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抗癌策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更显智慧。书中根据各癌肿患者的不同情况,提出合情合理的治疗应对策略,除了西医的手术、化疗,更注重中医和郭林气功的康复功效,使得抗癌策略更凸显出智慧性。
3. 抗癌话题,具体而实在,更有实操性。书中总结了各癌肿患者在抗癌路上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这些应对癌症的思路,更贴近癌症患者的实际情 况,因此,初患者要看,复发者要看,患者家属更要看。
重磅推荐:
这是作者继《抗癌:第一时间的抉择》之后又一本有关癌症治疗的书。首本书《抗癌:第一时间的抉择》自2014年出版之后,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得到癌症患者们极高的评价。在此期间,作者与数百位各地患者进行了真切深入的交流,由此获得了广泛的信任与拥戴。
作者的第二本书《抗癌:防治复发》共五个章节,分别就复发、应对癌魔的策略、癌症患者的困惑、癌症患者的责任和海鹰对自己癌症复发的思考等话题,进行了生动细致的阐述。这是他们在患病五年来,进一步对癌症本质、避免复发、抗癌战略所做的更深入的思考的随行记录。这部呕心之作所反映的观点,许多都属前所未见。读来给人以拨云见日、醍醐灌顶之感。
两位作者都曾供职于媒体,是资深媒体人,因此,视野开阔,博学多识,文笔流畅;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真挚,有着大爱的胸怀;对数百位不同癌种的案例,叙述、分析得深入浅出,耐人寻味。可以说,在当今中外医学的治癌水平现状下,人们如何做到有成效地应对治疗,本书极具启示。
徐晓,16岁下乡内蒙古,25岁回京上学。毕业后任职于媒体。做过编辑、记者、主持人。退休后,以读书写作为休息,怀悲悯之心,握真情之笔,絮絮叨叨,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2010年,与儿子漠子合著《留学真经》(中信出版社出版),讲述留学征途的艰辛与坎坷;2014年,又与丈夫海鹰合著《抗癌:第一时间的抉择》(鹭江出版社出版),给无数患者以生的希望。
海鹰,曾与妻子徐晓有着共同下乡内蒙古的经历,后供职于机关、中央媒体、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2012年3月,查出患非霍奇金淋巴瘤,三期B,遂有了新的头衔——癌症患者。经西医、中医、气功等综合治疗,享受三年康复时光,并完成职场丛书《老鹰爱小鸡——时间看得见》(鹭江出版社出版)。2015年7月,癌症复发。经一轮艰苦治疗,再次康复。现与妻子一道,关注癌症治疗过程中的策略研究,以帮助患者走出生命的泥沼。
前言:别怕,不就是重来一遍吗
第一章:复发,如此沉重的话题
1. 肿瘤,在不经意间回来
2. 复发,如此沉重的话题
3. 海鹰的复发来自何方
4. 蚊子,也与复发有关
5. 化疗前的一纸说明
6. 海鹰没有用到PICC和CVC血管保护措施
7. 谢绝“造血干细胞移植”
8. 谢绝“第六个疗程的化疗”
9. 谢绝“气管镜检查”
第二章:应对癌魔的策略
1. 把希望交给时间
2. 快乐是抗癌的最高境界
3. 抗癌,靠坚强,更靠智慧
4. 患者,要给自己留下最后那口气
5. 面对癌魔,你凭什么拯救自己
6. 患乳腺癌的姑娘,你还好吗
7. 不要让抗癌输在起跑线上
8. 肿瘤与元气,对于生命,谁重谁轻
9. 有时,医生在等着你的拒绝
10. 癌症患者该怎样旅行
11. 患者,不要让电影《滚蛋吧,肿瘤君》吓着你
12. 为家贫的患者出出主意
13. 癌症的治疗来不得一丝任性
14. 累,那是复发的罪魁
15. 做最坏的准备,做最好的争取
16. 癌症患者的性生活
17.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复发率究竟有多高
