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工與流體力學基礎(魏龍)(第二版)

熱工與流體力學基礎(魏龍)(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星,副主編 著,魏龍,劉星,副 編
圖書標籤:
  • 熱工學
  • 流體力學
  • 工程基礎
  • 魏龍
  • 第二版
  • 高等教育
  • 理工科
  • 傳熱學
  • 流體機械
  • 熱力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92254
版次:2
商品編碼:1218314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8
字數:412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供高職高專能源動力類、機電設備類和建築設備類等專業使用,也可供相關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熱工與流體力學基礎》是將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和傳熱學的經典內容及新成果以能量轉換和傳遞為主綫,優化組閤而成,是一門課程改革綜閤化教材,主編教學經驗豐富,一版教材使用良好,得到老師和學生的好評,第二版保留瞭一版的風格,對部分數據進行瞭更新,對部分插圖進行瞭更換或修改,按新標準對部分術語進行瞭修改, 對部分公式的推導進行瞭修改,對部分習題進行瞭調整或修改,配有用於多媒體教學的PPT課件,並將免費提供給采用本書作為教材的院校使用。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將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和傳熱學的經典內容及新成果以能量轉換和傳遞為主綫,優化組閤而成,是一門課程改革綜閤化教材。
全書共分三篇:篇為工程熱力學,包括熱力學的基本概念、熱力學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理想氣體的熱力性質和熱力過程、水蒸氣和蒸汽動力循環、混閤氣體和濕空氣、氣體和蒸汽的流動;第二篇為流體力學,包括流體性質和流體靜力學基礎、一元流體動力學基礎、流動阻力和能量損失、管路計算;第三篇為傳熱學,包括穩態導熱、對流換熱、輻射換熱、傳熱與換熱器。
本書可供高職高專能源動力類、機電設備類和建築設備類等專業使用,也可供相關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魏龍,南京科技職業學院,教授 ,1994年7月畢業於鄭州工學院,1995年參與創辦本校製冷與空調專業。2002年起主持本校高職製冷與空調專業教學計劃及教學大綱的製訂;主持校內製冷實訓中心及校外製冷實訓基地的建設。2011年獲得工學博士學位,2012年晉升為教授。
教育部高職高專機械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製冷與空調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高級考評員、中國製冷學會高級會員;先後入選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青年骨乾教師、南京市中青年行業技術學科帶頭人、江蘇省“六大人纔高峰”高層次人纔培養對象及江蘇省“333高層次人纔培養工程”培養對象。主持完成省級教研課題1項、科研課題2項、橫嚮技術開發項目8項;第1者發錶論文40多篇,其中EI收錄15篇。主要承擔“熱工與流體力學基礎”、“製冷原理與設備”、“製冷與空調職業技能實訓”、“畢業設計”等課程的授課或指導任務。

目錄

主要符號1
緒論3
一、能源概述3
二、本課程的研究對象及主要內容6
三、學習本課程的幾點要求7
第一篇工程熱力學
第一章熱力學基本概念10
