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文本,选择内容均为知名篇章、段落
★文字流畅,既保留了原著叙事风格,又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
★注释、注音详尽,非常有益于青少年理解传统经典
内容简介
《史记》是西汉知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的内容包括十二本纪(记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述春秋战国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功臣权贵兴亡)、七十列传(记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述各种典章制度以及礼、乐、音律、历法、天文、经济、水利等方面情况),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
《史记·青少版》选取《史记》中有代表性的、广为流传的篇目改写成现代白话,同时保留了原著作为通史的特点以及叙事艺术和人物刻画风格,辅之以较为详尽的注释和生僻字注音,为青少年理解《史记》提供了较好的参照。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曾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精彩书评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司马迁这位史学大师实在值得我们夸耀,他的一部《史记》不啻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古代的史诗,或者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集也可以。
——郭沫若
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翦伯赞
目录
黄帝的传说
选自《五帝本纪第一》
尧舜禅让
选自《五帝本纪第一》
舜的故事
选自《五帝本纪第一》
大禹治水
选自《夏本纪第二》
夏朝兴衰
选自《夏本纪第二》
成汤灭夏建殷
选自《殷本纪第三》
纣王无道殷终灭
选自《殷本纪第三》
烽火戏诸侯
选自《周本纪第四》
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选自《秦始皇本纪第六》
鸿门宴
选自《项羽本纪第七》
垓下之战
选自《项羽本纪第七》
吕后篡权乱政
选自《吕太后本纪第九》
殷末三仁
选自《宋微子世家第八》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选自《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范蠡救子
选自《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赵氏孤儿
选自《赵世家第十三》
邹忌弹琴论道
选自《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孔子的故事
选自《孔子世家第十七》
窦姬因子成皇后
选自《外戚世家第十九》
萧规曹随
选自《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留侯张良传奇
选自《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陈平奇谋
选自《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死
选自《伯夷列传第一》
鲍叔牙知贤荐管仲
选自《管晏列传第二》
晏婴礼贤不拘一格
选自《管晏列传第二》
司马穰苴治军
选自《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孙子吴宫教战
选自《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孙膑围魏救赵
选自《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吴起杀妻求将
选自《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伍子胥忍辱负重雪耻留名
选自《伍子胥列传第六》
子贡一次出使定乾坤
选自《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商鞅变法
选自《商君列传第八》
苏秦游说六国合纵
选自《苏秦列传第九》
张仪投靠苏秦反受辱
选自《张仪列传第十》
张仪游说六国连横
选自《张仪列传第十》
少年政治家甘罗
选自《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长平之战
选自《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孟尝君养客三千
选自《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毛遂自荐
选自《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信陵君窃符救赵
选自《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春申君贪图富贵中圈套被杀
选自《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秦昭王五跪范雎
选自《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
完璧归赵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田单火牛破燕军
选自《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屈原沉江而死
选自《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吕不韦唯利是图
选自《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荆轲刺秦王
选自《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萧何追韩信
选自《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韩信之死
选自《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夏侯婴捡弃儿
选自《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周昌怒斥汉高祖刘邦
选自《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陆贾献计将相和
选自《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扁鹊使虢太子死而复活
选自《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飞将军李广智退匈奴骑兵
选自《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卓文君私奔会相如
选自《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汲黯斥责汉武帝
选自《汲郑列传第六十》
酷吏张汤
选自《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张骞两度出使西域
选自《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公孙弘诛杀游侠郭解
选自《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淳于髡一言罢夜饮
