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Works 2016有限元、虛擬樣機與流場分析從入門到精通

SolidWorks 2016有限元、虛擬樣機與流場分析從入門到精通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鬍仁喜,劉昌麗 等 著
圖書標籤:
  • SolidWorks
  • 有限元分析
  • 虛擬樣機
  • 流場分析
  • SolidWorks 2016
  • 仿真
  • 工程分析
  • 機械設計
  • CAE
  • 入門教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74484
版次:4
商品編碼:12152535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包含SOLIDWORKS2016建模設計和高級分析兩大部分,以機械工程設計與分析為中心,貫穿從初級建模到高級分析的工程實踐全過程。全書包括草圖設計技術、零件造型技術、裝配技術、基於裝配的關聯設計技術和有限元分析技術、多體動力學虛擬樣機技術和流場分析技術。為瞭方便廣大讀者更加形象直觀地學習本書,隨書配贈多媒體光盤,包含全書實例操作過程錄屏講解AVI文件和實例源文件,以及額外贈送的SOLIDWORKS工業設計相關操作實例的錄屏講解AVI電子教材。本書適閤自學用戶,包括製造類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並可作為高校機械專業的課程設計用書及CAD/CAE課程教材。

目錄

前言
第1章 SOLIDWORKS 2016概述1
1.1 初識SOLIDWORKS 20162
1.1.1 啓動SOLIDWORKS 20162
1.1.2 新建文件3
1.1.3 打開文件4
1.1.4 保存文件5
1.1.5 退齣SOLIDWORKS 20167
1.2 SOLIDWORKS用戶界麵8
1.3 SOLIDWORKS工作環境設置13
1.3.1 設置工具欄14
1.3.2 設置工具欄命令按鈕15
1.3.3 設置快捷鍵17
1.3.4 設置背景17
1.3.5 設置實體顔色20
1.3.6 設置單位21
第2章 草圖相關技術23
2.1 創建草圖平麵24
2.2 草圖的創建與約束24
2.2.1 幾何關係的約束25
2.2.2 驅動尺寸的約束25
2.2.3 草圖的繪製26
2.3 草圖CAGD的功能26
2.4 利用AutoCAD現有圖形27
2.5 綜閤實例——底座草圖28
第3章 零件造型和特徵相關技術30
3.1 定位特徵31
3.1.1 基準麵31
3.1.2 基準軸31
3.1.3 坐標係32
3.1.4 參考點32
3.2 基於草圖的特徵33
3.2.1 拉伸33
3.2.2 鏇轉35
3.2.3 掃描36
3.2.4 放樣38
3.3 基於特徵的特徵39
3.3.1 倒角39
3.3.2 圓角40
3.3.3 抽殼41
3.3.4 筋42
3.3.5 拔模43
3.3.6 圓頂46
3.3.7 比例縮放47
3.3.8 鏡像48
3.4 孔特徵49
3.4.1 簡單直孔50
3.4.2 柱形沉頭孔51
3.4.3 錐形沉頭孔54
3.4.4 通用孔55
3.4.5 螺紋孔56
3.4.6 舊製孔58
3.4.7 在基準麵上生成孔58
3.5 特徵陣列59
3.5.1 綫性陣列59
3.5.2 圓周陣列61
3.5.3 草圖驅動的陣列63
3.5.4 麯綫驅動陣列63
3.5.5 錶格驅動的陣列65
第4章 典型零件的創建實例68
4.1 管接頭類零件的創建69
4.2 法蘭類零件的創建82
4.3 軸類零件的創建89
4.4 全切削加工零件的創建95
4.5 鑄、鍛毛坯類零件的創建108
4.6 齒輪類零件的造型117
4.7 叉架類零件的創建122
4.8 操作件類零件的創建133
4.9 螺母緊固件的創建139
4.10 趣味零件造型146
第5章 裝配和基於裝配的設計技術152
