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制作从入门到精通(第3版)

机器人制作从入门到精通(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臧海波 著
图书标签:
  • 机器人
  • DIY
  • 制作
  • 电子
  • 科技
  • 编程
  • Arduino
  • 树莓派
  • STEM教育
  • 机器人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46268
版次:03
商品编码:1213706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爱上机器人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页数:23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不用专业基础就能读懂,并制作。
2.机器人制作是火热的话题,完成制作可以在身边环境(兴趣论坛、朋友圈子、学校中)受到关注,有一定实用价值。
3.实践操作性强:从工具和材料准备、装配方法、设计思路到制作过程都配合图片,进行了详细讲解,可以对照操作,来完成自己的制作。
4.所选制作实例也有相应的技术价值,读者不光可以制作出有趣的机器人,也可以从中学到相应的知识,比如模拟电路、神经元网络、数字电路等。
5.作者在杂志、网络上有一定影响力。

内容简介

欢迎来到机器人技术的精彩世界!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机器人技术实践参考书。本书从仿生机器人的角度出发,以实例形式详细介绍了当今流行的机器人设计、选材和制作方法,意在让读者以*快的速度掌握制作小型机器人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制作水平。本书第3版在第2版的基础上新增了4个制作实例,新增篇幅占总篇幅的1/4左右,内容更加丰富。
书中收录的17个精彩实例涵盖了模拟机器人、神经网络机器人、数字机器人、数字式电子计算机等4大门类,内容包括机器人的工作原理、设计思路和具体实现方法,可以循序渐进地助你从入门者进阶为高手。不满足于制作简单电路的朋友,快来跟随本书的脚步挑战一下自己吧!你会获得知识与乐趣的双重收获。
本书可作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或兴趣爱好的参考指南,也可供业余机器人爱好者及模型爱好者阅读和参考。

作者简介

臧海波是《无线电》杂志金牌作者,在机器人制作、音响DIY领域有较强功底和一定影响力,著有《仿生机器人制作入门》、《机器人制作从入门到精通》,翻译有《小型智能机器人制作全攻略(第4版)》、《爱上制作》等书。

