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教学研究与竞赛实践

数学建模教学研究与竞赛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西赛区组委会,吕跃进 著
图书标签:
  • 数学建模
  • 教学研究
  • 竞赛实践
  • 高等教育
  • 应用数学
  • 模型构建
  • 算法设计
  • 问题求解
  • 案例分析
  • 创新实践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6023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360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数学建模教学研究与竞赛实践》首次从全省(区)的层面,全面总结了高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活动的经验,从理论与实践上深入研究了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对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探讨了在高校开展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模式与经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兼有史料性、现实性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参考书。   本书可供广大从事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的师生参考,亦可供从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管理人员及广大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理论篇数学建模教学与数学建模竞赛的历史背景与意义戴牧民吕跃进基于数学建模的高校教学改革袁旭吕跃进戴牧民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好办法吴晓层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韦程东发挥数学建模协会作用,营造数学建模活动氛围韦程东欧阳陈建伟李振杰熊月珍在常微分方程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探索与实践韦程东高扬陈志强数学建模活动的幕后英雄——图书馆的老师们韦程东叶佩珍闭炳华依托数学建模平台,提升财经院校数学基础课教师科研能力冯烽黄晗数学建模融入财经院校数学文化教学的探讨黄凤丽赖振丹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粟光旺秦斌丁立旺论数学建模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涂火年将数学实验与数学主干课程结合的方法与实践曹敦虔黄敬频线性规划解的判别在数学模型中的应用刘丽华建模中LINGO软件的快速掌握刘丽华按“实事求是”观构建数学实验教学过程韦泉华赵展辉数学建模课的教学模式研究邓国和大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张军舰大学生数学建模技能的立体化培养模式探讨毛睿数学建模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朱宁段复建大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与探索朱宁段复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分析与评价——以百色学院为例黎勇陈延华关于数学建模思想渗入数学分析教学的思考罗朝晖如何成功地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欧阳云王五生数学建模教学、竞赛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王五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与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融入赵丽棉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浅析刘琼黄雪燕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许成章覃桂茳在常微分方程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探析欧乾忠开展数学实验系列课程教学,提高理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唐国强林亮吴群英独立学院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相结合的探索高扬刘逸刘德光浅谈独立学院数学建模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宋岩独立学院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黄坚王春利数学建模的素质要求及其对学生素质拓展的启示耿秀荣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实践与认识蒋良春苏恒独立学院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实践与探讨温鲜霍海峰独立学院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谢国榕陈迪三高职学院开展数学建模竞赛的探索与思考冯超玲施宁清高职院校数学建模培训现状及对策秦立春让数模竞赛成为高职学生成长的助推器施宁清麦宏元以四种能力为导向探索高职数学建模教学新模式梁宝兰莫亚妮马南湘提高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有效性途径的探索刘崇华何远奎杨巍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高英加强高职数学建模教学,提高学生创新素质颜筱红苏坚梁东颖数学建模视角下的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的探讨段璐灵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常微分方程教学初探阮妮以数学建模为中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刘剑浅谈数学建模在高职院校的重要性韦碧鹏用实例建模重构高职经济数学课程内容的探讨李大林林志红参与式教学在高职高专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周优军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浅探——从数学建模谈高数教学改革唐冰对高职高专数学建模培训的探索王泸怡高职弱电类专业“同步数学实验基础”课程的研究与建设——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吴昊李翠翠第二篇实践篇发达广西君武志,振兴中华建模情(广西大学)以数学建