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庫應用技術(第3版)》以當前主流的關係數據庫為主綫,全麵地介紹瞭數據庫技術的基本內容。本書共17章。第1章全麵係統地概述數據庫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讓讀者在學習之前能對當前數據庫理論與應用有初步瞭解,並具備數據庫係統管理的基本思想。第2章至第12章是全書的核心內容,通篇以“銀行貸款數據庫”為數據庫應用背景,以數據庫係統的建立和管理過程為主綫,以案例為驅動,相關數據庫應用技術與知識點則根據數據庫係統功能需求和章節設置逐步展開,深入淺齣地嚮讀者介紹在SQL Server 環境下如何管理數據庫、Transact�睸QL語言、安全管理、數據導入導齣等數據庫中實用的技術。第13章至第15章繼續結閤案例背景,介紹在Access環境下如何建立和管理數據庫及其對象,重點是對錶、查詢和報錶對象的管理和操作。第16章介紹Oracle數據庫體係結構以及數據導入導齣的關鍵技術。第17章介紹神通數據庫的基本操作。各章後麵均附有習題。
本書摒棄一般計算機書籍常見的以理論為主、示例為輔的方法,全書貫徹“理論和應用相結閤”的宗旨,讓理論知識指導實踐,讓實踐深化理論知識。
本書既可用作審計人員或相近行業人員的中級培訓教材、高等院校數據庫課程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又可供廣大計算機愛好者閱讀和參考。
第1章數據庫基礎概述1
1.1數據庫係統概述1
1.1.1數據管理技術的産生和發展1
1.1.2數據庫係統的組成4
1.1.3數據庫管理係統5
1.2數據模型6
1.2.1數據模型的概念、分類及構成6
1.2.2實體—聯係模型8
1.2.3關係數據模型10
1.2.4實體聯係模型嚮關係模型的轉換16
1.3關係數據理論20
1.3.1問題的提齣20
1.3.2規範化21
1.4數據庫係統結構27
1.4.1數據庫係統的內部體係結構27
1.4.2數據庫係統的外部體係結構29
1.5大數據概述32
1.5.1大數據的定義32
1.5.2大數據的特徵34
1.5.3大數據的來源34
1.5.4傳統數據庫與大數據的比較35
1.5.5大數據分析的關鍵領域36
1.5.6大數據的典型應用36
習題39
第2章SQL Server概述41
2.1概述41
2.2SQL Server的安裝42
2.2.1版本體係42
2.2.2安裝SQL Server的軟、硬件需求43
2.2.3安裝過程45
2.3SQL Server常用工具55
2.3.1SQL Server 配置管理器55
2.3.2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58
2.3.3聯機叢書60
2.4SQL Server實例的刪除63
習題63
第3章數據庫的創建與管理64
3.1數據庫概述64
3.1.1數據庫類型64
3.1.2數據庫文件組成65
3.2創建數據庫67
3.2.1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創建數據庫68
3.2.2查看數據庫屬性72
3.2.3使用數據庫74
3.3維護數據庫空間74
3.3.1擴大數據庫74
3.3.2收縮數據庫76
3.4刪除數據庫80
3.5分離和附加數據庫81
3.5.1分離數據庫81
3.5.2附加數據庫82
習題84
第4章T�睸QL語言基礎86
4.1T�睸QL簡介86
4.1.1T�睸QL的分類87
4.1.2SQL的主要特點87
4.2T�睸QL數據類型87
4.2.1係統數據類型87
4.2.2用戶定義數據類型91
4.3T�睸QL的語法元素92
4.3.1T�睸QL的使用約定92
4.3.2保留字94
4.3.3標識符94
4.3.4變量95
4.3.5語句批97
4.3.6腳本97
4.4流程控製語句100
4.4.1BEGIN...END語句101
4.4.2IF語句101
4.4.3CASE錶達式102
4.4.4WHILE語句105
4.5常用內置函數106
4.5.1聚閤函數106
4.5.2日期和時間函數109
4.5.3字符串函數111
4.5.4類型轉換函數115
4.5.5其他函數類型116
習題117
第5章錶的創建與管理119
5.1錶概述119
5.2創建錶120
5.2.1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創建錶121
5.2.2使用模闆管理器創建錶124
5.2.3使用T�睸QL語句創建錶125
5.3管理錶126
5.3.1修改錶結構126
5.3.2刪除錶128
5.3.3重命名錶130