目录

第1章 模拟机器人 …………………………………………………… 001
1.1 高熵系统与寻光机器人 ………………………………………………………… 002
1.1.1 寻光机器人机械部分的制作 ………………………………………………………… 002
1.1.2 寻光机器人电子部分的制作 ………………………………………………………… 006
1.1.3 高熵系统 ……………………………………………………………………………… 008
1.1.4 结论 …………………………………………………………………………………… 009
1.2 2D光电跟踪头 …………………………………………………………………… 010
1.2.1 2D光电跟踪头的构造 ………………………………………………………………… 011
1.2.2 制作过程 ……………………………………………………………………………… 013
1.2.3 调试与思考 …………………………………………………………………………… 018
1.2.4 换个玩法 ……………………………………………………………………………… 019
第2章 神经网络机器人 ……………………………………………… 021
2.1 3D光电跟踪头 …………………………………………………………………… 022
2.1.1 材料的选择 …………………………………………………………………………… 023
2.1.2 机械结构的制作过程 ………………………………………………………………… 026
2.1.3 电子部分的制作过程 ………………………………………………………………… 031
2.1.4 效果 …………………………………………………………………………………… 035
2.2 机器蚂蚁 ………………………………………………………………………… 036
2.2.1 制作机器蚂蚁 ………………………………………………………………………… 036
2.2.2 测试版蚂蚁的制作 …………………………………………………………………… 039
2.2.3 经典的BEAMant 6.0机器蚂蚁的制作 ……………………………………………… 042
2.2.4 机器蚂蚁的运行效果 ………………………………………………………………… 047
2.2.5 借助游戏模拟神经网络 ……………………………………………………………… 048
2.3 CPG小实验 ……………………………………………………………………… 049
2.3.1 关于CPG ……………………………………………………………………………… 049
2.3.2 CPG步态 ……………………………………………………………………………… 050
2.3.3 4 足机器人的制作 ……………………………………………………………………… 053
2.3.4 加入意识 ……………………………………………………………………………… 056
2.3.5 结论 …………………………………………………………………………………… 057
第3章 数字机器人 …………………………………………………… 060
3.1 基于Arduino 的机器龟 …………………………………………………………… 061
3.1.1 机器龟的结构部分 …………………………………………………………………… 061
3.1.2 用光驱外壳或飞盘制作机器人底盘 ………………………………………………… 065
3.1.3 机器龟的电子部分 …………………………………………………………………… 068
3.1.4 为机器龟编程 ………………………………………………………………………… 074
3.1.5 自制Arduino 控制器 …………………………………………………………………… 075
3.2 打造人工小环境 ………………………………………………………………… 078
3.2.1 制作过程 ……………………………………………………………………………… 079
3.2.2 智能温室控制器的使用方法 ………………………………………………………… 084
3.3 9自由度机器乌龟 ………………………………………………………………… 088
3.3.1 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 089
3.3.2 设计机器乌龟的结构件 ……………………………………………………………… 090
3.3.3 加工机器乌龟的结构件 ……………………………………………………………… 094
3.3.4 机器乌龟整体结构的组装 …………………………………………………………… 097
3.3.5 机器乌龟的电子部分 ………………………………………………………………… 106
3.3.6 最后的总装 …………………………………………………………………………… 107
3.4 机器手指 ………………………………………………………………………… 109
3.4.1 机器手指的设计 ……………………………………………………………………… 110
3.4.2 装配 …………………………………………………………………………………… 111
3.4.3 结论 …………………………………………………………………………………… 116
3.5 6足机器人 ………………………………………………………………………… 117
3.5.1 6 足机器人的构成 ……………………………………………………………………… 118
3.5.2 装配过程 ……………………………………………………………………………… 120
3.5.3 夹持器的安装 ………………………………………………………………………… 131
3.5.4 手工制作机器人骨架 ………………………………………………………………… 135
3.6 传感器、舵机、Arduino 和机器狗 ……………………………………………… 138
3.6.1 10 自由度机器狗 ……………………………………………………………………… 138
3.6.2 程序让机器狗活起来 ………………………………………………………………… 144
3.6.3 一些随机想法 ………………………………………………………………………… 145
3.7 数控焰火——“火神” …………………………………………………………… 146
3.7.1 “火神”的构思 ………………………………………………………………………… 146
3.7.2 机器手的制作 ………………………………………………………………………… 147
3.7.3 点火装置的制作 ……………………………………………………………………… 155
3.7.4 加工底盘 ……………………………………………………………………………… 156
3.7.5 总装 …………………………………………………………………………………… 157
3.7.6 “火神”的效果 ………………………………………………………………………… 159
3.7.7 结论 …………………………………………………………………………………… 161
3.8 模块化智能小车制作全攻略 …………………………………………………… 162
3.8.1 成品模块 ……………………………………………………………………………… 162
3.8.2 小车 …………………………………………………………………………………… 164
3.8.3 传感器 ………………………………………………………………………………… 165
3.8.4 主控板 ………………………………………………………………………………… 167
3.8.5 电机驱动 ……………………………………………………………………………… 168
3.8.6 系统总装 ……………………………………………………………………………… 169
3.8.7 程序模块 ……………………………………………………………………………… 172
3.8.8 显示模块 ……………………………………………………………………………… 178
3.8.9 自制模块 ……………………………………………………………………………… 180
3.9 简单好玩的入门级双足机器人 ………………………………………………… 184
3.9.1 机器人的结构设计 …………………………………………………………………… 185
3.9.2 结构部分的制作 ……………………………………………………………………… 186
3.9.3 电子部分的制作 ……………………………………………………………………… 187
3.9.4 程序部分 ……………………………………………………………………………… 190
3.10 用步进电机打造一辆绘图小车 ………………………………………………… 191
3.10.1 42 步进电机 …………………………………………………………………………… 191
3.10.2 A4988驱动模块 ……………………………………………………………………… 193
3.10.3 制作小车 ……………………………………………………………………………… 196
3.10.4 电子部分 ……………………………………………………………………………… 197
3.10.5 绘图小车 ……………………………………………………………………………… 198
3.11 Arduino+Processing 制作极客风格绘图机 …………………………………… 202
3.11.1 硬件 …………………………………………………………………………………… 202
3.11.2 软件 …………………………………………………………………………………… 204
3.11.3 测试 …………………………………………………………………………………… 207
3.11.4 优化 …………………………………………………………………………………… 208
3.11.5 硬件升级 ……………………………………………………………………………… 211
3.11.6 软件优化 ……………………………………………………………………………… 212
3.11.7 舵机的选择 …………………………………………………………………………… 216
3.11.8 TSP艺术 ……………………………………………………………………………… 217
第4章 走近计算机 …………………………………………………… 220
4.1 自制简易数字式电子计算机 …………………………………………………… 221
4.1.1 运算器的设计 ………………………………………………………………………… 221
4.1.2 寄存器的设计 ………………………………………………………………………… 228
4.1.3 数据总线与输入/ 输出端的设计 ……………………………………………………… 228
4.1.4 简易计算机的使用方法 ……………………………………………………………… 231
4.1.5 由继电器构成的机电式加法机 ……………………………………………………… 232

