.3 标准化施工
7.4 绿色施工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8章 BIM技术在工业化建筑中应用
8.1 概要
8.2 BIM技术简介
8.3 BIM在PC设计阶段的应用
8.4 BIM技术在构件制造中的应用
8.5 BIM施工阶段的应用
8.6 BIM技术在运营阶段应用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9章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经济分析
9.1 概要
9.2 工程成本构成
9.3 不同建造方式的成本对比分析
9.4 装配式结构建造成本影响因子分析
9.5 装配式结构建造成本控制措施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附表

参考文献
引用标准名录
《建筑艺术之旅:从古希腊到现代主义》 内容概述 《建筑艺术之旅:从古希腊到现代主义》是一部深入探索西方建筑发展历程的学术专著,旨在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建筑艺术演变史。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种特定的建造技术或材料,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种文化载体、一种社会思想的体现。我们追溯建筑艺术的源头,审视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风格演变、技术革新以及哲学思潮的影响,最终抵达现代主义建筑的辉煌与挑战。全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生动的语言叙述、丰富的图文例证,带领读者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建筑艺术之旅。 第一章:文明的基石——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的辉煌 本章将回溯西方建筑的滥觞,从古希腊文明的理性精神出发,探讨其对建筑艺术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将解析希腊建筑的精髓,重点剖析其严谨的比例、和谐的韵律以及庄重典雅的神庙建筑。从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的黄金分割,到爱奥尼柱式的优雅挺拔,再到多立克柱式的朴实有力,我们将一一解读这些建筑符号背后的美学原则与人文精神。 随后,我们将视角转向古罗马,审视其在继承希腊文明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伟大创新。古罗马建筑不仅在规模上超越了希腊,更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例如拱券、穹顶以及混凝土的应用(尽管本书重点不在于此,但会提及)。本书将重点解析罗马斗兽场、万神庙等标志性建筑,阐释其所代表的帝国气度、工程智慧与实用主义精神。我们将探讨古罗马建筑如何服务于社会功能,例如公共浴场、水道以及纪念性建筑,以及这些建筑如何塑造了古罗马的城市景观与生活方式。 第二章:信仰与力量——哥特艺术与文艺复兴的曙光 进入中世纪,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宏伟的哥特式建筑世界。我们将深入理解哥特建筑为何以其高耸的尖塔、飞扶壁、肋拱以及彩色玻璃花窗闻名于世。本章将解析哥特建筑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对空间的极致追求,将宗教信仰的虔诚与对光明的渴望融为一体。从法国巴黎圣母院到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我们将通过具体建筑实例,展现哥特建筑的艺术感染力及其在塑造中世纪欧洲城市天际线中的重要作用。 紧接着,我们将迎来艺术的春天——文艺复兴。本章将重点探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所发生的根本性变革。我们关注其对古希腊罗马建筑的重新发现与借鉴,以及人文主义思潮如何影响建筑设计。我们将解析布鲁内莱斯基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阿尔贝蒂的建筑理论,以及帕拉迪奥的古典复兴。本章将深入剖析文艺复兴建筑如何强调理性、和谐、均衡与人体尺度,以及这些建筑如何反映了那个时代对人、对世界的新认知。 第三章:变革与实验——巴洛克、洛可可与新古典主义的时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潮的变迁,建筑艺术也迎来了新的高峰与转型。本章将深入探讨巴洛克建筑的戏剧性、奢华感与动感。我们将解析其如何通过曲线、雕塑、光影对比来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情感表达。从意大利的圣彼得广场到法国的凡尔赛宫,我们将展现巴洛克建筑在宫殿、教堂等场所的辉煌成就。 紧随其后,我们将审视洛可可风格的精致、细腻与轻盈。洛可可建筑虽然常与室内装饰联系在一起,但其对空间轻盈化、装饰精美的追求,也体现在一些建筑的细节设计中。 然而,随着理性主义的抬头,新古典主义建筑应运而生,试图回归古典的秩序与简洁。本章将探讨新古典主义建筑如何通过对称、柱式、三角形山墙等元素,来呼应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与对古希腊罗马理想的重塑。从法国的万神庙到美国的国会大厦,我们将看到新古典主义建筑如何成为权威、秩序与民主的象征。 第四章:工业革命与建筑的转型——从新艺术运动到装饰艺术 工业革命的到来,为建筑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本章将关注新技术、新材料(如钢铁、玻璃)如何被引入建筑领域,从而打破了传统的建造模式。我们将探讨19世纪末兴起的新艺术运动,其对自然形态的模仿,以及对有机线条的运用,试图为工业化的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 随后,本书将转向装饰艺术(Art Deco)的浪潮。我们将解析装饰艺术如何将现代工业的简洁线条与异域文化的装饰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既摩登又具有装饰性的建筑风格。从纽约的帝国大厦到上海的外滩建筑群,我们将展现装饰艺术在20世纪初的全球影响力,以及其所代表的对现代都市生活的美好憧憬。 第五章:现代主义的崛起与多元化探索 本章是本书的重点之一,将聚焦20世纪初以来最具革命性意义的建筑思潮——现代主义。我们将深入探讨现代主义的核心理念,如“形式追随功能”、“少即是多”,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拥抱。本书将详细介绍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点”、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哲学、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精神等关键人物与学派。我们将通过范斯沃斯住宅、流水别墅、包豪斯校舍等经典案例,来理解现代主义建筑如何突破传统,追求简洁、理性、开放的空间。 然而,现代主义并非铁板一块。本章还将触及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以及建筑艺术在20世纪末至今所呈现出的多元化趋势。我们将简要介绍解构主义、有机建筑等思潮,展现当代建筑师在回应时代挑战、探索建筑语言多样性方面的努力。本书将强调,建筑艺术的演变是一个持续对话、不断创新的过程,每一代建筑师都在前人的基础上,以其独特的视角与手法,书写着建筑的未来篇章。 结论:建筑艺术的永恒价值 《建筑艺术之旅:从古希腊到现代主义》的最后一章将对全书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我们将再次强调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建筑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庇护所,更是承载历史、反映文化、塑造社会、启迪思想的物质载体。本书旨在培养读者对建筑艺术的鉴赏能力,引导读者从宏观的历史视角,理解不同建筑风格背后的时代精神与人文关怀。我们相信,对建筑艺术的深入理解,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并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用“沉浸式学习”来形容。它并非那种枯燥的规范堆砌,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总工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应对施工现场的真实挑战。书中关于质量通病的预防与控制部分,写得尤为精辟。作者没有停留在“要保证密实度”这种老生常谈的表述上,而是细致地剖析了预制构件在出厂检验、运输过程中的潜在损伤,以及在现场二次结构施工时,如何通过优化二次结构砂浆的配比和养护条件,来有效避免因早期应力不均导致的微小裂缝。特别是关于“反拱控制”的章节,提供了好几种实用的现场调整方法,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难以找到的详尽指导。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理念的贯彻。例如,在讨论螺栓连接的预紧力标准时,书中不仅给出了计算公式,还附带了不同型号扭矩扳手的使用校准流程图,这种对操作层面的关注,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实用价值,让初级技术人员也能快速上手,避免走弯路。

