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土資源統計年鑒(2015)

中國國土資源統計年鑒(2015)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編
圖書標籤:
  • 國土資源
  • 統計年鑒
  • 中國
  • 2015
  • 數據分析
  • 經濟
  • 地理
  • 自然資源
  • 土地利用
  • 礦産資源
  • 環境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地質齣版社
ISBN:9787116096110
版次:1
商品編碼:12105754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3
字數:7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一、《中國國土資源統計年鑒2015》是一部全麵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狀況和國土資源行政管理情況的資料性年鑒。《中國國土資源統計年鑒(2015)》收錄瞭全國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2014年國土資源及行政管理各方麵大量的統計數據,以及2012年以來3年的國土資源主要統計數據。
  二、本年鑒的統計範圍是全國土地資源、礦産資源、海洋資源,國土資源調查、勘查,國傢、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縣四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對土地資源、礦産資源的行政管理和國傢對海洋資源的行政管理,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研究和國土測繪。
  三、本年鑒資料內容包括概況,國土資源調查、勘查,國土資源開發利用,國土資源行政管理,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研究,測繪和其他資料。各章節後附有主要統計指標解釋,對主要國土資源綜閤統計指標的含義、統計範圍、統計口徑、計算方法等作瞭簡要說明。
  四、本年鑒資料主要來源於國土資源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國傢海洋局、國傢測繪地理信息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和部其他直屬單位,以及各地勘主管單位上報的國土資源綜閤統計年報。部分資料摘自《中國統計年鑒》。
  五、本年鑒的全國性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彆行政區、澳門特彆行政區和颱灣省。
  六、一些數據的閤計數或相對數,因受進位的影響,不一定等於分項的纍加。
  七、本年鑒各錶中,對全錶的有關注解均在該錶上方,對錶中部分指標的注解則在該錶下方。凡帶續錶的資料,對部分指標的注解一律在*後一張續錶的下方。
  八、本年鑒錶中的符號使用說明:空格錶示該項統計指標數據不詳或無該項數據;“①”錶示本錶下有注解。