精彩书摘

  《机器人制作从入门到精通(第3版)》:
  这个项目最大的意义在于用比较简单的软硬件实现了Arduino和Processing的互动式应用,说明了算法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且帮助读者加深了对舵机的了解。如果你对计算机图形学和机器人艺术感兴趣,又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它应该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入门选择。
  奥松机器人团队看到我发布的绘图机测试视频以后,主动提出为手臂设计一个配套的握笔器。当时我正在考虑程序的优化,顺便借此机会把硬件部分也一并升级了。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因为手头的工具和材料比较充足,加上对手工的偏爱,在制作一件东西时,我更倾向于采用DIY的方式。DIY的优点是个性鲜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可以说占尽了优势。现在的情况则大不一样,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面对软硬件结合的复杂系统,很多时候即使有能力搭起框架,一个人也很难玩到high的程度。
  一方面,传统DIY受工艺和材料限制,作品很难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规范化和量产都很困难。另一方面,掌握新兴制造技术的创客团队越来越多,早些年要下工厂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只要几个人和一间工作室就可以实现。激光切割、金属雕刻、3D打印、回流焊等技术的普及,使小团队可以独立完成从贴片电路到复杂机械结构的制造。因为参与设计和制造的都是创意人士,精通数控加工技术(甚至机床都是自己做的),工作成效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这次和奥松机器人团队的合作就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
  绘图机的原始握笔机构非常简单,就是用夹子把笔固定在U形框上,舵机旋转带动U形框,控制笔尖的起落。这个临时机构有两个缺点:一是绘图笔同定得不牢,晃动明显;二是笔尖直接戳在纸面上,书写不畅。我希望改进版的握笔器能垂直夹住直径10~22mm的多种绘图笔,再加入一个可以调节落笔力度的缓冲装置。把这些想法和奥松机器人团队说明以后,没过几天就拿到了一款3D打印的握笔器。
  ……
《智能机械臂的原理与实践》 前言 在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浪潮中,机器人已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遥远畅想,而是渗透到工业生产、医疗服务、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关键力量。其中,机器人手臂(或称机械臂)作为最接近人类手臂功能的执行单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工厂流水线上精准高效的装配,到外科手术中微创精细的操作,再到家用机器人进行的复杂任务,都离不开智能化、高精度的机械臂。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关于智能机械臂原理与实践的认知框架。我们希望通过系统性的讲解,帮助读者理解机械臂的核心技术,掌握其设计、控制、编程及应用的方法,从而能够独立地设计、开发或应用智能机械臂解决实际问题。本书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的广泛领域,力求做到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既有学术性又不乏实践指导意义。 第一章 机器人手臂基础概念 本章将为读者构建对机器人手臂的基本认知。我们将首先探讨“什么是机器人手臂”,阐述其作为机器人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执行各种物理操作。接着,我们将深入分析机器人手臂的基本结构,包括连杆(Link)、关节(Joint)、末端执行器(End-Effector)等核心部件。连杆是构成机械臂骨架的刚性部分,其长度、形状和连接方式直接影响机械臂的运动范围和刚度。关节则是连接连杆的关键,负责实现相对运动,我们将会详细介绍常见的关节类型,如旋转关节(Revolute Joint)和移动关节(Prismatic Joint),以及它们在三维空间中提供的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 DOF)。 随后,我们将引出自由度的概念,它是衡量一个机械臂能够独立运动的独立变量的数量。一个具有n个自由度的机械臂,理论上可以在其工作空间内实现n维的独立运动。理解自由度对于后续的运动规划和控制至关重要。 本章还将触及机器人手臂的分类,按照驱动方式(如伺服电机、液压、气动)、结构形态(如SCARA、Delta、Cartesian、Articulated)以及应用领域(如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进行介绍,帮助读者对现有机器人手臂技术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第二章 运动学:理解机械臂的姿态与运动 运动学是机器人学中最基础且至关重要的分支之一,它描述了机器人手臂的位姿(位置与姿态)与关节变量之间的几何关系,而不考虑引起运动的力。本章将重点讲解正运动学,即给定各关节的变量值,计算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我们将介绍常用的建模方法,如D-H(Denavit-Hartenberg)参数法,这是一种系统地描述机器人连杆之间相对几何关系的标准方法。