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汉英对照》是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尼采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该书文笔绮丽,哲理深沉。这本以散文诗体写就的杰作,以奇异灼见和警世招语宣讲“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用如诗如歌的语言,道出了作者对人生、痛苦、欢乐、期许的深邃体悟。
在这本书里,尼采宣告“上帝死了”,让“超人”出世,于是近代人类思想的天空有了一道光耀千年的奇异彩虹。
1896年德国著名音乐家理查·施特劳斯创作了同名交响诗。 ?
尼采(1844年—1900年),德国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诗人和散文家。他很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确是一本好书。它以朗诵诗的形式表达了尼采的全部基本思想。
——勃兰克斯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哲学中的诗歌。它以直觉的、片断的、格言体的形式表述了尼采几乎所有的重要的哲学思想,是公认的尼采伟大的作品。
——楚图南
谁没有听说过尼采呢?可是,在听说过他的人中间,有多少人读过他的著作呢?如果你不想再根据由来已久的误解去判断他,请打开他的书吧。你是一个热爱人生、带着泪水感受和思索着人生的人吗?你将被他的同样的热情和真诚所感动。你是一个美的追求者和鉴赏者吗?你将陶醉于他的文学之精美和风格之奇特。你仅仅是一个冷静的研究者?好吧,如果你在他身上探溯现代西方种种思潮的源头,至少你不会完全白下工夫。
——周国平
WHEN Zarathustra was thirty years old, he left his home and the lake of his home, and went into the mountains. There he enjoyed his spirit and his solitude, and for ten years did not weary of it. But at last his heart changed,- and rising one morning with the rosy dawn, he went before the sun, and spake thus unto it:
Thou great star! What would be thy happiness if thou hadst not those for whom thou shinest!
For ten years hast thou climbed hither unto my cave: thou wouldst have wearied of thy light and of the journey, had it not been for me, mine eagle, and my serpent.
当查拉图斯特拉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了自己的家,离开了家中的湖泊,跑去了山里。他在这里尽情地享受着他的精神和孤寂,在十年的时间里,他从未感到厌烦。但是最终,他改变了心意——有一天清晨他在破晓时分就起了床,他来到太阳的面前,然后对太阳说出了以下这些话:
“伟大的星球啊!倘若那些被你照亮的人们都消失了,那么你还会拥有什么快乐啊!”
“在这十年间,你总是来拜访我的山洞;倘若没有我,我的老鹰还有我的蛇,你肯定会对你那耀眼的光芒以及这段旅程感到无聊至极。”
对于一个在现代社会中努力寻找意义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人文关怀和批判锋芒是其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尽管尼采的语言时常显得高傲和难以亲近,但其核心是对“人”本身的深切关注——不是对某个阶级的抨击,而是对普遍人性中平庸、怯懦、以及对“最后的人”的忧虑。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权力意志”和“超人”的探讨感到着迷。它们并非简单的政治口号,而是对个体生命潜能的终极激发。它仿佛在耳边低语:不要满足于安逸和既定的真理,去成为那个能够自我立法、能够超越自己局限的生命形态。这种对个体能动性的极致推崇,在充斥着标准答案和群体认同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和振聋发聩。它不是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而是以一种近乎残忍的真诚,撕开所有的虚饰,让我们直面“我们可以成为什么样”的巨大可能性与责任。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时,立刻被一种深沉的、近乎预言式的语气所笼罩。它并非那种平铺直叙、逻辑严密的学术论述,更像是一场宏大而又私密的独白,一位先知从高山之巅向世人发出的呼唤。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理解”,不如说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攀登。你不得不调动起所有的感官和思考的韧性,去跟上这位思想巨匠那如闪电般疾驰的意识流。有时候,你会感觉自己被他高高抛起,悬浮在概念与象征的迷雾之中,感到一种近乎眩晕的迷茫;但下一秒,他又会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清晰,刺破迷雾,让你瞥见他试图揭示的某种冰冷而震撼的真理碎片。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具侵入性的,它不迎合读者的舒适区,反而不断地挑战你既有的世界观和道德基石。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凿子,试图雕刻出你灵魂深处的轮廓,迫使你直面“上帝已死”之后,人类存在的虚无与重估一切价值的艰巨使命。这种震撼和挑战感,是其他许多哲学入门读物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质量,尤其是在处理那些尼采式的、充满奇特复合词和极端修辞的句子时,展现了译者极高的文学素养和哲学洞察力。我深知,将德语的哲学思辨精准地转译成中文,同时又要尽可能保留其原有的磅礴气势和讽刺意味,难度极高。在这本对照读物中,我多次停下来比较中德两文的处理方式。中文译文的流畅性令人赞叹,它成功地将那些晦涩的概念梳理得条理清晰,使得普通读者也能一窥其堂奥。同时,译者在关键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汇上,显然是做了大量的斟酌,使得中文的表达力度并未完全逊色于原文的锐利。这种高水准的翻译,避免了将原著降格为枯燥的“哲学辞典”,而是将其打造成了一部可以被深度品味的文学巨著。这种对文本尊重的态度,让我在阅读时感到非常安心,确信自己正在接受一场高质量的思想洗礼。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铜版纸的质感,加上那沉稳的封面设计,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庄重感,仿佛触摸到了一份跨越时空的智慧结晶。我特别欣赏它在字体选择上的考量,中文字体清晰有力,德文原版的字体也得到了很好的还原,那种古典的韵味扑面而来。更重要的是,这汉英对照的编排方式,简直是为我这种在阅读理解上时常需要“拐杖”的读者量身定做的。很多哲学著作,即便是翻译得再精妙,也难免会失却原著的微妙张力。有了并列的原文,我便能随时对照,去捕捉尼采那特有的、如诗歌般跳跃又如箴言般凝练的语调。初读时,我习惯性地先看中文译文,建立一个大致的理解框架,随后便会沉浸于德语的语境中,感受那些词语在特定历史文化土壤中迸发出的原始力量。这种交互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文本的深入挖掘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被译者的理解所“框定”。这种细致入微的装帧设计,无疑是对这部伟大作品应有的尊重,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度。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与节奏感令人称奇。它不是一个线性的叙事,而更像是一组组精心编排的乐章,或者说是不同主题的交响变奏。每一章的标题都充满了象征意味,而内容则在狂喜、嘲讽、沉思和预言之间频繁切换。你很少能找到一个完全平静的段落,即便是在描写“幽居”时,那份宁静也暗藏着火山爆发前的躁动。这种不稳定的、充满张力的内在结构,完美地契合了书中人物——查拉图斯特拉——那不安分的精神内核。我发现,如果试图用传统的“读完一个论点,再进入下一个论点”的方式来消化它,很容易会感到断裂和疲惫。最好的方式,或许是将其视为一系列“顿悟的瞬间”的集合,允许自己沉浸在某一段话的意境中,反复咀嚼其韵味,而不是急于寻找一个明确的、总结性的结论。正是这种非线性的、音乐般流动的叙事,赋予了这部作品一种永恒的生命力,让它能够跨越时代依然保持着如此强大的感染力。
评分上边是新华书店全价买的,下边是京东买的。一摸纸质就知道是盗版的,粗糙,哎,好了好几本都是粗糙的盗版,真失望,京东现在让人越来越失望了。
评分不知道为什么买这本书,等我看完了再来评论吧。
评分翻译比特差 绕口
评分不知道为什么买这本书,等我看完了再来评论吧。
评分值得看看
评分翻译比特差 绕口
评分值得看看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值得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