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传奇,从读懂原著开始
孙禄堂的武功究竟有多高——“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
孙禄堂之嫡孙女——孙婉容诠释
解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内家拳法
孙禄堂亲配全套珍贵拳照,逐式详解孙氏武学
民国武术大家孙禄堂提出“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并以此为指导完成了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一的理论和修为体系,是武术爱好者及习练者长期以来着重搜寻的重要典籍。本版立足于孙氏武学著作的术业价值及读者对孙氏著作原版的渴求,融孙氏著作民国版原貌与现代横排简体版于一炉,并加以点校、注释和导读,精美印制,可同时满足众多读者研读与收藏的需求。
孙婉容,1927年生。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之嫡孙女,蒲阳拳社社长,北京市孙氏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香港孙氏太极拳总会永远荣誉会长。195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卫生系。原北京体育学院训练竞赛科科长。副教授,射箭国际裁判,河南大学客座教授。其父孙存周幼承家学,继承了孙氏太极拳的精髓,善技击,在江南沪杭间颇有盛名。孙婉容系孙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主编了《孙式太极拳剑》,并与其姐孙叔容、其弟孙宝亨等合作编著了《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增订本》《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与学》等书。始终致力于孙氏武学的推广与普及,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市海淀区开办孙式太极拳学习班,并为日、美等国来访的太极拳代表团授课,还曾在外出工作间隙为四川、河南、广西等地练习者进行辅导,是当代著名的孙氏太极拳家。
上编 形意混沌辟开天地五行学 193
总纲 无极学 193
第一节 虚无含一气学 194
第二节 太极学 196
第三节 两仪学 197
第四节 三体学 198
第五节 演习之要义 200
第一章 劈拳学 201
第二章 崩拳学 205
第三章 钻拳学 209
第四章 炮拳学 212
第五章 横拳学 216
第六章 五拳合一进退连环学 219
第七章 五拳生克五行炮学 227
下编 形意天地化生十二形学 236
第一章 龙形学 238
第二章 虎形学 241
第三章 猴形学 244
第四章 马形学 249
第五章 鼍形学 252
第六章 鸡形学 256
第七章 鹞形学 262
第八章 燕形学 266
第九章 蛇形学 271
……
形意天地化生十二形学
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即敷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而人道生焉。天为大天,人为小天。拳脚阴阳相合,五行和化,而形意拳出焉。气无二气,理无二理。然物得气之偏,故其理亦偏;人得气之全,故其理亦全。物得其偏,然皆能率夫天之所赋之性,而能一生随时起止,止于完成之地。至于人,则全受天地之气,全得天地之理,今守一理,而不能格致万物之理,以自全其性命,岂非人之罪哉!况物能跳舞,效法于人,人为万物之灵,反不能格致万物之理,以全其生,是则人而不如物矣,岂不愧哉!今人若能于十二形拳中,潜心玩索,以思其理,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不惟能进于德,且身体之生发,亦可以日强矣。学者胡不于十二形拳中,勉力而行之哉。
……
前言
先祖父禄堂公1933年12月殁于故里,至今已82年;先父存周公1963年逝于北京,至今亦52年了。而不管过了多少年,先祖父和父辈留下的事业及由此带来的责任,却始终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头。
先祖父孙禄堂,孙氏武学的创建者,喜文近武,得多位武术大师倾心传授,加以天赋资质,刻苦勤奋,数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精修形意、八卦、太极三派拳术,经半个多世纪的研习、探索、提炼,终臻化境。时人公论,集三派拳术于一身且精通技理者,独孙禄堂一人耳。故先贤宋世荣曾赠言:“学于后,空于前。后来居上,独续先宗绝学。”
先祖父品德高尚,武功造极,学识渊博,又深谙国学,感悟武术与“周易”关联,遂参《易》修拳,首提关乎武学未来走向的“拳与道合”之理,并冶三拳技理于一炉,创立了“三拳形虽不同,其理则一”的孙氏太极拳,在中国太极拳发展历史上,立起了一座划时代的丰碑。
先祖父武学著作颇丰,代表作《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技理俱佳,极具科学性、可读性以及实用价值。传播至今,仍被武学研究者奉为圭臬。
孙氏后人,时刻以先人的荣誉为荣,更以弘扬先人开创的一脉拳学为己任。20世纪90年代初,由先姐孙叔容组织孙氏武学门人,首次对孙禄堂武学著作进行了整理及简注。
21世纪初,再由先姐孙叔容,带领笔者及亡弟宝亨,编著出版了《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增订本》。
先姐在这册《大全增订本》前言中申明了笔者姐弟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整理注释先祖父遗著的初衷。
先祖“阐明武学之道,刊行于世,裨益后学者多矣。”然“孙氏武学著作中常引用儒、释、道三家之说,及阴阳、五行、八卦、运行之理,以阐发拳中之奥义,每有文言体裁,且引述《易经》及黄老之学,难为近人所接受,笔者等遂编写《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简注》一书以应读者之需,出版以来备受读者喜爱。现初版书早已告罄,而索书者日众。今经笔者对《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简注》一书进行补充校订,以修订本问世,以飨孙氏武学爱好者。”
先姐所言,道出了吾辈孙氏后人的心声,在此《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简注》之后,笔者亦筹资先后自费出版印行了再现先祖父五本经典拳学原版原貌的《孙禄堂武学全集》和全面展示先祖父文有养、武有成、文武共舞共融风采的《孙禄堂文武集》。
先祖父所著五本经典拳学,影响深远,求索者众。先父孙存周昔年在世时,几度再版,仍不敷求。本人效仿先父,为酬孙氏武学之知音,不畏其难,自筹资金,自费印制《孙禄堂武学全集》,亦是孙家后人“成先人之志,不坠其业”的一点儿执守。
