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中國人必讀的國學經典   
★薈萃儒釋道三傢經典   涵蓋經史子集精華  
★專業古籍整理團隊 曆時六年的成果薈萃  
★內容更全  譯注更精  字體夠大  閱讀更宜         
內容簡介
   《傳習錄》是王陽明的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集。是一部儒傢簡明而有代錶性的哲學著作。不但全麵闡述瞭王陽明的思想,也體現瞭他辯證的授課方法,以及生動活潑、善於用譬、常帶機鋒的語言藝術。本次齣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瞭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作者簡介
   王陽明(1472-1529),原名王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因被貶貴州時曾於陽明洞(今貴陽市修文縣)學習,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是我國明代著名的文學傢、哲學傢、思想傢、政治傢和軍事傢,是二程、硃、陸後的另一位大儒,“心學”流派的重要代錶人物。  
中華文化講堂是一個緻力於中華傳統文化典籍整理與齣版的編輯團隊。現已編輯齣版有《群書治要考譯》《群書治要(原文版)》《中華經典誦讀教材》《中華經典誦讀教材(第二輯)》《國學治要》《文白對照史記》《納蘭詞箋》等,廣受讀者的喜愛。        
目錄
   上捲  
徐愛錄  
徐愛跋  
陸澄錄  
薛侃錄   
中捲  
錢德洪序  
答顧東橋書  
答周道通書  
答陸原靜書(一)  
答陸原靜書(二)  
答歐陽崇一  
答羅整庵少宰書  
答聶文蔚(一)  
……  
下捲  
陳九川錄  
黃直錄  
黃修易錄  
黃省曾錄  
錢德洪錄  
……         
精彩書摘
   《謙德國學文庫》齣版說明  
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經濟與科技超速發展,人們在體驗經濟繁榮和科技成果的同時,欲望的膨脹和內心的焦慮也日益放大。如何在物質繁榮的時代,讓我們獲得內心的滿足和安詳,從經典中獲取智慧和慰藉,或許是我們不二的選擇。  
之所以要讀經典,根本在於,我們應當更好地認識我們自己從何而來,去往何處。一個人如此,一個民族亦如此。一個愛讀經典的人,其內心世界必定是豐富深邃的。而一個被經典浸潤的民族,必定是一個思想豐贍、文化深厚的民族。因為,文化是民族之靈魂,一個民族如果不能認識其民族發展的精神源泉,必定就會失去其未來的生機。而一個民族的精神源泉,就保藏在經典之中。  
今日,我們提倡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自提倡重讀經典始。然而,讀經典之目的,絕不僅在徒增知識而已,應是古人所說的“變化氣質”,進一步,是要引領我們進德修業。《易》曰:“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實乃讀經典之要旨所在。  
基於此理念,我們決定齣版此套《謙德國學文庫》,“謙德”,即本《周易》謙卦之精神。正如謙卦初六爻所言:“謙謙君子,用涉大川”,我們期冀以謙虛恭敬之心,用今注今譯的方式,讓古聖先賢的教誨能夠普及到每一個人。引導有心的讀者,透過掃除古老經典的文字障礙,從而進入經典的智慧之海。  
作為一套普及型的國學叢書,我們選擇經典,不僅廣泛選錄以儒傢文化為主的經、史、子、集,也將視野開拓到釋、道的各種經典。一些大傢所熟知的經典,基本全部收錄。同時,有一些不太為人熟知,但有當代價值的經典,我們也選擇性收錄。整個叢書幾乎囊括中國曆史上哲學、史學、文學、宗教、科學、藝術等各領域的基本經典。  
在注譯工作方麵,版本上我們主要以主流學界公認的權威版本為底本,在此基礎上參考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使整套叢書的注譯既能博采眾長而又獨具一格。今文白話不求字字對應,隻在保證文意準確的基礎上進行瞭梳理,使譯文更加通俗曉暢,更能貼閤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  
古籍的注譯,固然是現代讀者進入經典的一條方便門徑,然而這也僅僅是閱讀經典的一個開端。要真正領悟經典的微言大義,我們提倡最好還是研讀原本,因為再完美的白話語譯,也不可能完全錶達齣文言經典的原有內涵,而這也正是中國經典的古典魅力所在吧。我們所做的工作,不過是打開閱讀經典的一扇門而已。期望藉由此門,讓更多讀者能夠領略經典的風采,走上領悟古人思想之路。進而在生活中體證,方能直趨聖賢之境,真得聖賢典籍之大用。  
經典,是一代代的古聖先賢留給我們的恩澤與財富,是前輩先人的智慧精華。今日我們在享用這一份財富與恩澤時,更應對古人心存無盡的崇敬與感恩。我們雖恭敬從事,求備求全,然因學養所限、纔力不及,舛誤難免,懇請先賢原諒,讀者海涵。期望這一套國學經典文庫,能夠為更多人打開博大精深之中華文化的大門。同時也期望得到各界人士的襄助和博雅君子的指正,讓我們的工作能夠做得更好!  
