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丛书--观赏鱼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

水产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丛书--观赏鱼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华雪铭,杨志刚,副主编 著,冷向军,华雪铭,杨志刚,副 编
图书标签:
  • 水产营养
  • 观赏鱼
  • 饲料配制
  • 水族
  • 鱼类营养
  • 营养需求
  • 饲料技术
  • 水产养殖
  • 观赏鱼养殖
  • 鱼饲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292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071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水产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6
字数:23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观赏鱼爱好者、养殖者、经营者及观赏鱼饲料生产者学习使用,亦可供相关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观赏鱼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是水产专家冷向军的倾心力作,图文结合紧密,内容翔实。
★《观赏鱼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详细介绍了不同生长阶段观赏鱼的营养需求,观赏鱼饲料各类及饲喂技术、观赏鱼饲料配方中常用原料、观赏鱼饲料的配方设计等内容。内容全面,科学易懂。
★《观赏鱼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供观赏鱼养殖人员、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指导生产使用,也可供有关水产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观赏鱼的主要养殖品种,观赏鱼所需营养素的种类、功能和需要量,观赏鱼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观赏鱼的天然饵料,制作配合饲料所需的各种原料及其特性、配合饲料的配方设计,配合饲料的加工生产,观赏鱼饲料质量管理与评价,观赏鱼的疾病防治等。本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操作性强,可供观赏鱼爱好者、养殖者、经营者及观赏鱼饲料生产者学习使用,亦可供相关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冷向军,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研究领域之一为观赏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观赏鱼产业是我国水产养殖业一个新的增长点,但相对于食用鱼研究,国内外对观赏鱼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研究很少;本研究团队于2005年开始了观赏鱼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研究,目前已完成金鱼,血鹦鹉蛋白质需求和着色的研究、观赏水母饵料的选择与体型调控的研究,已获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多篇。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观赏鱼概述
第一节温带淡水观赏鱼2
一、金鱼2
二、锦鲤4
第二节热带淡水观赏鱼5
一、脂鲤科5
二、鳉科6
三、慈鲷科8
四、骨舌鱼科11
第三节热带海水观赏鱼13
一、雀鲷科13
二、蝶鱼科14
三、棘蝶鱼科14
四、粗皮鲷科14
五、隆头鱼科15
第二章 观赏鱼的营养学原理与消化生理
第一节蛋白质营养18
一、蛋白质的组成、分类和生理功能18
二、蛋白质代谢20
三、蛋白质、氨基酸的质量22
四、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求量24
五、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定30
第二节糖类营养35
一、饲料中糖类的种类35
二、糖类的营养生理作用39
三、糖类代谢及对糖类的利用39
四、对糖类的需求量41
第三节脂类营养42
一、脂类的组成、分类及性质42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45
三、脂类代谢及利用46
四、对脂肪的需求量47
五、鱼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48
六、鱼类对类脂质的需求49
七、脂肪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50
第四节维生素营养51
一、维生素的概念及分类51
二、观赏鱼对维生素的需求量60
三、抗维生素61
第五节矿物质营养62
一、矿物元素分类与生理功能62
二、常量矿物质元素63
三、微量矿物元素67
四、对矿物质的需求量69
第六节能量营养70
一、观赏鱼对能量的利用71
二、饲料原料的能值73
三、能量需求74
第七节观赏鱼的消化生理77
一、鱼类的消化系统77
二、鱼类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79
三、消化率82
第三章 观赏鱼的天然饵料
第一节天然动物性饵料90
一、鱼虫类90
二、轮虫类91
三、枝角类93
四、蚤类95
五、虫类96
六、其他动物性饵料103
第二节天然植物性饵料103
一、藻类103
二、芜萍107
三、小浮萍和紫背浮萍108
四、菜叶108
