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第2版)

物联网技术(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军 著
图书标签:
  • 物联网
  • 物联网技术
  • 传感器
  • 无线通信
  • 嵌入式系统
  • 智能设备
  • 边缘计算
  • 云计算
  • 数据分析
  • 智能家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8629
版次:2
商品编码:12110301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电气信息工程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可作为物联网与物流领域的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教材以及相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培训教材,适合物联网与物流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本书结合多项专利及其行业应用实践,详细地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物流管理和工程领域应用的方案和过程。
本书内容涵盖RFID、传感器、云计算等关键技术,以及应用架构和业务模式等内容。有助于理解物联网理念、技术和产业应用,有助于促进物流产业健康发展。

内容简介

物联网作为当今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前沿,涉及了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多门学科,已成为国内外大力研究和发展的科技领域。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被列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本书围绕物联网发展前沿的热点问题,依据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新应用,注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性,全面、系统地介绍物联网的理论和技术。
本书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背景、特点、架构、标准及产业链等;其次阐述了物联网传输层技术;然后介绍了感知层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WSN技术、RFID与EPC技术等;接着介绍了物联网应用层技术,包括云计算、中间件技术、物联网业务平台等,以及M2M、CPS技术架构;后介绍了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管理和工程应用方法和案例等。
本书可作为物联网与物流领域的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教材以及相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培训教材,适合物联网与物流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适合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物联网与物流领域管理和技术人员阅读。

