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传动技术手册

链传动技术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传动分会链传动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链传动分会 编
图书标签:
  • 链传动
  • 传动技术
  • 机械设计
  • 机械工程
  • 工业设备
  • 机械制造
  • 动力传输
  • 链条
  • 工程技术
  • 设备维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070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8464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8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适合初中级传动技术人员阅读
  本手册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传动分会链传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链传动分会共同组织编著,由行业内众多专家鼎力奉献的一部科学、实用的技术手册。本手册中的许多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是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许多先进实用技术是作者们在行业内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形成的。

内容简介

  本手册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传动分会链传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链传动分会共同组织编著。   本手册的内容汇集了多项国家高端科研项目成果及业内许多工程实践经验。本手册共分19章,在介绍了链传动行业的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链条分类与标准化的基础上,论述了链传动选择计算、齿形链啮合设计、链条产品设计、链条制造工艺、链条材料及热处理工艺、链条零件渗金属技术、链条强化工艺、链条模具设计、链条产品质量检验技术、链条产品失效分析、链轮齿形、链轮加工刀具的设计、汽车链传动系统设计、链传动仿真分析、链传动噪声分析、链传动润滑技术、链条制造与检测试验设备。在附录中,列出了链传动产品的ISO、GB、JB、ASME、DIN、BS、JIS标准目录,以及部分链传动产品的GB、JB标准的相关内容和常用中外钢号对照表、硬度对照表和渐开线函数表。

目录

前言

第1章链传动行业的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1概述
1.2链传动技术研究现状
1.2.1 链传动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1.2. 2 链传动行业新产品新技术新理论不断问世
1.3链传动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第2章链条分类与标准化
2.1 滚子链和套筒链
2.1.1 短节距精密滚子链和套筒链
2.1.2 短节距精密滚子链和套筒链的标准化概述
2.1.3 高强度精密滚子链
2.1.4 绿色环保滚子链
2.1.5 O形或X形密封圈滚子链
2.1.6 传动和输送用双节距精密滚子链
2.1.7 重载传动用弯板滚子链
2.1.8 专门用途的滚子链和套筒链
2.2 齿形链和滚销式齿形链(Hy-Vo齿形链)
2.2.1 齿形链的概述及标准化
2.2.2 滚销式齿形链(Hy-Vo齿形链)
2.2.3 双节距齿形链
2.3 板式链及堆高机专用板式链
2.3.1 板式链及标准化
2.3.2 堆高机专用板式链
2.4 销轴链
2.4.1多板销轴链
2.4.2 有衬套拉曳链和无衬套拉曳链
2.5 输送链
2.5.1 输送链概述
2.5.2 输送链标准化简述
2.5.3 M型、MC型长节距(米制)输送链及英制系列长节距输送链
2.6 平顶链
2.7 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链条
2.7.1 主驱动链条(高性能精密滚子链)
2.7.2 自动扶梯梯级链及标准化
2.7.3 自动人行道梯级链
2.7.4 扶手带驱动链
2.8 输送用模锻易拆链
2.8.1 英制系列模锻链
2.8.2 带特殊附件的模锻链
2.9 埋刮板输送机用叉型链
2.10 专用特种链条(不锈钢链,农机链,冶金链,水泥链,停车设备链条,航空链等)
2.10.1 不锈钢链条及标准化
2.10.2 农机链及标准化
2.10.3 冶金链(钢厂用链条)
2.10.4 水泥链及散物料输送链
2.10.5 停车设备链条及标准化
2.10.6 航空链
2.11 工程用焊接结构弯板链和曳引用焊接结构弯板链
2.11.1 工程用焊接结构弯板链
2.11.2 曳引用焊接结构弯板链
2.12 无级变速器链条
2.12.1 CVT链(无级变速摆销链)
2.12.2 滑片式无级变速链(P.I.V无级变速链)和滚柱式无级变速链
2.13 与链传动产品相关的设计方法、试验测试方法、检验规则和术语等标准简述