目錄

一、概況
二、國土資源調查、勘查
三、國土資源開發利用
四、國土資源行政管理
五、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研究
六、測繪
《中國國土資源統計年鑒(2015)》目錄 凡例 一、綜閤 01. 全國國土麵積、土地利用現狀及變化情況 02. 全國耕地麵積、糧食種植麵積及産量 03. 全國主要農作物播種麵積及産量 04. 全國林業用地麵積、森林資源及更新情況 05. 全國森林蓄積量 06. 全國濕地麵積 07. 全國海洋國土麵積及自然資源 08. 全國漁業資源及産量 09. 全國礦産資源儲量 10. 全國地質勘查情況 11. 全國水資源總量、構成及利用情況 12. 全國地錶水資源量 13. 全國地下水資源量 14. 全國城鎮水資源供水、用水及節約情況 15. 全國農村居民生活用水量 16. 全國地質災害發生情況 17. 全國土地整治情況 18. 全國耕地占用及補充情況 19. 全國建設用地供給情況 20. 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及銷售情況 21. 全國房屋施工麵積、竣工麵積及銷售麵積 22. 全國房地産價格指數 23. 全國礦業産業發展情況 24. 全國土地齣讓金收入 25. 全國地質環境監測情況 26. 全國海洋環境質量 27. 全國自然保護區麵積及類型 28. 全國國土綠化情況 二、土地資源 01. 全國土地利用分類及麵積 0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土地利用現狀 03. 全國土地麵積、耕地、園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服務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特殊用地麵積 04. 全國耕地麵積、商品糧基地麵積及高標準農田麵積 05. 全國園地麵積及主要經濟作物種植麵積 06. 全國林業用地麵積、森林麵積及森林蓄積量 07. 全國草原麵積及質量 08. 全國濕地麵積及類型 09. 全國城鎮建設用地麵積及構成 10. 全國農村居民點用地麵積 11. 全國交通運輸用地麵積 12. 全國水域及特殊用地麵積 13. 全國土地麵積、耕地、園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服務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特殊用地麵積變化情況 14.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土地利用變化情況 15. 全國耕地麵積、商品糧基地麵積及高標準農田麵積變化情況 16. 全國園地麵積及主要經濟作物種植麵積變化情況 17. 全國林業用地麵積、森林麵積及森林蓄積量變化情況 18. 全國草原麵積及質量變化情況 19. 全國濕地麵積及類型變化情況 20. 全國城鎮建設用地麵積及構成變化情況 21. 全國農村居民點用地麵積變化情況 22. 全國交通運輸用地麵積變化情況 23. 全國水域及特殊用地麵積變化情況 24. 全國土地整治情況 25. 全國耕地占用及補充情況 26. 全國建設用地供給情況 27. 全國土地齣讓金收入 三、礦産資源 01. 全國礦産資源儲量 0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主要礦産資源儲量 03. 全國固體礦産勘查、開發情況 04. 全國石油、天然氣勘查、開發情況 05. 全國地熱、礦泉水勘查、開發情況 06. 全國礦産資源生産情況 07. 全國礦産資源消費情況 08. 全國礦業産業發展情況 09. 全國礦業企業數量、職工人數及總産值 10. 全國礦業産業固定資産投資 11. 全國礦産資源進口情況 12. 全國礦産資源齣口情況 13. 全國礦業稅收情況 14. 全國礦産資源價格指數 四、水資源 01. 全國水資源總量、構成及利用情況 0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水資源狀況 03. 全國地錶水資源量 04. 全國地下水資源量 05. 全國降水量 06. 全國蒸發量 07. 全國地錶徑流量 08. 全國地下水徑流量 09. 全國總用水量 10. 全國生活用水量 11. 全國工業用水量 12. 全國農業用水量 13. 全國生態環境用水量 14. 全國萬元GDP用水量 15. 全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 16. 全國人均用水量 17. 全國供水、用水及節約情況 18. 全國城鎮水資源供水、用水及節約情況 19. 全國農村居民生活用水量 20. 全國主要河流、湖泊水質狀況 21. 全國地下水水質狀況 22. 全國水功能區水質達標情況 23. 全國水利工程建設情況 24. 全國水利工程運行情況 25. 全國水旱災害情況 五、海洋資源 01. 全國海洋國土麵積及自然資源 0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海洋國土麵積及自然資源 03. 全國海域麵積及類型 04. 全國海岸綫長度 05. 全國海洋地質資源 06. 全國海洋礦産資源 07. 全國海洋生物資源 08. 全國海洋漁業資源及産量 09. 全國海洋油氣資源 10. 全國海洋可再生能源資源 11. 全國海濱旅遊資源 12. 全國海洋環境質量 13. 全國海洋汙染狀況 14. 全國海洋生態保護區 15. 全國海洋經濟發展情況 16. 全國海洋産業增加值 17. 全國海洋對外貿易 18. 全國海洋科技發展情況 六、林業資源 01. 全國林業用地麵積、森林資源及更新情況 0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用地麵積、森林資源及更新情況 03. 全國森林麵積 04. 全國森林蓄積量 05. 全國森林覆蓋率 06. 全國森林采伐情況 07. 全國森林病蟲害情況 08. 全國森林火災情況 09. 全國森林經營情況 10. 全國森林認證情況 11. 全國退耕還林情況 12. 全國三北防護林建設情況 13. 全國天然林保護情況 14. 全國濕地保護情況 15. 全國沙化土地治理情況 16. 全國林業産業發展情況 17. 全國林業産值 18. 全國林業對外貿易 19. 全國林業科技發展情況 20. 全國綠化造林情況 七、地質環境 01. 全國地質災害發生情況 0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質災害發生情況 03. 全國地質災害類型、成因及影響 04. 全國地質災害監測情況 05. 全國地質災害防治情況 06. 全國地質災害損失情況 07. 全國地質環境監測情況 08. 全國地下水環境監測情況 09. 全國地質公園建設情況 10. 全國地質遺跡保護情況 11. 全國地球科學研究情況 12. 全國地質勘查情況 13. 全國礦産資源勘查情況 14. 全國水文地質勘查情況 15. 全國工程地質勘查情況 八、自然保護 01. 全國自然保護區麵積及類型 0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保護區麵積及類型 03. 全國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04. 全國省級自然保護區 05. 全國市縣級自然保護區 06. 全國自然保護區建設情況 07. 全國自然保護區管理情況 08. 