目录

前言
第1章 物联网概述1
1.1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1
1.1.1 物联网的定义1
1.1.2 物联网与互联网及互联网+3
1.2 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5
1.2.1 物联网的起源5
1.2.2 物联网的发展6
1.3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8
1.3.1 感知层8
1.3.2 网络层9
1.3.3 应用层10
1.4 物联网的主要特征10
1.5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12
1.5.1 网络与通信技术12
1.5.2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13
1.5.3 RFID技术14
1.5.4 M2M技术15
1.5.5 GPS技术16
1.5.6 云计算技术17
1.5.7 大数据系统18
1.6 物联网产业发展19
1.6.1 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19
1.6.2 基于技术路线图的物联网产业布局20
1.6.3 物联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2
1.6.4 物联网产业发展预测23
本章小结24
思考题24
第2章 网络与通信25
2.1 传统网络技术25
2.1.1 计算机网络概述25
2.1.2 以太网28
2.1.3 因特网30
2.1.4 IPv632
2.2 现场总线技术33
2.2.1 现场总线概述33
2.2.2 现场总线技术基础34
2.2.3 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与体系结构特点35
2.3 无线网络技术37
2.3.1 无线网络概述37
2.3.2 蓝牙技术39
2.3.3 ZigBee40
2.3.4 Thread42
2.3.5 6LoWPAN44
2.3.6 Wi-Fi45
2.3.7 WiMAX47
2.3.8 LPWAN技术49
2.4 卫星通信50
2.4.1 卫星通信概述50
2.4.2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52
2.5 移动通信技术53
2.5.1 2G技术53
2.5.2 3G技术54
2.5.3 4G技术55
2.6 泛在网络56
2.6.1 泛在网络概念56
2.6.2 泛在网络的关键技术57
2.6.3 泛在网络架构57
本章小结59
思考题59
第3章 WSN60
3.1 WSN概述60
3.1.1 基本概念60
3.1.2 发展历史61
3.1.3 应用领域62
3.2 WSN的特点与性能指标64
3.2.1 WSN的基本特点64
3.2.2 WSN的性能指标65
3.3 WSN的体系结构67
3.3.1 传感器节点67
3.3.2 传感器网络68
3.4 常用传感器72
3.4.1 传感器的分类72
3.4.2 传感器的特性与选型73
3.4.3 常见传感器类型介绍75
3.5 WSN的关键技术77
3.5.1 拓扑控制77
3.5.2 节点部署78
3.5.3 定位技术79
3.5.4 数据融合技术80
3.5.5 时间同步81
3.5.6 能耗管理83
3.5.7 安全机制84
3.6 WSN仿真平台87
3.7 WSN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案例88
本章小结92
思考题92
第4章 RFID与EPC93
4.1 RFID的概念93
4.1.1 RFID的产生与发展93
4.1.2 RFID的特点95
4.2 RFID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95
4.2.1 RFID系统组成95
4.2.2 工作原理96
4.2.3 工作流程97
4.3 RFID电子标签97
4.3.1 RFID电子标签的分类97
4.3.2 RFID电子标签与条形码的区别99
4.4 EPC概述102
4.4.1 EPC的产生与发展102
4.4.2 EPC的特点104
4.5 EPC组成与结构105
4.5.1 EPC系统组成105
4.5.2 EPC系统结构105
4.6 EPC网络技术107
4.6.1 Savant系统107
4.6.2 EPC信息服务110
4.6.3 EPC网络系统模型111
4.7 物联网环境下的RFID和EPC技术113
本章小结116
思考题116
第5章 M2M117
5.1 M2M概述117
5.1.1 M2M的含义117
5.1.2 M2M发展状况118
5.2 M2M标准121
5.2.1 3GPP121
5.2.2 ETSI122
5.2.3 ITU123
5.3 M2M技术123
5.3.1 M2M产品构成123
5.3.2 M2M技术组成124
5.3.3 M2M系统结构125
5.3.4 M2M分层架构127
5.3.5 M2M通信协议129
5.4 M2M业务131
5.4.1 M2M业务特征131
5.4.2 M2M业务需求132
5.4.3 M2M业务分类133
5.5 M2M的产业链分析134
本章小结136
思考题136
第6章 物联网中间件137
6.1 中间件技术概述137
6.1.1 中间件的作用与意义137
6.1.2 物联网中间件研究现状138
6.1.3 物联网中间件研究内容139
6.1.4 物联网中间件特性139
6.1.5 物联网中间件分类141
6.2 中间件的体系结构143
6.3 主流的中间件技术平台150
6.3.1 OMG CORBA平台150
6.3.2 Sun J2EE平台151
6.3.3 Microsoft DNA 2000平台151
6.3.4 主流平台相关性分析152
6.4 物联网中间件关键技术153
6.4.1 EPC中间件153
6.4.2 OPC中间件154
6.4.3 WSN中间件155
6.4.4 OSGi中间件157
6.4.5 CEP中间件157
6.4.6 其他相关中间件158
本章小结159
思考题159
第7章 云计算与大数据160
7.1 云计算概述160
7.1.1 云计算的起源与基本概念160
