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NP路由交换学习指南

HCNP路由交换学习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仕耿 著
图书标签:
  • HCNP
  • 路由交换
  • 网络技术
  • 华为
  • 认证
  • 学习指南
  • 网络工程师
  • 通信技术
  • HCNA
  • 网络基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6400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948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ICT认证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0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针对HCNP级别的每项网络技术知识做单独、细致的讲解,易于学习且可读性强。
2.详细讲述每个技术的来龙去脉以及各个技术解决方案中相关的联系,让读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以典型企业网络为模型,细致介绍每种网络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4.每个章节都附有练习题、思考题以及答案,供读者对技术问题加深思考,总结回顾。
5.本书为华为官方出版的认证培训实验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配套华为HCNP-R&S;的学习指导用书,全书共包含14章,内容包括路由基础、RIP、OSPF、IS-IS、路由重分发、路由策略与PBR、BGP、以太网交换、以太网安全、STP、VRRP、组播、MPLS与MPLS VPN、附录:习题答案。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不仅能够熟悉HCNP-R&S;中的知识要点,更加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全书内容丰富,书中的每一章不仅安排了介绍理论知识的详细内容,还穿插了丰富的案例,让读者能够快速掌握相关技术或协议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目录

第1章 路由基础 0
1.1 路由的基本概念 2
1.1.1 路由的基本概念 3
1.1.2 路由表 4
1.1.3 路由信息的来源 6
1.1.4 路由的优先级 7
1.1.5 路由的度量值 8
1.2 静态路由 9
1.2.1 静态路由的基本概念 9
1.2.2 静态路由配置须知 12
1.2.3 默认路由 14
1.2.4 浮动静态路由 16
1.2.5 案例1:静态路由与BFD联动 18
1.2.6 案例2:静态路由与NQA联动 21
1.2.7 案例3:A与B互ping的问题 24
1.2.8 案例4:静态路由在以太网接口中的写法及路由器的操作 26
1.3 动态路由协议及分类 28
1.3.1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28
1.3.2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29
1.4 最长前缀匹配 30
1.5 路由汇总 33
1.6 黑洞路由 36
1.7 路由表与FIB表 38
1.8 习题 40
第2章 RIP 42
2.1 RIP的基本概念 44
2.1.1 RIP路由更新及接收 44
2.1.2 RIP路由更新与路由表 46
2.1.3 度量值 47
2.1.4 报文类型及格式 49
2.1.5 计时器 51
2.1.6 Silent-Interface 52
2.2 RIP的防环机制 53
2.2.1 环路的产生 53
2.2.2 定义最大跳数 55
2.2.3 水平分割 55
2.2.4 毒性逆转 57
2.2.5 触发更新 58
2.2.6 毒性路由 59
2.3 RIPv2 59
2.3.1 RIPv1及RIPv2 59
2.3.2 报文发送方式 60
2.3.3 报文认证 61
2.3.4 下一跳字段 62
2.3.5 路由标记 63
2.3.6 路由汇总 63
2.4 RIPv2的配置及实现 66
2.4.1 案例1:RIPv2基础配置 66
2.4.2 案例2:Silent-Interface 69
2.4.3 案例3:RIP路由手工汇总 70
2.4.4 案例4:RIP报文认证 75
2.4.5 案例5:配置接口的附加度量值 77
2.4.6 案例6:配置RIP发布默认路由 79
2.4.7 案例7:RIP路由标记 80
