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应用技术(第3版)

数据库应用技术(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车蕾,杨蕴毅,王晓波,卢益清 著
图书标签:
  • 数据库
  • 应用技术
  • 数据库系统
  • SQL
  • 数据管理
  • 数据库开发
  • 第3版
  • 计算机科学
  • 信息技术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60770
版次:3
商品编码:1213246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系列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7
字数:69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数据库应用技术(第3版)》共17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模型、关系数据理论和数据库系统结构。这部分内容为后续15章的学习奠定理论依据。第二部分(第2章至12章)以SQL Server 2008为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其中第2章主要介绍如何安装、配置和使用SQL Server;第3、第5章介绍如何创建和管理数据库及关系表;第4、第6~9章介绍Transact�睸QL语言,重点介绍如何通过Transact�睸QL语言进行数据查询和数据操作,如何通过Transact�睸QL语言创建和管理视图、存储过程和游标等数据库对象;第10~12章主要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和数据传输问题。第三部分(第13~17章)分别以Access、Oracle和神通数据库为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其中第13章介绍Access数据库及表的基本操作;第14章介绍查询对象;第15章介绍如何创建和编辑报表;第16章介绍Oracle数据库以及数据导入导出的关键技术;第17章介绍神通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内容简介

  

  《数据库应用技术(第3版)》以当前主流的关系数据库为主线,全面地介绍了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内容。本书共17章。第1章全面系统地概述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让读者在学习之前能对当前数据库理论与应用有初步了解,并具备数据库系统管理的基本思想。第2章至第12章是全书的核心内容,通篇以“银行贷款数据库”为数据库应用背景,以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管理过程为主线,以案例为驱动,相关数据库应用技术与知识点则根据数据库系统功能需求和章节设置逐步展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在SQL Server 环境下如何管理数据库、Transact�睸QL语言、安全管理、数据导入导出等数据库中实用的技术。第13章至第15章继续结合案例背景,介绍在Access环境下如何建立和管理数据库及其对象,重点是对表、查询和报表对象的管理和操作。第16章介绍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以及数据导入导出的关键技术。第17章介绍神通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各章后面均附有习题。

  本书摒弃一般计算机书籍常见的以理论为主、示例为辅的方法,全书贯彻“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宗旨,让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让实践深化理论知识。

  本书既可用作审计人员或相近行业人员的中级培训教材、高等院校数据库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又可供广大计算机爱好者阅读和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数据库基础概述1

