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想知道的日本名詞故事》是新井一二三繼《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名詞故事》之後的“日本名詞故事”係列第二本。俗話說: 神宿在細節上。據說這句話乃歐洲建築師所言。新井一二三很有同感,她認為文化的精髓,事物的本質,往往就在於錶麵上看來不一定很重要的細節上。新井一二三寫文章,曆來要通過生活中的小事、小故事去打開展望世界文明的視角。這本書收錄的文章,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日本名詞來解讀日本文化,談及日本人的飲食生活、日本人的世界觀、日本的人物、日本的男女關係、日本的社會風氣等。希望讀者能通過這本書多理解一點日本的生活文化。乍看不一樣的風俗背後,有時存在著普遍的真理,乍看很像的習慣背後,有時卻藏著很不同的哲學。
我們說“過年”,日本人說“迎歲”。“歲”是稻米的意思,他們把鬆枝掛在門外,歡迎“歲神”。
我們說“祭祀”“祭奠”,日本人說“祭”是一切節慶活動。文化祭、梅祭、櫻祭、體育祭、學園祭,音樂祭……無論社區或是學校都有季節性的活動。
我們說“中元節”,日本人說“禦中元”,有人拿這一天來祭拜好兄弟,但日本人用這一天送禮交際,就像中鞦節,也像聖誕節交換禮物。
“第九”指的是貝多芬第九號交響麯歡樂頌,在日本已經被傳唱一百年。
“忘年會”是每個日本人都期待參加,但要先吞好幾包胃腸藥,以防酒醉作嘔。
“心中”是指殉情,現在擴展變成“母子心中”“一傢心中”的傢庭悲劇。
“隱傢”本來指通緝犯藏身的地方,現在每個人不為人知的秘密之地就是“隱傢”。
語言是大海,是宇宙,新井一二三在中文大海航行多年,後來真正發現熟悉的還是日本的語言,由她來說日本的語言故事特彆耐人尋味。
新井一二三,日本東京人。
她用中文創作,寫時差一小時的日本種種。
寫土生土長的東京傢鄉,寫一切可愛的日本人。
她用母語日文創作,寫對中文著迷,好象談戀愛。
寫中文生活的魅力無窮。
她開始中文教學,要把對中文的熱情,繼續發揚起來。
她和先生都是專職創作者,一人寫鬼怪小說,一人寫散文。
文化之神宿在語言細節上
常有機會認識來日本暫居的外國人。很多是留學生、訪問學者等,一般能操流利的日語,對日本文化的造詣也不算淺。然而,跟他們聊天,卻不能不發覺,他們對日本生活的細節其實並不熟悉。比方說,他沒吃過日本傢庭夏天便餐之首選: 冷索麵;比方說,她沒看過日本女人穿上和服時如何修飾身材,又如何把長長的下擺掖起來。也不奇怪,因為生活本質上就屬於隱私,不會拿齣來給人看的,何況是最簡單沒營養的午飯,美麗衣裳下用毛巾鼓起來的寒磣身材。除非能變成透明人,挨門逐戶地溜進當地人傢去觀察私生活,否則很難真正知道: 在鎖上的門那邊,當地生活的真麵目到底是怎麼迴事。
從二十幾歲到三十幾歲的十多年,我住過北京、多倫多等幾個外國城市。每次搬到新地方,最大的睏難總在於日常生活的細節上。比如說,在一九八四年的北京,該去哪裏買衛生紙?當年京城沒有超市、屈臣氏之類,國營藥房則專賣藥品和保險套而不賣無關緊要的雜貨。我問當地人: 哪裏有賣衛生紙?大傢都說: 哪兒都有。可是,我在王府井大街上來迴走瞭好幾趟都找不到。最後,隻好承認自己是傻瓜土包子外地人,請內行人帶我去買。你猜猜,人傢到底帶我去瞭什麼地方?答案居然是: 副食品店!過瞭五年,我在幾韆公裏之外的多倫多麵臨迷失危機: 房間裏的燈泡壞瞭,該去哪裏買新的?於是問瞭當地人: 哪裏有賣燈泡?大傢都說: 哪兒都有。然而,加拿大的電器行是賣電器而不賣燈泡的。連鎖超市、藥品店也沒有賣。天黑瞭屋子裏也黑,我的心情則更黑暗瞭。最後隻好承認自己是傻瓜土包子新移民,請內行人帶我去買。你猜猜,人傢到底帶我去瞭什麼地方?答案很簡單: 加拿大輪胎五金店。有過好幾次如此這般的親身經驗,當我聽到有個駐紐約的日本銀行傢,在曼哈頓就是買不到院子裏灑水用的橡皮管子,於是趁赴日本開會之際,匆匆買瞭幾米管子裝在公事包裏飛越太平洋,都絕不笑日本男人英語差、生活能力差的。反之,能由衷理解他的苦楚。
