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智信研究院”)是顺应大资管时代的需求,于2013年初成立的独立民间智库组织,其宗旨是促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制度建设、投资者保护和市场繁荣。智信研究院总部位于北京,已建立上海、深圳两个分部,现有专职、特约研究员共百余名。
本书在总结全年资产管理行业主要机构动态、主要业务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2016年末至2017年初行业环境的变化。本书特别安排了数篇关于资管机构转型的专栏文章,分别从业务形态、产品形态、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架构等方面对资管机构转型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展现了课题组在行业变革关键时点的思考成果。本书全面覆盖2016年热点投向,涵盖房地产、PPP、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委外业务、消费信贷、新三板、REITs等重点投向一年来的业务开展情况。
郑智,男,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执行院长、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
张胜男,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沈修远,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研究员
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是顺应大资管时代的需求,于2013年初成立的独立民间智库组织,其宗旨是促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制度建设、投资者保护和市场繁荣。研究院秉承“开放式研究,思想众筹”的思路,组织资管行业有识之士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项目,研究院每年编撰《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4年出版了国内首部信托投资者教育著作——《解码信托》。研究院每月编撰的内部参考读物《资管高层决策参考》在监管高层、资管机构高管中有精准、独到的决策影响力。研究院基于对资管业务、资管机构、资管人三个维度的深刻理解,通过组织一系列跨行业、跨层级的交流活动,致力于让参与者用最短的时间“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认识到自己想认识的人”。研究院组织的活动包括:一年一度的精英云集的行业盛会——中国资产管理峰会;“平等、私密、小众、接地气”的闭门圆桌会议——智信资管沙龙;集知识分享、人脉拓展、业务洽谈于一体的讲座活动——智信资管咖啡。研究院旗下的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拥有粉丝近50万人。根植于蓬勃发展的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正在迅速崛起,成为资管人“思想众筹”的民间智库、“O2O”的高效社交平台。
Ⅰ总报告
1强监管弱经济,资管当回归本源
——2016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分析与展望
一2016年宏观经济环境回顾:稳增长让位防风险,资管泡沫成众矢之的 / 002
二2016年资管行业发展回顾:增速放缓,债市拥挤 / 004
三2016年资管行业发展特征 / 010
四现存的问题与争议 / 014
五2017年行业发展展望:蹲下是为了更好地起跑 / 017
专栏1新监管环境下的大资管行业发展路径探析
Ⅱ资管机构篇
��2银行理财:从资产荒到资金荒,回归本源刻不容缓
专栏2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思考和建议��3信托行业:构筑核心能力,谋定转型大计
��4保险资管:保险姓保,险资不险
��5券商资管:政策约束加码,依托投研能力调整业务结构
��6公募基金:监管趋严,低风险产品继续扩张
��7基金子公司:转型升级,探索主动管理之路
��8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机构投资者崛起,海外投资热情高
��9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监管和业绩双重压力下砥砺前行
Ⅲ投资篇
��10大类资产配置:多变市场环境下,资产配置框架不断完善
专栏3资产配置模型在多策略对冲组合基金管理中的实践与运用��
11货币市场:稳健中性总基调下的金融去杠杆
��12固定收益市场:债市去杠杆,竹篮打水一场空
��13类固定收益市场:“资产荒”困境依旧,类固收业务艰难前行
��14权益市场:守得云开见月明,周期回归下的风格切换
��15海外市场投资:分散化资产配置创造回报空间
Ⅳ投资热点篇
��16房地产投资:在政策市中寻找发展的平衡
��17PPP投资:从飞速扩张到理性深潜
��18资管机构参与资本市场业务的新动向��19资产证券化:规模激增结构调整,在积极创新中防范风险
��20委托投资业务“柳暗花明”:多元发展,转型升级
专栏4零售信贷资产的投资机会与投资方法
专栏5新三板市场发展现状及展望
专栏6REITs与资产管理机构的商业地产布局
Ⅴ渠道客户篇
��21客户渠道:后机构化时代的反思与调整��22高净值客户:高度关注资产安全,财富传承成为刚需
��23互联网渠道套利渐进尾声,Fintech加持网销
探索中前行
Ⅵ基础设施篇
��24资产管理行业法律制度建设的现状与展望
��25业务转型和技术进步驱动下的IT系统大变革
��26托管:银行券商差异化竞争,技术门槛淡化牌照红利
专栏7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框架与思路探讨
专栏8构建资产负债管理框架,银行理财应补上负债管理短板
2016年将成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喧嚣的、繁盛的、虚幻的、沉沦的,都不得不在2016年跨向2017年时卸掉伪装、趋向本源。
中国实体经济在L型底部企稳,中央政府的调控政策也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转向为“三去一降一补”。相应的,央行货币政策逐步收紧,流动性催生的资管繁荣,因源头动力不足而被动收缩。
转至2017年,“一行三会”去杠杆的政策接连出台并实施,金融市场流动性进一步紧张,利率居高不下,资产端与客户端的流动性考验轮番来袭,资管人风雨飘摇。是资管错了还是监管错了?此时再讨论这样的问题已经没有意义,当金融膨胀到不能支持,甚至伤及实体经济时,掐住金融的咽喉,倒逼其主动去杠杆刻不容缓。
2016年10月后债市的反转是流动性潮去最直接的见证,缺乏全盘规划和精细化管理的银行委外资金首当其冲,外部管理人通过债券信用下沉、久期拉长、加杠杆而获得的收益一夜间归零甚至亏损。年底随着流动性越发紧张,有些银行不得不通过折价出售资产来确保理财产品的如期兑付。
至此,机构客户规模、通道业务规模、资产管理行业规模全部快速增长的资管繁荣,因流动性而起,也随流动性而落。资管人终于发现,为什么原来总是追着业务跑?为什么投资机会总是稍纵即逝?——过剩的资金供给下,每个投资机会的利差很快就会被填平,导致机构疲于寻找下一个“大规模可复制”的业务机会。
当下,强监管叠加紧流动性共同将资管行业推向行业调整期,与其揣测监管,不如正视短板,积极转型:均衡发展各类渠道,重点打造与自身风格匹配的零售客户群;升级出借牌照的通道业务,开拓有不可替代附加值的服务业务;抛弃传统信贷思维,用“资产配置+管理人筛选评价”的专业资产管理逻辑开展投资;放下对Fintech的敌意,用开放的心态将其收至麾下,用点滴的效率提升助力资管行业专业性的改进。
把坐实投资管理能力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把投资人利益放在首位;把资管行业狂奔突进的五年(2011~2016年)中所伴生的问题——投资管理能力不足、合规风控环节薄弱、客户培育过度依赖外部机构逐个攻破,打个漂漂亮亮的翻身仗!