學習導引10
第一節工質和熱力係10
一、工質10
二、熱力係、外界與邊界11
三、熱力係的分類11
第二節工質的熱力狀態和基本狀態參數12
一、熱力狀態和狀態參數12
二、基本狀態參數12
第三節平衡狀態和熱力過程15
一、平衡狀態、狀態方程式及狀態參數坐標圖15
二、熱力過程16
習題17
第二章熱力學第一定律18
學習導引18
第一節熱力係統儲存能19
一、熱力學能19
二、外部儲存能19
三、熱力係統的總儲存能19
第二節熱力係與外界傳遞的能量20
一、熱量20
二、功量20
三、隨工質流動傳遞的能量22
四、焓及其物理意義23
第三節熱力學第一定律23
一、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實質23
二、封閉熱力係的能量方程24
三、開口熱力係的穩定流動能量方程25
四、技術功26
五、穩定流動能量方程的應用27
習題29
第三章理想氣體的熱力性質和熱力過程31
學習導引31
第一節理想氣體及狀態方程32
一、理想氣體與實際氣體32
二、理想氣體狀態方程32
第二節理想氣體的比熱容及熱量計算33
一、比熱容的定義和單位33
二、影響比熱容的主要因素34
三、利用比熱容計算熱量35
第三節理想氣體熱力學能和焓變化量的計算37
一、理想氣體熱力學能變化量的計算37
二、理想氣體焓變化量的計算38
第四節理想氣體的熱力過程39
一、基本熱力過程39
二、多變過程44
習題46
第四章熱力學第二定律48
學習導引48
第一節熱力循環48
一、正嚮循環和熱效率49
二、逆嚮循環和工作係數49
第二節熱力學第二定律50
一、過程的方嚮性與不可逆性50
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實質和錶述50
第三節卡諾循環與卡諾定律52
一、卡諾循環及熱效率52
二、逆卡諾循環53
三、卡諾定律53
第四節熵與熵增原理54
一、熵的基本概念54
二、熵增原理55
習題56
第五章水蒸氣和蒸汽動力循環58
學習導引58
第一節水蒸氣的定壓發生過程58
一、基本概念59
二、水蒸氣定壓發生過程的三個階段和五種狀態60
三、水蒸氣定壓發生過程在p-v圖與T-s圖上的錶示61
第二節水蒸氣錶和圖62
一、零點的規定63
二、水和水蒸氣錶63
三、水蒸氣的焓熵圖64
四、水蒸氣的基本熱力過程65
第三節蒸汽動力循環68
一、朗肯循環及熱效率68
二、蒸汽參數對朗肯循環熱效率的影響69
三、提高蒸汽動力循環熱效率的其他途徑70
習題73
第六章混閤氣體和濕空氣75
學習導引75
第一節混閤氣體75
一、混閤氣體的分壓力和分體積75
二、混閤氣體的成分錶示方法與換算76
三、混閤氣體的摺閤摩爾質量和摺閤氣體常數77
四、分壓力的確定78
五、混閤氣體的比熱容78
第二節濕空氣79
一、濕空氣的總壓力和分壓力79
二、濕空氣的濕度80
三、濕空氣的溫度82
四、濕空氣的焓83
五、濕空氣的焓濕圖84
習題87
第七章氣體和蒸汽的流動89
學習導引89
第一節絕熱穩定流動基本方程90
一、絕熱穩定流動90
二、絕熱穩定流動基本方程90
三、聲速和馬赫數91
第二節氣體和蒸汽在噴管和擴壓管中的定熵流動91
一、流速變化與壓力變化的關係91
二、管道截麵變化的規律92
第三節噴管中流速及流量的計算92
一、噴管齣口流速的計算92
二、臨界壓力比與臨界流速93
三、噴管流量的計算95
四、噴管內有摩阻的絕熱流動97
第四節絕熱節流97
習題99
第二篇流體力學
第八章流體性質和流體靜力學基礎102
學習導引102
第一節流體的主要力學性質102
一、流體及其基本特性102
二、流體連續性假定103
三、流體的主要力學性質103
四、作用於流體上的力107
第二節流體靜力學基礎108
一、流體靜壓力及其特性108
二、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108
三、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式的應用110
習題115
第九章一元流體動力學基礎119
學習導引119
第一節流體流動的基本概念119
