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中學生初中高中大學必讀課外書 《海底兩萬裏》是法國著名作傢儒勒·凡爾納的代錶作之一,是一部非常齣色的科幻懸念小說。
《海底兩萬裏》是很多人的科幻啓濛讀物,代錶瞭儒勒·凡爾納豐富多彩的想象和縝密細膩的行文特色。
《海底兩萬裏》於1869年問世,迄今為止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卻仍在以多種文字的版本風靡於全世界。
《海底兩萬裏》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動畫片。
《海底兩萬裏》首次描繪瞭一種能在水下航行的交通工具——潛水艇,多年以後科幻設想變為瞭現實。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的代錶作,是一部描寫愛情與婚姻的經典小說,被英國著名小說傢和戲劇傢毛姆列為世界十大小說之一。
《傲慢與偏見》文筆辛辣而滑稽,是簡·奧斯汀富喜劇色彩、引人入勝的一部作品。
英國BBC評選《傲慢與偏見》“有史以來偉大的100部小說”第2名。
1985年入選美國《生活》雜誌評選齣的“人類有史以來的超好書”,且位居第四。
自1940年以來,《傲慢與偏見》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傲慢與偏見》語言幽默詼諧、諷刺意味濃厚,對話極具個性,閱讀純英文版,你的感受會更強烈。
《世界經典文學名著係列簡·愛英文版JaneEyre》是一部天纔的著作,充滿瞭作者想象力的高度激情,我們讀著它,便不知不覺成為簡·愛,就會感覺到她的真實動人,熱烈嚮往生活與愛情,感受到火一般的激情與生命力。《簡·愛》是世界文學史上的永恒經典。
《飄》是美國著名女作傢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反映美國南北戰爭題材的小說。
自1936年齣版後,已被翻譯成四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齣版,可以說是暢銷的美國小說之一。
於1937年5月3日獲得普利策奬和美國齣版商協會奬。
根據此書拍成的電影《亂世佳人》於1939年12月15日在亞特蘭大舉行首映,引起轟動,並迅速風靡全球。
美國時代雜誌推薦閱讀的百部小說之一。
內容簡介
《海底兩萬裏》主要講述瞭法國生物學傢阿羅納剋斯、其僕人康塞爾以及捕鯨手尼德·蘭一起隨鸚鵡螺號潛艇船長尼摩周遊海底的故事。最終,他們探盡海底秘密,曆盡艱辛風險,終於重返陸地。小說情節設置古怪離奇,生動形象地描繪瞭充滿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令人嘆為觀止。
《昂秀書蟲·世界經典文學名著係列:傲慢與偏見(全英文版)》以男女主人公達西和伊麗莎白·班納特由於傲慢和偏見而産生的愛情糾葛為綫索,描寫瞭四段姻緣故事。
班納特有五個待字閨中的韆金,班納特太太整天操心著為女兒物色稱心如意的丈夫。新來的鄰居賓利是個有錢的單身漢,他立即成瞭班納特太太追獵的目標。在一次舞會上,賓利對班納特傢的大女兒簡一見鍾情,班納特太太為此欣喜若狂。參加舞會的還有賓利的好友達西。他儀錶堂堂,非常富有,許多姑娘紛紛嚮他投去羨慕的目光;他非常驕傲,認為她們都不配做他的舞伴,其中包括簡的妹妹伊麗莎白。伊麗莎白自尊心很強,決定不去理睬這個傲慢的傢夥。可是不久,達西對她活潑可愛的舉止産生瞭好感,在另一次舞會上主動請她同舞,卻遭到伊麗莎白的拒絕,但達西對伊麗莎白的好感有增無減。賓利的妹妹卡洛琳一心追求達西,但達西並沒有把她放在心上。她發現達西對伊麗莎白有意後,非常妒忌,決意從中阻撓。達西雖然喜愛伊麗莎白,但卻無法忍受她的母親班納特太太以及妹妹們的粗俗、無力的舉止。在妹妹和好友達西的勸說下,賓利不辭而彆,去瞭倫敦,但簡對他的一片深情未改。班納特夫婦沒有兒子,依據當時的法律規定,隻有男性可以繼承財産,因此他的傢産將由遠親柯林斯繼承。柯林斯平庸又善於趨炎附勢,依靠權勢當上瞭牧師。他嚮伊麗莎白求婚,遭拒絕後,立刻和伊麗莎白的好友夏洛蒂結瞭婚,伊麗莎白為此感到很苦惱。附近小鎮的民團裏有個英俊瀟灑的青年軍官威剋翰,人見人愛,伊麗莎白竟也對他産生瞭好感。……
《世界經典文學名著係列簡·愛英文版JaneEyre》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簡愛從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媽傢,不平等的待遇讓她飽受欺淩,小小年紀就承受瞭彆人無法想象的委屈和痛苦,後被送入孤兒院。成年後,她成瞭桑菲爾德貴族莊園的傢庭教師,她以真摯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贏得瞭主人的尊敬和愛戀,她為這段婚姻又付齣瞭巨大的代價,但自始至終她都一直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
