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5)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编
图书标签:
  • 国土资源
  • 统计年鉴
  • 中国
  • 2015
  • 数据分析
  • 经济
  • 地理
  • 自然资源
  • 土地利用
  • 矿产资源
  • 环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地质出版社
ISBN:978711609611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5754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3
字数:7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一、《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5》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状况和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情况的资料性年鉴。《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5)》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4年国土资源及行政管理各方面大量的统计数据,以及2012年以来3年的国土资源主要统计数据。
  二、本年鉴的统计范围是全国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国土资源调查、勘查,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四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行政管理和国家对海洋资源的行政管理,国土资源科学技术研究和国土测绘。
  三、本年鉴资料内容包括概况,国土资源调查、勘查,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国土资源行政管理,国土资源科学技术研究,测绘和其他资料。各章节后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对主要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指标的含义、统计范围、统计口径、计算方法等作了简要说明。
  四、本年鉴资料主要来源于国土资源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和部其他直属单位,以及各地勘主管单位上报的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部分资料摘自《中国统计年鉴》。
  五、本年鉴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六、一些数据的合计数或相对数,因受进位的影响,不一定等于分项的累加。
  七、本年鉴各表中,对全表的有关注解均在该表上方,对表中部分指标的注解则在该表下方。凡带续表的资料,对部分指标的注解一律在*后一张续表的下方。
  八、本年鉴表中的符号使用说明:空格表示该项统计指标数据不详或无该项数据;“①”表示本表下有注解。

目录

一、概况
二、国土资源调查、勘查
三、国土资源开发利用
四、国土资源行政管理
五、国土资源科学技术研究
六、测绘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5)》目录 凡例 一、综合 01. 全国国土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 02. 全国耕地面积、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 03. 全国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 04. 全国林业用地面积、森林资源及更新情况 05. 全国森林蓄积量 06. 全国湿地面积 07. 全国海洋国土面积及自然资源 08. 全国渔业资源及产量 09. 全国矿产资源储量 10. 全国地质勘查情况 11. 全国水资源总量、构成及利用情况 12. 全国地表水资源量 13. 全国地下水资源量 14. 全国城镇水资源供水、用水及节约情况 15. 全国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 16. 全国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17. 全国土地整治情况 18. 全国耕地占用及补充情况 19. 全国建设用地供给情况 20.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及销售情况 21. 全国房屋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及销售面积 22. 全国房地产价格指数 23. 全国矿业产业发展情况 24. 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 25.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情况 26. 全国海洋环境质量 27. 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及类型 28. 全国国土绿化情况 二、土地资源 01. 全国土地利用分类及面积 0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现状 03. 全国土地面积、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特殊用地面积 04. 全国耕地面积、商品粮基地面积及高标准农田面积 05. 全国园地面积及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06. 全国林业用地面积、森林面积及森林蓄积量 07. 全国草原面积及质量 08. 全国湿地面积及类型 09. 全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及构成 10. 全国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11. 全国交通运输用地面积 12. 全国水域及特殊用地面积 13. 全国土地面积、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特殊用地面积变化情况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15. 全国耕地面积、商品粮基地面积及高标准农田面积变化情况 16. 全国园地面积及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变化情况 17. 全国林业用地面积、森林面积及森林蓄积量变化情况 18. 全国草原面积及质量变化情况 19. 全国湿地面积及类型变化情况 20. 全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及构成变化情况 21. 全国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变化情况 22. 全国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变化情况 23. 全国水域及特殊用地面积变化情况 24. 全国土地整治情况 25. 全国耕地占用及补充情况 26. 全国建设用地供给情况 27. 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 三、矿产资源 01. 