7.1.2 云计算的特点与类别162
7.1.3 云计算产业162
7.2 云计算的实现164
7.2.1 工作原理164
7.2.2 体系结构165
7.2.3 关键技术167
7.3 云计算的层次170
7.3.1 基础设施即服务171
7.3.2 平台即服务171
7.3.3 软件即服务172
7.4 云安全与云存储173
7.4.1 云安全173
7.4.2 云存储175
7.5 大数据177
7.5.1 大数据的基本概念177
7.5.2 大数据的特点177
7.5.3 大数据处理的技术体系179
7.6 云计算、大数据与物联网180
本章小结182
思考题182
第8章 CPS183
8.1 CPS的概念183
8.2 CPS的技术特征184
8.2.1 CPS与计算机系统185
8.2.2 CPS与嵌入式系统185
8.2.3 CPS与工业控制系统185
8.2.4 CPS与WSN186
8.2.5 CPS与物联网186
8.2.6 CPS与网络控制系统187
8.2.7 CPS与混杂系统187
8.3 CPS的体系结构188
8.4 CPS的硬件要求190
8.5 CPS的软件环境191
8.6 CPS应用发展趋势192
8.6.1 CPS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92
8.6.2 CPS的应用前景193
8.6.3 CPS发展面临的挑战194
8.6.4 CPS设计的研究进展197
8.6.5 CPS设计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200
本章小结201
思考题201
第9章 物联网典型应用202
9.1 智能电网202
9.1.1 智能电网概述202
9.1.2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203
9.1.3 自动抄表系统205
9.2 智能交通206
9.2.1 智能交通概述206
9.2.2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206
9.2.3 不停车收费系统208
9.2.4 智能交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209
9.3 智能医疗211
9.3.1 智能医疗概述211
9.3.2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医疗中的应用211
9.3.3 智能医疗典型应用212
9.3.4 智能医疗的发展214
9.4 智能环保214
9.4.1 智能环保概述214
9.4.2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环保中的应用214
9.4.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模型215
9.4.4 智能环保的发展现状与趋势216
9.5 智能家居217
9.5.1 智能家居概述217
9.5.2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217
9.5.3 智能家居系统解决方案218
9.5.4 智能家居的发展现状与趋势219
9.6 智能农业220
9.6.1 智能农业概述220
9.6.2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221
9.6.3 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系统222
9.6.4 智能农业的发展趋势223
本章小结223
思考题223
第10章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管理224
10.1 物流与供应链概述224
10.1.1 物流管理224
10.1.2 供应链管理225
10.1.3 供应链物流管理226
10.1.4 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226
10.2 物流信息技术227
10.2.1 信息技术227
10.2.2 物流信息技术概述228
10.2.3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228
10.2.4 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33
10.3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233
10.3.1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233
10.3.2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类234
10.3.3 基于物流管理的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236
10.4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技术体系237
10.5 农资物流监控系统239
10.5.1 现代农资物流管理239
10.5.2 物联网在农资物流领域的应用实例——农资物流监控黑箱系统239
10.6 物品标签系统247
10.6.1 电子标签概述247
10.6.2 物品标签系统的应用实例——高档艺术品智能物流系统247
10.7 CPS实验教学系统250
10.7.1 CPS实验教学系统架构250
10.7.2 CPS节点功能与内部结构251
10.7.3 CPS实验教学系统软件体系结构253
10.7.4 CPS实验教学系统体系结构255
10.8 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展望255
10.8.1 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物流255
10.8.2 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展望258
本章小结263
思考题263