第3章链传动选择计算
3.1 滚子链传动选择计算
3.1.1 适用范围
3.1.2 应用的符号、定义及单位
3.1.3基本公式
3.1.4 原始资料和链轮齿数
3.1.5 工况系数
3.1.6齿数系数 和排数系数
3.1.7链传动设计注意事项
3.1.8 链长的计算
3.1.9 传动中心距的重新精确计算
3.1.10 链传动计算实例
3.2 滚子链传动疲劳寿命计算
3.3 滚子链传动磨损寿命计算
3.4 滚子链传动中心距设计计算
3.4.1 中心距计算方法一(渐开线函数法)
3.4.2 中心距计算方法二(Winklhofer法)
3.4.3 中心距计算实例
3.5 齿形链传动选择计算
3.6 齿形链的选择及预定寿命的计算
3.6.1 齿形链的选择及预定寿命的计算方法
3.6.2 齿形链选择和传动计算的示例
3.7水平式输送机用齿形链选择计算
3.7.1 选择计算流程
3.7.2 计算实例
3.8 弯板链传动选择计算
3.8.1 弯板滚子链的结构型式
3.8.2 重载弯板链传动的选择计算
3.8.3 弯板链传动设计计算
3.8.4 弯板链设计计算示例

第4章齿形链啮合设计
4.1 齿形链分类
4.1.1 外啮合圆销式齿形链
4.1.2 内啮合圆销式齿形链
4.1.3 内-外复合啮合圆销式齿形链
4.1.4 外啮合+内-外复合啮合圆销式齿形链
4.1.5 内-外复合啮合+内啮合圆销式齿形链
4.1.6 外啮合Hy-Vo齿形链
4.1.7 内-外复合啮合+外啮合Hy-Vo齿形链及其变异
4.1.8 内-外复合啮合Hy-Vo齿形链
4.1.9 双相传动Hy-Vo齿形链
4.2 齿形链产品系列
4.2.1 圆销式齿形链
4.2.2 滚销式齿形链
4.3 齿形链啮合原理
4.3.1 新型内-外复合啮合齿形链啮合原理
4.3.2 内啮合齿形链啮合原理
4.4 Hy-Vo齿形链啮合原理
4.4.1 新型Hy-Vo齿形链啮合原理
4.4.2 非圆形基准孔和菱形孔新型Hy-Vo齿形链变节距特性
4.4.3 非圆形基准孔和菱形孔新型Hy-Vo齿形链当量边心距
4.4.4 心形孔Hy-Vo齿形链变节距特性
4.4.5 心形孔Hy-Vo齿形链当量边心距
4.4.6圆形基准孔Hy-Vo齿形链的节距与边心距变化规律
4.5 齿形链啮合设计体系
4.6 齿形链啮合设计
4.6.1 新型齿形链-渐开线齿形链轮-链轮滚刀的啮合设计
4.6.2新型齿形链节距p和边心距f的求解
4.6.3实例计算
4.7 Hy-Vo齿形链啮合设计
4.7.1 Hy-Vo齿形链与链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4.7.2 新型Hy-Vo齿形链-渐开线齿形链轮-链轮滚刀的啮合设计
4.7.3 新型Hy-Vo齿形链与直线齿形链轮的啮合设计
4.7.4 心形孔 Hy-Vo齿形链-渐开线齿形链轮-链轮滚刀的啮合设计
4.8 Hy-Vo齿形链的多元变异及其耦合效应
4.9基于多元变异的新型Hy-Vo齿形链啮合设计
4.9.1基于多元变异的Hy-Vo齿形链啮合设计体系
4.9.2变异Hy-Vo齿形链啮合设计方法
4.9.3变异Hy-Vo齿形链的缠绕圆、接触圆和当量边心距
4.10 外啮合Hy-Vo齿形链啮合设计
4.10.1 圆形基准孔Hy-Vo齿形链固有特性
4.10.2 啮合设计
4.11 齿形链产品中心距计算方法与测量技术
4.11.1 Hy-Vo齿形链中心距变动量的计算方法
4.11.2齿形链中心距测量技术
4.11.3 齿形链中心距链长精度

