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原理与应用

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原理与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赫尔曼.科赫 著,钟建英 等 译
图书标签:
  • GIS
  • 高压电器
  • 电力系统
  • 绝缘技术
  • 开关设备
  • 电气工程
  • 电力工程
  • 输配电
  • 智能化
  • 设备维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062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2559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电力管理、系统设计、设备使用、运行及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相关专业高校师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制造企业广大人员

  《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原理与应用》是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的全面参考指南,涉及GIS基本原理、技术、应用、设计规范、试验和所有权问题。实践和理论方面由一直致力于GIS技术研究的经验丰富的专家把控。专家们为读者提供了GIS工程立项、过程管理、安装和系统后期维护所需知识。随着新项目的开展和更多公司的参与,GIS的应用日益广泛,本书为工科学生和制造业人士提供了深入了解此技术的途径。

  《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原理与应用》主要特点:

  ● 由GIS问世以来一直致力于此技术发展的专家撰写;

  ● 既涉及GIS实践,又涉及GIS理论;

  ● 内容基础详实先进,易于GIS现有及未来用户理解;

  ● 章节按照教程编写,为进一步阅读和学习提供有用的参考;

  ● 为电力、机械和土木工程师以及三、四年级电力工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相关书籍:《》

内容简介

  《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原理与应用》主要介绍了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的原理、功能、设计、制造、试验、安装、维护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在GIS工程应用、过程管理、安装和系统后期的维护方面做了深入阐述,对GIS的技术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与同类书相比,本书内容丰富全面、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作者简介

  Hermann Koch于1986年在电气工程获得他在达姆施塔特理工大学和新泽西理工学院的学位。他在高压领域的研究工作于1990年完成,他的博士论文是关于非破坏性测试的局部放电测量。 1991年,他在西门子在德国埃尔兰根的电力传输部门总部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他从事气体绝缘技术的HV断路器,气体绝缘变电所和输电线路的研究。负责销售、开发气体混合技术(如GIL、GIS和GIL的业务开发)以及协调西门子能源传输部门标准化活动的技术支持。目前,他是西门子能源传输标准化和气体绝缘高压系统原理专家。他是IEEE Fellow和IEEE PES代表委员会GIS书籍工作组主席。在IEC他是SC 17C高压开关设备的秘书。在CIGRE,他是SC B3变电站战略咨询组的成员。他发表了150篇技术论文,在气体绝缘技术领域拥有31项专利。

