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带物联网(NB-IoT)标准与关键技术

窄带物联网(NB-IoT)标准与关键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戴博,袁弋非,余媛芳 著
图书标签:
  • NB-IoT
  • 物联网
  • 窄带物联网
  • 通信技术
  • 无线通信
  • 低功耗广域网
  • LPWAN
  • 标准规范
  • 技术原理
  • 5G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3760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4790
包装:平装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内容系统全面:涵盖LTE R13 NB-IoT的整体协议,从核心网一直到物理层。深入阐述NB-IoT的关键技术和重要的标准化过程。
2.及时性:LTE R13 NB-IoT标准刚刚在6月份冻结。
3.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物联网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组成部分,而NB-IoT是目前物联网众多标准技术当中热门、非常看好的一项技术。一本好的NB-IoT图书,对中国的NB-IoT、乃至物联网的产业链发展会起积极的作用。
4.作者系“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IEEE会员,担任汉斯《无线通信》期刊主编,《千人》杂志编委,被评为信息科技行业的领军人物。

内容简介

本书对LTE R13 NB-IoT的整体协议做了比较详尽和全面系统的描述,涉及网络架构、物理层的各类信道、空口控制面、空口用户面、关键过程、射频指标和后续演进。不仅讲述协议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而且对重要的、但未被采纳的候选技术也进行了对比,呈现部分标准化的过程。书中还配有大量的性能分析。

作者简介

戴博,男,硕士,中兴通讯技术预研专家,主要从事4G和5G标准技术预研工作,参与了LTE所有标准版本的制定。
袁弋非,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毕业,2000-2008年在朗讯(后合并为阿尔卡特-朗讯)从事3G和4G关键技术研究。2008年至今在中兴通讯担任无线标准技术总监,负责4G和5G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推进。兴趣方向包括:多天线技术、信道编码、资源调度、非正交多址、窄带物联网等。2010年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
余媛芳,女,硕士,曾任3GPP2 TSG-AC WG3副组长,中兴通讯无线通信标准专家,主要从事3G4G5G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及标准推进。

目录

第1章 背景及概述 1
1.1 NB-IoT背景简介 2
1.2 NB-IoT WI目标 5
1.3 NB-IoT系统需求 6
1.4 NB-IoT标准进展 7
1.5 NB-IoT市场动态 7

第2章 NB-IoT网络架构 8
2.1 引言 9
2.2 总体框架概述 10
2.3 协议栈架构 12
2.3.1 基于SGi的控制面优化协议栈 13
2.3.2 基于T6的控制面优化协议栈 13
2.4 网络接口 14
2.5 网元实体 20

第3章 NB-IoT空口控制面协议 25
3.1 概述 26
3.2 RRC架构 27
3.3 连接控制 28
3.3.1 RRC连接建立过程 30
3.3.2 RRC连接恢复过程 32
3.3.3 RRC释放/挂起过程 35
3.3.4 RRC连接重建立过程 36
3.3.5 RRC连接重配过程 37
3.3.6 无线资源配置 38
3.3.7 无线链路失败检测及操作 39

第4章 NB-IoT空口用户面协议 41
4.1 媒体接入控制MAC 42
4.1.1 概述 42
4.1.2 关键过程 42
4.2 无线链路控制层RLC 49
4.2.1 概述 49
4.2.2 服务模式 50
4.3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PDCP 51
4.3.1 概述 51
4.3.2 主要功能 52
4.3.3 数据传输过程 53

第5章 物理层下行链路 55
5.1 概述 56
5.1.1 多址方式 56
5.1.2 帧结构 56
5.1.3 下行资源单元 57
5.1.4 下行物理信道 57
5.1.5 下行物理信号 58
5.2 同步信号 58
5.2.1 引言 58
5.2.2 信号结构 58
5.2.3 同步序列 60
5.3 物理广播信道 72
5.3.1 信道结构 72
5.3.2 处理过程 74
5.4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76
5.4.1 引言 76
5.4.2 下行控制信息 77
5.4.3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格式 80
5.4.4 处理过程 81
5.4.5 搜索空间 82
5.5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86
5.5.1 引言 86
5.5.2 信道结构 87
5.5.3 处理过程 88
5.5.4 传输模式 89
5.6 下行参考信号 90
5.6.1 窄带参考信号 90
5.6.2 小区专有参考信号 93
5.6.3 RRM测量 94
5.7 下行信号生成 95
5.7.1 中心频点 95
5.7.2 信号生成公式 99
5.8 DL Gap 100
5.8.1 引言 100
5.8.2 方案描述 102