一、流量和流速119
二、穩定流動與非穩定流動121
三、三元、二元、一元流動121
第二節穩定流動的物料衡算——連續性方程121
一、穩定流動連續性方程的基本形式121
二、有分流和閤流時的連續性方程122
第三節穩定流動的能量衡算——伯努利方程124
一、理想流體穩定流動時的機械能衡算124
二、實際流體穩定流動時的機械能衡算126
三、伯努利方程的討論126
四、伯努利方程的應用127
習題131
第十章流動阻力和能量損失134
學習導引134
第一節沿程損失和局部損失135
一、沿程阻力與沿程損失135
二、局部阻力與局部損失135
三、能量損失的計算公式135
第二節流體的兩種流態136
一、雷諾實驗和流態136
二、流態的判斷依據137
第三節圓形管內的速度分布和邊界層概念138
一、流體在圓形管內的速度分布138
二、邊界層的概念140
第四節流體在管內流動阻力損失的計算141
一、沿程損失計算141
二、局部損失計算147
三、減少流動阻力的措施150
習題151
第十一章管路計算154
學習導引154
第一節簡單管路計算154
一、基本概念154
二、簡單管路計算的基本公式156
三、簡單管路計算示例157
第二節串聯與並聯管路計算159
一、串聯管路159
二、並聯管路161
第三節管網計算基礎162
一、枝狀管網162
二、環狀管網164
習題165
第三篇傳熱學
第十二章穩態導熱170
學習導引170
第一節導熱的基本定律170
一、基本概念170
二、導熱基本定律172
三、熱導率172
第二節平壁的穩態導熱174
一、單層平壁的穩態導熱174
二、多層平壁的穩態導熱175
第三節圓筒壁的穩態導熱177
一、單層圓筒壁的穩態導熱177
二、多層圓筒壁的穩態導熱178
三、圓筒壁穩態導熱的簡化計算179
習題181
第十三章對流換熱183
學習導引183
第一節對流換熱概念及牛頓冷卻公式183
一、對流換熱的概念183
二、對流換熱過程分析184
三、牛頓冷卻公式185
四、影響錶麵傳熱係數的主要因素186
第二節流體無相變時的對流換熱計算187
一、錶麵傳熱係數的一般關聯式187
二、管內流體強製對流換熱計算188
三、管外流體強製對流換熱計算191
四、自然對流換熱計算193
第三節流體有相變時對流換熱197
一、凝結換熱197
二、沸騰換熱200
習題203
第十四章輻射換熱205
學習導引205
第一節熱輻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205
一、熱輻射的基本概念205
二、熱輻射的基本定律207
第二節固體壁麵之間的輻射換熱209
一、角係數209
二、兩固體間的輻射換熱210
第三節氣體輻射212
一、氣體輻射和吸收的特點213
二、火焰輻射214
第四節太陽輻射214
習題216
第十五章傳熱與換熱器217
學習導引217
第一節傳熱過程及特點217
一、傳熱過程217
二、傳熱過程特點218
第二節熱負荷和傳熱基本方程218
一、熱負荷218
二、傳熱基本方程220
三、傳熱係數的計算221
第三節換熱器227
一、換熱器的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227
二、間壁式換熱器的主要類型228
三、換熱器的傳熱計算231
四、傳熱過程的強化和削弱236
習題237
附錄239
附錶1常用氣體的平均比定壓熱容cpt0239
附錶2常用氣體的平均比定容熱容cVt0240
附錶3一些氣體的摩爾質量、氣體常數、低壓下的比熱容和摩爾熱容240
附錶4飽和水與飽和水蒸氣的熱力性質(按溫度排列)241
附錶5飽和水與飽和水蒸氣的熱力性質(按壓力排列)242
附錶6未飽和水與過熱水蒸氣的熱力性質244
附錶7在0.1MPa時的飽和空氣狀態參數248
附錶8乾空氣的熱物理性質(p=1.01325×105Pa)249
附錶9煙氣的熱物理性質(p=1.01325×105Pa)250
附錶10飽和水的熱物理性質250
附錶11乾飽和水蒸氣的熱物理性質251
附錶12過熱水蒸氣的熱物理性質(p=1.01325×105Pa)251
附錶13常用管件的局部阻力係數252
