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史.隋唐卷》
绪论
第一章 隋代的儒学
第一节 隋代儒学与政治
第二节 隋代儒学源流概貌
第三节 刘焯的生平与学术思想
第四节 刘炫的生平与学术思想
附录 二刘的经学与《五经正义》
第二章 河汾之学的兴起
第一节 王通事迹考辨
第二节 王通的思想体系
第三节 河汾之学的兴起
第四节 河汾之学与《中说》的历史意义
第三章 初唐的儒学
第一节 唐初对儒家正统地位的确认
第二节 唐太宗的政治及礼乐教化思想
第三节 魏征的谏诤精神与政教思想
第四节 颜师古与陆德明
第四章 唐代的经学成就——从《五经正义》、九经正义到《开成石经》
第一节 孔颖达与《五经正义》的撰修
第二节 《五经正义》的学术思想
第三节 九经正义的续成
第四节 从《五经壁本》到《开成石经》
第五章 唐代儒家的史学理论
第一节 唐初修史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吴兢与《贞观政要》
第三节 刘知几的社会史论及对儒学传统的发扬
第四节 杜佑《通典》的史学及“礼法刑政”思想
第六章 盛唐时期的儒学及其制度化
第一节 唐玄宗的崇经《孝经注》及其影响
第二节 张说的复古思想与封禅泰山
第三节 《大唐开元礼》在礼制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第四节 《唐律疏议》与《大唐六典》的儒家法制精神
第七章 中唐儒家的经世思想
第一节 经世济民——刘晏的经济改革
第二节 絮矩之道——陆贽的政治理想
第三节 春秋大义——中唐的经学新风
第四节 极深研几——唐儒对汉晋易学的继承与整合
第八章 唐代古文运动——儒学复兴
第一节 韩愈、李翱的生平
第二节 韩愈的道论与道统说
第三节 李翱的复性论
第四节 韩愈、李翱在儒学史上的地位
第九章 柳宗元、刘禹锡的儒学思想
第一节 柳宗元、刘禹锡的生平
第二节 柳宗元的道论与天论
第三节 刘禹锡的天入之辨
第四节 柳、刘融佛入儒及其在儒学史上的意义
第十章 晚唐五代的儒学改革
第一节 林慎思、张弧的儒学思想
第二节 皮日休及其儒学思想
第三节 罗隐的思想及其特色
第四节 陆龟蒙的思想及其特点
后记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我非常喜欢,它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而是带着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感,即使是涉及到比较复杂的哲学思辨,也能被作者用清晰的语言阐释清楚。读起来非常流畅,完全没有那种“啃大部头”的枯燥感。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不同学派的争论时,常常会穿插一些生动的历史场景,这使得抽象的儒学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比如,在谈及早期儒者对佛、道的批判时,那种针锋相对的气氛仿佛就在眼前。对我来说,最宝贵的是,它让我看到了隋唐儒学并非一个静止的教条,而是一个在碰撞、吸收、再创造中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这种动态的视角,彻底改变了我过去对“中古儒学”的刻板印象。它清晰地展现了儒学如何从魏晋的颓势中挣扎而出,并在李唐的土壤上孕育出新的生命力,这中间的艰辛与智慧,都浓缩在了这本薄薄的书中。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哲学史有长期关注的爱好者,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处理历史的连续性与断裂性上做得尤为出色。隋朝的短暂与唐朝的辉煌之间的过渡期,往往是史家容易略写的部分,但本书却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揭示了隋代如何为唐代的儒学复兴奠定了基础。作者对于“经学”在这一时期的演变,特别是注疏体系的完善,分析得极其透彻。我特别关注的那些关于“四书”雏形和早期诠释的讨论,书中提供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这让我对后来的宋明理学有了更坚实的前置认知。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是跟着一位博学的向导,在隋唐的学术迷宫中穿行,每到一个岔路口,作者都能给出最可靠的指引,并解释清楚通往不同方向的风景有何不同。这种引导式的阅读体验,是很多严肃学术著作难以提供的。
评分读完此书,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特别是对唐代儒学如何与科举制度深度融合这一点,书中的分析视角非常新颖。以往我总觉得科举制是儒学的工具,但这本书让我看到,儒学本身也在科举的压力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它必须变得更加务实、更具操作性,才能在选拔人才的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作者对“义理”与“辞章”之争的梳理,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那些关于真理的探讨和文采的追求,在那个时代交织出了复杂的图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中避免了简单的褒贬,而是力求还原历史的复杂性。比如,面对新兴的文人政治和士大夫阶层,儒学如何为他们的权力合法性提供辩护,同时又如何被他们反过来改造,这些都写得淋漓尽致。对于想深入理解唐代社会文化结构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不可多得的指南,它不仅仅是梳理了思想,更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时代群像。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以为隋唐儒学无非就是对汉代经学的简单继承,但在阅读完《中国儒学史·隋唐卷》后,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看法太过浅薄了。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有力地证明了隋唐时期是中国儒学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化站”。它不仅仅是承接了汉学,更关键的是,它开始吸纳佛道思想的某些逻辑框架,进行自我革新,为后世理学的诞生做了必要的思想铺垫。作者对“三教融合”的讨论极其精妙,他没有简单地论断儒学是否被稀释,而是考察了它如何在吸收外来影响后,重铸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深度的剖析,让我对“中古时期”的文化心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官学与私学的张力分析,这种权力结构对思想传播的影响,被揭示得十分到位,使得整部书的学术视野更为开阔,不再局限于纯粹的文本解读。
评分这本《中国儒学史·隋唐卷》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在对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脉络梳理上,作者展现出了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见解。我一直对那个时代思潮的变迁很感兴趣,想知道在佛教、道教盛行的背景下,儒家思想是如何保持其核心地位并实现自我调适的。书中对韩愈、李翱等关键人物的论述非常精彩,他们如何回应时代的挑战,如何重塑儒学的新格局,读来令人深思。比如,关于“道统”与“政统”的讨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之视为对立面,而是深入剖析了其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全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合理,从隋代的复兴到唐代的鼎盛与转型,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对于我这样既想了解宏观历史走向,又想探究具体思想细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平台。细节之处的考据也十分到位,引用的史料和文献都很有说服力,让人感受到作者在治学上的严谨态度。
评分非常好,很滿意,值得推薦。。。
评分不错的书,活动购入,值得一看。
评分不错的书,活动购入,值得一看。
评分好书到手,心里高兴。
评分非常好!我非常非常喜欢这本书!这是我的专业!
评分很好的,送货快,实惠,
评分这一批单都是寄到家里,哈哈,不用从学校再搬运了:)
评分价格相当的便宜,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趁着发放优惠券的时候入手这套书,非常划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