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

MATLAB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文峰,阮俊虎,CV-MATH,刘衍琦,郭裕兰 ... 著
图书标签:
  • MATLAB
  • 计算机视觉
  • 机器认知
  • 图像处理
  • 模式识别
  • 人工智能
  • 深度学习
  • 算法
  • 应用
  • 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1242428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093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4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算法思想→建模过程→编程实现→GUI设计,理论与实战并重,讲透计算机视觉!

  随书附赠1.4GB的程序和数据,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即可免费下载。

  MATLAB中文论坛为本书设有专门的交流版块,您有任何与本书有关的疑问,敬请来询。


  本书特点

  作者阵容强大,互补优势明显

  本书的主编、副主编大都在中国科学院、“985工程”大学国jia重点实验室负责认知计算、系统建模、大数据分析、机器人技术应用软件的研发工作,部分理论功底扎实、有实战经验的优秀博士及硕士研究生也参加了主要章节的编撰,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并形成了强大的作者梯队和明显的互补优势。无论是有一定编程基础的高校教师、科技工作者、算法工程师,还是相关学科专业的博士及硕士研究生、高年级大学生,都能通过阅读本书有所收获。

  技术来源高端,阅读价值较高

  不同于其他算法类书籍,本书算法原理与编程技巧并重,同时也集成了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XBBS201416)、国jia千人计划项目(Y474161)和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JCYJ20150630114942260)等省部级、国jia级研发项目部分可公开的技术成果,这些技术成果涉及较高端的MATLAB混合编程技术;不同于其他MATLAB书籍,本书讲解的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算法模块均结合了图形用户界面(GUI)设计,提供了直观的界面演示,这使得初学者入门更快,开发应用也更容易上手;zui后,不同于计算机视觉领域其他经典理论著作,本书文字力求通俗易懂,一层一层、循序渐进地帮读者搭建思维大楼,阅读价值较高。

  程序代码实用,原创性、可拓展性强

  本书借助MATLAB提供了实用价值较高的混编代码实例,这些实例是基于作者在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XBBS201416)、国jia千人计划项目(Y474161)和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JCYJ20150630114942260)等的研究过程进行归纳总结的结果,大多数实例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技术模块,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和可拓展性。作者在此无私分享了在上述省部级、国jia级项目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算法设计思想和部分可公开的技术源代码,这些程序代码兼具实用性和原创性,开发者可以针对其工作中的定制化需求,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完成二次开发。

  算法分层递进,夯实数学基础

  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均为富有挑战性和学科综合性的科学研究领域,其研究方法涉及泛函分析、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分方程、zui优化等多个数学学科。庞大的数学方法体系正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魔力所在,也是机器认知zui难跨越的障碍之一。本书以视频识别跟踪的技术流程为主线,算法分层递进,读者通过对书中理论与模型的阅读和推导,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关键视觉应用技术的相关数学问题、算法设计思想与数学建模过程。本书一层一层、循序渐进地解释图像分析处理、仪器字符识别、机器故障诊断、视频识别跟踪、目标理解描述等关键视觉技术的算法原理和算法实现流程中的数学思想。


内容简介

MATLAB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

这是一本用 MATLAB演示计算机视觉原理的基础理论著作,从最初等的视频图像转换入手,层层递进,理论与实战并重但侧重于实战,借助混合编程及图形用户界面(GUI)设计,以简洁的方式展现了有一定挑战性的视频识别、目标跟踪、行为分析等关键视觉技术;同时扩展到机器认知层面,介绍仪器字符识别、机器故障诊断等有趣的应用,使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入门、进阶、精通与实战的跨越。 本书主编、副主编均在中国科学院、“985工程”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智能算法设计与应用的研究,部分理论功底扎实的优秀研究生也参加了主要章节的编撰。

本书既可作为算法工程师、高校教师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和高年级大学生毕业设计的工具书。


作者简介

  王文峰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学者,中国自动化学会认知计算与系统专委会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委会委员,CSIP2016和ICISCE2017委员,SCI期刊PJOEs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CV-MATH发起人。

  阮俊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香江学者,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长期从事数据挖掘、优化理论的应用研究,是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物联网与大数据专家,曾受邀担任多个SCI期刊的客座编委。

  CV-MATH由计算机视觉和数学研究者构成的研究小组,作为第三主编的成员有(按姓氏拼音顺序)何姣姣(昆明理工大学)、刘帅奇(河北大学)、马海菲(广东科技学院)、邵永胜(西安交通大学)、王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伍鹏(长江大学)、余维(湖北科技学院)、曾凡玉(电子科技大学)、张锋(电子科技大学)、邹辉(华侨大学)。

  刘衍琦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烟台分所工程师,长期从事大规模图像/声纹/视频检索及其大数据应用,对以图搜图、图文识别进行过深入研究及应用,曾主编和参编《MATLAB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实战》《MATLAB图像与视频处理实用案例详解》等。

  郭裕兰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研究方向为三维视觉与模式识别;已在TPAMI和IJCV等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1部,担任TPAMI等30余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专家、AAAI等多个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以及IEEETPAMI期刊客座编辑。

  王海洋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网络数据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师,长期从事数据采集、信息检索、数据挖掘、情报分析等项目的架构和实施,负责和参与天玑团队核心系统等战略项目,开发的网络信息采集软件已被2000多家企业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视频图像采集及读取……………………………………………………………………1