第5章链条产品设计
5.1 滚子链产品设计
5.1.1 传动用短节距滚子链产品设计
5.1.2 汽车用滚子链产品设计
5.1.3 摩托车用滚子链和套筒链产品设计
5.1.4 农机用滚子链产品设计
5.2 齿形链产品设计
5.2.1 汽车用内-外复合啮合齿形链产品设计
5.2.2 汽车用内啮合齿形链产品设计
5.2.3 摩托车用齿形链产品设计
5.2.4 工业齿形链产品设计
5.3 Hy-Vo齿形链产品设计
5.3.1 圆形基准孔Hy-Vo齿形链产品设计
5.3.2 心形孔Hy-Vo齿形链产品设计
5.4 板式链设计
5.4.1链条的横向尺寸设计
5.4.2 链条的纵向尺寸设计
5.4.3标准结构
5.4.4 技术性能指标
5.4.5 板式链设计示例
5.5 输送链设计
5.5.1确定输送链的种类、规格和附件形式
5.5.2确定链条参数
5.5.3链条横向尺寸的设计
5.5.4 链条纵向尺寸的设计
5.5.5链条强度计算
5.5.6 压出力计算
5.5.7 输送链条在不同工况下、不同环境下的设计要点
5.5.8 输送链设计示例
5.6 弯板滚子链产品设计
5.6.1 弯板滚子链总装配图
5.6.2 主要零部件
5.6.3 弯板链设计示例
5.7 输送用平顶链设计
5.7.1 输送用平顶链总装配图
5.7.2 主要零部件
5.8 模锻链设计
5.8.1 模锻链的总装图
5.8.2 零件设计
5.8.3零件的强度验算
5.9 焊接结构弯板链设计
5.9.1 焊接结构弯板链总装配图
5.9.2 主要零部件
5.10 冶金输送链产品设计
5.10.1 冶金输送链的润滑
5.10.2 特殊冶金输送链的疲劳、耐磨和耐热性能
5.10.3冶金输送链产品设计
5.11 水泥链产品设计
5.11.1 结构的设计
5.11.2 主要尺寸参数的设计
5.11.3 材料的选用
5.11.4 零件硬度的设计
5.12自动扶梯链产品设计
5.12.1 滚轮外置系列梯级链
5.12.2 滚子链系列梯级链
5.12.3 滚轮内置系列梯级链
5.12.4 梯级链条的设计要点
5.13 摆杆链产品设计
5.13.1 主要技术参数
5.13.2 摆杆链装配图和部件图
5.13.3 主要零部件

第6章链条制造工艺
6.1 滚子链制造工艺
6.1.1 传动用短节距滚子链制造工艺
6.1.2 汽车发动机滚子链制造工艺
6.1.3 农机用滚子链制造工艺
6.2 齿形链制造工艺
6.2.1汽车用齿形链制造工艺(1)
6.2.2 汽车用齿形链制造工艺(2)
6.2.3 摩托车齿形链制造工艺
6.2.4 工业齿形链制造工艺
6.3 Hy-Vo齿形链制造工艺
6.3.1 圆形基准孔 Hy-Vo齿形链制造工艺
6.3.2 心形孔Hy-Vo齿形链制造工艺
6.4 板式链制造工艺
6.4.1 原材料型材的确定
6.4.2 原材料改制
6.4.3 链板零件的工艺编制
6.4.4 销轴零件的工艺编制
6.4.5 板式链装配工艺的编制
6.4.6 板式链工艺编制案例
6.5 输送链制造工艺
6.5.1 原材料型材的确定
6.5.2 链板零件的工艺编制
6.5.3 销轴零件的工艺编制
6.5.4 套筒零件的工艺编制
6.5.5 滚子零件的工艺编制
6.5.6 装配工艺的编制
6.5.7 输送链工艺规程编制案例
6.6 弯板链制造工艺
6.6.1链板加工
6.6.2销轴加工
6.6.3 套筒加工
6.6.4 滚子加工
6.7 输送用平顶链制造工艺
6.7.1 原材料的改制
6.7.2 链板加工
6.7.3 销轴加工
6.7.4 装配
6.8 模锻链制造工艺
6.9 焊接结构弯板链制造工艺
6.9.1 原材料的改制
6.9.2 链板加工
6.9.3 套筒加工
6.9.4 销轴加工
6.9.5 链节焊接
6.9.6 装配
6.10 梯级链制造工艺
6.10.1 链板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6.10.2 销轴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6.10.3 套筒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6.10.4 滚子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6.11 冶金输送链制造工艺
6.11.1 冶金输送链关键制造技术
6.11.2 冶金输送链工艺设计说明
6.11.3 冶金输送链工艺流程
6.12 摆杆链制造工艺
6.12.1 摆杆链制造工艺路线
6.12.2 主要零部件关键工序

