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

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樊宪雷 等 著
图书标签:
  • 三中全会
  • 改革开放
  • 中国政治
  • 历史
  • 邓小平
  • 经济发展
  • 政策
  • 中共历史
  • 现代中国
  • 时代变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ISBN:978755524977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6420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9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陈述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三中全会,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制定的国策方针,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所产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和变化。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当代中国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创造出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改革又是一场只有进行时的伟大变革,永远在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不可能是通衢大道,面对困难只能以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必须认真总结和运用成功经验。


  而三中全会,是研究改革问题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都是在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我们党将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说到底,就是要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重任,探析改革发展的历史关键点,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推进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深入发展。


  由此,将笔墨和精力集中于三中全会,做一番比较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便是很有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该书主题鲜明集中,以三中全会为历史发展的关节点,由点到面地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善于抓住重点,突显改革历史进程的发展变化;文风清新朴实,形式多样,读来亲切可感。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改革开放后,历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基本经过和作用影响。通过详解历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展现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的重大变化。

作者简介

  樊宪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外刊处处长、《党的文献》编辑部主任。研究领域为党史、国史和领袖人物史,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编著多部书籍,如《毛泽东读书集成》,“中国道路”丛书之《实现共同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以来我国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无论是在政策文件、学术研究,还是日常生活中,都称得上是热词,可谓妇孺皆知。


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才取得了持续的高速发展,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和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改革开放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正如总书记所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鲜明的旗帜。”


而提到改革开放,自然绕不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后来的历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也由此成为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都是在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我们党将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说到底,就是要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由此,将笔墨和精力集中于三中全会,做一番比较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便是很有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然而,这方面的系统性研究成果还不多,研究的深度也有待进一步开拓。可喜的是,青岛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一书,为此做出了积极探索。通览这本书稿,感到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主题鲜明集中,论述比较充分。该书比较系统地梳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情况,以三中全会为历史发展的关节点,由点到面地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比如,全书以“三中全会”这一关键词作统领,但在每一章的书写中,又都有历史的展开,特别是每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介绍和历史意义的解析,将整个改革开放的历史勾连起来,既有重点,又比较系统地展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面貌。


  第二,善于抓住重点,突显改革历史进程的发展变化。研究三中全会,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但无论如何,每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都是书写的重点。决定是会议的主要成果,体现了我们党的战略部署和与会者的认识共识。这本书围绕每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都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特别是对决定起草过程的探析,展现了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道路上的艰辛探索和积极开拓,也让读者认识到改革成果的来之不易。


  第三,文风清新朴实,形式多样。这本书的作者是几位专业研究机构的年青学者,在写作该书过程中,他们不囿于成见,不拘于史书,力求叙述的生动、文风的清新和历史进程的转承。书中图文并茂,还善于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展现三中全会的影响,读来亲切可感。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历届三中全会都围绕深化改革着力开拓,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以党中央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思想。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重任,探析改革发展的历史关键点,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推进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深入发展。由此可以说,《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这本书,是极有价值和意义的。

目录

第一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新事业、新道路的开辟/ 001
一、 酝酿和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 003
二、历史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012
三、历史的巨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 021


第二章 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035
一、实践先行:改革全面铺开成为必然/ 036
“小岗”激情点燃农村大地/ 036
在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的破冰之举 / 040
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042


二、思想大解放:经济理论上的突破/ 044
“计划”与“市场”关系认识的突破 / 044
“莫干山”会议的探索之路 /046


三、成篇:指导中国经济结构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 048
拨乱反正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启 / 048
整党运动的开展统一了认识 /05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 / 051


四、迅速展开:改革深入进行/ 056
企业新生—承包、破产思路的打开和股份制试点热的兴起/ 057
切实感受—城市市场和价格放开/ 060
影响扩大—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064
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起步/ 068


第三章 十三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073
一、继续推进:改革思路的不断深化/ 074
最大的经济特区诞生 / 07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07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定/ 082
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加快 /084


二、隐忧暗存:改革进程中暗流涌动/ 089


三、整顿调整:价格闯关和十三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092
价格闯关受挫/ 092
调整整顿,为深入改革扫清障碍/ 097


四、争论再起:姓“社”姓“资”的思想交锋/ 99


第四章 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 103
一、制定《决定》是顺应改革发展需要的历史必然/ 104
二、《决定》起草:逐步廓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110
三、《决定》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贡献:
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120
四、《决定》的推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新阶段/ 132
第五章 十五届三中全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制定行动纲领/ 139


一、进一步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是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141
二、起草过程:真正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文件的指导思想/ 152
三、重大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制定行动纲领/ 156
四、深远意义:吹响继续向农业现代化进军的号角/ 164


第六章 十六届三中全会:描绘经济体制改革的新蓝图 / 175
一、全会召开的背景/ 176
二、《决定》的起草/ 180
三、《决定》的主要内容/ 185
四、《决定》创新与突破/ 194
五、全会的影响/ 210


