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形象设计(李小凤)

服饰形象设计(李小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小凤,周生力 编
图书标签:
  • 服饰设计
  • 形象设计
  • 服装搭配
  • 色彩搭配
  • 时尚
  • 造型
  • 人体工程学
  • 设计原理
  • 服装史
  • 审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2484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899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6
字数:1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服饰形象设计一书从服饰形象设计的理论出发,重点围绕实用性目的,首先从搭配的原理、美学法则的分析切入,到人体线条、服装线条的解析,将服装款式的选搭与人体的特点相结合;第二大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以常见服饰搭配技巧为切入,在不同年龄服饰形象设计案例分析为重点,具体讲解服饰形象设计的应用,再紧密结合场合的要求讲述不同场合服饰形象设计的典型案例,具体分为:职业场合、高端商务礼仪场合、婚庆场合、晚宴场合、休闲场合、少年儿童、中老年人等,并增加了为有发展前景的衣柜重组的内容。第三大部分是讲解创意类服饰形象设计的思路与方法,既开拓了服饰形象设计的思路,又有助于学习者参加各类相关的设计比赛。
服饰形象设计一书适合于高等院校人物形象设计和影视化妆专业师生教学使用,也可以作为相关行业培训和从业人员参考使用,同时适合于热爱生活、追求美的大众读者。

作者简介

李晓凤,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研主任、中韩合作项目专业主任,1、2001年毕业于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设计方向,2001年研读北京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结业,2011年就读于宁波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
2005年参与宁波培罗成项目设计,2009年至2013年先后带学生参加梦幻彩妆竞赛指导项目中的服饰创意设计,学生作品先后多次获得宁波市、浙江省及中美协举办的赛事前三名。
目前主持院级课题5项,分别是《服饰形象设计》精品课程、网络课程,《服饰赏析》院级教材编写已经结题,《服饰赏析与搭配》将于2014年5月前于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完成教学论文4篇,其中2篇发表于《艺术教育》杂志,其中《高职设计类课程改革实践——<以服饰形象设计>为例》一文,发表于《教育实验与研究》国家二级核心刊物。

目录

第一章 服饰形象设计概论 001
第一节 何谓服饰形象设计 /002
一、服饰形象设计概念 /002
二、服饰形象设计的特征 /003
三、服饰形象设计的价值 /004
第二节 服饰形象设计的过程 /004
一、个人服饰形象定位 /005
二、服饰形象管理 /005
第三节 服饰形象设计的原则 /006
一、服饰形象设计的主体原则 /006
二、服饰形象设计的时间原则 /006
三、服饰形象设计的场合原则 /007
第二章 服饰形象设计的内容 009
第一节 服饰形象设计主体的分析与判断 /010
一、脸型的分析与判断 /010
二、体型的分析与判断 /012
第二节 服装色彩的搭配 /013
一、色彩的基础知识 /013
二、色彩的搭配技巧 /019
三、服饰色彩与个人色彩的选择 /021
第三节 服装款式的选择 /022
一、服装款式的线条分析 /022
二、服装款式与体型的关系 /025
第四节 服装材质的选用 /028
一、不同材质的特点分析 /028
二、服装材质选用与体型的关系 /030
第五节 首饰搭配修饰 /031
一、常见首饰的类型 /032
二、首饰的选择与搭配 /033
第三章 日常生活类服饰形象设计 037
第一节 职业场合服饰形象设计 /038
一、职业场合的着装原则 /038
二、服装款式的选择 /038
三、职业场合服装色彩的选择 /040
四、职业场合首饰的选择 /042
第二节 高端商务礼仪场合服饰搭配 /042
一、商务场合的着装原则 /042
二、商务场合服装款式的选择 /043
三、商务场合服装色彩的搭配 /044
四、商务场合服装面料的选择 /044
五、商务场合饰品的搭配 /045
第三节 婚庆场合服饰形象设计 /045
一、中西婚礼服饰简述 /045
二、现代婚庆场合的婚礼服着装原则 /046
三、传统中式婚礼服饰搭配 /046
四、西式现代婚礼服饰搭配 /051
第四节 晚宴场合的服饰搭配 /056
一、晚礼服着装原则 /056
二、晚礼服款式选择 /057
三、晚礼服色彩选择 /058
四、晚礼服面料选择与风格塑造 /058
五、晚宴场合配饰的选择 /060
第五节 休闲场合服饰搭配 /061
一、休闲场合的着装原则 /061
二、休闲场合服装款式选择 /061
三、休闲服装色彩的选择 /065
四、休闲场合服装面料的选择 /067
五、休闲场合饰品的选择 /067
第六节 少年儿童服饰形象塑造 /067
一、学龄前期儿童身心特点与服饰形象设计 /068
二、学龄期儿童身心特点与服饰形象设计 /068
三、少年期儿童身心特点与服饰形象设计 /069
四、不同肤色、体型儿童的着装分析 /070
第七节 中老年人服饰形象设计 /071
一、中老年人的着装心理 /071
二、中老年人的体型特征 /071
三、中老年服装款式的选择 /072
四、中老年服装色彩的选择 /075
五、中老年服装面料的选择 /078
六、中老年饰品的选择 /079
第八节 衣柜重组 /080
一、上装必选单品 /080
二、下装必选单品 /081
三、配饰必选单品 /081
第四章 创意服饰形象设计构思与表现 085
一、创意服饰形象设计灵感的概念 /086
二、竞赛中服饰形象设计的主题设计构思途径 /086
三、创意服饰形象设计案例分析 /094
参考文献 106