5.4數據完整性約束的創建和管理131
5.4.1實現數據完整性約束131
5.4.2管理數據完整性約束145
5.5索引147
5.5.1索引的概念和分類147
5.5.2創建索引147
5.5.3刪除索引148
習題150
第6章數據查詢與數據操作151
6.1數據查詢151
6.1.1單錶查詢153
6.1.2連接查詢177
6.1.3子查詢185
6.2數據操作189
6.2.1插入數據189
6.2.2刪除數據191
6.2.3更新數據193
習題194
第7章視圖197
7.1視圖概述197
7.2創建視圖198
7.2.1使用T�睸QL語句創建視圖198
7.2.2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創建視圖203
7.2.3使用模闆創建視圖206
7.3管理視圖207
7.3.1修改視圖207
7.3.2刪除視圖208
7.3.3重命名視圖208
7.4使用視圖修改基本錶的數據209
7.5使用視圖解決復雜查詢問題210
習題211
第8章存儲過程213
8.1存儲過程概述213
8.2創建和執行存儲過程214
8.2.1使用T�睸QL語句創建和執行存儲過程214
8.2.2使用模闆創建存儲過程221
8.2.3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執行存儲過程223
8.2.4獲得存儲過程的信息224
8.3管理存儲過程224
8.3.1修改存儲過程224
8.3.2刪除存儲過程225
8.3.3重命名存儲過程225
8.4係統存儲過程226
8.4.1查看係統存儲過程226
8.4.2使用係統存儲過程227
習題230
第9章遊標231
9.1遊標概述231
9.1.1遊標的類型231
9.1.2請求遊標232
9.2遊標的基本操作232
9.2.1基本操作步驟232
9.2.2遊標應用舉例235
9.3使用遊標進行更新和刪除操作242
9.3.1更新操作242
9.3.2刪除操作243
習題243
第10章安全管理245
10.1安全控製245
10.1.1數據庫安全控製的一般方法245
10.1.2數據庫權限的種類及用戶的分類246
10.2SQL Server的安全管理247
10.2.1SQL Server的三個認證過程及用戶來源247
10.2.2SQL Server的安全認證模式248
10.2.3架構250
10.3管理登錄賬戶251
10.3.1建立登錄賬戶252
10.3.2修改和刪除登錄賬戶253
10.4管理數據庫用戶254
10.4.1建立數據庫用戶254
10.4.2刪除數據庫用戶255
10.5管理權限256
10.5.1權限的種類256
10.5.2用戶權限的管理257
10.6角色263
10.6.1固定的服務器角色263
10.6.2固定的數據庫角色265
10.6.3用戶自定義的角色266
習題268
第11章備份和恢復數據庫270
11.1備份數據庫270
11.1.1備份概述270
11.1.2數據庫的恢復模式271
11.1.3備份類型273
11.1.4永久性的備份文件與臨時性的備份文件274
11.1.5備份方法275
11.2恢復數據庫278
11.2.1恢復前的準備278
11.2.2恢復的順序279
11.2.3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實現恢復279
習題282
第12章數據傳輸284
12.1微軟的數據訪問技術概述284
12.1.1ODBC284
12.1.2OLE DB289
12.1.3ADO290
12.1.4ADO.NET290
12.2SQL Server數據導入和導齣291
12.2.1SQL Server 支持的數據源291
12.2.2SQL Server數據導齣292
12.2.3SQL Server數據導入302
習題308
第13章Access 2010數據庫及錶的基本操作309
13.1Access 2010概述309
13.1.1Access 2010的特點309
13.1.2Access 2010的啓動與退齣310
13.1.3Access 2010的主窗口312
13.1.4Access 2010數據庫對象314
13.2創建和管理Access數據庫315
13.2.1創建數據庫316
13.2.2數據庫的基本操作317
13.3創建錶對象320
13.3.1創建錶的方法321
13.3.2字段的屬性設置325
13.3.3輸入和編輯數據331
13.4獲取外部數據和導齣數據332
13.4.1獲取外部數據332
13.4.2導齣數據339
13.5錶的基本操作339
13.5.1修改錶結構339
13.5.2復製、刪除和重命名錶340
13.5.3調整錶的外觀340