目录

编写人员名单
译者序
原书序
原书致谢第1章绪论1
1.1概述1
1.1.1组织机构1
1.1.2专家2
1.1.3指南内容3
1.1.4指南及讨论小组3
1.2术语和定义4
1.2.1GIS4
1.2.2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5
1.2.3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5
1.2.4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外壳5
1.2.5GIS气室5
1.2.6外壳的设计压力6
1.2.7气体监测系统6
1.2.8绝对漏气率6
1.2.9相对漏气率6
1.2.10通气隔板6
1.2.11气体区6
1.2.12汇控柜6
1.2.13支持绝缘子6
1.2.14隔板6
1.2.15传动装置7
1.2.16外壳的设计压力7
1.2.17隔板的设计压力7
1.2.18压力释放装置的动作压力7
1.2.19外壳和隔板的例行试验压力7
1.2.20外壳和隔板的型式试验压力7
1.2.21额定充入压力pre7
1.2.22套管7
1.2.23主回路7
1.2.24辅助回路8
1.2.25外壳的设计温度8
1.2.26使用周期8
1.2.27运输单元8
1.2.28混合技术开关设备8
1.3标准和参考8
1.3.1标准8
1.3.2目前与GIS有关的大部分标准9
1.4额定值12
1.4.1简介12
1.4.2额定电压13
1.4.3额定绝缘水平14
1.4.4额定工频14
1.4.5额定持续电流14
1.4.6额定短时耐受电流15
1.4.7额定峰值耐受电流15
1.4.8辅助回路和控制回路的额定电压16
第2章基本信息17
2.1历史17
2.1.1简介17
2.1.2发展阶段17
2.2GIS物理特性31
2.2.1电场31
2.2.2气体击穿32
2.2.3激发与电离32
2.2.4自由电子33
2.2.5平均自由程33
2.2.6电子/气体分子碰撞33
2.2.7击穿33
2.2.8SF634
2.2.9GIS内部电场控制35
2.2.10GIS断路器36
2.3可靠性和有效性36
2.3.1简介36
2.3.2历史回顾37
2.3.3CIGRE调查38
2.3.4GIS与AIS的可靠性43
2.4设计45
2.4.1简介45
2.4.2SF6气体45
2.4.3外壳46
2.4.4原理47
2.4.5操作47
2.5安全47
2.5.1简介47
2.5.2设计和安装要求48
2.5.3建筑要求51
2.5.4接地要求52
2.5.5外壳烧穿52
2.5.6在高压绝缘子后工作的要求53
2.5.7建筑物内释放SF6气体53
2.6接地和连接53
2.6.1简介53
2.6.2GIS与AIS的接地54
2.6.3GIS外壳电流54
2.6.4GIS接地的一般规则55
2.6.5极快速瞬态56
2.6.6GIS接地连接细节56
2.7选择GIS的因素58
2.7.1简介58
2.7.2影响因素58
2.7.3电力系统61
2.7.4环境61
2.7.5经济学61
2.7.6小结61
2.8SF662
2.8.1什么是SF662
2.8.2背景信息64
2.8.3SF6制造商和用户72
2.8.4SF6气体处理74
2.8.5气体处理设备85
2.8.6寿命周期评估案例研究:维尔茨堡89
2.8.7京都议定书92
2.8.8SF6的使用要求93
参考文献94
第3章技术96
3.1简介96
3.1.1材料96
3.1.2钢97
3.1.3铝97
3.2模块化组件、设计和研发过程98
3.2.1模块化设计98
3.2.2设计特点107
3.2.3设计过程108
3.3生产110
3.3.1简介110
3.3.2GIS工厂111
3.3.3绝缘部件112
3.3.4操作杆和管113
3.3.5筒体的加工114
3.3.6清洗和脱脂114
3.3.7压力和气密性试验115
3.3.8外壳喷漆116
3.3.9功能单元预装116
3.3.10总装117
3.3.11质量保证118
3.3.12区域制造业118
3.4规范发展118
3.4.1简介118
3.4.2规范文件119
3.5互感器设备144
3.5.1电流互感器144
3.5.2电压互感器144
3.5.3CT和VT的瞬态过电压146
3.6交界面146
3.6.1电力变压器与GIS直接连接146
3.6.2用于额定电压52kV以上的GIS的电缆连接151
3.6.3套管153
3.7气体绝缘避雷器155
3.8气体绝缘母线156
3.8.1简介156
3.8.2三相绝缘母线管道156
3.8.3单相绝缘母线管道157
3.8.4母线管道连接架空线路158
3.8.5连接断路器的母线管道158
3.8.6连接变压器的母线管道159
3.8.7连接到电缆的母线管道159
3.8.8架空线下穿过的母线管道160
3.8.9地上母线管道160
3.8.10布置在沟道中的母线管道162
3.8.11布置在隧道中的母线管道163
3.8.12直接掩埋母线管道165
3.8.13现场装运166
3.8.14现场组装166
参考文献167
第4章控制与监测168
4.1简介168
4.2GIS监测168
4.2.1气体监测169
4.2.2局部放电170
4.2.3局部放电监测策略174
4.2.4断路器监测175
4.2.5其他监测176
4.3汇控柜176
4.3.1简介176
4.3.2间隔控制器178
4.3.3控制方案179
4.4数字通信180
4.4.1简介180
4.4.2基本的数字通信标准181
4.4.3开关设备通信标准184
4.4.4引用标准189
4.4.5类别190
参考文献191
第5章试验194
5.1简介194
5.2型式试验194
5.2.1绝缘试验195
5.2.2主回路电阻测量195
5.2.3温升试验196
5.2.4短时耐受电流和峰值耐受电流试验196
5.2.5密封性试验196
5.2.6低温和高温试验197
5.2.7外壳强度试验198
5.2.8断路器设计试验199
5.2.9操作和机械寿命试验199
5.3例行试验199
5.3.1绝缘试验199
5.3.2主回路电阻测量200
5.3.3密封性试验200
5.3.4外壳压力试验200
5.3.5机械操作试验201
5.3.6辅助和控制回路试验201
5.3.7隔板的压力试验201
5.4现场试验201
5.4.1气体泄漏和气体质量(水分、纯度、密度)202
5.4.2电气试验:接触电阻202
5.4.3电气试验:交流电压耐受试验202
5.4.4电气试验:交流电压耐受试验的要求和条件203
5.4.5电气试验:交流电压耐受试验的结构和应用203
5.4.6电气试验:直流