1.1 视频图像采集 …………………………………………………………………………… 1

1.1.1 视频生成技术 ………………………………………………………………………… 1

1.1.2 智能采集技术 ………………………………………………………………………… 1

1.2 视频图像读取 …………………………………………………………………………… 8

1.2.1 视频读取函数 ………………………………………………………………………… 8

1.2.2 图像读取函数 ………………………………………………………………………… 10

1.2.3 视频图像转换 ………………………………………………………………………… 23

第2章 视频图像变换及融合 ………………………………………………………………… 32

2.1 视频图像变换 …………………………………………………………………………… 32

2.1.1 平移变换 ……………………………………………………………………………… 32

2.1.2 镜像变换 ……………………………………………………………………………… 34

2.1.3 裁剪操作 ……………………………………………………………………………… 36

2.1.4 缩放操作 ……………………………………………………………………………… 38

2.1.5 旋转变换 ……………………………………………………………………………… 39

2.1.6 几何变换 ……………………………………………………………………………… 40

2.1.7 邻域操作 ……………………………………………………………………………… 42

2.2 视频图像融合 …………………………………………………………………………… 57

2.2.1 算法思想 ……………………………………………………………………………… 57

2.2.2 算法实例 ……………………………………………………………………………… 58

第3章 视频图像噪声及处理 ………………………………………………………………… 63

3.1 算法基本思想 …………………………………………………………………………… 63

3.2 噪声均值滤波 …………………………………………………………………………… 64

3.2.1 数学建模 ……………………………………………………………………………… 64

3.2.2 编程实现 ……………………………………………………………………………… 65

3.3 噪声中值滤波 …………………………………………………………………………… 65

3.3.1 数学建模 ……………………………………………………………………………… 65

3.3.2 编程实现 ……………………………………………………………………………… 66

3.4 小波阈值滤波 …………………………………………………………………………… 67

3.4.1 算法思想 ……………………………………………………………………………… 67

3.4.2 数学建模 ……………………………………………………………………………… 68

3.4.3 编程实现 ……………………………………………………………………………… 69

3.5 轮廓波变换 ……………………………………………………………………………… 70

3.5.1 算法设计 ……………………………………………………………………………… 70

3.5.2 算法实现 ……………………………………………………………………………… 72

3.5.3 代码实例 ……………………………………………………………………………… 73

3.6 非局部均值滤波 ………………………………………………………………………… 75

3.6.1 算法设计 ……………………………………………………………………………… 75

3.6.2 算法实现 ……………………………………………………………………………… 77

第4章 视频图像阈值及分割 ………………………………………………………………… 93

4.1 图像分割的基本概念 …………………………………………………………………… 93

4.1.1 图像分割的定义 ……………………………………………………………………… 93

4.1.2 图像分割算法分类 …………………………………………………………………… 94

4.2 边缘检测 ………………………………………………………………………………… 94

4.2.1 边缘检测概述 ………………………………………………………………………… 94

4.2.2 边缘检测梯度算法 …………………………………………………………………… 95

4.2.3 拉普拉斯算子 ………………………………………………………………………… 97

4.2.4 LoG 算子 ……………………………………………………………………………… 98

4.2.5 Canny算子 ……………………………………………………………………… …… 99

4.3 阈值分割 ………………………………………………………………………… …… 101

4.3.1 阈值分割介绍 …………………………………………………………………………101

4.3.2 全局阈值分割 …………………………………………………………………………103

4.3.3 动态阈值分割 …………………………………………………………………………109

4.4 区域生长及分割 …………………………………………………………………… … 114

4.4.1 区域生长的基本原理、步骤及流程图……………………………………………… 114

4.4.2 生长准则和过程 ………………………………………………………………………115

4.4.3 区域分裂与合并 ………………………………………………………………………119

第5章 图像特征计算及应用………………………………………………………………… 123

5.1 Haar-like特征 ………………………………………………………………………… 123

5.1.1 Haar-like特征的种类 ……………………………………………………………… 123

5.1.2 Haar-like特征的计算 ……………………………………………………………… 124

5.1.3 Haar-like特征的个数 ……………………………………………………………… 125

5.1.4 Haar-like特征人脸检测 …………………………………………………………… 125

5.2 Hog特征 ………………………………………………………………………… …… 128

5.2.1 图像的预处理 …………………………………………………………………………128

5.2.2 图像的梯度…………………………………………………………………………… 128

5.2.3 图像的滑动…………………………………………………………………………… 129

5.2.4 Hog特征行人检测 …………………………………………………………………… 129

5.3 LBP特征 ……………………………………………………………………………… 132

5.3.1 LBP特征的演化 ……………………………………………………………………… 132

5.3.2 LBP特征纹理分类 …………………………………………………………………… 134

5.4 SIFT 特征 ……………………………………………………………………………… 142

5.4.1 SIFT 算法的特点 …………………………………………………………………… 142

5.4.2 SIFT 算法设计框架 ………………………………………………………………… 143

5.4.3 SIFT 算法设计过程 ………………………………………………………………… 143

5.4.4 SIFT 特征模板匹配 ………………………………………………………………… 150

第6章 运动目标检测及跟踪………………………………………………………………… 156

6.1 算法设计思想 ………………………………………………………………………… 156

6.2 数学建模过程 ………………………………………………………………………… 157

6.2.1 帧间差分法建模 ………………………………………………………………………157

6.2.2 帧间差分法改进 ………………………………………………………………………158

6.3 算法编程实现 ………………………………………………………………………… 158

6.3.1 帧间差分法…………………………………………………………………………… 158

6.3.2 改进的帧间差分法 ……………………………………………………………………161

6.4 算法拓展与优化 ……………………………………………………………………… 165

6.4.1 特殊问题与算法 ………………………………………………………………………165

6.4.2 MATLAB编程实现 ………………………………………………………………… 166

第7章 目标定位及字符识别………………………………………………………………… 188

7.1 图像目标提取与识别 ………………………………………………………………… 188