2.5 习题 82
第3章 OSPF 86
3.1 OSPF的基本概念 88
3.1.1 Router-ID 89
3.1.2 OSPF的三张表 90
3.1.3 度量值 92
3.1.4 报文类型及格式 93
3.1.5 邻接关系 98
3.1.6 网络类型 102
3.1.7 DR及BDR的概念 104
3.1.8 区域的概念及多区域部署 106
3.1.9 OSPF路由器的角色 109
3.2 LSA及特殊区域 110
3.2.1 LSA概述及常见LSA类型 110
3.2.2 LSA头部 111
3.2.3 LSA详解 112
3.2.4 区域类型及详解 132
3.2.5 判断LSA的新旧 137
3.3 OSPF协议特性 138
3.3.1 路由汇总 138
3.3.2 Virtual Link 140
3.3.3 默认路由 142
3.3.4 报文认证 144
3.3.5 转发地址 147
3.3.6 OSPF路由防环机制 149
3.3.7 OSPF路由类型及优先级 153
3.4 配置及实现 153
3.4.1 OSPF基础配置命令 153
3.4.2 案例1:OSPF单区域配置 156
3.4.3 案例2:Silent-Interface 159
3.4.4 案例3:OSPF多区域配置 161
3.4.5 案例4:调整OSPF Cost值 163
3.4.6 案例5:OSPF特殊区域 164
3.4.7 案例6:Virtual Link的配置 172
3.4.8 案例7:OSPF报文认证 174
3.4.9 案例8:OSPF多进程 175
3.5 习题 181
第4章 IS- IS 184
4.1 IS-IS概述 186
4.1.1 常用术语 186
4.1.2 OSI地址 187
4.2 IS-IS的基本概念 189
4.2.1 IS-IS的层次化设计 189
4.2.2 IS-IS路由器的分类 191
4.2.3 度量值 192
4.2.4 IS-IS的三张表 194
4.2.5 协议报文 198
4.2.6 LSP 200
4.2.7 网络类型 204
4.2.8 DIS与伪节点 207
4.2.9 邻居关系建立过程 211
4.2.10 邻居关系建立须知 213
4.3 协议特性 214
4.3.1 路由渗透 214
4.3.2 路由汇总 216
4.3.3 Silent-Interface 219
4.4 配置及实现 220
4.4.1 案例1:IS-IS基础配置 220
4.4.2 案例2:IS-IS路由渗透 223
4.4.3 案例3:IS-IS默认路由 224
4.4.4 案例4:IS-IS接口认证 227
4.5 习题 228
第5章 路由重分发 230
5.1 路由重分发的概念 232
5.2 案例1:RIP与OSPF之间的路由重分发 235
5.3 案例2:重分发直连路由到OSPF 238
5.4 案例3:重分发静态路由到OSPF 239
5.5 习题 240
第6章 路由策略与PBR 242
6.1 路由策略概述 244
6.2 Route-Policy 245
6.2.1 Route-Policy的基本概念 246
6.2.2 基础配置 247
6.2.3 案例1:在引入直连路由时调用Route-Policy 248
6.2.4 案例2:在引入静态路由时调用Route-Policy 249
6.2.5 案例3:Route-Policy在双点双向路由重分发场景中的部署 252
6.2.6 案例4:使用Route-Policy设置路由标记及过滤带标记的路由 259
6.3 Filter-Policy 260
6.3.1 案例1:Filter-Policy对RIP发送的路由进行过滤 261
6.3.2 案例2:Filter-Policy对RIP接收的路由进行过滤 263
6.3.3 案例3:Filter-Policy对于向OSPF发布的路由进行过滤 264
6.3.4 案例4:Filter-Policy对OSPF接收的路由进行过滤 266
6.4 IP前缀列表 268
6.4.1 IP前缀列表的基本概念 270
6.4.2 案例1:在Route-Policy中调用IP前缀列表 272
6.4.3 案例2:在Filter-Policy中调用IP前缀列表 273
6.5 PBR 274
6.5.1 案例:PBR基础实验 275
6.6 习题 278
第7章 BGP 280
7.1 BGP的基本概念 282
7.1.1 BGP对等体关系类型 283
7.1.2 IBGP水平分割规则 285
7.1.3 路由黑洞问题及BGP同步规则 287
7.1.4 路由通告 289
7.1.5 Router-ID 289
7.1.6 报文类型及格式 290
7.1.7 查看BGP对等体 292
7.1.8 BGP路由表 293
7.1.9 将路由发布到BGP 294
7.2 路径属性 296
7.2.1 Preferred_Value 297
7.2.2 Local_Preference 298
7.2.3 AS_Path 299
7.2.4 Origin 300