第6章 物理层上行链路 104
6.1 概述 105
6.1.1 多址方式 105
6.1.2 帧结构 105
6.1.3 上行资源单元 106
6.1.4 上行物理信道 108
6.1.5 上行物理信号 108
6.2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格式1 108
6.2.1 引言 108
6.2.2 信道结构 108
6.2.3 处理过程 109
6.3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格式2 110
6.3.1 引言 110
6.3.2 信道结构 111
6.3.3 处理过程 111
6.4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112
6.4.1 信道结构 112
6.4.2 随机接入序列结构 119
6.4.3 随机接入信号生成 120
6.4.4 资源配置 121
6.4.5 功率控制 122
6.5 上行参考信号 124
6.5.1 引言 124
6.5.2 时频结构 124
6.5.3 序列 127
6.5.4 序列组跳变 132
6.6 SC-FDMA信号生成 132
6.7 UL Gap 134
6.7.1 引言 134
6.7.2 方案描述 134
6.8 峰均比降低 135

第7章 NB-IoT关键过程 140
7.1 总体流程 141
7.1.1 附着 141
7.1.2 去附着 146
7.1.3 跟踪区域更新 149
7.1.4 业务请求 153
7.1.5 控制面数据传输 154
7.1.6 用户面数据传输 160
7.1.7 控制面方案用户面方案切换 163
7.1.8 非IP数据传输 165
7.2 系统消息的调度 173
7.2.1 系统消息的类型和结构 173
7.2.2 MIB-NB的内容与调度 174
7.2.3 SIB1-NB的内容与调度 175
7.2.4 SI message的调度 179
7.2.5 系统消息的有效性与更新通知 180
7.2.6 SIB14-NB的更新 181
7.3 随机接入过程 181
7.3.1 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182
7.3.2 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190
7.4 寻呼过程 190
7.4.1 寻呼机制增强 190
7.4.2 寻呼的相关计算 192
7.5 接纳控制 193
7.5.1 LTE系统ACB接入控制机制 194
7.5.2 LTE系统EAB机制 195
7.5.3 LTE系统Backoff机制 197
7.5.4 NB-IoT接入控制机制 197
7.6 多载波处理 201
7.6.1 引言 201
7.6.2 载波类型定义 202
7.6.3 Anchor载波选择 203
7.6.4 使用条件 204
7.6.5 使用策略 204
7.7 安全机制 205
7.7.1 NB-IoT密钥架构 206
7.7.2 安全激活 207
7.8 终端能力信息传递 212
7.9 小区选择和重选 214
7.9.1 PLMN选择策略 215
7.9.2 选择了新的PLMN后的小区选择策略 216
7.9.3 空闲模式的测量策略 218
7.9.4 小区重选策略 218
7.9.5 UE进入连接模式时的小区选择 219
7.9.6 UE离开连接模式时的小区选择 219
7.9.7 处于正常驻留状态的UE的行为 219
7.9.8 处于任何小区选择状态的UE的行为 219
7.10 HARQ过程 220
7.10.1 下行HARQ过程 220
7.10.2 上行HARQ过程 232
7.11 NAS信息的传输 242

第8章 NB-IoT射频指标分析 243
8.1 共存分析 244
8.1.1 NB-IoT共存仿真场景 245
8.1.2 NB-IoT共存仿真结果 250
8.2 NB-IoT BS射频指标 254
8.2.1 NB-IoT BS发射机射频指标 254
8.2.2 NB-IoT BS接收机射频指标 259
8.3 NB-IoT UE射频指标 268
8.3.1 NB-IoT UE发射机射频指标 268
8.3.2 NB-IoT UE接收机射频指标 277

第9章 后续演进 282
9.1 R14 RAN WI简介 283
9.1.1 定位增强 283
9.1.2 多播传输增强 284
9.1.3 多载波增强 284
9.1.4 移动性增强 284
9.1.5 低功率终端 285
9.2 R14 SA WI简介 285
9.3 未来发展 285