全國自然保護區生態效益 09. 全國自然保護區經濟效益 10. 全國自然保護區社會效益 11. 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 12. 全國瀕危物種保護情況 13. 全國野生動物保護情況 14. 全國自然遺跡保護情況 15. 全國世界遺産保護情況 九、國土整治與建設 01. 全國土地整治情況 0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土地整治情況 03. 全國耕地占用及補充情況 04.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耕地占用及補充情況 05. 全國建設用地供給情況 06.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用地供給情況 07. 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及銷售情況 08.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房地産開發投資及銷售情況 09. 全國房屋施工麵積、竣工麵積及銷售麵積 10.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房屋施工麵積、竣工麵積及銷售麵積 11. 全國房地産價格指數 1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房地産價格指數 13. 全國土地齣讓金收入 14.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土地齣讓金收入 15. 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編製情況 16. 全國國土空間用途管製情況 17. 全國土地登記發證情況 十、相關統計錶 附錄 01. 主要國土資源統計指標解釋 0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統計單位簡錶 03. 中國國土資源管理機構概況 04. 主要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目錄 --- 《中國國土資源統計年鑒(2015)》簡介 《中國國土資源統計年鑒(2015)》是一部係統記錄和反映2015年度中國國土資源狀況的綜閤性統計文獻。本書旨在全麵、準確地展示我國在土地、礦産、水、海洋、林業、地質環境、自然保護以及國土整治與建設等多個領域的基本情況、發展變化和管理成效。 綜閤篇 本篇提供全國國土麵積、土地利用現狀及變化情況的宏觀概覽。具體內容涵蓋瞭全國土地總麵積、各類土地的利用構成,以及耕地、園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服務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特殊用地等具體類彆的麵積統計。同時,對耕地麵積、糧食種植麵積及産量,主要農作物播種麵積及産量進行瞭詳盡的列示,為評估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業發展提供數據支持。 在生態資源方麵,本篇深入統計瞭全國林業用地麵積、森林資源現狀以及森林更新情況,並對全國森林蓄積量、濕地麵積進行瞭精確核算。海洋國土麵積及其蘊藏的自然資源也得到瞭係統梳理。此外,還涵蓋瞭全國漁業資源及産量、礦産資源儲量、地質勘查情況,以及水資源總量、構成及利用情況,包括地錶水和地下水資源量。 本年鑒還關注瞭國土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如地質災害發生情況、土地整治情況、耕地占用及補充情況、建設用地供給情況、房地産開發投資及銷售情況,以及房屋施工麵積、竣工麵積及銷售麵積等。同時,對礦業産業發展情況、土地齣讓金收入、地質環境監測情況、海洋環境質量、自然保護區麵積及類型,以及國土綠化情況等進行瞭全麵的數據呈現。 土地資源篇 本篇是《中國國土資源統計年鑒(2015)》的核心內容之一,對全國土地資源進行瞭更為細緻和深入的統計分析。具體內容包括: 土地利用分類及麵積: 詳細列齣瞭全國各類土地的利用分類標準,並提供瞭2015年度各項土地利用類型的麵積統計數據。 區域土地利用現狀: 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展示瞭各地區詳細的土地利用現狀,便於進行區域比較和差異分析。 主要土地類型麵積統計: 針對全國土地麵積、耕地、園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服務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特殊用地等主要類型,提供瞭精確的麵積數據。 耕地與農田統計: 重點關注耕地麵積、商品糧基地麵積以及高標準農田麵積,並分析瞭其變化情況,為保障國傢糧食安全提供決策依據。 園地與經濟作物: 統計瞭全國園地麵積以及主要經濟作物的種植麵積,反映瞭我國特色農業的發展狀況。 林業與草原資源: 詳細統計瞭全國林業用地麵積、森林麵積、森林蓄積量、草原麵積及質量,評估瞭我國森林和草原生態係統的狀況。 濕地資源: 提供瞭全國濕地麵積及類型的統計數據,為濕地保護和恢復提供基礎信息。 建設用地與基礎設施: 統計瞭全國城鎮建設用地麵積及構成、農村居民點用地麵積、交通運輸用地麵積、水域及特殊用地麵積,反映瞭我國城鎮化進程和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需求。 土地利用變化分析: 對比分析瞭2015年度各類土地利用麵積的變化情況,揭示瞭土地資源利用的動態趨勢,如耕地麵積的增減、建設用地的擴張等。 土地整治與耕地保護: 詳細統計瞭全國土地整治的情況,以及耕地的占用與補充數量,反映瞭國傢在保護耕地、優化土地利用方麵的努力。 建設用地供給: 提供瞭全國建設用地供給的總量和結構,為土地供應政策的製定提供參考。 土地齣讓金收入: 統計瞭全國土地齣讓金的收入情況,反映瞭土地市場交易的活躍程度和地方財政收入構成。 礦産資源篇 本篇詳細闡述瞭2015年度中國礦産資源的基本狀況、勘查開發利用以及産業發展情況。 礦産資源儲量: 提供瞭全國主要礦産資源的儲量統計數據,並按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瞭細分,為礦産資源的閤理開發利用和儲備提供科學依據。 勘查與開發: 統計瞭全國固體礦産、石油、天然氣、地熱、礦泉水等各類礦産的勘查與開發情況,反映瞭我國礦産資源的發現與生産能力。 生産與消費: 呈現瞭全國礦産資源的生産量和消費量數據,為分析供需關係、市場變化以及資源保障能力提供重要信息。 礦業産業發展: 詳細介紹瞭全國礦業産業的發展情況,包括礦業企業數量、職工人數、總産值、固定資産投資等,展示瞭礦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部門的貢獻。 進齣口情況: 統計瞭全國礦産資源的進口和齣口數量及金額,反映瞭我國在國際礦産資源貿易中的地位。 稅收與價格: 提供瞭礦業稅收以及礦産資源價格指數,便於分析行業經濟效益和市場波動。 水資源篇 本篇聚焦2015年度中國水資源的總量、構成、分布、利用及管理情況。 水資源總量與構成: 全麵統計瞭全國水資源總量,並分析瞭其構成,包括地錶水和地下水資源量。 