第7章链条材料及热处理工艺
7.1 链条材料
7.1.1 常用材料
7.1.2 新材料
7.1.3 材料改制
7.2 热处理技术
7.2.1 基本原理
7.2.2 淬火
7.2.3 等温淬火
7.2.4 回火
7.2.5 退火
7.2.6 正火
7.3 链条热处理工艺
7.3.1 链板
7.3.2 滚子、套筒和销轴
7.4 链条零件硬度
7.5 链条零件渗层
7.6 链条零件金相组织
7.7 热处理质量缺陷分析

第8章链条零件渗金属技术
8.1 渗铬技术
8.1.1 渗铬技术在链条行业中的应用
8.1.2 渗金属技术特点
8.1.3渗金属过程
8.1.4 渗金属工艺方法及材料选择
8.1.5 影响渗铬层厚度的因素
8.1.6 渗铬设备
8.1.7 渗铬检测设备及仪器
8.2 渗钒技术
8.2.1 渗钒工艺特点
8.2.2 渗钒工艺理论
8.2.3 渗钒工艺应用实例
8.3 其它表面硬化处理技术
8.3.1渗硼技术
8.3.2 渗铝技术
8.3.3 TD(金属碳化物超硬覆层)工艺

第9章链条强化工艺
9.1 喷丸工艺
9.1.1喷丸前零件的要求
9.1.2喷丸前的准备
9.1.3钢丸的要求与选择
9.1.4零件喷丸的工艺参数
9.1.5覆盖率的确定
9.1.6喷丸强度的确定
9.1.7喷丸后处理一般原则
9.2 挤孔工艺
9.2.1 基本原理
9.2.2 链板塑性区扩展与残余应力的计算
9.2.3 主要挤孔参数的实例计算
9.2.4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9.3预拉工艺
9.3.1预拉分类
9.3.2强化预拉处理能提高链条疲劳强度的机理
9.3.3预拉载荷及预拉时间

