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科学与技术: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

水处理科学与技术: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晓军 等 著
图书标签:
  • 水处理
  • 化学絮凝
  • 絮凝剂
  • 环境科学
  • 环境工程
  • 化学工程
  • 水质处理
  • 分离技术
  • 凝聚
  • 污染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15823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533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1
字数:3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以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为基础,通过对水中污染物及其性质、絮凝剂絮凝作用原理、絮凝过程及动力学、无机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结构特性及合成方法、絮凝分离过程及设备等方面的阐述,系统全面地分析和介绍了化学絮凝剂的作用原理、污染物性质、化学絮凝剂合成方法与应用特点。
  《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可作为与水处理、絮凝、颗粒表面絮凝处理有关的环境工程、矿物加工、化学化工、石油、湿法冶金、食品加工等专业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学习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水
1.1.1 自然界中的水
1.1.2 现代生活与水污染
1.1.3 水质指标
1.1.4 水质标准
1.2 化学絮凝在水处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1.2.1 化学絮凝在水处理中的重要性
1.2.2 水中污染物的颗粒性质及分离方法
1.3 化学絮凝剂的分类与类型
1.3.1 定义及分类
1.3.2 无机絮凝剂
1.3.3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1.3.4 微生物絮凝剂
1.3.5 助凝剂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 水中污染物及性质
2.1 水的基本性质
2.1.1 水分子的性质及结构
2.1.2 水中物质与水分子的作用
2.2 水中污染物及性质
2.2.1 水中污染物的形态
2.2.2 水中污染物类型
2.2.3 水体中的胶体物质及类型
2.3 污染物颗粒的表面电性
2.3.1 污染物颗粒表面电荷的起源
2.3.2 水中颗粒表面双电层结构及电位
2.3.3 表面双电层的计算
2.3.4 表面动电现象
2.4 污染物颗粒表面的吸附现象
2.4.1 吸附的分类
2.4.2 无机离子的吸附
2.4.3 有机高分子的吸附
2.4.4 等温吸附方程
2.5 污染物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2.5.1 范德华作用
2.5.2 污染物颗粒间的静电作用
2.5.3 表面水化膜对污染物颗粒间作用的影响
2.5.4 位阻及穿插作用对污染物颗粒间作用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章 絮凝剂絮凝作用原理
3.1 分散与聚集
3.1.1 分散状态
3.1.2 聚集状态
3.2 无机絮凝剂凝聚作用机理
3.2.1 凝聚理论
3.2.2 无机絮凝剂作用机理
3.3 高分子絮凝剂絮凝作用机理
3.3.1 絮凝剂的絮凝作用
3.3.2 不同类型絮凝剂的吸附机理
3.3.3 吸附基团的键合作用机理
3.3.4 絮凝剂的电中和作用
3.3.5 高分子絮凝剂的其他作用
3.4 助凝剂的助凝作用及机理
3.5 絮凝剂的复配使用
3.5.1 絮凝剂复配使用的协同效应
3.5.2 絮凝剂的复配使用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 絮凝过程及动力学
4.1 絮凝过程
4.2 异向絮凝动力学
4.3 层流中的同相絮凝动力学
4.4 湍流中的同相絮凝动力学
……

第5章 无机盐类絮凝剂
第6章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第7章 絮凝及分离过程和设备

