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平颱上的綜閤與設計性物理實驗

光學平颱上的綜閤與設計性物理實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皓晶 著
圖書標籤:
  • 光學實驗
  • 物理實驗
  • 綜閤實驗
  • 實驗設計
  • 光學平颱
  • 物理教學
  • 大學物理
  • 實驗物理
  • 教學參考
  • 科研實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36082
版次:31
商品編碼:1212405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頁數:2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在雲南師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多年來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全書係統介紹瞭光學平颱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27個實驗),每個實驗除瞭簡明扼要給齣實驗原理、實驗內容、可提供的器材和實驗參數,還對實驗方法、數據處理、實驗誤差、實驗結果示例、實驗教學中的疑難問題等進行詳盡地分析和討論,並附有思考題。同時,書中給齣瞭24個在光學平颱上自組的綜閤與設計性實驗,其中的測量方法提示、實驗設計要求為教

目錄

前言

第1章 光學平颱上實驗的基本知識
1.1 光學平颱上實驗的基本要求
1.2 光學平颱上實驗的觀測方法
1.3 實驗中常用的光學儀器與保養維護
1.4 測量誤差與不確定度
1.5 常用的實驗數據處理方法

第2章 幾何光學實驗
2.1 用自準直方法測量薄凸透鏡焦距
2.2 用位移法測量薄凸透鏡焦距
2.3 目鏡焦距的測量
2.4 自組顯微鏡
2.5 自組望遠鏡
2.6 自組透射式幻燈機
2.7 透鏡組基點的測定

第3章 乾涉實驗
3.1 楊氏雙縫乾涉
3.2 菲涅耳雙棱鏡乾涉
3.3 菲涅耳雙麵反射鏡乾涉
3.4 勞埃德鏡乾涉
3.5 牛頓環裝置
3.6 等傾乾涉
3.7 法布裏一珀羅乾涉
3.8 用邁剋耳孫乾涉儀測量空氣的摺射率

第4章 衍射實驗
4.1 夫琅禾費單縫衍射
4.2 夫琅禾費圓孔衍射
4.3 菲涅耳單縫衍射
4.4 菲涅耳圓孔衍射
4.5 菲涅耳直邊衍射

第5章 近代光學實驗
5.1 偏振光分析
5.2 棱鏡攝譜儀
5.3 光柵單色儀
5.4 全息照相
5.5 全息光柵的製作
5.6 阿貝成像原理和空間濾波
5.7 璧髦坪脫丈銑?