前言/序言

  《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原理与应用》讨论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虽新近出版,但其开端却很久远。多年前,为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制定GIS行业标准的有关技术专家开始汇编指南,并且在IEEE重要会议上发布。指南的推广深受工程师及本行业欢迎,故汇编工作一直持续。每过一阶段,特约撰稿人就会有目的地请参会者提供有益的反馈信息。以此方式,在下次发布之前,改善、调整技术素材和信息流程。

  多年后,随着精良作品出现,将这些知识重新整理并汇总成一本有价值的书的需求渐高。因此,技术专家们在Hermann Koch的带领下,有目的地聚集起来,竭力为GIS行业编订了这本优秀的参考书。本书全面汇集扩展了GIS知识,与目前其他任何有关GIS信息的行业书籍相比,易于理解。

  《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原理与应用》以定义、GIS基础理论、可靠性、设计原理、安全问题、影响因素及六氟化硫(SF6)气体的基本信息为开篇,然后单独设立一章着重介绍设计技术、模块元件、制造、规范发展、互感器和避雷器、连接件、母线系统选择。之后章节详尽描述控制及监测、试验、安装、运行和维护。之后一章提供了多种母线应用方案、安装实例及一个研究案例,章末附以移动及混合技术开关设备(MTS)应用及未来发展信息。最后一章论及其他有价值主题,包括环境影响、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极快速瞬态(VFT)、电磁场分析等。

  本书涉及GIS技术、设计和应用等诸多领域。很高兴本书出版,可供电力工程师了解利用GIS设备的优点,为相关决策者、公共事业领导、学生及未来几代人所用。也很荣幸能与为GIS事业奉献时间、精力的同事们共享我的工程职业生涯。