5.1 零部件的插入153
5.2 零部件的約束關係153
5.3 零部件陣列154
5.4 零部件鏡像157
5.5 子裝配159
5.6 零件順序159
5.7 基於裝配約束的關聯設計技術160
5.7.1 利用裝配約束設計零件的參數160
5.7.2 基於已有零件輪廓投影進行關聯設計163
5.8 爆炸視圖167
5.8.1 生成爆炸視圖167
5.8.2 編輯爆炸視圖168
5.9 乾涉檢查169
5.9.1 動態乾涉檢查170
5.9.2 靜態乾涉檢查171
5.10 綜閤實例——傳動裝配體171
5.10.1 創建裝配圖172
5.10.2 創建爆炸視圖178
第6章 動畫製作182
6.1 模型的外觀效果183
6.1.1 配置顔色和光學效果183
6.1.2 賦予零件材質183
6.2 模型分析186
6.2.1 測量186
6.2.2 截麵屬性187
6.2.3 質量屬性187
6.3 運動算例188
6.3.1 新建運動算例188
6.3.2 運動算例MotionManager簡介188
6.4 動畫嚮導190
6.4.1 鏇轉190
6.4.2 爆炸/解除爆炸192
6.5 動畫194
6.5.1 基於關鍵幀動畫194
6.5.2 實例——創建盒子的動畫195
6.5.3 基於馬達的動畫196
6.5.4 實例——製動器裝配體動畫198
6.5.5 基於相機橇的動畫202
6.5.6 實例——傳動裝配體基於相機的動畫203
6.6 保存動畫207
第7章 有限元法與SOLIDWORKS SimulationXpress209
7.1 有限元法210
7.2 有限元分析法(FEA)的基本概念210
7.3 SOLIDWORKS SimulationXpress應用——傳動臂應力分析212
第8章 SOLIDWORKS Simulation 2016 應用220
8.1 SOLIDWORKS Simulation 2016功能和特點221
8.2 SOLIDWORKS Simulation2016的啓動223
8.3 SOLIDWORKS Simulation 2016的使用223
8.3.1 算例專題223
8.3.2 定義材料屬性226
8.3.3 載荷和約束227
8.3.4 網格的劃分和控製228
8.3.5 運行分析與觀察結果230
第9章 工程用有限元分析技術實例233
9.1 簡單拉壓杆結構234
9.1.1 問題描述234
9.1.2 建模234
9.1.3 分析236
9.2 梁的彎扭問題241
9.2.1 問題描述241
9.2.2 建模241
9.2.3 分析242
9.3 杆係穩定性計算246
9.3.1 問題描述246
9.3.2 建模246
9.3.3 分析248
9.4 實體振動分析252
9.4.1 問題描述252
9.4.2 建模252
9.4.3 分析253
9.5 軸承載荷下的零件應力分析257
9.5.1 問題描述257
9.5.2 建模257
9.5.3 分析260
9.6 壓力容器的應力分析設計263
9.6.1 問題描述264
9.6.2 建模264
9.6.3 分析265
9.7 柱塞的應力集中問題269
9.7.1 問題描述269
9.7.2 建模269
9.7.3 分析271
9.8 溫度場分析275
9.8.1 問題描述275
9.8.2 建模276
9.8.3 分析276
9.9 掉落測試282
9.9.1 問題描述282
9.9.2 建模282
9.9.3 分析282
9.10 疲勞分析285
9.10.1 問題描述286
9.10.2 建模286
9.10.3 分析288
9.11 綜閤分析295
第10章 SOLIDWORKS Motion2016技術基礎301
10.1 虛擬樣機技術及運動仿真302
10.1.1 虛擬樣機技術302
10.1.2 數字化功能樣機及機械係統動力學分析303
10.2 Motion分析運動算例304
10.2.1 彈簧304
10.2.2 阻尼305
10.2.3 接觸306
10.2.4 引力306
10.3 用SOLIDWORKS Motion分析麯柄滑塊機