13.6建立錶間關係342
13.7錶的數據操作345
13.7.1記錄排序345
13.7.2篩選記錄347
13.7.3查找和替換數據348
習題349
第14章查詢的創建與應用351
14.1查詢概述351
14.1.1查詢的功能和類型351
14.1.2查詢視圖352
14.1.3查詢準則353
14.2選擇查詢356
14.2.1用查詢嚮導創建選擇查詢356
14.2.2用設計視圖創建選擇查詢357
14.2.3匯總查詢362
14.2.4查找重復項和不匹配項查詢363
14.3參數查詢365
14.4交叉錶查詢366
14.4.1使用“交叉錶查詢嚮導”創建查詢367
14.4.2使用查詢設計創建交叉錶查詢369
14.5操作查詢372
14.5.1刪除查詢372
14.5.2更新查詢373
14.5.3追加查詢374
14.5.4生成錶查詢375
習題376
第15章報錶對象378
15.1報錶概述378
15.1.1報錶的類型378
15.1.2報錶的視圖380
15.2創建報錶382
15.2.1快速創建報錶和空報錶382
15.2.2使用嚮導創建報錶383
15.2.3使用設計視圖創建報錶386
15.3編輯報錶389
15.3.1調整報錶的布局和格式389
15.3.2排序和分組390
15.3.3使用計算控件392
15.3.4預覽及打印報錶393
習題393
第16章Oracle數據庫基礎395
16.1Oracle數據庫概述395
16.1.1Oracle數據庫的新特性395
16.1.2Oracle 11g的安裝396
16.1.3Oracle服務管理399
16.1.4Oracle 11g的管理和開發工具399
16.2Oracle數據庫的體係結構403
16.2.1物理存儲結構404
16.2.2邏輯存儲結構406
16.2.3內存結構408
16.2.4進程結構409
16.2.5數據字典410
16.3Oracle的網絡連接配置和數據遷移411
16.3.1Oracle的網絡連接配置411
16.3.2Oracle與SQL Server之間的數據遷移414
16.4數據的導入和導齣418
16.4.1Data Dump工具概述418
16.4.2使用EXPDP導齣數據419
16.4.3使用IMPDP導齣數據420
習題421
第17章神通數據庫422
17.1神通數據庫概述422
17.1.1神通數據庫的特點422
17.1.2常用管理工具423
17.2神通數據庫的體係結構426
17.2.1神通數據庫的邏輯存儲結構428
17.2.2神通數據庫的物理存儲結構431
17.2.3神通數據庫的內存結構433
17.2.4後颱綫程結構435
17.2.5數據字典437
17.3神通數據庫操作438
17.3.1創建數據庫438
17.3.2建立錶442
17.3.3數據操作444
17.3.4數據查詢446
17.3.5視圖450
17.3.6索引451
17.4安全管理455
17.4.1神通數據庫的安全管理機製455
17.4.2用戶管理457
17.4.3權限管理458
17.4.4角色管理460
17.4.5數據資源訪問控製461
17.5數據庫的備份與恢復462
17.5.1物理備份與恢復462
17.5.2邏輯備份與恢復465
習題466
參考文獻467
第1章數據庫基礎概述
[MZ(1H]第1章數據庫基礎概述[MZ)]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信息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重要資源。數據是信息的載體,數據庫是相互關聯的數據集閤。數據庫能利用計算機保存和管理大量復雜的數據,快速而有效地為多個不同的用戶和應用程序提供數據,幫助人們有效利用數據資源。目前,數據庫應用已遍及生活中的各個角落,例如,學校的教學管理係統、圖書館的圖書藉閱係統、車站及航空公司的售票係統、電信局的計費係統、超市的售貨係統、銀行的業務係統、工廠的管理信息係統等。
數據庫技術已經成為先進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計算機信息係統及計算機應用係統的基礎和核心。因此,掌握數據庫技術是全麵認識計算機係統的重要環節,也是適應信息化時代的重要基礎。
本章主要介紹數據庫係統的基本概念、數據模型、數據庫係統結構、關係數據理論和數據庫係統體係結構。
[MZ(2H]1.1數據庫係統概述[MZ)]
在係統地介紹數據庫的概念之前,這裏首先介紹數據庫最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
[MZ(3H]1.1.1數據管理技術的産生和發展[MZ)]
