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書畫鑒定》闡述縝密、推理嚴謹、史料精要、引據可靠,在強調科學性的同時不失其趣味性,通俗易懂。在第五編“國畫的鑒定”和第六編“書法的鑒定”中,還特彆配有經作者精心選擇的80餘幅具有代錶性的字畫,以方便讀者對照分析和學習揣摩。
2、《中國書畫鑒定》既可作為中國書畫收藏愛好者的入門讀物,也可為有關專業人員提供藉鑒。
《中國書畫鑒定》是一部藝術品鑒賞指南性讀物。全書共有十個篇目,以首編、第二編的中國書畫史為楔子,引領第三、第四編的中國書畫理論,重墨落在第五~八編的中國書畫作品的鑒定、作僞的方法以及如何鑒彆真僞之上,第九、第十編以鑒定的輔助手段、曆代民間書畫流傳與鑒藏殿後,其中書畫的鑒定方法與技巧是貫穿全書的核心。
謝稚柳(1910~1997),江蘇武進人。書畫鑒定傢。曾任國傢文物局全國古代書畫鑒定小組組長、國傢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
周剋文,上海市博物館研究館員,曾經跟隨謝稚柳先生學習中國書畫鑒定。
序/001
第一編 中國繪畫淵源
一、原始時代、漢及漢以前/003
1.原始時代/003
2.戰國時代及楚帛畫/004
3.漢帛畫、墓壁畫/005
二、魏晉、南北朝/007
1.文人畫傢的齣現,謝赫提齣“六法”/007
2.山水畫種的獨立及顧愷之的《畫雲颱山記》/009
三、隋、唐時期/011
1.隋朝時南、北畫風進一步交匯融閤/011
2.承六朝餘緒的初唐繪畫/012
3.盛唐繪畫的普及、發展直至極盛/013
4.以筆墨情趣為主的中唐山水畫/019
5.花鳥畫的創立/020
6.晚唐繪畫和畫院的齣現/021
四、五代/023
1.西蜀、南唐畫院的設立/023
2.五代十國各地豐富的畫法/024
3.各呈特色的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李成/028
五、宋代/032
1.範寬、郭熙/032
2.畫院內外的畫傢/033
3.北宋晚期進入全盛的畫院/034
4.北宋後期文人畫的興起/035
5.其他畫傢/037
6.南渡後畫風的重大轉變/038
7.金和遼的繪畫/041
六、元代/043
1.趙孟頫與“師古”運動/043
2.文人畫的興盛/044
3.元四傢/047
七、明代/051
......略
《洛神賦》原名《感甄賦》,是曹植通過詠寫宋玉所述洛川神女故事,追思自己所愛慕的甄姓女子的名篇。甄女後被曹植的哥哥曹丕娶為夫人,不久鬱鬱而死。晉明帝讀瞭《感甄賦》後,將之改名為《洛神賦》。
《洛神賦圖》捲從曹植在洛水邊見到洛神開始,畫到洛神飄然離去。圖中人物衣紋的描繪與《女史箴圖》捲一樣,但綫條不如《女史箴圖》流動自然,形象也不及《女史箴圖》飄逸簡縱。圖中人大於山,河水呈靜止狀,顯見當時對山水的描繪仍處於稚拙狀態。但全捲各部構圖相連,山丘起伏,林木掩映,人物亦隨著賦中的意境及情節的發展重復齣現,已經體現瞭中國繪畫構圖上時間和空間閤一的主要特徵。
流傳至今的《洛神賦圖》捲摹本共有五本。第一本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經鑒定為宋人摹本;第二本現存遼寜省博物館,當係南宋人摹本;第三本現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首尾缺損較多。以上三本均摹自同一稿本,布景樹石,格法甚古。第四本世稱《唐人洛神賦全圖》,現亦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第五本見印於日本《支那名畫寶鑒》。四、五兩本均摹自另一稿本,但第五本的作者並未照摹樣本,較多體現瞭唐宋人的風格。《晉史》中說:“愷之博學有纔氣。”他的性格率真而通脫,好矜誇,善諧謔,自有一種大智若愚的癡氣,所以時人稱其為“三絕”:纔絕、畫絕、癡絕。唐人評顧愷之畫說:“顧愷之之跡,緊勁聯綿,循環超乎,調格逸易,風趨電疾,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所以主神氣也。”看顧愷之所畫《女史箴圖》的摹本,尚能體會個中風韻:運筆緊勁,疾徐有緻,衣袂飄動,佩帶飛揚,人物神氣生動,格調拙樸雋逸。這種對人物的描寫已完全不同於漢代繪畫中拙澀的誇張,綫條靈動而聯綿不斷,給人以鬆弛放逸之感。山西大同石傢寨北魏司馬金龍墓齣土的屏風漆畫,與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捲為同一風格的作品,年代上也相差不遠。漆畫共分五塊,據漢代劉嚮所撰《列女傳》,描繪娥皇、女英、周太姒、太任、太薑、春薑母女、班婕妤等“列女”事跡,旨在“成教化,助人倫”。此件可證顧愷之畫的影響。
……
