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为适应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的需要,促进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750kV及以下交流电压等级新安装的、按照国家相关出厂试验标准试验合格的电气设备交接试验。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同步发电机及调相机
5 直流电机
6 中频发电机
7 交流电动机
8 电力变压器
9 电抗器及消弧线圈
10 互感器
11 真空断路器
12 六氟化硫断路器
13 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
14 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及高压熔断器
15 套管
16 悬式绝缘子和支柱绝缘子
17 电力电缆线路
18 电容器
19 绝缘油和SF6气体
20 避雷器
21 电除尘器
22 二次回路
23 1kV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和馈电线路
24 1kV以上架空电力线路
25 接地装置
26 低压电器
附录A 特殊试验项目
附录B 电机定子绕组绝缘电阻值换算至运行温度时的换算系数
附录C 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tanδ(%)温度换算
附录D 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交流耐压试验电压
附录E 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试验
附录F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
附录G 电力电缆线路交叉互联系统试验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2006的基础上修订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认真总结了原标准执行以来对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的新要求以及相关科研和现场实践经验,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在认真处理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后提出送审稿,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26章和7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同步发电机及调相机,直流电机,中频发电机,交流电动机,电力变压器,电抗器及消弧线圈,互感器,真空断路器,六氟化硫断路器,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及高压熔断器,套管,悬式绝缘子和支柱绝缘子,电力电缆线路,电容器,绝缘油和SF6气体,避雷器,电除尘器,二次回路,1kV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和馈电线路,1kV以上架空电力线路,接地装置,低压电器等。
本标准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1.本标准适用范围从500kV及以下交流电压等级提高到750kV及以下交流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交接试验;
2.修改了原标准中的术语;
3.增加了“基本规定”章节;
4.删除了原标准中的油断路器和空气及磁吹断路器的章节;
5.修改了同步发电机及调相机、电力变压器、电抗器及消弧线圈、互感器、真空断路器、六氟化硫断路器、六氟化硫封闭组合电器、电力电缆线路、电容器部分试验项目及试验标准;
6.增加了变压器油中颗粒度限值试验项目及标准;
7.增加了接地装置的场区地表电位梯度、接触电位差、跨步电压和转移电位测量试验项目及标准;
8.删除了原标准中的附录D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直流泄漏电流参考值;
9.增加了附录C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tanδ(%)温度换算、附录D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和附录E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试验。
《电能的守护:电气设备安全运行之道》 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力早已成为支撑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基石。从繁忙的都市楼宇到广袤的工业园区,从便捷的交通网络到舒适的居家环境,无不闪耀着电能的光辉。而这一切的稳定与安全,都依赖于背后那一套严谨、可靠的电气设备及其安装工程。这套复杂的系统,如同人体的神经血管,承载着源源不断的能量,保障着各个环节的有序运转。然而,电气设备的安装并非简单的连接,而是一项技术性极强、安全性要求极高的系统工程。每一处接口,每一个组件,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与测试,确保其性能达到设计要求,能够安全、稳定地为社会提供电能。 本书《电能的守护:电气设备安全运行之道》正是一部深入探讨电气设备安装工程与安全运行的专业著作。它并非罗列冰冷的数字与条文,而是试图从更宏观、更贴近实践的角度,剖析电气设备在从制造到投入使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及保障其长期稳定运行的核心理念与方法。本书旨在为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一、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奠定安全运行的基石 电气设备的安装是其生命周期的起点,也是决定其未来性能与安全的关键阶段。本书将深入浅出地介绍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的方方面面,从宏观的工程规划到微观的工艺细节,力求全面展现这一过程的复杂性与重要性。 工程规划与设计理念: 在项目启动之初,科学合理的工程规划与设计是成功的基础。本书将探讨如何根据实际需求、电网条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电气设备的选型、布置与系统设计。我们将关注那些能够提升系统可靠性、降低运行成本、满足环保要求的设计理念,以及如何在设计阶段就考虑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维护与管理。这包括对负荷分析的深度挖掘,对设备冗余备份策略的考量,以及对电能质量的关注,确保整个系统的设计是前瞻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设备选型与适配性: 市场上电气设备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如何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选择最适合的设备,是安装工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书将详细阐述不同类型电气设备的特性,如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保护装置等,并分析其在特定工况下的适用性。我们将重点介绍如何评估设备的可靠性、耐久性、防护等级以及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从而避免因选型不当而导致的潜在风险。同时,也会强调绿色环保理念在设备选型中的重要性,鼓励选择能耗低、寿命长、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安装工艺与技术规范: 精湛的安装工艺是确保电气设备性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类电气设备的标准安装方法,包括基础制作、支架安装、设备就位、线路连接、接地保护等各个环节。我们会强调工艺细节的重要性,例如电缆的敷设弯曲半径、接头压接的规范、螺栓的紧固力矩控制等,这些看似微小的环节,却往往是影响设备长期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此外,本书还会对相关安装技术规范进行解读,帮助读者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与安全考量,从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安全防护与环境适应: 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对其性能和寿命有着直接影响。本书将深入探讨电气设备在不同环境下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防潮、防尘、防腐蚀、防雷击、防火等。