在翻阅《皮书系列·资产管理蓝皮书: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7》时,我被其全面性和专业性深深吸引。报告涵盖了资产管理行业的方方面面,从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到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的业务发展,再到市场监管政策的变化,无不涉及。作者们对行业数据的运用和分析极其到位,使得报告中的论断都具有坚实的依据。我特别关注了报告中关于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的部分,这对于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发展至关重要。报告在解读过程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模式、新业态进行了探讨,这为我们思考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总而言之,这份报告是一份高质量的行业研究成果,它为理解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提供了一个权威而全面的视角。
评分坦白说,在接触《皮书系列·资产管理蓝皮书: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7》之前,我对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了解程度仅停留在表面的新闻报道和零散的信息碎片。但这份报告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如同一个百科全书,系统地梳理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全貌,让我对不同类型的资管机构、产品形态、运作模式有了全面的认识。我特别喜欢报告中对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等细分领域的独立分析,它们不仅数据详实,而且分析的角度也十分独到,能够抓住各个细分领域的关键特征和发展趋势。报告中对行业监管政策的梳理和解读,也让我对合规经营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是一份内容翔实、分析深入、视角专业的报告,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人来说,都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评分在阅读《皮书系列·资产管理蓝皮书: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7》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团队在信息搜集和分析上的深厚功力。报告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从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到各类资产管理子行业的深入剖析,再到风险管理、技术创新等前沿话题的探讨,层层递进,逻辑严谨。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人工智能在资产管理领域应用的章节,作者们对这一新兴技术的潜力和局限性进行了客观的阐述,并结合了实际案例,让我对科技赋能金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报告中对监管政策的解读也十分到位,对于理解当前行业环境下的合规要求和政策导向至关重要。不得不说,这份报告的价值远不止于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它更像是一个战略性的研究报告,为行业的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洞察和前瞻性的指引,帮助我们预判未来的风险与机遇,做出更明智的战略部署。
评分《皮书系列·资产管理蓝皮书: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7》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其前瞻性和深刻性。作者们不仅是对2017年行业现状进行了客观的梳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行业发展中的深层逻辑和潜在趋势。报告中对资管新规出台背景、具体内容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对于我们理解行业未来走向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报告在讨论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结合部分,它借鉴了国际上成熟的资产管理模式,并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建议,这种开放的视野和审慎的态度令人赞赏。报告中的数据分析方法也非常严谨,图表直观易懂,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抓住关键信息。总的来说,这是一份充满智慧和洞察力的行业报告,它不仅展现了作者们深厚的专业功底,也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评分这本《皮书系列·资产管理蓝皮书: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7》实在是太及时了,它就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穿越了2017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那错综复杂的迷宫。翻开它,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信息海洋,各种数据、趋势、政策解读、市场分析如同潮水般涌来,但神奇的是,它们并没有让我感到溺水,反而被一种清晰的脉络所引导。我尤其欣赏报告中对行业痛点和未来机遇的深刻剖析,它没有回避那些挑战,比如监管的收紧、去杠杆的压力,而是将这些挑战置于宏观经济的大背景下进行解读,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应对之策。对于我这样对行业前沿动态有强烈渴求的读者来说,这份报告无疑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它不仅提供了静态的行业现状,更充满了动态的思考,让我对资产管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为我的个人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那些详实的图表和精辟的案例分析,更是让枯燥的数据变得生动起来,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
评分一直在用,好,物流也很快,值得信任
评分物流快,包装好,服务杠杠的,内容不错!
评分物流快,包装好,服务杠杠的,内容不错!
评分东西还不错,看着舒服
评分东西很好,物流很快,下次会再购买!
评分太好看了,很专业,全面贯彻落实
评分正在看。还行吧
评分不错挺好的很满意
评分这本书介绍的比较全面,对2016年资产管理行业有个总括的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