第10章

前言/序言

  链传动产品是重要的机械基础件。通常,链传动是一种具有中间挠性件的非共轭啮合传动,它兼有齿轮传动和带传动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在大中心距、定速比、多轴传动的工况下及环境恶劣的开式传动、冲击振动大的传动、大载荷的低速传动、润滑良好的高速传动中,采用链传动将带来明显的技术效益与经济效益。   链传动适应的工况相当广泛,传递功率为0��1~5000kW,效率达98%,传动比可达到10以上,线速度可高达45m/s以上;在正常传动工况下,对于短节距滚子链,其使用寿命可达15000h 。   链传动广泛用于汽车、高速列车、摩托车、自行车、船舶、航空航天器械、军用车辆、机床、农业机械、林业机械、冶金机械、矿山机械、工程机械、起重运输机械、石油化工机械、建材机械、轻工机械、纺织机械、食品药品器械、办公机械、环保机械等众多行业,链传动产品已成为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量大面广的重要机械基础件。   目前,我国拥有链传动产品(链条、链轮、正时系统、链条联轴器、链式输送机等)生产企业300余家,职工6万多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000多人。生产的链传动产品已有20000多个品种规格,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了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的链传动产品。但是,我国的链条生产,在品种、规格、产品性能上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严酷服役条件(如剧烈冲击、高速、高温、强磨损、强腐蚀等)下工作的链传动产品,在高精度和高性能齿形链、Hy�睼o齿形链、CVT无级变速器链上与国外名牌产品的差距较大。   近年来,链传动产品在许多传动领域内已逐渐取代了部分齿轮传动和带传动,如汽车发动机的正时系统、变速箱和分动箱传动系统、CVT无级变速器传动系统等,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全面汇集链传动理论分析与计算、系统设计、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热处理技术、检验规范、失效分析、噪声分析、仿真分析、模具设计、制造与检测试验设备以及链轮齿形和链轮刀具设计等最新内容的链传动技术手册。   为了满足链传动行业迅速发展的需求,为了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传动分会链传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链传动分会共同组织编著了这部《链传动技术手册》,并组成了由链传动专业委员会和链传动分会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的编委会。   编委会主任委员:   孟繁忠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传动分会链传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宣碧华 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链传动分会理事长,杭州东华链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金玉谟 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链传动分会副理事长,青岛征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黄伟达 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链传动分会副理事长,苏州环球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寿飞峰 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链传动分会副理事长,浙江恒久机械集团董事长,安徽黄山恒久链传动有限公司董事长。   楼建军 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链传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传动分会链传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金盾链条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本手册共分19章,在介绍了链传动产品的分类、链传动产品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链传动选择计算、齿形链啮合设计的理论和方法,阐述了链条产品设计、链条制造工艺、链条材料及热处理工艺、链条零件渗金属技术、链条强化工艺、链条模具设计方法,介绍了链条产品质量检验技术和检验仪器与设备,阐述了链条产品失效分析、链轮齿形和链轮刀具的设计方法,论述了链传动噪声分析、链传动仿真分析和汽车链传动系统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同时,分析了链传动系统的润滑技术,介绍了链条产品制造设备与试验设备。在附录中,还列出了链传动产品的ISO、GB、JB、ASME、DIN、BS、JIS标准目录,介绍了部分链传动产品的GB、JB标准的相关内容,以及给出了常用中外钢号对照表、硬度对照表和渐开线函数表。   本手册中的许多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是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许多先进实用技术是作者们在行业内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形成的。可以说,《链传动技术手册》是一部科学、实用的技术手册。   在本手册的编写过程中,许多重点骨干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资助,许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参加了编写并提供相关资料,从而确保了本手册的顺利出版,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参加本手册编写的单位有:吉林大学、杭州东华链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征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环球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恒久机械集团、安徽黄山恒久链传动有限公司、浙江金盾链条制造有限公司、湖州求精汽车链传动有限公司。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浙江长兴正达电炉制造有限公司沈增芳董事长、江苏太仓椿盟链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何汉朝总经理、江苏昆山东