7.1.1 图像采集与目标检测 ………………………………………………………………… 189

7.1.2 图像目标归一化处理 ………………………………………………………………… 194

7.1.3 图像字符提取与识别 ………………………………………………………………… 197

7.2 视频识别与轨迹分析 ………………………………………………………………… 203

7.2.1 问题描述与建模思想 ………………………………………………………………… 204

7.2.2 算法功能与技术流程 ………………………………………………………………… 204

7.2.3 MATLAB核心代码 ………………………………………………………………… 204

第8章 机器故障认知及检测………………………………………………………………… 211

8.1 问题描述与建模思想 ………………………………………………………………… 211

8.2 分析过程与编程实现 ………………………………………………………………… 214

8.2.1 齿轮振动信号的数字滤波处理 ……………………………………………………… 214

8.2.2 齿轮振动信号的频谱分析 …………………………………………………………… 226

8.2.3 波形分析中常用的指标计算……………………………………………………………232

8.2.4 齿轮振动信号的相关分析 …………………………………………………………… 235

第9章 深度学习及人脸识别………………………………………………………………… 243

9.1 算法形成背景 ………………………………………………………………………… 243

9.2 算法基本思想 ………………………………………………………………………… 243

9.3 算法数学原理 ………………………………………………………………………… 244

9.3.1 权值共享 …………………………………………………………………………… 244

9.3.2 CNN 结构 …………………………………………………………………………… 245

9.3.3 算法设计框架 ………………………………………………………………………… 246

9.3.4 混合编程思想 ………………………………………………………………………… 249

9.3.5 算法应用详解 ………………………………………………………………………… 249

9.4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 …………………………………………………………… 266

参考文献…………………………………………………………………………………………276

前言/序言

  计算机视觉是与机器认知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其研究的目的就是给计算机赋予人的视觉特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同时,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的结合可以为工业机器人提供更多有利于优化产品质量和生产流程的技术支持。此外,机器人技术要在图像视频数据采集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智能判断和决策,这就必须借助计算机视觉搭建高精度的识别系统。目前大多数机器人都被看作是笨拙的、缓慢的、缺乏智能的,只能够用来完成一些非常特定的任务。但是,由于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器人时代的来临,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将有大量体力、脑力劳动需要借助机器人智能技术来完成。可以预见,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关键方向与机器人技术的核心研究领域,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把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列为对经济社会和人类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研究课题。例如,计算机视觉已成为“谷歌大脑”等研究计划中的核心项目,谷歌正试图依托其庞大的数据和语音语义分析与计算架构,创造更强大的认知智能,并且在未来颠覆搜索,创造一个不需要搜索的世界,可以提前预知人的需求并给出解决方案。我国“十三五”规划将大数据、机器人产业作为国家战略,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作为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研究领域,势必也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高科技成果突破产生有益的推进。

  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均为富有挑战性和学科综合性的科学研究领域,其研究方法涉及泛函分析、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分方程、最优化等多个数学学科。庞大的数学方法体系正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魔力所在,也是机器认知最难跨越的障碍之一。在此背景下,我于2014年开始借助互联网平台宣讲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相关学科的高级数学理论,目前已有数百名高校教师、算法工程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参与,我们将编程理论与算法原理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展开亦师亦友的在线交流,形成了一个非正式学术组合“CVMATH”。经过三年的努力,一起互助互学、共同进步,我们对计算机视觉、机器认知与数学方法的关系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希望把我们的交流心得分享给大家,这便是撰写本书的初衷。

  本书目的

  本书将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改变了计算机视觉研究的方式;基于作者主持和参与的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XBBS201416)、国家千人计划项目(Y474161)和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JCYJ20150630114942260)等研究积累,一层一层、循序渐进地剖析在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中的数学问题、建模思想、算法原理与编程技巧。

  全书理论与实战并重,但仍侧重于实战,探索有一定挑战性的视频识别技术,同时兼顾图像分析处理的常用技术及仪器字符识别、机器故障诊断等有趣的认知问题,提供了价值较高的MATLAB编程及混编实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推导和配套代码的调试,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的算法流程,轻松领悟各类算法设计的主要思想。

  本书力求为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的研究提供较系统、较便捷的数学方法体系,解决研究算法设计和应用过程中较具体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与方法来源于作者在项目研究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和积累的实战经验,对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相关项目研究有一定的启发。同时,考虑到高年级大学生毕业设计和其他对计算机视觉感兴趣的入门读者的特殊需求,本书尽可能地与一些有趣的大众应用紧密结合,以便读者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算法调试、运行和仿真,快速入门,更有效地进行科学实验或完成毕业设计。

  内容架构

  全书分为9章,以计算机视觉为主,并延伸和扩展到机器认知,理论与案例实践并重,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对各技术模块的算法思想、建模过程、编程实现及GUI设计等进行比较系统的介绍,具体内容架构如下:

  【第1章】视频图像采集及读取

  本章介绍视频图像采集与读取等基础知识。数字视频图像处理是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的基础。通常图像数据有两个来源,一是由视频转换得到的图像序列,二是直接采集的图像数据。不管是哪一种图像数据来源,MATLAB都可将其以矩阵的形式读入工作空间,从而将对视频图像的处理简化为对矩阵数据的处理。完成处理之后,又可以通过图像显示这一环节,将矩阵数据还原成图像,当然也可以将处理后的图像序列还原成视频。在MATLAB视频图像处理工具箱中就有一些相关函数可以直接使用,本章也提供了这些函数的主要用法及实例。考虑到本章所有函数和技术模块是全书的基础,所有代码均给出了详尽的注释。值得一提的是,本章介绍的视频图像转换同时也包含了用MATLAB设计GUI的主要思想及核心代码,

  后续各章节的GUI程序设计都以此为基础,继续集成常用算法并完成衔接和扩展。

  【第2章】视频图像变换及融合

  视频变换需要先把视频转换为图像,然后进行每一帧的图像变换,完成后再将图像转换为视频,因此这里只需要介绍图像变换。图像变换是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描述图像位置、大小和形状等变化的方法。实际应用中,如果一幅图像的画面过大或过小,均需要对其进行缩小或放大处理。若拍摄时,景物与摄像头不成相互平衡的关系,则图像会发生几何畸形,比如会将一个圆形拍摄成一个椭圆形。出现这样的情况后,需要对图像进行畸变校正。对目标物进行匹配时,需要对图像进行缩放、旋转、平移等变换。所以,图像变换作为图像处理和分析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而图像融合作为一个补充内容。两个视频的融合,需要先把两个视频分别转换为图像,然后进行每一个对应帧的图像融合,完成后再将融合的图像转换为视频,因此这里只需要介绍图像融合。图像融合是把不同传感器的同一目标或同一场景的两幅或多幅图像进行综合,通过多幅图像间互补信息的利用来提高图像的可用性、清晰度和可识别性,从而获得对同一场景目标更为准确、可靠、全面的图像描述,以便更适合人眼的观察及做进一步的技术处理。考虑读者基础的差异,本章代码注释仍然较为详细。

  【第3章】视频图像噪声及处理

  视频和图像作为最常见的视觉信息的基本载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要,这是其他信息所不能取代的。然而,在视频图像产生、传输、量化等过程中,自然图像常常会被引入各种噪声,进而导致视频和图像质量下降,大大增加了信息解译的复杂性;同时,降低了视频图像的可编译性,影响了认知效果以及信息的可用性,给视频图像增强、复原、重建、识别等后续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视频噪声处理需要先将视频转换为图像,处理完成后再将减少噪声的图像转换为视频,因此这里仅需介绍图像去噪。本章主要介绍了图像去噪的算法设计思想及在工程应用中涉及到的一系列算法(包括均值滤波、中值滤波、小波阈值滤波、轮廓波变换和非局部均值滤波等),并借助MATLAB加以实现。本章开始接触到一些真实的工程应用,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算法原理,对于如何进行算法设计、数学建模,以及如何将算法表达为代码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4章】视频图像阈值及分割

  图像分割(ImageSegmentation)是把图像分割成若干个特定的、具有独特性质的区域并提取出感兴趣的目标的技术和过程。在对图像的研究和应用中,人们往往仅对图像的某些部分(目标或背景)感兴趣,它们一般对应图像中的特定的、具有独特性质的区域。为了分析和识别目标,需要将它们分割并提取出来。图像分割是由图像处理转到图像分析的关键。一方面,它是目标图像表达的基础,对特征测量有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图像分割和分割的目标表达、特征提取及参数测量等将原始图像转化为数学表达形式,使得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和理解成为可能。本章主要介绍图像分割的基本概念和分割所用的主要方法,具体包括边缘检测、灰度阈值分割、全局阈值分割、动态阈值分割和区域生长及分割等一系列常见的图像分割方法;在代码注释上,侧重于前几章没有注释过的技术模块,其他基础部分的代码注释被省略,甚至部分基础代码不予展示,以便适应读者进阶的过程与需求。

  【第5章】图像特征计算及应用

  本章以人脸检测、行人检测等应用为例,主要对图像处理中的几个比较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及应用实例进行介绍,这些常用的特征包括Haar-like特征、Hog特征、LBP特征以及SIFT特征。这些特征都各有优缺点,在使用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的场景进行选择,这样才能够在识别性能和运算性能之间找到平衡点。显而易见,本章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相对高级的工程应用了,因此相应地对于每个技术模块,都补充了相关基础定义、基础函数和基础模块的说明。在介绍Haar-like特征人脸检测之前,说明了Haar-like特征的种类、计算和个数;在介绍Hog特征行人检测之前,介绍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图像的预处理、梯度和滑动。为了适应读者进阶的需求,在本章的最后两节,基础介绍开始精减,重心转移到算法思想上发,在介绍利用LBP特征进行纹理分类之前,重点介绍了LBP特征的演化;而在介绍利用SIFT特征进行模板匹配之前,侧重说明了SIFT算法的特点、设计框架与设计过程。

  【第6章】运动目标检测及跟踪

  运动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计算机视觉的多个应用领域,诸如运动编码、行为分析及场景理解中,运动目标检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运动目标检测的主要目的是将图像中的前景和背景分割开来,提取感兴趣的运动目标,并获取描述每一个运动目标特征的相关参数,为解决视觉问题提供必要的信息。本章介绍运动目标检测及跟踪的算法设计思想、数学建模过程,并提供算法编程实现、拓展与优化。这一章开始接触到更实用、更高级的知识层面,读者经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计算机视觉研究的基础,相应地,本章算法的介绍更加趋于具体化、系统化和数学化。本章介绍了运动目标检测及跟踪的算法设计思想、数学建模过程和算法编程实现、拓展与优化,其中数学建模过程具体介绍了帧间差分法建模和改进过程,其后的算法代码实现不仅包括了帧间差分法和改进的帧间差分法,而且考虑了一些特殊问题与对应的算法,并结合MATLAB编程实现。

