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远人,德在人心

道不远人,德在人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镇华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传统文化
  • 道德修养
  • 人生哲理
  • 为人处世
  • 修身养性
  • 处世智慧
  • 心灵成长
  • 儒家思想
  • 人生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45444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3766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64
字数:4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是王镇华先生在大陆首次出版。王镇华先生本是一流的古建筑专家,在大学建筑系任教十三年后辞去教职,抱着“喝粥”的精神,在1990年创办了徳简书院,发誓要做一个谋道不谋食的君子,把中国文化传下去。
  二十多年的书院生活让他觉得:“文化在我心里面重建复活……不管两岸都不想当中国人,我想当中国人,文化中国,非常感谢我们的祖先传下这么好的文化。”本书是王镇华先生十四次讲座的结集,是他践行中国文化的心得,读来轻松流畅,又常有振聋发聩之声。他认为中国的学问是生命的学问,是为己之学,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生命内涵(成长)。讲中国学问,不堪的就是刚刚才讲过,回头就做错。所以,他讲的中国文化不是学术,也不是理论,而是自己身体力行的生活实践心得,是活的文化。

内容简介

  中国人本来活在天然的自明与自然中,却日渐被无孔不入的资本主义消费生活割裂得一塌糊涂,甚至异化,充满刺激,却虚无一片。
  这一百多年来,中国很大的问题就是主体迷失。现在,处于传统跟现代的分水岭上,关键的就是中国之所以为中的“中”——中庸、觉知能不能复活?除了反省、批判,正面的文化扎根工作更为重要。
  本书是作者十四次讲座的结集,从文化传统、当代新文化、生活实践三方面,阐述《周易》、儒释道等中国文化的精华,比较中西文化;分析社会变迁、现代化、人格发展、礼乐生活、读书方法等至高至平、至小至大的问题;援引蒙特梭利幼儿教育,研究生命的成长过程;并对许多问题提供了建议:如何传延中国文化,如何由艺入道,如何在当下的现实环境中掌握自己的生命、活出中道、活出生命的光泽,如何实现一个人的完成……本书旨在以主体、德跟道,为中国文化招魂,为新文化催生,帮助中国人完成自我还原,回神立格,重建清明温暖的人间。
  书中保留了讲座现场的口语风格,收入了现场的精彩问答,还附有讲纲,方便读者理解。

作者简介

  王镇华,祖籍江苏武进,镇江出生,童年住在苏州,台湾长大。师承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他本是一流的古建筑专家,在大学建筑系任教十三年后辞去教职,抱着“喝粥”的精神,在1990年创办了徳简书院,发誓要做一个谋道不谋食的君子,把中国文化传下去。
  自言二十多年来的书院生活,浸润于文化与经典,自己获益长进许多,深深体会实践确是不可少的人生步法,身体力行真好。
  著有:《黄河性情长江行》、《百年中国的反省》、《两岸文化的关怀》、《觉者之路》、《生活里的智慧》、《明珠在怀》、《有主有体,活得感心》、《中国建筑备忘录》、《跟小元谈中国建筑》(获“金书奖”)、《书院教育与建筑》(获“金鼎奖”)、《空间母语》(获“金鼎奖”)等书。

目录

序言………………………………………………… 001
回顾 根源 【第一讲】 《周易》的文化体系………………………002
【第二讲】 儒释道三家精华……………………………037
不熟经典
可从此读 新文化 【第三讲】 明珠在怀……………………………………078
【第四讲】 人格主体……………………………………110
【第五讲】 由艺入道……………………………………151
【第六讲】 人类自主心的特性…………………………179
【第七讲】 专业本体的重建……………………………208
【第八讲】 百年变迁与回神立格………………………244
前瞻 愿行 【第九讲】 婴幼儿带给成人的教育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的精华 …………………………278
【第十讲】 一个人的完成
生命的成长过程…………………………………314
【第十一讲】 活出人的味道
礼乐生活,十步芳草……………………………346
【第十二讲】 千古学问尽在躬行
读古书的方法………………………………… 386
【第十三讲】 综合讨论(一)
生命的光泽…………………………………… 418
【第十四讲】 综合讨论(二)
一种简单的需要…………………………………452
附录 第一讲至第十四讲讲纲……………………470
中道文化“经典传习营” 2016.6.20…………540
2016.6.24—7.10 辛庄讲学课程表
中道今来(一)
德道·主体·人格的建立 2016.7.9/10…………542
中道今来(二)
中孚·复自道·信步回家 2016.7.9……………544
天命·中道·三根主轴 2016.7.13……………546
成见习气 对追寻主体的障碍 2016.7.10………549
天赋中道与人心人为的对照 2014.5.13…………551
阴阳相济,来者信也 2016.7.22………………552
人格教育的精神理 2016.7.15…………………555