  John Randolph

  2011~2012年IEEE PES变电站委员会主席

  2014年5月于旧金山


《输变电工程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 内容概述 本书聚焦于输变电工程中各类关键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与检修技术,旨在为电力系统运行人员、设备维护人员、检修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本全面、实用且深入的技术参考。本书严格遵循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与规程,结合实际工程经验,系统阐述了输变电系统中主要电气设备的结构原理、运行特点、故障分析、维护策略及检修方法。全书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细节,突出技术的先进性和操作的可行性。 第一章 绪论 本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输变电工程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阐述了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工作的重要性,包括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等。接着,概述了输变电工程中主要电气设备的分类,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最后,强调了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应遵循的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章 变压器运行与维护 变压器是输变电系统中最核心的设备之一。本章详细介绍了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包括铁芯、绕组、绝缘、分接开关、冷却系统、保护装置等。重点阐述了变压器的正常运行要求,如电压、电流、温度、负荷等参数的控制与监测。 在运行维护方面,本章深入探讨了变压器的日常巡视检查内容,包括外观、声音、温度、油位、漏油等方面的检查要点。详细介绍了变压器油的特性、取样化验项目及其意义,以及油色谱分析在诊断变压器内部故障中的应用。阐述了变压器常见故障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诊断方法,如过热、放电、漏油、绕组短路、瓦斯保护动作等。 检修方面,本章详细介绍了变压器年度检修、小修、中修和大修的作业内容和技术要求,包括套管、分接开关、冷却器、油枕、放油阀等的检查、清洁、紧固与更换。特别强调了对绕组和绝缘的检测技术,如直流电阻测量、绝缘电阻测量、介质损耗测量、局部放电测量等。此外,还介绍了变压器带电检测技术和在线监测技术在提高维护效率和故障预警中的作用。 第三章 开关设备运行与维护 开关设备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保护阀”。本章系统介绍了各类开关设备(如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等)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参数。 对于断路器,本章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断路器(如油断路器、少油断路器、压气式断路器、SF6断路器、真空断路器等)的工作原理、灭弧原理及各自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断路器的日常运行检查,包括操作机构的灵活度、灭弧室的密封性、储能状态、操作回路的完好性等。 维护方面,本章阐述了断路器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如拒合、拒分、误操作、灭弧能力下降、绝缘降低等。详细介绍了断路器的定期检修内容,包括灭弧室的检查与维护、操作机构的调整与润滑、辅助开关的接触性能测试、绝缘部件的清洁与干燥等。特别强调了SF6断路器SF6气体处理技术,如回收、净化、抽真空、充气等。 隔离开关和负荷开关的运行与维护内容也得到了详细介绍,包括刀闸的接触电阻、操作机构的可靠性、绝缘件的清洁与检查等。 第四章 互感器运行与维护 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进行测量、计量和保护的重要单元。本章介绍了互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电气参数及类型。 运行维护方面,本章详细讲解了互感器运行中的注意事项,包括防止过载、防止二次绕组开路、确保一次接线正确等。阐述了互感器日常巡视检查的内容,如油位、温度、漏油、绝缘件清洁度等。 故障分析与处理部分,重点介绍了互感器常见故障,如铁芯烧损、绝缘击穿、绕组短路、二次回路开路等,以及相应的诊断方法。检修方面,本章介绍了互感器的定期检修内容,包括外绝缘的清洁、二次端子连接的紧固、绝缘电阻的测量等。 第五章 避雷器运行与维护 避雷器是保护电力设备免受雷电和操作过电压侵害的关键设备。本章介绍了避雷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及类型(如阀型避雷器、氧化锌避雷器)。 运行维护方面,本章详细讲解了避雷器的运行要求,特别是对氧化锌避雷器(ZnO避雷器)的监测要求,如绝缘电阻、泄露电流、表面温度等。阐述了避雷器的日常巡视检查要点,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检查判断避雷器是否受损。 故障分析与处理部分,重点介绍了避雷器过热、爆炸、性能下降等故障的征兆与处理原则。检修方面,本章介绍了避雷器的定期检查内容,包括清扫阀片、检查连接螺栓的紧固情况、绝缘件的清洁等。 第六章 绝缘子运行与维护 绝缘子是架空线路和变电设备的关键绝缘部件。本章介绍了不同类型绝缘子(陶瓷、玻璃、复合绝缘子)的结构、材料特性及其在绝缘方面的作用。 运行维护方面,本章详细阐述了绝缘子在运行中的常见污秽、闪络、裂纹、破损等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对电网安全的影响。重点介绍了绝缘子的巡视检查方法,包括目视检查、红外线测温、带电清扫等。 维护措施方面,本章详细介绍了绝缘子的清洁、更换、以及复合绝缘子在线监测等技术。特别强调了复合绝缘子在污秽地区的应用及维护要点。 第七章 电缆线路运行与维护 电缆线路是电力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介绍了不同类型电缆(如油纸电缆、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结构、敷设方式及特点。 运行维护方面,本章详细讲解了电缆线路的日常巡视检查,包括电缆沟、隧道、电缆头、接头盒等的外观检查,以及温升、绝缘状态的监测。阐述了电缆常见故障的类型、原因和诊断方法,如绝缘降低、接头盒故障、机械损伤等。 检修方面,本章介绍了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的制作、安装与试验技术,以及电缆线路的故障定位与绝缘修复技术。 第八章 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运行与维护 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是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哨兵”。本章介绍了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常用保护类型(如过流保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等)及其配置原则。 运行维护方面,本章详细讲解了继电保护装置的日常运行检查,包括装置外观、指示灯、操作回路、通讯状态等。阐述了继电保护装置常见故障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方法。 检修方面,本章介绍了继电保护装置的定值校验、功能试验、整定计算等关键技术。强调了保护装置的二次回路检查与维护的重要性,以及自动化装置(如遥测、遥信、遥控)的运行与维护。 第九章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预警技术 本章系统梳理了输变电工程中各类电气设备常见的故障诊断与预警技术。除了前几章中提及的特定设备故障诊断方法外,本章将重点介绍一些通用的、先进的诊断与预警技术。 包括: 状态监测与在线监测技术: 深入讲解了利用各种传感器(温度、压力、振动、局部放电、气体分析等)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的方法,以及如何建立设备状态评估模型。 数据分析与故障预测: 介绍了如何利用采集到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模式识别,从而提前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 红外热成像技术: 详细讲解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检测设备过热点、绝缘缺陷等方面的应用,包括使用方法、图像判读技巧等。 超声波检测技术: 介绍了超声波技术在检测设备内部放电、机械磨损等方面的应用。 局放检测技术: 再次强调了局部放电检测在评估绝缘老化和预测绝缘击穿方面的关键作用。 色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结合变压器油色谱分析,拓展至其他设备的油液分析和气体分析,以诊断设备内部的异常。 故障录波分析: 讲解了故障录波器在记录电网故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分析故障录波数据来判断故障性质、设备特性及保护动作的正确性。 第十章 电力设备运行与维护的安全管理 安全是电力设备运行与维护的生命线。本章系统阐述了电力设备运行与维护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要点。 包括: 安全规程与制度: 详细介绍国家及行业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如《安规》等,以及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 讲解如何对设备运行与检修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何开展常态化的隐患排查和治理。 高处作业、带电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安全: 详细阐述这些特殊作业环节的安全技术措施、个体防护要求和应急预案。 电气安全技术: 介绍接地、接零、绝缘、隔离、屏护等基本电气安全技术。 消防安全: 强调设备机房、变电站的消防设施配置、火灾预防及灭火措施。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明确各类作业应配备和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 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 讲解设备事故的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及现场处理原则。 附录 本书附录可能包含: 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技术规程的目录或重要条文节选。 常用电气设备的技术参数对照表。 典型故障案例分析。 设备维护记录表格模板。 本书特点 1. 系统全面: 覆盖了输变电工程中主要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全过程。 2. 理论与实践结合: 既有深入的原理阐述,又有贴近实际的工程应用和操作指导。 3. 注重细节: 对各项操作规程、技术要点、故障判断方法进行了细致讲解。 4. 紧跟行业发展: 融入了先进的设备诊断、在线监测和信息化管理技术。 5. 安全导向: 将安全管理贯穿于全书,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6. 实用性强: 适用于一线运行、维护、检修人员及相关院校师生,可作为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系统掌握输变电工程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及检修技能,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为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出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十分专业。打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排版的文字和比例恰当的插图,这一点对于学习原理类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内容方面,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完,但初步翻阅下来,感觉其编排逻辑性很强。从基础概念的引入,到不同类型GIS设备的结构解析,再到工作原理的详细阐述,层层递进,让人能够逐步理解复杂的专业知识。书中对一些关键术语的解释也力求准确到位,避免了晦涩难懂的专业行话堆砌,而是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这一点对于初学者非常友好。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典型故障的分析和预防措施的介绍,这对于实际应用中规避风险非常有价值。虽然我关注的是其在特定领域(例如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但从这本书的基础理论讲解来看,它为我深入理解GIS设备在各种环境下的性能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续我计划重点研究书中关于GIS设备选型和系统集成的内容,相信这本书能提供宝贵的参考。