7.2.5 MED 301
7.2.6 Next_Hop 302
7.2.7 Atomic_Aggregate及Aggregator 305
7.2.8 Community 307
7.3 配置及实现 310
7.3.1 案例1:BGP基础实验 310
7.3.2 案例2:指定BGP更新源IP地址 314
7.3.3 案例3:BGP与非直连网络上的对等体建立EBGP会话 315
7.3.4 案例4:BGP路由自动汇总 317
7.3.5 案例5:BGP手工路由汇总 319
7.3.6 案例6:在network命令中使用Route-Policy修改路径属性 325
7.3.7 案例7:在peer命令中使用Route-Policy部署路由策略 327
7.3.8 案例8:在peer命令中使用Filter-Policy过滤路由 329
7.3.9 案例9:在peer命令中使用ip-prefix过滤路由 331
7.3.10 案例10:使用as-path-filter匹配BGP路由 331
7.3.11 复位BGP 334
7.4 路由反射器 335
7.4.1 路由反射器的基本概念 336
7.4.2 路由反射器环境下的路由防环 338
7.4.3 案例:路由反射器的基础配置 340
7.5 联邦 343
7.5.1 联邦的基本概念 343
7.5.2 AS_Path属性在联邦AS中的处理 345
7.5.3 案例:联邦的基础配置 346
7.6 BGP路由优选规则 349
7.6.1 案例1:优选Preferred_Value属性值最大的路由 350
7.6.2 案例2:优选Local_Preference属性值最大的路由 352
7.6.3 案例3:本地始发的BGP路由优于从其他对等体学习到的路由 354
7.6.4 案例4:优选AS_Path属性最短的路由 355
7.6.5 案例5:优选Origin属性为IGP的路由(相比于Origin属性为Incomplete的路由) 357
7.6.6 案例6:优选MED属性值最小的路由 359
7.6.7 案例7:EBGP路由的优先级高于IBGP路由 360
7.6.8 案例8:优选到Next_Hop的IGP度量值最小的路由 362
7.6.9 案例9:优选Cluster_List最短的路由 363
7.6.10 案例10:优选Router-ID最小的对等体所通告的路由 365
7.6.11 案例11:优选具有最小IP地址(Peer命令所指定的地址)的对等体通告的路由 366
7.7 习题 367
第8章 以太网交换 370
8.1 二层交换基础 372
8.1.1 MAC地址 373
8.1.2 以太网数据帧 375
8.1.3 MAC地址表 375
8.1.4 二层交换的工作原理 376
8.2 VLAN 379
8.2.1 VLAN的概念及意义 379
8.2.2 VLAN的跨交换机实现 382
8.2.3 接口类型 384
8.2.4 案例1:Access与Trunk类型接口的基础配置 388
8.2.5 案例2:深入理解交换机对数据帧的处理过程 390
8.2.6 案例3:Hybrid接口的配置 392
8.2.7 案例4:基于IP地址划分VLAN 394
8.2.8 案例5:由于缺少VLAN信息导致通信故障 395
8.3 实现VLAN之间的通信 397
8.3.1 使用以太网子接口实现VLAN之间的通信 397
8.3.2 案例1:路由器子接口的配置 401
8.3.3 使用VLANIF实现VLAN之间的通信 402
8.3.4 案例2:三层交换机配置案例 405
8.4 MUX VLAN 408
8.4.1 案例:MUX VLAN基础配置 410
8.5 VLAN聚合 411
8.5.1 案例:VLAN聚合基础配置 413
8.6 企业交换网络 415
8.7 习题 417
第9章 以太网安全 418
9.1 MAC地址表的配置及管理 420
9.2 接口安全 422
9.2.1 案例1:接口安全基础配置 423
9.2.2 案例2:Sticky MAC地址 426
9.3 MAC地址漂移与应对 427
9.3.1 案例1:配置接口MAC地址学习优先级 430
9.3.2 案例2:配置不允许相同优先级接口MAC地址漂移 430
9.3.3 案例3:配置基于VLAN的MAC地址漂移检测 431
9.3.4 案例4:配置全局MAC地址漂移检测 436
9.4 DHCP Snooping 440
9.4.1 DHCP Snooping基本机制 440
9.4.2 案例:DHCP Snooping的基础配置 442
9.5 习题 443
第10章 STP 446
10.1 STP 448
10.1.1 STP基本概念 449
10.1.2 STP的基本操作过程 452
10.1.3 STP报文 454
10.1.4 STP的时间参数 456
10.1.5 BPDU的比较原则 457
10.1.6 BPDU的交互与拓扑计算 457
10.1.7 STP接口状态 459
10.1.8 案例:STP的基础配置 460
10.2 RSTP 463
10.2.1 RSTP接口角色 463