……      
				
 
				
				
					《傳習錄》:明代心學巨擘王陽明的思想精粹  《傳習錄》是明代大哲學傢、思想傢、軍事傢王守仁(王陽明)的語錄、論說及與弟子問答的記錄,是集王陽明思想之大成的重要著作。全書分為上、中、下三捲,內容涵蓋瞭王陽明一生核心的哲學思想,尤其是其“心即理”、“知行閤一”、“緻良知”等關鍵命題,深刻影響瞭明清乃至後世的中國思想文化,並對東亞及世界哲學史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思想的緣起與核心——心即理  王陽明所處的時代,程硃理學占據瞭思想界的主流地位。然而,王陽明在深入研習程硃理學後,産生瞭質疑。他認為,如果“理”存在於事物之外,那麼人需要通過格物窮理纔能達到聖人的境界,這會使得聖賢之道變得遙不可及,普通人難以企及。他轉而提齣“心即理”的命題,認為“理”並非外在於人心,而是內在於人心之中。  “心即理”並非將人心視為主觀任意的,而是強調人的“心”本身就蘊含著普遍的、先天的道德原則和認識能力。也就是說,我們內心的良知,本身就包含瞭事物的“理”。我們之所以能認識事物,是因為我們的心能夠體察和領悟事物所蘊含的“理”。這種觀點,極大地解放瞭人們的思想,將認識的重心從對外部世界的窮究轉嚮對內心的體悟。  知行閤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知行閤一”是王陽明心學中另一重要且具有創新意義的命題。在此之前,對於“知”與“行”的關係,存在著“知先行後”或“知難行易”等不同觀點。王陽明則認為,真正的“知”必然包含著“行”,而“行”則是“知”的實現和檢驗。“知”不是空泛的學問,而是道德意誌的覺醒;“行”也不是盲目的行動,而是符閤道德原則的實踐。  他舉例說,知道孝順父母,這“知”就已經包含瞭孝順的“行”。如果僅僅停留在知道孝順的道理,而沒有實際去孝順,那就不是真“知”。同樣,知道仁愛,就必然會去愛人;知道忠誠,就必然會去盡忠。因此,“知”和“行”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麵,是不可分割的。  “知行閤一”的提齣,強調瞭實踐在認識和道德修養中的核心作用。它鼓勵人們將內心的道德原則付諸實踐,通過實踐來檢驗和深化認識,從而達到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升華。這一思想對於改變當時士人“言理則滔滔,行事則區區”的脫節現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緻良知:道德覺醒與自我完善的路徑  “緻良知”是王陽明心學實踐層麵的核心方法論。他認為,每個人內心都潛藏著一個天然的、不學而能、不慮而知的道德本能,這就是“良知”。“良知”如同指南針,能夠指引我們辨彆是非善惡,作齣正確的道德判斷。  “緻良知”就是要發掘、擴充和實現我們內心的良知。這並非是去學習新的道理,而是要將我們本來就擁有的良知,推己及人,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例如,看到彆人遭遇不幸,心中生齣同情,這就是良知;看到不正義的事情,心中感到憤慨,這也是良知。要“緻良知”,就是要將這種內心的感受,通過實際行動錶達齣來,去幫助他人,去匡扶正義。  王陽明認為,聖賢與凡夫的根本區彆,不在於天賦,而在於“緻良知”的程度。聖人之所以為聖人,是因為他們能夠始終如一地遵循和踐行自己的良知,而凡人之所以為凡人,是因為被私欲、俗見所濛蔽,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良知。因此,“緻良知”是一種不斷反省、不斷實踐、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是實現人生價值、達到精神自由的必由之路。  《傳習錄》的結構與內容  《傳習錄》上捲主要記錄瞭王陽明早年及中年時期的語錄,包括他對“心即理”、“知行閤一”、“緻良知”等核心思想的闡述,以及對當時一些普遍疑難問題的解答。這一捲的內容相對集中,是理解王陽明思想體係的入門。  中捲則收錄瞭王陽明晚年的語錄和論說,內容更為豐富,涉及的範圍也更廣。其中包含瞭他對“誠意”、“格物”等重要概念的進一步闡發,以及他對聖學工夫的更深入的探討。這一捲的思想更為精煉,也更具實踐指導意義。  下捲則以王陽明與其他弟子的問答為主,生動地展現瞭王陽明在具體情境下如何運用其心學思想來指導弟子的實踐和解惑。通過這些對話,我們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王陽明心學的活力和生命力,以及他對不同弟子因材施教的智慧。  《傳習錄》的意義與影響  《傳習錄》的齣現,標誌著中國儒學發展進入瞭一個新的階段。它打破瞭程硃理學僵化的束縛,以其深刻的哲學洞見和強烈的實踐精神,激發瞭無數士人的思考和行動。     對後世哲學的影響: 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不僅在中國本土得到瞭廣泛傳播和發展,如明末清初的黃宗羲、李贄等人都受到其深刻影響,甚至對近代中國的思想啓濛也起到瞭重要的作用。同時,王陽明的心學也傳入朝鮮、日本等東亞國傢,在當地引發瞭巨大的反響,成為這些國傢哲學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個人修養的啓示: 《傳習錄》所倡導的“緻良知”思想,為個人道德修養提供瞭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它鼓勵人們迴歸內心,發掘自身固有的道德潛能,通過勤於反省、勇於實踐,達到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升華。這種對個體價值和內在力量的強調,對於現代社會中的個體成長和精神建設,依然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    對社會實踐的指導: “知行閤一”的理念,強調瞭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反對空談和脫節。在任何時代,這種思想都能夠指導人們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工作,將道德原則體現在日常行為中,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總結  《傳習錄》不僅是一部哲學著作,更是一部關於如何認識自我、如何實踐道德、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的指南。王陽明以其超凡的智慧和深刻的洞察力,為我們揭示瞭內心的無限可能。他的思想,曆經數百年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不斷啓迪著後人,讓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安頓心靈、實現價值的根本。閱讀《傳習錄》,就是一次與偉大心靈的對話,一次對生命真諦的探索,一次通往智慧與覺醒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