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史·隋唐卷

中国儒学史·隋唐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启智 著
图书标签:
  • 儒学史
  • 隋唐
  • 中国哲学
  • 历史
  • 文化
  • 隋朝
  • 唐朝
  • 学术史
  • 思想史
  • 中国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89252
版次:1
商品编码:1083364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2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儒学史.隋唐卷》详述了儒学在隋唐时期的发展历程。因隋唐儒学几乎涵盖中古学术的所有领域,故此卷在结构上采取古代学术与现代学科相结合的方式,将隋唐儒学分为五个阶段,以时间为经,人物为纬;内容方面则捡取处于学术核心部位的经学、哲学、政治、史学、经济、礼法思想予以论列,通过对隋唐史料的挖掘与辨析,予以抉发阐述,较为全面地勾勒出了隋唐儒学发展的脉络及其概貌,力图厘清隋唐儒学的特点。同时,《中国儒学史·隋唐卷》力图深入揭示学术与治乱的关系。本卷的写作“抱定忠实于古人本意为主,参酌后世评价为辅,不作随意发挥定性的原则”,力图客观地、尽可能接近真实地揭示隋唐先儒真正的思想价值,并给予恰当的历史定位。

目录

《中国儒学史.隋唐卷》
绪论
第一章 隋代的儒学
第一节 隋代儒学与政治
第二节 隋代儒学源流概貌
第三节 刘焯的生平与学术思想
第四节 刘炫的生平与学术思想
附录 二刘的经学与《五经正义》
第二章 河汾之学的兴起
第一节 王通事迹考辨
第二节 王通的思想体系
第三节 河汾之学的兴起
第四节 河汾之学与《中说》的历史意义
第三章 初唐的儒学
第一节 唐初对儒家正统地位的确认
第二节 唐太宗的政治及礼乐教化思想
第三节 魏征的谏诤精神与政教思想
第四节 颜师古与陆德明
第四章 唐代的经学成就——从《五经正义》、九经正义到《开成石经》
第一节 孔颖达与《五经正义》的撰修
第二节 《五经正义》的学术思想
第三节 九经正义的续成
第四节 从《五经壁本》到《开成石经》
第五章 唐代儒家的史学理论
第一节 唐初修史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吴兢与《贞观政要》
第三节 刘知几的社会史论及对儒学传统的发扬
第四节 杜佑《通典》的史学及“礼法刑政”思想
第六章 盛唐时期的儒学及其制度化
第一节 唐玄宗的崇经《孝经注》及其影响
第二节 张说的复古思想与封禅泰山
第三节 《大唐开元礼》在礼制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第四节 《唐律疏议》与《大唐六典》的儒家法制精神
第七章 中唐儒家的经世思想
第一节 经世济民——刘晏的经济改革
第二节 絮矩之道——陆贽的政治理想
第三节 春秋大义——中唐的经学新风
第四节 极深研几——唐儒对汉晋易学的继承与整合
第八章 唐代古文运动——儒学复兴
第一节 韩愈、李翱的生平
第二节 韩愈的道论与道统说
第三节 李翱的复性论
第四节 韩愈、李翱在儒学史上的地位
第九章 柳宗元、刘禹锡的儒学思想
第一节 柳宗元、刘禹锡的生平
第二节 柳宗元的道论与天论
第三节 刘禹锡的天入之辨
第四节 柳、刘融佛入儒及其在儒学史上的意义
第十章 晚唐五代的儒学改革
第一节 林慎思、张弧的儒学思想
第二节 皮日休及其儒学思想
第三节 罗隐的思想及其特色
第四节 陆龟蒙的思想及其特点
后记