18. 你怎么就没劝住我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呢
19. 祝肇刚大夫的中医思想
第三章:癌症患者的困惑
1. 我该怎样救助我年迈的父亲(一)
2. 我该怎样救助我年迈的父亲(二)
3. 跟随心走,为老人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4. 手术后要不要急着化疗
5. 60岁得癌,你说我倒霉不倒霉
6. 姑娘,别为一个数字而哭泣
7. 别怕,肿瘤有聚就有散
8. 该不该向亲人隐瞒病情
9. 怎么看待肺片上的浊斑
10. 这事儿听医生的
11. 升白针是多多益善吗
12. 癌症患者需要看中医吗
13. 父亲得了胰腺癌,怎么办
14. 快乐是治疗乳腺癌的第一良药
15. 我患肝癌的妈妈要使用靶向药吗
16. 春天,学练郭林气功的最好季节
17. 患者需要把自己变成专家吗
18. 患鼻咽癌的女儿是否要用靶向药
19. 保乳还是弃乳,把决定权交给医生
20. 外寻出路与内寻出路
21. 我能带瘤生存吗
第四章:癌症患者的责任
1. 患者家属的责任与心胸
2. 这里将是抗癌信息的集散地
3. 一位替癌症患者读书的病友
4. 精细治疗与精准治疗
5. 最后那张可托住你生命的大网
6. 我该跟随哪位老师学功
7. 再难治的癌种也有康复的案例
第五章:复发皆有因——海鹰对自己癌症复发的思考
1. 我曾是抗癌英雄
2. 我的癌症居然复发了
3. 复发比初患来得恐怖
4. 别怕,让一切重新来过
5. 积极治疗不等于过度治疗
6. 将“复发之剑”悬于头顶
7. 改掉癌症性格,避免复发
8. 避免复发的“身心状态”
后记:祝你成为敢拿主意的患者
致谢
前言:别怕,不就是重来一遍吗
这是我和丈夫海鹰继《抗癌:第一时间的抉择》后写的又一本关于抗癌的书。
如果说,第一本书,记述了海鹰2012年初次罹患癌症时的经历,那么这本书便是坦诚地告诉读者,2015年,海鹰的病复发了。他像大多数患者一样,又经历了一次与死亡的亲近,又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击,几番挣扎后,他又一次转危为安。
如果说,第一本书,记述了我们对患者初面癌症时的心理探索与治疗细节的叮咛,那么这本书,会更多地告诉读者我们对癌症本质和抗癌方法的深入思考。还要告诉读者,癌是需要敬畏的。
如果说,第一本书,我们讲述的是“接受癌症,不等于接受死亡”,讲的是战胜癌症的信心,那么,这本书,我们更强调“抗癌,靠坚强,更要靠智慧”,侧重的是应对癌症的策略方法。
如果说,第一本书能像很多读者称赞的那样,“是一本癌症初患者的抗癌指南”,那么,这本书,我们希望它是一本能使康复者避免复发,复发者再获康复的重生手册。
当海鹰又从绝境中走出,我感谢上苍。有时,我甚至会想,或许,上苍要借海鹰的身体,让我经历更多,学习更多,悟到更多,写下更多,从而救助更多。
确实,三年来,我每天都能接到咨询者的来电,患者的问题促我学习,促我思考。我虽然不是医生,癌症也并非我的专业,但是,无数患者对我毫无保留的信任与倾诉,使我感到我就是他们的亲人。他们救治的经历、治疗的结果,悲喜的心路、生死的结局,每日都如潮水般涌进我心灵的闸口,汇聚在我的心间。
英国的医学专家格里夫斯说:“那些对癌症最生动和感人的描述往往出自那些恰巧是作家或记者的患者之手。”我曾是记者,是编辑,写作是我的专业。既然,癌症降临到我家;既然,有无数患者将他们的故事讲给我听,我就有责任拿起笔,记下这有血有泪有悲有喜的抗癌流民图与英雄谱!
需要说明的是,此书断断续续写了三年。这三年,既包括海鹰第一次治疗后重获新生的乐观心境,也包括海鹰的病复发后身心备受打击,以及他的再次治疗的经过。同时,也因为时间较久,文章中所涉及的一些人物处境或许已经发生改变。所以,我们在每篇文章后都标注了写作的时间,一是希望读者能体会时间带给患者的命运变化,二是愿读者能清晰地看到我们对癌症的艰难的认知路径,体会出我们对癌症由浅入深的学习与思考。
最后,我要向正在经历复发的癌友说:别怕,不就是再治疗一遍吗?让一切重新来过!
