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穷,不能穷思维。
穷人不穷,穷的只是思维。从穷人变成富人,其实只是一个思维模式的转变而已。穷思维,富思维,两种思维模式,两种人生境界。
2.顿悟,你原来可以这样想问题。
心能转境,则同如来。世上问题很多,但种类不多,同一个问题,只要念头一转,结局就会有天壤之别。你原来可以这样想问题。
3.完美的人生是有憾无悔。
真正艰难的,不是在好和坏之间选择,而是在好和更好之间、坏和更坏之间选择,没有一种选择是完美的,所谓的完美就是有遗憾但不后悔。
翻开《心能转境》,呈现给你的将会是一场思维的盛宴。你只改变一点,你的人生便已大不相同。
作者陈少文是个怪人,他喜欢用“异想天开”的方法去解决各种棘手问题,从不同的角度重返困境。转换思维再看问题,是陈少文老师的独门秘术。通过这一方法,他解决了很多朋友和学生困扰多时看似无解的难题,并一一记录在书中。
当有人问:为何我能力如此出众,简历仍和别人一样石沉大海?他说,就如我们去菜场买鸡,在我们眼里,鸡和鸡之间长得没有区别,可鸡和鸡之间互相看,却区别很大……
当有人问:想忘,忘不了,怎么办?他说,心亡为“忘”,心亡亦为“忙”。忘不了,忙起来即可。痛苦,是因为有闲工夫体会自己的心情。
他妙语连珠、充满智慧的话语,在书中不胜枚举。编辑甚至说,不看书,是你的错,看完了困惑没解决,是我的错。
希望这本书能给你启发,智慧如在书里,它就并不存在,智慧如在心里,它就无所不在。
《心能转境》观点摘抄:
所谓幸福,就是不想改变。所谓痛苦,就是改变不了。
我们心中能够被称为梦想的东西,一定和钱没有太大的关系。
不要再用坚持这两个字来对待你的梦想,如果你不爱它,你不会坚持,而如果你真的爱它,你不会用坚持这两个字。
不要秀恩爱,你们没有表现得那么幸福。也不要爆粗口,你们没有表现得那么愤怒。
一份好的工作,将会让优秀的年轻人在遇见它的前后判若两人。你将在其中,留下成功者的荣誉和背影,甩在身后的,是失败者一事无成的闲言碎语。
用记者的客观去观察,用学者的理想去分析,用诗人的感性去生活,用牧师的情怀去布道。
陈少文,法学博士后、高校教师。喜读书,爱旅游,热衷教育和公益事业。
陈少文自述:我不安于一种特定的人生,多年来,是好奇而非能力助推我不断拓展生命的边界。我相信孔老夫子“毋固、毋必、毋我”的忠告,坚信所谓的精彩就是让自己无法归类。对于生活,我的理想是——从容点,不较劲,微笑,忍耐,跟谁都不急,看啥都顺眼,不比。
很多困惑,是因为想法的错误造成的,转变想法,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想要逆袭的人生,就先转变想法。改变一点,人生便已大不相同。读陈少文《心能转境》有感。
——所谓伊人
看《心能转境》,有一种局外人看局中人的感觉,但又同时又保留了一份悲心,这种感觉好多年没有过了。
——桔梗
听过陈少文老师的演讲,现在看《心能转境》。这本书应该是陈少文老师多年的心得,果然是妙语连珠,有大智慧。我用书中的一个小原则,已经把困扰多年的问题,给解决了。
——半杯咖啡
慢陀螺(序言)
第一章 再穷不能穷思维
1.再穷不能穷思维
2.你,不喜欢什么
3.无知者才能无畏
4.改变规则,而不仅仅是改变位置
5.优秀只有比较级
6.控制成本,就是控制收益
7.你的悲观从何而来
8.负面情绪的正面表达
9.情绪是因为错置了因果
10.为你的亲密关系找到楚河汉界
11.让恐惧成为你的向导
12.在茫茫人海中掀起风云
第二章 顿悟:你可以这样想问题
1.输了算我的,赢了大家分
2.换一个高度,重返困境
3.心能转境,则同如来
4.等待弱点成为风格
5.控制不了过程,就控制前提
6.我信,故他在
7.世事复杂,不容我爱憎分明
8.完美的人生是有憾无悔
9.快乐高于责任
10.享受意味着一切
11.最大的成功是成为想象中的自己
第三章 不如减法过生活
1.所有荣誉,都是误解的总和
2.不如减法过生活