前言/序言

我国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高等教育发展至今不过十余年,从社会培训机构的蓬勃兴起到目前各高校纷纷创办该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美容、美发、化妆以及日常生活装扮的流行指导师,该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需要。
本书紧密围绕“职业能力服务”、“竞赛服务”、“考证服务”三个宗旨,展开设计思维的培养及设计技能的训练。提炼服饰形象设计课程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的要求,以“人”为主线,介绍人物形象设计的内涵、原则、构思传达以及不同场合的服饰形象设计,并新增了新娘整体造型设计、青少年与中老年人服饰形象设计、竞赛创意类服饰整体造型案例这三大块内容,使本书更具有革新性与特色性。通过阅读可以使读者了解必需的设计理论、日常生活服饰形象设计内容与方法,掌握设计的思路与流程,培养良好的设计审美与创新。
本书由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李小凤和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周生力主编。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周生力、李清芳负责、二章节内容的编写,李小凤负责第三、四章节内容的编写,并完成了本书的统稿,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宋肖参与了两个章节内容的初步整理。书中第四章节的大部分图片是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作品或参赛作品,其中的模特是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在此感谢两个专业学生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虽然我们希望把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做到完美,但由于时间的限制,许多问题还需更深入的探究,所以书中难免会有不当之处,还恳请读者谅解,敬请专家及读者多多指正,不胜感谢!

