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傳奇,從讀懂原著開始
孫祿堂的武功究竟有多高——“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
孫祿堂之嫡孫女——孫婉容詮釋
解密“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內傢拳法
孫祿堂親配全套珍貴拳照,逐式詳解孫氏武學
民國武術大傢孫祿堂提齣“拳與道閤”的武學思想,並以此為指導完成瞭形意、八卦、太極三拳閤一的理論和修為體係,是武術愛好者及習練者長期以來著重搜尋的重要典籍。本版立足於孫氏武學著作的術業價值及讀者對孫氏著作原版的渴求,融孫氏著作民國版原貌與現代橫排簡體版於一爐,並加以點校、注釋和導讀,精美印製,可同時滿足眾多讀者研讀與收藏的需求。
孫婉容,1927年生。孫氏太極拳創始人孫祿堂之嫡孫女,蒲陽拳社社長,北京市孫氏太極拳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香港孫氏太極拳總會永遠榮譽會長。195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衛生係。原北京體育學院訓練競賽科科長。副教授,射箭國際裁判,河南大學客座教授。其父孫存周幼承傢學,繼承瞭孫氏太極拳的精髓,善技擊,在江南滬杭間頗有盛名。孫婉容係孫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在繼承發揚的基礎上,主編瞭《孫式太極拳劍》,並與其姐孫叔容、其弟孫寶亨等閤作編著瞭《孫祿堂武學著作大全增訂本》《孫式太極拳競賽套路教與學》等書。始終緻力於孫氏武學的推廣與普及,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市海澱區開辦孫式太極拳學習班,並為日、美等國來訪的太極拳代錶團授課,還曾在外齣工作間隙為四川、河南、廣西等地練習者進行輔導,是當代著名的孫氏太極拳傢。
上編 形意混沌闢開天地五行學 193
總綱 無極學 193
第一節 虛無含一氣學 194
第二節 太極學 196
第三節 兩儀學 197
第四節 三體學 198
第五節 演習之要義 200
第一章 劈拳學 201
第二章 崩拳學 205
第三章 鑽拳學 209
第四章 炮拳學 212
第五章 橫拳學 216
第六章 五拳閤一進退連環學 219
第七章 五拳生剋五行炮學 227
下編 形意天地化生十二形學 236
第一章 龍形學 238
第二章 虎形學 241
第三章 猴形學 244
第四章 馬形學 249
第五章 鼉形學 252
第六章 雞形學 256
第七章 鷂形學 262
第八章 燕形學 266
第九章 蛇形學 271
……
形意天地化生十二形學
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即敷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而人道生焉。天為大天,人為小天。拳腳陰陽相閤,五行和化,而形意拳齣焉。氣無二氣,理無二理。然物得氣之偏,故其理亦偏;人得氣之全,故其理亦全。物得其偏,然皆能率夫天之所賦之性,而能一生隨時起止,止於完成之地。至於人,則全受天地之氣,全得天地之理,今守一理,而不能格緻萬物之理,以自全其性命,豈非人之罪哉!況物能跳舞,效法於人,人為萬物之靈,反不能格緻萬物之理,以全其生,是則人而不如物矣,豈不愧哉!今人若能於十二形拳中,潛心玩索,以思其理,身體力行,知行閤一,不惟能進於德,且身體之生發,亦可以日強矣。學者鬍不於十二形拳中,勉力而行之哉。
……
前言
先祖父祿堂公1933年12月歿於故裏,至今已82年;先父存周公1963年逝於北京,至今亦52年瞭。而不管過瞭多少年,先祖父和父輩留下的事業及由此帶來的責任,卻始終沉甸甸地壓在我的心頭。
先祖父孫祿堂,孫氏武學的創建者,喜文近武,得多位武術大師傾心傳授,加以天賦資質,刻苦勤奮,數十年如一日,矢誌不渝,精修形意、八卦、太極三派拳術,經半個多世紀的研習、探索、提煉,終臻化境。時人公論,集三派拳術於一身且精通技理者,獨孫祿堂一人耳。故先賢宋世榮曾贈言:“學於後,空於前。後來居上,獨續先宗絕學。”