精彩书摘

  文化不是拿来装饰的,是活在整个大生命里面的要命的事。文化就是感心,是具体的精神生活,是质的问题——在乎“通达天人,通透现实”。
  世界文化的桂冠,应该戴在中国古文明的头上,我们的文化不以宗教的方式,却把天人的关系交代得清清楚楚。
  一旦懂得天赋予我们的主跟体、德跟道,自然正本清源,波澜自阔。
  德道与主体的核心是明珠在怀、自明。民族的兴衰、社会的治乱、个人的荣辱都系乎——面对自明。
  中国的“学”这个字,从来不是为了知识,是为了生活,为了生命有问题,我们去学问、问学。中国人的学就是做,中国的学问是生命的学问,是为己之学,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生命内涵(成长)。讲中国学问,最不堪的就是刚刚才讲过,回头就做错。
  中国人做人是直接面对天的。诚实真做,对得起自己、真诚爱自己,天知道。
  历史、传统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传延主体,传延德跟道,发挥良知良能,使人人都能在顶天立地中活得自在。
  在中国,一个君子就是愿意自我完成的人,他最后的一个心态就是谦,“君子所终谓之谦”。他有尊严,但是他又“卑以自牧”,很谦卑地自己用主体带领自己、教育自己,就像牧羊一样。
  ……

《山海集》 这并非一本描绘仙侠奇境的奇书,也不是一本探究古老哲思的晦涩论著。 《山海集》是一部关于“寻常”的书,关于那些隐藏在我们日常视野之外,却又真实存在、触动人心的点滴。它收录的是一系列独立的短篇故事,如同散落在大地上的山川溪流,各有其姿态,却又共同滋养着同一片土地。 故事的主人公,或许是深山里独居的老木匠,他用一生的时间打磨着一块木头,让它成为一件能与岁月对话的器物;或许是城中村里默默经营一家小面馆的阿姨,她的热汤里不仅有熟悉的味道,更有对每一个顾客辛勤生活的体谅;又或许是某个偏远小镇上,因为一次意外而改变人生轨迹的年轻人,他在挫折中学会了如何重新站立,如何用微小的力量去点亮周围的黑暗。 这些人物,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叱咤风云的经历,他们的生活轨迹或许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正是这份平凡,让我们看见了生命的韧性与温度。他们的故事,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更多的是内心的波澜,是面对选择时的挣扎,是收获或失去时的感悟。 书中描写的场景,可能是清晨薄雾笼罩的山间小路,路边野花自在地开着;可能是夜晚灯火阑珊的街角,有人在加班,有人在等候;也可能是某个被遗忘的角落,因为一个善意的举动,而焕发出久违的生机。这些场景,没有华丽的辞藻去堆砌,却在质朴的笔触下,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卷。 《山海集》试图捕捉的是一种“在场”的真实感。它让你在阅读的时候,仿佛能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闻到雨后泥土的芬芳,感受到邻里之间一句问候的温暖。它让你想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那些被时间冲淡,却又从未真正消失的情感。 这里没有关于“道”的抽象论述,也没有对“德”的宏大定义。有的只是在具体的人与事中,流淌出的那些朴素的道理。比如,一位老人无私地照顾邻里,不是为了什么名分,只是觉得“应该”;一个孩子不求回报地帮助陌生人,不是因为被教导,只是出于本能的善良。这些,或许就是《山海集》想要表达的,关于人性的微光,关于普通人之间默默传递的善意,关于那些不需言说的,却能滋养灵魂的力量。 它是一本关于“看见”的书,看见那些被忽略的角落,看见那些不被注意的人们,看见那些在平凡生活中闪烁着不平凡光芒的瞬间。它不提供解决人生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也不试图去定义什么人生至理。它只是静静地呈现,让你在其中找到共鸣,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 如果你厌倦了浮华的喧嚣,渴望找回内心深处的宁静,那么,《山海集》或许能成为你旅途中的一处歇脚地,让你在阅读中,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重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联结。这是一次对“平常”的致敬,也是一次对“生命”的细腻描摹。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触动了我。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外在的喧嚣裹挟,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也遗忘了内心的声音。《道不远人,德在人心》恰恰是在这个时候出现,像一汪清泉,洗涤着我浮躁的心灵。我特别欣赏作者的叙事风格,它不像那些生硬的哲学著作,充满了各种术语和概念,而是用一种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感性的语言,将深刻的道理娓娓道来。读到关于“知足常乐”的部分,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常常为了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目标而忽略了身边最宝贵的东西。书中所描绘的那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并非是放弃进取,而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回归,一种懂得感恩和珍惜的智慧。我常常在读到某个章节时,会联想到自己过往的经历,那些曾经让我纠结、痛苦的事情,在书中的智慧引导下,似乎都找到了新的视角去理解。尤其是关于“克己复礼”的阐述,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情绪管理和行为约束方面的不足。它不是让你压抑自己的天性,而是通过内省和自律,将本能的冲动转化为更加成熟和理性的行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对自身生命状态的深刻反思,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帮助我们重拾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评分