附錶14常用金屬材料的密度、比熱容和熱導率253
附錶15保溫、建築及其他材料的密度和熱導率253
附錶16幾種保溫、耐火材料的熱導率與溫度的關係254
附錶17常用材料錶麵的黑度值254
附圖1水蒸氣h-s圖256
附圖2濕空氣的h-d圖(大氣壓力為105Pa)257
參考文獻258

精彩書摘

  《熱工與流體力學基礎(魏龍)(第二版)》:
  三、濕空氣的溫度
  1.乾球溫度
  乾球溫度可以直接由普通溫度計在空氣中測得,是指將溫度計的測溫頭(感溫部分)直接暴露於空氣中所測得的溫度,也稱為濕空氣的真實溫度,以符號t錶示。
  乾球溫度隻能反映濕空氣的測量溫度,並不能反映齣濕空氣中水蒸氣含量的多少和濕空氣是否還具有吸收水蒸氣的能力。
  2.濕球溫度
  如圖6—4所示為一韆濕球溫度計。其中沒有包紗布的溫度計是乾球溫度計,它所測的是濕空氣的乾球溫度t。另一支溫度計的感溫部分包有浸於水中的濕紗布,該溫度計稱為濕球溫度計。將濕球溫度計置於溫度和濕度均不變的空氣流中,且保持紗布的濕潤狀態,當達到穩定狀態時,溫度計指示的溫度稱為濕球溫度,以符號tw錶示。
  濕球溫度的測量原理如下:如果濕空氣是未飽和的,濕紗布中的水將嚮空氣中蒸發而吸收水的熱量使水溫降低,形成空氣與水之間的傳熱溫差,熱量將由空氣傳給濕紗布中的水,若水蒸發所需的熱量大於空氣嚮水傳遞的熱量時,則水溫繼續下降,直到紗布錶麵水蒸發所需的熱量正好等於空氣嚮水傳遞的熱量時,紗布中的水溫則不再下降,達到平衡,這個穩定的溫度就稱為濕球溫度。整個蒸發和傳熱過程可以近似看作是定焓過程。由此可以看齣,濕球溫度的高低取決於濕空氣的溫度和濕度。當空氣的溫度一定時,濕度越大,測得的濕球溫度越接近空氣的乾球溫度,當空氣中的水蒸氣達到飽和狀態時,測得的濕球溫度與乾球溫度相等。
  為保證測量準確,空氣的流速不應低於5m/s。
  ……

前言/序言

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旨在培養在管理、服務、生産第一綫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纔,其顯著特徵是具有應用多種知識和技能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即技術應用能力。為實現這一宏觀培養目標,專業課程設置需要做齣相應的調整,課程內容的優化、組閤和重構也勢在必行。
打破傳統課程結構的封閉性,進行課程門類相對集中的綜閤化是目前高職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綜閤,減少瞭課程間的不必要重復,避免瞭知識的相互割裂和脫節,突齣瞭專業能力的培養,促進瞭理論與實踐、基礎與專業之間的緊密結閤,有利於學生綜閤能力的培養,有助於今後發展他們的潛能。
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是熱工三大基礎課程,內容十分豐富,是物理學中熱學和力學部分在工程領域的延伸、擴展和細化。但其核心部分,也是高職高專能源動力類專業選擇的部分,是能量轉換與傳遞的理論和工程應用的三個分支。工程熱力學主要研究熱能與機械能相互轉換的規律、方法及提高轉化率的途徑,比較集中地錶現為能量方程。該方程反映轉換中總能量的守恒關係。流體力學研究流體的平衡和運動規律,並據此計算工程中所需流體壓力和速度。其主要理論依據為穩定流動能量方程,該方程展示流動過程中上下遊截麵間的機械能守恒規律。傳熱學則集中地研究熱量傳遞的規律、方法及其工程應用,以計算溫度、熱流密度等參數。上述內容因能量轉換和傳遞這條主綫而在知識能力方麵産生緊密的聯係,由此可以綜閤為一門課——“熱工與流體力學基礎”。
近幾年,許多高職高專院校的製冷與空調技術、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電廠熱能動力裝置等專業在分析人纔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構建教學內容和課程體係時,將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整閤為“熱工與流體力學基礎”一門課程。
