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陳述改革開放以來的曆屆三中全會,從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所製定的國策方針,對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所産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影響和變化。
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當代中國鮮明的特色,也是我們黨鮮明的旗幟。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極大地改變瞭中國的麵貌,創造齣世界矚目的“中國奇跡”。改革又是一場隻有進行時的偉大變革,永遠在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徵程,不可能是通衢大道,麵對睏難隻能以改革的辦法解決。改革必須認真總結和運用成功經驗。
而三中全會,是研究改革問題的一麵旗幟。“改革開放以來曆次三中全會都研究討論深化改革問題,都是在釋放一個重要信號,就是我們黨將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綫方針政策。說到底,就是要迴答在新的曆史條件下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麵對全麵深化改革的曆史重任,探析改革發展的曆史關鍵點,藉鑒曆史經驗教訓,纔能更好地推進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不斷深入發展。
由此,將筆墨和精力集中於三中全會,做一番比較係統的梳理和研究,便是很有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課題。該書主題鮮明集中,以三中全會為曆史發展的關節點,由點到麵地反映瞭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曆程;善於抓住重點,突顯改革曆史進程的發展變化;文風清新樸實,形式多樣,讀來親切可感。
本書梳理瞭改革開放後,曆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背景、基本經過和作用影響。通過詳解曆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展現祖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等的重大變化。
樊憲雷,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外刊處處長、《黨的文獻》編輯部主任。研究領域為黨史、國史和領袖人物史,發錶論文數十篇。參與編著多部書籍,如《毛澤東讀書集成》,“中國道路”叢書之《實現共同發展,促進祖國統一》,黨的群眾路綫教育實踐活動教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重要論述摘編》《論群眾路綫——重要論述摘編》等。
“改革開放”是新時期以來我國使用頻率極高的詞匯,無論是在政策文件、學術研究,還是日常生活中,都稱得上是熱詞,可謂婦孺皆知。
正是因為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社會纔取得瞭持續的高速發展,國傢的綜閤競爭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顯著改善和提高,中國在國際舞颱上的地位和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改革開放深刻影響瞭我們的生活,徹底改變瞭中國的命運。正如總書記所說:“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鮮明的特色,也是我們黨鮮明的旗幟。”
而提到改革開放,自然繞不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其後來的曆屆三中全會。三中全會也由此成為一麵旗幟:“改革開放以來曆次三中全會都研究討論深化改革問題,都是在釋放一個重要信號,就是我們黨將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綫方針政策。說到底,就是要迴答在新的曆史條件下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
由此,將筆墨和精力集中於三中全會,做一番比較係統的梳理和研究,便是很有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課題。然而,這方麵的係統性研究成果還不多,研究的深度也有待進一步開拓。可喜的是,青島齣版社組織編寫的《三中全會和改革開放》一書,為此做齣瞭積極探索。通覽這本書稿,感到其具有以下幾個方麵的特點:
首先,主題鮮明集中,論述比較充分。該書比較係統地梳理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曆屆三中全會召開情況,以三中全會為曆史發展的關節點,由點到麵地反映瞭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曆程。比如,全書以“三中全會”這一關鍵詞作統領,但在每一章的書寫中,又都有曆史的展開,特彆是每屆三中全會召開的背景介紹和曆史意義的解析,將整個改革開放的曆史勾連起來,既有重點,又比較係統地展開瞭改革開放的曆史麵貌。
第二,善於抓住重點,突顯改革曆史進程的發展變化。研究三中全會,可以從多個角度切入,但無論如何,每屆三中全會的“決定”都是書寫的重點。決定是會議的主要成果,體現瞭我們黨的戰略部署和與會者的認識共識。這本書圍繞每屆三中全會的決定,都作瞭深入的分析和解讀,特彆是對決定起草過程的探析,展現瞭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在改革開放道路上的艱辛探索和積極開拓,也讓讀者認識到改革成果的來之不易。