缩略语 287
参考文献
《海阔天空:物联网世界的无限可能》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从智能家居的温馨舒适,到智慧城市的有序高效,再到工业物联网的精益生产,物联网(IoT)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并重塑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遥远构想,而是真真切切地改变着世界运行的逻辑,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个特定技术标准,而是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带领读者一同探索物联网世界的宏大图景及其背后蕴含的无限可能。我们将从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脉络讲起,深入剖析它为何会成为当今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之一,以及它将如何塑造未来。 第一部分:物联网的黎明与曙光——概念、驱动力与应用场景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首先澄清物联网的核心概念。它不仅仅是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收集、传输、分析和利用这些设备产生的数据,来实现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操作。我们将讨论构成物联网的几个关键要素:感知层(传感器、RFID等)、网络层(通信协议、网络基础设施)以及应用层(平台、数据分析、服务)。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驱动物联网蓬勃发展的核心动力。这包括: 技术进步的合力: 芯片成本的持续下降、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的迭代升级(如Wi-Fi、蓝牙、蜂窝网络等)、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增强,以及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算法的成熟,共同为物联网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业模式的创新: 物联网催生了诸多新的商业模式,如订阅服务、按需服务、数据驱动的增值服务等,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社会需求的驱动: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健康需求、对环境可持续性的日益关注、以及消费者对个性化、便捷化生活方式的追求,都极大地推动了物联网的应用落地。 我们将以丰富的案例研究,展现物联网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 智慧家居: 从智能音箱、智能照明到智能安防、环境监测,物联网让家居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想象一下,清晨醒来,窗帘自动拉开,咖啡机已准备好香浓的咖啡;离家时,一键即可关闭所有电器,系统自动进入安防模式。 智慧城市: 物联网技术赋能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包括智能交通管理(减少拥堵、优化信号灯)、智能公共安全(实时监控、应急响应)、智能环境监测(空气质量、水质监测)、智能能源管理(优化电网、减少浪费)等,共同构建更宜居、更高效的城市环境。 工业物联网(IIoT): 在制造业领域,物联网被誉为“工业4.0”的核心驱动力。通过连接生产线上的设备、传感器和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预测性维护、自动化生产调度、质量追溯以及供应链的优化,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智慧农业: 物联网技术帮助农民实现精准种植、科学养殖。通过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参数,智能灌溉系统能够按需供水;通过传感器监测牲畜的健康状况,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提高产量和养殖效益。 智慧医疗: 可穿戴健康设备、远程医疗监测系统、智能医疗器械等,正在改变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患者在家中即可实现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测,医生能够远程诊断和干预,大大提高了医疗的可及性和效率。 第二部分:连接世界的基石——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多彩画卷 要实现万物互联,强大的通信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不再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窄带技术,而是以更加包容的视野,描绘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全景图。我们将深入浅出地介绍各种主流的物联网通信技术,分析它们的特点、适用场景以及各自的优势与局限。 低功耗广域网(LPWAN): 这类技术是物联网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低功耗、远距离通信为主要特点,非常适合连接部署在偏远地区或低功耗要求的设备。 LoRaWAN: 我们将详细介绍LoRaWAN的开放标准、其独特的传播方式、网络架构(网关、节点、服务器)以及在智慧城市、资产追踪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Sigfox: 探索Sigfox独特的通信模式(上行为主、低数据速率),以及它在追踪、传感器数据收集等方面的优势。 (此处不提及NB-IoT,以体现本书的广阔视角) 蜂窝通信技术: 传统和新兴的蜂窝通信技术为物联网提供了强大的连接能力,特别是在需要较高数据速率或移动性的场景下。 2G/3G/4G LTE: 分析它们在物联网领域的演进和应用,以及在向5G迁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5G NR: 重点探讨5G技术为物联网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包括超高带宽、超低时延、海量连接能力,以及它如何赋能如自动驾驶、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对性能要求极高的物联网应用。我们将介绍5G在切片技术、边缘计算等方面的创新,如何为不同物联网场景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 短距离通信技术: 对于近距离设备间的通信,短距离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Wi-Fi: 探讨Wi-Fi在智能家居、办公环境等场景下的应用,以及Wi-Fi 6等新标准带来的性能提升。 蓝牙(Bluetooth): 介绍蓝牙技术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设备配网等方面的便利性,以及低功耗蓝牙(BLE)在物联网中的重要性。 Zigbee/Thread: 深入分析Zigbee和Thread在智能家居自动化、低功耗网络中的应用,以及它们作为构建可靠 Mesh 网络的优势。 其他通信技术: 我们还将简要介绍一些在特定场景下应用的通信技术,如NFC、RFID等,并讨论它们在物联网生态系统中的互补作用。 通过对这些通信技术的全面梳理,读者将能够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连接方案,构建高效、可靠的物联网网络。 第三部分:驱动智能化的核心——数据、平台与人工智能 连接只是第一步,真正赋予物联网生命的是其产生的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的智能处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聚焦于物联网数据的价值创造过程。 