  【第7章】目标定位及字符识别

  这一章读者将开始接触到机器认知层面的知识,具体算法是计算机视觉中的图像目标提取和识别。同时,有了前面6章的基础,这里不仅仅介绍图像目标提取和识别,同时也将深入地介绍视频识别与跟踪。除此之外,对于图像目标定位、提取和识别的算法思想也做了详尽的描述,而模型方面的介绍也趋于简单化,这就意味着从这一章开始,计算机视觉研究者就要开始尝试机器认知层面的应用,需要学会基于算法的设计思想自行完成与机器认知相关的数学建模了。视频轨迹分析是目标识别与跟踪的延伸,为了帮助读者顺利完成计算机视觉到机器认知的过渡与衔接,本章从内容架构上分为图像目标提取与识别和视频识别与轨迹分析,其中图像目标提取与识别具体分为图像采集与目标检测、图像目标归一化处理及图像字符提取与识别,而视频识别与轨迹分析则分为问题描述与建模思想、算法功能与技术流程,最后提供了MATLAB进行视频人脸识别与跟踪的核心代码。

  【第8章】机器故障认知及检测

  作为前几章的延伸,本章将进一步开阔机器视觉的研究和应用的思路,主要介绍如何用声音信息进行机器故障诊断。读者会惊喜地发现,这部分扩展应用不会占用太多的研究时间,可作为算法跨领域的扩展应用,它与图像滤波去噪算法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一章将一个实际应用案例作为一个专门模块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包括机器故障诊断的问题描述与建模思想、分析过程与编程实现。其中,分析过程与编程实现又具体到该问题的不同方面,包括齿轮振动信号的数字滤波处理、频谱分析,波形分析中常用的有量纲指标、无量纲指标的计算,以及齿轮振动信号的相关分析等。

  【第9章】深度学习及人脸识别

  作为前几章的升华,本章介绍的深度学习(DeepLearning,DL),旨在弥补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经典算法的不足。以图像识别为例,首先要获取图像数据,然后经过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选择,最后进行推理、预测,以实现图像识别。通过推理、预测来实现图像识别的这一阶段就是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实现的,而数据的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特征选择这一阶段也至关重要,这一阶段称为特征表达。良好的特征表达对最终算法的有效性影响非常大,而特征表达一般都是靠人工完成的,包括人工提取特征、人工选择特征,能否获取良好的特征很大程度上需要靠经验和运气,并且费时。DL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由于涉及到MATLAB与Caffe的混合编程,所以对MATLAB混合编程、Caffe语言以及DL工具箱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主要包括算法形成背景、算法基本思想、算法数学原理及人脸识别应用等方面。其中,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深度学习算法,将算法数学原理的解释作为本章的重点,具体地分为权值共享、CNN结构、算法设计框架、混合编程思想和算法应用详解等方面。

  作者贡献

  第1章主要由余维、王文峰编写,第2章主要由曾凡玉、马海菲、何姣姣编写,第3章主要由刘帅奇、王文峰编写,第4章主要由王平、王文峰编写,第5章主要由张锋、王文峰编写,第6章主要由伍鹏、王文峰编写,第7章主要由王文峰、刘衍琦编写,第8章主要由邵永胜、王文峰编写,第9章主要由邹辉、王文峰编写。在全书各章节撰写及审校过程中,郭裕兰对算法思想、建模过程、程序代码进行了修改、补充与完善。各章节配套的GUI程序主要由刘衍琦提供,阮俊虎、王海洋也参与了部分章节的GUI程序设计。

  如何使用本书

  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的算法思想和建模过程涉及较复杂的数学理论体系。本书各章节配套了GUI程序,正是希望借助图形用户界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各技术模块算法框架的理解。此外,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属于较大规模的编程,为确保读者阅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部分章节难免出现大段程序代码。考虑到这一特殊情况,我们尽可能对每一行代码都添加了必要的注释,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在本书扉页也提供了二维码,读者可扫码下载,轻松获取这些代码,并在短时间内完成调试。

  为了及时解答读者阅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和满足读者进一步的需求,本书作者还将联合MATLAB中文论坛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配套资源及网络互动答疑服务,我们会尽量每周登录网站2~3次,集中解答读者的疑难问题,并给出提示,根据读者进一步的需求,上传和更新书籍辅助资源。本书已在MATLAB中文论坛申请和设立了专版,用于在线答疑和源码分享:

  书码验证:http://wwwi.lovematlab.cn/book.php;

  在线答疑:http://wwwi.lovematlab.cn/forum-258-1.html。

  特别致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MATLAB中文论坛大量的MATLAB帮助文档、MATLAB书籍及其他相关资源。MATLAB中文论坛注册会员超过100万人,是全球最大的MATLAB中文门户。MATLAB中文论坛不仅是MATLAB编程类书籍的Facebook,而且也是MATLAB开发商MathWorks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论坛运营已超过10年,采取线上、线下交流互助模式,培养了数百万名MATLAB爱好者。本书所有作者正是在论坛开始接触并逐渐喜爱上MATLAB的。不仅如此,论坛创始人张延亮作为MathWorks机器人工具箱(RoboticsSystemToolbox)首任产品负责人,亲自担任了本书的统审专家,做出了指导性的贡献。

  本书还得到了MathWorks公司总部机器人产品部和市场部、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烟台分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写作之初还得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陈守平编辑的鼓励和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感谢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XBBS201416)、国家千人计划项目(Y474161)和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JCYJ20150630114942260)等的支持。感谢我的授业恩师陈曦研究员,陈老师一直给予我正确的引导和前行的勇气与力量!本书在审校过程中还得到中国自动化学会认知计算与系统专委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委会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最后,必须感谢我的父母、妻子和所有家人的默默支持!感谢女儿和即将出生的小宝贝,是你们赋予了我神奇的力量,让爸爸突破了时间和精力的局限,最终完成这本书!