數據是現實世界中實體(或客體)在計算機中的符號錶示。數據不僅可以是數字,還可以是文字、圖錶、圖像、聲音等。每個組織都保存瞭大量復雜的數據。例如,銀行有關儲蓄存款、貸款業務、信用卡管理、投資理財等方麵的數據;醫院有關病曆、藥品、醫生、病房、財務等方麵的數據;超市有關商品、銷售情況、進貨情況、員工等方麵的信息。數據是一個組織的重要資源,有時甚至比其他資源更珍貴,因此必須對組織的各種數據實現有效管理。數據管理是指對數據的分類、組織、編碼、存儲、檢索和維護等操作。數據庫的核心任務就是數據管理。
數據庫技術並不是最早的數據管理技術。在計算機誕生的初期,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雖然當時同樣存在數據管理的問題,但當時的數據管理是以人工的方式進行的,後來發展到文件係統,再後來纔是數據庫。也就是說,數據管理主要經曆瞭人工管理階段、文件係統階段和數據庫係統階段。
1.1.1.1人工管理階段
人工管理階段是指計算機誕生的初期(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前)。這個時期的計算機技術,從硬件看還沒有磁盤這種可直接存取的存儲設備,從軟件看還沒有操作係統,更沒有管理數據的軟件。在人工管理階段,程序與數據之間的對應關係如圖1��1所示。
這個階段數據管理的特點是:
(1) 數據不保存。因為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通常不需要長期保存數據,隻是在要完成某一個計算或課題時纔輸入數據,不僅原始數據不保存,計算結果也不保存。
(2) 應用程序管理數據。數據需要由應用程序自己管理,沒有相應的軟件係統負責數據的管理工作。應用程序中不僅要規定數據的邏輯結構,而且要設計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存取方法、輸入方式等,因此程序員負擔很重。
(3) 數據不共享。數據是麵嚮應用的,一組數據隻能對應一個程序。當多個應用程序涉及某些相同的數據時,由於必須各自定義,無法相互利用、相互參照,因此程序與程序之間有大量的冗餘數據。
(4) 數據不具有獨立性。數據的邏輯結構或物理結構發生變化後,必須對應用程序做相應的修改,這進一步加重瞭程序員的負擔。
……
前言
“數據庫應用技術”是計算機審計中級培訓的核心基礎課程,占整個培訓學時的1/4有餘。僅就審計行業而言,現代計算機審計所需的會計信息係統、計算機審計軟件、現場審計AO等知識,均以數據庫應用技術為重要理論及技術基礎。應2010版《審計署計算機審計中級培訓大綱》的要求,《數據庫應用技術》第1版於2010年7月齣版,第2版於2014年7月齣版。本書是在前兩版的基礎上,參考近幾年的教學反饋,經過修訂編寫而成的。
全書共17章,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介紹數據庫的基礎理論知識,包括數據庫係統概述、數據模型、關係數據理論和數據庫係統結構。這部分內容為後續15章的學習奠定理論依據。第二部分(第2章至12章)以SQL Server 2008為數據庫管理係統環境,介紹數據庫管理係統的主要功能。其中第2章主要介紹如何安裝、配置和使用SQL Server;第3、第5章介紹如何創建和管理數據庫及關係錶;第4、第6~9章介紹Transact�睸QL語言,重點介紹如何通過Transact�睸QL語言進行數據查詢和數據操作,如何通過Transact�睸QL語言創建和管理視圖、存儲過程和遊標等數據庫對象;第10~12章主要介紹數據庫管理係統的安全管理和數據傳輸問題。第三部分(第13~17章)分彆以Access、Oracle和神通數據庫為數據庫管理係統環境,介紹數據庫管理係統的主要功能。其中第13章介紹Access數據庫及錶的基本操作;第14章介紹查詢對象;第15章介紹如何創建和編輯報錶;第16章介紹Oracle數據庫以及數據導入導齣的關鍵技術;第17章介紹神通數據庫的基本操作。
貫穿全書的案例主要以“銀行貸款數據庫”為數據背景。“銀行貸款”業務是較常見的業務審計對象,“銀行貸款數據庫”是依據數據庫基礎教學的目標,從“銀行貸款”業務中概括、抽取齣來的數據庫。“銀行貸款數據庫”案例貫穿全書始終,使讀者通過循序漸進的學習,能夠比較容易地掌握數據庫管理係統的主要功能。書中所有實例都已經在SQL Server環境下調試並運行過。每章新增的課後習題加強瞭學習者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參與本書編寫的老師,多年來一直從事計算機審計中級培訓“數據庫應用技術”課程和高校數據庫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積纍瞭豐富的教學經驗。車蕾參與第1~9章的編寫,王曉波參與第10~17章的編寫,盧益清參與第2、第3、第5、第12章的編寫,全書由車蕾進行統稿,審計署計算機技術中心楊蘊毅主任對全書進行瞭審閱。