本書是將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和傳熱學的經典內容及最新成果,按照知識、能力、素質的內在聯係和人們的認識規律,按照教學的科學性、自然適應性、可接受性和循序漸進性等教育教學規律優化組閤而成。
在編寫方麵,本書力求注意以下幾點:
①內容以必需、夠用,同時兼顧學生終生發展和職業崗位遷移能力的培養為原則,舉例盡量與工程實際相結閤,文字錶達上力求簡單易懂;
②簡化甚至捨去一些數學要求高的公式推導過程,強調從物理概念入手,加深對基本定理的理解和應用,突齣工程計算技能的訓練;
③突齣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側重於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在實際應用中的分析討論,注意培養和啓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及能力;
④每章之前有學習導引,每章之後有習題,以使學習者對各部分內容的脈絡有一個清晰的瞭解,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
本書適用學時為70~90,少學時的教學內容可根據需要刪去部分內容。本書供高職高專能源動力類、機電設備類和建築設備類等專業使用,也可供相關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本書的教學資源包括:用於多媒體教學的PPT課件及習題答案,將免費提供給采用本書作為教材的院校使用。如有需要,請發電子郵件至cipedu@163.com獲取,或登錄www.cipedu.com.cn免費下載。
本書由魏龍任主編,劉星任副主編。各章的編寫分工為:魏龍編寫緒論、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八章;李鼕梅編寫第五章、第七章;馮飛編寫第六章、第十三章;劉星編寫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李俊仙編寫第十二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隋繼學教授在百忙中抽齣時間,主審瞭本書,並為全書的修改提齣瞭不少寶貴意見;杜存臣、滕文銳、鄭光文、杜娟麗、申小中參加瞭審稿。本書在編寫過程中,還得到瞭孫見君、李曉東、常新中、張國東、蔣李斌、黃建、房桂芳等的大力幫助,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限於編者的水平,書中不妥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7年1月









《工程材料學導論》 本書麵嚮工科本科生及相關專業領域的研究人員,旨在係統地介紹工程材料學的基本原理、分類、性能、製備工藝及其在現代工程設計中的應用。 第一部分:材料科學基礎 第一章:材料學的基本概念與研究範疇 本章首先界定工程材料學的核心概念,闡述材料的微觀結構、性能、加工性與應用之間的內在聯係。深入探討材料科學作為多學科交叉領域的地位,強調其在解決現代工程挑戰中的關鍵作用。介紹材料的宏觀分類體係,包括金屬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復閤材料的初步概述。重點解析材料性能的尺度效應,從原子尺度到宏觀尺度的結構-性能關聯模型。 第二章:材料的微觀結構與晶體學基礎 詳細闡述固體材料的晶體結構。從晶格常數、晶胞、布拉維點陣等基本概念入手,係統介紹體心立方(BCC)、麵心立方(FCC)和密排六方(HCP)等常見晶體結構的幾何特徵及其對宏觀性能的影響。深入討論晶體缺陷理論,包括點缺陷(空位、間隙原子、取代原子)、綫缺陷(位錯)和麵缺陷(晶界、孿晶界)。重點分析位錯的運動、增殖及其在材料塑性變形和強化機製中的核心地位。引入非晶態和準晶態材料的概念,對比其與晶體材料在結構上的差異。 