五、豆腐109
第四章 配合饲料的原料
第一节饲料原料的分类111
一、国际饲料分类法112
二、我国的饲料分类和编码系统113
三、我国饲料原料目录114
第二节蛋白质饲料116
一、植物性蛋白质饲料116
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127
三、单细胞蛋白质饲料137
第三节能量饲料139
一、谷实类饲料140
二、糠麸类饲料145
三、淀粉质块根、块茎类147
四、油脂类饲料148
第四节青绿饲料、粗饲料150
第五节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和饲料添加剂151
第五章 饲料添加剂
第一节概述154
一、饲料添加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54
二、载体和稀释剂155
三、添加剂预混合饲料157
第二节营养性添加剂157
一、氨基酸添加剂157
二、维生素添加剂162
三、矿物质元素添加剂167
第三节非营养性添加剂173
一、抗生素173
二、酶制剂176
三、益生素177
四、中草药及植物提取物179
五、饲料保存剂181
六、饲料调制剂184
七、免疫增强剂187
八、着色剂189
第六章 饲料配方设计与加工
第一节配合饲料概述197
一、配合饲料的定义和优点197
二、配合饲料的种类及其特点198
第二节配合饲料配方设计203
一、配方设计的依据和原则203
二、配方设计方法205
第三节观赏鱼饲料配方211
一、锦鲤211
二、金鱼212
三、血鹦鹉212
四、七彩神仙鱼213
第四节观赏鱼饲料的加工特点214
一、原料粉碎粒度214
二、水中稳定性215
三、观赏鱼料的形状与原料选择216
第五节饲料加工的主要工序和设备216
一、饲料加工的主要工序216
二、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流程224
第六节饲料膨化技术225
一、挤压膨化的工作原理225
二、挤压膨化机的结构226
三、挤压膨化工艺227
四、挤压沉性料的生产228
第七章 观赏鱼饲料质量管理与评价
第一节观赏鱼饲料质量包含的内容230
一、感官指标230
二、物理指标231
三、营养学指标232
四、卫生学指标234
第二节观赏鱼饲料质量评价234
一、化学评定法234
二、消化率评定法235
三、养殖试验评定法235
四、生产性评定法235
第八章 观赏鱼疾病的防治
第一节观赏鱼疾病发生的原因237
一、环境因素237
二、生物因素240
三、自身因素240
四、人为因素241
第二节观赏鱼疾病的预防242
一、控制和消灭病原体242
二、保持优良的水质244
三、科学投饲245
第三节观赏鱼疾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246
一、观赏鱼疾病的早期症状247
二、观赏鱼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247
三、常用药物249
四、用药时的注意事项254
第四节常见疾病及治疗256
一、寄生虫病256
二、细菌病259
三、真菌病261
四、病毒病261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观赏鱼产业是指以观赏鱼生产为基础, 集观赏鱼养殖、观赏鱼饲料、水族器材、观赏鱼销售、观赏鱼文化等要素为一体的产业体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观赏鱼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3年我国的淡水观赏鱼养殖量达到了36.87亿尾, 较2012年增加75.5%。
发展观赏鱼产业,重要的物质基础是饲料。观赏鱼的养殖在传统上认为只能依靠活体饵料,但活体饵料不易获得,使用不便,易传播疾病,因此,开发和研制观赏鱼全价配合饲料是发展观赏鱼产业的必由之路。观赏鱼饲料的科学配制是建立在观赏鱼的营养需求基础上的,也离不开饲料加工机械和加工技术的支持。长期以来,食用鱼养殖一直被作为重点,养殖观赏鱼则是副业,致使国内观赏鱼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旺盛,观赏鱼养殖业蓬勃发展起来。不过,与观赏鱼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相比,观赏鱼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制研究显得相当滞后和薄弱,表现为已研究的品种少,研究内容肤浅,多集中在一些大量营养素的研究上,如蛋白质、脂肪的需求量,很少涉及如何调控观赏鱼的体态、活力和体色,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观赏鱼产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我国观赏鱼饲料产业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一是我国水产饲料工业基础实力雄厚;二是观赏鱼饲料存在价格优势;三是观赏鱼产业发展前景好,为观赏鱼饲料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笔者从事观赏鱼营养与饲料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已有十余年之久,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有幸能成此书,希望对于我国观赏鱼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然而,由于笔者水平和能力有限,难免有一些疏漏,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论文、专著和网站的相关资料,在此,对有关作者一并致谢。

冷向军
于上海海洋大学