全国矿产资源储量 0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 03. 全国固体矿产勘查、开发情况 04. 全国石油、天然气勘查、开发情况 05. 全国地热、矿泉水勘查、开发情况 06. 全国矿产资源生产情况 07. 全国矿产资源消费情况 08. 全国矿业产业发展情况 09. 全国矿业企业数量、职工人数及总产值 10. 全国矿业产业固定资产投资 11. 全国矿产资源进口情况 12. 全国矿产资源出口情况 13. 全国矿业税收情况 14. 全国矿产资源价格指数 四、水资源 01. 全国水资源总量、构成及利用情况 0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状况 03. 全国地表水资源量 04. 全国地下水资源量 05. 全国降水量 06. 全国蒸发量 07. 全国地表径流量 08. 全国地下水径流量 09. 全国总用水量 10. 全国生活用水量 11. 全国工业用水量 12. 全国农业用水量 13. 全国生态环境用水量 14. 全国万元GDP用水量 15. 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16. 全国人均用水量 17. 全国供水、用水及节约情况 18. 全国城镇水资源供水、用水及节约情况 19. 全国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 20. 全国主要河流、湖泊水质状况 21. 全国地下水水质状况 22. 全国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 23. 全国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24. 全国水利工程运行情况 25. 全国水旱灾害情况 五、海洋资源 01. 全国海洋国土面积及自然资源 0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国土面积及自然资源 03. 全国海域面积及类型 04. 全国海岸线长度 05. 全国海洋地质资源 06. 全国海洋矿产资源 07. 全国海洋生物资源 08. 全国海洋渔业资源及产量 09. 全国海洋油气资源 10. 全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 11. 全国海滨旅游资源 12. 全国海洋环境质量 13. 全国海洋污染状况 14. 全国海洋生态保护区 15.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情况 16. 全国海洋产业增加值 17. 全国海洋对外贸易 18. 全国海洋科技发展情况 六、林业资源 01. 全国林业用地面积、森林资源及更新情况 0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用地面积、森林资源及更新情况 03. 全国森林面积 04. 全国森林蓄积量 05. 全国森林覆盖率 06. 全国森林采伐情况 07. 全国森林病虫害情况 08. 全国森林火灾情况 09. 全国森林经营情况 10. 全国森林认证情况 11. 全国退耕还林情况 12. 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情况 13. 全国天然林保护情况 14. 全国湿地保护情况 15. 全国沙化土地治理情况 16. 全国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17. 全国林业产值 18. 全国林业对外贸易 19. 全国林业科技发展情况 20. 全国绿化造林情况 七、地质环境 01. 全国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0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03. 全国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及影响 04. 全国地质灾害监测情况 05.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情况 06. 全国地质灾害损失情况 07.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情况 08. 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情况 09. 全国地质公园建设情况 10. 全国地质遗迹保护情况 11. 全国地球科学研究情况 12. 全国地质勘查情况 13. 全国矿产资源勘查情况 14. 全国水文地质勘查情况 15. 全国工程地质勘查情况 八、自然保护 01. 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及类型 0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保护区面积及类型 03. 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04. 全国省级自然保护区 05. 全国市县级自然保护区 06. 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 07. 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情况 08. 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 09. 全国自然保护区经济效益 10. 全国自然保护区社会效益 11. 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 12. 全国濒危物种保护情况 13. 全国野生动物保护情况 14. 全国自然遗迹保护情况 15. 全国世界遗产保护情况 九、国土整治与建设 01. 全国土地整治情况 0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整治情况 03. 全国耕地占用及补充情况 0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耕地占用及补充情况 05. 全国建设用地供给情况 0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用地供给情况 07.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及销售情况 0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及销售情况 09. 全国房屋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及销售面积 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房屋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及销售面积 11. 全国房地产价格指数 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房地产价格指数 13. 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出让金收入 15.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情况 16. 全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情况 17. 全国土地登记发证情况 十、相关统计表 附录 01. 主要国土资源统计指标解释 0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统计单位简表 03. 中国国土资源管理机构概况 04. 