先祖父品德高尚,武功造極,學識淵博,又深諳國學,感悟武術與“周易”關聯,遂參《易》修拳,首提關乎武學未來走嚮的“拳與道閤”之理,並冶三拳技理於一爐,創立瞭“三拳形雖不同,其理則一”的孫氏太極拳,在中國太極拳發展曆史上,立起瞭一座劃時代的豐碑。
先祖父武學著作頗豐,代錶作《形意拳學》《八卦拳學》《太極拳學》《拳意述真》《八卦劍學》,技理俱佳,極具科學性、可讀性以及實用價值。傳播至今,仍被武學研究者奉為圭臬。
孫氏後人,時刻以先人的榮譽為榮,更以弘揚先人開創的一脈拳學為己任。20世紀90年代初,由先姐孫叔容組織孫氏武學門人,首次對孫祿堂武學著作進行瞭整理及簡注。
21世紀初,再由先姐孫叔容,帶領筆者及亡弟寶亨,編著齣版瞭《孫祿堂武學著作大全增訂本》。
先姐在這冊《大全增訂本》前言中申明瞭筆者姐弟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整理注釋先祖父遺著的初衷。
先祖“闡明武學之道,刊行於世,裨益後學者多矣。”然“孫氏武學著作中常引用儒、釋、道三傢之說,及陰陽、五行、八卦、運行之理,以闡發拳中之奧義,每有文言體裁,且引述《易經》及黃老之學,難為近人所接受,筆者等遂編寫《孫祿堂武學著作大全簡注》一書以應讀者之需,齣版以來備受讀者喜愛。現初版書早已告罄,而索書者日眾。今經筆者對《孫祿堂武學著作大全簡注》一書進行補充校訂,以修訂本問世,以饗孫氏武學愛好者。”
先姐所言,道齣瞭吾輩孫氏後人的心聲,在此《孫祿堂武學著作大全簡注》之後,筆者亦籌資先後自費齣版印行瞭再現先祖父五本經典拳學原版原貌的《孫祿堂武學全集》和全麵展示先祖父文有養、武有成、文武共舞共融風采的《孫祿堂文武集》。
先祖父所著五本經典拳學,影響深遠,求索者眾。先父孫存周昔年在世時,幾度再版,仍不敷求。本人效仿先父,為酬孫氏武學之知音,不畏其難,自籌資金,自費印製《孫祿堂武學全集》,亦是孫傢後人“成先人之誌,不墜其業”的一點兒執守。
光陰荏苒,僅《孫祿堂武學著作大全增訂本》的問世,轉瞬已15年矣。包括以先姐為首的閤作人,除筆者外,俱已駕鶴西去。然孫氏武學之研究,卻始終沒有停止,整理修訂工作亦未有窮期。筆者雖屆米壽之年,但責無旁貸,誓擔此任,力足赴之,薪火相傳,團結門人弟子、學生以及所有愛好者,為傳承普及推廣孫氏武學,繼續進行公益教學、編著及有關的社會活動。恰逢此時,北京科學技術齣版社緊跟國傢前進步伐,為弘揚中國武術文化,以人為本,實現夢想,相約齣版“武學名傢典籍”叢書之《孫祿堂武學集注》,雙方一謀即閤,決心傾情共襄孫氏武學研究領域的這一盛舉。
由筆者擔任校注的《孫祿堂武學集注》,集孫祿堂武學著作竪排原版原文、橫排簡體版、孫祿堂部分曆史圖照及書法作品為一體,重點對孫祿堂原著進行點校正誤,並在舊作《孫祿堂武學著作大全增訂本》的基礎上,增加修正部分解注。旨在更有利於習者閱讀,理論聯係實際,提升武技水平。
本書完稿,即將付梓,雖嚴加校正,亦恐難臻至善不留訛舛,敬請方傢正之。
孫婉容
乙未鞦月書於北京頤清園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進行瞭一次深入的內省之旅。作者的文字風格非常內斂且富有哲理,他很少用浮誇的辭藻去渲染武學的神奇之處,而是用一種近乎於“說理”的方式,層層遞進地剖析武學的核心精髓。我注意到,書中對“形”與“意”的結閤有著極其細緻的描述,特彆是對某些關鍵發力的瞬間,作者似乎能將那種無形的內勁轉化為可感的文字描述,雖然初讀時需要反復揣摩,但每多讀一遍,新的領悟便會油然而生。這使得閱讀體驗並非一帆風順,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樂趣,仿佛作者設下瞭一個個思維的迷宮,等待讀者去破解。這種不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引導讀者自己去體悟的敘事方式,是區分此書與其他“速成”武術書籍的關鍵所在,它強調的是實踐中的體悟,而非書本上的機械模仿。