第6章 綜閤與設計性實驗
6.1 用自準直法測定薄凹透鏡的焦距
6.2 利用透鏡組測定液體的摺射率
6.3 薄透鏡焦距的測定
6.4 單透鏡像差的觀測
6.5 透明介質摺射率的測定
6.6 簡易法測定望遠鏡的放大率
6.7 簡易法測定顯微鏡的放大率
6.8 用雙棱鏡測定光波長
6.9 簡易法測He-Ne激光源波長
6.10 用透射光方法測定透鏡麯率半徑
6.11 自組邁剋耳孫乾涉儀測量液體摺射率
6.12 測定鈉光燈D雙綫波長差及白光相乾長度
6.13 用:He-Ne激光器研究單縫和雙縫衍射的光強分布
6.14 夫琅禾費單縫衍射實驗測光縫寬
6.15 夫琅禾費衍射方法測細金屬絲的直徑
6.16 夫琅禾費衍射方法測微小長度
6.17 夫琅禾費衍射方法測金屬絲楊氏模量
6.18 夫琅禾費衍射方法測金屬杆的綫脹係數
6.19 簡易法測量光柵常數
6.20 簡易法測定鈉光燈波長
6.21 設計一個能辨彆左鏇圓偏振光和右鏇圓偏振光的實驗
6.22 橢圓偏振光法測定介質薄膜的厚度和摺射率
6.23 用塞曼效應現象測定波數差
6.24 光電效應實驗研究
好的,以下是一份關於其他主題的圖書簡介,盡可能詳細,以滿足您的要求。 --- 書名: 《跨越邊界:現代材料科學的前沿探索與應用》 作者: [此處填寫虛構作者姓名,例如:張偉, 王芳] 齣版社: [此處填寫虛構齣版社名稱,例如:啓明科技齣版社] 齣版年份: [此處填寫虛構年份,例如:2023年] --- 內容簡介 本書《跨越邊界:現代材料科學的前沿探索與應用》並非聚焦於光學平颱上的特定實驗設計與綜閤,而是將視野投嚮當代材料科學這個廣闊而快速發展的領域。它旨在為材料工程師、化學傢、物理學傢以及對前沿技術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關於新型功能材料、先進製造技術及其在能源、生物醫學和信息技術等關鍵領域應用的深度綜述與展望。 本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瞭從原子尺度的設計原理到宏觀尺度的工程應用,重點突齣瞭材料科學如何驅動下一次工業革命。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與微觀結構調控 本部分奠定瞭理解現代材料科學的理論基礎,重點探討瞭如何通過精確控製材料的微觀結構來賦予其特定的宏觀功能。 第一章:晶體學與缺陷工程: 深入剖析瞭晶體結構的對稱性、衍射原理及其在材料錶徵中的應用。不同於光學係統對波前控製的關注,本章強調瞭晶格缺陷(如位錯、空位和間隙原子)對機械性能、電學特性和擴散過程的決定性影響。探討瞭如何通過熱處理和輻照技術精確調控這些缺陷的濃度與分布。 第二章:高熵閤金的構築與性能: 摒棄瞭傳統閤金學中對主元和次要元素的嚴格劃分,本書詳細介紹瞭高熵閤金(HEAs)的設計理念——基於等原子比或近等原子比的多主元體係。內容涵蓋瞭其獨特的單相結構、極高的熵穩定性和齣色的抗輻照、抗蠕變性能,特彆是在極端溫度環境下的應用潛力。 第三章:納米尺度下的量子效應: 探討瞭當材料尺寸縮小至納米級彆時,量子限域效應如何改變材料的電子結構和光學性質(但側重於非綫性光學以外的電子傳輸與催化)。內容包括量子點(QDs)的閤成、尺寸依賴的光譜特性,以及二維材料(如石墨烯、過渡金屬硫化物)的獨特導電性和柔性。 第二部分:功能材料的創新與閤成策略 本部分聚焦於那些因其特殊功能而被賦予巨大應用前景的新型材料,並介紹瞭實現這些材料的先進閤成方法。 第四章:先進能源存儲材料: 詳細分析瞭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和固態電池中正負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重點討論瞭高容量矽基負極材料的體積膨脹問題及其界麵工程解決方案,以及固態電解質(如LLZO、硫化物)的離子傳導機製與界麵阻抗。 第五章:智能響應性聚閤物與水凝膠: 闡述瞭如何設計具有溫度、pH值、光照或電場敏感性的高分子材料。本書深入探討瞭刺激響應性水凝膠在藥物控釋係統和軟體機器人中的應用,解析瞭這些材料的溶脹-收縮動力學模型。 第六章:增材製造(3D打印)中的材料挑戰: 探討瞭選擇性激光熔化(SLM)、電子束熔化(EBM)等增材製造技術如何改變材料的加工範式。重點分析瞭製造過程中齣現的快速冷卻導緻的微觀組織變化、殘餘應力纍積問題,以及如何通過路徑規劃和粉末床設計來優化最終部件的機械性能。 第三部分:跨學科應用與未來展望 最後一部分將材料科學的前沿發現與工程應用緊密結閤,展示材料如何解決重大的社會和技術難題。 第七章:生物醫用植入材料的界麵相容性: 關注於生物惰性、生物活性和生物可降解材料在人體內的長期錶現。內容涉及鈦閤金和聚閤物支架的錶麵改性技術,以促進骨整閤或血管化,並討論瞭腐蝕與磨損在植入體失效中的作用。 第八章:先進半導體與光電器件: 雖然不涉及光學平颱的特定實驗,但本章深入講解瞭用於下一代電子器件(如FinFET、GAAFET)的先進半導體材料,包括高遷移率鍺、III-V族化閤物半導體。同時,也分析瞭鈣鈦礦材料在太陽能電池中展現齣的高效率潛力及其穩定性缺陷的材料學解決途徑。 第九章:環境修復與催化劑設計: 探討瞭多孔材料,如金屬有機框架(MOFs)和共價有機框架(COFs),在氣體吸附分離(如碳捕集)和異相催化中的應用。重點在於孔道結構對選擇性和吸附容量的調控作用。 總結: 《跨越邊界》 力求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與時俱進的材料科學圖景。它強調的是從原子層到係統性能的完整設計鏈條,而不是某一特定實驗平颱的搭建和操作。本書的敘述風格注重理論的嚴謹性和工程實踐的指導性,是材料科學領域專業人員、研究生以及希望瞭解現代工程技術基石的跨學科研究人員的理想參考讀物。它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利用材料本身的本質屬性,去解決宏觀世界中的復雜工程挑戰。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讓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期待,仿佛翻開它就能進入一個充滿奇妙光影世界的實驗室。我一直對光學現象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用簡單器械在實驗颱上觀察和驗證的原理。書名中的“綜閤”二字,暗示著它不會拘泥於單一的實驗,而是會涵蓋多個光學領域的精髓,從光的摺射、反射到乾涉、衍射,甚至可能觸及激光和光縴等現代光學技術。而“設計性”則更是讓人眼前一亮,這意味著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實驗步驟,更重要的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如何設計自己的實驗,如何根據問題定製實驗方案,如何分析和解釋結果。這種主動探索的精神,對於培養真正的物理素養至關重要。我設想著,這本書可能會提供一些基礎的光學元件和設備的使用指南,然後在此基礎上,提齣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鼓勵讀者自己動手搭建,並從中發現新的光學規律。比如,如何利用不同形狀的透鏡組閤來觀察更復雜的成像效果?如何通過調整光源和探測器的位置來測量光的強度分布?甚至,是否可以利用光學的基本原理來設計一個簡單的光學傳感器?這些都讓我充滿好奇。一本好的實驗教材,應該能夠激發讀者的求知欲,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在錯誤中成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做到這一點,成為我光學學習旅程中一位得力的夥伴。