第三章:材料的熱力學與相變原理 本章構建材料科學的熱力學基礎。迴顧熱力學基本定律在材料體係中的應用,重點討論吉布斯自由能、化學勢以及相平衡條件。引入相圖的概念,詳細解析單組分和二元閤金相圖的判讀方法(如杠杆原理、冷卻麯綫分析)。深入探討相變動力學,包括成核(均勻形核與非均勻形核)和長大過程。詳細解析固態相變,如析齣相的形成、固溶體的溶解與析齣、以及馬氏體相變等,並結閤實例說明這些相變如何調控材料的最終性能。 第四章:材料的動力學與擴散 闡述材料內部原子和分子運動的基本規律。係統介紹固態擴散理論,包括菲剋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以及擴散機製(間隙擴散、替位擴散)。探討影響擴散速率的環境因素,如溫度、晶體缺陷密度等。引入擴散在材料加工過程(如熱處理、錶麵改性)中的重要性,並簡要介紹擴散激活能的概念。 第二部分:主要工程材料的特性與應用 第五章:金屬材料 金屬材料是工程應用中最廣泛的一類材料。本章首先係統介紹純金屬和閤金的電性、磁性、導熱性等基礎物理性能。重點剖析工程金屬的力學行為,包括彈性、粘塑性、韌性、疲勞和蠕變。詳細介紹鋼鐵材料(碳素鋼、閤金鋼、不銹鋼)的熱處理工藝(退火、正火、淬火、迴火),以及其組織轉變(如奧氏體、鐵素體、貝氏體、馬氏體)與性能調控。深入探討鋁閤金、鈦閤金、鎳基高溫閤金等非鐵金屬材料的特性及其在航空航天、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 第六章:陶瓷材料 陶瓷材料以其優異的耐高溫性、耐磨性、化學穩定性和電學絕緣性而著稱。本章區分結構陶瓷與功能陶瓷。解析陶瓷材料的離子鍵和共價鍵結構特點如何決定其高硬度、高脆性的宏觀錶現。詳細介紹陶瓷的燒結過程,包括粉體製備、成型與緻密化。討論陶瓷的斷裂韌性、抗熱震性等關鍵性能指標,並列舉氧化物(如氧化鋁、氧化鋯)、非氧化物(如碳化矽、氮化矽)陶瓷的典型應用案例。 第七章: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即塑料、橡膠和縴維,因其輕質、易加工和可設計的彈性形變能力而在現代工業中占據重要地位。本章介紹高分子鏈的結構(分子量、分子量分布、鏈柔性、構象)。重點解析高分子的兩大類行為:熱塑性與熱固性。深入探討高分子的粘彈性行為,解釋玻璃化轉變溫度(Tg)和熔點(Tm)的概念及其對材料使用性能的決定性影響。分析常見的交聯、硫化、結晶等對高分子力學性能的塑化或強化作用。 第八章:復閤材料 復閤材料是由兩種或多種性質不同的材料復閤而成,以期獲得單一材料無法比擬的綜閤性能。本章著重介紹基於基體和增強相的分類體係。詳細分析縴維增強復閤材料(如玻璃縴維、碳縴維增強環氧樹脂)的力學模型,包括各嚮異性彈性理論的初步應用。探討顆粒增強和層狀復閤材料的界麵效應。討論金屬基復閤材料(MMC)、陶瓷基復閤材料(CMC)和聚閤物基復閤材料(PMC)的製備技術及其在結構輕量化設計中的優勢。 第三部分:材料的性能調控與新興技術 第九章:材料的力學性能與斷裂 本章深入研究材料在受力下的宏觀響應和失效機製。細緻闡述應力-應變關係,包括鬍剋定律、屈服準則(如馮·米塞斯準則)。重點討論材料的韌性與脆性轉變,引入斷裂力學基本概念,如應力強度因子(K)和斷裂韌性($K_{IC}$)。詳細分析疲勞(低周疲勞與高周疲勞)的發生機理、S-N麯綫的構建與壽命預測。探討蠕變現象及其在高溫結構設計中的意義。 第十章:材料的電學、磁學與光學性能 係統介紹材料的本徵電學行為。區分導體、半導體和絕緣體的能帶結構理論,並討論摻雜對半導體性能的調控。在磁學方麵,闡述順磁性、抗磁性、鐵磁性、亞鐵磁性等現象的微觀機製,重點分析磁疇結構和磁滯迴綫。在光學方麵,討論材料對電磁波的吸收、透射和反射特性,介紹透明材料和功能性光學薄膜的應用。 第十一章:材料的加工與連接技術 材料的性能最終依賴於其加工過程的控製。本章介紹材料製備的關鍵技術,包括鑄造、鍛造、軋製等塑性加工方法。深入探討熱處理工藝對微觀結構和性能的精確調控。係統介紹連接技術,包括焊接(熔焊、壓焊)、釺焊和膠接技術,強調界麵質量對連接強度的影響。 第十二章:材料的腐蝕與防護 材料在環境中的退化是工程應用中的重要課題。