通过D-H参数,我们可以用一组简明的参数来定义连杆的长度、偏转、偏移和关节角的变换关系,从而构建出描述整个机械臂运动的齐次变换矩阵。 紧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逆运动学,这是比正运动学更具挑战性但也更实用的问题。逆运动学是指给定末端执行器的期望位姿,计算出实现该位姿所需的各关节变量值。我们将介绍求解逆运动学的主要方法,包括解析法(适用于具有简单结构的机器人,如RRR或RRP结构)和数值法(如牛顿-拉夫逊法、雅可比逆法等),适用于更复杂的结构。逆运动学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其可能存在多解、无解或奇点问题,都需要在本书中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此外,本章还会介绍雅可比矩阵(Jacobian Matrix)。雅可比矩阵描述了末端执行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与关节角速度之间的关系。它在逆运动学计算、速度控制、奇异点分析等方面扮演着核心角色。我们将讲解如何计算雅可比矩阵,并分析其在机器人运动中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 动力学:力、加速度与运动的内在联系 如果说运动学研究的是“机器人的动作是什么样的”,那么动力学则进一步探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动作”,即研究力和力矩与机器人的运动(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本章将带领读者进入机器人动力学的世界。 我们将从牛顿-欧拉法(Newton-Euler Method)入手,这是一种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和欧拉方程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它通过从机械臂的末端开始,逐级向前计算每个连杆的力和力矩,最终得到驱动关节所需的力/力矩。这种方法在实时控制中计算效率较高。 随后,我们将介绍拉格朗日法(Lagrangian Method)。拉格朗日法基于能量守恒原理,通过计算系统的动能和势能来推导动力学方程。这种方法可以得到一个全局性的动力学模型,形式上更加简洁优美,但计算复杂度可能较高。 本章的重点还将放在惯性矩阵(Inertia Matrix)、科氏力与离心力项(Coriolis and Centrifugal Force Terms)以及重力项(Gravity Terms)的推导与理解上。这些项共同构成了机器人动力学方程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描述了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由于自身质量、旋转速度以及外部引力等因素产生的力和力矩。理解这些项对于设计精确的动力学控制器至关重要。 第四章 机器人控制:指令的执行与精准的操控 机器人控制是实现机器人功能的核心技术,它负责根据预设的指令或外部反馈,精确地驱动机械臂完成预期的运动。本章将详细介绍各种机器人控制策略。 我们将首先讲解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PID控制器是最常用、最基础的反馈控制算法之一,它通过对误差的比例、积分和微分进行加权求和来生成控制信号。我们将深入分析P、I、D三个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并介绍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 接着,我们将转向更高级的控制方法,包括力/力矩控制(Force/Torque Control)。在某些应用中,如装配、打磨或与环境交互时,机器人需要精确地施加或感知力/力矩。我们将介绍阻抗控制(Impedance Control)和导纳控制(Admittance Control)等概念,它们能够使机器人表现出一定的柔顺性,从而更安全有效地与环境交互。 此外,本章还将介绍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MPC是一种基于模型的前馈/反馈控制策略,它能够利用系统的动态模型预测未来的系统行为,并根据预测结果优化控制指令。MPC在处理约束条件和多目标优化方面表现出色,是当前机器人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 最后,我们将讨论自适应控制和鲁棒控制等先进控制技术,它们旨在解决机器人系统模型不确定性、外部干扰等问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第五章 机器人传感器与感知:机器人的“眼睛”与“触觉” 为了能够智能地执行任务,机器人需要感知自身的状态以及所处的环境。本章将聚焦于机器人传感器及其在感知系统中的应用。 我们将介绍内部传感器(Internal Sensors),如编码器(Encoder)、测速计(Tachometer)和力/力矩传感器(Force/Torque Sensor)。编码器用于精确测量关节的角度或位置,是实现闭环控制的基础。测速计则用于测量关节的角速度。力/力矩传感器则可以测量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或关节承受的力与力矩,为力控制提供数据。 随后,我们将重点介绍外部传感器(External Sensors),它们是机器人感知外部世界的关键。