徐晓
2017年4月
当我翻开《抗癌:防治复发》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着特别明确的目的,只是出于对健康话题的普遍关注。然而,读着读着,我发现这本书的视野远比我最初想象的要宽广。它不仅仅是聚焦于某个具体的疾病,而是将健康视为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身体自愈力”的探讨所吸引。作者通过大量的科学证据和生活实例,阐述了我们身体内在的强大修复能力,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和维护这种能力。这让我感到非常振奋,因为它打破了我对疾病的固有认知,让我相信,我们并非完全被动的受害者,而是可以通过积极的干预,来影响和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书中对于一些生活习惯的建议,比如如何优化睡眠、如何选择有益的食物、如何进行有效的运动,都非常有条理,而且易于实践。它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切实可行的指导,帮助我一步步建立起更健康的生活模式。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它对“复发”这个概念的深刻剖析。我曾经以为,一旦得了某种疾病,尤其是像癌症这样的大病,康复之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抗癌:防治复发》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想法。它以一种非常严谨的科学态度,解释了为什么“复发”会发生,以及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它。书中不仅仅是关注疾病本身的治疗,更是将焦点放在了如何构建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健康生活体系。这包括了对身体的细致观察,对饮食的精益求精,对运动的科学规划,以及对心理状态的持续调适。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如何“活得像个健康人”的知识,而不仅仅是“如何不生病”。它让我明白,健康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需要我们持续地去关注和维护。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让我对未来的健康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健康。
评分坦白说,《抗癌:防治复发》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角。我过去对健康话题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浅层面的“注意饮食”、“加强锻炼”这些口号式的层面。然而,这本书却深入地探讨了健康与我们身体内部微观环境的复杂关系,以及我们如何能够通过更科学、更精细化的方式来优化它。书中关于肠道菌群、免疫系统的运作机制,以及它们如何与我们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相互影响,这一点让我大开眼界。它让我明白,健康并非是一个孤立的概念,而是我们身体内部各项机能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书中的内容并非晦涩难懂的学术论文,而是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易于理解。我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一把解开身体奥秘的钥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哪些习惯对我的身体是有益的,哪些则是需要警惕和避免的。这本书让我对“健康”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和理解。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就像是点亮了我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另一盏灯。我一直以为,关注健康就是规律作息,少吃油炸食品,多做运动。然而,《抗癌:防治复发》这本书,以一种更深邃的视角,探讨了健康与我们内心世界的连接。书中关于情绪对身体的影响,这一点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详细阐述了长期的压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是如何潜移默化地侵蚀我们的健康,甚至可能成为某些疾病的诱因。这让我开始更加重视心理的健康,并尝试去学习一些放松和冥想的方法。我发现,当我的内心变得平静和积极时,身体也随之感到更加舒畅。这本书的内容并不枯燥,而是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它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去解读身体的信号,去引导我们如何与身体和谐相处。我把它推荐给了身边的朋友,希望他们也能从中获益,学会更好地照顾自己,从内而外地散发出健康的光彩。
评分我一直对健康领域很感兴趣,尤其关注那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身体、应对疾病的书籍。最近读到一本名为《抗癌:防治复发》的书,虽然书名直接指向癌症的治疗和康复,但它给我的启发远不止于此。这本书让我对“预防”这个词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仅是避免疾病的发生,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身体的呵护。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科学研究,揭示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健康细节,例如饮食习惯、运动方式、情绪管理,甚至是对环境因素的认识。我惊叹于作者能够将如此复杂的医学知识,用如此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以构建更强大的自身防御体系。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抗癌”,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活得更健康、更有活力”的指南,一本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书。它让我明白,健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系列长期努力和智慧选择的成果。
评分两个媒体记者写的,但内容不具严谨科学性!就当新闻事例看
评分还没看呢,不过纸张挺好
评分还行
评分两个媒体记者写的,但内容不具严谨科学性!就当新闻事例看
评分书已经收到!
评分很好,价格优惠
评分学习中
评分物流较快
评分最近买书上瘾,赶上京东有活动,比原价便宜太多了,一口气买了好几百块钱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