  最后,感谢与我并肩作战、共同撰写此书的其他主编、副主编。郑重感谢我的团队CV-MATH,尤其是作为第三主编参与本书撰写的CVMATH成员,感谢他们始终如一的支持与鼓励!值此书稿完成之际,我想说:你们都是好样的!非常荣幸能与你们一起工作!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作者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疏漏甚至错误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您的建议将是我们创作和研究的最大动力与源泉。

  王文峰

  2017年6月



《视觉的奇迹:探索人眼与智能的奥秘》 内容梗概: 这是一本关于“看”的书。然而,它所探讨的“看”并非仅仅指代生理学上的视网膜成像,更深入地挖掘了“看见”背后的认知过程,以及智能体如何通过模拟甚至超越人类视觉能力,来理解和互动于我们所处的丰富世界。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场横跨生物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迷人旅程,揭示从光线进入眼球到大脑形成意识表征的惊人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将这些深刻的原理转化为强大的智能系统。 第一部分:生物之眼——自然界最精密的传感器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层面开始,仔细剖析人类视觉系统的精妙构造。 光影的舞动: 从光子的产生、传播,到进入眼球的屈光过程,我们将细致描述光线如何被收集、聚焦,并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图像。这部分内容将涉及光学原理,例如折射、焦距,以及眼球各部分的协同工作,如角膜、晶状体、虹膜和瞳孔如何共同调节进光量和聚焦精度。我们会探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视觉适应机制,以及色彩感知的基础——视锥细胞的种类和感光光谱。 视网膜的奥秘: 视网膜是这场视觉盛宴的起点。我们将深入了解其复杂的细胞结构,包括视杆细胞(负责暗视)、视锥细胞(负责亮视和色觉)以及它们的分布和功能。更重要的是,我们将解析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细胞如何对原始的视觉信号进行初步的信号编码和处理,例如边缘检测、运动敏感性以及对比度增强。我们将介绍感受野的概念,理解神经元如何响应特定区域的视觉刺激。 信号的传递与初级处理: 从视网膜到大脑的视觉通路同样令人惊叹。本书将追踪视觉信号如何通过视神经、视交叉,最终抵达丘脑的外侧膝状体(LGN)。在这里,信号会被进一步组织和筛选。接着,我们将介绍视觉信息如何被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初级视觉皮层(V1),以及在这个区域,神经元如何开始识别更复杂的特征,如方向、线段和简单的形状。我们会深入讲解感受野的层级结构,以及大脑如何从局部特征构建更高级别的感知。 第二部分:认知的魔术——大脑如何“理解”所见 仅仅接收光线信号是远远不够的,大脑才是真正赋予“看见”意义的指挥官。 从感知到理解: 本部分将重点关注大脑如何从低级视觉特征中提取高级别的语义信息。我们将介绍视觉信息在视觉皮层中的层级处理,从V1到V2、V4,直至腹侧流(What pathway)和背侧流(Where/How pathway)。腹侧流负责物体识别和形状的辨认,而背侧流则与空间定位、运动感知和动作指导有关。 形状与物体识别: 我们将探讨大脑如何识别不同形状、大小、纹理和颜色的物体,即使在光照变化、遮挡或视角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将介绍边缘整合、轮廓检测、形状补全等认知机制。还会触及物体识别的心理学理论,例如几何匹配理论、原型理论以及特征匹配理论。 空间感知与深度知觉: “看见”不仅仅是二维的图像,更是三维世界的体验。本书将深入解析人类如何感知深度,包括单眼线索(如相对大小、遮挡、纹理梯度、运动视差)和双眼线索(如双眼视差)。我们将讨论大脑如何构建空间地图,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导航。 运动感知与时间序列: 世界并非静止不动,运动感知是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探讨大脑如何检测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和轨迹。还会涉及对时间序列事件的理解,例如一系列连续的图像如何被大脑整合成一段动态的场景。 注意力与意识的交织: 我们并非对眼前的一切都同等关注。注意力机制在视觉感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筛选信息,聚焦于重要的部分。本书将探讨显性注意力和隐性注意力的区别,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视觉体验。我们还将初步触及意识的神经基础,思考“看见”的体验是如何在大脑中产生的。 第三部分:智能之眼——模拟与超越自然的视觉力量 在理解了生物视觉的精妙之后,我们将目光投向人工智能领域,探索如何用机器来“看”。 计算机视觉的黎明: 回顾计算机视觉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图像处理技术,到基于手工特征的方法,再到如今深度学习的崛起。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些经典的计算机视觉任务,如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目标检测、图像识别等。 深度学习赋能的视觉革命: 深度学习,特别是卷积神经网络(CNN),彻底改变了计算机视觉的面貌。我们将详细阐述CNN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卷积层、池化层、激活函数和全连接层。我们将深入理解CNN如何自动学习图像的层次化特征,从低级的边缘、纹理到高级的形状、物体部件。 构建强大的视觉模型: 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和训练先进的CNN模型,以解决各种复杂的视觉问题。这包括对经典CNN架构(如AlexNet, VGG, ResNet, Inception)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将讨论数据增强、正则化、优化器等技术在模型训练中的重要性。 从图像到世界的智能理解: 计算机视觉的应用远不止于识别图像中的物体。我们将深入探讨更高级的任务,如: 目标检测与跟踪: 如何在图像或视频中准确地定位和识别出多个目标,并对其进行持续的追踪。 图像分割: 如何将图像中的像素划分到不同的语义类别,实现精细的物体边界识别。 场景理解: 如何理解图像或视频中的整体场景,包括物体之间的关系、场景的类型(如室内、室外、街道、厨房)。 姿态估计: 如何识别图像中人或其他物体的关键点,并推断其姿态。 生成式视觉模型: 如生成对抗网络(GANs)和扩散模型,如何创造逼真的新图像,甚至模拟动态场景。 多模态融合与高级认知: 真正的智能不仅依赖于视觉,还需要整合来自不同感官的信息。本书将探讨如何将视觉信息与文本、听觉、触觉等信息进行融合,以实现更全面的智能理解。例如,图像字幕生成、视觉问答等任务。 