当我翻开《道不远人,德在人心》这本书时,我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湖畔,四周环绕着古老而智慧的树林。书中的文字,不是那种让你头昏脑胀的理论堆砌,而是如同清风拂过,带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缓缓地渗入我的心田。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知止”的探讨,它不是消极的放弃,而是一种对人生边界的清晰认知,一种在恰当的时机懂得放手的智慧。这让我反思了自己在过去的一些执着,那些看似重要的追求,回过头来,或许只是对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消耗。书中对于“无为而治”的阐释,也让我耳目一新。它并非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强调一种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妄为的生活态度。这种智慧,在如今这个充满挑战和变数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常常会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时,想起书中的某些观点,然后会发现,很多时候,问题并非出在外部环境,而是源于我们内心的执念和不恰当的应对方式。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给你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工具,让你在自我探索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答案。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让我重新审视了“成功”的定义。在如今这个崇尚效率和物质的时代,我们常常被成功学的鸡汤所灌输,追逐着那些外在的标准。《道不远人,德在人心》以一种超然的智慧,为我指明了一条回归内心的道路。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淡泊名利”的阐述,它不是一种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对生命真正价值的理解,一种在纷繁世界中保持清醒头脑的智慧。这让我反思了自己在过去的一些患得患失,那些曾经让我焦虑不安的追求,或许都是因为我未能真正理解“名利”的本质。书中对于“知足”的描绘,更是让我感动。它不是一种原地踏步,而是一种对当下拥有的感激,一种在不匮乏中寻求内心安宁的智慧。我曾无数次在读到关于“感恩”的章节时,思考如何才能将这份善意真正地传递给身边的人。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对自身价值的深刻认知,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温和的方式,引导我走向内心的平和与充实。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焦虑和不安,《道不远人,德在人心》就像一剂良药,为我注入了一股宁静的力量。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知行合一”的论述,它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告诫我们不要纸上谈兵,而是要将所学的智慧付诸行动。这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不足,认识到只有将理论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我常常会在读到书中关于“宽容”的部分时,联想到自己在与人交往中的一些小摩擦,这本书让我明白,宽容不仅是对他人的善意,更是对自己内心的解脱。它能够让我们放下执念,拥抱和谐。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独特,它没有枯燥的说教,也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一种朴实而真挚的语言,将深刻的道理娓娓道来。我常常会在阅读时,感到心灵被触动,仿佛找到了共鸣。它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他的人生经验,为我指引方向,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生活。

评分

不得不承认,这本书以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在如今这个信息泛滥、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声音所裹挟,迷失了自我。《道不远人,德在人心》就像一盏明灯,为我指引了方向,让我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中庸”之道的阐述,它不是平庸,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一种在极端中寻求和谐的智慧。这让我反思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极端行为,那些曾经让我痛苦不堪的选择,或许都是因为我未能找到那个“中道”。书中对于“爱”的描绘,更是让我感动。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激情,而是融入到日常的点点滴滴,一种发自内心的关怀和体谅。我曾无数次在读到关于“慈悲”的章节时,思考如何才能将这份善意真正地传递给身边的人。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对自身价值的深刻认知,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温和的方式,引导我走向内心的平和与充实。