3.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4.我思,故我不在
5.寂寞是我的信仰
6.你是谁,就会遇见谁
7.突然想起“理想”这个词儿
8.不想重游的地方,不值得启程
9.节制你的奋斗
10.不想干吗就不干吗
第四章 智慧对话录
1.答客问:关于幸福
2.答客问:关于选择
3.答客问:关于读书
4.答客问:关于心态
附录:
谁的人生不是负重飞翔(陈少文小传)
1.再穷不能穷思维
有一次,我组织一批在校大学生到北京一家专注于高端商事诉讼的精品律所,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游学之旅。
学生都是通过网络招募的方式,从近百份简历中挑选出来的精英学子。整个活动中,他们展现出来的素质让人屡有惊艳之感。我参加完上午的活动并做了简短的致辞后,就带着爱人和女儿去天安门游玩,后面的活动就没有参加。
可是,活动结束后,我接到朋友的一个电话,噼里啪啦地向我吐槽其中一个成员的表现。这个朋友是培训界的一个大咖,这次听说有这个活动,也过来参加,并且担任分组对抗游戏中的某组组长。
“主办方给我们安排了一次分组对抗,活动开始的时候,所有成员都上交了一百元钱,作为公共基金,最后优胜队将得到这笔奖金自由支配。最后,我们组表现很好,拿到了冠军,我就建议把这笔钱捐出去,钱也不多,两千多块钱,如果吃了花了,也就没了,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大家都很赞同这种处理方式,唯独有一个女生当时就表示反对。”
“哦?她的理由是什么呢?”
“她说她从外地来,车票住宿都花了点钱,如果能把这笔奖金分了,正好等于这笔钱挣回来了。所以,她觉得没有必要捐出去,也没有必要吃喝玩乐,大家平分了就好。”
朋友说到这里,已经越来越激动。
“我当时就把她那份钱给了她,而且撂下一句话:就当我们今天没有认识过。来到这里参加这个活动的学生,不一定都比你富裕,却没有任何一个人像你这样考虑问题。你拿到了奖金,却失去了我们的信任,我瞧不起你。”
最后一句话显然说重了,我没有问当时那个女生的反应。但是,显然,我的朋友说得并非全无道理,差旅费用是她来之前就已经核算过的成本,自己觉得值得才会在衡量自己的经济能力之后决定启程,而奖金所得纯属偶然,因为索要奖金的举动骤然将自己的格局暴露在外,让人不得不唏嘘这种思维方式的可悲。
我想起一次和学生聚餐,从农村拼搏考上大学,然后又经过两次东山再起终于考上“211名校”研究生的小林,讲了自己入学后的种种经历。他恨恨地说:“在我身上,有一个很难摆脱的阴影,就是长期家庭贫困带给自己的穷人思维。我能通过努力挣到很多钱,但这种思维方式很难挣脱。”
三十多年的生命旅程,经历过也见识过穷人思维的种种表现,最典型者就是常说“凭什么”而少问“为什么”,总以为全世界都有义务对他“扶贫”,而自己唯独没有义务去“致富”,凡事总以“成本”为重要指标,而不把“收益”作为第一考量。仿佛贫穷成了一种值得骄傲的资本,一切商业逻辑和人情世故都是对穷人利益的无视和对穷人尊严的践踏。
而更可怕的是,这种穷人思维还在以家庭教育的方式完成着代际传递。所以,我们有太多已经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但仍然少有健康平和的中产阶级心态。
我认识一位全国知名的大律师,有一年,和他一起去内蒙古看呼伦贝尔大草原。
几天行程结束后,他需要在周日准时坐上飞往北京的班机,以赶在周一上午准时出现在法院领取一起重大案件的判决书。
结果,天有不测风云,北京突降暴雨,所有班机无法起落。
按一般人的理解,这属于不可抗力,有新闻为证,打个电话和法院解释一下,或者委托另一位律师到场领取,也就可以了。
但是,这位大律师没有这样思考问题,他立即查看了所有能够从当地飞出去的航班,计划了无数个能够在凌晨之前赶到北京的方案,最后确定,飞往离北京最近的山西太原,然后从太原机场打的回北京!