评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给我的整体印象,那大概是“前瞻性”。书中对未来装配式结构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显得尤为深刻和富有洞察力。作者并没有沉溺于现有的成熟技术,而是花费了相当篇幅来探讨诸如“智能连接件”、“自修复混凝土在预制构件中的应用潜力”以及“全自动化机器人辅助安装”等处于研究前沿的课题。虽然这些技术目前尚未大规模落地,但其对原理的阐述和面临的技术障碍分析,为我们这些身处行业变革浪潮中的技术人员指明了未来学习和研发的方向。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眼下的施工问题,更在于激发我们对未来建造方式的思考。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当前施工规范与未来智能工厂的桥梁,让读者能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理解装配式建造的战略意义,而非仅仅将其视为一种提高速度的手段。

评分

对于非结构专业出身,但需要与装配式项目打交道的项目经理或合同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也非同一般。书中对不同类型连接节点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性能差异的描述,帮助非专业人士快速建立起对结构安全性的直观认知,从而在合同谈判和风险评估时,能够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例如,关于“结构后置锚栓”与“植筋连接”在抗剪和抗拉能力上的差异分析,结合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图表,即便只是快速翻阅,也能对不同施工方案的可靠性有一个大致的判断。此外,书中关于“施工许可与验收标准”的部分,非常贴合实际的监管要求,明确了关键控制点的责任主体和检验批次,极大地减少了因规范理解偏差导致的返工和延期。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广度与深度兼备,无论你是希望深入钻研工艺细节的工程师,还是需要宏观把控项目风险的管理人员,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知识切入点和实用工具。

评分

这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书籍,从整体来看,对于希望全面了解现代建筑行业前沿技术,特别是预制构件应用和现场装配工艺的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一份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技术流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深入浅出的叙事方式。比如,在涉及大型构件吊装与精确对接的部分,书中不仅仅罗列了标准化的操作步骤,更结合了大量的工程案例,详细分析了不同气候条件和场地限制下,如何调整吊装策略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几何精度。书中对新型连接节点的探讨,如干接法与湿接法的优劣对比,以及针对不同受力情况下的节点设计要求,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功底。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在一线工作的工程师而言,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工艺路线的成本效益分析和质量控制要点,是极其宝贵的。此外,书中对BIM技术在装配式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这对于提升项目整体的数字化管理水平非常有启发性。可以说,这本书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施工手册范畴,更像是一部结合了工程实践、材料科学与现代管理理念的综合性教材。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显得非常科学和系统化,逻辑链条清晰得让人赞叹。从最基础的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与深化图纸的审核要点,逐步过渡到厂内构件的生产控制,再到现场的运输、存储、吊装,直至最后的节点验收与整体结构评估,整个施工生命周期被完整地覆盖。我特别欣赏它对“物流与供应链”这一环节的重视。在当前环境下,装配式建筑的效率瓶颈往往卡在构件的按时、完好交付上。书中对预制构件的堆场规划、起重设备的选型原则,以及如何通过精益生产理念优化构件出厂顺序的论述,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它清晰地展示了施工组织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进度表,而是一个与工厂生产紧密耦合的动态管理系统。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深感过去我们在现场管理中,对上游生产环节的干预和协同工作做得远远不够,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套改进现有协作模式的理论框架和工具箱。

评分

评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

评分

内容新,全面。好。

评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

评分

绝对好书

评分

正品保证,配货速度超赞,包装方面需要加强管理,书角有褶皱。

评分

继续学校

评分

书不错

评分

继续学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