评分

这本书仿佛带着一股古老而温润的风,轻轻拂过我的心田。打开扉页,扑面而来的不是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端坐于灯火阑珊处,准备与你分享他的人生体悟。我并非一开始就抱着研究学术的态度去阅读,更多的是一种对人生方向的探寻,一种对内心宁静的渴求。翻阅过程中,我时常会因为某个句子、某个比喻而驻足,细细品味其中的深意。它没有刻意去拔高某种思想,而是将那些看似高远的道理,巧妙地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舍得”的论述,那不是简单的付出与回报,而是一种对生命能量流动的理解,一种在放下执念中获得真正自由的智慧。书中不乏对人际关系的洞察,那种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关系网中保持自我,又不失温暖与包容的探讨,让我受益匪浅。我曾无数次在夜深人静时,望着窗外的月光,思考书中所提及的“顺其自然”,它并非消极的等待,而是一种积极的接纳,一种与宇宙规律和谐共振的姿态。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不会强迫你接受任何观点,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让你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每一次的重读,都能发现新的解读,仿佛一本永远读不完的活水,滋养着我的心灵。

评分

阅读《道不远人,德在人心》的过程,就像一次静心之旅,让我有机会与内心深处的自己对话。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被外界的评判和标准所束缚,渐渐遗忘了最真实的自我。《道不远人,德在人心》以一种返璞归真的姿态,提醒我生命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知足”的论述,它不是消极的安于现状,而是一种对当下拥有的感恩,一种在不匮乏中寻求内心安宁的智慧。这让我反思了自己在过去的一些攀比和欲望,那些曾经让我辗转反侧的追求,或许都是源于我未能真正看到自己所拥有的。书中对于“谦逊”的解读,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是卑躬屈膝,而是一种对自身局限的清晰认知,一种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保持自我风度的态度。我常常会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挑战时,想起书中的某些观点,然后会发现,很多时候,问题并非出在外部环境,而是源于我们内心的傲慢和不恰当的应对方式。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给你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让你在自我探索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答案。

评分

这本书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陪伴我度过了一段探索自我的旅程。在如今这个充满诱惑和竞争的世界里,我们很容易迷失方向,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道不远人,德在人心》以一种超然的智慧,为我指明了一条回归内心的道路。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和为贵”的阐释,它不是一味的妥协,而是在保持自我原则的同时,寻求与他人的和谐共处。这种智慧,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尤为重要,它能够化解矛盾,增进理解。我曾多次在阅读书中关于“修身养性”的部分时,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意识到言语的力量,以及行为的涵义。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并非来自于外在的征服,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平和与坚定。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审视,并提供一套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我常常会在遇到困惑时,翻开这本书,总能在其中找到新的启发,新的力量。它就像一位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不断滋养着我的心灵。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出现,像是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灵。在现代社会,我们太多时候被功利主义所裹挟,被物质的欲望所驱使,渐渐遗忘了生命中最本真的东西。《道不远人,德在人心》以一种返璞归真的姿态,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重新带回到我的眼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仁爱”的解读,它不是一种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到我们待人接物、处理事情的每一个细节中。读到关于“感恩”的部分,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拥有的,远比我们抱怨的要多得多。那种由衷的感激之情,能够瞬间驱散内心的阴霾,让我们看到生活中的阳光。作者的文字极具感染力,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理论,但却能直击人心,引发深刻的共鸣。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一段时,会心一笑,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这本书的妙处在于,它不会让你感到压力,而是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被它所引导,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去感悟生命的真谛。它就像一位慈祥的导师,用最温和的方式,指引我走向内心的平和与充实。

评分

这本书仿佛是我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一位老朋友,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深奥的理论,却用最朴实真诚的语言,触动了我内心最深处的共鸣。《道不远人,德在人心》以一种返璞归真的姿态,提醒我生命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顺其自然”的论述,它不是一种被动的等待,而是一种对宇宙规律的顺应,一种在不强求中获得真正自由的智慧。这让我反思了自己在过去的一些挣扎和抗拒,那些曾经让我筋疲力尽的努力,或许都是因为我未能真正理解“顺势而为”的道理。书中对于“知足”的解读,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是对现状的妥协,而是一种对生命当下状态的珍惜,一种在平凡生活中发现幸福的能力。我常常会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烦恼时,想起书中的某些观点,然后会发现,很多时候,烦恼并非来自外部的事件,而是源于我们内心对外在事物的执念。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给你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让你在自我探索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答案。

评分

道不远人,德在人心,不错

评分

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品相完好。简单翻了翻翻,决定等闲下来先好好读读经典再读它吧。

评分

品相完好。简单翻了翻翻,决定等闲下来先好好读读经典再读它吧。

评分

“道不远人,德在人心”

评分

道不远人,德在人心,不错

评分

东西很好,值得购买的

评分

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