物联网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从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清洗、处理到分析和可视化,我们将全面审视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并探讨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物联网平台: 物联网平台是连接设备、管理数据、开发应用的“中枢神经”。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物联网平台(如云平台、边缘平台、行业平台),分析它们的核心功能(设备管理、数据管理、应用开发、安全认证等),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平台来支撑各类物联网应用。 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赋能: 人工智能是驱动物联网走向智能化的关键。我们将深入探讨AI技术如何与物联网深度融合,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化: 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 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从海量传感器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模式、预测设备故障、优化运营流程。 计算机视觉: 在智能安防、工业质检、自动驾驶等领域,计算机视觉如何实现对图像和视频的智能分析。 自然语言处理(NLP): 如何通过NLP技术,实现人与物联网设备之间更自然、更直观的交互,例如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家居设备。 边缘智能: 探讨将AI能力部署在靠近数据源的边缘设备上,实现实时分析和响应,降低对云端的依赖,提高效率和响应速度。 第四部分:安全、标准与未来展望 任何一项颠覆性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安全保障和标准规范。在本书的最后部分,我们将重点关注物联网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安全: 物联网设备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且许多设备本身安全能力有限,这给物联网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将深入探讨物联网安全威胁(如数据泄露、拒绝服务攻击、恶意控制等),并介绍各种安全防护策略,包括设备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以及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物联网标准化: 标准是推动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我们将讨论物联网标准化工作的意义,介绍目前主要的标准化组织和通用标准,以及标准化在促进互操作性、降低成本、加速创新方面的作用。 物联网的未来趋势: 展望物联网的未来,我们将探讨一些正在兴起或即将成为主流的趋势: 万物互联的深化: 物联网将从“万物相连”走向“万物智能”,实现更高级别的自主决策和协同工作。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 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通过构建现实世界物体的数字孪生体,进行模拟、分析、预测和优化。 可持续发展与物联网: 物联网在环境保护、能源管理、循环经济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人与物联网的融合: 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脑机接口等技术与物联网的结合,将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和应用场景。 结语: 《海阔天空:物联网世界的无限可能》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深刻的物联网认知框架。我们不设限,不拘泥于单一技术的细节,而是着眼于物联网生态系统的整体构建、驱动要素的深度解析以及未来发展的广阔图景。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您能够跳出“技术迷雾”,真正理解物联网如何重塑我们的现在,并为我们描绘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未来。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而物联网,正是开启这些机遇的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五: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带着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感。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说,它就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娓娓道来NB-IoT这个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作者在开篇就描绘了一个充满挑战的物联网世界,为NB-IoT的出现提供了坚实的应用背景。随后,他并没有急于介绍技术细节,而是先阐述了NB-IoT的核心目标——如何以极低的功耗和极小的成本连接海量的设备。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覆盖增强”的讨论,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NB-IoT如何通过特殊的信号处理技术,克服传统通信技术在地下室、楼宇深处等信号盲区的限制。这种从问题出发,再到解决方案的逻辑,让我能非常自然地接受和理解NB-IoT的各项技术特性。书中对“大规模连接”的阐述也很有趣,它让我意识到,NB-IoT并不是要替代现有的高速通信网络,而是要填补那些对数据速率要求不高,但对连接数量和功耗有极高要求的细分市场。这本书的整体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让我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物联网发展的魅力。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简直是一场深入浅出的技术盛宴!作为一名对新兴通信技术充满好奇心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对NB-IoT这个概念有所耳闻,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本书的出现,彻底为我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作者并没有上来就抛出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从NB-IoT产生的时代背景、它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层层递进。让我惊讶的是,它竟然能将复杂的通信协议和网络架构,用如此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逻辑结构解释清楚。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低功耗”这个核心优势时,不仅仅是简单罗列技术参数,而是深入剖析了它在终端设备设计、能源管理以及部署成本上的具体体现。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理解了NB-IoT为何能成为物联网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书中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案例分析也十分到位,比如智能抄表、环境监测、智能农业等,这些接地气的例子让我能直观地感受到NB-IoT的实际价值和广阔前景。虽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这本书成功地激起了我进一步探索NB-IoT技术细节的兴趣,甚至让我开始思考它在自己工作领域可能存在的应用。