未来的展望与挑战: 计算机视觉和机器认知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我们将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例如更强的泛化能力、对复杂动态场景的深刻理解、更高效的学习方式,以及机器视觉在机器人、自动驾驶、医疗影像、增强现实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我们也会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如对小样本、弱监督、对抗性攻击的鲁棒性,以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常识性”视觉理解。 《视觉的奇迹:探索人眼与智能的奥秘》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从生物学基础到前沿人工智能技术,揭示“看见”的本质,以及我们如何努力让机器也拥有这份神奇的能力,从而开启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这本书适合对视觉科学、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机器学习以及人机交互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专业人士,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和知识。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翻开《MATLAB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只是想找一本能快速上手,对MATLAB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有个大致了解的参考书。然而,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它像一本百科全书,又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带领我一步步深入到计算机视觉的奇妙世界。 我尤其欣赏本书在理论阐述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平衡。它不会回避那些必要的数学原理和算法推导,但又不会让这些理论变得过于枯燥。相反,它将复杂的概念转化为MATLAB代码,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算法是如何运作的。比如,在讲解图像分割的部分,书中提供的代码清晰地展示了阈值分割、区域生长等方法的实现过程,我通过运行这些代码,能够直接观察到不同算法对图像的处理效果,这比单纯阅读理论文字要有效得多。 本书的章节安排也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它从基础的图像表示和处理开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任务,如特征提取、目标识别、运动分析,乃至三维重建和深度学习的应用。这种递进式的学习路径,对于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读者来说非常友好,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扎实的知识体系。我曾经在学习某个高级算法时感到困惑,但通过回顾前面章节中相关的基础知识,我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 更让我惊喜的是,本书的内容更新也紧跟时代步伐。在深度学习部分,作者介绍了卷积神经网络(CNN)等现代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任务中的应用,并且提供了相应的MATLAB实现。这对于希望了解前沿技术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尝试着利用书中的示例代码,在自己的数据集上训练了一个简单的图像分类模型,虽然还有待完善,但那份成功的喜悦感是无与伦比的。 总而言之,《MATLAB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前沿内容于一体的优秀书籍。它不仅适合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初学者,也能够为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我从中受益匪浅,并对计算机视觉这一领域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我毫不犹豫地将其列为我最推荐的技术书籍之一。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感到惊喜连连的书。作为一个对人工智能和图像分析领域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能让我理解核心概念,又能让我亲手实践的入门读物。而《MATLAB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 首先,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对于没有太多计算机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作者以一种故事化的方式,引导读者进入计算机视觉的世界,让我不再觉得这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学科,而是可以触及、可以探索的领域。 其次,书中的每一个技术点都配有非常直观的MATLAB代码示例。我喜欢通过运行这些代码来直观地感受算法的效果。比如,在讲解图像滤波时,书中展示了不同滤波器对图像的锐化、模糊效果,我通过自己调整参数,能够看到图像的变化,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体验,让我对算法的理解更加深刻。 本书的深度也非常适中。它既不会让你觉得浅尝辄止,又不会让你感到信息过载。从最基础的图像处理,到更复杂的特征提取、物体识别,再到一些初步的机器学习应用,本书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我曾尝试用书中介绍的边缘检测算法来处理我拍摄的风景照,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但看到照片中的轮廓被清晰地勾勒出来,我仍然感到非常兴奋。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使用MATLAB”,更是关于“如何用MATLAB去思考”计算机视觉的问题。它鼓励读者去思考,去尝试,去创造。书中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种探索未知的兴趣。 总而言之,《MATLAB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是一本真正能让你爱上计算机视觉的书。它用一种生动、实用、充满启发的方式,打开了通往智能视觉世界的大门。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这个领域感到好奇的朋友们!