李小凤 
2016年7月
现代纺织与材料科学前沿探索 图书名称:现代纺织与材料科学前沿探索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当代纺织工业与先进材料科学交叉融合的前沿领域,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师、设计师以及高等院校师生提供一份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参考指南。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从基础理论到尖端应用的多个维度,力求展现现代纺织材料的无限潜能及其对未来科技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第一部分:高性能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调控 本部分重点探讨了新一代功能性纤维的结构设计原理、合成工艺及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第一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的结构演变与力学增强机制 详细阐述了UHMWPE纤维在分子链排列、结晶度和超拉伸过程中的微观变化。重点分析了如何通过定向排列、引入纳米增强剂(如石墨烯、碳纳米管)来显著提升纤维的拉伸强度、模量以及抗疲劳性能。内容包括不同加工技术(如凝胶纺丝、熔融纺丝)对纤维内部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影响模型,并讨论了其在防弹材料、高性能绳索和医疗植入物中的应用潜力。 第二章:芳纶纤维(Aramid)的化学改性和热稳定性提升 深入研究了对位芳纶和间位芳纶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内在的氢键网络对高热稳定性的贡献。本章侧重于化学改性策略,包括引入耐高温基团(如杂环结构)或进行表面接枝聚合,以拓宽其使用温度范围并提高抗氧化性能。讨论了新型阻燃剂与芳纶基体的协同效应,以及在航空航天复合材料中应用面临的界面问题与解决方案。 第三章:生物基与可降解纤维的分子设计与环境友好性评估 关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以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为代表的生物基聚合物的合成与纤维化。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共聚、增塑或纳米粒子复合技术,改善传统生物降解纤维的机械性能、耐热性和加工性。同时,引入了先进的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对不同生物基纤维的环境友好性进行量化比较。 第二部分:智能纺织品与功能性面料的集成技术 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将电子元件、传感器以及响应性材料集成到纺织品基体中,创造出具备特定功能的“活性”织物。 第四章:导电纤维与柔性电子器件的纺织化集成 系统阐述了实现织物导电性的主要技术路径,包括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沉积、金属纳米线的原位生长以及导电浆料的浸渍涂覆。重点分析了如何设计具有高柔韧性、高循环稳定性的导电网络,以满足可穿戴电子设备(如柔性电池、应变传感器)对纺织基底的苛刻要求。讨论了织物化电子器件的可靠性测试方法和长期稳定性挑战。 第五章:形状记忆与自修复纺织材料的响应机制 探讨了热响应型和光响应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在纺织品中的应用。详细解析了形状记忆效应的物理化学基础,特别是通过交联点控制和相变材料设计来实现精确的回复温度和回复率。在自修复方面,重点介绍了微胶囊技术和血管网络结构在纤维或织物内部的构筑,以及修复剂与基体材料的化学匹配性研究。 第六章:热湿管理与相变材料(PCM)在纺织品中的应用优化 深入分析了人体热舒适性与织物微气候的传热传湿机理。详细介绍了微胶囊化相变材料的制备技术,以及如何通过纺织整理工艺将PCM均匀地固定在纤维表面或内部,以实现高效的潜热储存和释放。探讨了多孔结构设计和空气层控制对提升织物透气性和导湿性能的协同作用。 第三部分:先进纺织品的制造工艺与表面工程 本部分关注于提升纺织品的附加值和特定功能所需的先进制造技术和表面处理方法。 第七章: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在纺织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研究了如何利用熔融沉积、光固化等3D打印技术,直接构建具有复杂三维结构的纱线、织物或功能组件。重点讨论了适用于纺织材料的“生物墨水”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流变学特性。分析了通过结构设计实现织物局部力学性能梯度分布(梯度材料)的可能性,及其在定制化防护装备中的应用前景。 第八章:等离子体与超分子化学在纺织品功能化中的创新应用 系统回顾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纤维表面活化、接枝聚合和引入亲疏水性基团中的作用机理。着重探讨了超分子自组装原理在纺织品整理中的应用,例如利用氢键、疏水相互作用等非共价键构建可逆的、环境响应性的表面功能层,以实现易去污、抗菌或防紫外线等功能。 第九章:纳米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与安全性考量 探讨了纳米氧化物、纳米金属颗粒等在纺织品功能化过程中的分散、固着技术,以及如何避免纳米材料的迁移和释放。详细介绍了纺织品后整理工艺中,实现纳米材料均匀附着而不损害纤维强度的关键参数控制。同时,对当前研究热点——纳米纺织品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风险进行了基于毒理学的科学评估。 结论与展望 本书最后总结了现代纺织与材料科学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功能持久性、成本控制、大规模产业化以及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对未来十年内,如量子点纺织、仿生结构设计以及循环经济下的纺织品回收技术等方向进行了展望。 本书图文并茂,包含大量前沿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是纺织工程、高分子科学、材料物理以及功能服装设计等领域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时尚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一直以来都喜欢研究各种穿搭,但总感觉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存在一些隔阂。《服饰形象设计(李小凤)》这本书,就像一座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非常喜欢书中对“细节决定成败”的强调。李小凤老师不仅仅讲解了大的服饰选择原则,还深入到一些非常微小的细节,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领型来修饰脸型,如何通过袖子的设计来影响整体的比例,甚至是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鞋子和包包。她用非常专业的视角,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元素,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和谐的形象。比如,书中提到,圆脸的人更适合V领或U领,而方脸的人则更适合圆领或心形领,这让我恍然大悟。我一直以为自己穿圆领的衣服总是显得脸圆,现在知道了原因,以后就可以避免了。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关于“穿着礼仪”的讲解,比如在不同的社交场合,对服饰的要求有哪些讲究,这对我参加一些高端活动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穿搭,而是在学习一种生活艺术,一种能够提升个人魅力的软实力。