前言/序言

本書以工程實例貫穿始終,講解力求清晰、明瞭、易懂、易學和易掌握。在編寫的過程中吸收瞭大量工程技術人員應用SOLIDWORKS軟件的經驗,避免手冊式的枯燥介紹,將重要的知識點嵌入到具體的設計中,使讀者可以循序漸進、隨學隨用、邊看邊操作。
全書共分13章。第1章概括地介紹瞭SOLIDWORKS軟件的界麵、設計思路和操作風格;第2章講述瞭草圖相關技術;第3章介紹瞭零件造型和特徵相關技術;第4章是本書的重點部分,按照零件加工和使用上的不同,選擇瞭具有濃厚工程實際背景的10個零件,使用SOLIDWORKS將不同種類的零件中的設計一步一步展示給讀者。這其中包含瞭編者多年來使用SOLIDWORKS的經驗與體會;第5、6章介紹瞭裝配和基於裝配的設計技術及動畫製作;第7章講述瞭有限元法與SOLIDWORKS SimulationXpress,同時也對有限元理論進行瞭提綱挈領的闡述;第8章介紹瞭著名的有限元分析模塊SOLIDWORKS Simulation 2016的使用;第9章是本書的重點部分和特點之一,介紹瞭SOLIDWORKS Simulation 2016的靜態、模態、熱力學、掉落測試、疲勞分析等動力學知識,通過對11個典型的結構計算將SOLIDWORKS Simulation 2016的有限元分析功能淋灕盡緻地展現給讀者;第10章講述瞭SOLIDWORKS Motion 2016技術基礎;第11章講述瞭SOLIDWORKS Motion 2016仿真分析實例;第12章講述瞭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 2016技術基礎;第13章講述瞭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 2016分析實例。
為瞭方便廣大讀者更加形象直觀地學習本書,隨書配贈多媒體光盤,包含全書實例操作過程錄屏講解AVI文件和實例源文件,以及額外贈送的SOLIDWORKS工業設計相關操作實例的錄屏講解AVI電子教材,總教學時長達1000分鍾。
本書由石傢莊三維書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鬍仁喜和劉昌麗主要編寫,參加編寫的還有康士廷、王敏、王瑋、孟培、王艷池、閆聰聰、王培閤、王義發、王玉鞦、楊雪靜、張日晶、盧園、孫立明、甘勤濤、李兵、路純紅、陽平華、李亞莉、張俊生、李鵬、周冰、董偉、李瑞、王淵峰。全書實例具有很好的操作可行性。考慮到機械設計理論的復雜性,所以對書中的理論講解和實例引導都做瞭一些適當的簡化處理,盡量做到深入淺齣,拋磚引玉。同時為瞭幫助讀者更加直觀地學習本書,編者隨書配製瞭精美的動畫教學光盤,使本書具有很好的可讀性。
全書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從最簡單的三維實體建模到高級分析應用,編者力求避免當前市麵上大多數書籍隻停留在SOLIDWORKS初級功能介紹的流俗,深入挖掘SOLIDWORKS內在的強大功能,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學習機會,從本質上提高讀者的設計與分析能力。本書既適閤作為中高等院校的CAD/CAE或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教材,也適閤於讀者自學或作為機械設計專業人員的參考工具書。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加上時間倉促,書中不足和錯誤在所難免,懇請各位朋友和專傢批評指正。歡迎廣大專傢和讀者登錄指導切磋,也歡迎加入三維書屋圖書學習交流群QQ交流探討。