前言/序言







《中国儒学史·隋唐卷》简介 引言 儒学,作为中华文明的基石,其思想流变与历史演进是中国思想史乃至世界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儒学史》系列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阐释儒学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脉络、理论创新、社会影响及其与其他思想文化的互动,为读者呈现一幅全面而深入的儒学图景。本卷《中国儒学史·隋唐卷》将目光聚焦于中国历史上承接南北朝分裂、迈向大一统的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国家制度不断完善,思想文化空前繁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儒学不仅迎来了复兴和发展,更在与佛教、道教等新兴思潮的碰撞与融合中,完成了重要的转型,为后世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代背景:走向统一与开放的隋唐 隋朝以短暂而辉煌的统一,结束了中国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为唐朝的盛世奠定了政治和制度基础。隋朝在继承前朝遗产的同时,大力改革,如创立科举制度,重新确立了官僚体系,这些都为儒学在国家层面的复兴创造了条件。然而,隋朝的短暂也意味着其思想制度的奠基工作尚未完成。 唐朝,特别是其前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在政治上,唐朝建立了稳定而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通过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的姿态,展现出自信、包容的文化气象。经济上,国家稳定,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对外交流方面,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佛教、景教、摩尼教等外来宗教和文化大量传入,与本土文化展开了深刻的对话与融合。这种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时代背景,为儒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儒学在隋唐的复兴与整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盛行,佛教也日益兴盛,儒学在一定程度上边缘化。隋唐时期,随着国家统一和意识形态的需要,儒学开始重新被重视。 在隋朝,官方开始重新推崇儒学,编纂了《五经》、《三礼》、《春秋三传》等儒家经典,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虽然隋朝短暂,但其确立的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教育和选官制度,为唐朝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朝则将儒学推向了新的高度。唐太宗李世民“崇儒重道”,提倡以儒家思想治国,并亲自参与儒学经典的研究和讲学。他下令整理、注解和刊刻儒家经典,如《五经正义》的编纂,标志着儒学经典得到了官方的统一和规范。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使得儒家学说成为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极大地提高了儒学的影响力。 唐朝时期,儒学不再仅仅是书斋里的学问,它深入到政治、法律、教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官方的推崇和制度的保障,使得儒学在隋唐成为一种显赫的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家政治的运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儒学与佛教、道教的互动与融合 隋唐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时代,佛教的鼎盛和道教的兴起,对儒学提出了挑战,也促使儒学进行自我调整和创新。 佛教在隋唐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其深刻的哲学思想、精妙的修行方法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对当时的士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面对佛教的冲击,儒家学者并非一味排斥,而是开始了积极的回应。一部分儒者试图从儒家经典中寻找能够与佛教进行对话的资源,如对“仁”、“道”等概念进行更深入的哲学阐释。另一部分则直接与佛教进行辩论,批驳佛教的“出世”思想,强调儒家的“入世”责任和世俗价值。 道教在隋唐时期也获得了官方的支持,尤其是在唐朝,皇室尊老子为祖先,道教得到很大的发展。道教的神秘主义、养生思想以及对自然的崇尚,也吸引了部分士人。儒学与道教的互动,体现在儒者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和转化,以及对道教的批判。一些儒者在反思儒学僵化的同时,也从道教中汲取了关于自然、生命等方面的启示。 这种与其他思想文化的互动,促使儒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儒者们开始反思儒学的哲学深度,努力提升其理论体系的完备性。他们试图将儒家伦理与佛教的智慧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思想范式。这种互动并非简单的融合,更是一种激烈的辩论和深刻的张力,在这种张力中,儒学得以保持其生命力,并不断发展。 儒学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在隋唐时期,儒学在继承先秦和汉代儒学的基础上,进行了诸多创新。 一、经典诠释的深化与系统化 唐朝官方组织编纂的《五经正义》,是对儒家经典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官方统一注释。这部著作集历代经学之大成,对五经的义理、音读、章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成为后世儒学研究的重要依据。这标志着儒学经典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二、与佛教、道教的哲学对话 面对佛教“万物皆空”和道教“无为而治”的思想,儒家学者更加注重对“道”、“理”、“性”等本体论和宇宙论问题的探讨。韩愈的《原道》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他力图重新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强调儒家“仁义”的核心价值,并对佛教和道教的“虚无”、“出世”思想提出批评。 三、政治伦理的再强调 在隋唐盛世,国家治理的经验也促使儒学学者进一步探讨政治伦理。以“君臣父子”为核心的社会伦理在唐朝得到了强化,但同时,关于“民本”、“德政”的思想也得到了新的发展。一些学者在实践中,对儒家的政治理念进行了新的诠释,强调君主的责任和百姓的福祉。 四、教育制度对儒学传播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儒家经典成为士人学习和考试的必修内容,这不仅使得儒学知识在社会上广泛普及,也培养了一大批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知识分子群体。学校教育的规范化,也为儒学思想的代代相传提供了制度保障。 五、韩愈与柳宗元的儒学复兴运动 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也是儒学复兴的重要人物。他们反对当时文坛盛行的骈文和浮华文风,提倡回归先秦两汉朴实自然的文学风格。在思想上,他们都高度重视儒家之道,韩愈更是积极抨击佛老,大力倡导“道统”思想,力图重塑儒学在思想界的地位。柳宗元也继承了韩愈的精神,并在其政治思想中融入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他们的努力,为唐代后期的儒学复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其他重要儒学流派与人物 除了韩愈等重要的思想家,隋唐时期还有许多学者在各自的领域对儒学进行了贡献。例如,对《周易》、《尚书》等经典的深入研究,对儒家礼乐制度的探讨,以及在史学、文学等领域对儒家思想的体现。虽然不如后世的宋明理学那样形成系统化的学派,但隋唐时期的儒学发展,为后来的理学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结论 《中国儒学史·隋唐卷》所呈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变革的儒学发展时期。在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儒学在国家统一、社会变迁、文化多元的背景下,经历了复兴、整合、创新与发展的复杂过程。它既是对前代儒学的继承与整理,也是对新时代挑战的回应与调整。儒学在与佛教、道教等其他思想文化的互动中,不断深化其哲学内涵,拓展其社会功能,并最终成为支撑隋唐盛世的重要意识形态。本卷旨在深入挖掘这一时期儒学的丰富内涵,解析其思想特征,展现其历史地位,为理解中国儒学的发展脉络提供一个关键的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我非常喜欢,它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而是带着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感,即使是涉及到比较复杂的哲学思辨,也能被作者用清晰的语言阐释清楚。读起来非常流畅,完全没有那种“啃大部头”的枯燥感。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不同学派的争论时,常常会穿插一些生动的历史场景,这使得抽象的儒学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比如,在谈及早期儒者对佛、道的批判时,那种针锋相对的气氛仿佛就在眼前。对我来说,最宝贵的是,它让我看到了隋唐儒学并非一个静止的教条,而是一个在碰撞、吸收、再创造中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这种动态的视角,彻底改变了我过去对“中古儒学”的刻板印象。它清晰地展现了儒学如何从魏晋的颓势中挣扎而出,并在李唐的土壤上孕育出新的生命力,这中间的艰辛与智慧,都浓缩在了这本薄薄的书中。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哲学史有长期关注的爱好者,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处理历史的连续性与断裂性上做得尤为出色。隋朝的短暂与唐朝的辉煌之间的过渡期,往往是史家容易略写的部分,但本书却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揭示了隋代如何为唐代的儒学复兴奠定了基础。作者对于“经学”在这一时期的演变,特别是注疏体系的完善,分析得极其透彻。我特别关注的那些关于“四书”雏形和早期诠释的讨论,书中提供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这让我对后来的宋明理学有了更坚实的前置认知。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是跟着一位博学的向导,在隋唐的学术迷宫中穿行,每到一个岔路口,作者都能给出最可靠的指引,并解释清楚通往不同方向的风景有何不同。这种引导式的阅读体验,是很多严肃学术著作难以提供的。

