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序 
刑事诉讼的控辩双方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能够窥探对面的状态,永远是控方或辩方最想做却又最难做到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辩护人,一定要了解控方的办案思维方式和办案过程;同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公诉人,也应当了解辩方的办案思路与辩护技巧。在我国当前的司法实践中,控方或辩方都对己方如何开展工作比较了解,却对对方的办案思路与办案策略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使得原本在一个硬币之上的控方与辩方因不了解自己的背面而时常发生分歧。 
针对以上问题,我设想是否可以从控辩双方的角度来对各方在办案过程中的办案攻略和技巧进行总结,进而对控辩双方的司法实务工作有所裨益。因此,《攻防之道——刑事诉讼控辩攻略与技巧》一书便应运而生。本书既是笔者多年刑事检察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笔者在办案过程中接触的辩护律师的辩护经验结晶。书中既有控辩双方工作要点与技巧的提炼,又有辩方辩护攻略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对于加强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的相互了解,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实务指导价值。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本书分别站在控辩双方的视角,对刑事诉讼中的控辩活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例如,在本书第二章中对审查起诉阶段的有效辩护攻略进行总结时,为方便读者了解控辩双方的办案思路,针对某一具体案件,既列举了控方的法律文书(起诉意见书、起诉书),又列举了辩方的法律文书(法律意见书)。 
通过控辩双方在同一诉讼阶段的法律文书进行对比,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辩方的辩护攻略。 
再如,本书第三章的控辩双方在审判阶段的工作要点中,既有控方举证时所准备的示证提纲范例,又有辩方针对控方示证时所提出的质证意见范例,使读者直观地看到控辩双方在审判阶段的对抗。 
2.本书从控辩双方的司法实务工作中提炼出常用的48条控辩技巧。在这48条技巧中,既有控方的工作技巧,也有辩方的辩护技巧,具有实务指导意义。 
同时,本书针对控辩双方在不同诉讼阶段的实务工作,制作了大量的图表,其中既有控方实务工作的流程图,又有辩方具体辩护工作的图表,使控辩双方的工作内容一目了然。 
3.本书所有引用的法律文书均来源于真实案例,读者可以通过对比控辩双方的法律文书,了解当前司法实践中控辩双方真实的办案过程,进而发现各方在办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直面司法实务,具有实战性。 
4.本书是国内首部从检察官角度对刑事诉讼控辩实务进行分析研究的专著,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本书既可以作为法学院进行刑事司法实务研究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侦查人员、检察官和刑事辩护律师的刑事实务培训教材。同时,对于广大法律职业工作者来说,还可以作为了解我国刑事司法实务的专业书籍。《攻防之道——刑事诉讼控辩攻略与技巧》是本人将刑事诉讼理论与控辩实务相结合进行研究的一种新尝试,虽已竭尽全力,但因个人能力和学识所限,书中难免会有疏漏欠妥之处,恳请读者多多指正并提出宝贵建议。 
2016年9月15日
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简直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之前对刑事诉讼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电视上那种戏剧化的庭审场景,觉得律师就是巧舌如金,靠个人魅力赢得官司。但《攻防之道》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非常系统地梳理了刑事诉讼的每一个环节,从最初的立案侦查,到侦查终结,再到审查起诉,最后到庭审和审判,每一个阶段的重点和律师的角色都分析得透彻入微。我尤其喜欢它对证据收集和审查的部分,讲解得非常细致,哪些证据是关键,如何排除非法证据,如何构建证据链,这些都变得清晰可见。而且,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里面穿插了大量真实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都很有代表性,让我能直观地理解书中的理论是如何运用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法律程序的理解上升了一个台阶,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有血有肉的实践过程。这本书对于想了解刑事诉讼运作机制的普通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读物,它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复杂的法律程序呈现在我面前。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是被书名吸引的,觉得“攻防之道”听起来就很有意思,像是在玩一场高智商的游戏。《攻防之道》并没有让我失望,它真的把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描绘成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棋局”。书中对于控辩双方在不同阶段的“招式”讲解得非常到位,比如在证据收集阶段,控方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证据体系,而辩方又如何找到其中的漏洞;在庭审阶段,双方如何通过盘问证人来获取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或者如何通过辩论来影响法官的判决。书中的许多例子都非常有画面感,读的时候仿佛置身于庭审现场,能感受到双方的较量和智慧的碰撞。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么做的潜在风险是什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刑事诉讼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充满智慧,每一个看似微小的细节,都可能成为决定案件走向的关键。
评分作为一名法学院的学生,我一直觉得教材虽然严谨,但往往缺乏实战的鲜活性。《攻防之道》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枯燥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攻防场景。书中对检察官和辩护律师在庭审中的“攻”与“防”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包括提问技巧、质证策略、庭前会议的运用,甚至是如何在辩论中把握节奏和情绪。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证明标准”的探讨,书里解释了“排除合理怀疑”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在庭审中围绕这个标准进行博弈。它还探讨了在面对复杂案情时,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和“战略选择”,这对于我们未来的执业生涯至关重要。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策略应用到模拟法庭的练习中,收效显著。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一种“思考方式”——在法律框架下,如何最大化自身利益,同时规避风险。
评分我一直对刑事辩护领域非常感兴趣,特别是那些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的辩护策略。《攻防之道》这本书在这方面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发。它不仅仅是罗列一些现成的技巧,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技巧背后的逻辑和哲学。比如,书中关于“证据不足”的辩护,不再是简单的质疑,而是详细讲解了如何从不同角度寻找证据链上的断裂,如何利用程序瑕疵来动摇指控,甚至是如何通过庭审中的互动来引导法官和陪审团的思路。我特别留意了它在“无罪辩护”和“罪轻辩护”的策略区分,以及在不同犯罪类型下的具体应用。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让控方承担证明责任到极致”,或者“充分利用信息不对称”,虽然听起来有些“策略化”,但却精准地抓住了刑事诉讼的本质——这是一场信息不对称的博弈,也是一场关于证据和法律解释的较量。它让我明白,优秀的辩护不仅仅是技巧,更是对法律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情况的精准把握。读这本书,就像是跟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律师在深夜促膝长谈,分享着他多年的智慧结晶。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让我看到了法律背后的人性和逻辑。在《攻防之道》的笔下,刑事诉讼不再是冰冷的条文和程序,而是充满了博弈、策略和对正义的追求。书中对“证据的本质”、“说理的艺术”、“程序的价值”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对这些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刑事政策”和“辩护伦理”的讨论,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案正义的同时,也要顾及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法律精神。这本书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不仅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有深厚的道德底线和人文关怀。它让我看到了律师这个职业的担当和责任,也让我对如何更好地运用法律来维护公平正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刻思考的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法律的理解更加成熟和全面了。
评分好书,值得购买。
评分内容不错‘看了一大半了,了解了蛮多银行合规的教训
评分检察官的强项是发问与举证,昨天看的发问环节的确指出了我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注意点。带着这部分经验去实践中成长吧,加油
评分挺好的,,京东快递员很给力,
评分书不错值得大家去购买看看学习,这次购物很满意
评分讲的很透彻,值得一读
评分为了当领导,拼了,拼了,拼了
评分不错,挺精美,挺实用,反复阅读!!!!!!!!
评分想买来学习一下法务知识,框架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