视觉传感器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类,我们将介绍CCD/CMOS图像传感器、摄像头,以及基于视觉的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激光雷达(LiDAR)和超声波传感器也将被详细介绍,它们常用于机器人的定位、导航和避障。 本章还将探讨传感器融合(Sensor Fusion)的概念,即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整合,以获得更准确、更全面的环境信息。例如,将视觉信息与深度信息结合,或者将惯性测量单元(IMU)的数据与GPS数据融合,可以显著提升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和鲁棒性。 第六章 机器人运动规划与导航 运动规划是机器人学中另一个核心问题,它解决的是机器人如何从一个状态(如初始位置)到达另一个目标状态(如目标位置和姿态)的问题。本章将深入探讨机器人运动规划与导航的技术。 我们将首先介绍路径规划(Path Planning)。基于搜索的算法,如Dijkstra算法、A算法,在离散化的环境中寻找最优路径。基于采样的算法,如RRT(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和PRM(Probabilistic Roadmap),则适用于高维空间或复杂环境。 紧接着,我们将讨论轨迹生成(Trajectory Generation)。一旦路径确定,还需要在时间维度上规划出平滑、可执行的运动轨迹,包括速度和加速度的规划。我们将介绍多项式插值、B样条曲线等方法。 在更广泛的应用中,机器人还需要在未知或动态环境中进行自主导航。本章将介绍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即机器人如何在未知环境中一边构建地图,一边进行自身定位。我们将讲解基于滤波的方法(如扩展卡尔曼滤波 EKF、粒子滤波 PF)和基于优化的方法。 第七章 机器人编程与仿真 理论知识的掌握最终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应用。本章将介绍机器人编程的常用方法和仿真工具。 我们将介绍机器人描述语言(Robot Description Language, RDL),如URDF(Unified Robot Description Format)和XACRO(XML Macro),它们用于描述机器人的结构、关节、传感器等信息,是许多仿真和控制软件的基础。 仿真环境是机器人开发不可或缺的工具。我们将介绍主流的机器人仿真平台,如ROS (Robot Operating System) 及其集成的Gazebo仿真器,以及PyBullet、 CoppeliaSim(原V-REP)等。这些仿真器能够高度逼真地模拟机器人的物理行为,允许开发者在安全、低成本的环境中进行算法测试、参数调优和功能验证。 编程接口(API)也是本章的重点。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C++等语言与机器人仿真器或实际机器人进行交互,包括发送控制指令、读取传感器数据、实现复杂的运动控制算法等。 第八章 机器人应用与未来展望 在掌握了机器人手臂的设计、控制、感知和规划技术之后,本章将带领读者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并展望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 我们将列举机器人手臂在不同领域的典型应用,包括: 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上的装配、焊接、喷涂、搬运等,以及智能工厂的实现。 医疗健康: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护理机器人等。 服务机器人:物流配送、仓储管理、清洁服务、陪伴机器人等。 科学研究:深海探测、太空探索、危险环境作业等。 最后,本章将对机器人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例如更强的通用性与适应性(如AI驱动的自主学习和任务规划)、更优的安全性与人机协作(如安全触觉反馈、意图预测)、更小的尺寸与更高的精度(如微纳机器人),以及更广泛的能源效率与可持续性。我们将探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如何进一步赋能机器人,使其成为人类社会更得力的伙伴。 结语 本书希望通过系统性的讲解,为读者建立起关于智能机械臂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我们鼓励读者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积极动手实践,利用开源工具和仿真平台进行探索。愿本书能成为您开启智能机械臂探索之旅的坚实起点,激发您在这一激动人心领域进行创新和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翻阅一本陈年的技术手册,虽然里面记载着不少“干货”,但整体的编排和呈现方式,都透着一股过时的气息。很多章节的理论讲解,都显得比较晦涩难懂,而且缺乏与时俱进的案例和技术更新。我尝试着去理解书中的一些概念,但发现很多技术点都已经不再是当前主流,或者有了更先进的替代方案。比如,书中提到的某些硬件平台和开发工具,在现在看来已经有些过时了,学习起来也费劲,因为相关的在线资源和社区支持已经越来越少。我更倾向于学习那些能够让我快速上手,并且能够与当前行业发展趋势接轨的内容。这本书的讲解方式也比较偏重理论,对于实际操作的指导,感觉深度不够,很多细节的处理,还需要读者自己去摸索,这对于初学者来说,会造成很大的困扰。我希望能找到一本更加现代化、更注重实践、并且能够提供更多互动学习资源的教材。这本书虽然可能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对于想要快速掌握实用技能的读者来说,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