模活动为平台,探索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广西师范学院)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实践总结(广西民族大学)数模花开春满园(广西师范大学)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经验(广西科技大学)平凡工作谱师德,师生共续数模情(广西财经学院)建模竞赛展魅力,医学学子竞风采(广西医科大学)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桂林理工大学)数学建模竞赛经验总结(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工作总结(百色学院)数学建模的甜美与辛酸(河池学院)领略数模魅力,民师院学子竞风流(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数学建模展风采,贺州学院塑未来(贺州学院)展数学之魂,拓梧院之人(梧州学院)总结经验,再创辉煌,加快学校转型发展(钦州学院)激励制度促创新,建模空间任飞翔(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扬帆起航,志在千里(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以赛促学,以学育赛,赛学结合,受益学生(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数模舞台,伴我博文学子同发展(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实践总结(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数模魅力领风骚,漓院学子展风采(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年轻的北航北海学院数模掠影(北航北海学院)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工作总结(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发挥思维优势,推进项目改革,渗透素质教育(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数学建模的苦与甜(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重在参与——开启数学建模新航线(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工作总结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挑战自我,创先争优(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工作总结(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数学建模风采展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工作总结(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着眼实际,启迪智慧,铸造成功(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经验与思考(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工作总结(广西教育学院)数学建模总结(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数学建模竞赛实践总结(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第三篇感言篇(一) 指导教师感言集感受数学建模之美吴晓层数学建模事业是我精神支柱朱宁十年磨一剑,尽志无悔于数模林亮自豪韦程东柳暗花明别样景,机缘巧合数模情冯烽数学建模——师生受益之源李修清数学建模——创新能力培养的舞台王远干教学能手的数学建模情钟祥贵数学建模伴我成长梁鑫让数模之花美丽绽放黎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宋岩坚持自己的信念刘丽华感谢数模,伴我成长曹敦虔数学建模十六载,喜看人才年年出黄敬频谈对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的一点认识和体会梁霞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指导数学建模竞赛有感徐庆娟未来科技发展之所需,创新人才之摇篮王春利奉献与兴趣苏恒数模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块敲门砖韦师一次竞赛,终身受益林浦任敬业与坚持耿秀荣风采绽放,展望未来霍海峰责任与毅力陈迪三医学院校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局、中局与残局邓洪陈小军重在参与,用心做事邹永福我与数学建模的不解之缘许成章指导教师新生力量心声——迎接挑战,放飞梦想莫亚妮数模竞赛之己见陈可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陶国飞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感想杨吉才指导数学建模竞赛的体会白克志多面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梁东颖在新的领域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潘颍艰辛而快乐的数学建模之路冯超玲团队精神李华胜知易行难,坚持才能获得胜利刘剑挑战与魅力周优军数学建模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吴昊(二) 参赛学生感言集锦从参赛学生到指导教师: 一次参赛,终身受益!朱艳科感受数学的艺术灵魂陈志强积累、合作、自信黄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云亮团结奋斗、执着向前——数模精神助力梦想张沅在比赛中成长杨燕华收获在九月耿超玮汗水下的星光黄启彬数学建模让我坚定考研的决心李圆利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过程曾昭发数模路上的遗憾黄盛君美妙的学术之旅——数学建模王丽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心得莫明丽有一种精神叫数模王汝芳历练自我,感受建模快乐苏加俊痛苦并快乐着韦星光意志和勇气的磨砺与考验黄玉茜数学建模给了我什么林自强从数学建模中学到的苏晶晶数学建模打开我的百科全书石小乐数财院精英,敢“走火入模”李玲玉数学建模获奖感言杨忠行数学建模感怀之决战72小时文玉娟数模比赛,且赛且珍惜张远生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刘祝池难以忘怀——逝去的日子陈婕书到用时方觉少陈彬数模竞赛感想颜荣湖数学建模竞赛让我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张东妮团结就是力量蔡彰艳数学建模让我终身受益甘红贤建模求解真巧妙鲁俊鸿祖国未来的走向吴敏婵超越自我,挑战极限韦海学会建模,学会坚持,学会合作邓琦斌数学建模的快乐罗山民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心得体会陈金生第四篇数据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西赛区1994—2013年获全国奖名单广西赛区从事数学建模科研、教学与竞赛的教师所获奖励及主持各类教学项目统计表