本章首先從電化學角度闡釋金屬腐蝕的機理(陽極反應、陰極反應)。分類討論電化學腐蝕、應力腐蝕開裂(SCC)、氫脆和均勻腐蝕等主要腐蝕類型。重點介紹腐蝕防護措施,包括電化學保護(犧牲陽極、外加電流)、錶麵塗層(如油漆、電鍍、熱浸鍍)和緩蝕劑的應用。同時,簡要介紹非金屬材料的降解機製(如高分子的老化和陶瓷的化學侵蝕)。 附錄:常用材料性能數據錶及單位換算 本書結構嚴謹,內容全麵,理論聯係實際,力求幫助讀者建立起紮實的材料科學思維框架,為後續深入學習專業課程及從事工程實踐打下堅實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跨專業學習者,我原本對熱工和流體力學這兩個領域都有些畏懼,總覺得它們充斥著抽象的公式和復雜的計算。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在講解過程中,非常注重理論與實際的聯係,大量的工程實例穿插其中,例如傢用空調的製冷原理、工業鍋爐的燃燒效率、管道輸送的能耗分析等。這些生動的事例不僅讓我對書本上的理論有瞭更直觀的理解,更激發瞭我深入探究的興趣。特彆是關於流體邊界層理論的闡述,結閤瞭飛機翼型和船舶船體設計中的實際應用,讓原本枯燥的數理模型變得鮮活起來。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編排實在是太有層次感瞭。它不是那種堆砌大量公式和定理的教材,而是循序漸進,將復雜的概念分解成易於理解的單元。初學者可能會先接觸到一些基礎的定義和原理,比如熱導率、粘度、壓強等,這些基本概念的解釋非常到位,並配有相關的圖示,幫助我們建立起初步的認知框架。隨著內容的深入,纔逐步引入能量守恒、動量守恒等核心定律,並且在引入這些定律時,都給齣瞭嚴謹的推導過程,但又不會過於冗長,恰到好處地展示瞭數學工具在物理現象中的應用。

評分

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的習題設計非常用心。每一章的末尾都附帶瞭不同難度的題目,從簡單的概念驗證題,到需要綜閤運用多項知識的計算題,再到一些開放性的思考題,幾乎涵蓋瞭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我特彆喜歡那些需要自己動手繪製流程圖或者進行簡單工程設計的題目,這些題目不僅鞏固瞭書本知識,更鍛煉瞭我的工程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解答這些習題,我感覺自己對熱工和流體力學的理解又上瞭一個新的颱階。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樸實而嚴謹,沒有過多的華麗辭藻,但每一句話都直擊要點。作者在闡述一些經典理論時,會不時引用一些曆史背景或者早期學者的貢獻,這讓學習過程多瞭一份人文關懷,也讓我意識到這些科學原理是經過多少人的探索和沉澱纔得以形成的。例如,在介紹伯努利方程時,作者不僅給齣瞭公式,還詳細解釋瞭它在飛機起飛、文丘裏管流量測量等方麵的應用,並通過一些簡化的案例分析,讓讀者能夠親手計算,體驗物理規律的魅力。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相當考究,硬殼封麵采用瞭沉穩的深藍色調,配以燙金的標題和作者姓名,散發齣一種學術的厚重感。紙張的觸感也十分細膩,印刷清晰,即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翻開目錄,發現其章節劃分邏輯嚴謹,從最基本的傳熱機理,如導熱、對流、輻射,到更復雜的流體動力學概念,如流體的性質、靜力學、動力學,再到兩者交叉融閤的應用,如換熱器和泵的設計,都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每一個章節的開頭都提供瞭清晰的學習目標,並配有少量理論推導,力求讓讀者在理解概念的同時,也能接觸到基本的數學工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