評分作為一位長期習武的愛好者,我常常在想,我們這代人如何纔能真正接續上老一輩武術傢的精神血脈。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羅列招式和套路,更重要的是對武學理念的傳承。書中對於“精氣神”的論述篇幅不少,而且結閤瞭大量的古典醫理和道傢思想,使得整個武學體係顯得立體而完整。我發現,很多我過去在練習中感到睏惑的地方,比如“鬆柔”與“整勁”的關係,通過書中對心法和身法的深入解析,豁然開朗。它不僅僅是在教你“怎麼做”,更是在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這種對根基的強調,是任何武術得以長青的基石。這種對精神層麵的關懷和挖掘,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單純的“技術手冊”範疇,更像是一部修身養性的指南。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設計相當雅緻,封麵采用瞭一種沉穩的深色調,搭配燙金的書名和作者姓名,透著一股濃厚的曆史沉澱感。我尤其欣賞齣版社在內頁排版上的用心,字體選擇清晰易讀,字號大小適中,使得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紙張的質感也十分考究,摸上去有一種溫潤而厚實的感覺,讓人愛不釋手。書中還附帶瞭一些老照片和手稿的掃描件,雖然分辨率不是非常高清,但那種穿越時空的滄桑感,對於真正熱愛傳統武術的人來說,無疑是極大的精神享受。裝幀的整體風格,似乎在無聲地訴說著這本書所承載的深厚武學內涵,它不僅僅是一本閱讀材料,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那些精美的插圖和圖解,雖然隻是起到輔助作用,但其清晰度和布局的閤理性,確實為理解復雜的武學概念提供瞭視覺上的便利,體現瞭齣版方對細節的極緻追求。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整體結構安排感到非常贊賞,它不是簡單地堆砌文字,而是遵循瞭一種循序漸進的教學邏輯。開篇往往從宏觀的、哲學的層麵入手,建立起一個堅實的理論框架,然後逐步聚焦到具體的樁法和拳架細節上,最後再迴歸到實戰應用和意境的培養。這種“由大及小,由虛入實”的寫作手法,極大地幫助讀者建立起清晰的知識地圖。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呼吸與內氣的配閤”那一章,作者用瞭一種近乎於詩歌的語言來描述這種氣機的流動,讀起來有一種韻律感,讓人在閱讀的同時,仿佛也能感受到氣血的運行。這種將理論教學與文學審美完美結閤的嘗試,使得閱讀體驗既充實又愉悅,很難想象有哪本同類書籍能做到如此平衡,它成功地將一本嚴肅的武學專著打磨成瞭一部富有生命力的文字藝術品。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內容編排上,存在著一些讓資深研究者可能會感到不便的地方。比如,某些核心概念的定義,在不同的章節中似乎存在輕微的錶述差異,這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混淆,需要讀者自行去梳理和整閤。此外,雖然對武學的理論闡述極為精深,但對於現代人來說,一些傳統術語的解釋略顯不足,如果能增加一個詳盡的術語索引或者注釋,將會極大地提升閱讀的流暢度。我甚至覺得,如果能在關鍵理論點後,附上一些現代科學或生物力學的觀點來佐證,或許能更好地與當代讀者的認知體係對接,讓古老的智慧煥發齣新的生命力。總的來說,它更偏嚮於對傳統文本的忠實呈現,對於“普及化”的考量似乎稍顯欠缺,這使得部分渴望快速上手的讀者可能會望而卻步。
評分紙質非常好,內容充實,很不錯
評分前輩的大作,非常好,非常好。
評分國學精華,武術大師,開捲受益!
評分不知道怎麼練
評分東西收到瞭
評分國學精華,武術大師,開捲受益!
評分書中注釋得不多,適閤用來收藏
評分國學精華,武術大師,開捲受益!
評分正版貨,值得信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