前言/序言

  前言  广西高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活动之路  一、 历史回顾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与广泛使用的今天,数学正以空前的广度与深度日益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数学工程技术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从20世纪末开始了一场伟大的教育改革实践活动,将数学建模引入高校数学教育,并由教育部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举办每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目前,这个竞赛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课外学科竞赛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大也是最为成功的竞赛。回顾二十多年来广西赛区高校数学建模的实践,也早已从星星之火走向烈火燎原之势,在此我们不妨摘取如下若干历史片段,共同感受数学建模给我们带来的数学之美。  1986年,广西大学席鸿建(现广西数学学会理事长、广西财经学院院长、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西赛区组委会主任)、李飞宇两位青年教师参加了在西安举办的全国数学建模学术研讨班,拉开了我区高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与研究的大幕。  1991年,广西大学派出了3个队参加了全国部分省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开启了我区高校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进程。  1992年8月,广西高校工科数学研究会在柳州举办了首届广西高校数学模型师资培训班,由徐尚进、谢钢礼主持,吕跃进主讲,参加培训班的有来自全区大中专院校的30多名代表。  1993年底,桂林工学院承办了一次数学建模师资培训既学术研讨班,邀请清华大学姜启源教授到会讲学。会上,广西几所高校的代表吕跃进、李正吾等人与姜启源教授进行了座谈并就成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西赛区进行了酝酿。  1994年初,广西大学戴牧民和吕跃进两人到广西区教委与高教处唐处长汇报了这项活动,获得了教委的大力支持,随后成立了广西赛区,第一任赛区组委会主任是时任广西数学学会理事长的广西大学李世余,吕跃进任秘书长。从此,广西高校开始全面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活动。  199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委向全区高校发通知,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等3所院校16个队首次组成赛区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年,广西大学首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开创广西高校在全国性理工类竞赛中获全国奖的先河。  1995年,广西大学再创佳绩荣获全国一等奖,为广西高校首次。  1997年,广西大学由吕跃进主持的教学改革项目“改革理工科数学教育,建设数学模型课程”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这表明我区高校已经不仅仅是参加竞赛,而是将竞赛与教学改革紧密联系起来,并开始获得了初步的成功经验。  1998年,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参赛,是我区专科院校中第一所参赛学校。  1999年,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有一个队获专科组全国二等奖,这是我区高校首次有专科院校获全国奖。  2001年,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有一个队获专科组全国一等奖,为广西专科院校首次。  2004年,广西师范大学承办了当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工作会议,以及广西赛区首次年度颁奖工作会议。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广大师生在领略桂林山水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地处祖国边疆的广西高校数学建模活动的蓬勃气息。  2008年,广西大学在北海承办了当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评阅工作会议。热情周到的会务安排、充满特色的壮锦绣球让来自全国的数学建模专家惊喜不已,他们在紧张评阅之余欣赏了银滩风情涠洲胜景海豚靓影,还向我区高校师生传授了数学建模真谛。(参见照片1)  2010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承办了粤、桂、赣、琼四省区联合评阅工作会议。这是我区探索进一步提高评阅公平公正性的有益尝试,也加强了与兄弟赛区的交流与联系。  纵观过去的岁月,我区高校自1994年成立赛区以来,在区教育厅的领导下、在广西数学学会的指导下、在广西赛区组委会的精心组织下、在各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参赛学校不断增加,参赛队数屡创纪录,竞赛成绩不断刷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健康发展景象。参赛学校从最初的3所,发展到目前稳定水平的43所左右; 参赛队数从最初的16个队,发展到2011年的582个队,平均以每年递增23.5%的速度快速增长,远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1.8%)。与此同时,获全国奖的队数也从最初的1个队发展到2011年的47个队。参赛队数、获全国奖数量在全国中小省(区、市)中名列前茅。