《观赏鱼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图书简介 引言 观赏鱼,以其绚丽的色彩、奇特的身姿和灵动的生活习性,早已成为现代家庭和水族爱好者们追逐的宠儿。它们不仅是静态的艺术品,更是流动的生命,为我们的生活空间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然而,要让这些娇贵的生命健康成长、绽放最美的姿态,仅仅提供一个适宜的水体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如同人类需要均衡的膳食来维持健康,观赏鱼的成长、活力、色泽乃至繁殖能力,都与它们所摄取的营养息息相关。科学的营养管理和精良的饲料配制,是保障观赏鱼健康长寿、展现最佳观赏价值的基石。 本书,《观赏鱼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而诞生的。它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观赏鱼饲养手册,而是一本深入探究观赏鱼生理特点、精细分析其营养需求、并系统介绍科学饲料配制技术的专业著作。本书旨在为广大观赏鱼养殖从业者、爱好者、以及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一套全面、实用、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解决方案。我们将从观赏鱼独特的生理生化角度出发,层层剥茧,揭示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观赏鱼对各类营养素的精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详尽阐述如何根据这些需求,设计和配制出高效、经济、适口性强的观赏鱼饲料。 第一篇:观赏鱼营养生理学基础 在探讨饲料配制技术之前,理解观赏鱼的营养生理学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本篇将为您构建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 观赏鱼的消化生理特点:观赏鱼的消化系统与陆生脊椎动物存在显著差异。它们的消化道普遍较短,消化酶的种类和活性也各有特点。我们将深入剖析不同类群观赏鱼(如鲤形目、鲈形目、鲶形目等)消化道结构、长度、以及消化酶分泌的规律。例如,草食性观赏鱼与肉食性观赏鱼在消化系统上存在明显的分化,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饲料原料和优化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此外,肠道微生物在观赏鱼营养吸收和健康维持中的作用也将得到重点阐述,为益生菌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必需营养素的生理功能:观赏鱼同样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基本营养素来维持生命活动。本部分将详细解读每一种营养素在观赏鱼体内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与氨基酸: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于观赏鱼的生长、修复、免疫以及色素形成至关重要。我们将深入探讨观赏鱼对不同种类蛋白质(如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的利用效率,以及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比例及其在体内代谢中的作用。例如,色氨酸、酪氨酸等对色素合成的影响,蛋氨酸、赖氨酸等对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 脂肪与脂肪酸:脂肪不仅是能量的重要来源,更是构成细胞膜、合成激素、运输脂溶性维生素的关键。我们将重点关注观赏鱼对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如Omega-3和Omega-6)的需求,以及它们在能量代谢、抗炎、免疫等方面的生理功能。特定脂肪酸的缺乏或过量可能导致的疾病也将有所提及。 碳水化合物:虽然观赏鱼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不如陆生动物,但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为鱼体提供能量,减轻蛋白质的消耗。我们将分析不同观赏鱼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以及复合糖类和单糖类的不同作用。 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观赏鱼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它们参与体内各种代谢反应。我们将系统介绍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B族、C)在观赏鱼体内的具体功能,例如维生素A对视力和皮肤健康的重要性,维生素C对伤口愈合和免疫力的增强作用,以及维生素E作为抗氧化剂的功效。缺乏症和中毒症的临床表现也将一并介绍。 矿物质:矿物质是构成骨骼、牙齿、体液和参与多种酶活性的必需无机元素。我们将重点关注钙、磷、铁、锌、铜、碘等宏量和微量矿物质在观赏鱼体内扮演的角色,如钙磷对骨骼发育的影响,铁对造血功能的重要性,以及碘对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必需性。不同水体环境对矿物质需求的影响也将被纳入考量。 观赏鱼生长与发育的营养需求:观赏鱼的营养需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其生长发育阶段、生理状态(如繁殖期、应激期)而发生动态变化。 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特点:幼鱼、成鱼、亲鱼在蛋白质、脂肪、能量等营养素的需求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幼鱼需要更高的蛋白质含量以促进快速生长,而成鱼则需要相对更均衡的营养以维持生命活动和繁殖。 繁殖期营养调控:亲鱼的繁殖能力、产卵量、受精率和子代质量,都与繁殖期前的营养储备和繁殖期间的营养供给密切相关。