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书系:中国人类起源神话母题实例与索引(附光盘)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书系:中国人类起源神话母题实例与索引(附光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宪昭 著,朝戈金 编
图书标签:
  • 少数民族
  • 语言学
  • 文化研究
  • 神话学
  • 人类学
  • 中国神话
  • 民俗学
  • 口头文学
  • 文化遗产
  • 索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9007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9406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书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81
字数:2505000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书系:中国人类起源神话母题实例与索引》是为了适应当今大数据背景下学术研究方法变革而进行的学术创新,基本依据是《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在具体制作过程中又对原来的母题编目作出新的修正和补充。《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书系:中国人类起源神话母题实例与索引》列举的母题为《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划分的10大类型中的W2,本类母题实例与索引共分为11个类型,4个母题层级,5000多个母题。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书系:中国人类起源神话母题实例与索引》从2万余篇中国各民族神话中提取8000多个母题实例,对母题实例的表述包括母题编码、母题描述、关联性母题提示、母题实例的描述,以及实例的民族属性、流传地区、详细出处等多种信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书系:中国人类起源神话母题实例与索引》全面展示中国各民族人类起源与特征神话母题实例的研究成果,也是各民族人类起源神话研究中有资料集成性质的工具书。

作者简介

  王宪昭,1966年生,山东聊城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古典文学硕士,民族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各民族神话研究,在神话母题学方面着力较多。曾主持完成《中国少数民族口传文化母题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共性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6项,出版《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人类起源神话研究》、《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国各民族创世神话基本母题索引》等12部专著,发表神话学学术论文80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说明
凡例(简本)
凡例(详本)
基本母题检索目录
正文