(参见表1、图1、图2)  表1广西赛区历年参赛及获奖情况  年份  参赛院校数参赛队数全国一等奖队数全国二等奖队数  本专总本专总本专总本专总获全国奖  总队数  199433161600111  199566262611112  199677272711112  199755222211112  199881929332000111  199994134312552022135  20007714392059113367  2001861452227421352710  200269154336791124268  200371320595211121354912  续表  年份  参赛院校数参赛队数全国一等奖队数全国二等奖队数  本专总本专总本专总本专总获全国奖  总队数  2004818269275167224981721  2005112031128942223251061621  200614183220115135141517133035  200719213526312138455102052535  200820183831214345542619143339  20092220423301454752242793640  201023214434420554931423143741  201122214336421858225729114047  合计23901297368636235917892270329  图1广西赛区1994—2011年参赛总队数曲线  图2广西赛区1994—2011年获全国奖总队数曲线  我区高校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活动获得了自治区领导的大力支持,区政协副主席俞曙霞教授出席了2007年的赛区工作会议暨颁奖仪式(参见照片2)。  二、 政策支持  我区高校在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是在自治区教育厅的一贯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取得的,教育厅每年均向各高校发出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通知,强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意义,认为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要将组织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并多次在通知中指出: “根据教育部教高司函[2003]165号文件‘关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通知’精神,各院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参与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教学工作量或科研工作量,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教师积极地参与指导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区教育厅以教改立项、专项资助等形式,对赛区组委会给予了充分的政策与资金支持。黄宇副厅长出席2005年颁奖仪式并作重要讲话。  而教育厅高教处则是对我区开展数学建模竞赛给予了许多具体而直接的政策与指导,并从多方面给予赛区组委会极大的帮助,对参加赛区工作会议、指导数学建模师资培训班等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如区教育厅高教处袁旭副处长出席了2003年全区数学建模会议。  我区各高校对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重要性也日益认识充分,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例如,广西大学以立项的形式,每年资助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若干万元,给学生记相应的创新学分,教师获得指导创新学分工作量,并对获全国一、二等奖的学生在推荐免试就读本校研究生时给予优先考虑。桂林理工大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领导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并对指导教师发放科研工作量补贴,学校教务处在经费的申请、培训场地的协调、比赛安排和工作量统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玉林师范学院成立了以学院领导、教务处处长、数信学院院长为领导兼指导教师的数学建模竞赛指导组,负责全院的数学建模竞赛工作。广西师范学院还专门为竞赛期间准备了停电应急预案,以保证竞赛的顺利进行。桂林航天高等专科学校采取了课时补助、奖金发放、评优树先等激励政策。更多的高校以各种有力的措施在推动着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活动。  三、 精心组织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西赛区组委会自1994年成立以来,以在全区高校推广数学建模活动为己任,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竞赛规章制度,精心组织竞赛报名、赛题公布、考场巡视、论文评阅、面试工作等各个环节,制定《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西赛区评阅工作规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西赛区优秀组织学校、优秀组织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等规范文件,保障竞赛公平公正健康发展。赛区组委会成员几乎深入到区内各个高等院校作数学建模报告,宣传推广数学建模活动。组织各高校参加全国数学建模会议,学习交流。编辑年度优秀论文集,协助区内高校承办全国颁奖会议、评阅工作会议。  �r 赛区组委会以广西大学教师为主讲教师,先后组织了6届全区高校数学建模研讨班暨师资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数学建模师资。同时邀请全国数学建模的专家学者,如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以下简称“全国组委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姜启源教授、前全国组委会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学叶其孝教授、全国组委会成员北京大学孙山泽教授、现全国组委会秘书长清华大学谢金星教授、全国组委会成员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郝志峰教授、全国组委会成员北京工业大学孟大志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尚志教授等为广西高校师生传经送宝。(参见照片3~照片10)  �r 赛区组委会自2004年以来,坚持每年召开全区颁奖仪式及工作会议,这项工作得到了区内各高校的大力支持。  2004年11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承办2004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工作会议,同时承办广西赛区颁奖仪式及工作会议,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易忠教授、赛区组委会主任戴牧民教授出席。(参见照片11)  2005年12月,南宁,广西师范学院承办2005广西赛区颁奖仪式及工作会议,广西师范学院于瑮院长、教育厅黄宇副厅长亲自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各项工作中不断取得新成绩。(参见照片12)  2007年1月,玉林,玉林师范学院承办2006广西赛区颁奖仪式及工作会议,玉林师范学院党委张鹏书记、赛区组委会主任席鸿建教授、玉林师范学院谢尚果副院长等出席。