天啊,这得花多少钱?要知道,这起案件是一件法律援助,律师总共所得也不过1800元钱啊。
我承认,这是我听到这件事后的第一反应。我也相信,这会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是,首先计算这件事所要花费的成本,如果成本过高,则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不做。换句话说,一件事是不是必须去做,不是取决于这件事本身的重要程度,而是要看它会产生多少成本。
结果,因为代价过大,导致该做的事不做。
但是,还有另一种思维方式:只要一件事该做,不论代价多大,都去完成。
我终于知道,屌丝是如何逆袭的了。
从此以后,我就到处和青年学生讲这个真实的案例,告诉他们,我们做决策的时候,是什么阻挡了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去做,这往往是你优秀的开始。
十几年前,我因为参与组织一次大型学术活动,而和导师有过一次深入的交流。
学生在经费预算方面没有经验,凡事都要一一汇报,这笔钱该不该出,那笔钱要不要省。
“你们今后办事情,都要记住:既然花了1000元,就不要怕花1200元,既然已经熬了7天,就不怕再熬1天。办事要抠细节,花钱不要。”
多年以后,我回想起导师的这句话,实在是突破穷人思维的密码。
随着接触的成功人士越来越多,我终于发现,尽管大家都起于尘土,但能直冲云霄,所依凭的其实就是对以往思维方式的突破。
一个著名企业家当初决定辞职下海经商时,领导找他谈话:“你要不要再考虑考虑,再等一个月,属于你的那套房子就能分下来了,到时候再走也不迟啊!”
“领导,谢谢您的好意,可我是这么想问题的,如果我下海连这一套房子都挣不到,我就不会辞职了。”
居然还能这样想问题!
怪不得吴晓波说,就是自己再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
再穷不能穷思维。
……
慢陀螺(序)
孔子说:“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许多人以此要求自己的人生,也能在三十岁时成家立业,四十岁时世事洞明。
但我们忘了一点,孔子是圣人。他能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恰好说明,凡人三十而倒立,你我四十而大惑。
我带学生去见一位法师。
有人问,为什么自己总是静不下来?
法师答:因为你害怕安静。你担心在你泡茶的时候,你的同事又在签单;你害怕当你休息的时候,你的对手还在加班。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千帆过。你怕的,是万木和千帆。
苏东坡评陶渊明:“陶靖节以无事为得此生,一日无事,便得一日之生。”这是我见过对陶潜最深刻的理解。
我们,明明知道幸福的本源就在于欲望的停止,却总是被欲望牵引,过不自由的人生。
如果一切终归于无,我们的人生,该投放何处?