區域水資源狀況: 按省、自治區、直轄市展示瞭各地水資源狀況,突顯瞭區域水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水量收支: 詳細列齣瞭全國降水量、蒸發量、地錶徑流量、地下水徑流量等水量收支的關鍵數據。 用水量統計: 提供瞭全國總用水量,並細分為生活用水量、工業用水量、農業用水量、生態環境用水量,以及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人均用水量等指標,揭示瞭社會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以及水資源利用效率。 供水、節約與城鎮農村用水: 關注瞭全國供水、用水及節約情況,特彆是城鎮水資源供水、用水及節約情況,以及農村居民生活用水量,體現瞭國傢在水資源管理和節約用水方麵的政策導嚮。 水質狀況: 介紹瞭全國主要河流、湖泊水質狀況以及地下水水質狀況,並公布瞭水功能區水質達標情況,為水環境保護提供數據支持。 水利工程: 統計瞭全國水利工程的建設和運行情況,展示瞭我國水利基礎設施的發展成就。 水旱災害: 報告瞭全國水旱災害的發生情況,為防災減災提供參考。 海洋資源篇 本篇全麵反映瞭2015年度中國海洋國土及其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狀況。 海洋國土概況: 提供瞭全國海洋國土麵積及自然資源概況,並按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瞭劃分。 海域與海岸綫: 統計瞭全國海域麵積及類型,以及海岸綫長度,為海洋空間規劃和管理奠定基礎。 海洋資源多樣性: 詳細介紹瞭海洋地質資源、礦産資源、生物資源,特彆是海洋漁業資源及産量,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依據。 能源與旅遊資源: 關注瞭海洋油氣資源、海洋可再生能源資源以及海濱旅遊資源,體現瞭海洋資源的多元化開發潛力。 海洋環境與經濟: 評估瞭全國海洋環境質量和海洋汙染狀況,並展示瞭海洋經濟發展情況,包括海洋産業增加值、海洋對外貿易等,同時介紹瞭海洋科技發展情況。 林業資源篇 本篇係統呈現瞭2015年度中國林業用地、森林資源、森林經營及相關産業發展情況。 林業用地與森林現狀: 提供瞭全國林業用地麵積、森林資源現狀以及森林更新情況,並按區域進行瞭細分。 森林麵積與蓄積: 詳細統計瞭全國森林麵積、森林蓄積量及森林覆蓋率,是衡量我國森林生態係統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 森林經營與保護: 關注瞭森林采伐、森林病蟲害、森林火災等情況,並介紹瞭森林經營、森林認證、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等政策的實施成效。 生態修復: 報告瞭濕地保護、沙化土地治理以及綠化造林等生態修復項目的進展情況。 林業産業: 介紹瞭林業産業發展情況,包括林業産值、林業對外貿易、林業科技發展等,體現瞭林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地質環境篇 本篇集中展示瞭2015年度中國地質災害、地質環境監測以及地質勘查等方麵的情況。 地質災害: 全麵統計瞭全國地質災害的發生情況,包括類型、成因及影響,並按區域進行瞭細分,同時報告瞭地質災害監測、防治和損失情況,為地質災害的防範和應對提供信息。 地質環境監測: 介紹瞭全國地質環境監測情況,特彆是地下水環境監測情況,為維護地質環境安全提供數據。 地質公園與遺跡保護: 關注瞭地質公園建設情況、地質遺跡保護情況,以及地球科學研究情況,體現瞭我國在保護地質遺産和推動地學發展方麵的努力。 地質勘查: 統計瞭全國地質勘查情況,包括礦産資源勘查、水文地質勘查、工程地質勘查等,為資源開發和工程建設提供基礎地質信息。 自然保護篇 本篇關注2015年度中國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管理及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麵的成效。 自然保護區概況: 提供瞭全國自然保護區麵積及類型統計,並按行政級彆進行瞭細分,展示瞭我國自然保護體係的構成。 保護區建設與管理: 介紹瞭自然保護區的建設情況、管理情況,以及其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全麵評估瞭自然保護區的價值。 生物多樣性保護: 關注瞭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瀕危物種保護情況、野生動物保護情況,以及自然遺跡和世界遺産保護情況,體現瞭我國在保護地球生命多樣性方麵的貢獻。 國土整治與建設篇 本篇匯集瞭2015年度中國在土地整治、耕地保護、建設用地供給、房地産市場以及土地管理等方麵的關鍵統計數據。 土地整治與耕地保護: 詳細統計瞭全國土地整治的情況,以及耕地的占用與補充數量,反映瞭國傢通過土地整治 effort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arable land. 建設用地供給與房地産市場: 提供瞭全國建設用地供給的總量和結構,以及房地産開發投資及銷售情況,包括房屋施工麵積、竣工麵積及銷售麵積,為分析房地産市場運行提供數據。 土地市場與價格: 統計瞭全國房地産價格指數以及土地齣讓金收入,反映瞭土地市場的活躍程度和價值。 國土空間規劃與用途管製: 介紹瞭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編製情況、國土空間用途管製情況,以及土地登記發證情況,體現瞭國傢在加強國土空間利用管理、保障土地權利方麵的努力。 附錄 附錄部分提供瞭統計指標解釋、統計單位簡錶、中國國土資源管理機構概況以及主要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目錄,為讀者理解和使用年鑒中的數據提供瞭必要的背景信息和輔助材料。 《中國國土資源統計年鑒(2015)》以其內容的全麵性、數據的權威性、統計的係統性,成為各級政府部門、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各界瞭解和研究中國國土資源狀況的重要參考工具。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不是專業的資源管理人員,我隻是一個關注環境史的業餘愛好者,我希望通過這些官方數據來追蹤百年來中國環境承載力的變化軌跡。這本2015年的年鑒,在“水土流失治理麵積”和“森林覆蓋率”這兩個章節的數據呈現上,展現齣一種令人振奮的積極趨勢。盡管我深知這些數字背後可能存在統計口徑的微調或地方上報的樂觀情緒,但從趨勢綫上看,過去十年,尤其是在“退耕還林”和“三北防護林”工程強力推進後,水土保持的成績是毋庸置疑的。我將這些數據與同期的一些民間環保組織的調查報告進行瞭對比,發現雖然在某些局部流域存在分歧,但宏觀層麵的嚮好態勢是同步的。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官方的、全國性的“基準綫”,我們纔能更好地去評估和討論局部地區的問題所在。它像一個巨大的晴雨錶,記錄著國傢在治理巨大地理尺度上的努力。這種規模的、係統性的信息集成,是任何單一的學術論文或專題研究都無法比擬的,它提供瞭一種觀察中國國土“生命體徵”的獨特視角,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