1.1数据库系统概述1

1.1.1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1

1.1.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4

1.1.3数据库管理系统5

1.2数据模型6

1.2.1数据模型的概念、分类及构成6

1.2.2实体—联系模型8

1.2.3关系数据模型10

1.2.4实体联系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16

1.3关系数据理论20

1.3.1问题的提出20

1.3.2规范化21

1.4数据库系统结构27

1.4.1数据库系统的内部体系结构27

1.4.2数据库系统的外部体系结构29

1.5大数据概述32

1.5.1大数据的定义32

1.5.2大数据的特征34

1.5.3大数据的来源34

1.5.4传统数据库与大数据的比较35

1.5.5大数据分析的关键领域36

1.5.6大数据的典型应用36

习题39

第2章SQL Server概述41

2.1概述41

2.2SQL Server的安装42

2.2.1版本体系42

2.2.2安装SQL Server的软、硬件需求43

2.2.3安装过程45

2.3SQL Server常用工具55

2.3.1SQL Server 配置管理器55

2.3.2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58

2.3.3联机丛书60

2.4SQL Server实例的删除63

习题63

第3章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64

3.1数据库概述64

3.1.1数据库类型64

3.1.2数据库文件组成65

3.2创建数据库67

3.2.1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创建数据库68

3.2.2查看数据库属性72

3.2.3使用数据库74

3.3维护数据库空间74

3.3.1扩大数据库74

3.3.2收缩数据库76

3.4删除数据库80

3.5分离和附加数据库81

3.5.1分离数据库81

3.5.2附加数据库82

习题84

第4章T�睸QL语言基础86

4.1T�睸QL简介86

4.1.1T�睸QL的分类87

4.1.2SQL的主要特点87

4.2T�睸QL数据类型87

4.2.1系统数据类型87

4.2.2用户定义数据类型91

4.3T�睸QL的语法元素92

4.3.1T�睸QL的使用约定92

4.3.2保留字94

4.3.3标识符94

4.3.4变量95

4.3.5语句批97

4.3.6脚本97

4.4流程控制语句100

4.4.1BEGIN...END语句101

4.4.2IF语句101

4.4.3CASE表达式102

4.4.4WHILE语句105

4.5常用内置函数106

4.5.1聚合函数106

4.5.2日期和时间函数109

4.5.3字符串函数111

4.5.4类型转换函数115

4.5.5其他函数类型116

习题117

第5章表的创建与管理119

5.1表概述119

5.2创建表120

5.2.1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创建表121

5.2.2使用模板管理器创建表124

5.2.3使用T�睸QL语句创建表125

5.3管理表126

5.3.1修改表结构126

5.3.2删除表128

5.3.3重命名表130

5.4数据完整性约束的创建和管理131

5.4.1实现数据完整性约束131

5.4.2管理数据完整性约束145

5.5索引147

5.5.1索引的概念和分类147

5.5.2创建索引147

5.5.3删除索引148

习题150

第6章数据查询与数据操作151

6.1数据查询151

6.1.1单表查询153

6.1.2连接查询177

6.1.3子查询185

6.2数据操作189

6.2.1插入数据189

6.2.2删除数据191

6.2.3更新数据193

习题194

第7章视图197

7.1视图概述197

7.2创建视图198

7.2.1使用T�睸QL语句创建视图198

7.2.2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创建视图203

7.2.3使用模板创建视图206

7.3管理视图207

7.3.1修改视图207

7.3.2删除视图208

7.3.3重命名视图208

7.4使用视图修改基本表的数据209

7.5使用视图解决复杂查询问题210

习题211

第8章存储过程213

8.1存储过程概述213

8.2创建和执行存储过程214

8.2.1使用T�睸QL语句创建和执行存储过程214

8.2.2使用模板创建存储过程221

8.2.3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执行存储过程223

8.2.4获得存储过程的信息224

8.3管理存储过程224

8.3.1修改存储过程224

8.3.2删除存储过程225

8.3.3重命名存储过程225

8.4系统存储过程226

8.4.1查看系统存储过程226

8.4.2使用系统存储过程227

习题230

第9章游标231

9.1游标概述231

9.1.1游标的类型231

9.1.2请求游标232

9.2游标的基本操作232

9.2.1基本操作步骤232

9.2.2游标应用举例235

9.3使用游标进行更新和删除操作242

9.3.1更新操作242

9.3.2删除操作243

习题243

第10章安全管理245

10.1安全控制245

10.1.1数据库安全控制的一般方法245

10.1.2数据库权限的种类及用户的分类246

10.2SQL Server的安全管理247

10.2.1SQL Server的三个认证过程及用户来源247

10.2.2SQL Server的安全认证模式248

10.2.3架构250

10.3管理登录账户251

10.3.1建立登录账户252

10.3.2修改和删除登录账户253

10.4管理数据库用户254

10.4.1建立数据库用户254

10.4.2删除数据库用户255

10.5管理权限256

10.5.1权限的种类256

10.5.2用户权限的管理257

10.6角色263

10.6.1固定的服务器角色263

10.6.2固定的数据库角色265

10.6.3用户自定义的角色266

习题268

第11章备份和恢复数据库270

11.1备份数据库270

11.1.1备份概述270

11.1.2数据库的恢复模式271

11.1.3备份类型273

11.1.4永久性的备份文件与临时性的备份文件274

11.1.5备份方法275

11.2恢复数据库278

11.2.1恢复前的准备278

11.2.2恢复的顺序279

11.2.3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实现恢复279

习题282

第12章数据传输284

12.1微软的数据访问技术概述284

12.1.1ODBC284

12.1.2OLE DB289

12.1.3ADO290

12.1.4ADO.NET290

12.2SQL Server数据导入和导出291

12.2.1SQL Server 支持的数据源291

12.2.2SQL Server数据导出292

12.2.3SQL Server数据导入302

习题308