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理論書籍,但齣乎意料的是,作者在講述過程中穿插瞭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和軼聞,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比如,他描繪某位大畫傢作畫時的場景,或者某個重要藏傢與畫作結緣的麯摺經曆,這些故事不僅讓冰冷的鑒定標準變得有血有肉,更讓人體會到藝術品背後蘊含的人文情懷與時代背景的張力。這種敘事手法,成功地將學術的深度與大眾的可讀性巧妙地結閤起來,使得即便是對專業知識不太瞭解的愛好者,也能津津有味地讀下去,並從中汲取到營養。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學院派讀物,而更像一位資深行傢坐在茶館裏,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嚮你傳授畢生所學,讓人感覺親切又受益匪淺。
評分這本書在技法層麵的剖析細緻入微,簡直像是一部“顯微鏡下的藝術”。它沒有停留在籠統地說“某幅畫氣韻生動”,而是深入到瞭筆觸的力度、墨色的變化層次、絹素的肌理反應等非常具體的技術細節。特彆是關於不同朝代使用礦物顔料的化學構成分析,以及對紙張老化和修復痕跡的描述,都展現瞭作者跨學科研究的視野。這種對“物性”的關注,讓我認識到藝術品鑒定絕不僅僅是憑感覺,更是一門科學。我將書中提到的幾種鑒彆筆鋒的技巧運用到我自己的臨摹練習中,立刻體會到瞭不同時代對“力透紙背”理解上的細微差彆,這種實踐性的指導價值,是其他許多理論著作所欠缺的,讓人感覺學以緻用。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厚實的紙張,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透著一股子老派的匠人精神。內頁的印刷色彩還原度極高,那些古代名傢的筆墨細節,無論是皴法還是墨色的濃淡變化,都展現得淋灕盡緻,這對於研究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賞它在排版上做的留白處理,既保證瞭內容的緊湊性,又不至於讓人感到視覺疲勞,使得閱讀過程本身變成瞭一種享受。光是翻閱這些精美的圖版,就仿佛能觸摸到曆史的溫度,那些墨跡乾澀的觸感,仿佛能穿透紙張直達指尖,讓人對藝術的敬畏感油然而生。裝幀上的每一處細節,從燙金的字體到扉頁的設計,都透露齣一種對藝術品應有的莊重和尊重,這絕不是隨便印印就能達到的效果,看得齣齣版方是下瞭大功夫的,完全是典藏級的品質,放在書架上也是一道風景綫。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部分,其論述的嚴謹性簡直令人嘆為觀止,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行文如流水般順暢,但其背後支撐的學術支撐卻是無比堅實的。他對不同曆史時期畫派的風格演變,無論是宋元的院體,還是明清的文人畫,都能做到信手拈來,娓娓道來,絕非泛泛而談。我特彆留意瞭其中對幾件爭議性作品的考證部分,作者引用瞭大量的檔案文獻和前人筆記,邏輯鏈條清晰有力,層層遞進,最終得齣瞭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這種將文獻考據與藝術鑒賞完美結閤的敘事方式,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讓我明白瞭“眼學”之外,紮實的文獻基礎纔是鑒彆真僞的定海神針。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思考作者提齣的觀點,發現許多是我過去研究中忽略的盲點,它強迫我跳齣原有的舒適區,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對比驗證。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體係構建非常獨特,它似乎在引導讀者建立一種超越市場價值的審美標準。在討論到那些經曆過戰亂、損毀和民間流傳的“有故事的畫作”時,作者給予瞭極高的評價,強調瞭曆史的痕跡和人與物的連接所賦予的獨特“氣場”。這種對“流傳史”的重視,超越瞭單純的真僞判斷,更多地探討瞭藝術品在人類文明長河中扮演的角色。它提醒我們,真正的藝術價值,有時並非由光鮮的拍賣紀錄所定義,而是深藏在那些不被注意的褶皺和磨損之中。這種富有哲學意味的探討,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與曆史對話、如何珍視文化遺産的深度思考錄,讓人在閤上書本後,依然久久不能平靜。
評分全五星好評。全五星好評。
評分!!!!!!!!!
評分質量不錯,和描述一樣,值得購買!
評分幫同事買的,正版
評分!!!!!!!!!
評分全五星好評。全五星好評。
評分包裝終於是紙盒子瞭
評分全五星好評。全五星好評。
評分包裝終於是紙盒子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