《飄》是一部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反映美國南北戰爭題材的小說。小說以亞特蘭大以及附近的一個種植園為故事場景,以“亂世佳人”斯佳麗為主綫,描繪瞭斯佳麗、白瑞德等幾對青年的愛情糾葛,展現瞭內戰前後美國南方人的情感選擇、生活態度、思想觀念上的變遷,成功地再現瞭林肯領導的南北戰爭以及美國南方地區的社會生活。
作者簡介
儒勒·凡爾納(1828-1905),19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傢,被譽為“現代科幻小說之父”。代錶作為三部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裏》《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遊記》等。
簡·奧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英國著名小說傢。她生於英國漢普郡的史蒂文頓,兄弟姐妹八人。父親在該地擔任瞭四十多年的教區長,母親齣身於比較富有的傢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她在十三四歲就開始寫東西。1796年,21歲的奧斯汀寫成她的第一部小說,題名《最初的印象》。同年,她又開始寫《埃莉諾與瑪麗安》,以後她又寫《諾桑覺寺》,於1799年寫完。十幾年後,《最初的印象》經過改寫,換名為《傲慢與偏見》,《埃莉諾與瑪麗安》經過改寫,換名為《理智與情感》,分彆得到齣版。
簡·奧斯汀的作品主要關注鄉紳傢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和活潑風趣的文字真實地描繪瞭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她被譽為地位“可與莎士比亞平起平坐”的作傢。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1816-1855,英國小說傢,生於貧苦的牧師傢庭,曾在寄宿學校學習,後任教師和傢庭教師。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齣版著名的長篇小說《簡·愛》,轟動文壇。1848年鞦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兩個妹妹相繼去世。在死亡的陰影和睏惑下,她堅持完成瞭《雪利》一書,寄托瞭她對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她另有作品《維耶特》(1853)和《教師》(1857),這兩部作品均根據其本人生活經曆寫成。
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1900-1949,美國現代著名女作傢,曾獲文學博士學位。《飄》是她的代錶作品,被列為“世界十大小說名著”之一。由它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也成為好萊塢影史上值得驕傲的一部曠世巨片。
目錄
海底兩萬裏
Chapter 1 A Runaway Reef
Chapter 2 The Pros and Cons
Chapter 3 As Master Wishes
Chapter 4 Ned Land
Chapter 5 At Random!
Chapter 6 At Full Steam
Chapter 7 A Whale of Unknown Species
Chapter 8 “Mobilis in Mobili”
Chapter 9 The Tantrums of Ned Land
Chapter 10 The Man of the Waters
Chapter 11 The Nautilus
Chapter 12 Everything through Electricity
Chapter 13 Some Figures
Chapter 14 The Black Current
Chapter 15 An Invitation in Writing
Chapter 16 Strolling the Plains
Chapter 17 An Underwater Forest
Chapter 18 Four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Pacific
Chapter 19 Vanikoro
Chapter 20 The Torres Strait
Chapter 21 Some Days Ashore
Chapter 22 The Lightning Bolts of Captain Nemo
Chapter 23 “Aegri Somnia”
Chapter 24 The Coral Realm
PART TWO
Chapter 1 The Indian Ocean
Chapter 2 A New Proposition from Captain Nemo
Chapter 3 A Pearl Worth Ten Million
Chapter 4 The Red Sea
Chapter 5 Arabian Tunnel
Chapter 6 The Greek Islands
.......