选自《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精彩书摘
黄帝是少典氏的后代,姓公孙,名轩辕。他一生下来,就表现得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思维敏捷,聪明机灵,少年时勤奋努力,成年以后见多识广,把事情看得很清楚。
轩辕生活的时代,神农氏已经衰败,各个诸侯之间战争不断,残害百姓,但是神农氏却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习武练兵,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个诸侯这才都臣服归从。在各诸侯中间,蚩尤最为残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炎帝想进攻、欺压诸侯们,但诸侯们都归顺了轩辕。于是轩辕施行德政,整顿军队,提升军力,同时考察时令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巡视四方,安抚民众,训练出像熊、罴(pí)、貔(pí)、貅(xīu)、貙(chū)、虎等野兽一样凶猛的军队,并率领他们和炎帝在阪(bǎn)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三次战役,才如愿得胜,征服了炎帝。后来,蚩尤不听从黄帝的命令,发动叛乱。于是,黄帝就征调各个诸侯的军队,与蚩尤在涿(zhuō)鹿的郊野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蚩尤。就这样,诸侯们都尊奉轩辕为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直到归顺,才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崆峒山,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耳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yù)部族,在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最后在涿鹿山的山脚下筑城建都,定都于此。黄帝四处奔波,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来防卫。他所封的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也用云来命名。黄帝还设立左右大监,监察各个诸侯国。诸侯国和平共处。天下安定,黄帝祭祀鬼神山川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同时,黄帝观测太阳的运行,推算制定历法,预知节气日辰。黄帝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人治理民众。他顺应天地四时运行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奉行养生送死的制度,论辩存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服、养殖鸟兽昆虫,测定日月星辰等天象以定历法,教百姓勤劳尽心做事,按季节有节制地使用与水、火等各种资源。他做天子时出现了与土有关的祥瑞征兆,土为黄色,所以号称黄帝。
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己姓氏的有十四人。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娶了西陵部落首领的女儿为妻,她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另一个叫昌意。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子,名叫昌仆,生下的儿子名叫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死后,黄帝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颛顼帝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他沉静稳练有机谋,通达事理。他养殖各种庄稼、牲畜来充分利用土地,推算四时节令来顺应自然,依顺鬼神来制定准则,理顺五行之气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来祭祀鬼神。各种动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耀过的地方,全都平定了,没有不归服的。
颛顼帝生的儿子叫穷蝉。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这就是帝喾。
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的父亲叫洩极,洩极的父亲叫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玄嚣和洩极都没有登上帝位,到高辛才登上帝位。高辛是颛顼的侄子。
高辛生来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普施恩泽给天下众人,却毫不为己。他心思灵敏,善于分辨,能了解远方的情况,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百姓之所急,仁德而且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他获取大地财物而节制使用;他抚爱教化百姓,让他们知道利益之所在;他用历法来掌握日月节气变化的规律,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恭敬地奉事。他肃穆虔敬,品德高尚。他的行动合乎时宜,行事品德高尚。帝喾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
帝喾娶了陈锋氏的女子,生下了放勋;娶了娵訾氏的女子,生下了挚。帝喾死后,挚接替帝位,但他治理得不好,于是弟弟放勋登位。他就是帝尧。
……
《史记(青少版)》 是一部精心改编的中国古典巨著,旨在以更加生动、易懂的方式,将司马迁这部不朽的史学巨著的精髓呈现给年轻一代。它并非简单地摘录或删减原文,而是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以及考究的配图和编排,引领读者穿越时空的洪流,亲历中国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时代。 这部改编作品,继承了《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精神,但将视角聚焦于青少年读者更能理解和产生共鸣的历史片段与人物。它并非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而是精心选取了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激发少年人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和文化风貌。从“五帝”的传说时代,到春秋战国的纷争,再到秦汉的统一与兴衰,本书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壮丽画卷,将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与早期发展脉络清晰地呈现出来。 内容精选与创新编排: 《史记(青少版)》并非对原文逐字逐句的简化,而是对司马迁原著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与重述。