10.2.2 RSTP接口状态 465
10.2.3 BPDU 465
10.2.4 边缘接口 466
10.2.5 P A机制 467
10.2.6 保护功能 469
10.2.7 案例1:RSTP基础配置 473
10.2.8 案例2:RSTP错误地阻塞接口导致网络故障 475
10.3 MSTP 476
10.3.1 案例1:MSTP单实例 478
10.3.2 案例2:MSTP多实例 480
10.4 生成树的替代方案 482
10.5 习题 485
第11章 VRRP 488
11.1 VRRP概述 490
11.2 基本概念 492
11.3 工作机制 494
11.3.1 报文格式 494
11.3.2 状态机 495
11.3.3 Master路由器的“选举” 497
11.3.4 工作过程 497
11.4 配置及实现 499
11.4.1 案例1:基础VRRP 499
11.4.2 案例2:监视上行链路 500
11.4.3 案例3:在路由器子接口上部署VRRP 502
11.4.4 案例4:在三层交换机上部署VRRP 504
11.4.5 案例5:VRRP+MSTP典型组网方案 506
11.5 习题 511
第12章 组播 512
12.1 组播技术基础 514
12.1.1 组播网络架构 516
12.1.2 组播IP地址 518
12.1.3 组播MAC地址 519
12.1.4 IGMP概述 520
12.2 IGMPv1 521
12.2.1 报文类型 521
12.2.2 IGMPv1查询及响应 522
12.2.3 IGMPv1组成员加入 524
12.2.4 IGMPv1组成员离开 524
12.2.5 IGMPv1查询器 525
12.3 IGMPv2 526
12.3.1 报文类型 526
12.3.2 IGMPv2查询及响应 527
12.3.3 IGMPv2组成员离开 527
12.3.4 IGMPv2查询器 528
12.3.5 案例1:IGMPv2基础配置 529
12.3.6 案例2:配置静态组播组 532
12.4 IGMPv3 533
12.4.1 报文类型 533
12.4.2 IGMPv3查询及响应 536
12.4.3 IGMPv3组成员离组 537
12.4.4 案例:IGMPv3基础配置 537
12.5 组播路由协议基础 539
12.5.1 组播分发树 540
12.5.2 认识组播相关表项 542
12.5.3 RPF 545
12.5.4 PIM概述 547
12.6 PIM-DM 547
12.6.1 协议报文 548
12.6.2 邻居关系 549
12.6.3 扩散过程 550
12.6.4 剪枝过程 554
12.6.5 嫁接过程 555
12.6.6 断言机制 557
12.6.7 案例:PIM-DM基础配置 559
12.7 PIM-SM 563
12.7.1 协议报文 564
12.7.2 RPT加入过程 565
12.7.3 RPT剪枝过程 567
12.7.4 源的注册过程 567
12.7.5 RPT到SPT的切换过程 570
12.7.6 PIM-SM DR 573
12.7.7 案例1:PIM-SM基础配置 574
12.7.8 案例2:DR的选举与控制 579
12.8 RP的发现 580
12.8.1 静态RP 580
12.8.2 BSR概述 583
12.8.3 BSR工作机制 584
12.8.4 案例:BSR的基础配置 588
12.9 SSM 590
12.9.1 SSM概述 590
12.9.2 PIM-SSM的工作机制 591
12.9.3 案例:PIM-SSM的基础配置 592
12.10 IGMP Snooping 595
12.10.1 IGMP Snooping简介 595
12.10.2 IGMP Snooping基本术语 597
12.10.3 IGMP Snooping的工作机制 597
12.10.4 IGMP Snooping代理 601
12.10.5 案例1:IGMP Snooping基础配置 602
12.10.6 案例2:使用静态接口实现二层组播 603
12.10.7 案例3:IGMP Snooping代理 604
12.11 习题 605
第13章 MPLS与MPLS VPN 608
13.1 MPLS基础 610
13.1.1 MPLS概述 610
13.1.2 MPLS术语 611
13.1.3 MPLS标签 613
13.1.4 MPLS标签的基本操作类型 614
13.1.5 MPLS转发 615
13.1.6 案例:静态LSP的建立 620
13.2 LDP 625
13.2.1 LDP的基本工作机制 625
13.2.2 LDP ID 627
13.2.3 LDP会话建立过程 628
13.2.4 PHP机制 632
13.2.5 案例1:LDP基础实验 633
13.2.6 案例2:利用MPLS解决BGP路由黑洞问题 640
13.3 MPLS VPN基础 647
13.3.1 MPLS VPN基本架构 648