傲慢與偏見
......
簡愛
......
飄
......
世界文學瑰寶集萃:經典名著導覽 本導覽旨在聚焦於一係列享譽世界的文學巨著,它們以其深刻的思想內涵、精湛的藝術手法和恒久的影響力,構築瞭人類文學史上的不朽豐碑。我們將深入探討那些穿越時空、觸動人心的故事與人物,領略不同時代背景下的人性光輝與社會百態。 一、 托爾斯泰的史詩與道德探索:《戰爭與和平》 列夫·托爾斯泰的鴻篇巨製《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不僅是一部描繪拿破侖戰爭時期俄國社會風貌的宏大曆史小說,更是一部關於生命哲學、曆史規律以及個人在時代洪流中抉擇的深刻探討。小說以貴族傢庭的興衰榮辱為主綫,將宏大的戰爭場麵與細膩的日常生活場景熔鑄一爐。 故事圍繞皮埃爾·彆祖霍夫(Pierre Bezukhov)的迷惘與覺醒、安德烈·博爾孔斯基(Andrei Bolkonsky)對榮耀的追逐與幻滅,以及娜塔莎·羅斯托娃(Natasha Rostova)純真與成長的曆程展開。托爾斯泰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刻畫瞭數百位性格鮮明的角色,他們在大曆史的背景下,不斷探尋存在的意義、真愛與和平的本質。 這部作品的魅力在於其對曆史哲學的思考。托爾斯泰質疑瞭“英雄決定曆史”的傳統觀念,轉而強調無數普通人意誌的匯聚纔是曆史演進的真正動力。他探討瞭自由意誌與曆史必然性之間的復雜關係,提齣瞭關於道德、信仰和真正愛國主義的深刻見解。小說對俄國貴族階層的日常生活、沙龍中的虛僞與真誠、田園牧歌式的寜靜與戰場上的殘酷景象,進行瞭百科全書式的描繪,其語言之磅礴、結構之宏偉,無愧於“史詩”之名。 二、 狄更斯的社會批判與人道主義:《霧都孤兒》 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霧都孤兒》(Oliver Twist)是一部充滿激情和批判精神的傑作。它毫不留情地揭露瞭十九世紀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倫敦底層社會的殘酷現實、貧睏的製度化以及對弱勢群體的無情剝削。 故事的主人公奧利弗·特威斯特,一個在濟貧院長大、被送去當學徒、後又被捲入罪犯團夥的孤兒,其坎坷的命運是對當時社會不公最直接的控訴。狄更斯通過塑造費金(Fagin)的狡詐、斯朗剋(Sleek)的殘暴以及善良的布朗洛先生(Mr. Brownlow)的溫情,構建瞭一個光怪陸離的道德世界。 這部小說不僅具有極強的敘事張力,更承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狄更斯通過奧利弗的悲慘遭遇,質問社會製度的冷漠,呼籲對窮人和兒童給予更多的同情與保護。作品中對倫敦街道、陰暗角落的細緻描繪,營造齣一種令人窒息的氛圍,使得讀者在為奧利弗的命運擔憂的同時,也對那個時代的弊病深感憤慨。其對人物性格的誇張與刻畫,既富於喜劇色彩,又飽含悲劇力量,是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典範之作。 三、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靈魂拷問:《罪與罰》 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的《罪與罰》(Crime and Punishment)是探討人類心理、道德睏境與救贖主題的巔峰之作。小說聚焦於貧睏的大學生羅季昂·拉斯柯爾尼科夫(Raskolnikov)身上。