第七章 十七届三中全会:谱写农村改革发展新篇章/ 223
一、背景:为什么要格外关注农村的改革发展/ 224
二、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的起草/ 228
三、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232
四、各方面的关注要点和评价/ 244


第八章 十八届三中全会/ 257
一、接过“历史接力棒”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临的国内外发展形势/ 258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的起草、通过历程/ 262
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的主要内容/ 273
四、各方面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的评价/ 278


《东方巨龙的腾飞:二十世纪中国发展之路》 序言 二十世纪,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纪,更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奋斗的世纪。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二十世纪的历程尤为跌宕起伏,它见证了一个饱受创伤的古国如何挣扎着走向新生,如何在一个个挑战与机遇面前,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再到后来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浪潮,中国的二十世纪,是一部关于人民的史诗,是一部关于探索的史诗,更是一部关于腾飞的史诗。 本书并非试图面面俱到地描绘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也不是要梳理出一条泾渭分明的历史发展脉络。相反,它更像是一位深情的观察者,从多个侧面、以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去捕捉和呈现那个时代中国人最真实的心跳与脉搏。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塑造了时代的企业家、艺术家、科学家、普通劳动者,以及那些影响了社会思潮的知识分子。他们或许是时代的弄潮儿,或许是默默的建设者,但正是他们的汗水、智慧、理想与坚守,共同汇聚成了推动中国前进的澎湃力量。 本书的核心在于“发展”二字,但我们所理解的“发展”,并非仅仅是经济指标的增长,或者疆域的扩张。它包含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社会制度的革新,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文化自信的重塑,以及民族精神的觉醒。二十世纪的中国,在探索自身发展道路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艰难的抉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本书,就是试图还原这些发展背后,那些鲜活的人物故事、那些深刻的社会变迁、以及那些在时代洪流中闪耀的人性光辉。 我们将从那个风云激荡的上世纪初开始,追溯中国人民为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感受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的来之不易。随后,我们将深入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废墟之上建立国家、发展经济的宏伟蓝图,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的挑战与探索。而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经历的深刻变革,特别是面向世界、拥抱开放的伟大进程,更是本书着力描绘的重点。在这段波澜壮阔的时期,中国人民以惊人的毅力,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让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相信,历史不仅仅是冰冷的史实堆砌,更是由无数个体的命运交织而成。因此,本书将努力避免宏大的叙事,而将笔墨更多地放在那些具体的、生动的人物和事件上。通过他们的经历,我们试图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呼吸,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思考,体会那个时代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本书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理解中国二十世纪发展历程的独特视角,它不预设任何结论,而是鼓励读者在阅读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您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伟大变革,更能体会到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不懈努力和非凡智慧。 第一章:黎明前的黑暗与星火的燎原(二十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 二十世纪的开端,对于古老的中国而言,是一个充满屈辱与抗争的时代。百年积弱,内外交困,民族危亡的阴影笼罩着这片土地。然而,也正是在这最黑暗的时刻,进步的火种开始在神州大地上悄然点燃。 甲午海战的惨败,辛亥革命的呐喊,五四运动的激昂,这些历史事件如同一声声惊雷,唤醒了沉睡的民族。无数仁人志士,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在救亡图存的紧迫感驱使下,开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器物层面,到“中体西用”的制度尝试,再到“民主科学”的思想启蒙,每一次探索都伴随着血与火的洗礼,每一次失败都孕育着新的希望。 本书将重点关注这一时期,那些在思想文化领域为中国注入新活力的先行者。鲁迅先生的杂文,如同一把把尖刀,剖析着国民性的弱点,呼唤着民族的觉醒。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引领着思想的解放。同时,我们也关注那些投身于革命洪流的普通人,他们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从南湖红船上的星星之火,到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再到长征路上的艰苦卓绝,革命的道路充满了牺牲与艰难,但也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领导力。 本书将通过讲述一些具体的历史故事,例如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国民革命的曲折历程、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来展现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我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宏大的战争叙事,而是会关注那些在战火中坚守家园的普通农民,那些在血与火中传递情报的革命者,以及那些在民族危亡时刻,用笔杆子作为武器的文化战士。他们的故事,是那个时代最动人的注脚。 第二章:百废俱兴与艰辛探索(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征程。在战争的废墟之上,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新国家,如何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成为了摆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 本书将聚焦于这一时期,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艰辛探索。从土地改革的初步实践,到抗美援朝的保家卫国,再到“一五”计划的初步奠基,新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经历了不少曲折和失误。我们将审视新中国在工业化建设方面的努力,关注那些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者们。那些支援国家建设的城市和农村,那些为国家发展而牺牲奉献的普通劳动者,他们的身影构成了那个时代最生动的画面。 本书还将探讨中国在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思考。例如,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选择,对农业合作化的推进,以及在经济建设中面临的挑战。我们不会回避那个时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例如大跃进和随后的三年困难时期,而是会以一种更客观、更具历史深度的视角,去理解这些事件的成因和影响。 同时,本书也会关注这一时期中国在外交领域的努力,以及在科技和文化教育方面的发展。尽管面临国际上的孤立和国内的困难,中国仍然在努力建立自己的科研体系,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发展自己的文化事业。