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兄妹联袂亮相,亲自讲述从家族、双亲到各自的故事;
百余幅珍贵照片,全方位呈现黄家兄妹戏里戏外的人生。
黄氏兄妹各有千秋,各自精彩。
“卖艺黄家”指的是黄宗江、黄宗英、黄宗洛、黄宗汉等兄妹几个。按照大哥黄宗江的意思,他们祖上三世翰林、书香门第,到了他们这一代,由于时代的变迁、个人的爱好诸种因素,他们兄弟姊妹中多数“下海”演戏,当了演员,成为“艺人”。“卖艺”既有一种叛逆做官的祖上的含义,又不失为会心的解嘲。
本书即以黄家故事为主线,由黄家成员执笔,配以照片百余幅,从生活、艺术、交友等诸方面,呈现了黄家兄妹戏里戏外的人生。
这样的家族,之前不算多,之后也不会再有了……
这黄门四将,上台演戏,下笔作文章,大哥兼长“各国英语”,二妹善断“疑难杂症”。兄弟姐妹中,诗词歌赋,唱念做打,七行七科,样样精到。一家四口上一台戏,从编剧、舞美到生旦净丑,一应俱全:你说这卖艺黄家,可不是热闹得独yi无二吗?
——黄苗子
黄宗江去世时,我去八宝山追悼会与他告别。满眼看去,好多家电视台、互联网的记者,都扛着摄像机,上面大多写有“娱乐新闻”字样,真可谓“娱乐至死”的样子。不过,这倒也符合黄宗江性格,嬉笑怒骂,谈笑风生,“活得乱七八糟”。人生对于他,就是一场大戏。这场人生戏,在追悼会上以快乐方式结束。
从舞台、银幕走到文学领域,黄宗英一直生活在为自己设计好的场景中。这是想象与现实交织一起的世界:回忆与梦想,务实与浪漫,沉思与激情,无法严格而清晰地予以分别。她是编剧,是导演,也是演员;生活其中,陶醉其中,感悟其中。
——李辉
到底什么算是成功的人生呢?黄家七个兄弟姐妹,他们做事都很努力,很认真,对名和利不是特别计较,没有事业规划,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事儿就去好好干。他们都没有发大财,也不会名留青史,但是活得挺潇洒挺痛快,各有各的精彩……
——阮丹青
赠黄家兄妹 季羡林 / 杨宪益 / 邵燕祥
代序 老黄家之光 黄苗子
1
江湖的小行脚 黄宗江
与弟弟妹妹同演戏 黄宗江
今之优 黄宗江
我“难得糊涂”的老伴 黄宗江
我的好人 阮若珊
吃品、艺品、人品 阮丹娣
老 爸 阮丹青
戏迷外传 黄宗洛
谈表演的六种开头 黄宗江
2
戊戌变法时期的“三黄” 黄宗淮
就缺我二哥宗淮 黄宗英
3
故我依然 黄宗英
小迷糊大不了了 黄宗英
快乐的阿丹 黄宗英
但愿长睡不愿醒 黄宗英
山一程水一程 黄宗英
该死不死 黄宗英
呆大有呆福 冯亦代
小妹是我姐 黄宗洛
4
焦菊隐先生教我演戏 黄宗洛
扫边老生的苦与乐 黄宗洛
十八败 黄宗洛
永远乐呵地想你 黄海波
5
文丐释 黄宗汉
小毛轶事 黄宗洛
四叔黄宗汉 阮丹青
后记 黄家兄妹,艺术多么可爱!
我家兄弟姐妹七人,两位姐姐比我大得多,我是男老大,下头还有老二、老三、老四,名叫宗淮、宗洛、宗汉,还有个小妹宗英。我们家住北京,我爸爸是电话局工程师,就爱带着我们看戏。京剧的名角、老角看得可多了,后来又看上了话剧。我在青岛上初中时就尽在同乐会上演戏,一台能演好几个角色:京剧里的丑老头、丑婆子,话剧里演个还让妈妈抱的小孩子,还在歌剧里演了个举火把的和平女神。我回家就给弟弟妹妹们演我自制的木偶戏,还给他们排演我编的戏。黄宗英就成了唯一的女主角兼配角。黄宗洛小时候最笨嘴笨舌,也跟在里头瞎搅和。我和宗英后来都当过职业演员,又都改行以写作为主了。可小时候话都说不清楚的黄宗洛,现在倒成了我们家剩下的唯一的演员,七十岁了,还越演越欢。黄宗汉那时还抱在怀里,派不上戏,长大了,十几岁就参加了地下党,忙于政治活动,也没机会演
戏;现在离休了,成天忙活着策划修建古文化场地,如大观园、天桥乐、湖广会馆,都有他的事儿,还常策划个电视剧。这大概是小时候没过足戏瘾,在这里补课呢。
刚才说了,我们的爸爸是电机工程师,清末留学日本,回来赶上了清末最后一科的洋翰林,往上数,我爷爷、太爷爷都是翰林,那就叫书香世家吧,打我这儿才成了戏子,还带上了一串。我总觉得演戏这行当不错,虽不比别的行当好,也不赖,因为它最接近人生百态,你说是不是?