本書的編寫得到瞭審計署計算機技術中心、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各位領導及專傢、神舟通用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指導,審計署中級培訓班的全體授課教師的寶貴建議,紫文濤、郭嘉敏等好友的幫助,在此一並錶示衷心的感謝!
書中不當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6年9月於北京
讀完這本書,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它所涵蓋的內容之廣、講解之深,讓我對數據庫技術有瞭全新的認識。在學習過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數據倉庫和商業智能(BI)的章節。它不僅介紹瞭數據倉庫的建模方法,如星型模型和雪花模型,還探討瞭ETL(Extract, Transform, Load)過程的設計與優化。這對於我理解如何從海量事務性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商業洞察至關重要。我曾經參與過一個將傳統數據庫升級為數據倉庫的項目,這本書中的理論知識為我們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使得整個項目能夠順利進行。書中對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和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的對比分析,讓我清晰地認識到兩者在設計理念和技術實現上的巨大差異,也為我日後在不同場景下選擇閤適的技術方案奠定瞭基礎。此外,書中對NoSQL數據庫的介紹,雖然篇幅不多,但點到瞭核心,讓我初步瞭解瞭鍵值存儲、文檔數據庫、列族數據庫和圖數據庫等不同類型NoSQL數據庫的特點和應用場景。這對於我拓寬技術視野,理解當前數據庫技術的多樣化發展趨勢起到瞭重要的作用。這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關係型數據庫的範疇,而是觸及瞭數據庫技術的廣闊領域,展現瞭其蓬勃發展的生命力。它讓我認識到,數據庫技術是一個不斷演進的領域,保持學習和探索的精神是多麼重要。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能夠將枯燥的技術原理,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在我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被書中精妙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所吸引。例如,在講解數據庫事務的隔離性時,書中用“流水綫上的工人”來比喻並發事務,生動地展現瞭不同隔離級彆下可能齣現的“髒讀”、“不可重復讀”和“幻讀”現象。這種通俗易懂的講解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門檻,讓即使是技術背景相對薄弱的讀者,也能夠輕鬆地理解和掌握。而且,書中對各種數據庫特性和技術名詞的解釋,都力求做到準確和簡潔,避免瞭冗餘和晦澀的語言。我曾經遇到過一些技術書籍,為瞭追求“學術性”,而使用大量晦澀的術語,讓讀者望而卻步。而這本書則恰恰相反,它以讀者的角度齣發,用最清晰的語言,將最復雜的概念解釋明白。此外,書中對實際案例的分析,也讓我印象深刻。它通過真實的場景,展示瞭數據庫技術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讓理論知識變得更加鮮活和有說服力。我曾經在工作中遇到一個關於數據一緻性的棘手問題,通過參考書中類似的案例分析,我找到瞭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它用智慧和耐心,引領我一步步走嚮知識的彼岸。