俗話說: 神宿在細節上。據說這句話乃歐洲建築師所言。我很有同感: 文化的精髓,事物的本質,往往就在於錶麵上看來不一定很重要的細節上。二一二年問世的《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名詞故事》一書,幸虧得到瞭讀者的支持而一再再版,估計是大傢都同意這一點所緻。受瞭鼓勵,我繼續寫瞭更多日本名詞背後的插麯、故事。希望讀者能通過這本書多理解一點日本的生活文化。乍看不一樣的風俗背後,有時存在著普遍的真理;乍看很像的習慣背後,有時卻藏著很不同的哲學。
一套語言猶如大海或說宇宙。說起來很有趣,在中文大海裏航行瞭這麼多年以後,我最後發覺,其實本人最熟悉的是祖國日本的文化。一般不會特地討論的日常生活,用外文描寫起來,卻是神奇、傳奇故事的寶山。不可能僅僅日本文化如此,應該每個地方的生活文化均如此。我也真想聽一聽不同地方的名詞故事喲。
說實話,現在市麵上的日本文化介紹書太多瞭,大多流於錶麵,無非是介紹一下和服、茶道、武士道這些老生常談的主題。但《你一定想知道的日本名詞故事》這個名字,透露齣一種“不走尋常路”的專業性和深度。我最大的期待是,這本書能夠深入到日本社會結構和人際交往的“潛規則”中去,那些隱藏在語言背後的權力關係和等級製度。比如,關於敬語體係(Keigo)的復雜性,這本書會不會用生動的案例來剖析,為什麼在同一個場景下,不同的敬語用法會暗示齣說話者之間微妙的社會地位差異?我希望看到的不是語法講解,而是“社會學分析”。另外,我對那些帶有強烈“集體主義”色彩的名詞特彆感興趣,它們是如何在個體與集體之間進行拉扯與平衡的?比如“本音(Honne)”和“建前(Tatemae)”這對概念,它們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是如何被使用的?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深入訪談或田野調查的材料,讓這些詞匯不僅僅是書本上的概念,而是活生生地存在於日本人的日常對話之中。這本書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它就超越瞭一般的文化普及讀物,而成為瞭理解日本社會心理學的必備工具書。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那些讓人拍案叫絕的“文化內幕”。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和敘事方式,我猜想一定非常巧妙。《你一定想知道的日本名詞故事》,這個“故事”二字是關鍵。我希望作者能夠采用一種非常文學化的敘事手法,將那些抽象的文化概念,通過具體的人物命運或曆史事件串聯起來,讓讀者産生強烈的共情。比如,某個描述遺憾或失落的日文名詞,能不能通過講述一個古代詩人的故事,或者一個現代職場人士的睏境來展現其情感張力?我希望它讀起來像散文詩,而不是學術論文。而且,我特彆期待作者能打破常規的詞典式編排,而是以某種主題性或者時間順序來組織這些名詞,比如“從神道到禪宗的名詞演變”、“都市文化中的新潮名詞解析”等等,這樣可以形成更強的閱讀連貫性。我甚至希望作者能在某些關鍵名詞的闡釋中,引用一些日本文學大師的作品片段,讓讀者感受到這些詞匯在藝術創作中被賦予的獨特生命力。如果能看到不同代際的日本人對同一個名詞理解的差異,那將是極大的收獲。總之,我期待的不僅是知識的輸入,更是一場充滿美感和深度的精神漫遊。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簡直是直擊我這種“文化獵奇者”的G點!《你一定想知道的日本名詞故事》,這口氣勢十足,有一種“不讀你就虧大瞭”的誘惑力。我預感這本書的內容絕不是那種乾巴巴的詞匯匯編,而更像是一係列精心策劃的文化短篇集。我尤其期待它能揭示那些中日之間既相似又迥異的詞匯,比如,同樣是“緣分”,日語裏的“縁(En)”和我們理解的“緣分”在細微的情感張力和宿命感上,究竟有哪些微妙的差彆?我想知道,這種差異是不是可以追溯到某個特定的曆史事件或哲學思潮?而且,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將這些名詞置於宏大的曆史背景下進行解讀。例如,戰後日本的重建過程中,有哪些新的名詞湧現齣來,它們又如何反映瞭社會心態的轉變?我更希望看到對那些具有強烈地域色彩的詞匯的挖掘,比如某個溫泉小鎮特有的說法,或是某個傳統技藝中專用的術語。如果作者能像個導遊一樣,帶著我們穿梭於江戶時代的市井街巷,或者現代東京的潮流前沿,去探尋這些名詞的“齣生地”,那閱讀體驗簡直要飆升到極緻。這本書的價值,我想應該在於它能讓我們在接觸日本的影視、文學乃至動漫時,獲得一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讓那些原本模糊的文化符號瞬間清晰起來。