前言/序言

  化学絮凝科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一直是水处理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水处理中必不可少的单元操作之一。化学絮凝主要是去除水中由不溶性物质形成的胶体及悬浮颗粒,具有除浊除藻功能;同时具有去除水中有毒有机物、重金属、致病微生物和放射性物质等作用,还可用于污泥脱水。对于某些溶解性物质,可以先采用某些方法将其变为胶体物质,然后再用絮凝法将其除去。另外,在某些情况下,絮凝作用所形成的絮体会将一些溶解性物质吸附于其上而发生吸附性絮凝现象;但想用单一的化学絮凝方法直接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杂质,目前还难以取得特别有效的结果。
  化学絮凝是一种古老的方法,具有较悠久的发展历史。近40年来,絮凝科学理论与技术在水处理、化学化工、矿物加工、石油和冶金等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我国,王淀佐、汤鸿霄和李圭白等院士、高廷耀、王晓昌、卢寿慈、陆柱、严瑞喧、常青、高宝玉、李风亭等教授在不同领域为絮凝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与国内外学者和科研工作者一起为絮凝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书分为7章,主要总结和阐述了化学絮凝剂的作用原理、污染物溶液化学性质、絮凝剂结构特性和合成方法及絮凝与分离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同时反映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本书试图形成更加系统完整的絮凝科学理论与应用体系,为推动絮凝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本书由徐晓军教授定纲定稿,第1章由徐晓军、刘祥义编写,第2、3、4、7章由徐晓军编写,第5章由张艮林编写,第6章第3、4节由刘祥义、徐晓军编写,其余部分由刘祥义编写。本书的部分研究成果得到了云南省教育厅和青岛市科技局的项目支持;青岛理工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李圭白院士为本书作序;青岛科技局徐法坚副局长和褚晓明处长给予了支持和鼓励;昆明理工大学刘邦瑞和宁平教授、青岛科技大学唐林生教授、青岛理工大学管锡珺教授、孔令双和宋志文副教授、中山大学魏在山博士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查湘义同学和张艮林博士为本书的录入,科学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都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水处理科学与技术: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 简介 水,生命之源,工业之基,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在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双重挑战下,高效、经济的水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书《水处理科学与技术: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正是聚焦于水处理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化学絮凝,深入剖析了化学絮凝剂的作用机理,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本书并非仅仅罗列各种絮凝剂的种类和应用,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现象背后的科学本质。它将带领读者从微观层面,探索各种化学絮凝剂(包括无机、有机以及复合型絮凝剂)在水体中是如何与悬浮物、胶体颗粒发生相互作用的。我们将详细阐述电荷中和、吸附架桥、压缩双电层等关键的絮凝机理,并通过严谨的理论分析和丰富的实验数据,解释为何不同的絮凝剂在处理不同性质的水源时,会表现出迥异的效果。 本书的结构设计旨在循序渐进,逻辑清晰。首先,我们会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基本特性进行介绍,包括颗粒的大小、形状、表面电荷以及其在水中的稳定性,为理解絮凝过程奠定基础。接着,将集中笔墨详细介绍各类主要化学絮凝剂的化学结构、合成方法、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优势和局限性。 本书的核心内容将围绕絮凝剂的作用原理展开。我们将深入探讨: 电荷中和机理: 针对胶体颗粒的表面负电荷,解析带正电荷的絮凝剂如何通过吸引和吸附,降低颗粒间的静电斥力,使其更容易碰撞聚集。 吸附架桥机理: 阐述高分子絮凝剂的长链结构如何同时吸附多个胶体颗粒,形成“桥梁”,从而将分散的颗粒连接成宏观的絮体。 压缩双电层机理: 解释加入电解质(如无机盐)后,如何通过降低分散力层厚度,使胶体颗粒更容易接近,从而促进絮凝。 沉淀网捕机理: 在某些情况下,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本身会形成疏水性的氢氧化物沉淀,这些沉淀物可以有效地吸附和包裹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形成较大的絮体。 在深入理解了基本作用原理之后,本书还将进一步探讨影响絮凝效果的关键因素,例如: pH值: pH值直接影响絮凝剂的溶解度、水解形态以及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是决定絮凝效果的重要参数。 温度: 温度会影响絮凝剂的水解速率、颗粒的布朗运动以及絮体的沉降速度。 投加量: 絮凝剂的投加量需要精确控制,过量或不足都会导致絮凝效果不佳,甚至产生二次污染。 搅拌强度和时间: 适当的搅拌有助于絮凝剂与水体充分混合,促进颗粒碰撞,但过强的搅拌可能会破坏已形成的絮体。 原水水质: 水源的浊度、碱度、有机物含量、离子强度等都会影响絮凝剂的选择和最佳运行条件。 本书还将结合实际应用,介绍不同类型的絮凝剂在饮用水处理、污水处理(包括市政污水、工业废水)、污泥脱水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分析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絮凝优化策略。此外,对于新型、绿色环保型絮凝剂(如生物絮凝剂、纳米絮凝剂)的研究进展,本书也将有所涉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的深入解析,本书旨在帮助读者: 理解絮凝过程的本质: 摆脱“经验主义”,掌握指导实践的科学依据。 优化絮凝剂的选择和使用: 针对不同水质和处理目标,选择最适宜的絮凝剂,并确定最佳的投加条件,实现高效、经济的水处理。 解决实际水处理难题: 针对水处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从原理层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拓展研究思路: 为从事水处理研究和开发的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创新灵感。 本书的语言力求通俗易懂,避免过度学术化的表达,同时又不失科学的严谨性。理论阐述与图表、案例相结合,力求让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直观易懂。无论是水处理行业的工程师、技术人员,还是相关专业的学生,亦或是关注水环境保护的公众,都能从本书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和启发。 最终,本书希望能够推动化学絮凝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深入应用和不断发展,为守护我们宝贵的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人,总是喜欢探究事物背后的原理。在我看来,水是我们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水处理技术更是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福祉。这本书的题目,让我对“化学絮凝剂”这个概念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一直想知道,这些化学物质究竟是如何神奇地让浑浊的水变得清澈透明的?这本书以非常详实的内容,解答了我长久以来的疑惑。它从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入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工程应用,让我对水处理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名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掌握核心技术原理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们接触了大量的关于水处理的基础知识,但对于“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这一具体且关键的环节,总觉得不够深入。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用非常系统化的方式,从分子层面到宏观应用,层层递进地剖析了化学絮凝剂的工作过程。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各种絮凝剂的分类、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如何与水中的污染物发生作用的详细描述。这些信息对于我撰写学术论文和准备毕业设计非常有帮助。