我们将探讨繁殖期亲鱼对特定脂肪酸(如DHA、EPA)、维生素E、矿物质等的需求,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饲料来提高繁殖性能。 特殊生理状态下的营养需求:如观赏鱼的疾病康复期、换水应激期、环境变化适应期等,都需要有针对性的营养支持。例如,在疾病康复期,提高免疫力相关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E、β-葡聚糖)的添加量,可以加速鱼体的恢复。 第二篇:观赏鱼饲料原料的选择与评估 饲料的品质直接决定了观赏鱼的营养摄入。本篇将深入探讨各种饲料原料的特性及其在观赏鱼饲料中的应用。 动物性饲料原料: 鱼粉:作为优质蛋白质的来源,鱼粉的营养价值极高,富含必需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我们将分析不同等级鱼粉的质量指标(如粗蛋白、脂肪、灰分、挥发性盐基氮等)以及选择优质鱼粉的注意事项。 畜禽副产品:如血粉、羽毛粉、肉骨粉等,也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但需要注意其营养成分的差异、消化利用率以及潜在的抗原性。 水产动物产品:如虾粉、鱿鱼粉等,不仅提供优质蛋白,还富含虾青素等色素,对观赏鱼的体色有良好促进作用。 其他动物性原料:如昆虫蛋白、蚯蚓粉等,在特定观赏鱼饲料中的应用价值。 植物性饲料原料: 谷物类:如玉米粉、小麦粉、大麦粉等,是能量和部分蛋白质的来源。但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消化率。 豆粕类:如大豆浓缩蛋白、豆粕等,是重要的植物性蛋白质来源,但需注意其氨基酸组成不平衡和抗营养因子。 植物蛋白提取物:如豌豆蛋白、马铃薯蛋白等,作为高品质植物蛋白的替代品。 藻类:如螺旋藻、小球藻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天然色素,在观赏鱼饲料中有重要应用。 配合性饲料原料: 油脂类:如鱼油、亚麻籽油、大豆油等,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 添加剂: 维生素预混料:提供全面的维生素来源。 矿物质预混料:补充必需的矿物质。 免疫增强剂:如β-葡聚糖、壳聚糖等,提高鱼体免疫力。 色素添加剂:如虾青素、类胡萝卜素等,增强观赏鱼的体色。 诱食剂:提高饲料的适口性。 防腐剂与抗氧化剂:延长饲料的保质期。 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评估: 营养成分分析:通过化学分析确定原料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水分等含量。 氨基酸评分:评估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是否符合观赏鱼的需求。 消化利用率测定:通过实验方法测定不同原料在观赏鱼体内的消化吸收效率。 抗营养因子检测:识别并评估原料中可能存在的对鱼体健康不利的物质。 第三篇:观赏鱼饲料配制技术 在掌握了营养需求和原料特性后,本篇将聚焦于观赏鱼饲料的实际配制过程。 饲料配制的基本原则: 营养均衡性:满足观赏鱼在特定生长阶段和生理状态下的所有必需营养素需求。 经济性: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高的原料。 适口性:提高饲料的诱食性、咀嚼性,减少浪费。 稳定性:确保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和不溶性,减少营养流失。 安全性: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和添加剂。 饲料配方设计: 确定目标参数:根据观赏鱼的种类、生长阶段、目标产量、成本预算等,设定饲料的粗蛋白、粗脂肪、能量、氨基酸等关键指标。 线性规划法(LP):一种常用的数学优化方法,通过计算机程序,在满足各项约束条件(如原料可用性、营养素需求、成本限制等)的前提下,计算出最优的饲料配方。 配方软件应用:介绍常用的饲料配方软件及其操作方法。 饲料加工工艺: 原料粉碎与混合:精细的粉碎和均匀的混合是保证饲料品质的基础。 制粒工艺: 挤压制粒(Extrusion):通过高温高压,使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和适口性,同时可以生产浮性或沉性饲料。 膨化制粒:类似于挤压制粒,但工艺略有不同。 环模制粒:传统的制粒方式,成本较低。 干燥与冷却:控制水分含量,延长保质期。 包膜技术:将一些不耐热或易氧化的营养素(如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免疫增强剂等)在制粒后进行包膜处理,以保证其在饲料中的活性。 不同类型观赏鱼饲料的配制: 草食性观赏鱼饲料:强调高纤维、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配方。 肉食性观赏鱼饲料:需要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配方,并注重必需脂肪酸的补充。 杂食性观赏鱼饲料:需要均衡的营养配比,并根据其偏好调整。 特殊功能性饲料:如增色饲料、促生长饲料、繁殖促排饲料、疾病防治饲料等。 饲料质量控制与贮存: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包括原料检验、工艺参数控制、成品检验等。 成品检验:对饲料的外观、粒度、硬度、水分、营养成分、适口性等进行检测。 饲料的贮存:强调在干燥、阴凉、通风的环境下贮存,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定期检查保质期,防止霉变和氧化。 第四篇:观赏鱼营养相关疾病与诊断 营养不均衡是导致观赏鱼罹患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本篇将介绍常见的营养缺乏症和过剩症。 营养缺乏症: 蛋白质缺乏:生长迟缓、消瘦、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 脂肪缺乏:生长缓慢、皮肤粗糙、浮肿、繁殖能力下降。 