評分這本書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更新,更是對過往經驗的重塑。它讓我從一個“知道怎麼做”的狀態,提升到“理解為什麼這麼做”的境界。在學習過程中,我最受觸動的是書中關於數據庫可維護性設計的討論。它強調瞭代碼規範、文檔完善、日誌記錄、錯誤處理等要素在提升數據庫可維護性方麵的重要作用。它讓我意識到,一個易於維護的數據庫係統,能夠極大地降低後期的人力成本和運營風險。書中提供的各種維護技巧和最佳實踐,對我日後的工作有著直接的應用價值。我曾經在一個項目中,由於缺乏對數據庫可維護性的充分考量,導緻係統在上綫後,維護成本居高不下,團隊成員疲於奔命。而通過學習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問題的根源在於設計之初的疏忽。而且,書中對數據庫性能監控和故障排除方法的詳細介紹,也讓我受益匪淺。它提供瞭各種實用的工具和技術,幫助我們能夠及時地發現和定位數據庫的性能瓶頸和故障原因。我曾經在一個關鍵業務係統齣現性能緩慢時,利用書中介紹的監控工具和方法,快速地定位到瞭問題所在,並及時地進行瞭修復,避免瞭重大的業務損失。這本書讓我明白,優秀的技術不僅僅體現在其強大和高效,更體現在其易於理解、易於使用、易於維護。它培養瞭我一種“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及在每一個細節上精益求精的態度。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提供技術知識,它更是一種思維模式的啓迪。在我接觸過的眾多數據庫技術書籍中,它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數據庫性能調優的係統性闡述。它不僅僅是列齣瞭一些調優參數,而是深入分析瞭導緻性能問題的根本原因,並提供瞭多角度的解決方案。從SQL語句的優化,到存儲引擎的選擇,再到硬件配置的考量,每一個環節都做瞭詳盡的分析。書中關於慢查詢的定位和分析方法,讓我受益匪淺。我曾經在處理一個性能瓶頸的係統中,花費瞭大量時間去查找原因,最終發現就是一些 poorly written SQL queries. 通過學習書中的優化技巧,我不僅能夠快速地識彆齣這些問題,還能提齣有效的改進方案。此外,書中對於數據庫的容災和備份恢復策略的講解,也是我非常看重的部分。它詳細介紹瞭不同備份方式的優缺點,以及如何製定一套完善的備份恢復計劃,以應對各種突發情況。我曾經在一個重要的數據遷移項目中,正是因為嚴格按照書中介紹的備份和恢復流程進行操作,纔確保瞭數據的萬無一失。這本書讓我明白,在追求技術極緻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基礎的穩健性和安全性。它培養瞭我一種“未雨綢繆”的風險意識,以及“防患於未然”的工程習慣。對於任何一個從事數據庫相關工作的從業者來說,這本書都堪稱一本不可或缺的案頭寶典。
評分我必須坦誠地說,這本書的齣現,在某種程度上改變瞭我對數據庫技術的看法。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像是一部關於數據庫哲學思想的著作。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書中對數據庫本質的探討所吸引。例如,書中關於數據模型設計中的“範式理論”,以及如何權衡“範式化”與“反範式化”的討論,就讓我深受啓發。它讓我意識到,在數據庫設計中,並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隻有最適閤的解決方案。需要根據具體的業務場景和需求,做齣閤理的權衡和取捨。這種辯證的思維方式,對於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復雜問題,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書中對數據庫事務的ACID特性的深入剖析,也讓我對其背後的邏輯和實現機製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四個字母的組閤,而是支撐起整個現代數據庫係統的基石。我曾經在理解和處理分布式事務的挑戰時,感到力不從心,而通過對這本書中ACID特性的深入學習,我纔得以撥雲見日,理解瞭其中的關鍵所在。這本書培養瞭我一種“追根溯源”的探索精神,以及在紛繁復雜的技術現象背後,探尋其本質規律的能力。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技術大師,不僅能夠熟練地運用技術,更能夠深刻地理解技術的“道”。這本書,無疑是我在數據庫技術領域,一次意義非凡的啓濛。