13.3.2 MPLS VPN概述 650
13.3.3 虚拟路由转发实例 657
13.3.4 深入理解PE设备 660
13.3.5 RD 662
13.3.6 RT 665
13.4 MP-BGP 666
13.4.1 MP-BGP在MPLS VPN中的应用 667
13.4.2 MP-BGP的地址族视图 668
13.4.3 案例:MP-BGP在MPLS VPN中的基础配置 670
13.5 MPLS VPN的路由交互及数据转发 671
13.5.1 MPLS VPN路由交互过程 671
13.5.2 MPLS VPN数据转发过程 674
13.6 MPLS VPN的实现 676
13.6.1 案例1:VRF的配置及实现 676
13.6.2 案例2:在PE-CE之间部署静态路由 678
13.6.3 案例3:在PE-CE之间部署OSPF 680
13.6.4 案例4:在PE-CE之间部署BGP 684
13.6.5 案例5:MPLS VPN基础实验 687
13.7 VRF Lite 697
13.8 习题 700
第14章 附录:习题答案 702
14.1 第1章 704
14.2 第2章 704
14.3 第3章 704
14.4 第4章 705
14.5 第5章 705
14.6 第6章 706
14.7 第7章 706
14.8 第8章 706
14.9 第9章 707
14.10 第10章 707
14.11 第11章 707
14.12 第12章 707
14.13 第13章 708
《HCNP路由交换进阶实战:下一代网络架构设计与部署》 内容概述: 本书深入剖析了当前企业网络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聚焦于下一代路由交换技术的深度应用与前沿实践。不同于基础概念的阐述,本书将带领读者跳出HCNP认证的框架,站在更宏观的网络架构师视角,探讨如何设计、部署和优化具备高可用性、高安全性、高性能以及智能化管理特征的复杂网络。我们将重点关注企业网络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的演进需求,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的路由交换技术来赋能业务创新和效率提升。 核心章节亮点: 第一篇:下一代网络架构的思考与设计 企业网络演进趋势与挑战: 云原生与混合云环境下的网络融合: 深入分析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模式对传统企业网络带来的冲击,探讨如何实现云上云下网络的无缝连接、统一管理与安全隔离。我们将详细讲解SD-WAN在云互联场景下的应用,以及Kubernetes等容器化技术对网络的需求,如Pod IP分配、服务发现、网络策略等。 物联网(IoT)与边缘计算的网络支撑: 随着IoT设备的爆发式增长,海量终端接入、数据采集与分析的需求日益迫切。本书将阐述如何构建支撑海量连接、低延迟、高可靠性的IoT网络,并深入研究边缘计算场景下的网络架构设计,包括边缘节点的连接、数据的预处理与转发、以及与中心云的协同。 人工智能(AI)与自动化运维的融合: AI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已不再是概念,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本书将探讨如何利用AI进行网络故障预测、智能调优、安全威胁检测以及自动化故障排查。我们将介绍AIOps(人工智能运维)的核心理念,以及相关的技术实现,如机器学习算法在网络流量分析中的应用。 软件定义网络(SDN)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深度应用: 重点在于SDN/NFV如何改变传统的网络部署和管理模式。我们将深入探讨SDN控制器的高级功能、南向协议(如OpenFlow)的实际应用案例,以及NFV如何实现网络功能的灵活部署与弹性伸缩(如vEPC、vFirewall)。本书将侧重于SDN/NFV在数据中心、广域网(WAN)等场景下的实际落地策略。 网络安全与合规性的前沿挑战: 在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面前,如何构建多层次、纵深化的安全防护体系至关重要。本书将从路由交换层面出发,探讨高级的安全防护技术,如基于意图的网络访问控制(NAC)、微隔离、零信任网络架构(ZTNA)的应用,以及如何应对DDoS攻击、APT攻击等。同时,也将关注不同行业的数据合规性要求,以及网络设计如何满足合规性。 下一代网络架构模式探讨: 意图驱动的网络(Intent-Based Networking, IBN): 详细介绍IBN的核心理念,即从“如何做”转向“想要什么”。我们将解析IBN的实现框架,包括高层意图的定义、网络策略的自动化下发、以及基于状态的验证与修正。