《现代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与应用》 本书是一部面向机械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性技术著作,深入探讨了现代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原理、关键技术、性能分析与实际应用。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全面且实用的知识框架,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各类机械传动系统的核心要素,并能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核心内容概述: 本书内容涵盖了机械传动领域最广泛、最前沿的知识体系,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传动系统基础理论与元件选择 机械传动基本原理: 详细阐述了动力传递、运动转换、速度增减、扭矩放大等机械传动的基本功能,以及功率、效率、传动比、刚度、强度等核心概念。 传动元件的分类与特性: 全面介绍了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本书重点不在此,但会作为对比和基础知识介绍)、蜗杆传动、摩擦轮传动、液力传动、气压传动、电磁传动等多种传动方式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关键传动元件的设计与选型: 深入讲解了齿轮、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关键传动元件的设计计算依据、失效模式分析、材料选择原则以及如何根据载荷、精度、寿命等要求进行合理选型。 润滑与密封技术: 强调了润滑在减少磨损、降低能耗、散热和防锈方面的重要性,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润滑剂、润滑方式及其选择原则;同时,详细阐述了密封技术在防止泄漏、隔绝污染、维持系统性能中的作用,以及各类密封结构的设计与应用。 第二部分:典型传动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 重点分析了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等齿轮传动的啮合原理、强度计算(弯曲强度、接触强度)、热强度计算、精度要求与加工方法。提供了详细的设计流程和计算实例,并探讨了齿轮传动噪音与振动的控制技术。 带传动系统的设计: 详细介绍了平带、V型带、同步带等不同类型带传动的特点、受力分析、张紧力计算、寿命预测以及带轮的设计与选型。特别关注了带传动的可靠性、效率和减震性能。 其他传动系统的设计考量: 对液力偶合器、液力变矩器、液压马达、气动马达等动力传动装置进行了原理分析和应用探讨。 第三部分:传动系统的性能分析与可靠性设计 载荷谱与工作循环分析: 讲解了如何根据实际工况建立准确的载荷谱,并进行工作循环分析,这是进行传动系统强度和寿命设计的基础。 传动系统的效率与能耗分析: 深入分析了传动系统各环节的能量损失,探讨了提高传动效率、降低能耗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节能减排要求。 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与振动分析: 讨论了传动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动态响应,包括固有频率、模态分析等,并介绍了识别和抑制振动源的策略,以提高运行平稳性和降低噪音。 可靠性设计与寿命预测: 阐述了基于可靠性理论的传动系统设计方法,包括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等,并介绍了常用的寿命预测模型和评估方法。 材料科学在传动设计中的应用: 探讨了高强度钢、耐磨合金、工程塑料等新型材料在传动元件制造中的应用,以及热处理、表面强化等工艺对提高传动性能和寿命的影响。 第四部分:传动系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传动系统在典型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起重机械、输送机械、机床、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中传动系统的具体设计案例,展示了传动技术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智能化与集成化传动: 探讨了传动系统与电子控制、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相结合的发展趋势,例如伺服驱动、精密减速器、集成化动力单元等,以及这些技术如何实现更精确、更灵活、更高效的运动控制。 绿色传动技术: 关注传动系统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如高效传动、低噪音设计、环保材料的使用等。 现代设计工具与仿真技术: 介绍了利用CAD/CAE/CAM等现代设计软件进行传动系统建模、仿真分析(如有限元分析、多体动力学仿真)在优化设计、缩短研发周期方面的作用。 本书特色: 体系完整: 覆盖了机械传动设计从基础理论到高级应用的完整链条。 内容详实: 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推导和详细的工程解释。 图文并茂: 大量采用原理图、结构图、流程图和实物照片,增强了内容的直观性和可读性。 注重实践: 结合大量工程实例和设计算例,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紧跟前沿: 关注了传动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 目标读者: 机械工程师、传动工程师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 从事机械设备维护、技术改造的技术人员 对机械传动技术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系统地掌握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方法,提升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对未来传动技术的发展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刚入行不久的机械工程师,在学校里接触的链传动知识大多是基础理论,对于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特别是那些细节性的问题,感觉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本《链传动技术手册》对我来说,就像一本“秘籍”,帮助我快速地从理论走向实践。我所在的团队目前正在负责一个大型输送设备的设计项目,其中涉及到好几段大功率、长距离的链传动。 在项目初期,我们面临着如何精确计算链条的承载能力、如何选择合适的链条型号、以及如何处理长链条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摆动和垂度等问题。之前,我都是查阅各种标准和软件,但总觉得不够直观,而且很难完全把握其中的逻辑。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书中对于链条载荷计算的详细步骤、不同载荷系数的选取原则,以及针对不同工况下的链条寿命预测模型,都提供了清晰的讲解和实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链条连接方式和张紧装置的设计部分印象深刻,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部分,在实际应用中却至关重要。书中提供的图示和公式,以及一些经验性的建议,都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评分