評分

“光學平颱上的綜閤與設計性物理實驗”——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學術的嚴謹和探索的趣味,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微觀粒子世界和宏觀光學現象交織的奇妙之門。我猜想,這本書的編寫者必定對光學實驗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從“光學平颱”這個詞語,我能感受到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實驗颱,而是一個能夠容納和集成多種精密光學儀器的多功能實驗空間。這意味著書中介紹的實驗,很可能能夠通過精密的調整和多角度的觀測,來揭示光學現象的細微之處。而“綜閤”一詞,則暗示著這本書的視野是廣闊的,它可能會將光學與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現象聯係起來,比如彩虹的形成、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甚至可能涉及到更具前瞻性的光通信、光計算等領域。我尤其希望能從中瞭解到如何巧妙地組閤不同的光學元件,來觀察和驗證那些看似抽象的光學定律。至於“設計性”,這對我來說是最具吸引力的部分。它意味著本書不僅僅是提供標準的實驗範式,更鼓勵讀者進行二次開發,去思考如何根據特定的研究目標,自主地設計實驗裝置,調整參數,並對實驗結果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論證。這種從“照葫蘆畫瓢”到“創造新意”的轉變,是提升實驗能力的關鍵。

評分

《光學平颱上的綜閤與設計性物理實驗》——這個書名本身就散發著一種嚴謹而不失活力的學術氣息。當我閱讀到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立刻勾勒齣一種高度集成化、功能化的實驗環境。我設想,“光學平颱”可能是一個能夠精確控製光路、穩定放置各類光學元件(如透鏡、棱鏡、光闌、探測器等)的精密實驗裝置,它為進行高質量的光學實驗奠定瞭基礎。而“綜閤”一詞,則暗示著本書的內容不會局限於單一的光學分支,而是會涵蓋從基礎的光的幾何光學、波動光學,到更復雜的衍射、乾涉、偏振,甚至是現代光學的一些前沿應用,如激光技術、光縴通信等,形成一個完整的光學知識體係。這讓我對接下來的實驗內容充滿瞭期待,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係統地理解和掌握不同光學現象的原理。更令我心動的是“設計性”這三個字。它預示著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標準的實驗步驟,而是更側重於培養讀者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我希望書中能夠提齣一些開放性的實驗題目,引導我思考如何根據不同的物理問題,自主地設計和搭建實驗裝置,如何優化實驗條件以獲得更精確的測量結果,以及如何通過實驗數據來驗證和理解那些復雜的物理理論。

評分

最近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提升我物理實驗操作能力的參考書,而《光學平颱上的綜閤與設計性物理實驗》這個書名,無疑立刻吸引瞭我的目光。我理解書名中的“光學平颱”不僅僅是指物理空間中的實驗颱,更象徵著一種集成的、多功能的實驗環境。它意味著這本書所介紹的實驗,很可能是在一個標準化的光學實驗颱上進行的,這樣可以減少環境因素對實驗結果的乾擾,並且方便讀者進行更精確的測量和觀察。而“綜閤”則讓我聯想到,這本書很可能不僅僅局限於純粹的光學實驗,而是會將光學原理與力學、電學等其他物理分支巧妙地結閤起來,展現齣物理學作為一個整體的魅力。想想看,如果在光學實驗中還能涉及到機械臂的精確控製,或者利用電信號來檢測光強的變化,那將是多麼有趣和富有挑戰性的體驗!“設計性”這一點更是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價值。它暗示瞭這本書不僅僅是教會讀者如何完成現成的實驗,更重要的是培養讀者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經典的實驗案例,然後在此基礎上,引導讀者如何對實驗進行改進,如何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設計齣新的實驗裝置,甚至如何提齣並驗證新的物理猜想。這種從“做什麼”到“怎麼做”再到“為什麼這樣做”的進階式學習過程,是我一直所渴望的。

評分

當我第一次看到《光學平颱上的綜閤與設計性物理實驗》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關於光影魔術般的場景。我想象中的這本書,應該是一個通往精密光學世界的大門,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技能的培養。書名中的“光學平颱”給我的感覺是一種高度集成化的實驗解決方案,可能包含瞭各種基礎的光學元件,如反射鏡、棱鏡、透鏡、濾光片等,以及用於固定和調整這些元件的精密支架和測量儀器。而“綜閤”二字,則預示著本書的實驗內容會非常豐富,可能涵蓋瞭從基礎的光的直綫傳播、反射、摺射,到更復雜的乾涉、衍射、偏振,甚至是激光器、光縴通信等現代光學的前沿課題。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搭建和優化實驗裝置的指導,比如如何減小雜散光的影響,如何提高測量精度,如何利用計算機進行數據采集和分析。而“設計性”更是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創造和探索的渴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導我思考,如何在已有的光學原理基礎上,設計齣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比如,如何利用光學原理設計一個簡單的激光測距儀,或者如何構建一個能夠演示不同衍射圖案的裝置。這種從理論到實踐,再到創新的過程,是我學習物理實驗的終極目標。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