(参见照片13)  2008年1月,南宁,广西大学承办2007广西赛区颁奖仪式及工作会议,区政协副主席俞曙霞教授、赛区组委会主任席鸿建教授、广西大学副校长韦化教授等出席。(参见照片14)  2009年1月,南宁,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承办2008广西赛区颁奖仪式及工作会议,赛区组委会主任席鸿建教授、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刘延东院长、教育厅高教处李向红副处长等出席。(参见照片15)  2010年1月,桂林,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办2009广西赛区颁奖仪式及工作会议,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陈文开教授等出席。(参见照片16)  2011年1月,南宁,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承办2010广西赛区颁奖仪式及工作会议,赛区组委会主任席鸿建教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何佳院长等出席。(参见照片17)  �r 精心组织评阅工作会议。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工学院、桂林理工大学、河池学院、钦州学院等多所院校对承办赛区评阅工作会议及其他赛区组织工作亦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在每年评阅工作中,赛区组委会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完善评阅规范,选择培养了一批业务精干、秉公评奖的数学建模评委,他们在评阅工作的认真负责精神是赛区评奖质量的保证。(参见照片18~照片27)  �r 广西赛区的组织工作得到了全国组委会的肯定。跨入新世纪以来,广西赛区于2003年、2004年、2006年、2008年和2010年5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组织工作奖。(参见照片28~照片30)  四、 师生受益  竞赛是手段,不是目的。在数学工程技术时代的环境里,深入开展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对学生而言,可以培养他们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具体包括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计算机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面对复杂事物发挥想象力、洞察力、创造力、独立进行研究的能力,关心、投身国家经济建设的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团结合作精神及进行协调的组织能力,勇于参与的竞争意识和不怕困难、奋力攻关的顽强意志,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及自学的能力,撰写科技论文的文字表达能力等。  作为指导教师,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数学建模素质和科研水平; 有利于增强为人师表的荣誉感和关心爱护学生的责任心; 有利于开展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申请教改项目。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是对现有数学教育体制的一种创新,包含许多很有价值的新问题、新课题值得教师们花力气去研究,这对数学教师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极好的机遇。1997年以来,历届全国教学成果奖有关数学类项目中,与数学建模有关的项目占了1/3以上。这就充分说明了数学建模在教学改革中重要地位。指导教师的获奖也对教师评优、职称晋升等起积极作用,这一点在我区职改文件中有相关的规定。  对学校而言,可以丰富校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建设良好学风; 能够促进数学课程建设; 推动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适应时代潮流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学科竞赛,它促使高校数学教育从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它不仅对数学模型这一门课程的建设起了推动作用,而且对相关的高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也起了推动作用,甚至对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可以说数学建模思想是高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许多学校因在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上的成绩而获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同时,竞赛成绩从一个侧面提高学校知名度,提高学校评估水平。  事实也充分证明了上述几点。  18年来,全区共有3686个队(其中本科2390队,专科1297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有329个队获全国奖(其中本科214个队,专科115个队),参赛的11058位同学无论获奖与否,均从中感受到受益匪浅,可谓“参赛一次,受益终身”。其实,还有更多的同学在大学阶段学习过数学建模课,同样受益。在他们步入社会后,无论是继续学术深造还是就业工作,数学建模均对他们的人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广西大学农学专业的李伟明同学,在大学期间就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果树栽培的数学建模论文,解决了一个重要的果树栽培问题; 再如曾获全国一等奖的广西大学朱艳科同学,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至博士毕业,目前在华南农业大学任教,这几年她指导的几个队又分别获得了全国一、二等奖。类似的例子很多,本书感言篇有历年参赛同学的亲身感受。  �r 大学生数学建模协会遍地开花。(参见照片31~照片36)  �r 大学生勇敢挑战各种数学建模竞赛。(参见照片37~40)  �r 学生获得各种奖励。(参见照片41~45)  �r 数学建模活动剪影。(参见照片46~52)  我区各高校从事数学建模教学的教师早已充分认识到数学建模竞赛的作用,对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精力投入,纷纷申报各级与数学建模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建设数学模型课程、申报教学成果,而教师们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获得了各种各级教学成果奖及荣誉称号。