本书将重点关注IBN在企业网络中的具体落地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自动化工具实现网络的智能化管理。 SD-WAN与SD-Branch的融合应用: 探讨SD-WAN如何实现企业分支机构与总部、数据中心、云之间的高效互联,以及SD-Branch如何将SDN/NFV的优势延伸到分支网络,实现统一管理、安全性和应用感知。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SD-WAN在提升业务连续性、降低运营成本方面的价值。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演进: 重点介绍Clos架构、EVPN/VXLAN等数据中心网络技术,探讨其在提升数据中心东西向流量转发效率、实现网络虚拟化、简化网络管理方面的优势。本书将深入讲解EVPN/VXLAN的工作原理、部署场景以及相关的路由交换技术。 企业广域网(WAN)的智能化与优化: 结合SD-WAN,探讨如何实现WAN的智能化路由、应用优先级调度、以及主动的网络性能监控。我们将分析不同WAN优化技术,如MPLS、LTE、5G等在企业网络中的融合应用。 第二篇:核心路由交换技术的深度进阶与实践 高级路由协议的性能调优与故障排除: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的复杂场景应用: 深入解析BGP的路由策略控制、路径属性的精细化配置,以及在多路径选路、防止路由黑洞等场景下的高级应用。我们将探讨BGP confederation、peering policies、route reflectors等复杂配置。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与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的性能优化: 重点分析在大型复杂网络中,如何通过区域划分、Stub Area、NSSA Area、TLSArea等配置来优化OSPF的性能和收敛速度。同时,也将探讨IS-IS在IP MPLS网络中的优势及其高级配置。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的高级应用: 重点讲解MPLS L2/L3 VPN的设计与部署,以及MPLS TE(Traffic Engineering)在优化网络流量、提升资源利用率方面的作用。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演示如何配置和管理MPLS网络。 网络虚拟化与多租户技术的深度解析: VXLAN(Virtual Extensible LAN)与EVPN(Ethernet VPN)的深入探讨: 详细阐述VXLAN的隧道封装机制、Overlay与Underlay的关系,以及EVPN如何解决VXLAN在二层MAC地址泛洪和MAC地址学习的痛点。本书将重点关注EVPN在数据中心和SD-WAN场景下的实际应用。 VRF(Virtual Routing and Forwarding)的高级配置与隔离策略: 探讨VRF在实现网络隔离、支持多租户环境、以及在VPN场景下的应用。我们将分析VRF Lite、MP-BGP VPNv4/VPNv6等相关技术。 NFV环境下的虚拟网络功能(VNF)与虚拟交换机(vSwitch)的集成: 探讨如何将虚拟网络功能(如vRouter、vFirewall)部署在NFV基础设施上,以及vSwitch(如Open vSwitch)在虚拟化环境中扮演的角色和配置。 网络安全控制与策略的精细化部署: ACL(Access Control List)与UDF(User Defined Firewall)的智能应用: 探讨如何利用ACL实现精细化的流量控制,以及结合UDF实现更灵活的应用层安全策略。我们将分析ACL的性能影响以及优化建议。 HSRP(Hot Standby Router Protocol)、VRRP(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GLBP(Gateway Load Balancing Protocol)的高级配置与冗余设计: 重点关注在关键业务场景下,如何设计高可用的网关冗余方案,并深入分析各类网关冗余协议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网络访问控制(NAC)与802.1X认证的部署: 探讨如何实现基于用户、设备、位置的精细化网络访问控制,以及802.1X认证在提升网络安全性和管理效率方面的作用。 第三篇:网络自动化、智能化与运维实践 网络自动化脚本与工具的应用: Python与Ansible在网络自动化中的实践: 详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编写网络自动化脚本,实现配置下发、状态收集、日志分析等功能。