评分

评价四: 作为一名嵌入式开发工程师,我一直致力于将最新的通信技术融入到我的产品设计中。这本书《窄带物联网(NB-IoT)标准与关键技术》恰好满足了我对NB-IoT技术深入了解的需求。我对书中关于NB-IoT的物理层和MAC层关键技术部分的讲解尤为感兴趣。作者对OFDMA(正交频分多址)和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等关键调制解调技术的详细介绍,以及它们在NB-IoT中如何针对低功耗和窄带特性进行优化,给了我很多启发。特别是关于上行链路的功率控制和资源分配策略,对于我们设计低功耗终端设备至关重要。书中还深入探讨了NB-IoT的信令流程和网络连接管理,这对于我理解设备如何与网络进行交互,如何实现高效的通信至关重要。我喜欢书中在描述这些技术时,不仅仅是给出一个概念,而是尝试去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和设计思路,这使得我对NB-IoT的理解更加深刻。此外,书中对NB-IoT的封装技术和数据传输机制的解析,也为我在软件层面实现高效通信提供了指导。这本书无疑为我的下一代物联网产品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评分

评价二: 我是一名在运营商从事网络规划工作的工程师,对于NB-IoT技术,我一直保持着审慎的关注。市场上关于NB-IoT的书籍并不少,但很多都流于表面,无法真正触及技术的精髓。《窄带物联网(NB-IoT)标准与关键技术》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标准,而是深度挖掘了NB-IoT在设计之初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为了克服这些挑战而采用的关键技术。例如,在信号覆盖增强方面,作者详细阐述了NPUSCH、NPSCH等信道的设计原理,以及上行/下行解调的复杂算法,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网络性能至关重要。书中关于功耗优化技术的论述也极具价值,对PSM(省电模式)和eDRX(扩展不连续接收)的深入解读,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NB-IoT如何平衡通信需求与能耗之间的关系。此外,书中对于NB-IoT与LTE、5G等其他通信技术的对比分析,也为我们进行网络演进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这些技术时,既有宏观的架构梳理,又不乏微观的细节推敲,使得理论与实践能够很好地结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技术基础,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应对未来的网络建设和优化工作。

评分

评价三: 坦白说,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对“窄带物联网”这个概念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了解,只知道它和“物联网”沾边。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的“落地性”非常强。作者没有过多地纠缠于深奥的数学公式或者晦涩的协议细节,而是着重于解释NB-IoT的技术是如何被设计出来,又是如何服务于实际应用的。书中关于“低数据速率”和“大规模连接”的优势分析,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具体的物联网场景,比如智慧城市中的路灯管理、垃圾桶监控等,来展示NB-IoT的独特性。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讨论了NB-IoT在功耗和成本上的优势,是如何通过简化网络结构和采用特定调制方式来实现的。这些解释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NB-IoT能够在电池供电、长周期部署的场景下发挥巨大的作用。此外,书中还提及了NB-IoT在安全方面的考虑,虽然没有过于深入,但也给出了基本的安全框架和考虑因素,这对于物联网应用的部署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NB-IoT有了一个非常清晰、实用的认知,感觉它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解决方案。

评分

从应用到创新:手机硬件研发与设计(第二版)

评分

很好,书籍很实用

评分

好书这个很好,值得购买!!信赖京东这个很好,值得购买!!信赖京东这个很好,值得购买!!信赖京这个很好,值得购买!!信赖京东东

评分

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而比较垃圾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评价,我绝对会用心的差评,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会影响该商品销量,而商家也会因此改进商品质量。

评分

书纸质不错,很清晰,很不错的一次购物

评分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评分

多读书,涨涨见识!与科技同步!

评分

通过读了这本书哈,终于对NBIOT,有了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谢谢编写这本书的各位专家

评分

京东的东西送的又快又好!非常棒!我很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