评分

读完此书,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特别是对唐代儒学如何与科举制度深度融合这一点,书中的分析视角非常新颖。以往我总觉得科举制是儒学的工具,但这本书让我看到,儒学本身也在科举的压力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它必须变得更加务实、更具操作性,才能在选拔人才的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作者对“义理”与“辞章”之争的梳理,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那些关于真理的探讨和文采的追求,在那个时代交织出了复杂的图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中避免了简单的褒贬,而是力求还原历史的复杂性。比如,面对新兴的文人政治和士大夫阶层,儒学如何为他们的权力合法性提供辩护,同时又如何被他们反过来改造,这些都写得淋漓尽致。对于想深入理解唐代社会文化结构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不可多得的指南,它不仅仅是梳理了思想,更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时代群像。

评分

坦白说,我原本以为隋唐儒学无非就是对汉代经学的简单继承,但在阅读完《中国儒学史·隋唐卷》后,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看法太过浅薄了。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有力地证明了隋唐时期是中国儒学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化站”。它不仅仅是承接了汉学,更关键的是,它开始吸纳佛道思想的某些逻辑框架,进行自我革新,为后世理学的诞生做了必要的思想铺垫。作者对“三教融合”的讨论极其精妙,他没有简单地论断儒学是否被稀释,而是考察了它如何在吸收外来影响后,重铸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深度的剖析,让我对“中古时期”的文化心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官学与私学的张力分析,这种权力结构对思想传播的影响,被揭示得十分到位,使得整部书的学术视野更为开阔,不再局限于纯粹的文本解读。

评分

这本《中国儒学史·隋唐卷》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在对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脉络梳理上,作者展现出了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见解。我一直对那个时代思潮的变迁很感兴趣,想知道在佛教、道教盛行的背景下,儒家思想是如何保持其核心地位并实现自我调适的。书中对韩愈、李翱等关键人物的论述非常精彩,他们如何回应时代的挑战,如何重塑儒学的新格局,读来令人深思。比如,关于“道统”与“政统”的讨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之视为对立面,而是深入剖析了其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全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合理,从隋代的复兴到唐代的鼎盛与转型,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对于我这样既想了解宏观历史走向,又想探究具体思想细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平台。细节之处的考据也十分到位,引用的史料和文献都很有说服力,让人感受到作者在治学上的严谨态度。

评分

非常好,很滿意,值得推薦。。。

评分

不错的书,活动购入,值得一看。

评分

不错的书,活动购入,值得一看。

评分

好书到手,心里高兴。

评分

非常好!我非常非常喜欢这本书!这是我的专业!

评分

很好的,送货快,实惠,

评分

这一批单都是寄到家里,哈哈,不用从学校再搬运了:)

评分

价格相当的便宜,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

趁着发放优惠券的时候入手这套书,非常划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