我们能够留给时间最好的礼物,不是财富,而是情绪——能够享受当下和娱乐自己的情绪。一个笑话笑半天,两个笑话就够一天了。
财富是安全感的保障,而情绪却是幸福感的保障。
什么时候,我们开始享受无知与无聊,不再要求每一刻的时间产出,知道生命无非就是一场浪漫的浪费;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说,我们真正生活过。
闲翻佛经,看见“曼陀罗”三字,心境踊跃。
传说中,大漠水神爱上了一个带领族人寻找水源的女子。上帝震怒,要灭掉水神的灵魂,而大漠花神曼陀罗以自己与他共入人间轮回为代价,请上帝饶恕,上帝为其痴情所感,只将水神逐出天界。自此,沙漠无水,作为对人类欲念的惩罚,曼陀罗也成为被诅咒的花朵,清丽、妖娆,有毒而无解。
经查,曼陀罗,以轮圆具足或“聚集”为本义,指一切圣贤、一切功德的聚集之处。
慢陀螺。
既要转,又要慢。
来这里,拿你的欲望和我交换,
还你一世清静。
此为序。
这是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作品,它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简洁却不失内涵。我一向对那些能引起深度思考的书籍情有独钟,而《心能转境》显然就属于这一行列。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看”故事,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作者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抽象的概念,用一种极具画面感和故事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并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书中对“心”的探讨,并非是那种空泛的哲学思辨,而是将其与生活中的种种境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让我们明白,我们所感受到的“境”,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内心的“心”所塑造的。这种观点,虽然并非是全新的,但作者的阐述方式却别具一格。他通过描绘一系列生动鲜活的人物群像,展现了他们在面对不同困境时,内心世界的挣扎与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如何最终影响了他们所处的“境”。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觉察”的强调。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被负面情绪困扰,是因为我们缺乏对自身情绪的觉察。我们像是在无意识地被情绪所裹挟,而这本书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内心那些被忽略的角落,让我们有机会去认识、去理解、去接纳。我感觉,这是一种非常温柔的引导,它不会强迫你改变,而是邀请你去探索,去发现。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颇具匠心,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片段,但它们又彼此关联,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有了新的认识。它不是那种可以速成的“速效救心丸”,而更像是一种长期的“营养补充”,能够滋养你的内心,让你在面对生活的风雨时,更加从容和坚定。 我还会推荐给我的朋友们,因为我相信,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本能够帮助我们放慢脚步,回归内心,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外界喧嚣的宁静,一种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力量。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心能转境》这本书的,当时是被它简洁而富有深意的书名所吸引。拿到书后,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起初,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偏向心理学或者哲学类的书籍,但读进去之后,我发现它的内容远比我预期的要丰富和有深度。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既有故事性,又不失深刻的哲理。 书中描绘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些故事并非是虚构的,而是紧密围绕着“心”与“境”之间的关系展开。作者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展示了当一个人内心的认知发生转变时,他所处的外部环境也会随之发生微妙的变化。我尤其欣赏作者对这些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那些细微的情绪波动、内心深处的纠结,都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 我感觉,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它并没有教导我们如何去“战胜”困难,而是引导我们去“理解”困难,去认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被困住,并不是因为事情本身有多么难以解决,而是因为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限制了我们的可能性。 阅读《心能转境》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自我探索。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经历,那些曾经让我痛苦不堪的事情,在新的认知框架下,似乎都有了不一样的解读。它没有提供“灵丹妙药”,却赋予了我一种更强大的内在力量,让我能够更平静、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起伏。 这是一本能够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长的书。它的文字不华丽,但却充满力量;它的道理不深奥,却能触及灵魂。我强烈推荐给那些渴望在生活中寻求突破,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人。相信我,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你眼中的世界,会变得不一样。
评分这本书我是在朋友的推荐下入手的,当时只是出于好奇,想看看“心能转境”这个名字到底能讲出什么故事。翻开书页,我发现它并非是那种跌宕起伏、充满戏剧冲突的小说,也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理论书籍。相反,它像是一杯温润的普洱茶,初入口时或许平淡无奇,但越品越有滋味。作者的文字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那些微妙的情绪波动,那些难以启齿的思绪,都被作者细腻地捕捉并展现出来。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那些曾经在某个时刻纠结、彷徨、甚至自我怀疑的自己。这本书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也没有教你如何“解决”问题,它更多的是提供了一种观察和理解的视角。它告诉我,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或停滞不前,并不是外部环境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出了偏差。这种“心能转境”的意境,在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故事徐徐展开,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反思自己的认知模式。 