第13章Access 2010数据库及表的基本操作309

13.1Access 2010概述309

13.1.1Access 2010的特点309

13.1.2Access 2010的启动与退出310

13.1.3Access 2010的主窗口312

13.1.4Access 2010数据库对象314

13.2创建和管理Access数据库315

13.2.1创建数据库316

13.2.2数据库的基本操作317

13.3创建表对象320

13.3.1创建表的方法321

13.3.2字段的属性设置325

13.3.3输入和编辑数据331

13.4获取外部数据和导出数据332

13.4.1获取外部数据332

13.4.2导出数据339

13.5表的基本操作339

13.5.1修改表结构339

13.5.2复制、删除和重命名表340

13.5.3调整表的外观340

13.6建立表间关系342

13.7表的数据操作345

13.7.1记录排序345

13.7.2筛选记录347

13.7.3查找和替换数据348

习题349

第14章查询的创建与应用351

14.1查询概述351

14.1.1查询的功能和类型351

14.1.2查询视图352

14.1.3查询准则353

14.2选择查询356

14.2.1用查询向导创建选择查询356

14.2.2用设计视图创建选择查询357

14.2.3汇总查询362

14.2.4查找重复项和不匹配项查询363

14.3参数查询365

14.4交叉表查询366

14.4.1使用“交叉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367

14.4.2使用查询设计创建交叉表查询369

14.5操作查询372

14.5.1删除查询372

14.5.2更新查询373

14.5.3追加查询374

14.5.4生成表查询375

习题376

第15章报表对象378

15.1报表概述378

15.1.1报表的类型378

15.1.2报表的视图380

15.2创建报表382

15.2.1快速创建报表和空报表382

15.2.2使用向导创建报表383

15.2.3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报表386

15.3编辑报表389

15.3.1调整报表的布局和格式389

15.3.2排序和分组390

15.3.3使用计算控件392

15.3.4预览及打印报表393

习题393

第16章Oracle数据库基础395

16.1Oracle数据库概述395

16.1.1Oracle数据库的新特性395

16.1.2Oracle 11g的安装396

16.1.3Oracle服务管理399

16.1.4Oracle 11g的管理和开发工具399

16.2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403

16.2.1物理存储结构404

16.2.2逻辑存储结构406

16.2.3内存结构408

16.2.4进程结构409

16.2.5数据字典410

16.3Oracle的网络连接配置和数据迁移411

16.3.1Oracle的网络连接配置411

16.3.2Oracle与SQL Server之间的数据迁移414

16.4数据的导入和导出418

16.4.1Data Dump工具概述418

16.4.2使用EXPDP导出数据419

16.4.3使用IMPDP导出数据420

习题421

第17章神通数据库422

17.1神通数据库概述422

17.1.1神通数据库的特点422

17.1.2常用管理工具423

17.2神通数据库的体系结构426

17.2.1神通数据库的逻辑存储结构428

17.2.2神通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431

17.2.3神通数据库的内存结构433

17.2.4后台线程结构435

17.2.5数据字典437

17.3神通数据库操作438

17.3.1创建数据库438

17.3.2建立表442

17.3.3数据操作444

17.3.4数据查询446

17.3.5视图450

17.3.6索引451

17.4安全管理455

17.4.1神通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机制455

17.4.2用户管理457

17.4.3权限管理458

17.4.4角色管理460

17.4.5数据资源访问控制461

17.5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462

17.5.1物理备份与恢复462

17.5.2逻辑备份与恢复465

习题466

参考文献467


精彩书摘

  第1章数据库基础概述

  [MZ(1H]第1章数据库基础概述[MZ)]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资源。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数据库是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数据库能利用计算机保存和管理大量复杂的数据,快速而有效地为多个不同的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数据,帮助人们有效利用数据资源。目前,数据库应用已遍及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例如,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系统、车站及航空公司的售票系统、电信局的计费系统、超市的售货系统、银行的业务系统、工厂的管理信息系统等。

  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先进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及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因此,掌握数据库技术是全面认识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环节,也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数据理论和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MZ(2H]1.1数据库系统概述[MZ)]

  在系统地介绍数据库的概念之前,这里首先介绍数据库最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

  [MZ(3H]1.1.1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MZ)]

  数据是现实世界中实体(或客体)在计算机中的符号表示。数据不仅可以是数字,还可以是文字、图表、图像、声音等。每个组织都保存了大量复杂的数据。例如,银行有关储蓄存款、贷款业务、信用卡管理、投资理财等方面的数据;医院有关病历、药品、医生、病房、财务等方面的数据;超市有关商品、销售情况、进货情况、员工等方面的信息。数据是一个组织的重要资源,有时甚至比其他资源更珍贵,因此必须对组织的各种数据实现有效管理。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等操作。数据库的核心任务就是数据管理。