前言/序言

  经大家讨论,本套书系叫作“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书系”,与更早些时候面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有十分切近的关系。其立意、旨趣和风格,都可以看作是前一套书系的某种延伸。两套书系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民俗学研究书系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学术基金”资助下出版的,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书系则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的出版类课题成果,两者的出资方不同;第二,从书系的名称上可以看出来,民俗学研究书系主要是中国各民族民俗文化研究成果的结集,其中也包括少量外国学者的相关著述,而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书系则集纳有关中国各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从各自的侧重点来说,二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书系是理论探索与田野调查、资料辑录与学术迻译并重的书系。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知识和学问,我们长期以来痛感于许多学术重镇在国外,众多学术大师在国外,不少学术平台也在国外。即便不希冀短期内全面追上国外同行的步伐,也是期望在总体上缩小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距离。在怎样做能够有益于缩小这样的差距的问题上,大家的看法也比较一致,那就是通过建立一个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平台,推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创新性、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来培育人才、聚拢人气、建立人望,从而稳步推动学术建设。
  在中国的学术文化格局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某种轻视乃至忽略,其来有自,却非理有固然。今天在青少年人群里,特别是大都市的青少年里,对西方文化的熟稔,往往超过对国内兄弟民族文化的了解。而文化上的了解,乃是消除误解的前提,也是进而相互包容、借鉴和欣赏的前提。文化上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又是建构多元文化的必经之路,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本套书系的面世,小而言之,有助于推动人文学术在某些环节上的发展,有助于彰显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造力;大而言之,则有益于文化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理解,有益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复兴和赓续。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多位领导,特别是陈奎元院长,对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事业及其相关的学术研究极为关心,多次亲自过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对本课题的立项和实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的相关部门,在课题管理和运作的若干环节多有推动。正是因为各方面的协同合力,本书系得以面世。他们的贡献和作用,可谓功莫大焉。谨此,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化与语言文字研究中心,代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课题组,向他们表达由衷的谢忱。
  是为序。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书系:中国人类起源神话母题实例与索引 内容简介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星辰般散落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如同一面面折射着古老智慧的棱镜,映照出中华文明的多元与深邃。本书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书系》便致力于深入挖掘、梳理和呈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而其中备受瞩目的《中国人类起源神话母题实例与索引》(附光盘)更是将目光聚焦于民族文化最根本的层面——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叙事。 本书,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书系”中的重要一环,并非对中国人类起源神话进行宏观的理论探讨,亦非单纯的文献堆砌,而是以一种更为具象、更为系统的方式,呈现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不同的少数民族是如何理解并讲述他们自身“从何而来”的故事。它将带读者走进一个充满想象力与哲思的世界,探寻各民族在遥远的过去,面对宇宙洪荒、生命诞生之时,所构建出的独特解释体系。 核心内容概述: 1. 系统性的母题梳理与实例呈现: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中国少数民族人类起源神话的母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梳理。什么是“母题”?在神话研究中,母题指的是构成神话的基本情节单元或主题片段。例如,“创世神”、“大地母亲”、“天空之父”、“英雄开辟”、“兄妹结婚”、“生殖崇拜”等,都可能成为人类起源神话中的重要母题。本书并不满足于简单地列举这些母题,而是为每一个被识别出的母题,精心选取了来自不同少数民族的典型神话实例进行佐证和阐释。 这些实例并非随机摘录,而是经过作者严谨考证和筛选,力求展现出母题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变异、融合与独特之处。例如,在讲述“创世神”这一母题时,书中可能不仅仅会呈现汉族的盘古开天辟地,还会深入到苗族、瑶族、侗族等民族的创世神歌、创世史诗,对比他们笔下那“混沌初开,乾坤未定”时的景象,以及塑造出万物的神灵形象。读者将看到,有的民族是以巨蛋破裂而生,有的则是由神祇的身体躯干分化而来,有的则是从一棵神树上生长繁衍。 再如,“大地母亲”母题,不同民族赋予她的形象和角色也千差万别。有的视其为孕育万物的根源,生命之母;有的则将其视为土地的守护者,掌管着 fertility 和收成。书中会通过具体的民族神话,展现这些“大地母亲”如何以她的乳汁哺育生灵,如何用她的身体覆盖大地,如何承受着自然的恩赐与考验。 “英雄开辟”母题则会展现那些勇于挑战混沌、斩杀怪兽、划分天地的英雄形象。他们可能是神话中的祖先,也可能是伟大的 shaman,他们的英勇事迹不仅解释了世界的形成,也为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会呈现这些英雄如何运用神力,如何与黑暗势力搏斗,如何为人类创造适宜生存的环境。 “兄妹结婚”母题,这一在人类早期社会普遍存在的生殖繁衍模式,在各少数民族神话中也有着独特的表现。它既是对远古社会亲属关系的一种反映,也承载着对生命延续的敬畏。书中会通过具体的叙事,展示兄妹如何克服禁忌,如何以神圣的方式结合,繁衍出人类的祖先。 2. 精细化的索引系统: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精细化的索引系统。在进行了大量母题和实例梳理之后,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文本层面,而是构建了一个便于检索和查阅的索引。这个索引不仅仅是简单的关键词列表,它将神话的母题、涉及的民族、具体的地域、相关的神祇、关键的人物,乃至重要的情节转折点等,都进行了系统性的标注和关联。 对于学者而言,这个索引将成为进行比较研究、跨文化分析的有力工具。他们可以迅速找到特定母题在哪些民族中出现,它们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或者差异体现在何处。例如,如果研究者想了解“洪水灭世”母题在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分布情况,只需要在索引中查找相关条目,便能迅速定位到所有相关的神话文本和民族。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索引也提供了一种探索和发现的路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围绕某个特定的母题或某个民族,深入了解其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例如,对苗族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索引找到所有与苗族相关的起源神话,并进一步了解其独特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3. 光盘的增值价值: 随书附带的光盘,极大地拓展了本书的资料性和实用性。光盘中可能包含了: 原文资料扫描或录入: 一部分珍贵的神话原文资料,可能是早期田野调查的记录,或者是地方文献中的记载,这些一手资料的呈现,对于研究者来说具有极高的价值。 音视频资料(如有): 部分民族的神话传说,是以歌谣、史诗吟唱等口头艺术形式传承的。光盘中若能收录相关的音视频资料,将能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这些神话的魅力,理解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扩展阅读文献链接: 提供一些与本书内容相关的学术研究文献、民族志资料的链接,方便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 互动式母题地图: 可能包含一个互动式的地图,标示出不同母题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其与特定民族迁徙、文化交流的可能联系。 本书的意义与价值: 《中国人类起源神话母题实例与索引》的出版,具有多方面的深远意义: 文献价值: 它是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领域重要的文献汇编,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资料基础。 学术价值: 通过对母题的系统梳理和实例的细致分析,本书为理解中国人类起源神话的多元性、共性与个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深化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思想史的认识。 文化传承价值: 它将那些可能濒临失传的口头传统和民间故事,以一种更为系统和易于传播的方式记录下来,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贡献。 教育价值: 对于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本书是不可多得的教材和参考书。同时,它也能激发广大读者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跨文化比较价值: 通过对不同民族神话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人类在面对共同的生命起源问题时,所展现出的共性思维模式和多样化的文化表达。 本书的写作,力求语言清晰、论证严谨,在学术性的基础上,也兼顾了普通读者的阅读体验。它并非冰冷的学术报告,而是充满生命力与想象力的民族史诗的集合。翻开本书,你将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与那些古老的民族一同仰望星空,探寻生命最本源的奥秘。它将带你领略中国多元文化之美,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体会人类在漫长历史中,对自身存在最深沉的追问与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厚重的学术著作,从一开始就给我一种庄严而深邃的压迫感。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才大致浏览完它的前言和目录,那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几乎要将我吞没。它似乎没有试图用任何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吸引“大众读者”,完全是面向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上古史、神话学和语言人类学的交叉地带。书中大量的术语和繁复的引文格式,让我这个自诩阅读广泛的读者也时常需要停下来,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母题”如何跨越地理界限传播的章节,作者那严谨的逻辑推演和对原始文献的细致比对,展现了极高的学术功力。虽然我对某些具体的语种和文化细节的理解还停留在皮毛,但能感受到作者试图构建一个宏大而精密的知识体系的努力。这本书无疑是该领域内的一座丰碑,但对于刚入门的新手来说,它更像是一座需要攀登的险峰,每一步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心力去辨析和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重量感不仅仅在于它的实体重量,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密度。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投入了一个巨大的语言和文化基因库中,需要不断地参照附录和索引才能导航。作者在处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时,表现出极大的克制与客观,避免了任何将某一神话体系置于优越地位的倾向。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攀登一座由数据、文本和理论构建起来的知识高塔。它没有提供快速的答案,而是提供了更深刻、更复杂的问题。那些关于“原型”和“变异”的论述,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于“民族性”和“共通性”的传统认知。对于那些想了解中国文化根源的学人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张极其详尽的地下地图,指引着我们去探索人类思维最古老的路径。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获取知识,不如说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思维探险。我发现作者在阐述其核心观点时,采取了一种近乎“密码学”的解构方式。他似乎不满足于简单地罗列神话故事,而是将每一个传说碎片拆解成最小的叙事单元,然后用极其细致的语言去描绘这些单元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口头传统中的微小变异和核心的稳定性。这种对“微观差异”的执着,使得阅读体验非常缓慢,需要极高的专注度。我试着跟随着作者的思路去重构那些失落的文化图景,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一块巨大的、布满裂纹的琥珀中寻找一只古代昆虫的精确轮廓。这本书对阅读者的要求极高,它不提供轻松的阅读乐趣,而是要求你必须具备扎实的历史、考古学和语言学基础才能真正领会其精妙之处。它更像是一本工具书,而不是一本消遣读物。