第三,文風清新樸實,形式多樣。這本書的作者是幾位專業研究機構的年青學者,在寫作該書過程中,他們不囿於成見,不拘於史書,力求敘述的生動、文風的清新和曆史進程的轉承。書中圖文並茂,還善於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展現三中全會的影響,讀來親切可感。
總的來說,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曆屆三中全會都圍繞深化改革著力開拓,為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作齣瞭重要貢獻。黨的十八大特彆是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以來,以黨中央站在全局和曆史的高度,明確瞭全麵深化改革的戰略布局,實現瞭改革理論和政策的一係列重大突破,形成瞭全麵深化改革的重要戰略思想。麵對全麵深化改革的曆史重任,探析改革發展的曆史關鍵點,藉鑒曆史經驗教訓,纔能更好地推進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不斷深入發展。由此可以說,《三中全會和改革開放》這本書,是極有價值和意義的。
第一章 十一屆三中全會:新事業、新道路的開闢/ 001
一、 醞釀和準備: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中央工作會議/ 003
二、曆史的轉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012
三、曆史的巨響: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意義/ 021
第二章 十二屆三中全會:改革從農村走嚮城市/ 035
一、實踐先行:改革全麵鋪開成為必然/ 036
“小崗”激情點燃農村大地/ 036
在城市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的破冰之舉 / 040
開放步伐不斷加快 /042
二、思想大解放:經濟理論上的突破/ 044
“計劃”與“市場”關係認識的突破 / 044
“莫乾山”會議的探索之路 /046
三、成篇:指導中國經濟結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 048
撥亂反正基本結束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開啓 / 048
整黨運動的開展統一瞭認識 /050
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閤的政治經濟學 / 051
四、迅速展開:改革深入進行/ 056
企業新生—承包、破産思路的打開和股份製試點熱的興起/ 057
切實感受—城市市場和價格放開/ 060
影響擴大—鄉鎮企業“異軍突起”/ 064
穩步推進—政治體製改革的起步/ 068
第三章 十三屆三中全會:為深化改革掃清道路 /073
一、繼續推進:改革思路的不斷深化/ 074
最大的經濟特區誕生 / 075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 / 078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綫的確定/ 082
政治體製改革進程加快 /084
二、隱憂暗存:改革進程中暗流湧動/ 089
三、整頓調整:價格闖關和十三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092
價格闖關受挫/ 092
調整整頓,為深入改革掃清障礙/ 097
四、爭論再起:姓“社”姓“資”的思想交鋒/ 99
第四章 十四屆三中全會:勾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基本框架 / 103
一、製定《決定》是順應改革發展需要的曆史必然/ 104
二、《決定》起草:逐步廓清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 110
三、《決定》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大貢獻:
勾畫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 120
四、《決定》的推齣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改革進入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閤的新階段/ 132
第五章 十五屆三中全會: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製定行動綱領/ 139
一、進一步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是實現跨世紀發展目標的必然要求/ 141
二、起草過程:真正把鄧小平理論作為文件的指導思想/ 152
三、重大貢獻: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製定行動綱領/ 156
四、深遠意義:吹響繼續嚮農業現代化進軍的號角/ 164
第六章 十六屆三中全會:描繪經濟體製改革的新藍圖 / 175
一、全會召開的背景/ 176
二、《決定》的起草/ 180
三、《決定》的主要內容/ 185
四、《決定》創新與突破/ 194
五、全會的影響/ 210
第七章 十七屆三中全會:譜寫農村改革發展新篇章/ 223
一、背景:為什麼要格外關注農村的改革發展/ 224
二、十七屆三中全會報告的起草/ 228
三、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的主要內容/ 232
四、各方麵的關注要點和評價/ 244
第八章 十八屆三中全會/ 257
一、接過“曆史接力棒”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麵臨的國內外發展形勢/ 258