前言/序言

物联网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长距离/短距离通信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运营模式,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物联网将会对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本书全面、系统地描述了物联网概念和技术,重点介绍了RFID、传感器、云计算等关键技术以及应用架构和业务模式等内容。与第1版相比,更新了部分技术内容,增加了物联网中间件技术、大数据、CPS和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管理的介绍,阐述了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结合专利技术及其应用实践,详细地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物流管理和工程领域应用的方案和过程。
本书主要章节安排如下:
第1章简要介绍了物联网的背景、特点、架构、标准及产业链等。
第2章介绍了传统网络技术、现场总线、卫星通信,对泛在网络进行简单的介绍,重点描述了现今主流的无线网络技术和现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3章对WSN进行介绍,描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性能指标、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及网络安全。
第4章重点介绍了RFID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EPC体系与应用系统架构,并且对物联网环境下的RFID和EPC技术做了简要介绍。
第5章对M2M进行介绍,描述M2M的基本概念、标准、系统架构、技术特征及 应用。
第6章介绍了物联网中间件的基本概念、分类、体系结构、软件平台与关键技术进行 介绍。
第7章介绍了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分类、实现技术、云安全和云存储,以及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并分析了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关系。
第8章主要介绍了CPS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特征,并分析了CPS的应用发展趋势。
第9章主要对物联网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环保、智能家居、智能农业六个重点领域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第10章主要对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等基本概念进行阐述,介绍基于物联网的现代物流业的相关信息技术和典型系统,结合专利技术及其应用实践,详细地介绍物联网技术在物流管理和工程领域应用的方案和过程,并对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与新技术不断涌现。本书力求全面系统介绍物联网的核心关键技术与最新研究与应用成果,书中特别给出了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案例,希望读者通过案例分析能够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更为深入。
本书由刘军统稿,阎芳、杨玺组织编写。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大量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资料来源列于书末参考文献。在此对这些作者表示敬意和感谢!
本书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北京高校物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BJLE2010)资助。
由于作者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物联新境:智能世界的脉搏与未来》 内容梗概: 本书并非一本技术操作手册,而是一部描绘物联网(IoT)宏大图景的深度导览。它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关于万物互联的动态世界,探索其核心驱动力、关键技术浪潮、已经渗透入我们生活各个层面的应用实例,以及在蓬勃发展中孕育的未来趋势与挑战。我们关注的是物联网带来的思维变革,而非单纯的硬件堆叠或代码编写。通过解析物联网如何重新定义信息交互、数据流动与决策机制,本书将引导读者深刻理解这个正在加速重塑世界的巨大力量,以及它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物联网的宏观视角与时代背景 在信息爆炸与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物联网(IoT)已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遥远构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并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本书的第一部分,将跳出单一的技术层面,从宏观的时代背景出发,审视物联网的诞生逻辑与发展轨迹。 我们将追溯物联网概念的萌芽,解析其出现的必然性——即在传感器技术、通信网络、计算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等关键要素汇聚时,一个“万物皆可感知、皆可互联”的全新时代应运而生。这不是简单的“物”与“网”的叠加,而是一种颠覆性的连接范式,它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孤岛,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深度融合。 历史演进与概念梳理: 回顾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及其早期发展,理解其从M2M(Machine-to-Machine)通信概念的演变,到如今涵盖感知、网络、平台、应用的全方位生态。探讨“智能”的内涵在物联网语境下的演化,以及它如何从自动化迈向智能化决策。 驱动力分析: 深入剖析促使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这包括但不限于: 技术进步: 传感器成本的急剧下降与性能的飞跃,使得部署大规模感知节点成为可能;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与多样化(Wi-Fi、蓝牙、NB-IoT、5G等),提供了灵活多样的连接选择;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发展,为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与分析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 市场需求: 各行各业对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体验的迫切需求,催生了对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广泛渴求。从工业制造到智慧城市,从农业生产到健康医疗,物联网的应用潜力几乎触及所有领域。 数据价值的发现: 随着连接设备的增多,所产生的数据呈爆炸式增长。这些数据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洞察力,而物联网正是挖掘这些价值的钥匙。如何有效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这些数据,成为物联网发展的核心议题。 物联网的生态系统: 介绍物联网并非孤立的技术,而是由众多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我们将初步勾勒出这一生态系统的构成,包括: 感知层: 各种传感器、RFID标签、摄像头等,负责收集物理世界的信息。 网络层: 各种通信网络,负责将感知层的数据传输至处理平台。 平台层: 物联网云平台,负责设备管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应用开发等。 应用层: 面向具体行业和场景的各种物联网解决方案。 安全与隐私: 作为贯穿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安全与隐私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本部分旨在为读者建立起一个对物联网的整体认知框架,理解它为何重要,以及它如何融入我们当前的技术和社会发展大潮之中。 第二部分:物联网核心技术浪潮的解析 在宏观视角之下,物联网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撑与驱动。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聚焦于构成物联网骨骼与血脉的核心技术,并深入解析其发展现状、前沿动态以及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物联网的“眼睛”与“触角”,它们将物理世界的温度、湿度、光照、压力、运动、位置等信息转化为可被数字世界识别的信号。我们将探讨各类传感器(MEMS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的原理、特性,以及微型化、低功耗、高精度、低成本化的发展趋势。特别关注其在极端环境、精密测量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通信技术: 物联网设备的互联互通依赖于多样化的通信网络。我们将审视支撑物联网的各类通信技术,从短距离的蓝牙、Wi-Fi,到中长距离的Zigbee、LoRa,再到面向海量连接和低功耗的NB-IoT,以及高速率、低时延的5G。重点分析不同通信技术在功耗、速率、覆盖范围、成本以及应用场景上的权衡与选择,以及它们如何构建起从设备到云端的立体通信网络。5G在赋能车联网、工业物联网等场景中的关键作用也将得到深入探讨。 