我总觉得,好的作品,往往能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一种“共鸣”感,而《心能转境》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书中的某些段落,我甚至会反复阅读几遍,细细品味作者的遣词造句,以及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意。它不是那种能让你一口气读完然后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更像一个知心的朋友,在你需要的时候,静静地陪伴在你身边,给你一些温柔的启示。我尤其欣赏作者的观察力,他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对人物情感的洞察,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 坦白说,刚开始读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它会过于“鸡汤”,但读下去之后,我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这本书虽然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信息,但它并没有脱离现实,也没有给出不切实际的承诺。它更多的是在引导读者去探索内心深处的力量,去发掘自己潜在的可能性。我感觉,它提供给我的,不是一种“治愈”,而是一种“赋能”。它让我意识到,即使身处困境,我们依然拥有选择如何应对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就蕴藏在我们自己的“心”中。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改变,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我发现自己看待一些问题的角度开始变得更加开阔,面对一些挑战时,不再那么容易感到焦虑和沮丧。我能更平静地接受一些事情,也能更积极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觉得,《心能转境》就像一面镜子,它照出了我内心的某些盲点,也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且在不同的生命阶段都能获得不同领悟的书。
评分《心能转境》这本书,说实话,在我拿到它之前,我对这个书名本身就抱有一种很复杂的情绪。一方面觉得它很有禅意,另一方面又担心它会不会太过晦涩,不易理解。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我的顾虑荡然无存。它没有让我感到丝毫的压力,反而像是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进我的心里,滋润着我干涸的思绪。 作者的文字,我只能用“干净”来形容。没有丝毫的冗余,也没有刻意的雕琢,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想要传达的意思。它不是那种需要你反复查阅字典才能读懂的书,它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反复强调“觉察”的重要性,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痛苦,并非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对事情的“反应”。 这本书并没有试图去“教化”读者,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朋友,在你迷茫时,轻轻地推你一把,为你指引一个方向。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与周围人、与这个世界的相处方式。我发现,原来我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改变”,很多时候,并不是外部环境的巨变,而是我们内心认知的微调。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一些阐述。它没有给出那些虚无缥缈的“心灵鸡汤”,而是从根源上分析了情绪的产生机制,以及我们如何能够更好地与之相处。它让我明白,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理解和转化它们。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情绪的控制力似乎增强了不少。 总而言之,《心能转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的书。它就像一位智慧的导师,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启发。它不是让你去“逃避”现实,而是让你更有力量去“面对”现实,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境遇”。
评分我一直以为,“心能转境”这个说法,不过是文人墨客的浪漫想象,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力量。它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操控”他人或“改变”现实的书,而是深入探讨了我们内心力量的微妙运作。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却又不像某些作家那样故弄玄虚,他的叙述平实而有力,娓娓道来,却能直击人心。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认知偏差”的剖析。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陷入困境,并非是外部环境过于恶劣,而是我们对环境的解读出了问题。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耐心细致地为我讲解了各种常见的认知陷阱,以及如何才能跳出这些陷阱。它并没有提供简单的“一刀切”解决方案,而是引导我去独立思考,去培养一种更加客观、更加全面的视角。 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这些案例有的发生在你我身边,有的则充满戏剧性,但无一例外,它们都揭示了一个共同的真理:我们的内心,才是决定我们“境遇”的关键。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处理这些案例时所展现出的同情心和洞察力,他并没有简单地评判人物的好坏,而是深入地挖掘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诗意的抒情,又不失现实的冷静。它能让你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同时又能获得深刻的启示。我常常会在读完一个章节后,停下来思考很长时间,将书中的观点与自己的经历相结合,发现了很多过去未曾注意到的细节。 我不得不说,《心能转境》是一本能够真正触及灵魂的书。它不是那种读过就忘的书,而是会让你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不断地回想起其中的智慧,并从中汲取力量。它教会了我,与其抱怨“境”,不如修炼“心”,而这,或许才是通往真正自由和幸福的根本途径。
评分非常好,非常满意,了解到更多知识了!
评分一一原来顿悟了空性!可以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
评分心能转境,书的质量很好,各种优惠下来比实体店划算。
评分不错的内容,看看有没有共鸣。
评分的确,心能转境,但大多数人是境能转心,基本跟着境走,所以想看一下,心怎么转境。
评分非常值得推荐,不管是对法学生而言还是对其他青年人而言,少文老师的这本书会改变你的思维,值得推荐
评分领导介绍的,值得拥有
评分特别喜欢京东的书
评分正版书,趁着搞活动连下两个单买了一堆书,开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