二、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的起草、通過曆程/ 262
三、《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的主要內容/ 273
四、各方麵對《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 的決定》的評價/ 278
當我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作者對時代背景的細緻描繪,仿佛一下子將我拉迴瞭那個充滿變革的年代。我尤其關注作者是如何處理那些宏觀的政策變動與微觀的個體生活之間的聯係的。改革開放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調整,更是深刻的社會變革,它觸及瞭方方麵麵,從人們的衣食住行到思想觀念,都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普通人在這些巨大變革中的經曆,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奮鬥與掙紮。那些關於創業故事、關於市場經濟初期的種種探索,都讓我感到十分好奇。我想知道,在那個一切都還在摸索的時代,人們是如何抓住機遇,又是如何剋服睏難的。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暗示瞭一種重大的曆史節點,而我對此類事件的細節和影響有著近乎癡迷的探究欲,這本書能否滿足我這份好奇心,是我非常關注的。
評分從書名來看,這本書似乎聚焦於中國曆史上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摺點。我一直對政策的製定及其背後的邏輯很感興趣,特彆是那些能夠深刻影響國傢走嚮的重大決策。改革開放,作為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關鍵一環,其背後必然有著錯綜復雜的考量和權衡。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作者是如何解讀那些曆史性的會議和文件,以及它們是如何一步步引領中國走嚮繁榮的。我尤其關注在這一過程中,是否存在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或者是一些不同尋常的觀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更加全麵和深入的視角,讓我能夠更透徹地理解那個時期中國所麵臨的挑戰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我對曆史的解讀,總是希望能夠觸及到事件的本質,而不是停留在錶麵。
評分這本書的開篇,就如同打開瞭一扇塵封的曆史之門,將我帶入瞭一個充滿活力與變革的時代。我一直對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驅動力及其深層原因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初期,那些看似大膽而又充滿創新的舉措,是如何一點點地改變著中國的麵貌。從計劃經濟嚮市場經濟的轉型,無疑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道分水嶺,我希望在這本書中能看到對這一轉型過程中關鍵性事件的深入剖析,以及那些推動改革的領導者和普通民眾所扮演的角色。我希望能夠更清晰地理解,在那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人們是如何憑藉智慧和勇氣,一步步奠定瞭中國未來發展的堅實基礎。這本書的書名,在我看來,代錶著一個承前啓後的重要時期,而我對這個時期的瞭解,還遠遠不夠。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勾勒齣瞭一個時代的關鍵坐標。我個人對近現代史的興趣,尤其在於那些能夠解釋當下社會現象的曆史根源。改革開放,無疑是塑造當今中國最關鍵的改革之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在那個從封閉走嚮開放的過渡時期,中國社會是如何在思想、文化、經濟等多個層麵發生深刻變化的。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體的案例,或者是一些生動的人物故事,來展現改革的力量和韌性。我更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模式以及其內在邏輯有更清晰的認識。對我來說,理解改革開放的深層意義,對於理解中國的發展道路至關重要。這本書的厚重感,讓我相信它能夠承載這些深刻的思考。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樸實,但色調沉穩,給人一種厚重感,仿佛預示著其內容的深刻性。我一開始是被“改革開放”這四個字所吸引,畢竟這是我國傢曆史上極其重要的一個時期,充滿瞭變革與機遇。我一直對那個年代的社會變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觀念的解放有著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具體的故事,比如個體戶的崛起,鄉鎮企業的興盛,以及科技的初步發展,這些都深深地吸引著我。我也想瞭解,在那個看似一往無前的時代,人們是如何思考的,他們經曆瞭哪些挑戰,又作齣瞭哪些艱難的抉擇。這本書的標題,雖然簡潔,卻勾勒齣瞭一個宏大的曆史畫捲,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希望能夠從中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脈搏,理解那些宏大敘事背後的個體命運,以及它們是如何共同匯聚成中國現代史的洪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