編 者
機械設計與仿真:探尋工程創新的前沿 在日新月異的工程技術領域,理解並掌握先進的仿真工具,已成為實現創新設計、優化産品性能、縮短研發周期的關鍵。本書旨在為廣大工程師、設計師、技術人員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個係統、深入的學習平颱,全麵探索現代機械設計與仿真技術的核心理念、實用方法和前沿應用。我們將從基礎理論入手,逐步深入到復雜的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幫助您構建紮實的理論基礎,並能靈活運用仿真工具解決實際挑戰。 第一部分:工程仿真的理論基石與發展脈絡 在深入探討具體仿真技術之前,理解工程仿真的本質及其發展曆程至關重要。本部分將為您梳理工程仿真在現代工程設計中的地位與作用,闡述其如何從概念設計階段的初步驗證,發展到如今貫穿産品全生命周期的關鍵環節。我們將探討有限元分析(FEA)、計算流體動力學(CFD)以及多體動力學(MBD)等核心仿真技術的基本原理,包括它們各自適用的問題域、數學模型以及求解方法。 工程仿真概述: 瞭解仿真在設計迭代、性能預測、可靠性評估和成本控製方麵的獨特價值。探討傳統試驗方法與仿真分析的互補性,以及仿真如何加速創新進程。 數學模型的建立: 深入理解將實際工程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的過程,包括幾何建模、材料屬性定義、邊界條件施加等關鍵步驟。探討不同類型物理問題的數學描述,例如結構的應力應變關係、流體的運動方程、以及多體係統的運動學與動力學方程。 數值求解方法: 介紹支撐現代仿真軟件的核心數值算法,如有限元法(FEM)用於結構分析,有限體積法(FVM)和有限差分法(FDM)用於流體分析。理解這些方法的原理,有助於更好地解釋仿真結果,並診斷潛在的計算誤差。 仿真的發展趨勢: 展望工程仿真技術的未來,包括多物理場耦閤仿真、概率性仿真、機器學習在仿真中的應用、以及雲端仿真平颱的興起。 第二部分:結構力學仿真:洞悉材料與結構的力學行為 結構是機械産品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精確預測結構在各種載荷下的響應,是確保産品安全、可靠和高效的關鍵。本部分將聚焦於結構力學仿真,帶您掌握如何利用仿真工具分析結構的靜態強度、剛度、穩定性以及動態特性。 靜力學分析: 學習如何對承受靜態載荷的零件和組件進行應力、應變和位移分析。重點探討如何根據實際工況設置載荷(力、壓力、溫度)、約束(固定端、鉸支、自由端)以及材料模型(綫彈性、非綫性),並解讀仿真結果中關鍵指標的含義,如最大應力、最小應變、變形量等。 模態分析: 理解結構的固有頻率和振動模式。學習如何進行模態分析,預測結構在特定頻率下可能發生的共振現象,從而避免潛在的設計缺陷。重點關注如何通過調整結構參數來改變結構的固有頻率,以滿足設計要求。 屈麯分析: 掌握對受壓結構進行穩定性分析的方法,預測其在臨界載荷下發生失穩(屈麯)的可能性。學習如何識彆薄壁結構、長杆件等易發生屈麯的部件,並采取相應的加強措施。 接觸與非綫性分析: 深入探討接觸條件(如麵-麵接觸、邊-麵接觸)在多部件裝配體中的影響。學習如何處理非綫性材料(如塑性變形)和非綫性幾何(如大變形)下的仿真計算,以及如何選擇閤適的分析類型和求解器。 疲勞分析: 引入損傷纍積和疲勞壽命的預測概念。學習如何基於應力分析結果,結閤材料的S-N麯綫(應力-壽命麯綫)或E-N麯綫(應變-壽命麯綫),評估零件在循環載荷下的疲勞壽命。 熱應力分析: 探討溫度變化對結構産生的影響。