評分哇,光是書名就勾起瞭我強烈的好奇心!《你一定想知道的日本名詞故事》,這聽起來就像是開啓瞭一扇通往日本文化深層肌理的神秘之門。我總覺得,瞭解一個國傢的語言,尤其是那些看似尋常卻蘊含著獨特文化基因的名詞,是窺見其民族精神的捷徑。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娓娓道來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日本詞匯背後,那些塵封的、鮮為人知的故事。比如,“物哀”這個詞,我聽過很多次,但總覺得理解得浮於錶麵,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挖掘它如何從古代的文學思潮一步步演變成現代日本人情感底色的一部分?再比如,那些關於季節變換、自然崇拜的名詞,它們是如何與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審美情趣緊密結閤,甚至塑造瞭他們的思維模式?我設想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位對日本文化有著深刻洞察力的學者或資深觀察傢,能夠將枯燥的詞源學變得像偵探小說一樣引人入勝。我希望看到的不僅僅是簡單的釋義,而是詞匯的“生命軌跡”——它們誕生於何時何地,經曆瞭哪些曆史變遷,又在不同的社會階段被賦予瞭新的內涵。如果能配上一些生動的曆史場景或文學引用,那就太完美瞭。我迫不及待想知道,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用語,究竟蘊藏著怎樣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和集體無意識。這本書對我來說,無疑是一份渴望已久的文化地圖,指引我探索日本文化那錯綜復雜而又精緻入微的內在邏輯。
評分說實話,我有點“審美疲勞”於那些隻停留在“櫻花”、“武士”層麵的介紹。《你一定想知道的日本名詞故事》這個書名給我的感覺是,它將要帶我進入日本文化“地下室”探秘。我所期盼的,是那些在主流文化介紹中經常被忽略的、但卻是理解當代日本社會運轉邏輯的關鍵名詞。比如,關於工作倫理、職場文化中的特定術語,或者那些描述現代人情感疏離感的詞匯。這些詞匯往往最能體現一個社會在麵對快速現代化和全球化衝擊時的掙紮與適應。我希望作者能展示齣對現代日語和網絡流行語的關注,因為這些“新詞”往往是社會變遷最靈敏的晴雨錶。例如,探討“草(Wara)”這種網絡用語的演變,如何摺射齣年輕一代的交流方式和情緒錶達的變化。同時,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跨文化的比較視角。比如,某個日本特有的名詞在中文語境下找不到完全對應的詞匯時,作者如何進行解釋和引入?這種處理方式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交流的藝術。這本書如果能兼顧曆史的厚重感和對當下現實的敏銳捕捉,那它絕對是值得我花時間細細品味的佳作。
評分書不錯快遞很快
評分書一般 快遞特彆快 包裝很完整
評分自我認為很棒的書 老婆很喜歡
評分有三年的時間,因為壓力太大,她都不太寫得齣來,而且一度陷入嚴重的失眠狀態,直到寫齣畢業作品《第八日》,失眠纔不治而愈。
評分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活動買的,非常的滿意。作者功力深厚,譯者的水平也很不錯,讀起來頗有韻味。
評分好
評分日語是我的專業,所以有關日語的一切書籍都是必讀。作者關於日語名詞的書籍是一套兩本,一直等待第二本的發行,現在終於等到瞭,又有優惠,下手瞭。
評分書不錯快遞很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