评分

我是一名对电力技术充满热情的研究生,正在进行关于高压设备可靠性评估的课题研究。《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原理与应用》这本书,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我关注的重点在于GIS设备的长期运行性能以及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可靠性保障。书中对于GIS设备材料选择、制造工艺以及寿命周期管理等方面的深入探讨,让我对提高设备可靠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GIS设备故障预测和状态监测技术的研究,这与我的研究方向不谋而合。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可靠的数据和对设备机理的深刻理解是构建有效预测模型的基础。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GIS设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扎实的认识,也为我开展更深入的可靠性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作为一名刚踏入电力自动化领域的学生,我对GIS设备充满了好奇。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点亮了一盏明灯。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充斥着枯燥乏味的公式和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以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讲解GIS的原理。书中的图示清晰直观,很多复杂的内部结构都被分解成易于理解的部分,配合文字说明,让我仿佛置身于设备之中,亲手去触摸和观察。特别是关于SF6气体绝缘性能的解释,通过类比和实例,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何SF6如此适合作为绝缘介质。这本书也让我对GIS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常见的故障类型以及如何进行排查。虽然我更倾向于研究智能电网和物联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任何先进技术的落地,都离不开坚实可靠的硬件基础,而GIS设备正是这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分

我是一名在电力设备制造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对于高压电气设备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实际经验。偶然间接触到这本《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原理与应用》,立刻被其内容所吸引。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其对GIS技术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的宏观把握。作者并非仅仅停留在技术细节层面,而是将GIS设备置于整个电力系统发展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审视,这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GIS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其所扮演的角色。书中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GIS技术发展上的差异性分析,也提供了宝贵的国际视野。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GIS设备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的讨论,这符合当前社会对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尽管我主要关注的是设备可靠性和运行维护方面的具体实践,但这本书从更宏观的角度,让我对GIS设备的整体价值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为我思考未来技术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评分

我是一名长期从事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者,对于项目的技术选型和成本效益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在选择高压开关设备时,GIS因其紧凑、可靠、环保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青睐。《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原理与应用》这本书,为我提供了深入了解GIS技术细节的绝佳机会。我关注的重点在于GIS设备的经济性分析以及其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书中对于不同类型GIS设备的优缺点对比,以及其在安装、运行和维护方面的成本效益评估,都为我的项目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GIS设备可靠性分析的部分,这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也是项目能否顺利通过验收的关键。虽然我对设备本身的详细技术参数没有特别深入的研究,但这本书帮助我从一个更加宏观和工程化的角度,去理解GIS设备的价值所在,以及如何将其最优地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