他基於一種“超人理論”——即某些傑齣人物為達成更高目標可以超越常規道德法律——策劃並實施瞭一起謀殺案。 這部作品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幾乎全部著墨於謀殺發生後的內心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以驚人的筆力,深入剖析瞭拉斯柯爾尼科夫在犯罪後的極端恐懼、自我孤立、精神煎熬與病態的自我辯護。讀者被拉入他那充滿矛盾、掙紮的意識深處,親曆他與邏輯、良知和信仰的激烈搏鬥。 小說中與拉斯柯爾尼科夫形成鮮明對比的索尼婭·馬爾梅拉多娃(Sonya Marmeladova),一位被迫齣賣肉體的虔誠少女,則代錶瞭無私的愛與宗教的救贖力量。通過審訊官波爾菲裏(Porfiry Petrovich)與拉斯柯爾尼科夫之間充滿智慧與心理博弈的對話,小說探討瞭理性主義的局限性、罪的本質、懲罰的意義以及最終的懺悔與重生。它不僅是一部偵探小說,更是一部深刻的宗教和哲學寓言,直指人性的幽暗與對信仰的渴望。 四、 加繆的存在主義宣言:《局外人》 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的《局外人》(The Stranger,或譯為《異鄉人》)是存在主義文學的代錶作之一。小說以極簡、冷峻的筆觸,敘述瞭主人公默爾索(Meursault)在阿爾及利亞經曆的一係列事件,包括他母親的葬禮以及隨後誤殺一名阿拉伯人的過程。 默爾索是一個徹底的“局外人”。他對社會規範、情感錶達和生命意義錶現齣一種近乎病態的疏離和漠不關心。在故事的開篇,他對母親的死亡反應平淡,隨後的生活也缺乏明確的目標和熱情。他坦誠地麵對世界的不閤理性,拒絕接受任何預設的意義或謊言,這使得他在社會眼中成為一個異類。 小說的核心在於揭示“荒謬”(The Absurd)——人類尋求意義的內在需求與世界冷漠、無意義的本質之間的衝突。默爾索的審判,與其說是審判他的殺人罪行,不如說是審判他對社會情感規範的漠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麵對虛無和宇宙的冷漠,默爾索終於達到瞭與世界的和解,接受瞭生命的偶然性和荒謬性,並從中找到瞭某種奇異的自由。加繆以其獨特的哲學視角,挑戰瞭人們對理性、道德和人性的傳統認知。 五、 勃朗特姐妹的浪漫與反抗:《呼嘯山莊》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ë)的《呼嘯山莊》(Wuthering Heights)是一部充滿原始激情、哥特式恐怖和永恒愛情的經典小說。故事圍繞約剋郡荒原上兩個對立的傢庭——恩肖傢和林頓傢——以及希斯剋利夫(Heathcliff)與凱瑟琳(Catherine)之間那段毀滅性的、超越生死的復雜情感展開。 希斯剋利夫,一個被恩肖先生從利物浦收養的孤兒,其身份的模糊和被社會排斥的經曆,塑造瞭他充滿野性、偏執且極具毀滅性的性格。他對凱瑟琳的愛,與其說是浪漫,不如說是一種靈魂深處的占有與融閤。當凱瑟琳齣於社會地位的考慮而選擇嫁給文雅的埃德加·林頓時,希斯剋利夫的愛便扭麯成瞭對所有相關者的無盡的復仇和摺磨。 小說不僅是愛情故事,更是對維多利亞時代社會階層、女性地位以及人性中黑暗麵的深刻描繪。勃朗特通過對自然環境(荒原)的象徵性運用,烘托瞭人物狂暴的情感世界。作品的敘事結構復雜,通過多重敘述者的視角,展現瞭時間流逝、代際輪迴以及最終,在兩代人的痛苦糾葛之後,希斯剋利夫與凱瑟琳的靈魂在荒原上得以安息的景象。其對強烈情感的描摹,至今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