  数据库技术并不是最早的数据管理技术。在计算机诞生的初期,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虽然当时同样存在数据管理的问题,但当时的数据管理是以人工的方式进行的,后来发展到文件系统,再后来才是数据库。也就是说,数据管理主要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1.1.1.1人工管理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是指计算机诞生的初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这个时期的计算机技术,从硬件看还没有磁盘这种可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从软件看还没有操作系统,更没有管理数据的软件。在人工管理阶段,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1��1所示。

  这个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是:

  (1) 数据不保存。因为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通常不需要长期保存数据,只是在要完成某一个计算或课题时才输入数据,不仅原始数据不保存,计算结果也不保存。

  (2) 应用程序管理数据。数据需要由应用程序自己管理,没有相应的软件系统负责数据的管理工作。应用程序中不仅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而且要设计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方式等,因此程序员负担很重。

  (3) 数据不共享。数据是面向应用的,一组数据只能对应一个程序。当多个应用程序涉及某些相同的数据时,由于必须各自定义,无法相互利用、相互参照,因此程序与程序之间有大量的冗余数据。

  (4) 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结构或物理结构发生变化后,必须对应用程序做相应的修改,这进一步加重了程序员的负担。

  ……

前言/序言

  前言

  “数据库应用技术”是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的核心基础课程,占整个培训学时的1/4有余。仅就审计行业而言,现代计算机审计所需的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审计软件、现场审计AO等知识,均以数据库应用技术为重要理论及技术基础。应2010版《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大纲》的要求,《数据库应用技术》第1版于2010年7月出版,第2版于2014年7月出版。本书是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参考近几年的教学反馈,经过修订编写而成的。

  全书共17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模型、关系数据理论和数据库系统结构。这部分内容为后续15章的学习奠定理论依据。第二部分(第2章至12章)以SQL Server 2008为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其中第2章主要介绍如何安装、配置和使用SQL Server;第3、第5章介绍如何创建和管理数据库及关系表;第4、第6~9章介绍Transact�睸QL语言,重点介绍如何通过Transact�睸QL语言进行数据查询和数据操作,如何通过Transact�睸QL语言创建和管理视图、存储过程和游标等数据库对象;第10~12章主要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和数据传输问题。第三部分(第13~17章)分别以Access、Oracle和神通数据库为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其中第13章介绍Access数据库及表的基本操作;第14章介绍查询对象;第15章介绍如何创建和编辑报表;第16章介绍Oracle数据库以及数据导入导出的关键技术;第17章介绍神通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贯穿全书的案例主要以“银行贷款数据库”为数据背景。“银行贷款”业务是较常见的业务审计对象,“银行贷款数据库”是依据数据库基础教学的目标,从“银行贷款”业务中概括、抽取出来的数据库。“银行贷款数据库”案例贯穿全书始终,使读者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书中所有实例都已经在SQL Server环境下调试并运行过。每章新增的课后习题加强了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参与本书编写的老师,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和高校数据库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车蕾参与第1~9章的编写,王晓波参与第10~17章的编写,卢益清参与第2、第3、第5、第12章的编写,全书由车蕾进行统稿,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杨蕴毅主任对全书进行了审阅。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各位领导及专家、神舟通用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审计署中级培训班的全体授课教师的宝贵建议,紫文涛、郭嘉敏等好友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书中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9月于北京