嵌入式系统与边缘计算: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智能化需求不断提升,嵌入式系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将了解嵌入式处理器、操作系统以及软件栈在物联网设备中的作用,它们如何实现数据的采集、初步处理和设备控制。同时,本书将重点解析边缘计算的兴起,它如何将计算能力从云端下沉到靠近数据源的设备端或局部网络,从而实现更低的延迟、更高的安全性和更低的带宽消耗,尤其是在需要实时响应的场景(如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中的价值。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海量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是宝贵的财富,而大数据技术提供了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的能力。我们将探讨物联网大数据在采集、存储、清洗、挖掘和可视化等方面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AI)正在为物联网注入“智慧”的灵魂。本书将深入解析AI如何在物联网中发挥作用,包括机器学习在异常检测、预测性维护、用户行为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感知能力的提升,甚至是通过强化学习实现自主决策。AI与物联网的融合,正驱动着从“连接”到“智能”的飞跃。 云计算与物联网平台: 物联网设备数量庞大,数据量巨大,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来支撑。我们将探讨云计算在物联网中的核心作用,提供可扩展的存储、计算和分析能力。更进一步,我们将聚焦于物联网平台——这一承载和管理海量设备、数据及应用的关键中间件。分析主流物联网平台的架构、功能(如设备管理、数据接入、应用开发、安全认证等),以及它们如何为开发者提供高效的工具和服务,加速物联网应用的落地。 安全与隐私技术: 随着连接的设备日益增多,物联网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本书将严肃探讨物联网安全面临的挑战,包括设备本身的脆弱性、通信链路的安全性、数据传输的加密、访问控制以及隐私保护等。我们将介绍当前在物联网安全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包括端到端加密、身份认证、安全固件更新、威胁检测与响应等关键技术,强调安全是物联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石。 本部分旨在为读者揭示物联网技术体系的深度与广度,理解各项技术是如何相互协同,共同构建起智能世界的运行基础。 第三部分:物联网应用的深度洞察与未来展望 技术是实现物联网的手段,而应用则是物联网价值的最终体现。本书的第三部分将深入探讨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并以此为基础,展望物联网驱动下的未来发展图景。 智慧城市: 从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环境监测,到能源分配、智能照明、水务管理,物联网正在重塑城市的运行模式。我们将剖析智慧城市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缓解拥堵,通过智能电网优化能源利用,通过环境监测改善空气质量。 工业物联网(IIoT)与智能制造: 工业革命的下一个浪潮——工业4.0,正深度依赖于物联网。本书将深入解读IIoT如何赋能智能制造,包括设备状态监测与预测性维护、生产过程的实时优化、供应链的智能化管理、数字孪生在产品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探讨IIoT如何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实现柔性化生产。 智慧农业: 物联网正在为传统农业注入科技活力。我们将解析智慧农业如何利用传感器监测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状况,通过自动化灌溉、精准施肥、病虫害预警等手段,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节约水资源和农药使用。 智慧医疗与健康: 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智能病房等物联网应用,正在深刻改变医疗健康服务的模式。本书将探讨物联网如何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发挥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智能化的健康管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智能家居与消费电子: 从智能音箱、智能家电到智能安防系统,物联网正在将我们的家居环境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我们将分析智能家居生态的发展,以及它如何通过互联互通的设备,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更智能的生活体验。 智能交通与自动驾驶: 车联网(V2X)是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重要应用。本书将探讨车辆之间的通信、车与基础设施的通信,以及这些技术如何为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管理、出行服务等奠定基础,提升交通安全性和效率。 物联网的挑战与伦理考量: 在展现物联网光明前景的同时,本书也将严肃探讨其面临的挑战。这包括但不限于: 互操作性与标准化: 不同厂商、不同协议的设备如何实现有效的互联互通,标准化进程的挑战。 数据隐私与安全: 海量个人和敏感数据的收集与使用,如何保障用户的隐私权和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滥用和泄露。 技术伦理与社会影响: 自动化带来的就业结构变化、算法偏见、数字鸿沟加剧等社会伦理问题。 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 大规模部署物联网设备对能源消耗和电子垃圾产生的影响。 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定: 如何构建适应物联网发展的法律法规框架,平衡创新与监管。 展望未来: 本部分将进一步展望物联网的未来发展方向。例如,物联网与AI的深度融合将催生更智能、更自主的系统;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可能为解决安全与信任问题带来新的突破;边缘智能的普及将进一步加速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决策;物联网将与5G、6G等下一代通信技术协同发展,打开更多想象空间。我们将探讨物联网如何从“连接”走向“智能”,再走向“自主”,最终可能重塑人类与世界的交互方式。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对物联网的宏观理解、核心技术的解析以及应用场景的深入剖析,帮助读者建立起对这个正在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的全面认识。我们希望读者能够跳出简单的技术好奇,更深入地思考物联网为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以更具前瞻性的视角,拥抱并参与到这个智能互联的新时代。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前沿科技领域充满好奇,而物联网无疑是其中最令人兴奋的方向之一。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深入了解物联网的迫切需求。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集结了无数物联网领域前沿洞察的宝典。书中对于物联网架构的设计原则,以及不同层次之间的交互逻辑,都有着非常系统和深入的讲解。我特别惊喜于它对新兴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的展望,例如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融合,以及区块链在物联网安全中的潜在作用等等。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物联网的未来无限可能。作者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使得整本书充满了权威性和可信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物联网的技术脉络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未来可能涌现出的创新应用充满了期待。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的佳作。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和内容结构都非常独特。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很多技术书籍那样,一上来就抛出一堆公式和代码。相反,它更像是一场引人入胜的对话,作者娓娓道来,一点点地揭示物联网的奥秘。我尤其欣赏它对于物联网伦理和隐私问题的讨论,这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方面。书中并没有回避这些敏感话题,而是以一种开放和负责任的态度进行了探讨,这让我对物联网的未来发展多了一份审慎的思考。同时,它对物联网标准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也相当有前瞻性,让我对这个领域的演进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的一些观点甚至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促使我去重新审视和理解物联网。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提供技术知识的同时,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

