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长期关注当代思潮的读者来说,理解20世纪哲学如何从古典形而上学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至关重要,而这卷书提供了绝佳的路线图。它成功地展示了逻辑学和数学的严谨性如何被引入哲学,从而催生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大部分哲学流派。我特别欣赏其中对维也纳学派的批判性回顾,它不是简单地批判其可证实性原则的失败,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试图建立“普遍科学语言”的宏伟愿景及其内在的矛盾。此外,书中对“结构主义”思潮在不同领域的渗透也有所提及,虽然没有深入欧陆的结构主义,但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整体的论述显得更为饱满。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清晰地展示了,20世纪的哲学不再是关于“是什么”的最终陈述,而更多是关于“我们如何能知道”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精细打磨。它是一部关于现代思维工具箱的权威指南。
评分当我拿起这本关于20世纪哲学思潮的巨著时,我最大的期待是它能清晰地勾勒出分析哲学的兴起及其与欧陆哲学的分野,而这卷书在处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的章节上,确实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它细致地回顾了弗雷格和罗素的努力,以及怀特海和怀特海的早期尝试,探讨了为什么基于集合论的数学基础会遭遇悖论,并详尽阐述了逻辑实证主义者们试图用可证实性原则来净化哲学的尝试如何最终走向了自身的局限性。然而,我特别欣赏的是,它没有将这些流派视为孤立的事件,而是巧妙地穿插了后期的语言哲学和模态逻辑的发展,展示了这些看似枯燥的逻辑革命如何重塑了我们对“真理”和“必然性”的理解。这本书的行文风格严谨而富有洞察力,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逻辑训练,但其叙述的流畅性又保证了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概念的读者也能被其学术魅力所吸引。读完后,你不会觉得自己掌握了所有答案,但你会清楚地知道那些问题是如何被提出的,以及为什么它们至今仍然困扰着我们。
评分老实说,我对科学哲学的偏好胜过逻辑学部分,而这卷书在科学哲学上的处理非常到位,它没有陷入那种纯粹描述科学史的窠臼,而是聚焦于哲学对科学方法的反思。例如,关于库恩的“范式转换”理论的讨论,简直是点睛之笔。作者不仅介绍了范式转换的概念,还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认识论背景下,探讨了何谓“不可通约性”以及这是否意味着科学知识是完全相对的。这种深入的辨析,让人不禁反思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受的“客观知识”的本质。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机械地罗列观点,而是通过对卡尔纳普、蒯因等人的思想进行精妙的对比,展现了哲学如何扮演科学的“守夜人”角色,不断追问科学的边界和合理性。我喜欢它对“观察的理论负载性”这一概念的阐释,它有效地打破了传统上认为观察是中立基础的朴素观点,这极大地改变了我看待实验证据的方式。
评分这套“劳特利奇哲学史”系列,光是摆在书架上就给人一种厚重感,尤其这个第九卷,光看书名就觉得内容相当硬核。《20世纪科学、逻辑和数学哲学》,简直是通往现代思维迷宫的地图。我原本对逻辑和数学哲学了解不多,总觉得那是纯粹抽象的理论,但翻开这卷后发现,它其实是紧密围绕着我们如何理解世界、知识如何建立的根本问题。它没有直接讨论具体的科学发现,比如相对论或量子力学本身,而是深入剖析了那些促成这些发现背后的哲学根基。比如维特根斯坦在不同时期的思想演变,如何影响了对语言和实在的理解,那种抽丝剥茧般的分析,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感受到智力上的挑战与乐趣。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哲学入门读物,更像是一场需要耐心和思考的智力马拉松,但一旦跟上节奏,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其他任何通俗读物无法比拟的。书中的论证层次分明,将布尔巴基学派的结构主义思想与波普尔对科学哲学的批判性检验,置于同一个历史框架下进行梳理,这种宏观的视野让人对整个20世纪思想的流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第九卷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读”一本书,不如说是在“参与”一场跨越世纪的智力对话。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首先确立了20世纪初分析哲学的出发点,然后围绕着“语言”、“实在”、“知识”这三大核心主题展开论述,将逻辑学、数学哲学和科学哲学融会贯通。我尤其注意到作者在处理数学哲学时,对直觉主义和形式主义之间争论的平衡把握,既没有过度偏袒任何一方,又清晰地指出了各自在哲学上的深层含义。它迫使你直面那些最根本的本体论问题:数字是否存在?逻辑规律是人类发明的还是自然界固有的?这些问题不再是空泛的思辨,而是通过对公理系统和证明理论的深入考察,变得具体可感。虽然有些章节的密度极大,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完全消化其中的细微差别,但正是这种对复杂性的坦诚接纳,使得这本书成为了一份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资源,而非敷衍了事的概述。
评分还可以。。。。。。。。。。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挺好用的,京东物流一直很给力,点赞?
评分从哲学角度对上世纪的科学走向给予全面的评价。
评分还可以。。。。。。。。。。
评分送货很快,经常买的。
评分劳特利奇哲学史》第九卷考察了20世纪科学、逻辑和数学哲学的十个关键主题。每篇专题论文都由该领域的世界著名专家撰写,对所讨论的主题提供了综合性介绍。其写作方式不仅面向哲学专业学生,而且面向对这些主题感兴趣的非哲学专业读者。每一章都提供了涵盖该领域主要著作的参考书目。
评分物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