评分

我是一名刚步入职场的小白领,面对每天都要思考“今天穿什么”这个问题,总是感到头疼不已。以前我总是随意套件T恤和牛仔裤就出门了,但随着工作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个人的形象在职场中的重要性。偶然的机会,我翻阅了《服饰形象设计(李小凤)》这本书,就像找到了救星一样。书里面关于“廓形与身形”的讲解,让我对自己的身材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我一直以为自己的身材就是“普通”,但书里详细分析了梨形、苹果形、沙漏形等不同身形特点,并提供了相应的廓形选择建议,比如对于我这种有点苹果型身材的,如何利用A字形、H形来修饰身形,避免一些过于紧身或者过于宽松的款式。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讲解了“面料与纹理”的搭配,以前我根本没在意过,现在才了解到,不同的面料质感会传达出不同的信息,比如丝绸的光泽感显得高贵,粗纺羊毛的质感显得温暖而厚实。李小凤老师通过大量的图例,直观地展示了不同面料组合的效果,这让我不再盲目地挑选衣服,而是能更有目的地去选择那些能够提升我整体气质的服饰。这本书真的让我从“乱穿衣”升级到了“会穿衣”,每一次出门前的准备都变得更加有条理,也更加自信。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服饰形象设计(李小凤)》这本书,最初是抱着一种“试一试”的心态,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因为我总觉得形象设计离我这种普通人有点远。但阅读之后,我彻底改变了看法!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并没有教我们去模仿别人,而是强调“个性化”的形象塑造。李小凤老师反复强调,真正的形象设计,是基于个人的内在特质和外在条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风格,而不是盲目追逐潮流。她详细讲解了“风格定位”的几个重要维度,比如你是偏向于优雅、休闲、还是个性?你是喜欢柔美、硬朗,还是中性?书中提供了很多测试题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去探索自己的潜在风格。我发现自己之前一直都在尝试各种风格,但都感觉不太对劲,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更适合走那种“文艺复兴”式的复古风格,那种带有一定艺术气息和历史感的服饰,更能展现我的气质。而且,书中关于“配饰的点睛之笔”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总觉得配饰可有可无,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条精致的丝巾、一对别致的耳环,甚至是一个设计感的包包,都能够瞬间提升整体造型的格调,成为整体造型的亮点。

评分

这本《服饰形象设计(李小凤)》简直是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一直觉得自己穿衣服总是随随便便,没什么品味,也从来没想过“形象设计”这回事,直到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穿搭不仅仅是把衣服堆砌在身上,更是一种自我表达和提升。书里讲到色彩搭配的部分,我之前总是在衣服的颜色上犯愁,要么就是觉得这个颜色好看就买,要么就是凭感觉乱搭,结果常常是弄得不伦不类。但这本书里,李小凤老师系统地讲解了不同肤色、不同气质的人适合的色彩,还提供了很多实际的搭配案例,比如如何运用同色系、邻近色、对比色来打造不同的视觉效果。我跟着书里教的方法,开始尝试一些以前不敢碰的颜色,比如尝试用暖色调来提亮肤色,或者用一些对比色来制造亮点,惊喜地发现效果真的不一样!而且,书中还提到了根据不同场合选择服饰的原则,这对我来说太及时了,以前参加一些正式场合,我总是很紧张,不知道该穿什么,现在有了这本书的指导,我感觉自信多了。它让我明白,一个得体的着装,不仅仅是对场合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实用,语言也很通俗易懂,一点都不枯燥,我感觉自己就像在上一个非常生动的形象设计课程一样,收获满满。

评分

作为一名曾经在时尚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设计师,我对《服饰形象设计(李小凤)》这本书的内容感到非常惊喜,因为它触及了很多我平时工作中会思考的核心问题,但又以一种极其易懂和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书并没有流于表面的“好看”,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好看”。李小凤老师在书中对于“色彩心理学”的运用,让我印象深刻。她解释了不同颜色所传达出的情感信息,以及如何通过色彩来影响他人的感知。比如,蓝色可以传递出冷静和信任,红色则代表热情和活力,而绿色则象征着自然和健康。书中提供了大量不同色彩组合的案例,并分析了它们在不同情境下的效果,这对于我来说,不仅是理论上的补充,更是在设计实践中可以借鉴的灵感。此外,书中关于“视觉平衡与比例”的讲解,也相当到位。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服装堆砌,而是通过服装的剪裁、廓形、以及与其他服饰的搭配,来营造出视觉上的和谐感和比例上的优化。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提供一套“万能公式”,而是鼓励读者去探索和尝试,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与我作为设计师的理念不谋而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形象设计更深层次的魅力,不仅仅是外观上的美化,更是内在气质和个性的外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