探索数据世界的奥秘:一次数据驱动的旅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已成为驱动社会进步、商业发展乃至个人成长的核心动力。然而,海量的数据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其蕴含的价值需要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技术手段才能得以挖掘和呈现。本书旨在为您开启一扇通往数据世界的大门,引领您系统地了解数据从诞生到应用的完整生命周期,掌握驾驭数据、洞察规律的核心能力。 数据,无处不在的驱动力 从智能手机上的个性化推荐,到智慧城市中的交通流量优化;从金融市场的风险评估,到医疗领域的疾病预测,数据的影响力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将首先带您认识数据的本质,理解不同类型数据的特点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价值。我们将探讨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基础环节,为后续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您将了解到,每一次的点击、每一次的交易、每一次的测量,都在为数据海洋贡献一份力量,而我们学习的目的,正是要成为这片海洋的航海家。 数据管理:构建稳固的基石 数据如同建筑的砖石,其质量和管理方式直接关系到上层应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书将详细介绍数据管理的核心概念,包括数据模型的设计、数据库的类型及其优劣势分析。您将学习如何构建高效、安全、可扩展的数据存储方案,理解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等不同技术范式的应用场景。我们将深入探讨数据标准化、数据清洗、数据集成等关键技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坚实可靠的支撑。想象一下,一个混乱无序的数据仓库,如何能孕育出精准的分析结果?本书将教会您如何将零散的数据信息,转化为结构清晰、易于管理的宝藏。 数据处理与分析:挖掘隐藏的价值 数据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价值,价值的产生源于对数据的深入加工和分析。本书将重点讲解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术,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统计分析方法等。您将学习如何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发现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和异常。我们将探讨常用的数据挖掘算法,如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等,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如何利用这些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本书还将涉及数据可视化技术,帮助您将复杂的分析结果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数据“说话”,传递其内在的洞察。您将不再被枯燥的数字所淹没,而是能够通过数据洞察,发现商业机会,优化决策流程。 数据应用与实践:让数据产生实际效益 最终,数据的价值体现在其应用中。本书将引导您将所学的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应用于实际场景。我们将探讨如何构建数据驱动的应用程序,如何利用数据库支持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支持企业决策。您将接触到数据仓库、商业智能(BI)等概念,了解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数据应用生态系统。通过丰富的案例研究,您将看到数据技术如何赋能各行各业,带来切实的商业价值和竞争优势。从一个初步的数据想法,到最终转化为一个能够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的解决方案,本书将全程指导您完成这一转化过程。 展望未来:数据驱动的无限可能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书不仅为您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将激发您对数据世界的无限遐想。数据驱动的未来已然到来,掌握数据应用技术,就是掌握了开启未来的钥匙。无论您是希望提升业务效率的企业管理者,还是渴望深入理解数据价值的技术开发者,亦或是对数据科学充满好奇的学生,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学习伙伴。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数据驱动的精彩旅程,探索数据世界的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提供技术知识,它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启迪。在我接触过的众多数据库技术书籍中,它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数据库性能调优的系统性阐述。它不仅仅是列出了一些调优参数,而是深入分析了导致性能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供了多角度的解决方案。从SQL语句的优化,到存储引擎的选择,再到硬件配置的考量,每一个环节都做了详尽的分析。书中关于慢查询的定位和分析方法,让我受益匪浅。我曾经在处理一个性能瓶颈的系统中,花费了大量时间去查找原因,最终发现就是一些 poorly written SQL queries. 通过学习书中的优化技巧,我不仅能够快速地识别出这些问题,还能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此外,书中对于数据库的容灾和备份恢复策略的讲解,也是我非常看重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不同备份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制定一套完善的备份恢复计划,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我曾经在一个重要的数据迁移项目中,正是因为严格按照书中介绍的备份和恢复流程进行操作,才确保了数据的万无一失。这本书让我明白,在追求技术极致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基础的稳健性和安全性。它培养了我一种“未雨绸缪”的风险意识,以及“防患于未然”的工程习惯。对于任何一个从事数据库相关工作的从业者来说,这本书都堪称一本不可或缺的案头宝典。

评分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次系统性的“再充电”。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而是对原有知识体系的梳理和升华。我尤其推崇书中对于数据模型的深入探讨。它不仅仅局限于ER模型,而是从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的演进过程,以及不同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都做了细致的讲解。它让我理解到,一个好的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书中通过大量案例,展示了如何根据业务需求设计出高效、规范的数据模型,并如何避免常见的模型设计陷阱。我曾经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因为数据模型设计不当,导致后期维护成本极高,修改一个字段都需要牵一发而动全身。翻看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问题出在模型设计的源头上。而且,书中关于数据字典和元数据的管理,也让我受益匪浅。它强调了文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元数据管理机制,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这对于大型项目和团队协作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我曾经在一个团队中,因为缺乏统一的数据字典,导致大家对同一张表的不同字段含义产生混淆,造成了不少沟通成本和返工。这本书教会我,规范的文档管理是提升团队协作效率的基石。这本书的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构建起一个完整而扎实的数据库知识体系。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它所涵盖的内容之广、讲解之深,让我对数据库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BI)的章节。它不仅介绍了数据仓库的建模方法,如星型模型和雪花模型,还探讨了ETL(Extract, Transform, Load)过程的设计与优化。这对于我理解如何从海量事务性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商业洞察至关重要。我曾经参与过一个将传统数据库升级为数据仓库的项目,这本书中的理论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得整个项目能够顺利进行。书中对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和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的对比分析,让我清晰地认识到两者在设计理念和技术实现上的巨大差异,也为我日后在不同场景下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奠定了基础。此外,书中对NoSQL数据库的介绍,虽然篇幅不多,但点到了核心,让我初步了解了键值存储、文档数据库、列族数据库和图数据库等不同类型NoSQL数据库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这对于我拓宽技术视野,理解当前数据库技术的多样化发展趋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关系型数据库的范畴,而是触及了数据库技术的广阔领域,展现了其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它让我认识到,数据库技术是一个不断演进的领域,保持学习和探索的精神是多么重要。