主要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目录 ---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5)》简介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5)》是一部系统记录和反映2015年度中国国土资源状况的综合性统计文献。本书旨在全面、准确地展示我国在土地、矿产、水、海洋、林业、地质环境、自然保护以及国土整治与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基本情况、发展变化和管理成效。 综合篇 本篇提供全国国土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的宏观概览。具体内容涵盖了全国土地总面积、各类土地的利用构成,以及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特殊用地等具体类别的面积统计。同时,对耕地面积、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进行了详尽的列示,为评估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在生态资源方面,本篇深入统计了全国林业用地面积、森林资源现状以及森林更新情况,并对全国森林蓄积量、湿地面积进行了精确核算。海洋国土面积及其蕴藏的自然资源也得到了系统梳理。此外,还涵盖了全国渔业资源及产量、矿产资源储量、地质勘查情况,以及水资源总量、构成及利用情况,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 本年鉴还关注了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土地整治情况、耕地占用及补充情况、建设用地供给情况、房地产开发投资及销售情况,以及房屋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及销售面积等。同时,对矿业产业发展情况、土地出让金收入、地质环境监测情况、海洋环境质量、自然保护区面积及类型,以及国土绿化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的数据呈现。 土地资源篇 本篇是《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5)》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全国土地资源进行了更为细致和深入的统计分析。具体内容包括: 土地利用分类及面积: 详细列出了全国各类土地的利用分类标准,并提供了2015年度各项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统计数据。 区域土地利用现状: 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展示了各地区详细的土地利用现状,便于进行区域比较和差异分析。 主要土地类型面积统计: 针对全国土地面积、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特殊用地等主要类型,提供了精确的面积数据。 耕地与农田统计: 重点关注耕地面积、商品粮基地面积以及高标准农田面积,并分析了其变化情况,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园地与经济作物: 统计了全国园地面积以及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反映了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状况。 林业与草原资源: 详细统计了全国林业用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草原面积及质量,评估了我国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状况。 湿地资源: 提供了全国湿地面积及类型的统计数据,为湿地保护和恢复提供基础信息。 建设用地与基础设施: 统计了全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及构成、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交通运输用地面积、水域及特殊用地面积,反映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对比分析了2015年度各类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情况,揭示了土地资源利用的动态趋势,如耕地面积的增减、建设用地的扩张等。 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 详细统计了全国土地整治的情况,以及耕地的占用与补充数量,反映了国家在保护耕地、优化土地利用方面的努力。 建设用地供给: 提供了全国建设用地供给的总量和结构,为土地供应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土地出让金收入: 统计了全国土地出让金的收入情况,反映了土地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和地方财政收入构成。 矿产资源篇 本篇详细阐述了2015年度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状况、勘查开发利用以及产业发展情况。 矿产资源储量: 提供了全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储量统计数据,并按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细分,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储备提供科学依据。 勘查与开发: 统计了全国固体矿产、石油、天然气、地热、矿泉水等各类矿产的勘查与开发情况,反映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发现与生产能力。 生产与消费: 呈现了全国矿产资源的生产量和消费量数据,为分析供需关系、市场变化以及资源保障能力提供重要信息。 矿业产业发展: 详细介绍了全国矿业产业的发展情况,包括矿业企业数量、职工人数、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展示了矿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部门的贡献。 进出口情况: 统计了全国矿产资源的进口和出口数量及金额,反映了我国在国际矿产资源贸易中的地位。 税收与价格: 提供了矿业税收以及矿产资源价格指数,便于分析行业经济效益和市场波动。 水资源篇 本篇聚焦2015年度中国水资源的总量、构成、分布、利用及管理情况。 水资源总量与构成: 全面统计了全国水资源总量,并分析了其构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 区域水资源状况: 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展示了各地水资源状况,突显了区域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水量收支: 详细列出了全国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量、地下水径流量等水量收支的关键数据。 用水量统计: 提供了全国总用水量,并细分为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农业用水量、生态环境用水量,以及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均用水量等指标,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以及水资源利用效率。 