根据各院校提供的数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有3人获区教学名师奖,1人获八桂名师,8人次获其他区级以上荣誉称号,有3门数学模型课程获区精品课程,8门其他相关数学课程获区精品课程,9项成果获区级教学成果奖,63项区级教学改革项目(其中本科36项,专科27项)。获批更多的校级项目数不胜数,每一所学校都有数学建模老师成为教学良才、优秀教师。(具体情况参见表2)  表2广西赛区从事数学建模科研教学竞赛活动的教师主持各种项目数汇总表(统计到2010年)  序号项目名称级别本科数专科数合计数备注  1精品课程  区级9211  校级121527  2教改项目  区级362763  校级391150  国家级101  续表  序号项目名称级别本科数专科数合计数备注  3教学成果奖  区级729  校级13114  4教学名师(教学能手)  区级404校级131023  5荣誉称号  区级628  校级444488  国家级213  6科研项目  区级8915104含厅级  校级46450  国家级18220  看着这一串串充满汗水而又喜悦的数据,数学建模已经深入到各院校的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学建模竞赛的灿烂之花结出的数学教育改革的丰硕果实正挂满枝头。展望未来,天地间无穷奥秘等待师生探索,高校里也有不尽改革课题有待继续深化与创新,数学建模在这两方面仍将担当重任。我们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  吕跃进2016年8月于广西南宁
跨越理论与应用的桥梁:现代工程与科学计算方法探索 本书聚焦于当前工程技术与科学研究领域中至关重要的数值计算、优化理论及其在复杂系统建模中的实际应用。 它旨在为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注重实践的知识体系。本书不涉及数学建模竞赛的具体流程或特定教学方法论,而是专注于支撑这些实践背后的核心科学与工程方法。 第一部分:数值分析与计算基础 本部分奠定了进行科学计算和数据分析所需的数学工具箱。内容深度侧重于理论的严谨性和算法的实际效率。 第一章:误差分析与浮点运算 本章详细剖析了计算机处理实数的内在机制,即浮点数的表示标准(IEEE 754)及其带来的精度限制。重点讨论了截断误差与舍入误差的来源、量化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算法设计来控制累积误差。引入了误差传播模型,并分析了在迭代过程中敏感性对解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具体的算例,展示了病态问题在数值求解中的危害性。 第二章: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 线性系统是科学计算的基石。本章系统梳理了直接法和迭代法。直接法部分,详细阐述了高斯消元法的矩阵分解形式(LU、Cholesky 分解),并深入探讨了矩阵稀疏化对大规模系统求解的效率影响。迭代法部分,聚焦于雅可比(Jacobi)、高斯-赛德尔(Gauss-Seidel)以及共轭梯度法(CG)的收敛性分析,特别是针对大型稀疏矩阵的预处理技术,如代数多重网格法(AMG)的初步概念介绍。 第三章:非线性方程的求解 本章关注如何找到超越线性形式的方程组的根。经典方法如牛顿法及其修正形式(如割线法、抛物线法)的收敛速度分析是重点。特别分析了多维非线性系统中的局部收敛性和全局收敛性的平衡,以及如何使用信赖域方法(Trust-Region Methods)来增强鲁棒性。对于涉及大量变量的优化问题,本章引入了拟牛顿法(Quasi-Newton Methods),如BFGS和DFP算法,重点讨论它们在不需要精确计算Hessian矩阵时的优势。 第四章:插值与函数逼近 函数逼近是工程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本章超越了基础的多项式插值,重点介绍了样条插值(Spline Interpolation),特别是三次样条在保证二阶连续性方面的优越性。引入了最小二乘法在线性与非线性回归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径向基函数(RBF)在处理高维插值问题中的独特优势。同时,也探讨了傅里叶级数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在周期性信号分析中的高效性。 第二部分:常微分方程(ODE)的数值积分 本部分专门针对描述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即常微分方程组,提供可靠的数值求解框架。 第五章:单步法与多步法 本章深入探讨了时间离散化的核心技术。欧拉法的稳定性和局部截断误差被用作理解更复杂方法的基础。随后详细分析了龙格-库塔(Runge-Kutta, RK)族方法,特别是RK4的精度和计算成本。在多步法中,重点研究了一阶向后差分公式(BDF)和Adams-Bashforth/Moulton方法的稳定域和外推法的概念,用以提高计算效率。 第六章:刚性方程组的求解 许多物理和化学过程涉及时间尺度差异巨大的现象,导致ODE系统具有“刚性”(Stiffness)。本章专门研究如何有效处理这类问题。引入了隐式方法(如隐式欧拉法)的必要性,并分析了BDF方法在处理强刚性问题上的优越性,包括如何高效求解每一步的代数方程。 第三部分:偏微分方程(PDE)的数值解法 偏微分方程是描述场、流体、热传导等连续介质行为的标准数学语言。本部分集中介绍求解这些方程的经典数值框架。 第七章:有限差分法(FDM) 本章以一维对流-扩散方程为基础,系统阐述了有限差分法的构建过程:节点选择、差商构造和边界条件处理。深入讨论了显式与隐式格式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分析(如Von Neumann分析法)。重点案例包括二维泊松方程的离散化及其与迭代解法(如SOR)的结合。 第八章:有限元方法(FEM)基础 有限元方法是现代工程仿真,尤其是在结构力学和电磁学中的核心技术。本章侧重于理解其基本原理,而非复杂的编程实现。内容涵盖:变分原理(弱形式的导出)、形函数(Shape Functions)的选取(如线性、二次插值)、刚度矩阵的组装,以及如何通过分区和单元积分将连续问题转化为大规模线性代数问题。 第四部分:优化理论与算法设计 本部分探讨如何在约束或无约束条件下寻找函数的最佳解,这是系统性能提升和资源分配决策的数学基础。 第九章:无约束优化 本章从几何角度解释了梯度下降法的原理。重点讲解了最速下降法的局限性,并引入牛顿法和拟牛顿法在寻找最小值点上的效率。此外,还涵盖了拟牛顿法的信赖域策略如何保证全局收敛性,以及共轭梯度法在大型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第十 章:约束优化与 KKT 条件 约束优化是实际工程问题的核心。本章详细推导并分析了拉格朗日乘子法的理论基础。重点阐述了Karush-Kuhn-Tucker (KKT) 条件作为一阶最优性条件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在算法层面,重点介绍序列二次规划(SQP)方法,以及在处理等式和不等式约束时的罚函数法和内点法(Interior-Point Methods)的原理框架。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严谨的、以算法为中心的视角,解析了当代工程科学中复杂问题的数值求解框架,强调了数学理论与高性能计算实践之间的深刻联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及时雨,解开了我心中长久以来的困惑。我一直对数学建模这个领域充满了好奇,但又苦于无从下手,感觉它既神秘又遥远。