例如,两弹一星的成功,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 第三章:春风化雨与巨龙腾飞(改革开放以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社会迎来了一次划时代的变革——改革开放。这不仅仅是一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更是一次思想观念的解放,一次面向世界的伟大进军。 本书将重点描绘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的深刻变化。我们将审视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迈进。我们将关注那些敢于打破传统、勇于创新的企业家,他们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事业,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崛起,便是改革开放最生动的例证。 同时,本书也将深入探讨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在思想文化领域,对外开放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文化,也激发了国人的创新和创造力。我们将关注那些在文学、艺术、影视等领域,涌现出的优秀作品和杰出人物,他们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反映时代的面貌,表达人民的心声。 在科技领域,改革开放使得中国能够更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并在自主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我们将关注那些在科技前沿默默耕耘的科学家们,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推动着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 本书也将关注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观念不断更新,人们的视野也更加开阔。我们将通过一些具体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故事,展现改革开放给普通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结语 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是一部充满探索与创新的史诗。本书从多个侧面,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呈现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艰辛与辉煌。它不是对某一特定历史事件的解读,而是试图勾勒出一条贯穿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发展的宏大画卷,其中包含了无数个体的奋斗、集体的智慧以及民族的坚韧。 我们相信,理解二十世纪中国的历程,对于认识当今中国、展望未来中国至关重要。那些经历过的挑战、走过的弯路、取得的成就,都为今天的中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塑造了今日中国的精神气质。本书希望通过这些鲜活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这头东方巨龙是如何一步步腾飞起来的,以及在未来的征程中,它又将如何书写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但色调沉稳,给人一种厚重感,仿佛预示着其内容的深刻性。我一开始是被“改革开放”这四个字所吸引,毕竟这是我国家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充满了变革与机遇。我一直对那个年代的社会变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解放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具体的故事,比如个体户的崛起,乡镇企业的兴盛,以及科技的初步发展,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也想了解,在那个看似一往无前的时代,人们是如何思考的,他们经历了哪些挑战,又作出了哪些艰难的抉择。这本书的标题,虽然简洁,却勾勒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画卷,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够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理解那些宏大叙事背后的个体命运,以及它们是如何共同汇聚成中国现代史的洪流。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对时代背景的细致描绘,仿佛一下子将我拉回了那个充满变革的年代。我尤其关注作者是如何处理那些宏观的政策变动与微观的个体生活之间的联系的。改革开放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调整,更是深刻的社会变革,它触及了方方面面,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思想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普通人在这些巨大变革中的经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挣扎。那些关于创业故事、关于市场经济初期的种种探索,都让我感到十分好奇。我想知道,在那个一切都还在摸索的时代,人们是如何抓住机遇,又是如何克服困难的。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暗示了一种重大的历史节点,而我对此类事件的细节和影响有着近乎痴迷的探究欲,这本书能否满足我这份好奇心,是我非常关注的。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勾勒出了一个时代的关键坐标。我个人对近现代史的兴趣,尤其在于那些能够解释当下社会现象的历史根源。改革开放,无疑是塑造当今中国最关键的改革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那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渡时期,中国社会是如何在思想、文化、经济等多个层面发生深刻变化的。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或者是一些生动的人物故事,来展现改革的力量和韧性。我更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以及其内在逻辑有更清晰的认识。对我来说,理解改革开放的深层意义,对于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厚重感,让我相信它能够承载这些深刻的思考。

评分

从书名来看,这本书似乎聚焦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我一直对政策的制定及其背后的逻辑很感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深刻影响国家走向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一环,其背后必然有着错综复杂的考量和权衡。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作者是如何解读那些历史性的会议和文件,以及它们是如何一步步引领中国走向繁荣的。我尤其关注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或者是一些不同寻常的观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视角,让我能够更透彻地理解那个时期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我对历史的解读,总是希望能够触及到事件的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评分

这本书的开篇,就如同打开了一扇尘封的历史之门,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变革的时代。我一直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驱动力及其深层原因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那些看似大胆而又充满创新的举措,是如何一点点地改变着中国的面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无疑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道分水岭,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看到对这一转型过程中关键性事件的深入剖析,以及那些推动改革的领导者和普通民众所扮演的角色。我希望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在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凭借智慧和勇气,一步步奠定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这本书的书名,在我看来,代表着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而我对这个时期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