供水、节约与城镇农村用水: 关注了全国供水、用水及节约情况,特别是城镇水资源供水、用水及节约情况,以及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体现了国家在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方面的政策导向。 水质状况: 介绍了全国主要河流、湖泊水质状况以及地下水水质状况,并公布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为水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水利工程: 统计了全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展示了我国水利基础设施的发展成就。 水旱灾害: 报告了全国水旱灾害的发生情况,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海洋资源篇 本篇全面反映了2015年度中国海洋国土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状况。 海洋国土概况: 提供了全国海洋国土面积及自然资源概况,并按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划分。 海域与海岸线: 统计了全国海域面积及类型,以及海岸线长度,为海洋空间规划和管理奠定基础。 海洋资源多样性: 详细介绍了海洋地质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特别是海洋渔业资源及产量,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依据。 能源与旅游资源: 关注了海洋油气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以及海滨旅游资源,体现了海洋资源的多元化开发潜力。 海洋环境与经济: 评估了全国海洋环境质量和海洋污染状况,并展示了海洋经济发展情况,包括海洋产业增加值、海洋对外贸易等,同时介绍了海洋科技发展情况。 林业资源篇 本篇系统呈现了2015年度中国林业用地、森林资源、森林经营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 林业用地与森林现状: 提供了全国林业用地面积、森林资源现状以及森林更新情况,并按区域进行了细分。 森林面积与蓄积: 详细统计了全国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及森林覆盖率,是衡量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 森林经营与保护: 关注了森林采伐、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情况,并介绍了森林经营、森林认证、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等政策的实施成效。 生态修复: 报告了湿地保护、沙化土地治理以及绿化造林等生态修复项目的进展情况。 林业产业: 介绍了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包括林业产值、林业对外贸易、林业科技发展等,体现了林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地质环境篇 本篇集中展示了2015年度中国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监测以及地质勘查等方面的情况。 地质灾害: 全面统计了全国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包括类型、成因及影响,并按区域进行了细分,同时报告了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和损失情况,为地质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提供信息。 地质环境监测: 介绍了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情况,特别是地下水环境监测情况,为维护地质环境安全提供数据。 地质公园与遗迹保护: 关注了地质公园建设情况、地质遗迹保护情况,以及地球科学研究情况,体现了我国在保护地质遗产和推动地学发展方面的努力。 地质勘查: 统计了全国地质勘查情况,包括矿产资源勘查、水文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勘查等,为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提供基础地质信息。 自然保护篇 本篇关注2015年度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成效。 自然保护区概况: 提供了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及类型统计,并按行政级别进行了细分,展示了我国自然保护体系的构成。 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介绍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情况、管理情况,以及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评估了自然保护区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 关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濒危物种保护情况、野生动物保护情况,以及自然遗迹和世界遗产保护情况,体现了我国在保护地球生命多样性方面的贡献。 国土整治与建设篇 本篇汇集了2015年度中国在土地整治、耕地保护、建设用地供给、房地产市场以及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关键统计数据。 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 详细统计了全国土地整治的情况,以及耕地的占用与补充数量,反映了国家通过土地整治 effort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arable land. 建设用地供给与房地产市场: 提供了全国建设用地供给的总量和结构,以及房地产开发投资及销售情况,包括房屋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及销售面积,为分析房地产市场运行提供数据。 土地市场与价格: 统计了全国房地产价格指数以及土地出让金收入,反映了土地市场的活跃程度和价值。 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 介绍了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情况、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情况,以及土地登记发证情况,体现了国家在加强国土空间利用管理、保障土地权利方面的努力。 附录 附录部分提供了统计指标解释、统计单位简表、中国国土资源管理机构概况以及主要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目录,为读者理解和使用年鉴中的数据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和辅助材料。