我是一名自动化设备行业的工程师,在设计和维护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精确控制速度和扭矩的传动系统。虽然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在自动化领域应用广泛,但对于一些大扭矩、低转速、或者需要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场合,链传动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选择。过去,我对链传动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连接”和“传递动力”的层面,对于其在精密传动中的应用,总觉得不够深入。 这本《链传动技术手册》让我对链传动的认识有了颠覆性的改变。书中对于链条的运动精度、传动比的稳定性、以及如何通过优化链轮设计来提高传动精度,都有非常详尽的论述。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低噪音、低振动的链传动设计方法。它不仅介绍了如何选择特殊的链条结构(如静音链、齿形链),还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链轮的齿形、啮合间隙,以及采用特殊的润滑和减震措施来达到减噪减振的目的。这对于我设计高精度、低噪音的自动化设备,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

评分

这本《链传动技术手册》真的是我近年来翻阅过的最实用、最扎实的一本机械工程类书籍了。作为一个在一家中型制造企业从事设备维护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我接触链传动已经快十年了。以前,我们更多的是依靠经验,或者零散地查找一些产品手册和行业标准,遇到一些复杂工况或者新设备的选型设计,总是觉得力不从心,有时甚至会因为一个小小的链轮磨损问题,影响了整条生产线的效率。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及时雨。它的内容详尽到让我感到惊喜,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真正深入到实际应用的每一个细节。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链条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的论述。过去,我们只知道要选择“耐磨”的链条,但具体到不同的使用环境——高温、潮湿、腐蚀性介质,或者承受冲击载荷——应该如何权衡各种材料的性能,以及不同热处理方式对链条寿命的影响,我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系统性的认识。这本书里,作者不仅列举了不同类型链条(如滚子链、齿形链、特种链)在各种工况下的适用性,还详细阐述了不同钢材牌号、渗碳、淬火、调质等工艺对链条强度、硬度、韧性的影响,甚至还给出了具体的参考数据和实验验证。这对于我们进行设备升级改造,或者在高要求环境下设计新传动方案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指导。我甚至可以根据书中的图表,初步判断出当前设备上使用的链条是否是最佳选择,或者有哪些可以改进的空间。

评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最近在进行一个关于新型农业机械的毕业设计,其中涉及到一套用于谷物收割的链式传动系统。在文献调研的过程中,我了解到链传动虽然应用广泛,但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却并非易事。市面上的一些教材,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内容不够全面。 这本《链传动技术手册》是我在图书馆偶然发现的,可以说是给我带来了“救星”。书中从最基础的链条结构、工作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各种链条的分类、特点,以及在不同应用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的选型原则。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链条传动动力学分析的部分,它详细阐述了链条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力和力矩,以及这些力如何影响传动的平稳性和效率。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展示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链条型号的选择、链轮的设计,以及传动装置的布置。这些实例对于我这种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设计的学生来说,是无价的。