我们将介绍如何根据设备的防护等级要求,选择合适的安装地点,并采取必要的辅助防护措施。对于特殊环境,如高寒、高湿、高原、强腐蚀性气体等,本书将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确保设备在恶劣条件下依然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二、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检验设备性能与可靠性的“体检” 电气设备在安装完成后,投入运行前的交接试验,是确保设备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满足运行安全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如同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旨在发现并排除潜在的隐患,为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打下坚实基础。本书将对交接试验的意义、内容、方法和要求进行深入的解读。 交接试验的重要性与目的: 本书将首先阐释交接试验的核心价值。它不仅是检验设备安装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卡,更是对设备性能、绝缘水平、保护功能、通信能力等关键指标进行全面验证的过程。通过交接试验,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安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疏忽、设备本身的缺陷,以及设计上的不合理之处,从而在设备正式投入运行前将风险降至最低。其根本目的在于确保设备能够安全、可靠、高效地执行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功能。 各类电气设备的典型交接试验项目: 针对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其交接试验项目各有侧重。本书将详细列举和讲解各类典型设备的交接试验项目,例如: 变压器: 包括绝缘电阻测试、介质损耗测试、空载损耗和短路损耗测量、阻抗电压测量、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变压比测量、空载分接头位置检查、感应耐压试验等。这些项目能够全面评估变压器的绝缘性能、损耗特性、励磁特性以及分接开关的可靠性。 高压开关设备: 包括绝缘电阻测量、介质损耗测量、触头导电回路电阻测量、分合闸时间测量、分合闸弹跳测量、操作机构储能检查、绝缘耐压试验等。这些试验用于检验开关设备的绝缘强度、通流能力、动作可靠性及分合闸特性。 电缆: 包括绝缘电阻测试、直流耐压试验、电缆线路对地绝缘电阻测试、长度检查、接头绝缘电阻测试、回路电阻测试等。这些试验旨在评估电缆的绝缘性能、耐压能力以及接头的连接质量。 保护与测控装置: 包括整定值校验、动作特性测试、误动与拒动试验、继电器输出触点测试、遥信遥测信号校验、通信规约测试等。这些试验确保保护装置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电气故障,并执行相应的保护动作,同时验证测控装置数据的准确性。 其他辅助设备: 如发电机、电动机、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电抗器、电容器等,也将根据其特性进行相应的交接试验。 试验方法与仪器设备: 本书将对各项交接试验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包括试验接线、参数设置、数据读取等。同时,也会介绍常用的试验仪器设备,如兆欧表、耐压测试仪、继电器保护测试仪、回路电阻测试仪、红外热像仪等,并阐述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我们强调在试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制造厂家的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操作,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试验结果的分析与判断: 试验结果的解读与分析是交接试验的关键环节。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试验数据,与设计值、出厂值及相关标准进行比对,判断设备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项,我们将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如调整、修复、更换等。同时,本书也将强调记录与存档的重要性,为设备日后的运行维护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 三、电气设备安全运行:保障电能输送的持续与稳定 电气设备的安装与交接试验是确保其初始状态良好的前提,而设备的持续安全运行,则是实现电能可靠输送的最终目标。本书将从运维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 日常巡视与状态监测: 预防胜于治疗。本书将强调日常巡视与状态监测在设备运行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定期的现场检查,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的异常现象,如温升超标、异响、漏油、污损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本书也将介绍先进的状态监测技术,如在线监测系统、红外热成像技术、局部放电检测等,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掌握设备的健康状况,提前预警潜在的风险。 预防性维护与定期检修: 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增长,其性能难免会逐渐衰退。本书将系统介绍预防性维护和定期检修的理念与实践。我们将探讨如何根据设备的类型、使用年限、运行负荷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绝缘维护、接地检查等。定期检修则是对设备进行一次更为深入的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易损件,修复隐患,从而恢复设备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故障诊断与应急处理: 尽管采取了严格的预防措施,但电气故障仍有可能发生。本书将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故障诊断思路与方法,帮助读者快速定位故障原因。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故障的常见表现,并介绍相应的检测手段。同时,本书还将强调应急处理能力的重要性,包括制定应急预案、组织抢修队伍、配备应急物资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故障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电网负荷的变化,现有电气设备可能面临老化、性能下降或无法满足新需求的困境。本书将探讨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的策略。我们将分析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以及何时何地进行设备更新是最具经济效益和安全保障的。同时,本书也将介绍一些先进的电气设备技术和改造方案,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通过技术升级来提升电网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安全管理与人员培训: 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本书将强调对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使其熟悉电气安全规程,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理能力。同时,本书也将关注电气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包括风险评估、安全检查、事故调查等,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电气设备运行环境。 《电能的守护:电气设备安全运行之道》力求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读者提供一份关于电气设备安装与安全运行的详实指南。本书内容全面,逻辑清晰,语言通俗易懂,旨在成为电气工程领域从业人员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并帮助更广泛的读者群体理解电能守护背后的智慧与辛劳,共同为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电力系统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