評分我必須承認,初次翻閱這本書時,我有些被它的篇幅和內容的深度所震撼。它不像許多快餐式的技術教程,幾頁紙就能講完一個概念,而是將每一個知識點都展開得淋灕盡緻,仿佛在為讀者構建一座宏偉的知識殿堂。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培養讀者的工程素養。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以及“這樣做可能帶來的後果”。比如,在講解數據庫的存儲結構時,它詳細闡述瞭頁(page)、行(row)等基本單位,以及它們是如何在磁盤上組織的,這對於理解數據庫的讀寫性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曾經在一個項目中,因為對底層存儲機製瞭解不足,導緻數據庫的I/O成為瓶頸,性能急劇下降。事後反思,如果當時能對這本書中的內容有更深的理解,或許就能避免這個低級錯誤。書中對事務隔離級彆的講解也讓我受益匪淺。在分布式係統日益普及的今天,理解不同隔離級彆下的數據一緻性問題,以及如何權衡一緻性與性能,是構建穩定可靠係統的關鍵。這本書通過大量的圖示和對比,將這些復雜抽象的概念變得清晰易懂。我尤其喜歡它對MVCC(多版本並發控製)的深入剖析,這不僅是理解現代數據庫底層工作原理的基石,也是解決高並發場景下性能問題的關鍵。它讓我明白,所謂的“讀不阻塞寫,寫不阻塞讀”,背後有著精妙的設計和復雜的權衡。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它並非僅僅關注MySQL或PostgreSQL等單一數據庫,而是以一種更加普適的視角,講解數據庫技術的共性,使得讀者在掌握瞭基礎理論後,能夠更容易地學習和掌握各種具體的數據庫係統。
評分這本書對於我來說,更像是一次係統性的“再充電”。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而是對原有知識體係的梳理和升華。我尤其推崇書中對於數據模型的深入探討。它不僅僅局限於ER模型,而是從概念模型、邏輯模型到物理模型的演進過程,以及不同模型之間的映射關係,都做瞭細緻的講解。它讓我理解到,一個好的數據模型是數據庫設計的基礎,直接影響到係統的性能、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書中通過大量案例,展示瞭如何根據業務需求設計齣高效、規範的數據模型,並如何避免常見的模型設計陷阱。我曾經在一個復雜的係統中,因為數據模型設計不當,導緻後期維護成本極高,修改一個字段都需要牽一發而動全身。翻看這本書後,我纔意識到,問題齣在模型設計的源頭上。而且,書中關於數據字典和元數據的管理,也讓我受益匪淺。它強調瞭文檔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元數據管理機製,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一緻性。這對於大型項目和團隊協作來說,更是不可或缺的。我曾經在一個團隊中,因為缺乏統一的數據字典,導緻大傢對同一張錶的不同字段含義産生混淆,造成瞭不少溝通成本和返工。這本書教會我,規範的文檔管理是提升團隊協作效率的基石。這本書的邏輯嚴密,層層遞進,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構建起一個完整而紮實的數據庫知識體係。
評分當我翻開這本書時,我預感它將是一次不同尋常的學習之旅。事實證明,我的預感是準確的。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不僅僅關注數據庫的“術”,更深入地探討瞭數據庫的“道”。例如,書中關於數據庫生命周期管理的討論,從需求分析、係統設計、開發、測試、部署、運維到最終的退役,每一個階段都做瞭詳盡的闡述,並提齣瞭相應的最佳實踐。它讓我意識到,一個健壯的數據庫係統,其生命力是如此的頑強,需要全方位的嗬護和管理。我曾經參與過一個項目的運維工作,由於之前對數據庫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緻在係統的後期維護過程中,不斷地齣現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而這本書的齣現,為我指明瞭方嚮,讓我能夠以更加係統和前瞻性的視角來審視數據庫的管理和維護工作。此外,書中關於技術選型的考量,也讓我深思。它並沒有簡單地推薦某一種數據庫技術,而是從業務需求、成本、性能、可擴展性、生態係統等多個維度,分析瞭不同數據庫技術的優劣,並給齣瞭相應的選擇建議。這讓我明白,技術沒有最好,隻有最適閤。在實際工作中,選擇閤適的技術方案,比盲目追求最新的技術更為重要。這本書培養瞭我一種批判性思維,以及在復雜環境中做齣明智決策的能力。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技術顧問,在我職業生涯的道路上,給予我寶貴的指導。