评分

我一直认为,要真正掌握一项技术,必须能够亲手去实践,去验证。而《MATLAB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这本书,恰恰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平台。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我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探索的“瑞士军刀”,集成了各种工具和方法,让我能够灵活运用。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没有跳过任何重要的基础概念。从图像的像素表示,到基本的图像变换,再到更复杂的特征匹配和目标跟踪,每一部分都讲解得详尽而透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立体视觉的内容,它解释了如何利用两张不同视角的图像来重建三维场景,并且提供了完整的MATLAB代码。我曾经尝试用这本书的代码来处理我自己拍摄的几组照片,结果让我非常惊喜,我能够“看到”照片背后的三维结构,这种感觉非常奇妙。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在讲解复杂的算法时,总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这对于我这样的非科班出身的读者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我曾经在其他地方学习过一些关于机器学习的知识,但总觉得难以理解,直到在本书中看到关于支持向量机(SVM)在图像分类中的应用,我才真正体会到它的强大之处。 本书的内容也非常前沿,它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还融入了深度学习在视觉领域的最新进展,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应用。作者提供了非常清晰的MATLAB实现,让我能够快速地接触到这些前沿技术。我尝试着利用书中介绍的CNN模型来识别不同种类的花卉,虽然需要进行一些调优,但初步的结果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MATLAB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它不仅仅教会了我如何使用MATLAB来解决计算机视觉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人工智能和机器认知的无限遐想。我非常庆幸自己能够读到这本书,它是我学习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毫不犹豫地向任何希望深入了解计算机视觉的读者推荐这本书!

评分

这本《MATLAB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简直是开启我探索视觉世界的一把金钥匙!我一直对机器如何“看”这个概念非常着迷,尤其是那些能够识别物体、理解场景、甚至能与环境互动的系统。过去,我尝试过阅读一些偏理论的书籍,但总觉得过于抽象,难以落地。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用MATLAB这个强大的工具,一步步带我领略计算机视觉的奇妙。 从最基础的图像处理技术,比如滤波、边缘检测,到更高级的主题,如特征提取、目标跟踪,再到如今热火朝天的深度学习在视觉领域的应用,这本书几乎涵盖了我想了解的所有内容。而且,它不像其他教材那样枯燥乏味,而是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例子和精心设计的代码示例,让我能够亲手实践,去感受算法的魅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SIFT和SURF特征点匹配的那部分,通过代码一步步调试,我真的能看到两张不同角度拍摄的图片是如何被“联系”起来的,这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本书的逻辑组织也非常清晰,从入门到进阶,循序渐进,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毫不费力地跟上节奏。每个章节都设置了引人入胜的“挑战”和“思考题”,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我曾经尝试着用书中学到的知识去处理自己拍摄的一些照片,比如人脸识别,虽然刚开始效果不尽如人意,但在作者的指导下,不断调整参数、优化模型,最终竟然真的实现了基本的识别功能。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仿佛也拥有了“机器的眼睛”,能够赋予它们理解世界的能力。 《MATLAB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的魅力还在于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实战的指导。它让我明白了,学习计算机视觉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工具和方法,每个人都能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书中提供的代码可以直接运行,并且有详细的解释,这对于我这样的自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曾经花了很多时间去理解一个复杂的算法,但在书中,通过MATLAB的清晰实现,我很快就豁然开朗。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感兴趣的朋友们。无论你是学生、研究人员,还是希望拓展技能的工程师,这本书都将是你宝贵的财富。它不仅教会你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会点燃你探索未知、创造未来的热情。我迫不及待地想用书中学习到的知识,去解决更多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去构建更智能、更懂“看”的系统。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有价值的技术书籍之一!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在工程领域摸爬滚打的从业者,我深知一款优秀的开发工具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MATLAB无疑是许多工程计算和数据分析的首选,而《MATLAB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这本书,则将MATLAB的能力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发挥得淋漓尽致。它不是一本空泛的理论教材,而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工具书”和“方法论”。 我最喜欢本书的一点是它极其注重实操性。每一项技术、每一个概念,都伴随着清晰、可执行的MATLAB代码示例。这让我能够迅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比如,在学习图像去噪时,书中不仅介绍了多种经典的去噪算法,还提供了相应的MATLAB代码,我只需要复制粘贴,然后运行,就能看到不同算法在去噪效果上的差异,这比我之前在网上零散地搜索信息要高效得多。 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十分合理。它并没有一开始就陷入复杂的算法细节,而是从图像的基本概念和MATLAB中的图像处理函数入手,循序渐进。这种“由浅入深”的学习方式,让我在感到轻松的同时,也能逐步建立起对整个计算机视觉体系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图像特征提取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SIFT、SURF等算法的原理,并且给出了MATLAB的实现。我曾经尝试用这些特征来匹配两张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图片,结果非常令人满意。 除了核心的视觉算法,本书还触及了机器认知的一些重要方面,例如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在视觉任务中的应用。这让我能够将图像处理和分析的能力,进一步扩展到更高级的智能应用。我曾经试图用书中介绍的机器学习方法来构建一个简单的手势识别系统,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在作者的指导下,我最终成功地让我的程序能够识别出几个基本的手势,这让我激动不已。 《MATLAB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认知》这本书,真正地将MATLAB的强大功能与计算机视觉的迷人世界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它是我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解决问题的得力助手,也是我深入学习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宝贵向导。我极力推荐这本书给任何对MATLAB在视觉和认知领域应用感兴趣的工程师和学生。

评分

东西不错,也比较经典,是好书。名校系列

评分

最好的Simulink学习书籍,没有之一

评分

很棒很实用,加油,推荐,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买买买买买

评分

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

评分

价格合适,质量很好。

评分

用的比较多的matlab,都是面向对象编程了,图像处理多

评分

专业书籍,教学必备。可以省去不少备课时间。

评分

正版书籍,印刷不错,内容丰富实用!

评分

道理有用,例子的采样率太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