评分

我必须承认,初次翻阅这本书时,我有些被它的篇幅和内容的深度所震撼。它不像许多快餐式的技术教程,几页纸就能讲完一个概念,而是将每一个知识点都展开得淋漓尽致,仿佛在为读者构建一座宏伟的知识殿堂。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培养读者的工程素养。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样做可能带来的后果”。比如,在讲解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时,它详细阐述了页(page)、行(row)等基本单位,以及它们是如何在磁盘上组织的,这对于理解数据库的读写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曾经在一个项目中,因为对底层存储机制了解不足,导致数据库的I/O成为瓶颈,性能急剧下降。事后反思,如果当时能对这本书中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或许就能避免这个低级错误。书中对事务隔离级别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在分布式系统日益普及的今天,理解不同隔离级别下的数据一致性问题,以及如何权衡一致性与性能,是构建稳定可靠系统的关键。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图示和对比,将这些复杂抽象的概念变得清晰易懂。我尤其喜欢它对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的深入剖析,这不仅是理解现代数据库底层工作原理的基石,也是解决高并发场景下性能问题的关键。它让我明白,所谓的“读不阻塞写,写不阻塞读”,背后有着精妙的设计和复杂的权衡。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并非仅仅关注MySQL或PostgreSQL等单一数据库,而是以一种更加普适的视角,讲解数据库技术的共性,使得读者在掌握了基础理论后,能够更容易地学习和掌握各种具体的数据库系统。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枯燥的技术原理,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被书中精妙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所吸引。例如,在讲解数据库事务的隔离性时,书中用“流水线上的工人”来比喻并发事务,生动地展现了不同隔离级别下可能出现的“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现象。这种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即使是技术背景相对薄弱的读者,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而且,书中对各种数据库特性和技术名词的解释,都力求做到准确和简洁,避免了冗余和晦涩的语言。我曾经遇到过一些技术书籍,为了追求“学术性”,而使用大量晦涩的术语,让读者望而却步。而这本书则恰恰相反,它以读者的角度出发,用最清晰的语言,将最复杂的概念解释明白。此外,书中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也让我印象深刻。它通过真实的场景,展示了数据库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理论知识变得更加鲜活和有说服力。我曾经在工作中遇到一个关于数据一致性的棘手问题,通过参考书中类似的案例分析,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用智慧和耐心,引领我一步步走向知识的彼岸。

评分

这本书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更新,更是对过往经验的重塑。它让我从一个“知道怎么做”的状态,提升到“理解为什么这么做”的境界。在学习过程中,我最受触动的是书中关于数据库可维护性设计的讨论。它强调了代码规范、文档完善、日志记录、错误处理等要素在提升数据库可维护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它让我意识到,一个易于维护的数据库系统,能够极大地降低后期的人力成本和运营风险。书中提供的各种维护技巧和最佳实践,对我日后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应用价值。我曾经在一个项目中,由于缺乏对数据库可维护性的充分考量,导致系统在上线后,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团队成员疲于奔命。而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才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设计之初的疏忽。而且,书中对数据库性能监控和故障排除方法的详细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提供了各种实用的工具和技术,帮助我们能够及时地发现和定位数据库的性能瓶颈和故障原因。我曾经在一个关键业务系统出现性能缓慢时,利用书中介绍的监控工具和方法,快速地定位到了问题所在,并及时地进行了修复,避免了重大的业务损失。这本书让我明白,优秀的技术不仅仅体现在其强大和高效,更体现在其易于理解、易于使用、易于维护。它培养了我一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及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的态度。