评分

说实话,我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购买的,原本还担心内容会过于枯燥,但翻开之后才发现,它成功地将那些看似遥远、晦涩的古代叙事,重新赋予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尽管这种“鲜活”是通过极其严密的学术框架来呈现的。我花了好几个下午,专门研究了其中关于洪水叙事母题在不同山地文化中的演变,那种跨越数千年的文化回响,通过作者精妙的比较分析,变得清晰可见。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都非常典雅,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而光盘的附加也说明了作者在资料整理上的细致入微。它不是一本能让你在咖啡馆里轻松阅读的书,它需要你静下心来,点亮一盏台灯,在一个远离干扰的环境中,去和那些沉默已久的声音对话。对我个人而言,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文化延续性”这一概念的理解边界。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广博的视野和令人咋舌的考据深度。虽然书名听起来像是聚焦于“起源神话”,但作者的笔触却远远超出了神话本身,而是深入到了社会结构、族群迁徙以及宇宙观的形成层面。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文化禁忌和不可译概念时的审慎态度,他没有急于给出武断的结论,而是呈现了多重可能的解释路径,让读者自己去权衡。这套书系的名字本身就透露出一种研究的严肃性,而这一册更是将这种严肃性推向了极致。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充满异域风情故事的集子,但实际拿到手后才发现,它是一本彻头彻尾的“硬核”学术专著,里面的论证链条绵密得让人几乎找不到可以喘息的空隙。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多民族文化底层结构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绕不开的案头必备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