學習如何進行熱載荷分析,計算因溫度梯度和材料熱膨脹係數産生的應力和變形。 第三部分:流體動力學仿真:駕馭流體的運動與相互作用 流體的行為在眾多工程領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無論是空氣動力學、水動力學,還是內部流道的流動,精確預測流體的速度、壓力、溫度分布以及其與固體錶麵的相互作用,是優化性能、提高效率、降低能耗的關鍵。本部分將係統介紹計算流體動力學(CFD)的理論與實踐。 流體力學基礎: 復習納維-斯托剋斯方程等基本流體力學控製方程,理解粘性流、不可壓縮流、可壓縮流等概念。 網格劃分技術: 學習如何將連續的流體域離散化為有限數量的計算單元(網格),並探討不同網格類型(結構化、非結構化)、網格質量及其對仿真結果精度的影響。 流動邊界條件: 掌握在CFD仿真中準確定義進口速度、齣口壓力、壁麵條件(如無滑移、自由流)等邊界條件的重要性。 湍流模型: 理解湍流的復雜性,並學習常用湍流模型(如Spalart-Allmaras, k-epsilon, k-omega)的選擇與應用,以準確模擬不同雷諾數下的流動狀態。 傳熱與相變: 探討CFD在傳熱問題中的應用,包括自然對流、強製對流、輻射傳熱等。學習如何模擬流體中的相變過程,如蒸發、冷凝等。 多相流仿真: 介紹如何處理包含兩種或多種流體(或流體與固體顆粒)的復雜流動現象,如氣液兩相流、液固兩相流等。 CFD在典型工程中的應用: 結閤實際案例,如汽車的氣動外形優化、翅片散熱器的效率分析、管道內部的流動阻力計算、泵和風機的性能預測等,展示CFD技術的強大能力。 第四部分:虛擬樣機與多體動力學:集成化運動與係統級性能分析 在現代工程設計中,産品往往由多個相互關聯的運動部件組成,它們的協同工作決定瞭整個係統的性能。虛擬樣機技術,特彆是基於多體動力學(MBD)的仿真,能夠幫助我們從係統層麵理解和優化這些復雜的機械係統。 多體動力學理論: 介紹剛體和柔體的動力學方程,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力矩等概念在多體係統中的應用。 運動副與約束: 學習如何定義各種運動副(如鉸鏈、滑塊、萬嚮節)來連接剛體,以及如何施加各種約束來控製係統的自由度。 載荷與驅動: 掌握如何在虛擬樣機中施加外載荷(如重力、彈簧力、阻尼力)以及施加驅動(如指定速度、角度或力矩)來模擬係統的運動。 仿真場景建立: 學習如何構建復雜的虛擬樣機模型,包括裝配體的運動學仿真(僅考慮運動學關係,不考慮慣性力和外力)和動力學仿真(考慮慣性力和外力)。 運動學分析: 重點關注運動部件的速度、加速度、軌跡等運動學參數的分析,例如連杆機構的運動分析、齒輪傳動的速度傳遞等。 動力學分析: 深入研究係統中各個部件的受力、力矩以及係統整體的動力學響應,例如麯柄滑塊機構的受力分析、懸架係統的動力學響應等。 虛擬樣機在産品開發中的應用: 探討虛擬樣機在機械臂軌跡規劃、汽車懸架性能優化、自動化設備運動協調、機器人路徑規劃等領域的應用。 與其他仿真技術的集成: 討論如何將多體動力學仿真與有限元分析(柔性多體動力學)以及流體動力學仿真相結閤,實現更全麵、更真實的係統級仿真。 第五部分:仿真結果的解讀、驗證與優化 仿真技術並非孤立存在,其價值體現在能否有效指導工程決策。本部分將關注仿真結果的深入解讀、與實際情況的驗證,以及如何利用仿真結果指導設計優化。 仿真結果的可視化與後處理: 學習如何利用各種可視化工具(如雲圖、矢量圖、動畫)直觀地展示仿真結果,並提取關鍵數據。 結果的準確性評估: 探討影響仿真精度的因素,如網格質量、單元類型、材料模型、邊界條件等,並學習如何識彆和評估仿真結果的可靠性。 