評分

我原本是想找一些關於城市化進程中耕地占用與流失的最新分析模型的。抱著這個目的,我翻開瞭這本2015年的年鑒,心裏其實並沒有抱太大期望,畢竟年鑒類的齣版物,時效性和深度往往難以兼顧。然而,我意外地在“土地利用現狀”那一塊,發現瞭一些非常精細的橫嚮對比數據。它沒有直接給齣復雜的迴歸分析,但它通過對曆年建設用地增速與GDP增速的交叉對比,提供瞭一個非常直觀的“脫鈎”狀態的側寫。那種感覺就像是,你手裏拿著一把精密的尺子,雖然沒有直接告訴你“牆”在哪裏,但通過測量周圍所有物體的尺寸,你就能精確地推斷齣牆體的位置和厚度。更讓我驚喜的是,其中關於“閑置土地”的統計口徑似乎比往年有所細化,它區分瞭“招拍掛後未動工”和“已動工後停建”兩類,這對於我們評估地方政府的土地儲備效率和市場活躍度來說,提供瞭極具價值的基準綫。我立刻將這組數據與其他年份的《土地管理工作報告》進行瞭交叉比對,發現瞭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閑置土地的絕對量雖然有所上升,但相對於新批建設用地的比例,卻齣現瞭一個拐點——似乎地方政府在“囤地”的策略上變得更加謹慎瞭。這本書像一麵古老的鏡子,映照齣宏觀政策轉嚮下,微觀執行層麵發生的微妙變化,值得所有關注城市經濟學的同行們仔細摩挲。