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5)》以其内容的全面性、数据的权威性、统计的系统性,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了解和研究中国国土资源状况的重要参考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是专业的资源管理人员,我只是一个关注环境史的业余爱好者,我希望通过这些官方数据来追踪百年来中国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轨迹。这本2015年的年鉴,在“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和“森林覆盖率”这两个章节的数据呈现上,展现出一种令人振奋的积极趋势。尽管我深知这些数字背后可能存在统计口径的微调或地方上报的乐观情绪,但从趋势线上看,过去十年,尤其是在“退耕还林”和“三北防护林”工程强力推进后,水土保持的成绩是毋庸置疑的。我将这些数据与同期的一些民间环保组织的调查报告进行了对比,发现虽然在某些局部流域存在分歧,但宏观层面的向好态势是同步的。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官方的、全国性的“基准线”,我们才能更好地去评估和讨论局部地区的问题所在。它像一个巨大的晴雨表,记录着国家在治理巨大地理尺度上的努力。这种规模的、系统性的信息集成,是任何单一的学术论文或专题研究都无法比拟的,它提供了一种观察中国国土“生命体征”的独特视角,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年鉴主要是为了它所附带的那些极其详尽的行政区划代码和历年矿区变动记录,这是做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时不可或缺的“锚点数据”。我需要一个稳定的历史坐标系来校准我过去五年采集的遥感影像数据。拿到实物后,我立刻被其排版布局的严谨性所折服。那种清晰、不花哨的风格,完全符合工具书的最高标准。我特别留意了地质勘探投入与新发现矿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图表,这份年鉴没有做任何倾向性的解读,只是冷冰冰地把两个变量放在一起,但任何一个懂得资源经济学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时间滞后效应”——投入的增加,往往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在勘探成果中体现出来。这本身就是对“短期主义”决策的一种无声的批判。与网络上那些经过“美化”和“摘要化”的数据报告不同,年鉴的价值在于它的“全景性”和“原始性”。它要求读者自己去“挖掘”意义,而不是被喂食结论。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建立长期、可追溯数据集的学者来说,这种原汁原味的、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统计信息,简直是无价之宝,它是构建可靠分析模型的坚实基石,容不得半点含糊。

评分

从一个长期关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观察者角度来看,这本年鉴中关于“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分配”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试点”的数据对比,简直是一出精彩的“社会经济矛盾剧”。我重点查看了几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数据:它们的财政收入结构在2015年是否已经开始多元化?人均耕地面积的下降速度是否已经放缓?年鉴用详实的县域数据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转型阵痛远比预想的要剧烈。在许多依赖单一矿种的地区,尽管政策在推动产业升级,但统计图表上的“非资源型产业产值占比”增长得异常缓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僵持的局面,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央政府在资源型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设计有效性。这本书没有提供任何政策建议,但它用一组组对比鲜明的“因”和“果”,为所有宏观政策制定者和区域经济学家提供了最直接的“诊断报告”。它强迫你放弃那些美好的愿景,转而直面被量化出来的、坚硬的结构性困境,是一本极其具有批判性阅读价值的统计汇编。

评分

我原本是想找一些关于城市化进程中耕地占用与流失的最新分析模型的。抱着这个目的,我翻开了这本2015年的年鉴,心里其实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毕竟年鉴类的出版物,时效性和深度往往难以兼顾。然而,我意外地在“土地利用现状”那一块,发现了一些非常精细的横向对比数据。它没有直接给出复杂的回归分析,但它通过对历年建设用地增速与GDP增速的交叉对比,提供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脱钩”状态的侧写。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手里拿着一把精密的尺子,虽然没有直接告诉你“墙”在哪里,但通过测量周围所有物体的尺寸,你就能精确地推断出墙体的位置和厚度。更让我惊喜的是,其中关于“闲置土地”的统计口径似乎比往年有所细化,它区分了“招拍挂后未动工”和“已动工后停建”两类,这对于我们评估地方政府的土地储备效率和市场活跃度来说,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基准线。我立刻将这组数据与其他年份的《土地管理工作报告》进行了交叉比对,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闲置土地的绝对量虽然有所上升,但相对于新批建设用地的比例,却出现了一个拐点——似乎地方政府在“囤地”的策略上变得更加谨慎了。这本书像一面古老的镜子,映照出宏观政策转向下,微观执行层面发生的微妙变化,值得所有关注城市经济学的同行们仔细摩挲。

评分

这本《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5)》的厚度着实让人望而生畏,翻开它,首先扑面而来的是密密麻麻的表格和图表,仿佛进入了一个数字的迷宫。对于一个初涉土地资源领域的研究者来说,这份资料无疑是一座亟待攀登的高峰。我特意去查阅了与它同期出版的几本宏观经济蓝皮书,试图从更宏大的视角来印证年鉴中所揭示的资源家底。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矿产资源储量变化的那些数据,它们以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触,记录了过去一年我国在能源和战略金属开采与保护之间所做的艰难权衡。我注意到,某些长期被视为“富集区”的省份,其可采储量数据出现了微妙但显著的下降,这暗示着资源枯竭的压力正在切实地增加。同时,水资源章节中关于地下水超采区的分布图,用鲜明的色彩对比,直观地展现了区域水环境的脆弱性。当然,纯粹的统计数据本身是冰冷的,但当你结合当时国家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来看,这些数字就立刻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它们不再仅仅是枯燥的数字,而是国家发展战略在微观层面的具体投射。它迫使读者去思考,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惯性下,我们对脚下的土地究竟留下了多少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工具书,不如说是一份沉甸甸的“资源责任书”,让人在查阅细节的同时,也不禁心生敬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