評分我對於這本書的評價,絕非僅僅停留在“好書”二字可以概括的。它更像是一次深入心靈的洗禮,一次對自身技術認知邊界的拓展。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因為書中某些觀點的深刻而駐足良久,反復琢磨。例如,書中關於數據庫安全性設計的論述,不僅僅局限於用戶權限的管理,更是從應用層麵、網絡層麵、物理層麵進行瞭全方位的探討。它讓我意識到,數據庫安全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貫穿於整個係統生命周期中的持續性工程。書中對於審計日誌的設計和分析,以及如何防範SQL注入等常見攻擊手段的講解,都極具實踐指導意義。我曾經參與過一個涉及到敏感數據處理的項目,在參考瞭這本書的安全性章節後,我們對原有的安全策略進行瞭大幅度的優化,大大降低瞭數據泄露的風險。此外,書中對於數據庫集群和高可用性的討論,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僅介紹瞭主從復製、讀寫分離等基本概念,還深入探討瞭諸如Paxos、Raft等分布式一緻性算法的原理,並分析瞭它們在實際數據庫集群中的應用。這些內容對於理解現代大規模分布式數據庫係統的架構至關重要。我曾經在一個需要構建高可用數據庫集群的項目中,感到無從下手,正是因為對這本書中關於一緻性算法的深入理解,纔讓我能夠清晰地認識到不同方案的優劣,並最終選擇瞭最適閤我們需求的架構。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嚴謹而不失生動,即使是枯燥的技術原理,在作者的筆下也變得妙趣橫生。它讓我體會到,學習技術的過程,也可以是一種充滿樂趣的探索。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本打開的陳年老酒,初聞之下,醇厚濃鬱,細品之後,迴味無窮。從拿到它開始,我就被它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嚴謹的邏輯框架深深吸引。它不像市麵上一些浮於錶麵的技術書籍,僅僅羅列一些簡單的操作命令,而是深入剖析瞭數據庫背後的原理,從數據模型的設計到事務的ACID特性,再到索引的優化策略,每一個環節都講解得鞭闢入裏,讓讀者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在講述關係型數據庫的設計範式時,作者用瞭很多經典的案例,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這種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並能舉一反三地應用到實際項目中。我曾經遇到過一個項目,數據量龐大,查詢緩慢,束手無策,翻看這本書的索引優化章節,恍然大悟,找到瞭問題的癥結所在,並通過書中介紹的 B+樹索引原理,重新設計瞭索引,問題迎刃而解。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重要的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教會我如何係統地分析問題,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種能力在快速發展的IT行業中尤為寶貴,讓我能夠不斷適應新的技術和挑戰。而且,書中對並發控製和死鎖的講解也非常到位,很多時候,我們都忽略瞭這些隱藏在後颱的“殺手”,一旦發生,後果不堪設想。這本書讓我對這些潛在的風險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並學會瞭如何預防和處理。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部值得反復研讀的經典之作,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經驗的開發者,都能從中獲益匪淺。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指引我在數據庫技術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評分質量不錯,正版書籍
評分考試用書,最新版本,很好
評分考試用書,最新版本,很好
評分不錯
評分考試用書,最新版本,很好
評分質量不錯,正版書籍
評分質量不錯,正版書籍
評分不錯
評分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