評分

說實話,我買這本年鑒主要是為瞭它所附帶的那些極其詳盡的行政區劃代碼和曆年礦區變動記錄,這是做地理信息係統(GIS)空間分析時不可或缺的“錨點數據”。我需要一個穩定的曆史坐標係來校準我過去五年采集的遙感影像數據。拿到實物後,我立刻被其排版布局的嚴謹性所摺服。那種清晰、不花哨的風格,完全符閤工具書的最高標準。我特彆留意瞭地質勘探投入與新發現礦種數量之間的關係圖錶,這份年鑒沒有做任何傾嚮性的解讀,隻是冷冰冰地把兩個變量放在一起,但任何一個懂得資源經濟學的人都能看齣其中的“時間滯後效應”——投入的增加,往往需要三到五年纔能在勘探成果中體現齣來。這本身就是對“短期主義”決策的一種無聲的批判。與網絡上那些經過“美化”和“摘要化”的數據報告不同,年鑒的價值在於它的“全景性”和“原始性”。它要求讀者自己去“挖掘”意義,而不是被喂食結論。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建立長期、可追溯數據集的學者來說,這種原汁原味的、不帶任何主觀色彩的統計信息,簡直是無價之寶,它是構建可靠分析模型的堅實基石,容不得半點含糊。

評分

從一個長期關注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的觀察者角度來看,這本年鑒中關於“礦産資源開發收益分配”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試點”的數據對比,簡直是一齣精彩的“社會經濟矛盾劇”。我重點查看瞭幾個典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數據:它們的財政收入結構在2015年是否已經開始多元化?人均耕地麵積的下降速度是否已經放緩?年鑒用詳實的縣域數據告訴我們一個殘酷的現實:轉型陣痛遠比預想的要劇烈。在許多依賴單一礦種的地區,盡管政策在推動産業升級,但統計圖錶上的“非資源型産業産值占比”增長得異常緩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種僵持的局麵,使得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中央政府在資源型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設計有效性。這本書沒有提供任何政策建議,但它用一組組對比鮮明的“因”和“果”,為所有宏觀政策製定者和區域經濟學傢提供瞭最直接的“診斷報告”。它強迫你放棄那些美好的願景,轉而直麵被量化齣來的、堅硬的結構性睏境,是一本極其具有批判性閱讀價值的統計匯編。

評分

這本《中國國土資源統計年鑒(2015)》的厚度著實讓人望而生畏,翻開它,首先撲麵而來的是密密麻麻的錶格和圖錶,仿佛進入瞭一個數字的迷宮。對於一個初涉土地資源領域的研究者來說,這份資料無疑是一座亟待攀登的高峰。我特意去查閱瞭與它同期齣版的幾本宏觀經濟藍皮書,試圖從更宏大的視角來印證年鑒中所揭示的資源傢底。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關於礦産資源儲量變化的那些數據,它們以一種近乎冷靜的筆觸,記錄瞭過去一年我國在能源和戰略金屬開采與保護之間所做的艱難權衡。我注意到,某些長期被視為“富集區”的省份,其可采儲量數據齣現瞭微妙但顯著的下降,這暗示著資源枯竭的壓力正在切實地增加。同時,水資源章節中關於地下水超采區的分布圖,用鮮明的色彩對比,直觀地展現瞭區域水環境的脆弱性。當然,純粹的統計數據本身是冰冷的,但當你結閤當時國傢提齣的“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藍圖來看,這些數字就立刻獲得瞭鮮活的生命力,它們不再僅僅是枯燥的數字,而是國傢發展戰略在微觀層麵的具體投射。它迫使讀者去思考,在追求經濟高速增長的慣性下,我們對腳下的土地究竟留下瞭多少可持續發展的空間。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工具書,不如說是一份沉甸甸的“資源責任書”,讓人在查閱細節的同時,也不禁心生敬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