评分

我对于这本书的评价,绝非仅仅停留在“好书”二字可以概括的。它更像是一次深入心灵的洗礼,一次对自身技术认知边界的拓展。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些观点的深刻而驻足良久,反复琢磨。例如,书中关于数据库安全性设计的论述,不仅仅局限于用户权限的管理,更是从应用层面、网络层面、物理层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它让我意识到,数据库安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贯穿于整个系统生命周期中的持续性工程。书中对于审计日志的设计和分析,以及如何防范SQL注入等常见攻击手段的讲解,都极具实践指导意义。我曾经参与过一个涉及到敏感数据处理的项目,在参考了这本书的安全性章节后,我们对原有的安全策略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大大降低了数据泄露的风险。此外,书中对于数据库集群和高可用性的讨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介绍了主从复制、读写分离等基本概念,还深入探讨了诸如Paxos、Raft等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原理,并分析了它们在实际数据库集群中的应用。这些内容对于理解现代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架构至关重要。我曾经在一个需要构建高可用数据库集群的项目中,感到无从下手,正是因为对这本书中关于一致性算法的深入理解,才让我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不同方案的优劣,并最终选择了最适合我们需求的架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生动,即使是枯燥的技术原理,在作者的笔下也变得妙趣横生。它让我体会到,学习技术的过程,也可以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探索。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本打开的陈年老酒,初闻之下,醇厚浓郁,细品之后,回味无穷。从拿到它开始,我就被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逻辑框架深深吸引。它不像市面上一些浮于表面的技术书籍,仅仅罗列一些简单的操作命令,而是深入剖析了数据库背后的原理,从数据模型的设计到事务的ACID特性,再到索引的优化策略,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鞭辟入里,让读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在讲述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范式时,作者用了很多经典的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这种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并能举一反三地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项目,数据量庞大,查询缓慢,束手无策,翻看这本书的索引优化章节,恍然大悟,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通过书中介绍的 B+树索引原理,重新设计了索引,问题迎刃而解。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教会我如何系统地分析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能力在快速发展的IT行业中尤为宝贵,让我能够不断适应新的技术和挑战。而且,书中对并发控制和死锁的讲解也非常到位,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这些隐藏在后台的“杀手”,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这本书让我对这些潜在的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学会了如何预防和处理。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指引我在数据库技术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评分

我必须坦诚地说,这本书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对数据库技术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部关于数据库哲学思想的著作。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书中对数据库本质的探讨所吸引。例如,书中关于数据模型设计中的“范式理论”,以及如何权衡“范式化”与“反范式化”的讨论,就让我深受启发。它让我意识到,在数据库设计中,并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只有最适合的解决方案。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和需求,做出合理的权衡和取舍。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对于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书中对数据库事务的ACID特性的深入剖析,也让我对其背后的逻辑和实现机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四个字母的组合,而是支撑起整个现代数据库系统的基石。我曾经在理解和处理分布式事务的挑战时,感到力不从心,而通过对这本书中ACID特性的深入学习,我才得以拨云见日,理解了其中的关键所在。这本书培养了我一种“追根溯源”的探索精神,以及在纷繁复杂的技术现象背后,探寻其本质规律的能力。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技术大师,不仅能够熟练地运用技术,更能够深刻地理解技术的“道”。这本书,无疑是我在数据库技术领域,一次意义非凡的启蒙。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预感它将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学习之旅。事实证明,我的预感是准确的。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不仅仅关注数据库的“术”,更深入地探讨了数据库的“道”。例如,书中关于数据库生命周期管理的讨论,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测试、部署、运维到最终的退役,每一个阶段都做了详尽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最佳实践。它让我意识到,一个健壮的数据库系统,其生命力是如此的顽强,需要全方位的呵护和管理。我曾经参与过一个项目的运维工作,由于之前对数据库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系统的后期维护过程中,不断地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指明了方向,让我能够以更加系统和前瞻性的视角来审视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此外,书中关于技术选型的考量,也让我深思。它并没有简单地推荐某一种数据库技术,而是从业务需求、成本、性能、可扩展性、生态系统等多个维度,分析了不同数据库技术的优劣,并给出了相应的选择建议。这让我明白,技术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比盲目追求最新的技术更为重要。这本书培养了我一种批判性思维,以及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顾问,在我职业生涯的道路上,给予我宝贵的指导。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考试用书,最新版本,很好

评分

不错

评分

质量不错,正版书籍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考试用书,最新版本,很好

评分

质量不错,正版书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