编辑团队深入研究原著的精髓,在保留历史的严肃性与准确性的前提下,运用现代青少年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将晦涩的文言文转化为流畅易读的白话。叙事方式上,更注重故事性和情节的起伏,使得历史人物不再是冰冷的文字符号,而是鲜活的生命,他们的喜怒哀乐、决策挣扎、功过是非,都得以栩栩如生地展现。 本书选取的内容,侧重于那些能够引发少年人思考、感悟人生哲理的历史故事。例如,关于“士”的精神,对仁德、智慧、勇气的追寻,对国家命运的担当,这些主题在《史记》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恰恰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需要汲取的宝贵品质。读者将有机会深入了解那些改变历史进程的伟大人物,如: 励精图治的君王: 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帝国,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开拓疆土。读者将看到他们是如何审时度势,如何运用智慧与权谋,如何面对挑战与困境,最终成就一番伟业。 足智多谋的谋臣: 如孙膑的智斗庞涓,范蠡的助越灭吴,李斯的辅佐秦皇。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高超的智慧和策略,也教会读者如何分析局势,如何权衡利弊,如何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气节凛然的义士: 如荆轲刺秦的不屈,豫让的“吞炭漆身”,廉颇与蔺相如的“负荆请罪”。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将引导少年读者思考忠诚、信义、勇气与牺牲的价值,体会何为真正的“士”气。 叱咤风云的将领: 如韩信的“背水一战”,卫青、霍去病的北击匈奴,项羽的勇猛无敌。读者将跟随这些名将的脚步,感受战争的残酷与辉煌,学习战略战术,理解领导力与执行力的重要性。 传奇的女性形象: 尽管《史记》以男性为主,但本书也会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故事,如褒姒的红颜祸水,吕雉的权倾朝野,展示女性在历史中的不同角色和影响力。 图文并茂,增强阅读体验: 为了让抽象的历史变得更加具象化,《史记(青少版)》在视觉呈现上也下了很大功夫。书中穿插了大量精心绘制的历史插图、场景复原图、文物图片以及相关的地图。这些图片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文字内容的有力补充和视觉化解读。读者可以通过图片直观地了解古代的服饰、建筑、兵器、生活方式,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的情感。 例如,在讲述长平之战时,插图会生动描绘战场的惨烈,赵括的无知与指挥失误;在描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会展示宏伟的城池、统一的文字、度量的器具,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历史的变革。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历史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充满色彩和想象的生动画卷。 注释与导读,辅助理解: 深知青少年读者在阅读古籍改编作品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史记(青少版)》配备了详尽的注释与导读。对于一些古代的词汇、典故、官职、地名等,都进行了清晰的解释,避免了因理解障碍而影响阅读的流畅性。每一章的开头或结尾,可能还会配有简要的导读,点明本章的核心内容、重要人物和历史意义,帮助读者建立整体的阅读框架,更好地把握历史脉络。 这些注释与导读,如同贴心的向导,陪伴读者在历史的长河中航行,不仅解答了阅读中的疑问,更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例如: 历史的因果链条: 引导读者思考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它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 人物的动机与选择: 鼓励读者分析人物行为背后的动机,理解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选择。 历史的借鉴意义: 引导读者从历史事件和人物身上汲取经验教训,思考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激发兴趣,培养史观: 《史记(青少版)》的最终目的,是点燃青少年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形成自己史观的能力。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零散的历史故事,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描绘,读者能够逐渐感受到历史发展的规律,理解中华文明的演进轨迹,认识到历史并非线性前进,而是充满了曲折、反复与创新。 本书鼓励读者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阅读,去质疑,去比较。它并非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抛出问题,引导读者自行探索。例如,对于一些功过难以评说的历史人物,本书会呈现不同角度的评价,鼓励读者自己去判断。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会提供多种可能的解读,培养读者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 传承与创新,连接古今: 《史记》作为中国史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其价值毋庸置疑。而《史记(青少版)》的意义,在于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以现代的方式重新呈现给年轻一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历史对话,与先贤交流。它不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本关于智慧、勇气、品格、家国情怀的启蒙书。 这部作品,致力于让青少年读者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理解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与担当,从而建立起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它并非要求青少年背诵枯燥的年代和事件,而是希望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他们感受到历史的温度,领略历史的魅力,并在这些鲜活的历史画卷中,找到照亮自己成长的光芒。 总而言之,《史记(青少版)》是一次对古典经典的现代诠释,它以青少年为目标读者,通过精选内容、创新编排、精美插图、详尽注释等多种手段,将这部史学巨著的精华转化为易于理解、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它旨在激发青少年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让他们在了解过去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现在,塑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