重点讲解Ansible Playbook在批量部署、配置管理、故障修复等场景下的应用。 NetConf/RestConf协议与API驱动的网络管理: 探讨如何利用NetConf/RestConf协议与网络设备的API进行交互,实现更精细化、标准化的网络管理。我们将介绍 YANG 模型在数据模型定义中的重要性。 网络配置管理工具(如NCM)的实践应用: 介绍主流的网络配置管理工具,分析其在自动化部署、配置备份、版本控制、合规性检查等方面的优势。 网络性能监控与故障排除的智能化: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与NetFlow/sFlow的应用: 深入讲解如何利用SNMP收集设备性能指标,以及通过NetFlow/sFlow分析流量行为,实现对网络性能的实时监控和故障诊断。 日志分析与告警系统的构建: 探讨如何集中收集、分析网络设备日志,并构建智能告警系统,实现对潜在故障的提前预警和快速响应。 可视化网络监控工具(如Zabbix, Prometheus)的部署与配置: 介绍如何部署和配置常用的网络监控工具,实现对网络拓扑、流量、设备状态等信息的全面可视化。 面向未来的网络演进与学习路线建议: SDN/NFV生态系统与开源项目: 介绍OpenDaylight, ONOS, OpenStack Neutron等主流SDN控制器和相关开源项目,以及Kubernetes在网络领域的应用。 网络安全与DevSecOps: 探讨网络安全与DevOps流程的融合,以及如何将安全理念融入到网络的设计、部署和运维的全生命周期。 持续学习与技能提升: 为读者提供下一代网络技术栈的学习路线建议,包括云计算、容器化、大数据、AI等与网络紧密相关的领域。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每一章节都配有详细的理论讲解和丰富的实战案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技术原理并掌握实际操作技巧。 前瞻性与实用性并重: 紧密跟踪行业最新技术动态,并将其与企业网络实际需求相结合,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架构师视角: 引导读者跳出具体协议的细节,从整体网络架构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设计。 实战导向: 重点关注复杂网络环境下的问题分析、方案设计与实施部署。 目标读者: 希望深入理解并掌握下一代企业网络架构设计的网络工程师。 致力于提升网络管理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的网络运维人员。 寻求在复杂网络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资深网络技术专家。 准备向网络架构师、技术总监等高级岗位发展的网络从业者。 对前沿网络技术(如SDN, NFV, SD-WAN, AIOps)感兴趣的IT专业人士。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关于现代企业网络设计的完整知识体系,帮助您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构建出弹性、智能、安全的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网络技术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我一直在探索能够提升我理论深度和实践能力的书籍。我特别看重学习指南在概念解释上的清晰度和逻辑性,希望它能够有效地梳理出HCNP路由交换领域的核心知识点,并且能够提供不同层次的讲解,满足从初学者到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的需求。我期待它在讲解诸如VLAN划分、Trunk配置、STP协议的生成树计算以及各种路由协议(如RIP、OSPF、BGP)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时,能够有详细的步骤和易于理解的比喻。此外,我非常关注书中是否能够提供一些进阶话题的探讨,例如MPLS VPN的原理和配置,或者SDN(软件定义网络)在路由交换领域的应用前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基础配置层面,更能引导我去思考网络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和高可用性。对于我来说,一本优秀的学习指南,应该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序渐进地带领我掌握复杂的网络技术,并最终使我具备独立设计和部署复杂网络的能力。