光阴荏苒,仅《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增订本》的问世,转瞬已15年矣。包括以先姐为首的合作人,除笔者外,俱已驾鹤西去。然孙氏武学之研究,却始终没有停止,整理修订工作亦未有穷期。笔者虽届米寿之年,但责无旁贷,誓担此任,力足赴之,薪火相传,团结门人弟子、学生以及所有爱好者,为传承普及推广孙氏武学,继续进行公益教学、编著及有关的社会活动。恰逢此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紧跟国家前进步伐,为弘扬中国武术文化,以人为本,实现梦想,相约出版“武学名家典籍”丛书之《孙禄堂武学集注》,双方一谋即合,决心倾情共襄孙氏武学研究领域的这一盛举。
由笔者担任校注的《孙禄堂武学集注》,集孙禄堂武学著作竖排原版原文、横排简体版、孙禄堂部分历史图照及书法作品为一体,重点对孙禄堂原著进行点校正误,并在旧作《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增订本》的基础上,增加修正部分解注。旨在更有利于习者阅读,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武技水平。
本书完稿,即将付梓,虽严加校正,亦恐难臻至善不留讹舛,敬请方家正之。
孙婉容
乙未秋月书于北京颐清园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内省之旅。作者的文字风格非常内敛且富有哲理,他很少用浮夸的辞藻去渲染武学的神奇之处,而是用一种近乎于“说理”的方式,层层递进地剖析武学的核心精髓。我注意到,书中对“形”与“意”的结合有着极其细致的描述,特别是对某些关键发力的瞬间,作者似乎能将那种无形的内劲转化为可感的文字描述,虽然初读时需要反复揣摩,但每多读一遍,新的领悟便会油然而生。这使得阅读体验并非一帆风顺,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仿佛作者设下了一个个思维的迷宫,等待读者去破解。这种不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自己去体悟的叙事方式,是区分此书与其他“速成”武术书籍的关键所在,它强调的是实践中的体悟,而非书本上的机械模仿。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相当雅致,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深色调,搭配烫金的书名和作者姓名,透着一股浓厚的历史沉淀感。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内页排版上的用心,字体选择清晰易读,字号大小适中,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纸张的质感也十分考究,摸上去有一种温润而厚实的感觉,让人爱不释手。书中还附带了一些老照片和手稿的扫描件,虽然分辨率不是非常高清,但那种穿越时空的沧桑感,对于真正热爱传统武术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精神享受。装帧的整体风格,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这本书所承载的深厚武学内涵,它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材料,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那些精美的插图和图解,虽然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但其清晰度和布局的合理性,确实为理解复杂的武学概念提供了视觉上的便利,体现了出版方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评分作为一位长期习武的爱好者,我常常在想,我们这代人如何才能真正接续上老一辈武术家的精神血脉。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罗列招式和套路,更重要的是对武学理念的传承。书中对于“精气神”的论述篇幅不少,而且结合了大量的古典医理和道家思想,使得整个武学体系显得立体而完整。我发现,很多我过去在练习中感到困惑的地方,比如“松柔”与“整劲”的关系,通过书中对心法和身法的深入解析,豁然开朗。它不仅仅是在教你“怎么做”,更是在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这种对根基的强调,是任何武术得以长青的基石。这种对精神层面的关怀和挖掘,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手册”范畴,更像是一部修身养性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内容编排上,存在着一些让资深研究者可能会感到不便的地方。比如,某些核心概念的定义,在不同的章节中似乎存在轻微的表述差异,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混淆,需要读者自行去梳理和整合。此外,虽然对武学的理论阐述极为精深,但对于现代人来说,一些传统术语的解释略显不足,如果能增加一个详尽的术语索引或者注释,将会极大地提升阅读的流畅度。我甚至觉得,如果能在关键理论点后,附上一些现代科学或生物力学的观点来佐证,或许能更好地与当代读者的认知体系对接,让古老的智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总的来说,它更偏向于对传统文本的忠实呈现,对于“普及化”的考量似乎稍显欠缺,这使得部分渴望快速上手的读者可能会望而却步。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安排感到非常赞赏,它不是简单地堆砌文字,而是遵循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逻辑。开篇往往从宏观的、哲学的层面入手,建立起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然后逐步聚焦到具体的桩法和拳架细节上,最后再回归到实战应用和意境的培养。这种“由大及小,由虚入实”的写作手法,极大地帮助读者建立起清晰的知识地图。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呼吸与内气的配合”那一章,作者用了一种近乎于诗歌的语言来描述这种气机的流动,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仿佛也能感受到气血的运行。这种将理论教学与文学审美完美结合的尝试,使得阅读体验既充实又愉悦,很难想象有哪本同类书籍能做到如此平衡,它成功地将一本严肃的武学专著打磨成了一部富有生命力的文字艺术品。
评分挺不错的书。值得大家看看
评分服务高效率,态度好价格公道
评分内容好的无话可说
评分啊啊啊啊啊啊啊
评分前辈的大作,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物美价廉很好
评分服务高效率,态度好价格公道
评分东西收到了
评分666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