评分

作为一个对机械设计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我一直觉得链传动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的学问却相当深奥。我最近在研究一套老式机械设备的传动系统,其中就用到了好几处链传动。在调试过程中,我发现有些链条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异常的噪音和磨损,我试图从网上搜集资料,但很多信息都比较零散,而且有些过于专业,让我难以理解。直到我拿到这本《链传动技术手册》,我才感觉找到了“宝藏”。 书中对于链条的失效模式分析,简直是把我的困惑一一解开了。它详细描述了疲劳断裂、磨损、腐蚀、塑性变形等多种失效形式,并深入分析了每种失效的根本原因,比如润滑不良导致的磨损,应力集中引起的疲劳断裂,环境因素造成的腐蚀等等。更重要的是,书中提供了非常实用的预防和诊断方法。我根据书中的描述,对照我设备上的链条,发现其中一条链条的失效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初期安装时张力不均,导致部分链节承受了过大的应力,最终引发了早期磨损。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正确选择润滑剂、润滑方式,以及如何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这些知识对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对机械传动的可靠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作为一个在齿轮传动领域深耕多年的老工程师,我一直认为链传动在某些特定场合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坦白说,我对链传动的了解相对有限,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种“备选项”。直到我偶然间接触到这本《链传动技术手册》,我才真正意识到,链传动并非简单的“咬合”,其背后蕴含的精妙设计和严谨计算,丝毫不亚于齿轮传动。 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都让我感到非常钦佩。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链条的精度等级和制造公差的阐述。我一直以为链条的制造都是相对粗犷的,但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等级链条的制造精度要求,以及这些精度如何影响传动的平稳性、噪音以及寿命。这让我对国产链条和进口链条在性能上的差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另外,书中关于链条在极端工况下的运行状态分析,比如在高温、低温、高湿度环境下的性能衰减,以及如何通过特殊的涂层或材料来克服这些问题,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对于我这种偏好严谨设计的工程师来说,书中提供的各种计算公式和图表,以及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选型指南,都极具参考价值。

评分

我是一名机械工程的教授,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链传动作为机械传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让学生理解其背后的工程意义,却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这本《链传动技术手册》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教学资源。我将其中的内容进行了仔细研读,发现它不仅理论严谨,而且案例丰富,非常适合作为我课程的补充教材。书中关于链条失效模式的分类和分析,以及配套的预防和诊断措施,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材料力学和机械设计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链条的寿命预测和可靠性分析部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风险意识至关重要。书中提供的各种计算公式和图表,都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设计和估算。

评分

我在一家老牌的重型机械制造厂工作,我们生产的很多设备,比如矿山机械、建筑机械,都大量使用了重载链条。过去,对于这些链条的选型和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厂沿袭下来的图纸和经验,对于一些新兴的材料和工艺,接触的并不多。 这本《链传动技术手册》的出现,可以说是为我们注入了新的活力。书中对于各种重载链条的结构特点、材料选择,以及在极端恶劣工况下的性能表现,都有着非常深入的剖析。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高强度钢、合金钢以及新型复合材料在链条制造中的应用。它详细阐述了这些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以及如何通过热处理和表面强化技术来进一步提升链条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这对于我们更新产品设计,提升设备可靠性和市场竞争力,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评分

我是一名设备维修工,日常的工作内容就是确保各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在我的日常工作中,链传动设备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从简单的自行车链条,到大型工程机械的驱动链条,我接触的种类繁多。过去,我更多的是依靠经验来判断链条的磨损程度、噪音大小,并根据这些“直观”的感受来决定是否需要更换。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不够科学,有时会导致不必要的更换,有时又会因为判断失误而耽误生产。 这本《链传动技术手册》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工作方式。书中关于链条磨损状态的量化评估方法,比如如何通过测量链节的伸长量来判断磨损程度,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磨损模式来推断失效原因,都让我大开眼界。它不再是模糊的“看起来不行了”,而是有明确的标准和依据。我学到了如何根据链条运行时的具体声音、震动频率来初步诊断问题,甚至如何通过简单的工具来测量链条的张力。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以及预防性维护的策略。这不仅提高了我的维修效率,更重要的是,让我能够更准确地预测设备的维护周期,减少意外停机时间。

评分

我是一名机械行业的产品经理,在制定产品规划和市场策略时,需要对不同传动方案的优缺点有深刻的理解。链传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传动方式,我一直对其在成本、效率、可靠性等方面的表现保持关注。 这本《链传动技术手册》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链传动的视角。它不仅详细介绍了链传动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大量的市场应用案例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书中对于链传动在不同行业(如汽车、船舶、航空航天、食品加工)的应用情况,以及与齿轮传动、皮带传动等其他传动方式的比较分析,都非常有价值。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链传动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比如智能化、轻量化、以及与其他技术的融合。这些信息对于我预测市场需求、把握技术发展脉搏,制定更具前瞻性的产品策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