评分

我对学习指南的评价,更多的是从它能否提供系统性、全面性知识的角度出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涵盖HCNP路由交换认证的全部核心考点,并且在内容组织上做到科学合理,方便我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复习。我特别关注它在讲解一些相对抽象的概念时,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和实际案例。比如,在讲解路由选择优先级和度量值时,是否能用图表清晰地展示不同协议的优先级以及度量值是如何影响路由选择的。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够深入讲解一些关键的技术配置,例如ACL的配置和应用,NAT的多种类型及其配置,以及OSPF和BGP的邻居建立、路由更新和路由过滤等高级特性。我认为,一本好的学习指南,不仅要告诉我“是什么”,更要告诉我“怎么用”,并且要能让我理解“为什么这么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起完整的路由交换知识框架,并且能够指导我顺利通过相关的认证考试,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个在网络工程师这条路上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老”新人,我一直感觉自己在路由和交换这两个核心领域还存在着不少模糊的地带,总想找一本既能系统梳理理论,又能紧贴实际操作的书来填补这些空白。我翻过不少资料,有的过于学术化,读起来像是在啃百科全书,晦涩难懂;有的则过于浅显,蜻蜓点水,根本解决不了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非常期待这本《HCNP路由交换学习指南》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我尤其关注它在案例分析方面的深度,是不是能像我亲眼看到一样,将复杂的路由协议(比如BGP在复杂网络环境下的选路机制,或者OSPF在大型网络中的收敛特性)以及交换机的各种高级功能(如MSTP的故障排查,或者VXLAN技术在虚拟化数据中心的部署和优化)剖析得淋漓尽致。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技术术语的堆砌,更能通过生动的场景模拟,让我理解这些技术在现实网络中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在遇到故障时,如何运用书中介绍的知识进行快速定位和解决。毕竟,理论学得再好,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我更希望它能够引导我思考,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地去分析和理解,从而真正建立起扎实的路由交换知识体系。

评分

我非常看重学习指南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的平衡。作为一名想要在网络领域深耕的IT从业者,我需要一本能够提供扎实理论基础,又能紧密结合实际操作的书籍。我希望这本《HCNP路由交换学习指南》能够深入探讨路由协议的实现机制,例如在不同场景下,OSPF的区域划分策略,BGP的AS路径属性分析,以及如何优化路由器的转发性能。同时,对于交换机的部分,我期待它能详细讲解VLAN、Trunk、MSTP、Link Aggregation等核心概念,并提供详尽的配置命令和故障排除指南。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能对一些当前热门的网络技术,如SDN、NFV等,在路由交换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前瞻性的介绍,或者提供一些关于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比如防火墙在网络中的部署和配置,以及IPSec VPN的搭建。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能引导我进行深入的思考,培养我分析和解决复杂网络问题的能力,成为我职业道路上的得力助手。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让我真正“理解”路由和交换背后逻辑的书,而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命令。我深知,在这个快速发展的IT行业,知识的更新迭代非常快,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命令操作,迟早会被淘汰。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每一个概念的由来和设计思想,例如,为什么会出现OVSB而不是其他协议?每一种路由协议在不同的网络拓扑下,其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它是否能够提供清晰的图示和流程图,帮助我可视化地理解数据包的转发过程,或者路由信息的传播机制?我非常期待它在讲解技术细节时,能够联系实际的网络部署场景,比如在企业内部网、数据中心或者运营商网络中,不同场景下对路由交换技术的需求和考量会有哪些差异。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培养我的问题解决能力,不仅仅是告诉我“怎么做”,而是让我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在遇到书中未曾详述的复杂情况时,我应该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和推理。这本书的潜在价值,对我而言,在于能否激发我更深层次的思考,让我真正成为一个能够灵活运用路由交换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网络工程师,而非一个简单的命令执行者。

评分

书包装还可以 开始好好学习了

评分

书很厚,买了要好好看啊,好好学习

评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评分

很厚实的一本,装帧也挺好,580多页,90多万字讲的很细,在活动的时候买这种工具书还是不错的。好评

评分

书还可以,只是快递的时候有轻微破损,不影响使用,好评吧

评分

书是正版,希望可以通过它学到更多知识

评分

优惠大酬宾不错的书本哈

评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评分

正版。实验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实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