评分

天哪,这本书我简直爱不释手!虽然我之前对机器人领域完全是门门不道的菜鸟,但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把复杂的东西讲得清晰易懂。它没有上来就堆砌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技术名词,而是从最基本的操作讲起,比如如何连接电路、如何使用开发板、如何编写简单的代码。每一个步骤都配有详细的图文说明,我跟着书里的指导,竟然真的成功地让一个小小的机器人动了起来!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而且,这本书的案例设计非常有意思,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项目,让我体会到机器人制作的魅力。比如,那个跟随光线的小车,还有那个会避开障碍物的机器人,都让我大开眼界,也激发了我更多的学习兴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算法的讲解,虽然我也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但作者用很形象的比喻,把复杂的逻辑变得容易理解。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机器人一窍不通的小白了,而是迈向了探索这个奇妙世界的开端。这本书真的是我机器人制作之路上的第一块敲门砖,我迫不及待想继续深入学习,看看还能创造出什么惊人的东西!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高深的武林秘籍,里面招式精妙,但练起来却困难重重。书中的理论知识非常扎实,各种原理的推导都写得非常详细,但对我这样只求速成,希望能够快速搭建出一些实用小玩意儿的读者来说,未免有些过于“硬核”了。我试图去理解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物理概念,但感觉自己就像在爬一座陡峭的山,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吃力。而且,书中的一些高级功能和算法,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我希望能够更直接地看到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机器人制作中,但书中的案例,感觉还是需要一定的基础才能进行复现。我更期待的是能够有更多“开箱即用”的解决方案,或者是一些能够引导我一步步调试、优化的小技巧。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理论研究的参考书,而不是一本能够快速上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南。它可能适合那些想要深入研究机器人原理,或者想要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的读者,但对于我这样的普通爱好者,可能需要找到一本更接地气、更注重实践操作的书籍。

评分

太棒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机器人制作的认知!我之前总觉得这是个高不可攀的领域,需要深厚的工程背景和专业知识,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不仅指引我一步步走进机器人的世界,还巧妙地将复杂的技术细节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和项目中。从最基础的电子元件讲起,到如何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再到如何运用编程语言赋予机器人生命,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强调,作者不仅仅是教我如何“做”,更重要的是教我如何“思考”如何“创造”。那些循序渐进的实践项目,让我从实践中学习,在错误中成长。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索和创造。这本书就像一把金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我从中获得的不仅是技术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解决问题、勇于尝试的科学精神。我真心推荐给每一个对机器人充满好奇的朋友,相信你们也会像我一样,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

评分

这本书,嗯,怎么说呢?我本来是抱着极大热情买的,想着这下可算能跟上科技潮流,自己动手造个能陪我聊天的机器人了。结果翻了几页,就感觉自己像个掉进了知识的迷宫,到处都是我看不懂的术语和复杂的电路图。我一个初学者,连最基本的电阻电容都分不太清,这本书上来就是各种微控制器、传感器、通信协议,把我直接给劝退了。感觉作者的出发点好像有点太高了,压根没考虑到像我这样的零基础小白。而且,书里的例子感觉都很高端,都是一些专业人士才能搞定的项目,我连个简单的LED灯闪烁都弄不好,更别说实现什么高级功能了。这本书更像是给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看的,或者说是给专业人士参考的。对我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劝退指南”,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差距,可能我需要先从更基础的电子知识学起,而不是直接跳到机器人制作的“精通”阶段。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但对于想要“从入门”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做好心理准备,或者寻找更适合初学者的入门教材。这本书的内容我确实没怎么看懂,但这并不代表它不好,只是它不适合我这个阶段。

评分

还没有空细看,随便翻了一下还可以

评分

有覆膜,有覆膜,还没看,回头好好看看

评分

还没看不知道怎么样,等看过了再来追评

评分

京东自营就是不错!!

评分

还行,内容比较零碎,不适合初学者

评分

还不错的书

评分

专业书籍,开发机器人要使用

评分

挺好的书,很不错

评分

京东自营就是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