维生素缺乏症:如维生素A缺乏(眼球突出、皮肤角质化)、维生素C缺乏(愈合缓慢、出血)、维生素E缺乏(肌肉变性、繁殖障碍)等。 矿物质缺乏症:如钙磷缺乏(骨骼畸形、浮水)、铁缺乏(贫血)等。 营养过剩症: 脂肪过剩:肥胖、脂肪肝、影响生长和繁殖。 维生素过剩症:某些脂溶性维生素(如A、D)过量可能导致中毒。 营养性疾病的诊断: 临床症状观察:结合鱼体的外观、行为、活动能力等进行初步判断。 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检查,寻找异常。 血液生化指标分析:检测鱼体血液中营养素的含量,评估营养状况。 饲料分析与评估:对现有的饲料进行营养成分分析,查找问题根源。 结论 《观赏鱼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不仅是一本知识的汇集,更是一本实践的指南。它致力于填补观赏鱼营养科学与饲料生产技术之间的鸿沟,为观赏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您能够深刻理解观赏鱼营养的复杂性与重要性,掌握科学的饲料配制方法,从而提升观赏鱼的养殖效益,改善观赏鱼的健康状况,最终让这些美丽的小生命在您的精心照料下,绽放出最耀眼的光彩。本书的编写,凝聚了众多科研人员和一线实践者的智慧与经验,我们相信,它将成为您在观赏鱼营养与饲料配制领域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色彩明亮,装帧也挺有质感的,让人一拿到手就觉得内容会很扎实。我最初被吸引是因为我对水产养殖领域的一些基础知识比较感兴趣,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前沿技术的应用。这套丛书的整体布局看起来很系统,从宏观的理论到具体的实践操作,都有所涉猎。我感觉它不仅仅是给专业人士看的,对于那些想要进入水产行业的新手来说,也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入门阶梯。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阐述,我觉得非常到位,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干巴巴的,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来辅助理解,这点我很欣赏。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和图表,作者的处理方式显得很成熟,让人一目了然,这在专业书籍中是很难得的。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沉稳的力量。作者的叙述方式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总能用最直接的方式把复杂的问题阐述清楚。虽然主题是比较专业的营养学和配方技术,但整体阅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反而有一种知识被系统化梳理后的满足感。它在细节上的把控非常到位,比如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鱼类,在微量元素需求上的微小差异,书中都有清晰的标注。这本书无疑是水产领域工作者和学生案头必备的一本宝典,它的价值远超乎其定价。

评分

这本书的知识深度确实让人感到惊艳。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科学原理。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文献和数据来源时非常严谨,这为书中的论断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某个新知识点而停下来思考,它提出的很多观点都很有启发性,让我对某些传统认知产生了新的看法。这感觉就像是跟一位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专家在对话,他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是很多科普读物所欠缺的。

评分

作为一本技术参考书,这本书的实用性毋庸置疑。它在理论阐述之后,总会紧接着给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或案例分析,这对于实际操作者来说极其重要。我特别欣赏它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对比分析,比如在不同水体环境或不同养殖模式下,营养配比的调整策略,这些细节的描述非常到位。书中对饲料原料的特性分析也相当细致,让人清楚地知道每种原料的优缺点及其在配方中的地位。读完相关章节,我感觉自己马上就能上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一些初步的配方调整了。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排版印象深刻,阅读体验很流畅。字体大小适中,段落间距也处理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太容易疲劳。内容编排上,作者似乎非常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章节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像在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不是零散知识点的堆砌。比如在探讨某种营养素的作用时,他会先回顾历史上的研究发现,再引出现代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出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确实有助于加深读者的理解和记忆。对于一些专业术语,书中似乎也做了详细的解释,这对于非本专业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