實驗驗證與對比: 強調仿真結果與實際試驗數據進行對比驗證的重要性,並介紹幾種常用的驗證方法。 設計優化與參數研究: 學習如何利用仿真工具進行參數化研究(Parametric Study),探索不同設計參數對産品性能的影響,並實現設計的自動優化。 不確定性量化與可靠性分析: 介紹如何考慮輸入參數的不確定性,評估輸齣結果的可靠性,進行概率性分析。 仿真報告的撰寫: 學習如何撰寫規範、清晰的仿真報告,有效地傳達仿真過程、結果及結論,為工程決策提供支持。 第六部分:前沿仿真應用與未來展望 在掌握瞭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後,我們將一同展望工程仿真技術的最新發展和在各個領域的創新應用。 多物理場耦閤仿真: 探討不同物理場(如結構、熱、流體、電磁)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進行多物理場耦閤仿真,例如流固耦閤(FSI)、熱固耦閤(TS)等。 增材製造(3D打印)仿真: 介紹在3D打印過程中,涉及到的材料沉積、熱應力、變形等仿真分析。 生物力學仿真: 探索仿真技術在醫療器械設計、人體運動分析、藥物傳遞研究等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 智能製造與數字化孿生: 討論仿真技術如何支撐智能製造,構建産品的數字孿生,實現實時監控和預測性維護。 新興仿真軟件與工具: 簡要介紹當前市場上一些主流的仿真軟件及其特點,並推薦一些學習資源。 工程師的持續學習與發展: 鼓勵讀者保持對新技術的好奇心,不斷更新知識體係,提升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本書的編寫風格力求嚴謹而不失易懂,理論講解深入淺齣,同時兼顧實踐操作指導。通過對本書內容的學習,您將不僅掌握先進的工程仿真工具的使用技巧,更能深刻理解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從而在您的工程實踐中遊刃有餘,為創新和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價四 對於我這樣一名經驗豐富的SolidWorks用戶,我一直對它在有限元分析(FEA)方麵的應用很感興趣,希望能找到一本能讓我更進一步的書。這本書的有限元分析部分,從靜力學分析到模態分析,再到熱應力分析,都進行瞭比較細緻的講解。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為模型施加載荷和約束,如何選擇閤適的材料屬性,以及如何進行網格劃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網格質量對仿真結果影響的討論,以及如何通過調整網格密度和類型來獲得更精確的結果。同時,書中也提供瞭不少關於如何解讀應力、應變、位移等仿真結果的指導,以及如何根據分析結果來優化結構設計。通過書中的實例,我能夠將我之前在CAD建模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FEA中,比如分析一個受力結構是否會發生屈麯,或者計算一個零件在特定載荷下的應力分布。雖然書中對於一些高級的非綫性分析、屈麯分析、疲勞分析等內容,並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但對於我提升在SolidWorks進行結構分析的技能,這本書無疑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書。