——摘自黄宗江《与弟弟妹妹同演戏》
《卖艺黄家》这本书,总的来说,是一部极具文学价值的作品。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遣词造句颇具匠心,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独特的古典韵味。他能够用最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最生动的画面,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最深刻的道理。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家”的探讨所打动。这个“黄家”,究竟代表着什么?是血缘的纽带,是精神的传承,还是某种更深层次的羁绊?这个问题贯穿了整本书,让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思考。书中对人性的洞察也十分到位,它不回避人性的复杂与矛盾,而是将其赤裸裸地展现出来,让读者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出妥协的人物,那些在绝境中依然坚持信念的英雄,都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这种多维度的刻画,使得《卖艺黄家》不仅仅是一本故事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人性、关于情感的深刻寓言。
评分在翻阅《卖艺黄家》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控可谓是登峰造极。无论是服饰的描写,还是场景的还原,都力求真实,让人仿佛能够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而这些细节的铺陈,并非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更好地烘托人物的命运,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历史厚重感,仿佛在阅读一部属于那个时代的史诗。同时,书中还巧妙地融入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这些元素的运用恰到好处,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内涵,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在描绘江湖门道时的笔法,那份道道分明的规矩,那份暗流涌动的较量,都写得十分到位,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魅力。这本书让我不仅仅满足了阅读的欲望,更在精神上得到了升华。
评分《卖艺黄家》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的“江湖气”与“人情味”的完美结合。它没有矫揉造作的华丽辞藻,也没有刻意煽情的桥段,但却能在一字一句中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江湖,它不全是刀光剑影,更多的是生存的艰辛,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是普通人为了生活而付出的努力。黄家这个卖艺班子,承载了太多的故事,他们的每一次表演,都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过往。作者在处理这些复杂的情感时,显得尤为老练。他能够将悲欢离合,将爱恨情仇,融汇在朴实无华的叙述中,却又能引发读者内心强烈的共鸣。我时常被书中某些场景所打动,那些微小的善意,那些坚韧的生命力,都像点点星光,照亮了整个故事。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蕴藏着不平凡的勇气与温情。
评分这本《卖艺黄家》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线性叙事,而是像一个精巧的迷宫,处处充满着意想不到的转折和伏笔。开篇的描写,我以为它会是一个轻松愉快的市井故事,然而随着情节的深入,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书中埋藏的线索如蛛丝马迹,引导着读者一步步去探索“黄家”隐藏的惊天秘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节奏把控上的功力,时而舒缓,描绘生活的美好与不易;时而又突然紧张,将读者推入惊心动魄的境地。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方式,让我在阅读时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投入感,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书中人物的成长轨迹也让我印象深刻,他们并非一开始就光芒四射,而是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考验,才逐渐显露出自己的锋芒。这种真实的人物塑造,让我对他们产生了一种由衷的共情。每一次的困境,每一次的抉择,都牵动着我的心。我时常在想,如果是我,又会如何去应对?这种代入感,是许多小说难以达到的高度。
评分作为一个资深的武侠小说爱好者,我最近有幸翻阅了一本名为《卖艺黄家》的书。初拿到这本书时,其古朴的书名便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被书中构建的那个充满江湖恩怨、侠骨柔情的奇妙世界所吸引。故事似乎围绕着一个名为“黄家”的卖艺班子展开,但其背后的故事绝非仅仅是街头巷尾的杂耍表演。从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市井气息,仿佛能闻到炒菜的油烟味,听到人群的喧嚣声。然而,这种生活化的描绘之下,又暗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波涛汹涌的危机。作者巧妙地将底层人物的辛酸与生存挣扎融入到宏大的叙事之中,使得“黄家”这个名字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是承载了无数生命的故事。书中对于人物的刻画也十分细腻,无论是风度翩翩的公子哥,还是饱经风霜的老者,亦或是初出茅庐的少年,他们都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坚持和追求。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环境的描写,无论是繁华的集市,还是阴森的古宅,都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黄家”的命运将如何,他们的卖艺生涯又将带他们走向何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