评分

对于许多人来说,物联网可能是一个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又有些遥不可及的概念。然而,读完这本《物联网技术(第2版)》后,我发现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非常近,并且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书中对物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比如在农业领域的精准灌溉,在医疗领域的远程监护,以及在交通领域的智能调度等等。这些生动的例子让我切实感受到了物联网的巨大潜力。此外,作者对物联网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如设备制造商、平台提供商、服务集成商等,都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介绍,帮助我理解了这个复杂的产业链。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但内容却充满了智慧和深度,能够触及到问题的本质。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脑海中会浮现出各种技术实现的可能性,这本书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

这本《物联网技术(第2版)》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在书中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技术概念具象化。我特别喜欢它对物联网安全性的深入探讨,这在当前信息安全日益重要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宝贵。书中详细介绍了物联网设备在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安全风险,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此外,它对大数据分析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也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这本书给出了详实的解答。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将书中的知识与我所了解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产生许多新的灵感。它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涵盖了从硬件到软件,从通信协议到平台架构的各个层面。我相信,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扎实、全面的物联网知识框架,为未来在这个领域的深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简直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次对未来世界的深度探索。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那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所吸引。它没有直接陷入枯燥的技术细节,而是从物联网的宏观概念入手,循序渐进地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尤其欣赏它对于不同物联网应用场景的精彩剖析,从智能家居的便捷舒适,到工业物联网的效率提升,再到智慧城市的未来蓝图,都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对传感器、网络通信、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的讲解,虽然专业,却被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阐释,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和“如何做”,让我对物联网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也相当出色,使得阅读体验更加愉悦,对于理解复杂的概念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物联网感兴趣的朋友,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从业者,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评分

感觉还不错呀

评分

挺好的,物有所值,不错呢

评分

学习学习,工作用

评分

脉络清晰,内容丰富

评分

京东自营值得信赖

评分

脉络清晰,内容丰富

评分

书挺好的,脉络比较清晰

评分

质量很好送的也快

评分

挺好的,物有所值,不错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