評分

評價五 我是一名剛開始接觸SolidWorks的用戶,對它的整體功能非常好奇,這本書的全麵性吸引瞭我。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對SolidWorks有一個全麵的瞭解,從零件設計到裝配,再到一些高級的應用,都能有所涉獵。這本書在各個方麵都進行瞭介紹,比如零件建模的各種工具,裝配體的約束和配閤,以及零件之間的關係。它還涉及瞭麯麵造型、鈑金設計、焊接設計等內容,讓我對SolidWorks的功能有瞭更宏觀的認識。尤其是在書的最後部分,它還觸及瞭有限元分析、虛擬樣機和流場分析等一些更專業的功能,雖然講解得比較入門,但讓我看到瞭SolidWorks在工程分析方麵的潛力。通過這本書,我不僅學習瞭如何使用SolidWorks進行建模,還瞭解瞭它在工程設計和分析中的應用,這對於我將來選擇學習方嚮非常有幫助。書中內容豐富,涵蓋麵廣,雖然某些部分的深度可能對於專業人士來說稍顯不足,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它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入門指南,讓我對SolidWorks的應用有瞭初步但全麵的認識。

評分

評價一 說實話,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最大的期待是它能幫我快速上手SolidWorks的裝配和零件設計,特彆是對於一些復雜的麯麵造型,我一直想找到一些技巧性的指導。書中開頭部分確實花瞭不少篇幅講解基礎的零件建模,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些內容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草圖繪製、特徵命令的使用等等,解釋得很清晰,圖文並茂,這讓我感覺入門的門檻降低瞭不少。但是,當我深入到一些進階的麯麵造型部分時,我發現這本書在這方麵的篇幅相對有限,並沒有像我期待的那樣,深入到一些高級的麯麵構建策略,比如通過參考麯麵進行精確控製,或者一些高效的麯麵陣列和陣列復製的技巧。雖然書中也涉及瞭一些麯麵工具,但感覺更多的是介紹功能,而缺少瞭實際應用場景下的深度講解和案例分析。對於我這種希望在産品設計中運用麯麵實現創新造型的用戶來說,這部分內容有點意猶未盡。當然,這可能也與我的個人需求有關,畢竟每個人對軟件的側重點不同。總體而言,基礎部分做得不錯,但對於我期望的高階麯麵設計技巧,還有提升空間。

評分

評價二 我一直對利用CAD軟件進行運動仿真和機構分析很感興趣,想看看SolidWorks在虛擬樣機方麵能做到什麼程度。這本書的虛擬樣機部分,從機械運動仿真到接觸設置,再到動力學分析,都進行瞭較為詳盡的闡述。它詳細介紹瞭如何構建裝配體,如何添加運動副,以及如何設置仿真場景,包括力、彈簧、阻尼等。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如何設置接觸的講解,這對於仿真結果的準確性至關重要。它區分瞭不同的接觸類型,並解釋瞭在不同場景下應該如何選擇。同時,書中還提供瞭不少關於如何解讀仿真結果的指導,比如如何觀察速度、加速度、力等參數的變化,以及如何分析碰撞和乾涉。這些內容對於我理解機械係統的工作原理,優化機構設計,避免潛在的故障非常有幫助。通過書中的實例,我能夠自己動手嘗試,從一個簡單的連杆機構到一個復雜的機器人臂,逐步熟悉虛擬樣機的整個流程。雖然有些高級的仿真設置,比如應力分析與運動仿真的聯動,書中隻是簡單提及,但作為入門到精通的學習,它已經為我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

評價三 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瞭解SolidWorks在工程分析領域的能力,特彆是對於一些力學和流體方麵的仿真。這本書的流體分析部分,讓我對CFD(計算流體動力學)有瞭一個初步的認識。它介紹瞭流體仿真的基本原理,包括網格劃分、邊界條件設置、求解器選擇等方麵。書中通過一些簡單的案例,比如管道內的流體流動,演示瞭如何構建流體域,如何設置入口速度、齣口壓力等參數,以及如何觀察流場分布、速度和壓力等信息。雖然這些案例相對基礎,但對於我這樣一個對CFD一無所知的人來說,它們起到瞭很好的啓濛作用。我瞭解到瞭流體仿真可以幫助我們預測流體的行為,優化設計,比如改善空氣動力學性能,或者提高散熱效率。然而,我也注意到,書中在流體分析部分,對於更復雜的流體模型,比如湍流模型、多相流等,以及更精細的網格控製技術,並沒有深入探討。對於一些需要進行復雜流體設計和優化的工程師來說,這部分內容可能還不夠深入。但考慮到本書的定位,它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起點,讓我對流體分析有瞭一個概覽性的認識。

評分

書很好很強大

評分

好用

評分

看著還不錯啦

評分

一直在京東購書,速度快正版

評分

不錯

評分

好書!

評分

不錯

評分

剛剛纔拿到,內容還沒看!看完再評論

評分

書題目誤導人,內容劣質,90%的內容屬於基礎的內容,完全體現不齣價值,什麼有限元,虛擬樣機,流場分析!?估計連齣書的人都不精通。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