评分

我一直对水处理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我们生活中,饮用水安全和工业废水处理都至关重要。这本书的题目《水处理科学与技术: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深深吸引了我,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化学絮凝剂在水处理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的书籍。这本书的内容,虽然题目明确,但其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注重实际应用和技术细节的阐述,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絮凝剂在不同水体净化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效果。

评分

我曾经参与过一些社区的环保志愿活动,其中就涉及到水质净化和垃圾分类等环节。在活动中,我注意到一些简单但有效的净水方法,其中就提到了使用一些化学物质来沉淀水中的杂质。这本书的题目正是我一直想深入了解的。它不仅解释了化学絮凝剂是如何工作的,还涉及到了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具体实践。我了解到,这些絮凝剂并非简单的“万能药”,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水质情况进行科学的选择和投加。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即使是看似简单的环保措施,背后也需要扎实的科学知识作为支撑。

评分

我是一名对科技发展趋势非常关注的普通读者,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强烈的热情。当我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我立刻被吸引住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这本书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化学絮凝剂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一点让我对“变废为宝,化浊为清”的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了解到,看似简单的加药过程,背后却蕴含着复杂的化学原理和精密的工程技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技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巨大潜力,也让我对未来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

作为一名对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关注与城市发展相关的技术。水处理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石,而化学絮凝剂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本书的题目,正是我渴望了解的。它不仅详细阐述了化学絮凝剂的作用原理,还涉及到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我了解到,这些技术的进步,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技力量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约而富有质感,主色调采用了沉静的蓝色,象征着水资源的重要与珍贵,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水分子和化学结构式的意象,既点明了主题,又透露出科学严谨的气息。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也相当舒适,是一种略带哑光的厚实纸张,印刷清晰,排版大方,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我特别喜欢其中插图和图表的设计,它们并非简单的示意图,而是经过精心制作,色彩搭配和谐,信息传达直观准确,很多复杂的技术原理通过这些图表变得一目了然,这对于我这样并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评分

我是一名在环保工程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经常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各种复杂的水质问题,而化学絮凝剂的使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我曾阅读过一些关于水处理的专业书籍,但大多过于偏重理论,或者涉及的范围过于宏观,很难将原理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详细阐述了不同种类化学絮凝剂的作用机制,并结合了大量的工程案例,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在面对不同水质时,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絮凝剂,以及如何优化投加量和反应条件,从而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评分

我一直坚信,只有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更好地驾驭和应用。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化学絮凝剂的认识仅停留在“加了之后水就变清了”这样一个粗浅的层面。然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其中蕴含的精妙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水处理领域的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科学的严谨和技术的魅力。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在讲述一个关于“净化”的故事,而化学絮凝剂则是这个故事中的关键“魔法师”,它的每一次“施法”,都蕴含着深厚的科学道理。

评分

我是一名喜欢阅读科普读物,并从中学习新知识的退休教师。退休后,我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尤其是那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水处理技术一直是我想深入了解的课题,因为饮用水安全和环境保护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这本书的题目,让我看到了了解这一重要领域的机会。它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化学絮凝剂的作用原理,并且涵盖了相关的科学技术。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水处理技术,也让我对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智慧充满了敬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