市面上关于数学建模的书籍确实不少,但很多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偏重某个特定领域的应用,让我觉得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认知。而《数学建模教学研究与竞赛实践》这本书,巧妙地将教学的深度与实践的广度结合起来,让我看到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罗列出几个模型,而是深入剖析了模型构建的整个过程,从问题的理解、假设的建立、模型的选择与构建,到结果的解释与优化,每一步都讲解得细致入微,仿佛作者就在我身边手把手地指导。尤其是那些竞赛经验的分享,读来让人热血沸腾,那些在赛场上闪耀的智慧和策略,让我对数学建模的魅力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也激发了我参与竞赛的决心。这本书让我明白,数学建模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可以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来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评分

我一直认为,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教学研究与竞赛实践》这本书,恰恰很好地展现了这一点。它并没有拘泥于枯燥的理论推导,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数学建模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竞赛经验的分享,那些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思路和方法,让我大开眼界。它让我明白,数学建模不仅仅是“建模”,更是对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书中的教学研究部分,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数学教育的本质,它强调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能力的培养。这本书让我对数学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充满了信心,我相信,掌握了数学建模的能力,将会为我打开更多扇门。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数学的魅力更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如何让他们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公式和定理,而是能够用数学的语言去理解和改造世界。《数学建模教学研究与竞赛实践》这本书,可以说是给了我一个极大的启发。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数学建模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探索。书中的教学研究部分,深入分析了数学建模在当前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这些内容让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创新的灵感。而竞赛实践的经验分享,更是让我看到了数学建模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以及如何通过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类型建模问题分析的细致,以及对学生在建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维误区的提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数学建模作为一种教育工具的强大力量,也让我对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充满了新的期待和热情。

评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翻阅了《数学建模教学研究与竞赛实践》这本书。起初,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觉得可能也就是市面上众多模型书籍之一。然而,读过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它的与众不同。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模型本身的介绍,而是将教学和研究放在了核心位置。这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数学建模如此重要,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将其融入到教学体系中。书中的教学案例非常丰富,并且都有着非常详尽的分析,让我能够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一步步构建模型的。更让我感到振奋的是,书中对数学建模竞赛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强大应用,也让我对手中的笔和纸不再仅仅是写写画画,而是充满了解决问题的力量。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和思考的全新方式,它让我对数学的学习充满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评分

我是一位正在攻读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在接触到《数学建模教学研究与竞赛实践》这本书之前,一直觉得统计学更偏重于数据的分析和推断,对于如何将这些统计工具应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总觉得缺少一些“桥梁”。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仅是对数学建模概念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在教学层面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书中关于教学理念和方法论的论述,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了自身的学习过程,也让我意识到,学习数学建模的关键在于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而不是死记硬背几个公式。特别吸引我的是,书中分享了大量真实的教学案例和竞赛经验,这些内容生动有趣,并且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我从中看到了其他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创新,也学习到了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问题解决方案。这本书让我对数学建模的教学和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